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导师风采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16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双导师培养模式探究摘要: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以课程为主,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
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育模式,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及对学位论文的双重指导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期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双师型”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126-02收稿日期:2017-07-27基金项目:2014年五邑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YJS-JGXM-14-05)作者简介:张昕(1965-),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工学博士,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通信技术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一、引言美国高等院校开展工程研究生教育,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培训模式,为美国的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程应用人才,促进了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大学提出“回归工程”的概念,一些大学发展、改进或扩大项目总体规划,工程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出现了多种模式,显示出不同的生产规格,深受各行业的欢迎。
美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中具有“五年本硕贯通制”、“单独设置一年制”、“远程教育三年制”、“M.Eng /MBA 双学位制”等四种人才培养模式,从招生、学制、课程、学分要求等方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这一中心,在工程硕士学位教育的改革与培养模式完善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2010年起开始招收和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拥有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研究以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五邑大学服务珠三角及广东省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提出并实施“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及对学位论文方面的改革,探索了实践培养工作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信息与计算科学(070102)一、专业的历史沿革自我校2000年升格于本科院校后的第二年,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淡化专业,拓宽基础”的办学思想,我院在开办34年历史的专科专业“数学教育”和12年历史的专科专业“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基础上,申报并获批了“数学与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至今已招收15届,毕业学生11届,共计毕业生人数600多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于2001年秋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现有有生212人。
在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上,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于2004申报并获批,将于2005年秋季招生。
二、专业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一个方向三、专业与学科建设条件1.师资队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科研骨干/优秀主讲教师情况2.实验及设备3.图书资料本系图书资料1万多册。
四、专业特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按一级学科办学,办学思路为“厚基础、宽口径、突出应用型”。
参照国内一流高校中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设臵,具体课程既照顾专业基础和学生考研需要,又尽量拓展学生选课空间,同时兼顾学生兴趣。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特别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及提供较强实践能力的保障。
五、人才培养1.招生、就业2005年秋季开始招生2.人才培养培养目标:本专业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学与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专业。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专门人才。
经过严格的数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训练,使毕业生成为能解决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控制和自动化、规划决策等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工程建设、商业公司、软件开发、网络电信、工矿企业、科技、教育和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令锋,院长,软件工程系教授,博士,计算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讲课程: 《数值分析》、《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专业英语》等研究方向:科学计算及其应用王忠,计算机基础教学部教授,博士,计算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讲课程: 《离散数学》、《高等数学》及《线性代数》等研究方向:微分算子理论、数值分析李坚,副院长,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硕士。
主讲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等研究方向:数字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教育慕容居敏,软件工程系高级实验师,硕士。
主讲课程: 《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等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杨帆,网络工程系主任,教授,学士。
主讲课程: 《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操作系统原理》等研究方向:NGN关键技术、网络仿真与分析、医钟鏸,软件工程系讲师,硕士。
主讲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研究方向:统一建模语言UML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J2EE在大型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傅守忠,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硕士。
主讲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等研究方向:常微分算子谱理论、逆谱理论及其近似计算和离散数学黄伟,院党委书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学士。
主讲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汇编语言》等。
研究方向:机器人、计算机控制与智能控制。
黄涛,网络工程系讲师,硕士。
主讲课程: 《微机原理》、《网络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等研究方向:网络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应用李春英,软件工程系讲师,硕士。
主讲课程: 《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离散数学》等莫家庆,网络工程系讲师,硕士。
主讲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等研究方向:网络安全、网格张会章,副院长,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网络工程系副教授,博士。
主讲课程: 《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接口技术》、《操作系统》等研究方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邱晓阳,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副教授,学士。
五邑大学副教授刘进认为,五邑银信是媲美徽州文书的跨国民间文献五邑银信:大时代中的华侨心灵史(大标题)爸爸去金山,快快要寄银。
全家靠住你,有银就好寄回。
这是一首流传在五邑民间的歌谣,反映了侨眷寄望侨汇度日,望眼欲穿的情形。
五邑先侨通过艰辛的努力,在异国他乡节衣缩食,将辛苦得来的血汗钱攒下来用于接济家乡的亲人。
游子们一封封的银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家庭和祖国的责任,寄托着对家乡变化的期盼,引领着家乡向现代化转型,更见证了那段辛酸的血汗史、情感史。
研究五邑银信多年的五邑大学副教授刘进说,在我国学术界,愈来愈重视民间文献在认识人类社会历史中起着独特作用,因为徽州大量民间文书的发现,学术界形成了“徽州学”。
五邑银信是媲美徽州文书的跨国民间文献,研读华侨家书,可以构建大时代中的华侨心灵史。
打开尘封的历史,每一封五邑银信背后,都有一段动人心魄的故事。
1、“巡城马”(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专柜陈列着一些不同时期从世界各寄往江门五邑的银信。
银信,亦称“信银”,是五邑及其周边粤语方言区民众对海外华侨华人寄回家乡的汇款(“银”)和家信(“信”)的统称。
在晚清民国时期,五邑华侨通过传统的金山庄、银号汇款给家人,有银大都伴有信,“银”和“信”紧密相连。
)五邑银信是怎么产生的?“巡城马”是人还是马?研究五邑银信多年的五邑大学副教授刘进说,五邑地区是受到第第一阶段全球化撞击的中国少数地区之一,其侨乡的孕育、形成与繁盛时期与第一次全球化时段基本一致。
银信与侨乡、华侨相伴而生。
鸦片战争后,无穷的内乱、惨烈的土客械斗和进一步的贫穷、饥饿和恐惧,导致五邑人大量出洋。
其后,一些有勇气、敢冒险的华侨先辈,偷渡到香港和澳门,搭船前往加利福尼亚“淘金”。
这些早期赴美“淘金”的华侨先辈,怀着一腔发财梦,把加利福尼亚的三藩市称为“金山”。
后来,澳大利亚也发现了金矿,华人就称原先的“金山”为“旧金山”。
“金山”一词承载着五邑民众对财富的梦想。
㊀[收稿日期]2018G03G15;㊀[修改日期]2018G06G30㊀[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教学团队项目(J X T D 20180504);山东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支持计划项目(B J 162)㊀[作者简介]董浩宇(1997-),男,本科在读,数学专业.E m a i l :d o n g d o n g971122@163.c o m ㊀[通讯作者]高德智(1963-),男,博士,教授,从事应用泛函分析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 m a i l :d h h s h h @163.c o m第34卷第5期大㊀学㊀数㊀学V o l .34,ɴ.52018年10月C O L L E G E MA T H E MA T I C SO c t .2018第二型曲线积分的分部积分方法董浩宇,㊀高德智(山东科技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590)㊀㊀[摘㊀要]利用乘积函数的全微分法,给出了平面和空间中第二型曲线积分的分部积分公式.通过几个实例说明所给的方法在计算曲线积分中是方便有效的.[关键词]全微分;曲线积分;分部积分[中图分类号]O 173.1㊀㊀[文献标识码]C ㊀㊀[文章编号]1672G1454(2018)05G0114G041㊀引㊀㊀言微积分方法由于有其深刻的实际背景和系统的计算公式,因而在实际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1-3].计算定积分的值是微积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定积分,一般可以通过求原函数利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得到.多重积分和曲线曲面积分可以通过累次积分和参数方程形式化为定积分逐步求出.因此,定积分的计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然而,有些看似很简单的函数要直接求出原函数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可以借助分部积分方法进行一些转换,使得求积分变得简单易行.例如,ʏl n x d x ,ʏa r c t a n x d x 等等[4].然而,这个重要的方法在多元函数积分和线积分中还没有被提到,这样在计算多元积分时就少了一些选项.由于第二型曲线积分与定积分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知道积分路径,并且路径能用参数方程表示,就可以化为定积分;或者积分与路径无关时,也可以有很好的积分方法.文[5]利用线积分的某些对称性可以在特殊情形下简化计算过程,文[6]利用换元法讨论了曲线积分的计算问题.本文试图把分部积分法应用在第二型曲线积分上,以此拓展积分计算的范围,并通过几个例子说明本文所给的方法在某些问题中是非常方便的.2㊀第二型曲线积分的分部积分公式先考虑二元函数情形.假设u (x ,y )和v (x ,y )是两个可微的二元函数,由全微分公式知:d [u (x ,y )v (x ,y )]=v (x ,y )d u (x ,y )+u (x ,y )d v (x ,y ).另一方面,对于第二型曲线积分ʏA B︵p (x ,y )d x +q (x ,y )d y ,如果被积表达式满足d u (x ,y )=p (x ,y )d x +q (x ,y )d y ,则有ʏA B︵p (x ,y )d x +q (x ,y )d y =u (x ,y )BA .该公式类似于定积分中的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说明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结合上面的两点讨论,给出曲线积分的分部积分公式:ʏA B ︵u (x ,y )d v (x ,y )=u (x ,y )v (x ,y )B A -ʏA B︵v (x ,y )d u (x ,y ).该公式左侧如果不易计算,则经过转化,右侧的第一部分容易计算出值,第二部分如果容易计算,那么通过上述公式就能计算出曲线线积分.对于三维空间情形也有类似公式ʏA B ︵u (x ,y ,z )d v (x ,y ,z )=u (x ,y ,z )v (x ,y ,z )B A -ʏA B︵v (x ,y ,z )d u (x ,y ,z ).3㊀应用举例为了说明本文所给的公式在计算线积分时的方便和有效性,举几个应用实例.例1㊀求曲线积分ʏA B ︵y l n y d x +(x l n y -x )d y ,其中积分路径沿圆周(x -52)2+(y -52)2=12从A (2,2)逆时针到B (3,3).解㊀容易得到㊀ʏA B ︵y l n y d x +(x l n y -x )d y =ʏA B ︵l n 2y l n y d (x y )-x y d (l n y )l n 2y æèçöø÷=ʏA B ︵l n 2y d x y l n y æèçöø÷=x y l n y BA -2ʏA B ︵x d y =9l n 3-4l n 2-2ʏA B︵x d y .对于积分ʏA B ︵x d y ,用圆的参数方程:x =52+12c o s θ,y =52+12s i n θ,其中θ从-34π变化到14π,则ʏA B︵x d y =12ʏπ4-3π4(52+12c o s θ)c o s θd θ=52+14π,所以ʏA B ︵y l n y d x +(x l n y -x )d y =9l n 3-4l n 2-5-12π.对于本题,用线积分的分部积分方法非常方便.当直接利用参数方程把例1中的线积分化为定积分时,则有㊀㊀ʏA B ︵y l n y d x +(x l n y -x )d y㊀=ʏπ4-3π4-1252+12s i n θæèçöø÷l n (52+12s i n θ)s i n θ+1252+12c o s θæèçöø÷l n (52+12s i n θ)-1æèçöø÷c o s θéëêêùûúúd θ.此至少从形式上来说就非常复杂,因此本文所给的方法对该问题的计算有一定的优越性.事实上此积分也可以通过添加一条连接A 到B 的线段利用格林公式间接地计算,具体如下:ʏA B︵y l n y d x +(x l n y -x )d y =∬D(-2)d x d y +ʏA Bңy ln y d x +(x l n y -x )d y .其中,D 为半圆形区域.直线A B ң用方程y =x 表示,x 从2到3作积分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事实上,不论是本文提供的方法还是用参数方程计算的方法,都是要把曲线积分化为定积分计算.只不过本文的方法相当于先化简再化为用定积分计算,而参数方程方法类似于先化为定积分,再通过简化计算.一般而言,只要方法得当,两种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再给一例说明两种方法在某些情形下计算都比较方便.511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董浩宇,等:第二型曲线积分的分部积分方法例2㊀求曲线积分ʏA B ︵l n y d x -x yd y ,其中积分路径沿曲线y =x 从A (4,2)到B (9,3).解㊀由于ʏA B ︵l n y d x -x y d y =ʏA B ︵l n 2y l n y d x -x y d y l n 2yæèççöø÷÷=ʏA B ︵l n 2y d x l n y æèçöø÷=x l n y BA -2ʏA B ︵x y d y =9l n 3-4l n 2-2ʏA B ︵x yd y ,对于积分ʏA B ︵x yd y ,可把y 当做参数化为定积分,其中y 从2变化到3,则9l n 3-4l n 2-2ʏA B ︵xy d y =9l n 3-4l n 2-2ʏ32y d y =9l n 3-4l n 2-5.对上面的积分如果直接用所给的参数方程化为定积分计算,则化为形如:㊀ʏA B ︵l n y d x -xyd y =ʏ322y l n y -y ()d y =2ʏ32y l n y d y -ʏ32y d y ㊀=(y 2l n y -12y 2)32-12y232=9l n 3-4l n 2-5.例3㊀求曲线积分ʏA B︵l n (x 2+y 2+z 2+1)x d x +y d y +z d z [],其中积分路径为中心在原点的椭球面x 21+y 22+z 23=1上从A (1,0,0)沿短程线[4]较短的一段到B (0,22,22).解㊀利用上面的线积分分部积分公式,可得㊀㊀㊀ʏA B︵l n (x 2+y 2+z 2+1)[x d x +y d y +z d z ]㊀㊀=12ʏA B︵l n (x 2+y 2+z 2+1)d (x 2+y 2+z 2+1)㊀㊀=12l n (x 2+y 2+z 2+1)(x 2+y 2+z 2+1)|BA-12ʏA B ︵(x 2+y 2+z 2+1)d (l n (x 2+y 2+z 2+1))㊀㊀=94l n 3-134l n 2-ʏA B︵(x 2+y 2+z 2+1)1x 2+y 2+z 2+1(x d x +y d y +z d z )㊀㊀=94l n 3-134l n 2-ʏA B︵(x d x +y d y +z d z )㊀㊀=94l n 3-134l n 2-12(x 2+y 2+z 2)|BA =94l n 3-134l n 2-18.此题如果直接利用曲线的参数式计算,需要利用微分几何知识先求测地线,这相当困难,再取其参数式,计算量很大,不如本文给出的方法简单.从所举的例子可以感受到,适当地应用曲线积分的分部积分公式,对有些问题可以大大地简化计算步骤,主要原因是把问题中的一部分积分简化或转化为与路径无关的积分.因此,本文提出的曲线积分分部积分公式很有意义.理论上第一型曲线积分㊁二重积分㊁曲面积分都可以转化为第二型曲线积分,对于具体的问题可以尝试利用本文给出的方法来计算,但是实际操作具有很大的难度.[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金玲玉,房少梅,刘文琰.数学分析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和体会[J ].大学数学,2012,28(4):25-30.[2]㊀傅苇.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数学,2007,23(6):6-10.[3]㊀冯伟杰,贺欧阳.第一类曲面积分的新方法[J ].大学数学,2017,33(6):55-58.[4]㊀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下)[M ].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㊀张辉,赵伟舟,李应岐,景慧.第二类曲线积分的对称性[J ].高等数学研究,2013,16(4):109-110.[6]㊀宁荣健,彭凯军.曲线积分的换元法[J ].大学数学,2016,32(4):62-67.611大㊀学㊀数㊀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4卷T h eF o r m u l a s o f I n t e g r a t i o nb y P a r t s f o r t h e S e c o n dT y p eC u r v e I n t e gr a l D O N G H a o Gyu ,㊀G A OD e Gz h i (S c h o o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s a n dS y s t e m s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Q i n g d a oS h a n d o n g 26659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y u s i n g t h em e t h o do f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p r o d u c t o f f u n c t i o n s ,t h e f o r m u l a so f i n t e g r a t i o nb ypa r t sb e g i v e n f o r t h e s ec o nd t y p ec u r ve i n t e g r a lof p l a n ea n ds p a c e .S e v e r a le x a m p l e ss h o wt h a t t h eg i v e na p p r o a c hi sc o n v e n i e n ta n d e f f e c t i v e o n c a l c u l a t i n g c u r v e i n t e gr a l .K e y wo r d s :t o t a l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c u r v e i n t e g r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b yp a r t s 711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董浩宇,等:第二型曲线积分的分部积分方法。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殷保群教授个⼈简历范⽂的⽂章,希望⼤家能够喜欢!殷保群,男,教授,博⼠⽣导师。
中国科学技术⼤学教授。
1962年2⽉⽣,1985年7⽉毕业于四川⼤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随后考⼊中国科学技术⼤学基础数学研究⽣班,1987年7⽉毕业,并留校任教。
1993年5⽉在中国科学技术⼤学数学系应⽤数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学位,1998年12⽉在中国科学技术⼤学⾃动化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得⼯学博⼠学位,现在中国科学技术⼤学⾃动化系任教。
长期从事随机系统、系统优化以及信息络系统理论及其应⽤等⽅⾯的研究⼯作,⽬前感兴趣的主要⽅向为Markov决策过程、络建模与优化、络流量分析、媒体服务系统的接⼊控制以及云计算等。
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EI收录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曾于2004年4⽉⾄12⽉在⾹港科技⼤学做访问学者。
第xx届(2006年)何潘清漪优秀论⽂获奖者。
⽬前感兴趣的主要研究⽅向:1、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2、Markov决策过程; 3、排队系统; 4、信息络论⽂著作主要著作殷保群,奚宏⽣,周亚平,排队系统性能分析与Markov控制过程,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学出版社,2004.期刊论⽂Yin, B. Q., Guo, D., Huang, J., Wu, X. M., Modeling and analysis for the P2P-based media delivery network,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2011), doi:10.1016/j.mcm.2011.10.043. (SCI 收录, JCR II 区) Yin, B. Q., Lu, S., Guo, D., Analysis of Admission Control in P2P-Based Media Delivery Network Based on POMD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2011, 7(7B): 4411-4422. (SCI收录, JCR II 区) Kang, Yu, Yin, Baoqun, Shang, Weike, Xi, Hongsheng, Performance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for a class of countable semi-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2011), June 21, 2011 - June 25, 2011, Taipei, Taiwan. (EI收录20113614311870) Li, Y. J., Yin, B. Q., Xi, H. S., Finding Optimal Memoryless Policies of POMDPs under the Expected Average Reward Criter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1, 211(2011): 556-567. (SCI 收录, JCR II 区) 江琦,奚宏⽣,殷保群,事件驱动的动态服务组合策略在线⾃适应优化,控制理论与应⽤,2011, 28(8): 1049-1055. (EI收录20114214431454) Jiang, Q., Xi, H. S., Yin, B. Q., Adaptive Optimization of Timeout Policy for Dynamic Power Management Based on Semi-Markov Control Processes,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10, 4(10): 1945-1958. (SCI收录) Tang, L., Xi, H. S., Zhu, J., Yin, B. Q.,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M/G/1-Type Queueing Networks: An Efficient Sensitivity Analysis Approach,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0, 2010: 1-20. (SCI收录) Shan Lu, Baoqun Yin, Dong Guo, Admission Control for P2P-Based Media Delivery Network, Proceedings of the 29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July 29-31, 2010, Beijing, China, 2010: 1494-1499. ( EI收录20105113504286) ⾦辉宇,康宇,殷保群,局部Lipschitz系统的采样控制,Proceedings of the 29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July 29-31, 2010, Beijing, China, 2010: 992-997. ( EI收录20105113504436) 江琦,奚宏⽣,殷保群,络新媒体服务系统事件驱动的动态服务组合,Proceedings of the 29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July 29-31, 2010, Beijing, China, 2010: 1121-1125. ( EI收录20105113504230) Dong Guo, Baoqun Yin, Shan Lu, Jing Huang, Jian Yang, A Novel Dynamic Model for Peer-to-Peer File Sharing Systems, ICCMS, 2010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2010, 1: 418-422. ( EI收录20101812900175) Jing Huang, Baoqun Yin, Dong Guo, Shan Lu, Xumin Wu, An Evolution Model for P2P File-Sharing Networks, ICCMS, 2010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2010, 2: 361-365. ( EI收录20101712882202) 巫旭敏,殷保群,黄静,郭东,流媒体服务系统中⼀种基于数据预取的缓存策略,电⼦与信息学报,2010,32(10): 2440-2445. (EI 收录20104513372577) 马军,郑烇,殷保群,基于CDN和P2P的分布式络存储系统,计算机应⽤与软件,2010,27(2):50-52. Bao, B. K., Xi, H. S., Yin, B. Q., Ling, Q., Two Time-Scale Gradient Approximation Algorithm for Adaptive Markov Reward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2010, 6(2): 655-666. (SCI收录, JCR II 区) Jiang, Q., Xi, H. S., Yin, B. Q., Dynamic File Grouping for Load Balancing in Streaming Media Clustered Server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2009, 7(4): 630-637. (SCI收录) 江琦,奚宏⽣,殷保群,动态电源管理超时策略与随机型策略的等效关系,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9, 21(11): 1646-1651. (EI 收录20095012535449) 唐波,李衍杰,殷保群,连续时间部分可观Markov决策过程的策略梯度估计,控制理论与应⽤,2009,26(7):805-808. (EI 收录20093712302646) 芦珊,黄静,殷保群,基于POMDP的VOD接⼊控制建模与仿真,中国科学技术⼤学学报,2009,39(9):984-989. 李洪亮,殷保群,郑诠,⼀种基于负载均衡的数据部署算法,计算机仿真,2009,26(4):177-181. 鲍秉坤,殷保群,奚宏⽣,基于性能势的Markov控制过程双时间尺度仿真算法,系统仿真学报,2009,21(13):4114-4119. Jin Huiyu; Yin Baoqun; Ling Qiang; Kang Yu; Sampled-data Observer Design for Nonlinear Autonomous Systems, 2009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 CCDC 2009, 2009: 1516-1520. ( EI收录20094712469527) ⾦辉宇,殷保群,⾮线性采样系统指数稳定的新条件,控制理论与应⽤,2009,26(8):821-826. (EI 收录20094512429319) Yin, B. Q., Li, Y. J., Zhou, Y. P., Xi, H. S.,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Semi-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with Discounted-Cost Criteria. European Journal of Control, 2008, 14(3): 213-222. (SCI收录) Li, Y. J., Yin, B. Q. and Xi, H. S., Partially Observabl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and Performance Sensitivity Analysis. IEEE Trans.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B., 2008, 38(6): 1645-1651. (SCI收录, JCR II 区) Tang, B., Tan, X. B., Yin, B. Q. , Continuous-time hidden markov models in network simulation,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Workshop Proceedings, Wuhan, China, DEC 21-22, 2008: 667-670. (EI收录20092812179753) Bao, B. K., Yin, B. Q., Xi, H. S., Infinite-Horizon Policy-Gradient Estimation with Variable Discount Factor for Markov Decision Process. icicic,pp.584,2008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2008. ( EI收录************) Chenfeng Xu, Jian Yang, Hongsheng Xi, Qi Jiang, Baoqun Yin, Event-related optimization for a class of resource location with admission control, 2008. IJCNN 2008. (IEEE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EE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1-8 June 2008: 1092 – 1097. ( EI收录************)JinHuiyu;KangYu;YinBaoqun; Synchronization of nonlinear systems with stair-step signal, 2008. CCC 2008. 27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16-18 July 2008: 459 – 463. ( EI收录************)JiangQi;XiHongsheng;YinBaoqun;XuChenfeng;Anevent-drivendynamicload balancing strategy for streaming media clustered server systems, 2008. CCC 2008. 27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16-18 July 2008: 678 – 682. ( EI收录************)⾦辉宇,殷保群,唐波,⾮线性采样观测器的误差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学学报,2008, 38(10): 1226-1231. 黄静,殷保群,李俊,基于观测的POMDP优化算法及其仿真,信息与控制,2008, 37(3): 346-351. 马军,殷保群,基于POMDP模型的机器⼈⾏动的仿真优化,系统仿真学报,2008, 20(21): 5903-5906. (EI 收录************)江琦,奚宏⽣,殷保群,动态电源管理超时策略⾃适应优化算法,控制与决策,2008, 23(4): 372-377. (EI 收录************)徐陈锋,奚宏⽣,江琦,殷保群,⼀类分层⾮结构化P2P系统的随机切换模型,控制与决策,2008, 23(3): 263-266. (EI 收录************)徐陈锋,奚宏⽣,殷保群,⼀类混合资源定位服务的优化模型,微计算机应⽤,2008,29(9):6-11. 郭东,郑烇,殷保群,王嵩,基于P2P媒体内容分发络中分布式节点的设计与实现,电信科学,2008,24(8): 45-49. Tang, H., Yin, B. Q., Xi, H. S., Error bounds of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for semi-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2007, 38(9): 725-736. (SCI收录) 徐陈锋,奚宏⽣,江琦,殷保群,⼀类分层⾮结构化P2P系统的随机优化,系统科学与数学,2007, 27(3): 412-421. 蒋兆春,殷保群,李俊,基于耦合技术计算Markov链性能势的仿真算法,系统仿真学报,2007, 19(15): 3398-3401. (EI收录************)庞训磊,殷保群,奚宏⽣,⼀种使⽤TCP/ IP 协议实现⽆线传感器络互连的新型设计,传感技术学报,2007, 20(6): 1386-1390. Niu, L. M., Tan, X. B., Yin, B. Q. , Estimation of system power consumption on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Harbin, China, DEC 15-19, 2007: 1058-1061. (EI收录************)Jiang,Q.,Xi, H. S., Yin, B. Q., Dynamic file grouping for load balancing in streaming media clustered server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CIA, Jeju City, South Korea, 2007:498-503. (EI收录************)徐陈锋, 奚宏⽣, 江琦, 殷保群,⼀类分层⾮结构化P2P系统的随机优化,第2xx届中国控制会议论⽂集,2007: 693-696. (EI收录************)Jiang,Q.,Xi,H.S.,Yin,B.Q.,OptimizationofSemi-MarkovSwitchingState-spaceControl Processes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s. 第2xx届中国控制会议论⽂集,2007: 707-711. (EI收录************) Jiang, Q., Xi, H. S., Yin, B. Q., Adaptive Optimization of Time-out Policy for Dynamic Power Management Based on SMCP. Proc. of the 2007 IEEE Multi-conference on Systems and Control, Singapore, 2007: 319-324. (EI收录************)Jin,H. Y., Yin, B. Q., New Consistency Condition for Exponential Stabilization of Smapled-Data Nonlinear Systems. 第2xx届中国控制会议论⽂集,2007: 84-87. (EI收录************)江琦,奚宏⽣,殷保群,⽆线多媒体通信适应带宽配置在线优化算法,软件学报, 2007, 18(6): 1491-1500. (EI收录************)Ou,Q.,Jin,Y.D.,Zhou,T.,Wang,B.H.,Yin,B.Q.,Power-law strength-degree correlation from resource-allocation dynamics on weighted networks, Physical Review E, 2007, 75(2): 021102 (SCI收录) Yin, B. Q., Dai, G. P., Li, Y. J., Xi, H. S.,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estimates of the performance for M/G/1 queueing system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2007, 64(4): 347-356. (SCI收录) 江琦,奚宏⽣,殷保群,动态电源管理的随机切换模型与在线优化,⾃动化学报,2007, 33(1): 66-71. (EI收录************)Zhang,D.L.,Yin,B.Q.,Xi,H.S.,Astate aggregation approach to singularly perturbed Markov reward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2006, 2(4): 230-239. 欧晴,殷保群,奚宏⽣,基于动态平衡流的络赋权,中国科学技术⼤学学报,2006, 36(11): 1196-1201.殷保群,李衍杰,周亚平,奚宏⽣,可数半Markov控制过程折扣代价性能优化,控制与决策,2006, 21(8): 933-936. (EI收录************)江琦,奚宏⽣,殷保群,动态电源管理的随机切换模型与策略优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6, 18(5): 680-686. (EI收录***********)代桂平,殷保群,李衍杰,奚宏⽣,半Markov控制过程基于性能势仿真的并⾏优化算法,中国科学技术⼤学学报,2006, 36(2): 183-186. 殷保群,李衍杰,唐昊,代桂平,奚宏⽣,半Markov决策过程折扣模型与平均模型之间的关系,控制理论与应⽤,2006, 23(1): 65-68. (EI收录***********)江琦,奚宏⽣,殷保群,半Markov控制过程在线⾃适应优化算法,第2xx届中国控制会议论⽂集,2006: 1066-1071. (ISTP收录BFQ63) Dai, G. P., Yin, B. Q., Li, Y. J., Xi, H. S.,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based on potential for Semi-Markov Control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2005, 78(11): 801-812. (SCI收录) Zhang, D. L., Xi, H. S., Yin, B. Q., Sim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of singularly perturbed Markov reward processes with states aggregat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05, 3645: 129-138. (SCI 收录) Tang, H., Xi, H. S., Yin, B. Q., The optimal robust control policy for uncertain semi-Markov control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 2005, 36(13): 791-800. (SCI收录) 张虎,殷保群,代桂平,奚宏⽣,G/M/1排队系统的性能灵敏度分析与仿真,系统仿真学报,2005, 17(5): 1084-1086. (EI收录***********)陈波,周亚平,殷保群,奚宏⽣,隐马⽒模型中的标量估计,系统⼯程与电⼦技术,2005, 27(6): 1083-1086. (EI收录***********)代桂平,殷保群,李衍杰,周亚平,奚宏⽣,半Markov控制过程在平均准则下的优化算法,中国科学技术⼤学学报,2005, 35(2): 202-207. 殷保群,李衍杰,奚宏⽣,周亚平,⼀类可数Markov控制过程的平稳策略,控制理论与应⽤,2005, 22(1): 43-46. (EI收录***********)Li,Y.J.,Yin,B.Q.,Xi,H.S.,Thepolicygradientestimationofcontinuous-timeHiddenMarkovDecision Processes. Proc. of IEEE ICIA, Hong Kong, 2005. (EI收录************)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estimates of the performance for M/G/1 queueing systems, To Appear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2006.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based on potential for semi-Markov control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Vol.78, No.11, 2005.The optimal robust control policy for uncertain semi-Markov control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 Vol.36, No.13, 2005.A state aggregation approach to singularly perturbed Markov reward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Vol.2, No.4, 2005.Simula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for CTMDP based on randomized stationary policies, Acta Automatics Sinica, Vol. 30, No. 2, 2004.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continuous-time Markov control processes based on performance potent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 Vol.34, No.1, 2003.Optimal Policies for a Continuous Time MCP with Compact Action set, Acta Automatics Sinica, Vol. 29, No. 2, 2003. Relations between Performance Potential and Infinitesimal Realization Factor in Closed Queueing Networks, Appl. Math. J. Chinese Univ. Ser. B, Vol. 17, No. 4, 2002.Sensitivity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in Queueing Systems with Phase-Type Service Distribution, OR Transactions, Vol.4, No.4, 2000.Sensitivity Formulas of Performance in Two-Server Cyclic Queueing Networks with Phase-Type Distributed Service Times,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in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6, No.6, 1999.Sim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of singularly perturbed Markov reward processes with states aggregat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05.Markov decision problems with unbounded transition rates under discounted-cost performance criteria. Proceedings of WCICA, Vol.1, Hangzhou, China, 2004.排队系统性能分析与Markov控制过程,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学出版社,2004.可数半Markov控制过程折扣代价性能优化. 控制与决策,Vol.21, No.8, 2006.动态电源管理的随机切换模型与策略优化.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Vol.18, No.5, 2006.半Markov决策过程折扣模型与平均模型之间的关系.控制理论与应⽤,Vol.23, No.1, 2006.⼀类可数Markov控制过程的平稳策略. 控制理论与应⽤,Vol.22, No.1, 2005.G/M/1排队系统的性能灵敏度分析与仿真.系统仿真学报,Vol.17, No.5, 2005.M/G/1排队系统的性能优化与算法,系统仿真学报,Vol.16, No.8, 2004.半Markov过程基于性能势的灵敏度分析和性能优化. 控制理论与应⽤,Vol.21, No.6, 2004.半Markov控制过程在折扣代价准则下的平稳策略. 控制与决策,Vol.19, No.6, 2004.Markov控制过程在紧致⾏动集上的迭代优化算法. 控制与决策,Vol.18, No.3, 2003.闭Jackson络的优化中减少仿真次数的算法研究,系统仿真学报,Vol.15, No.3, 2003.M/G/1排队系统的性能灵敏度估计与仿真,系统仿真学报,Vol.15, No.7, 2003.Markov控制过程基于性能势仿真的并⾏优化,系统仿真学报,Vol.15, No.11, 2003.Markov控制过程基于性能势的平均代价策略. ⾃动化学报,Vol.28, No.6, 2002.⼀类受控闭排队络基于性能势的性⽅程.控制理论与应⽤,Vol.19, No.4, 2002.Markov控制过程基于单个样本轨道的在线优化算法.控制理论与应⽤,Vol.19, No.6, 2002.闭排队络当性能函数与参数相关时的性能灵敏度分析,控制理论与应⽤,Vol.19, No.2, 2002.M/G/1 排队系统的性能灵敏度分析,⾼校应⽤数学学报,Vol.16, No.3, 2001.连续时间Markov决策过程在呼叫接⼊控制中的应⽤,控制与决策,Vol.19, 2001.具有不确定噪声的连续时间⼴义系统确保估计性能的鲁棒Kalman滤波器,控制理论与应⽤,Vol.18, No.5, 2001.状态相关闭排队络中的性能指标灵敏度公式,控制理论与应⽤,Vol.16, No.2, 1999.科研项⽬半Markov控制过程基于性能势的优化理论和并⾏算法,2003.1-2005.12,国家⾃然科学基⾦,60274012隐Markov过程的性能灵敏度分析与优化,2006.1-2008.12,国家⾃然科学基⾦, 60574065部分可观Markov系统的性能优化,2005.1-2006.12,安徽省⾃然科学基⾦, 050420301宽带信息运营⽀撑环境及接⼊系统的研制――⼦课题: 流媒体服务器研究及实现, 2005.1-2006.12, 国家863计划,2005AA103320离散复杂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研究,2006.9-2008.8,中国科学院⾃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学智能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主研究课题基⾦络新媒体服务系统的建模及其动⼒学⾏为分析研究,2012.01-2015.12,国家⾃然科学基⾦;⾯向服务任务的快速机器视觉与智能伺服控制,2010.01-2013.12,国家⾃然科学基⾦重点项⽬;新⼀代业务运⾏管控协同⽀撑环境的开发,2008.07-2011.06,国家863计划;多点协作的流媒体服务器集群系统及其性能优化,2006.12-2008.12,国家863计划;获奖情况第xx届何潘清漪优秀论⽂奖联系信息办公室地址:电⼆楼223 实验室地址:电⼆楼227 办公室电话:************。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学院简介: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设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和大学数学教学部等四个教学单位,设数学研究所、智能计算科学研究所、数理金融研究所等三个研究机构,以及学院办公室、成人教学部等管理部门。
学院现有教职工80名,其中专职教师70名。
专职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3名、教授12名、副教授22名,高级职称比例约50%;有博士、博士后45名,占64%;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4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
学院肩负着培养数学类专业人才和承担全校公共数学课教学双重任务。
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含数学教育、金融数学、运筹与统计三个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生800多人;现有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数学一级学科下设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教育、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5个二级学科,现有全日制研究生60余人;与师范学院共同拥有教育硕士•数学学科教学授权;承担全校14个理工、经管类学院和师范学院的大学数学教学任务与研究生数学教学任务;与经济学院联合开办“数理金融”实验班,授予经济学与理学双学位;负责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学院教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
近五年主持科研项目近40项,经费23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5项;主持教育部教学研究项目2项。
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专著与教材8部;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
学院教师还积极参与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工作,负责深圳市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和广东省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
主持完成广东省和深圳市十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各1项,编审香港初、高中数学教材各1套,参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选修课一种。
学院前身深圳大学应用数学系、软科学系、理学院数学系、师范学院数学教育系20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毕业生活跃在政府机关、金融、软件、工商管理、教育等各行业。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白世忠教授喜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佚名
【期刊名称】《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24)2
【摘要】2009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证:[2009]2348号)传来喜讯:我校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白世忠教授与北京理工大学史福贵教授共同完成的成果《格值拓扑理论及其应用》,获200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获奖号A01-0-3-01)。
200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评出291项,数学学科获得了其中的3项三等奖,分别授予五邑大学、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
【总页数】1页(P68-68)
【关键词】科学技术奖;数学学科;计算科学;广东省;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拓扑理论;人民政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我校"荔枝蒂蛀虫植物源驱避剂的研制"喜获200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J],
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两课题喜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J],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文彬教授、上海大学郭秀云教授应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邀请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J], 无
4.从临床出发,以医者本心守护人民健康——202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
奖一等奖获得者吕国忠教授访谈 [J], 郑梦莹
5.广东省45个项目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可燃冰”开发研究成果荣膺二等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耕数字蓝海 聚焦数据安全——记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张殷乾 祝传海2021年年初,正是寒风呼啸、冷意透骨的时刻,张殷乾的一个决定却让身边人炸开了锅:他决心回国工作。
身边的朋友、同事纷纷表示不理解。
在旁人眼中,当时的他已经在国外取得了终身教职,并且从世俗角度来说,无论是房子还是收入,他都处在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状态中。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还从事着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
尽管大家都明白,思念故土的想法谁都有,从何种角度来权衡,留在国外继续原先的事业和生活,都是一种称得上明智的选择。
因此大家不解,促使他放弃这些优越的条件决意回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尽管周围人对自己这个决定颇有争议,但张殷乾心里却清楚,那个原因正是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朴素家国情怀。
数年埋头苦研,张殷乾有个心愿始终挥之不去——一定要将自己所学科技知识搬下高阁惠及民众,而推动国内机密计算和隐私计算的发展,突破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关键领域的可信与安全问题,为数据安全和金融科技等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持是他给自己定下的落脚点。
科研少年的成长如果将时间倒转回张殷乾刚刚踏入计算机安全专业的时刻,那时的他恐怕不会想到,自己当时随性选择的新兴专业,会在日后逐步变成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
彼时的张殷乾还是个高三的学生,但却已经凭借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的联读班,主修通信工程方向。
据张殷乾回忆,当时的联读班是一个试点班,班上的学生到了大三时皆可自主选择专业。
少年得意,风华正茂,彼时的张殷乾选择了信息安全方向的学习和研究。
当时,计算机的安全问题还处于普通人的认知边界之外,相关专业还是个新兴且不成熟的专业。
但张殷乾没有考虑如此多,他只知道,他选择了一个自己感兴趣又极具挑战性的学科。
可热爱也会受限于身边资源的缺乏,由于专业新开办不久,因此学生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经验不够,以及毕业前景未知等诸多问题,在上海交通大学保送硕士并完成了两年半的学习之后,张殷乾决定出国深造。
迷茫中的持灯者————采访陈奇斌老师采访人:吴丽娜、梁月明、杜锦旭、赵俊强、黄俊华我们的解析几何老师陈奇斌老师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更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师,在与他随心交谈的一个多小时里,老师用他幽默话语回答我们的问题,解开我们的迷惑,让我们获益匪浅。
·前言:数科院的历史数学科学学院于2004年12月在原数学系基础上组建而成,现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系、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概率统计系,以及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校管)。
1984年获得基础数学硕士点,并分别于1996,1998和2003年获得运筹学与控制论、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等硕士点,2005年获一级学科硕士点。
2000年获得基础数学博士点。
基础数学学科在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应用数学是华南师范大学重点促进学科,计算数学和概率论与统计学是华南师范大学重点扶持学科。
数学科学学院有专任教师82人。
该学科后备力量强,年青教师迅速成长,涌现了一批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南粤教坛新秀,并有7人成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的培养对象,有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现在已经形成本科、硕士(含教育硕士和高校在职硕士)和博士完整的培养体系。
2000年以来,我院学科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科研工作也上了一个台阶。
我院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遍布全国,他们当中很多人成为我国数学研究与教学的骨干力量。
该学科培养研究生有鲜明的特色,我们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基本研究方法的训练的同时,也加强前沿课题的研究。
为此我们开设了一些专题讲座。
因此,我们在读研究生能在一些国内外著名的学术刊物,为他们今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两年,我院主办了三次大型的学术会议,分别是2006年7月17日-8月5日的首届数值线性代数国际暑期学校,2006年12月28日-2007年1月2日的偏微分方程及数值分析国际学术会议和2007年7月2日至4日的国际代数及其应用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