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时规范练33探究世界的本质新人教版必修4
- 格式:doc
- 大小:204.50 KB
- 文档页数:4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天人相应,日月相参”,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万物变化关系密切。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月盈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
因此养生时一定要注意并用好这种变化,根据月亮盈亏的改变,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
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养生质量的依据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提高养生质量的依据是尊重客观规律,③错误。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④错误。
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2.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这表明( )①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②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③应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认识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对自然的征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绿色发展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③符合题意。
①中“必然”说法错误。
④中“征服”说法错误。
【答案】 B3.工匠精神是一种沉稳求进的操守和情怀。
面对时代与市场的变化,工匠们既要传承好传统文化元素和核心技艺,也要巧妙地植入现代元素和生活气息,在坚持独创性、艺术性的同时,提升实用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永葆生机。
这要求工匠们在技艺传承中要( )①把握好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实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的发生④实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传承好传统文化元素和核心技艺体现了保持相对静止,巧妙地植入现代元素和生活气息体现了重视绝对运动,①符合题意。
最新整理高三政治教案20 高考政治单元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预习导学一、学习目标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注意理论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二、重点难点(加★)三、自主学习四、知识体系建构探究质疑1.意识的产生是主观的。
2.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3.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4.意识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
5.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6.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是停留在事物表面。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8.人定胜天。
练习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
”费尔巴哈的话说明了(C)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2.北京同仁堂药店内有一副对联:“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正是靠着这份承诺,同仁堂从一家普通的家庭药铺发展成为国药第一品牌这表明(D)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B.精神不是万能的C.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做工作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D.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3.面对日益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在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这启示我们(B)A.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B.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C.获得成功取决于勇气与信心D.要重视客观规律4.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B)①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
③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
③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课时规范练33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
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条件③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永恒的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①错误;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③错误;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说明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中,所以②④符合题意。
2.(2019·河北衡水中学期末模拟)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的经济工作。
会议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
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这要求()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变革经济发展规律②坚持意识活动对经济向好发展的引领作用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符合变化发展的实际④切实把握经济运行规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①中“变革规律”说法错误;只有正确的科学的意识才能引领经济向好发展,错误的意识,不正确的政策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②表述错误;③④符合题意。
3.(2019·四川蓉城第二次联考)随着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及市场的蓬勃发展,导致商品和服务琳琅满目,知名度高的大品牌已经不足以成为产品大卖的保证。
课时规范练34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2018年8月18—19日山东寿光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多地连降暴雨,造成河流水位上涨,随着洪流量的增加,造成沿岸的村庄被河水倒灌,多村相继被淹,20多万个大棚受损,造成寿光直接经济损失92亿。
上述材料说明( )①人类在大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③人类和自然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④灾害的发生是人类对自然破坏的主观结果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④表述不恰当,不完全是人类对自然破坏的主观结果;山东寿光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多地连降暴雨,造成寿光严重的损失,这说明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和自然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②③入选。
2.“坏消息综合征”往往是对“社会不完美”的一种心理反应。
人们之所以关注“坏消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感同身受”,人们之所以习惯发表“负面评论”,是因为情绪宣泄的需要。
这表明( )A.人们的认识大都来源于一定的实践活动B.各种精神活动都是以客观存在为基础的C.只有参与实践才能获得深刻的认识D.意识是社会生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各种精神活动都是以客观存在为基础的,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人们的认识全部来源于一定的实践活动,A项说法错误;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也可能是深刻的认识,C项说法太绝对;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而客观存在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D项说法不准确。
故本题答案选B项。
3.李克强总理曾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这说明( )A.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的C.任何事物的联系都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D.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要促成质变,需要具体分析是保持量变还是质变,需要质变时就得抓住机遇,促成飞跃,故A项错误;“稳”说明了物质是相对静止的,“稳中求进,稳中有为”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没有体现事物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促进质变,故D项不符合题意。
课时作业32 探究世界的本质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这一基本方略的哲学依据是( D )①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方向③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④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A.①④ B.②④C.②③ D.①③解析:这一基本方略说明了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不转移的,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犯了唯意志论的错误。
2.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人们在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方面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
上述观点( A )①体现了现代人尊重生命的绿色价值观②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依赖于人类的一种存在物③表达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本质诉求④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角度诠释了人是自然界的征服者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人们在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方面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该观点体现了现代人尊重生命的绿色价值观,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本质诉求,①③正确;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错误;“人是自然界的征服者”说法错误,④排除。
3.人口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具能动性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这表明( A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②人口因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要素③生产力是主观的精神力量,不具有客观性④生产关系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A.②④ B.①③C.③④ D.①②解析:材料表明人口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具能动性的力量,人口因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要素,生产关系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因此一定要制定正确的人口政策,以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①与题意不符;生产力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错误。
课时卷33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达尔文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火了!影片幻想了由于人类破坏自然导致气候恶化,地表已经无法住人,为了人类的生存,全球科学家们共同努力为地球安装了行星发动机,让地球逃离太阳系,进入相邻星系轨道。
从哲学角度看,影片中的这个情节( )①展示了人类的伟大,人定胜天②表明人在规律面前能有所作为③启示人类可趋利避害创造联系④警示人类要敬畏世界的物质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①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②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③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④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传统吸附剂通常需要在变温或变压条件下实现其循环使用过程,能耗往往较高。
南京工业大学刘晓勤、孙林兵教授课题组尝试选用光能作为替代,基于此,研发出了一种智能吸附剂,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低能耗、可控式捕集,有望大幅降低工业过程中气体分离的能耗。
这体现了( )①人们能根据事物的特征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②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未来世界会随着人类的发明创造而朝有利方向发展④该智能吸附剂是依托于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智慧的结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当人们仰望星空时,很少有人想起来,星光来自过去,每颗星星与地球都有着遥远的距离。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一、@§本单兀的地位@§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怎样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本单元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人手,通过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本单元最基本的知识目标。
@§从能力目标来说,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意识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牢固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总之,本单元探讨世界的本质,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这一内容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因此,本单元在整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课时规范练33 探究世界的本质
1.“坏消息综合征”往往是对“社会不完美”的一种心理反应。
人们之所以关注“坏消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感同身受”,人们之所以习惯发表“负面评论”,是因为情绪宣泄的需要。
这表明( )
A.人们的认识大都来源于一定的实践活动
B.各种精神活动都是以客观存在为基础的
C.只有参与实践才能获得深刻的认识
D.意识是社会生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2.漫画中父亲的做法( )
①忽视了静止的条件性、暂时性和相对性②体现了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③忽视了运动的无条件性、永恒性和绝对性④体现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导学号45490041〛
3.欧布里德向邻居借了一笔钱后,一直拖着不还,邻居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一个月前向你借钱的我了,你怎么能叫现在的我为过去的我还钱呢?”下列选项中与欧布里德犯了同样错误的是( )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子非鱼,焉知鱼之乐③白马非马④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提出:无极而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这一观点( )
①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④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2017年10月4日,在云南香格里拉的上空,一颗小行星差点撞击地球。
最终,它在离地球不足40千米的太空中爆炸,形成月亮般大的流星从低空划过。
这证明了(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B.自然界的运动是有条件、有规律的
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自在事物的联系可以人为加以改造
6.生物体内无数复杂分子不断地运动着,如果能任意“抓拍”其高清照片、看清某个分子在特定瞬间的模样,将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生命如何运作。
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低温冷冻电子显微术解决了这一问题。
材料体现了( )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主要标准
C.开发、创造出新的规律可以为人类造福
D.事物的发展取决于意识能否反映客观存在
7.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防止灾害发生②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③地理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④突破地质地貌的复杂条件是科学防灾减灾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有这样一句话:“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人类需要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②人类利用自然就必须改造自然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与基础④尊重自然规律是人类活动成功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成都市政府尊重市场规律,为鼓励共享单车发展,出台了《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针对共享单车发展中遇到的乱停乱放,妨碍交通,单车被蓄意损毁、私人占有等问题,《意见》明确全体市民,而不仅仅是使用者,要爱护共享单车和停放设施等公私财物,违法要追责;管理部门、企业、使用者,共同构建安全、便捷、舒适的共享单车出行服务系统。
(1)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说明成都市出台《意见》的意义。
材料二资本强势推动、“一个星期出现一个新品牌”、年底用户或达5 000万……共享单车成为今年最热门的投资风口之一。
但短时间商业模式的“几何式”复制也带来诸多管理难题,“停车乱”“潮汐现象”“资金池”等制约着共享单车的发展。
在行业积极制定标准、政府加强监管的同时,企业也在“自救”,求解管理难题。
(2)请你为共享单车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33探究世界的本质
1.B 人们之所以习惯发表“负面评论”,是因为情绪宣泄的需要,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各种精神活动都是以客观存在为基础的,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人们的认识全部来源于一定的实践活动,A项说法错误;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也可能是深刻的认识,C项说法太绝对;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而客观存在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D项说法不准确。
故本题答案选B项。
2.C 漫画中的父亲以成长中的小树为尺度来衡量孩子的身高,他只看到了孩子的身高,但没有看到小树也在不断长高,而且树的生长要远远快于孩子的成长,因此父亲的做法忽视了树静止的条件性和相对性,忽视了树运动的无条件性、永恒性和绝对性。
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与漫画寓意无关,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项。
3.D 欧布里德犯的错误是相对主义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属于不可知论。
“白马非马”只承认白马与马的个性,而不承认二者的共性,也是不可知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是不可知论,故②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④是唯物主义观点,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项。
4.D 周敦颐的观点表明五行是世界的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看到了动与静的关系,即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①说法错误;这一观点并未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②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项。
5.C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A项表述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项错误;材料中所说的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证明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项正确;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改造,D项不选。
故本题答案选C项。
6.A 生物体内无数复杂分子不断地运动着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现在我们实现了“抓拍”分子运动的某个特定瞬间,这个特定的瞬间是相对静止的,这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项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不是主要标准,B项错误;人不能创造规律,规律是客观的,C项错误;事物的发展并不取决于意识能否反映存在,D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A项。
7.C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防止灾害发生”的说法过于绝对,①错误;“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说明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的地理环境是客观的,它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