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77 MB
- 文档页数:30
第六章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继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开始实施以来,各国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不断增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视,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
本章将介绍一些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话题。
1989年,法国政府提出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世界遗产保护范畴的建议,这被认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化的标志。
随后,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协调委员会,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发展。
在非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
肯尼亚的马萨伊族人和坦桑尼亚的桑布鲁人等原住民族群体的传统知识和技艺被认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文化,一些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例如南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
亚洲地区也在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日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军国家之一、2003年,日本推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制度”,通过认定代表作,鼓励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国也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中心,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欧洲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例如,法国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执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意大利的威尼斯也以保护传统工艺技艺而闻名,威尼斯传统造船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国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得到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和其他相关文件,提供了国际保护框架和指导原则。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ICHC)成立于2005年,旨在促进国际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和交流。
然而,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全球化的影响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和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