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节 地理区域 (1)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5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地理区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地理区域》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主要介绍了地理区域的划分、特点及意义。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理区域的划分: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地理区域的特点: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3.地理区域的意义:了解地理区域对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合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
但针对地理区域的划分、特点及意义,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对地理区域概念的理解不够清晰,容易与地理界线混淆。
2.对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了解不全面,难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对地理区域的意义认识不足,难以理解其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特点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2.地理区域的意义及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地区,分析地理区域的特点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理区域的意义及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设计案例分析题目,准备讨论话题。
3.制作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区域的划分。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是如何划分地理区域的吗?2.呈现(10分钟)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分别介绍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节秦岭—淮河线1、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4、四大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5、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中国大致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东南以农耕为主,西北以畜牧业为主。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北方地区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具体是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东临黄海和渤海。
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
3.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6.年降水量:400-800毫米,耕地类型:旱地。
7.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甜菜;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
8.著名的东北“三宝”有人参、鹿茸和貂皮,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枣、葡萄等。
9.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
(2)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山西是中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
(3)陕西榆林是我国新兴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10.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二、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晏子春秋》有这么一段文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一)秦岭—淮河线1、活动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读八年级下册32页图2-22、34页图2-24、35页图2-25、37页图2-27、38页图2-28等,找出那些重要的界限通过?师生总结。
3、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课件展示几幅图片。
总结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0℃>0℃河流封冻状况封冻不封冻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4、角色扮演:两位同学分别代表秦岭淮河两侧的居民介绍各自地理景观和生产生活特点。
(二)、四大地理区域1、观看视频。
2、活动:(1)找到“秦岭—淮河线”,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3、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知识与技能1.阅读教材P2图5-1“秦岭、淮河位置示意”,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走向。
2.认识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分析此线南北两侧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差异。
3.阅读教材P4图5-8“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说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范围,分析其划分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1.在教材P2图5-1“秦岭、淮河位置示意”中找出秦岭—淮河线,说明其地理意义。
2. 在教材P4图5-8“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描画四大区域的分界线,标注其名称。
3.通过比较说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课题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分步导学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课堂同学们,我国地域辽阔,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看看这些区域都有哪些差异!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秦岭—淮河线一、秦岭—淮河线教师多媒体出示有关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景观图片,观察南北两侧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差异?活动一:读教材P2图5—1“秦岭、淮河位置示意”,阅读教材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活动。
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教师多媒体出示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对此学生就会生发出“为什么?”,增强学生的问题探究欲。
(续表)课题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分步导学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秦岭—淮河线3.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①湖北②河北③江西④山东⑤浙江⑥山西[学生] 先讨论,然后再指图回答。
八上地理第五章地理区域和界限单元计划地理区域和界限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
在地理学中,地理区域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某种特定特征或共同特征的区域,而地理界限是指地球表面上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分隔的界限。
本文将介绍八上地理第五章地理区域和界限的单元计划,通过分析地理区域和界限的概念,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
第一节:了解地理区域和界限的概念本节将首先介绍地理区域和界限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不同地理区域和界限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地理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世界各地的地理区域本节将重点介绍世界各地不同的地理区域,例如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气候类型和生态环境等。
通过介绍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差异性和多样性。
第三节:地理界限的类型和作用本节将介绍地理界限的类型和作用,包括政治界限、文化界限、经济界限等。
通过具体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界限对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中的作用。
第四节:地理区域和界限的变化和发展本节将介绍地理区域和界限的变化和发展,包括全球化对地理区域和界限的影响、新兴地理区域和界限的出现等。
通过分析地理区域和界限的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趋势。
第五节:地理区域和界限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本节将介绍地理区域和界限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实地考察、地图分析、遥感技术等。
通过学习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地理区域和界限的研究手段和工具,培养他们的地理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结语通过以上单元计划,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地理区域和界限的概念、世界各地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以及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对地理区域和界限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地理学习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地理学基础。
⼋年级下册地理课本习题答案 的地理需要通过许多练习来提⾼做题能⼒,课本习题也不要忽视哦!下⾯是店铺为您带来的⼋年级下册地理课本习题的答案,希望你的准确率能达到100%。
⼋年级下册地理课本习题答案:第五章 第⼀节四⼤地理区域的划分 P3活动: 1、(1)⼭区和平原:等⾼线数值和疏密程度。
(2)林区和农耕区:植被特点和地形特点。
2、第1、2位编码表⽰省、市、⾃治区。
例如⼭东省---“25”;第3、4位编码表⽰邮区及县、市邮局。
第5、6位编码表⽰投递局的代码。
P5活动: 1、图5.4中的界线A与图5.5中的季风区和⾮季风区的界线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
2、(1)0℃等温线。
(2)800mm等降⽔量线。
(3)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温和降⽔因素即⽓候因素。
(4)秦岭----淮河⼤体⼀致。
3、图5.4中的界线C与图5.8中的第⼀、⼆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势(海拔⾼低)因素。
第⼆节北⽅地区和南⽅地区 P8活动: 1、归纳⽐较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然地理状况,填写下表: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平均⽓温低于0℃⾼于0℃ 年降⽔量少、400mm—800mm之间多、800mm以上 主要地形平原、⾼原、⼭地平原、丘陵、⾼原、盆地 2、植被类型 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 北⽅:⼩ 南⽅:⼤ P10活动: 1、分析南⽅和北⽅的区⼈⽂差异的⾃然原因 差异原因 农耕制度的不同北⽅⼀年⼀熟、⼆年三熟、或⼀年⼆熟;南⽅⼀年⼆熟或三熟。
热量条件不同 传统运输⽅式的不同北⽅陆路运输;南⽅⽔运⽓候、地形、河湖状况不同 传统民居不同北⽅墙体厚、屋顶坡度⼩ 南⽅墙体⾼、屋顶坡度⼤⽓候不同 不同、建筑风格、饮⾷习惯等⾃然条件不同 2、主要原因是南北⽅⽓候差异⼤,改变了作物的⽣长环境。
3、因为北⽅冬季寒冷且时间长,所以寒假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