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三大活动宣传古籍保护
- 格式:pdf
- 大小:339.22 KB
- 文档页数: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18〕6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7〕81号)精神,进一步压实文物安全保护责任,筑牢文物安全防线,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长效机制(一)明确主体责任。
全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履行文物安全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纳入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和平安建设范畴,纳入各级文明城市考核评价体系,将文物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年度本级财政预算。
〔责任单位:自治区文明办、文化厅、财政厅、综治办,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二)落实部门责任。
文物部门负责制定文物行政执法督察相关规定和标准,查处文物违法案件,督办行政责任追究;协同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文物犯罪案件、安全事故,规范文物市场。
公安部门负责打击文物犯罪,指导文物和博物馆单位开展消防、安防和治安保卫工作。
气象管理部门负责指导文物和文物收藏单位开展防雷设施建设工作。
海关部门负责进出境文物监管和打击文物走私工作。
工商部门负责依法对古玩旧货市场中的文物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对未经许可擅自设立文物商店、拍卖文物等文物经营行为进行查处。
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旅游、宗教、海洋等负有文物安全职责的部门和单位要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广西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自治区政府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对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和整理。
以下是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的部分内容。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侗族芦笙侗族芦笙是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的代表,被誉为“东方巴赫”,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表演形式多样,有独奏、重奏、合奏等形式,是侗族传统重大节日和宴请活动的重要表演项目。
2. 壮族三月三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以祭祀的方式纪念祖先和神灵的传统节日,举行时间在农历三月三日。
活动包括舞龙舞狮、侗戏、侗歌、竹竿舞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表演项目,展现了壮族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
3. 侗族铜鼓舞侗族铜鼓舞是侗族人民在祭祀、庆典、宴会等重大场合中跳的一种舞蹈,具有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感,极富民族特色。
铜鼓舞的舞蹈姿态优美,舞者踏着节奏跳跃摆动,充分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情趣。
4. 瑶族苗族侗族木鼓舞瑶族苗族侗族木鼓舞是瑶族、苗族和侗族共同的民间舞蹈表演,是一个融合了苗瑶侗三族文化元素的舞蹈形式。
木鼓舞的表演形式活泼多彩,舞者们手拿木鼓,随着节奏欢快起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
5. 瑶族高秧舞瑶族高秧舞是瑶族人民在秋收季节举行庆祝丰收的重要仪式上跳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蹈动作优美、舞姿舒展,具有独特的民俗传统和浓厚的文化内涵。
高秧舞是瑶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记忆。
6. 壮族歌仪壮族歌仪是壮族人民在举行婚丧嫁娶、祭祀、庙会等重大民俗活动时表演的一种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包括歌唱、舞蹈、器乐等多种表演形式。
歌仪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特点,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7. 壮族侗族苗族侗族琵琶曲壮族侗族苗族侗族琵琶曲是壮族、侗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地方。
这里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闪耀着广西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1.世界文化遗产——靖江王府:靖江王府位于广西南宁市,是明代广西巡抚杨继盛的府邸,
也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规模、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让人赞叹不已,被誉为中国南方明代宫廷建筑的瑰宝。
2.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而闻名于世。
这片风景
区拥有众多的自然奇观,如著名的象鼻山、九马画山等,以及令人陶醉的漓江水系。
在这里,您可以乘坐竹筏漂流,欣赏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3.古城阳朔:位于桂林市阳朔县的古城阳朔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
这里
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如青砖红墙的古街巷和传统的民居。
漫步在石板路上,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领略到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
4.南宁凤岭寺:作为广西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凤岭寺建于1369年,历经多次修复。
寺
内有雄伟壮观的山门、大雄宝殿和塔院,是信仰者朝拜和游客探索佛教文化的圣地。
5.百色崖山石窟:位于广西百色市的崖山石窟是中国最南端的石窟艺术遗址之一。
这里保
存着丰富而精美的佛教石刻,其中许多作品具有独特的南方风格。
游览其中,您将被远古的艺术魅力所吸引。
广西壮族自治区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提的文物古迹,如玉林北海寺、百色龙寨古城等。
通过这些文物古迹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广西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并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在广西的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广西著名的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广西地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当地人民生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广西进行了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工作。
本文将对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进行探讨。
一、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广西壮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民俗等多种形式,是广西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具体体现。
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广西人民的文化记忆和情感,是广西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例如壮族歌谣、竹竿舞、锣鼓舞、芦笙音乐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广西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对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
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和传承,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传播范围和渠道的限制,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实现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的推广活动。
广西文化部门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了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推广活动,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发表数字化传承作品等方式,使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传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和关注。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保护及规范研究董文良杨崇清宝音[摘要]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创造了丰富的古籍文献。
这些文献典籍文字独特、版本珍贵、内容丰富多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利用现代化手段抢救整理以及保护开发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不仅事关中华民族文化研究和发展,也是国际国内民族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民族文字古籍文献抢救整理保护开发中国是一个统一的有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也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以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艺术和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蜚声于全世界,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以人类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华民族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民族都创造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浩如烟海的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就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为世界罕见。
这些古籍文献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我国现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有21个,这些文种几乎囊括了世界文种形式.用这些文字书写的文献,其学术价值很高,数量难以统计。
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和口碑文献正处于濒危阶段。
一、少数民族古籍的基本概述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是指中国55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古代书册、文献典籍和口头传承及碑刻铭文等。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地理、天文历算、经济、医学等领域。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文字类;二是无文字类.有文字类的少数民族古籍包括:1、用各少数民族文字及少数民族古文字记载的历史文书和文献典籍;2、用汉文记载的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的古代文献典籍;3、用少数民族文字和汉文记载的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的碑刻铭文。
二是无文字类;无文字类的民族古籍主要是指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口头传承下来的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各种资料,反映本民族的民族起源、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民族性格。
图书馆工作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图书馆是文化的宝库,不仅收藏着大量的书籍、文件和资料,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图书馆工作中,不仅仅是提供阅读服务和知识传播,还要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工作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践方法。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个人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精神。
图书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者,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以下重要性:1. 保护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通过保护文化遗产,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历史,保留历史的记忆,让后代能够从中受益。
2. 传承民族文化: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独有的宝贵财富,通过传承文化遗产,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3. 提升文化品位:文化遗产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通过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二、图书馆工作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具体实践方法1. 收藏与整理:图书馆应当积极收藏与整理与文化遗产相关的书籍、文件和资料。
例如,收集乐谱、古籍、手稿等珍稀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和数字化存储,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参考和研究。
2. 举办专题展览:图书馆可以结合特定的主题,举办相关的专题展览,展出与文化遗产相关的书籍、文献和文物等珍贵资源,向大众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增加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兴趣。
3. 组织讲座与研讨会:图书馆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和研讨会,探讨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相关的话题,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理解。
4. 培育志愿者队伍:图书馆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培养和引导志愿者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例如,培训志愿者对图书馆收藏的文化遗产资料进行整理和修复,做好相关的档案工作,保障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长期保存。
5.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和传播给更多的人群。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项)民间文学2 Ⅰ—2 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23 Ⅰ—23 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民间音乐59 Ⅱ—28 侗族大歌贵州省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7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5.18传统戏剧181 Ⅳ—37 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209 Ⅳ—65 采茶戏江西省赣州市赣南采茶戏、广西博白县桂南采茶戏220 Ⅳ—76 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1955 226 Ⅳ—82 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手工技艺370 Ⅷ—20 壮族织锦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380 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民俗455 Ⅸ—7 京族哈节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
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
“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的意思。
各地京族哈节日期不一样,或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
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哈节活动的建筑物——哈亭。
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
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
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
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
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
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
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
唱哈的主角有3人,男歌手1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哈妹”,一个持两块竹板,另一个拿一只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
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
锣鼓声中常有少女登台献舞,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头顶天灯舞”。
舞者头顶瓷碗,碗上叠盘,盘子里点燃蜡烛,同时两手端着酒杯,杯中也各有蜡烛一根。
中国图书馆年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获得多项表彰
关于《中国图书馆年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获得多项表彰》,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4年10月10―12日,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在北京东城区召开,这是我国图书馆界最高层次、最大规模的行业盛会。
在年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喜获多项表彰:
下载论文网
(1)徐欣禄馆长获得“2014年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荣誉。
此殊荣全国只有8人获得,也是省级公共图书馆馆长第一次获此荣誉。
(2)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被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地方文献部主任蓝凌云被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3)广西图书馆学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被评为2014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宣传推广活动组织表现突出单位。
(4)广西少儿图书馆获得“全国少年儿童‘故事达人’大赛优秀组织奖”。
(5)李臻的论文《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评
价体系的构建》、罗瑜的论文《基于学龄前儿童阅读特征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在201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评比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展览馆等40处不可移动文物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宁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11.22
•【字号】南府发〔2017〕20号
•【施行日期】2017.11.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展览馆等40处不可移动文物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南府发〔2017〕2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大决策,切实做好我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经审核,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展览馆等40处不可移动文物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划定以上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各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针对不同文化遗产特
点,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方式,科学规划,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改善的关系,认真做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 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一览表
2017年11月22日。
广西文物保护条例
广西文物保护条例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保护、管理和利用广西境内文物而制定的法律规定。
该条例旨在加强对广西地区文物的保护工作,增强广西文物保护意识,促进广西文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广西文物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
1. 文物保护范围:广西文物保护范围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考古遗址、古建筑、石窟、石刻、摩崖石刻、碑碣、墓葬、石雕、木雕、彩塑等。
2. 文物保护责任:广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负责广西境内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加强对文物保护事业的组织领导。
3. 文物保护措施:广西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和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包括修缮保护、防火防盗、科学考古、文物保护技术研究等工作。
4. 违法行为和处罚:对于破坏、盗窃、倒卖、非法出售文物等扰乱文物市场秩序的行为,相关部门将依法予以查处,追究法律责任。
5. 经济补偿和资源利用: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在文物保护区域内合法合规经营,可以获得经济补偿和资源利用权益。
6. 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广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广西文物保护条例的出台,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广西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广西文物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9.09•【字号】桂政发[2005]47号•【施行日期】2005.09.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桂政发[2005]47号2005年9月9日)第一条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的申报和评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类:(1)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2)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二)传统表演艺术;(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五)传统手工艺技能;(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第四条建立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的目的是:(一)推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二)加强广西各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提高对广西民族文化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三)尊重和彰显有关社区、群体及个人对民族文化的贡献,展示广西人文传统的丰富性;(四)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五)增进国内外对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是每个国家必须重视的问题,因为这份财富是人民共同的记忆,也是未来的财富。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加深,各国的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因此,如何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成为当代之重要议题。
一、保护意识的提升保护民族文化遗产,首先需要的是全社会对它重要性和珍贵性的认识和认同。
针对不同的文化遗产,不同的人群,可以采取不同的宣传和推广策略。
比如,可以在学校、社区、博物馆、艺术馆等地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青少年、居民等群体亲身感受文化的魅力,并加深他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
二、依法保护法律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有力工具。
各国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和管理规定,对文化遗产保护进行规范和规定。
在实际执行中,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进行管理和保护,防止行政规制和个人行为的破坏和危害。
三、加强科研和保护技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最需要的是科研和保护技术的加强。
各国应该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改进和创新保护技术和方法。
比如,对于陶瓷、青铜器等文物的保存和修复,可以利用新技术进行修复和保存;对于建筑方面的文化遗产,可以利用数字科技进行保护和修复。
四、强化国际合作无论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是在其他领域中,国际合作都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各个国家应该加强联合,共同制定文化遗产保护的规范,加强文化交流,推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共同进步。
五、培养专业人才保护民族文化遗产需要专业的人才,需要有专业人员的参与和保障。
因此,各个国家应该加强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推广。
通过专业人员的参与和保障,确保文化遗产的实际保护效果。
六、全民参与,共建文化生态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的参与和共建。
在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中,可以利用群众力量,倡导”爱护、珍惜”的理念,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要充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以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发展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9.06.09•【文号】国发[2009]28号•【施行日期】2009.06.0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国发〔2009〕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4478部)名录和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62个)名单,现予公布。
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认真总结经验,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附件:1.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4478部)(略,附件1发地方和有关部门)2.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62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二○○九年六月九日附件2: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62个)中国民族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图书资料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山西省祁县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省长春图书馆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信息中心江苏省无锡市图书馆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江苏省镇江市图书馆江苏省吴江市图书馆扬州大学图书馆浙江省杭州市图书馆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浙江省绍兴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省瑞安市文物馆(玉海楼)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萍乡市图书馆山东省济南市图书馆山东省烟台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青岛市博物馆山东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孔府文物档案馆河南省新乡市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湖北大学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重庆市北碚图书馆西南大学图书馆四川省成都图书馆四川省泸州市图书馆四川省南充市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图书馆(藏经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古籍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瑰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全民阅读古籍的兴趣,特举办此次古籍主题活动。
二、活动主题“传承经典,共读古籍——走进历史,感受文化”三、活动目标1. 普及古籍知识,提高公众对古籍的认识和兴趣。
2.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促进古籍的传播与保护。
4. 增强全民阅读古籍的习惯。
四、活动时间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五、活动地点XX市XX图书馆六、活动内容1. 古籍展览- 展出馆藏古籍珍品,如《四库全书》、《二十四史》等。
- 展示古籍修复技艺,让观众了解古籍保护的重要性。
- 设置古籍主题摄影展,展示古籍与现代生活的结合。
2. 古籍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解读古籍中的文化内涵。
- 邀请古籍收藏家分享古籍收藏经验,提高公众的收藏意识。
3. 古籍阅读活动- 组织古籍阅读会,邀请读者共同阅读古籍,分享阅读心得。
- 开展古籍知识竞赛,提高公众对古籍的认识。
4. 古籍文创产品展销- 展销与古籍相关的文创产品,如古籍笔记本、书签等。
- 举办古籍主题手工艺品制作活动,让观众亲身体验古籍文化的魅力。
5. 古籍主题电影展播- 选择与古籍相关的优秀电影进行展播,让观众在视觉享受中感受古籍文化的魅力。
6. 古籍主题征文活动- 面向公众征集关于古籍的征文,评选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
七、活动宣传1. 制作活动海报、宣传册,通过图书馆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宣传。
2. 与当地媒体合作,报道活动盛况。
3. 邀请网红、自媒体人参与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
八、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X元2. 活动道具制作费用:XX元3. 专家讲座费用:XX元4. 宣传费用:XX元5. 其他费用:XX元九、活动评估1. 活动结束后,收集观众反馈意见,了解活动效果。
2. 对活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活动成果。
3. 根据评估结果,对后续活动进行改进。
广西文物苑景点介绍
广西文物苑位于南宁市明秀西路,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它是以古骆越文化为主题的文物、博物馆,展出面
积约5000平方米。
文物苑分古骆越文化陈列馆和大象馆两部分,共展出文物800多件。
其中,大象馆展出的象鼻岩雕塑群,是广
西目前最大的一处象鼻岩石刻群。
广西文物苑于1992年9月动工兴建,1994年5月竣工开馆。
它由一座主展馆和三个分展馆组成,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式,建
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分为古骆越文化陈列馆、古象鼻岩摩崖
造像、大象馆和大象馆旁的一条商业街。
广西文物苑的主体建筑为仿明清风格的两层仿古建筑。
主展
馆是广西文物苑的“镇园之宝”——广西古代石棺墓陈列展览。
该馆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文物
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广西古代历史、古代文化、古
代社会生活、古人类遗存等内容。
展厅陈列有石棺墓出土文物,
如出土的石棺、石椁和石棺旁的陶俑、陶钟等,还展出有广西古
代民族文物和生活用品等。
—— 1 —1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4.07.08•【字号】桂政发[1994]63号•【施行日期】1994.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1994年7月8日桂政发〔1994〕63号)1963年以来,我区先后共公布了三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来,经过文化、文物部门的努力,又发现了许多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
为了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确保我区优秀文化遗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将西林教案遗址等75个单位列为自治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现予公布。
这批新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由自治区文化厅会同文物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在近期内组织有关部门具体划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作出标志说明,逐步建立科学的记录档案,认真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
日常的保护管理工作,由各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及所属文物管理所、博物馆具体负责。
文物保护单位的所有权属于国家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据为己有,目前凡占用文物保护单位而又对文物的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的,都必须限期治理或迁出;经过审核可以继续使用的,使用单位要严格遵守文物保护的各项规定,与文物管理部门签订保护协议。
所有权属于集体和私人的,也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主动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75处)(一)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共11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备注11西林教案遗址1856田林县定安镇东新街22俞家舍1924北流市市区大兴街33李济深故居1925苍梧县大坡镇料神村44广西省田南道农民办事处1927田东县平马镇德新街旧址29号55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1930乐业县县城三乐街八军会师军部旧址292号66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委1931全州县县城十字街旧址77红军标语楼1934兴安县华江瑶族自治乡千家寺88顺风桥(红军桥)1934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杨湾村99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平南1935平南县平南镇城东路县五烈士纪念塔罗冲桥畔1010昆仑关战役遗址1939邕宁县九塘乡包括关楼交界处昆仑山、墙、阵宾阳县思陇乡亡将士冢墓、碑记、出入口牌坊、纪念塔、纪念亭1111中共广西省工委黄姚旧址1945昭平县黄姚镇(二)石窟造像(共1处)121宴石山摩崖造像唐博白县顿谷乡石坪村宴石山(三)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共34处)131湘山寺遗址唐一全州县城西隅包括妙明塔民国湘山放生池、石雕、舍利塔、湘山石刻142仙桂桥宋阳朔县白沙镇旧县村北153燕窝楼明全州县永岁乡石头岗村164伏波庙明横县云表乡站圩伏波滩北岸175迥澜风雨桥明富川瑶族自治县油沐乡中岗村与油草村之间186寿圣寺明-清桂平市麻垌镇白石山包括寺前石牌楼、石刻197东门城楼明-清柳州市曙光路东段208富川旧城明-清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城219黄姚戏台明-清昭平县黄姚镇2210海角亭明-清合浦县廉州镇廉州中学内2311左江斜塔明-清崇左县城北2公里左江河中石头岛2412百柱庙明-清富川瑶族自治县油沐乡福溪村2513邓公庙清岑溪县南渡镇中心小学内2614白茆坞牌坊清全州县枧塘乡塘福新白茆坞村2715南石祠清全州县绍水镇松川白塘村2816粤东会馆清苍梧县龙圩镇忠义街2917恭城武庙清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山南麓3018湖南会馆清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城太和街3119大安古建筑群清平南县大安镇包括大王庙、粤东会馆惠福夫人庙、大安桥3220北宋村石碑坊清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乡北宋村3321岑氏家族建筑群清西林县那劳乡那劳村包括宫保府、增寿亭、岑氏孝子孝女坊、岑氏宗祠、荣禄第、南阳书院、思子楼3422冯子材故居清钦州市沙埠乡先明村包括主建筑白水塘、水井、鱼塘、碑刻3523弄平炮台清那坡县平孟乡弄平屯3624地角炮台清北海市地角岭3725十二道门炮台清靖西县龙帮乡帮街南3826白龙炮台清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乡白龙乡3927西式建筑群清北海市包括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德国领事馆、洋关大楼、德国森宝洋行楼、涠洲天主教堂等旧址4028朗山民居清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包括周氏庐乡朗山村山祠4129岜团桥清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岜团村岜团屯4230惠爱桥清合浦县廉州故城西门外4331平等古楼群清-民国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包括陈氏鼓乡平等村楼、伍氏鼓楼、吴氏鼓楼、牙寨高鼓楼、罗氏鼓楼、石氏鼓楼、寨官杨氏鼓楼、寨官鼓楼、杨氏鼓楼、牙寨短鼓楼、松树坳石氏鼓楼和三队鼓楼、寨江鼓楼4432李宗仁故居民国临桂县两江镇浪头村4533谢鲁山庄民国陆川县乌石镇谢鲁村4634李宗仁官邸民国桂林市文明路16号(四)石刻(共9处)471普陀山摩崖石刻隋-清桂林市普陀山482隐山摩崖石刻唐-清桂林市隐山493南溪山摩崖石刻唐-现代桂林市南溪山504独秀峰摩崖石刻唐-民国桂林市独秀峰515象鼻山摩崖石刻唐-现代桂林市象鼻山526三海岩摩崖石刻南宋-民国灵山县三海岩537高岩山摩崖石刻宋-清鹿寨县高岩山白象岩548会仙山摩崖石刻宋-民国宜州市城北会仙山包括白龙洞石窟造像559岜字山摩崖石刻元-明大新县恩城乡岜字山(五)古遗址(共10处)561渡里园遗址新石器时代全州县龙水乡桥渡渡里园村572南沙湾贝丘遗址新石器时代象州县象州镇沙兰村公所南沙湾村北583娘娘村贝丘遗址新石器时代象州县石龙镇迷赖村公所娘娘村东594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时代柳州市大龙潭公园内605上塔遗址新石器时代桂平市寻旺乡东塔行政村上塔村616大塘城遗址新石器时代桂平市寻旺乡先锋行政村大塘城村627歌寿岩遗址新石器时代大新县榄圩乡新球村逐标屯歌寿山638登塘冶铁遗址西汉平南县六陈镇登塘村649智城垌古城垌遗址唐上林县覃排乡爱长村下石检屯智城山6510铁屎岭铸钱遗址北宋贺县莲塘镇上寺村北铁屎岭(六)古墓葬(共10处)661花果山古墓群战国-汉岑溪县糯垌镇花果山672北陀古墓群汉昭平县北陀乡683新安古墓群汉柳江县白沙乡新安村694岭南石墓群汉象州县大乐乡岭南村705龙尾巴岭古墓群汉全州县凤凰乡湾里石子桥村龙尾巴岭716岑氏土司墓明平果县旧城弄良727瓦氏夫人墓明田阳县田州镇隆平村那豆屯738旧州岑氏土司墓群明-清靖西县旧州圩壁零村赞山749刘永福墓清钦州市沙埠乡沙寮村老虎岭7510黄明堂墓清钦州市大寺圩旁龙狗岭d55253--011114xxj。
【精品】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壮族竹鼓舞
2. 兴安木偶戏
3. 钦南板凳舞
4. 北海龙舟艺术
5. 广西荔浦竹编
6. 广西红山文化
7. 广西钟山狮子舞
8. 山歌艺术(壮族、瑶族、苗族、侗族)
9. 群众擂鼓文化(高龙擂鼓、深红擂鼓、保安擂鼓等)
10. 大海南瑶族歌舞
11. 广西柳州市“三月三”民俗活动
12. 广西罗城苗族芦笙
13. 广西中山石鼓文化
14. 全州坭兴瓷
15. 广西百色蒙族织锦
16. 广西瑶族银饰制作技艺
17. 广西龙母山周边傣族风情及“撒欢节”活动
18. 广西南宁区域文化
19. 广西田阳侗族大歌
20. 广西那坡侗族赛牛歌
21. 广西苗族长鼓舞
22. 广西壮族音乐及“船歌”文化
23. 广西伶俐话
24. 广西防城港市银州古城文化遗产
25. 广西桂林山水画
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了广西地方特色的艺术、音乐、文化、手工艺等领域的项目。
这些独特的文化艺术反映了广西多民族的文化遗产,传承了
广西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是广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壮族竹鼓舞是广西壮族地区重要的民间舞蹈之一,被誉为“南国第一舞”。
广
西荔浦竹编、全州坭兴瓷等手工艺品则是广西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品,反映了广西古老而多
彩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广西的文化艺术还包括了广西山歌艺术、广西龙母山傣族风情
及“撒欢节”等,这些项目具有丰富的景观性和地方性的特色。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华民族众多民族之一壮族的重要聚集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以下将列举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1.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素以清幽、奇峭、秀丽而著名,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
桂林山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更是广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壮族竹编技艺壮族竹编技艺是广西壮族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以竹子为原材料,通过剪、削、编、攒等复杂的手工技艺制作而成。
不仅技艺精湛,而且作品美观大方,深受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
3. 壮族民歌壮族民歌是广西壮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旋律、唱法和语言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壮族民歌多以难忘的经历、生活琐事、情感故事等为主题,真实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感受。
4. 梧州大缸大缸是一个独特的农业生产工具,广泛应用于广西梧州的稻田种植。
梧州大缸制作精良、使用安全,已成为梧州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5. 侗族铜鼓文化侗族铜鼓文化是广西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铜鼓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独特,被公认为中国古代铜器制作工艺的瑰宝之一。
侗族铜鼓不仅有音乐价值、雕刻价值,更是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6. 珠玑灵柩珠玑灵柩是广西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代表着壮族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珠玑灵柩造型奇特、精致美观,制作过程中融入了众多祭祀和降灵的传统文化元素。
7. 洞头歌仙洞头歌仙是广西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古代壮族人民传承下来的非常重要音乐形式。
洞头歌仙除了音乐外,舞蹈、朗诵和表演等元素的结合,更进一步展示了广西壮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8. 青衫调青衫调是广西壮族重要的传统歌蒙表演,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青衫调曲调悠扬、抒情,通常以爱情故事、民间趣事、古代战争题材等为主要创作内容,被誉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 祭龙习俗祭龙习俗是广西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着壮族人们祭祀龙神的传统方式及祈求农业、繁丰、平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