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高中物理 第三章 物体的形变同步练习(二)粤教版选修2-2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4
研究平动和转动同步练习(二)1、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只做转动的是()A、打开电冰箱门过程中冰箱门的运动B、小球自由下落C、正在倒下的铅笔的运动D、风扇叶片的转动2、下列运动属于同时做平动和转动的是()A、人随自动扶梯下降B、地球的自转C、随电梯一起上升的物体D、跳水运动员跳离跳台后翻腾着下落3、要研究以下问题:A、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之间的关系B、分析掷出后的铅球的受力C、恒力作用下汽车的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其中不能把研究对象看成刚体的有()4、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哪些部分做平动,哪些部分做转动?5、“平动一定是直线运动”这个说法对吗?请举例说明。
6、一质点做半径为60cm的匀速圆周运动,它在0.2s内转过了300角,则该质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是多大?7、钟表上分针的周期和角速度各多大?8、半径10cm的砂轮,每0.2s转一圈,砂轮旋转的角速度是多大?砂轮上离转轴距离不同的点,其角速度是否相等?线速度是否相等?试求离转轴最远处的线速度大小。
9、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线速度越大,则周期一定越小B 、若角速度越大,则周期一定越小C 、若半径越大,则周期一定越大D 、若向心加速度越大,则周期一定越大参考答案:A2、D3、A4、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车厢做平动,车轮做转动。
5、平动的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例如摩天轮的轿厢运动轨迹是曲线。
6、s rad /1.47、周期是1小时;s rad /1800πω=8、s rad /10πω=;角速度相等;线速度不相等;s m v /max π= 9、A。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1. 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 .由有一定距离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D .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2.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重力D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3. 如图1所示,篮球放在水平地板上并与直墙相靠,且处于静止状态,则篮球的受力情况是( )A .受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墙面的弹力B .受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墙面的静摩擦力C .受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水平面的静摩擦力D .受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4.关于弹性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B .一根铁丝用力折弯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C .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D .物体受外力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5.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图1 图2A .书的形变B .桌面的形变C .书和桌面的形变D .书受到的重力6. 如图2所示,A 、B 两弹簧的劲度系数均为k(N/m),两球重均为G(N ),弹 簧质量不计,两弹簧的伸长长度之和为(C )A .m k G 2B .m kG C .m k G 3 D .m k G 4 7、如图3所示,所有接触面皆光滑,画出下列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 图。
8、在弹性限度内,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是100N/m ,当伸长了2cm 时,弹簧的弹力是多大?当缩短了5cm 时,弹簧的弹力是多大?( )9、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用3N 拉时,其长度为20cm ;用5N 的力压时,其长度为12cm ,求弹簧的自然长度是多少?。
2019-2019学年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2 第三章物体的形变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1)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2)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3)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4)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A. (1)(3)B. (1)(4)C. (2)(3)D. (2)(4)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不计,一切摩擦不计,重物的重力G=10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读数分别为()A. 10 N,20 NB. 10 N,10 NC. 10 N,0D. 0,03.如图所示,各图中的物体A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的说法错误的是()A. 图甲中地面是光滑水平的,A与B间存在弹力B. 图乙中两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A对两斜面均有压力的作用C. 图丙中地面光滑且水平,A与竖直墙壁有力的作用D. 图丁中A受到斜面B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4.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线拴住放在光滑斜面上,用力推斜面向左运动,小球缓慢升高的过程中,细线的拉力将()A. 先增大后减小B. 先减小后增大C. 一直增大D. 一直减小5.下列四个图中,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丁球用两根轻质细线吊在天花板上,且其中右侧一根线是沿竖直方向.关于这四个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B. 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C. 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D. 丁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6.一根弹簧原长10cm,挂上2N的钩码时,弹簧伸长1cm。
当这根弹簧挂上6N的重物时,弹簧伸长了()A. 3cmB. 13cmC. 4cmD. 14cm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放在桌面上所受到的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 木块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 用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竹竿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二、多选题8.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弹性形变B. 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轮胎发生弹性形变C. 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D. 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轮胎发生了弹性形变9.如图所示,用细绳将重球悬挂在光滑墙壁上,当绳子变长时()A. 绳子的拉力变大B. 绳子的拉力变小C. 墙对球的弹力变小D. 墙对球的弹力变小10.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只有弹簧才有可能施加弹力B. 物体对支持面压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 轻杆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杆的直线上D.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三、填空题11.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能产生弹力.________(判断对错)12.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A的受力情况是绳的拉力________A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3.一根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轻弹簧,某人用两手握住它的两端,分别用100N的力向两边拉,弹簧伸长4cm,则这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四、解答题14.如图所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此时下面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现在用力竖直向上压下面弹簧的下端A,使物块缓慢上升,直至上面的弹簧恢复原长,且物体静止.求A点向上移动的距离?五、实验探究题15.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1)某同学通过以上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乙中,请作出F﹣L图线;(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__N/m.六、综合题16.如图所示,原长分别为L1和L2,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2的另一物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求:(1)这时L1、L2受到的弹力;(2)这时两弹簧的总长;(3)若用一个质量为M的平板把下面的物体竖直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求这时平板受到下面物体m2的压力.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2.【答案】B3.【答案】A4.【答案】B5.【答案】C6.【答案】A7.【答案】B二、多选题8.【答案】B,C9.【答案】B,C10.【答案】A,B,C三、填空题11.【答案】错12.【答案】大于13.【答案】2500四、解答题14.【答案】解:开始时物体受重力和拉力而平衡,故:mg=k2x2,解得:x2= ,后来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而平衡,故:mg=k1x1,故物体上升的距离为:x=x1+x2= ;答:A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五、实验探究题15.【答案】(1)解: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点,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判定F和L间是一次函数关系.画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2)5;25六、综合题16.【答案】(1)解:设上面弹簧k1受到的弹力为F1,伸长量为△x1,下面弹簧k2受到的弹力为F2,伸长量为△x2.由物体的平衡及胡克定律有F1=(m1+m2)g△x1=对物体m2受力分析有,F2=m2g则△x2=(2)解:所以弹簧总长为L=L1+L2+△x1+△x2=L1+L2+ +(3)解:要使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必须是上面弹簧伸长△x,下面弹簧缩短△x.对m2:F N=k2△x+m2g对m1:m1g=k1△x+k2△xF N=m2g+ m1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平板受到下面物体m2的压力为m2g+ m1g。
高三年级力学实验复习 一、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一)下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①图乙是弹簧弹力F 与弹簧伸长量x 的Fx 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
②为完成该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 .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 ,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B .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 C .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 D .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 .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
尝试写成一次函数; F .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G .整理仪器。
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 和b ,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 的原长比b 的长B .a 的劲度系数比b 的大C .a 的劲度系数比b 的小D .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一)请完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相关内容。
①如图a ,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拴两个细绳套。
②如图b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伸长到某位置并记为O 点,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 1和F 2,及 。
③如图c ,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 点,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 F = N 和细绳的方向。
④如图d ,已按一定比例作出了F 1、F 2和F 的图示,请用作图方法作出F 1和F 2的合力F ′.O A A A 3 单位:NOO(二)①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下列哪些方法可减小实验误差? (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些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些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②在做实验时,橡胶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同一确定的O 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同一实验过程中,O 点位置可以不同B .改变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后,依然必须要拉到跟刚才一样的O 点。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第三章综合练习试卷基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28分)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F =G221rm 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公式中G 为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②当r 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③m 1与m 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而与m 1、m 2是否相等无关 ④m 1与m 2受到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⑤用该公式可求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②④D.①③答案:A2.开普勒第三定律对行星绕恒星的匀速圆周运动同样成立,即它的运动周期T的平方与轨道半径r 的三次方的比为常数.设32rT =k ,则常数k 的大小A.只与行星的质量有关B.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质量有关C.只与恒星的质量有关D.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速度有关 答案:C3.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避免通信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B.通信卫星定点在地球上空某处,各个通信卫星的角速度相同,但线速度可以不同C.不同国家发射通信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D.通信卫星只能运行在赤道上空某一恒定高度上 答案:D4.2002年3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宇宙飞船,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若飞船在近地轨道上做的是匀速圆周运动,则运行速度v 的大小是A .v <7.9 km/sB .v =7.9 km/sC.7.9 km/s<v<11.2 km/sD.v=11.2 km/s答案:B5.有质量相等的两颗人造地球卫星A和B,分别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两卫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A和r B,且r A>r B.则A和B两卫星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A的运行周期较大B.卫星A受到的地球引力较大C.卫星A运行的线速度较大D.卫星A运行的角速度较大答案:A6.两个行星各有一个卫星绕其表面运行,已知两个卫星的周期之比为1∶2,两行星半径之比为2∶1,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①两行星密度之比为4∶1 ②两行星质量之比为16∶1 ③两行星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8∶1 ④两卫星的速率之比为4∶1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7.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半径为R,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R/A.人造卫星的最小周期为2πgRgB.卫星在距地面高度R处的绕行速度为2/C.卫星在距地面高度R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4D.地球同步卫星的速率比近地卫星速率小,所以发射同步卫星所需的能量较少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20分)8.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定经过长时间开采后,地球仍可看作是均匀的球体,月球仍沿开采前的圆周轨道运动,则与开采前相比A.地球与月球的万有引力将变大B.地球与月球的万有引力将变小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长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短答案:BD9.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相等,它们的轨道都是圆形的.若甲的运动周期比乙小,则A.甲距地面的高度比乙小B.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小C.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大D.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大答案:ACD10.如图3-6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图3-6A .b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 的线速度B .b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 的向心加速度C .b 、c 运行周期相同,且小于a 的运行周期D .由于某种原因,a 的轨道半径缓慢减小,a 的线速度将变大 答案:BD11.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万有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如果超过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 、密度为ρ、质量为M 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 .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A.T =2πGM R /3B.T =2πGM R /33C.T =ρπG /D.T =ρπG /3 答案:AD12.1998年8月20日,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为美国“铱”星公司成功发射了两颗“铱”星系统的补网星.1998年9月23日,“铱”星通讯系统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一场通讯技术革命开始了.原计划的“铱”星通讯系统是在距地球表面780 km 的太空轨道上建立一个由77颗小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小卫星均匀分布在覆盖全球的7个轨道上,每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由于这一方案的卫星排布像化学元素“铱”原子的核外77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一样,所以称为“铱”星系统.后来改为由66颗卫星分布在6条轨道上,每条轨道由11颗卫星组成,仍称它为“铱”星系统.“铱”星系统的66颗卫星,其运行轨道的共同特点是A.以地轴为中心的圆形轨道B.以地心为中心的圆形轨道C.轨道平面必须处于赤道平面内D.铱星运行轨道远低于同步卫星轨道 答案:BD三、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3.某一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质量为m 的宇航员在这个星球表面受到的重力为G ,由此可知这个星球的半径是________.答案:mv 2/G14.在月球表面,一位宇航员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经过时间t ,小球返回抛出点,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1/6.则宇航员抛出小球时的速度是________.答案:gt /12 迁移应用部分四、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5.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发射一颗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卫星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1)试推导由上述各量表达的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式,要求写出推导依据;(2)若已知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v =7.9 km/s ,地球半径R =6.4×103km ,万有引力常量G =6.67×10-11N ·m 2/kg 2,求地球的质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略 (2)5.9×1024kg16.已知地球半径约为R =6.4×103k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9.8 m/s 2,又知月球绕地球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请你先补充一个条件,由这些推导出估算月球到地心距离的计算公式和具体估算的结果.答案:补充条件: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0天 月球到地心的距离为3.8×108m17.在赤道上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设它的轨道是一个圆,轨道半径等于赤道半径.已知地球质量是M ,地球自转周期是T ,赤道半径是R ,万有引力常量是G .则这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相对地球的速度)为多大?答案:R GM /-2πR /T18.侦察卫星在通过地球两极上空的圆轨道上运动,它的运动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 ,要使卫星在一天的时间内将地面上赤道各处在日照条件下的情况全都拍摄下来,卫星在通过赤道上空时,卫星上的摄像机至少应拍摄地面上赤道圆周的弧长是多少?设地球的半径为R ,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答案:g R h T/)(π432。
弹性和范性同步练习(二)1、如果感化力较大,超过必然限度,力撤销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本来形状,这种感化力撤销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也称为)。
2、小角度弯曲的铁丝在外力撤销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属于形变。
铁丝被大角度弯折,外力撤销后铁丝不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属于形变。
铁丝温度升高,说明外力对铁丝做的一部分功用来增加铁丝的能。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行车坐垫下装有弹簧,利用的是弹簧的范性B、机器、建筑物等在载荷感化下能保持必然的形状,靠的是材料的弹性C、汽车车身一般不会造得非常坚固,发生较轻的碰撞时,车身发生范性形变,吸收了撞击的能量,以减轻乘员受到的伤害。
D、范性形变不仅能使材料形成所需要的形状,而且还能改善某些材料的性能4. 关于弹力的标的目的,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压力的标的目的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标的目的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物体绳对物体拉力的标的目的必然是沿绳的标的目的D. 杆对物体弹力的标的目的总是沿着杆的标的目的5、物体A、B的重力分别为200N,150N,定滑轮光滑,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1000N/m,求(1)A对地面的弹力(2)弹簧的伸长量为多少cm?6、下列关于产生弹力的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必然产生弹力只要两个物体彼此吸引就必然产生弹力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必然有弹力产生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7、鄙人图中,两小球彼此间必然有弹力感化的图是()A B C D8、关于物体之间产生弹力的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就产生弹力B.只要两个物体彼此吸引,就产生弹力C.物体发生扭转形变时,不会产生弹力D.物体发生拉伸形变时,产生的弹力是拉力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光滑的球均静止,画出甲、乙两球受重力和弹力的图示。
参考答案:1、范性形变,塑性形变2、弹性,范性,内3、BCD4、D5、50N,5cm6、D7、C8、D9、略。
2019-2020学年度高中物理选修3-3粤教版练习题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B、液体中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C、分子间的引力总是大于斥力D、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扩散和布朗运动都是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在增大D、不计分子间的分子勢能,温变和质量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反映B、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则气体压强越大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放大1000倍的高倍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气体的温度升高,个别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可能减小C、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D、橡胶无固定熔点,是晶体【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某未密闭房间的空气温度与室外的相同,现对该室内空气缓慢加热,当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空气温度时( )A、室内空气的压强比室外的小B、室内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比室外的大C、室内空气的密度比室外大D、室内空气对室外空气做了负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关于浸润和不浸润,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浸润液体,水银是不浸润液体B、在内径小的容器里,如果液体能浸润器壁,液面成凸形.C、如果固体分子跟液体分子间的引力比较弱,就会形成浸润现象D、鸭的羽毛上有一层很薄的脂肪,使羽毛不被水浸润【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C、在分子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在分子相互远离的过程中,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减小【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就是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势能的总和B、一定质量100℃的水转变成100℃的水蒸汽,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而体积增大,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D、如果气体温度升高,物体中所有分子的速率都一定增大【答案】:【解析】:第9题【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不明显B、橡胶无固定熔点,是非晶体C、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D、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E、第二类永动机是不能制造出来的,尽管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它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答案】:【解析】:第10题【多选题】把墨汁用水稀释后取出一滴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每隔30秒把炭粒的位置记录下来,然后用直线把这些位置按时间顺序连接起来,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以看出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图中记录的是炭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在30秒内,微粒的运动也是极不规则的D、实验中可以看到,温度越低,布朗运动越剧烈【答案】:【解析】:第11题【多选题】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就可以算出气体分子的体积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明显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保持气体的压强不变,温度越高,体积越大D、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E、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答案】:【解析】:第12题【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B、荷叶上的露珠成球形是表面张力的结果C、不断改进技术,热机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转化为有用功D、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具备各向同性的都是非晶体E、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答案】:【解析】:第13题【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说明了液体分子与悬浮颗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B、物体的内能在宏观上只与其所处状态及温度和体积有关C、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D、液体密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大,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E、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答案】:【解析】:第14题【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气压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B、能量耗散反映了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具有不可逆性C、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较大,这些液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D、若某气体摩尔体积为V,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该气体的分子体积为有误E、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时,滴在水面的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为V,铺开的油膜面积为S,则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直径为有误【答案】:【解析】:第15题【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则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均减小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必定增加C、布朗运动是由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之间的相互碰撞引起的D、能量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E、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答案】:【解析】:第16题【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知道水蒸气的摩尔体积和水分子的体积,可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C、两个分子的间距从极近逐渐增大到10r0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所做的无规则运动【答案】:【解析】:第17题【多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粤教版高一物理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练习题集
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做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物理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练习你都做过了吗?没有的同学赶忙来提升自己吧!
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明白得弹力产生的条件,会确定弹力的大小;明白胡克定律并能熟练运用胡克定律求解弹力的大小;了解四种差不多相互作用;弹簧组劲度系数讨论不作要求。
二、探究摩擦力
明白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定摩擦力的有无并能确定摩擦力的种类及方向;明白得滑动摩擦力,明白得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材料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会综合力学知识求解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问题;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三、力的等效和替代
本节内容是粤教版独有的,在力的合成与分解前加上这节内容,让学生对等效替代思想先有一定的认识,再通过实验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这符合了粤教版物理教材尊重历史、尊重自然的特点。
教材通过对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复习,得出准确表示力的方法,为规律的得出提供依据。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能用平稳条件分析物体受力及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平稳问题;能结合受力分析,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物体的平稳等知识解决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力学平稳问题,如联系交通运输、体育竞技、人体骨骼、医疗保健等。
五、共点力的平稳条件
明白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稳,把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稳的条件并用来解决平面问题。
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往往是同时针对两个物体而言,离开物体而谈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比较经常的错误。
物理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练习的全部内容就为大伙儿分享到那个地点,想要更好的学习别忘了关注高一物理同步练习栏目。
第三章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8世纪末,莫尔斯发明了电报,贝尔发明了电话.B、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C、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通信.D、互联网是电磁技术对人类的又一重大贡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发明的指南针是电磁领域的第一个重大发明。
B、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是在我国发明指南针之前。
C、古希腊是最早用文字记录电磁现象的国家。
D、电磁铁是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发明的3、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的正确说法是 ( )A、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统称为电磁场B、电磁场由发生的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就是电磁波C、电磁波传播速度总是3×108m/sD、电磁波是一种物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恒定电流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磁场B、稳定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磁场C、均匀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磁场D、均匀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互相激发,形成由近及远传播的电磁波5、建立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首先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 )A、法拉第B、奥斯特C、赫兹D、麦克斯韦6、某电磁波从真空中进入介质后,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有 ( )A、波长和频率B、波长和波速C、频率和波速D、频率和能量7、当电磁波的频率增加时,它在真空中的速度将 ( )A、减小B、增大C、不变D、以上都不对8、为使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增为原来的两倍,可以将振荡电路的电容 ( )A、变为原来的两倍B、变为原来的一半C、变为原来的4倍D、变为原来的1/49、电磁波和机械波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B、电磁波在任何物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机械波波速大小决定于介质C、电磁波、机械波都不会产生衍射D、电磁波和机械波都不会产生干涉10、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表达式v=λf,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波长越大,传播速度就越大B、频率越高,传播速度就越大C、发射能量越大,传播速度就越大D、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11、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能是属于新能源。
新教材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三章达标检测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 座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年肇庆一中期中)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开普勒首先指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B .海王星是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其轨道后才发现的,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C .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D .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被称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答案】C 【解析】开普勒首先指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A 正确;海王星是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其轨道后才发现的,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B 正确.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C 错误;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被称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D 正确.2.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包括空间站)在轨道运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变轨.除了规避“太空垃圾”对其的伤害外,主要是为了保证其运行的寿命.据介绍,由于受地球引力影响,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包括空间站)运行轨道会以每天 100米左右的速度下降.这样将会影响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包括空间站)的正常工作,长此以往将使得其轨道越来越低,最终将会坠落大气层.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轨道半径减小后,卫星的环绕速度减小B .轨道半径减小后,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减小C .轨道半径减小后,卫星的环绕周期减小D .轨道半径减小后,卫星的环绕角速度减小 【答案】C3.星球上的物体在星球表面附近绕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备的速度v 1叫作第一宇宙速度,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v 2叫作第二宇宙速度,v 2与v 1的关系是v 2=2v 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 ,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的16.若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1和第二宇宙速度v 2分别是( )A .v 1=gr ,v 2=2grB .v 1=gr6,v 2=gr3C .v 1=gr 6,v 2=gr3D .v 1=gr ,v 2=gr3【答案】B 【解析】对于贴着星球表面的卫星mg ′=m v 21r,解得v 1=g ′r =gr6,又由v 2=2v 1,可求出v 2=gr3.4.(2023年中山期中)如图所示,“嫦娥五号”着陆器平稳落月并完成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工作.已知月球与地球的密度之比ρ月∶ρ地=a ,月球与地球的半径之比R 月∶R 地=b ,则月球表面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g 月∶g 地等于( )A .a ·bB .1a ·bC .a bD .b a【答案】A 【解析】由公式mg =GMm R 2,且M =ρ×4πR 33,联立解得g =4πρGR3,则g月:g 地=a ·b ,故A 正确.5.如图所示,一飞行器围绕地球沿半径为r 的圆轨道1运动.经P 点时,启动推进器短时间内向前喷气使其变轨,2、3是与轨道1相切于P 点的可能轨道.则飞行器( )A .变轨后将沿轨道2运动B .相对于变轨前运行周期变长C .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D .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 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答案】D 【解析】推进器短时间向前喷气,飞行器将减速,故C 错误;此时有G Mm r 2>m v 2r,所以飞行器将做向心运动,即变轨后将沿较低轨道3运动,故A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公转周期将变短,故B 错误;由于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 点时,所受万有引力不变,因此加速度大小不变,故D 正确.6.如图所示,a 为放在赤道上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b 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c 为地球的同步卫星,以下关于a 、b 、c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a b >a c >a aB .a 、b 、c 的角速度大小关系为ωa >ωb >ωcC .a 、b 、c 的线速度大小关系为v a =v b >v cD .a 、b 、c 的周期关系为T a >T c >T b【答案】A 【解析】地球赤道上的物体与同步卫星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所以ωa =ωc ,根据a =rω2知,c 的向心加速度大于a 的向心加速度,根据G Mm r 2=ma ,得a =GM r2,所以b 的向心加速度大于c 的向心加速度,故A 正确,B 错误;地球赤道上的物体与同步卫星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所以ωa =ωc ,根据v =rω,c 的线速度大于a 的线速度,根据G Mm r 2=m v 2r ,得v =GMr,所以b 的线速度大于c 的线速度,故C 错误;卫星c 为同步卫星,所以T a =T c ,根据G Mm r 2=mr 4π2T2,解得T =2πr 3GM,所以c 的周期大于b 的周期,故D 错误. 7.地球的两颗人造卫星A 和B ,它们的轨道近似为圆.已知A 的周期约为12小时,B 的周期约为16小时,则两颗卫星相比( )A .B 距地球表面较近 B .A 的角速度较小C .A 的线速度较小D .A 的向心加速度较大【答案】D 【解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mM r 2=m ×4π2rT 2,可得r =3GMT 24π2,可知周期大的轨道半径大,则有A 的轨道半径小于B 的轨道半径,所以B 距地球表面较远,故A 错误;根据ω=2πT,可知周期大的角速度小,则B 的角速度较小,故B 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mM r 2=mv 2r ,可得v =GMr,可知轨道半径大的线速度小,则有A 的线速度大于B 的线速度,故C 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mM r 2=ma ,可得a =GM r 2,可知轨道半径大的向心加速度小,则有A 的向心加速度大于B 的向心加速度,故D 正确.8.一颗卫星在离地面高h 时所受重力正好是其在地球表面处所受重力的14,地球半径为R ,忽略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则h 为( )A .2RB .2RC .RD .(2-1)R【答案】C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在地球表面上时GMm R 2=mg ,在高h 处时GMm(R +h )2=14mg ,联立得h =R ,C 正确,A 、B 、D 错误.9.如图是关于地球表面发射卫星时的三种宇宙速度的示意图,椭圆轨道为某卫星的运动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 .此卫星在远地点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 .若想让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发射速度需大于第二宇宙速度D .若想让卫星进入太阳轨道,发射速度需大于第三宇宙速度【答案】A 【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射速度.此卫星为椭圆轨道卫星,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A 正确;此卫星在远地点的速度小于同高度圆周运动卫星的速度,同高度圆周运动卫星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所以此卫星在远地点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 错误;月球轨道还在地球吸引范围之内,所以发射速度不能超过第二宇宙速度,C 错误;第三宇宙速度是脱离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所以,若想让卫星进入太阳轨道,发射速度不能大于第三宇宙速度,D 错误.10.(2023年海南检测)已知“天和”核心舱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G ,根据这些数据,下列大致可以确定的是( )A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B .核心舱的质量C .地球的质量D .地球的平均密度【答案】C 【解析】根据G Mm r 2=m 4π2T2r ,可得地球的质量M ,核心舱的质量m 消掉了,不能求得;地球半径未知,则不能求解地球密度,根据题中条件也不能求解地球公转角速度,C 正确,A 、B 、D 错误.11.设想把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地球的中心,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则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为( )A .零B .无穷大C .GMm R 2D .GMm 2R2 【答案】A 【解析】把物体放到地球的中心时r =0,此时万有引力定律不再适用,由于地球关于球心对称,所以吸引力相互抵消,对整体而言,万有引力为零.12.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把自己的扭秤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重量”,其主要原因是他通过实验较准确地测出了( )A .地球的半径B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C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D .引力常量【答案】D 【解析】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把自己的扭秤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重量”,其主要原因是他通过实验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故选D .13.(2022广州名校月考)“科学真是迷人”,天文学家已经测出月球表面的加速度g 、月球的半径R 和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T 等数据,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称量”月球的质量了.已知引力常数G ,用M 表示月球的质量.关于月球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gR 2GB .M =GR 2gC .M =4π2R 3GT2D .M =T 2R 34π2G【答案】A 【解析】把质量为m 的物体在月球表面上,则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月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即mg =G Mm R 2,解得M =gR 2G,A 正确,B 错误;在利用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计算天体质量时,只能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即计算的是地球质量而不是月球的质量,C 、D 错误.14.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远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a ,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b ,过远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v a ,则过近日点时的速率为( )A .v b =bav a B .v b =a bv a C .v b =a b v a D .v b =b av a 【答案】B 【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在相等时间内行星与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即12a ·v a t =12b ·v b t ,解得v b =abv a .15.(2023年佛山期中)若一均匀球形星体的密度为ρ,引力常量为G ,则在该星体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其运转的卫星的周期是( )A .3πGρB .4πGρC .13πGρ D .1π4πGρ【答案】A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m 4π2T 2R ,球形星体的体积为V =43πR 3,球形星体的密度为ρ=MV,联立可得卫星在该星体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其运动的周期T =3πGρ,故选A .16.如图所示,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比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小,则该科学实验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 )A .等于24小时B .等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C .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D .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答案】C 【解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m r 2=m 4π2r T 2,得T 2=4π2r 3GM,该科学实验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比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小,则该科学实验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A 、B 、D 错误,C 正确.17. 202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黑洞的发现者,若某黑洞的半径R 约45 km ,质量M和半径R 的关系满足M R =c 22G(其中c 为光速,G 为引力常量),则该黑洞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 )A .108m/s 2B .1010 m/s 2C .1012 m/s 2D .1014m/s 2【答案】C 【解析】黑洞实际为一天体,天体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近似等于物体与该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对黑洞表面的某一质量为m 的物体有GMm R 2=mg ,又有M R =c 22G ,联立解得g =c 22R,代入数据得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1012 m/s 2.18.同步卫星距地心的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1,向心加速度为a 1;地球赤道上观测站的向心加速度为a 2;近地卫星做圆周运动的速率为v 2,向心加速度为a 3,地球的半径为R .则( )A .v 1v 2=rR B .a 1a 2=R 2r2C .a 1a 3=R rD .a 2a 3=R 3r3 【答案】D 【解析】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m v 2r=ma ,解得v =GM r ,所以v 1v 2=Rr,故A 错误;同步卫星与赤道观测站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根据a =rω2,所以a 1a 2=r R ,故B 错误.由于a =GM r 2,则有a 1a 3=R 2r 2,a 2a 3=R 3r 3,C 错误、D 正确. 19.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 ,月球的半径为R ,月球的平均密度为ρ,引力常量为G .则( )A .月球的自转周期为T =2ρa RB .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aRC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4πGρR23D .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中,由地球引力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2a【答案】C 【解析】由题中条件无法求出月球的自转周期,故A 错误;根据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引力提供,则有GMm r 2=ma =m v 2r ,其中r 为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ar ,故B 错误;根据GMm R 2=m v 2R可知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GMR=G ·43πR 3ρR=4πGR 2ρ3,故C 正确; 根据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引力提供,所以在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处由地球引力产生的加速度大小就等于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故D 错误.20.(2023年华侨中学期中)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 1和S 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 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 ,S 1到C 点的距离为r 1,S 1和S 2的距离为r ,已知引力常量为G .由此可求出S 1的质量为( )A .4π2r 2(r -r 1)GT2B .4π2r 31GT 2C .4π2r 2r 1GT 2D .4π2r 3GT2【答案】A 【解析】设星体S 1和S 2的质量分别为m 1、m 2,星体S 2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G m 1m 2r 2=m 24π2T 2(r -r 1),解得m 1=4π2r 2(r -r 1)GT 2,故A 正确,B 、C 、D 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21.(12分)已知月球的轨道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近似认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即24小时,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叫一个“恒星月”.请粗略计算一个“恒星月”大约为多少天?(g 取10 m/s 2,地球半径R 大约为6 400 km ,6=2.45,π2=10)【答案】27.2天【解析】在地球表面,重力的本质是万有引力,且重力几乎等于万有引力,即G MmR2=mg .设月球的质量为m ′,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加速度为a ,则G Mm ′(60R )2=m ′a .此加速度也是月球的向心加速度,设恒星月为T .即a =4π2T2·60R ,代入数据得T =27.2天.22.(14分)(2023年阜阳一中月考)航天员在地球表面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小球落回原处;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需经过时间5t 小球落回原处.(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空气阻力不计)(1)求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2)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R 星∶R 地=1∶4,求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 星∶M 地.【答案】(1)2 m/s 2(2)180【解析】设小球抛出的初速度为v 0,则在地球表面竖直向上抛出时,有t =2v 0g,在某星球表面竖直向上抛出时,有5t =2v 0g ′, 联立解得g ′=15g =15×10 m/s 2=2 m/s 2.(2)根据物体在行星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在地球表面时有GM 地mR 2地=mg , 在某星球表面时有GM 星m R 2星=mg ′,联立可得M 星M 地=g ′R 2星gR 2地=15×142=180.23.(14分)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神舟号”飞船,目前已经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其发射过程简化如下: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为A 、远地点为B 的椭圆轨道上,A 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 1,飞船飞行五周后进行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所示.设飞船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 圈所用时间为t ,若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求:(1)地球的平均密度.(2)飞船经过椭圆轨道近地点A 时的加速度大小. (3)椭圆轨道远地点B 距地面的高度h 2. 【答案】(1)3g 4πGR (2)gR2(R +h 1)2 (3)3gR 2t 24n 2π2-R 【解析】(1)根据质量、密度、体积间的关系可知,地球的质量M =ρ·43πR 3.①在地球表面附近,万有引力与重力近似相等,有mg =G Mm R2,② 由①②式联立,解得地球的平均密度ρ=3g4πGR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G Mm(R +h 1)2=ma A ,③由②③式联立,解得飞船经过椭圆轨道近地点A 时的加速度大小a A =gR 2(R +h 1)2.(3)飞船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m (R +h 2)2=m 4π2T 2(R +h 2).④ 由题意可知,飞船在预定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 =t n,⑤由②④⑤式联立,解得椭圆轨道远地点B 距地面的高度为h 2=3gR 2t 24n 2π2-R .。
B 2021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物体的形变常见的承重结构课时作业(2)粤教版选修2-21、框架作为承重结构是现代多层住宅的主流,以承重,框架的梁、柱、楼板一起整体浇制,稳定性好,抗地震能力强。
2、许多承重结构应用了桁架,桁架通常由多个和组成,其中具有稳定的结构。
3、承重结构的板和梁多数水平放置,通常发生形变。
板、梁对柱的作用力较复杂,通常柱既有形变,也有形变。
4、如图所示的斜拉桥以索塔B为轴,左右两边对称,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使桥显得美观吗?5、如图所示的悬索桥和斜拉桥都用了钢索,两种桥结构上有什么不同?6、如图所示的悬索桥的悬索两端,各拉着一个深埋在河岸上的巨大的钢筋混凝土锚锭,请分析锚锭的作用。
斜拉桥悬索桥7、常见的桥梁按承重结构分,可分为、、、等。
其中最常见,结构最为简单,单位造价相对较低。
8、石材抗拉本领差,抗压本领好,不能用来造跨度大的梁桥,却可以用来造桥,我国公元6世纪建造的赵州桥就是最好的明证。
参考答案:1、钢筋混凝土框架,柱2、三角形,四边形,三角形3、弯曲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4、斜拉桥主要以钢索的拉力来承担梁的重量,并传递到索塔上,桥的左右两边对称使得两侧的拉索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与索塔的夹角也相等,它们对索塔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索塔只发生压缩形变,如果两边不对称,合力就会有水平分力,使索塔弯曲形变,而混凝土索塔的抗压性能优于抗拉性能,所以对称的设计主要是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同时也使桥看上去美观。
5、悬索桥上一条条竖直方向的短钢索把梁吊在从河的此岸拉到彼岸的长长的钢索上,整条长钢索形成一条曲线,长钢索两端各拉着一个深埋在河岸上的巨大的钢筋混凝土锚锭;而斜拉桥的每根钢索都是直的,一端结于索塔上端,另一端结在桥的水平梁上而不是岸上。
6、锚锭深埋在河岸并与河岸形成一个整体,能承受长钢索巨大的拉力作用,保证钢索的平衡,形成可靠的承重结构。
7、梁式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梁式桥8、拱桥o21027 5223 刣G34422 8676 虶Nv28256 6E60 湠b26832 68D0 棐25130 622A 截m38525 967D 陽t624684 606C 恬。
2021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物体的形变直杆的形变课时作业(1)粤教版选修2-21、自行车的车架是用钢管而不是用与钢管同粗的实心圆钢焊成,这样做有什么依据?改用与钢管重量相等的细实心钢条代替钢管行吗?2、杆件是工程中最基本的构件,纵向尺寸远远大于横向尺寸的物体(构件)称为,杆的纵轴为直线的称为。
3、直杆受到沿纵轴方向的拉力时会发生形变,其特点是。
4、直杆受到沿纵轴方向的压力时会发生形变,其特点是。
5、我们把物体在一对距离很近、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变称为形变。
6、铁路的钢轨为什么制造成如图所示的工字形横截面?7、物体在两大小相等、方向相等、作用平面垂直于纵轴的力矩作用下发生的形变称为。
8、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往往同时发生几种形变,这种情况下的形变称为。
9、一弹簧受到80牛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为14㎝,弹簧受到40牛的压力作用时,弹簧长度为8㎝,试求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原长。
10、在表示弹力大小的公式f=kx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式中的k反映了某个具体弹簧的一种特性B.弹簧越长其k值越大C.弹簧只要发生形变,公式就适用D.k与弹簧所受的外力成正比参考答案:1、自行车的钢管的形变主要是弯曲形变,弯曲形变时管子轴线上的中心部分不发生形变,如果用与钢管同粗的实心圆钢代替钢管,圆钢中心部分的材料不能发挥作用,浪费钢材,而且使自行车的重量增加,如果用与钢管重量相等的细实心钢条来做车架,中心部分钢材不发生形变而不起作用,等于杆的有效面积减少,车架的承载能力下降。
2、杆,直杆3、拉伸形变,纵向伸长、横向缩短4、压缩形变,纵向缩短、横向伸长5、剪切形变6、铁路的钢轨在火车作用下发生弯曲形变时,钢轨的上部压缩,下部拉伸,中间部分受力小,因此可以把钢轨的上部和下部造得很厚,中部造得较薄,形成工字形横截面。
这样既能保证钢轨有足够的抗弯能力,又能节约钢材。
7、扭转形变8、组合形变9、N/cm cm10、A ZP24218 5E9A 庚29129 71C9 燉-p30107 759B 疛20730 50FA 僺35296 89E0 觠34125 854D 蕍20646 50A6 傦 38952 9828 頨e。
第三章物体的形变同步练习(二)
一、填空题
1、常见的桥梁结构形式有、、和。
2、常见的房屋结构有结构和结构。
3、拱结构能将竖直向下的力分解为沿方向的力,所以拱形承重结构各部分互相挤压,发生形变。
4、承重结构的板和梁多数水平放置,通常发生形变。
板、梁对柱的作用力较复杂,通常柱既有形变,也有形变。
5、用绳提一物体,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对人的手,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
6、如图4所示,小球重为G,放在两光滑平面间,其中一个平面水平,另一平面倾斜,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则球对斜面的压力为______。
7、形变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
8、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和大小的改变称为形变,形变包括形变和形变两种形式,
9、如图6,弹簧上压着质量为m的物体,这时弹簧长L,若弹簧的劲度为k,则弹簧原长为______。
10、模压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如制造铝锅等,这种方法利用的是材料的(填“弹性”、“范性”)
二、选择题
11、下列属于扭转形变的是()
A、直杆一端插在墙内,另一端受到垂直于杆的纵轴的力作用,直杆所发生的形变
B、铆钉铆接的两块钢板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拉,使铆钉发生的形变
C、双手绞扭湿衣服时,衣服发生的形变
D、汽车底部的主传动轴在发动机动力矩和车轮的阻力矩作用下发生的形变
12、下面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互相接触就存在弹力
B.弹力的大小总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D.弹力的产生不需要直接接触
13、图1中,一个质量均匀的球放在互成120°的两块光滑平面上,保持静止,OA是水平的。
关于球的受力分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球受重力、平面OA和OB的弹力
B.球除了受重力外,只受到平面OA的弹力
C.平面OA对球的弹力,方向向上偏左
D.平面OA对球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
14.小木块放在桌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接触处只有桌子有弹力产生
B.在接触处桌面和小木块都有弹力产生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木块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
D.木块对桌子的压力是木块的重力
15、如图2,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
A.A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和
B.只有B对地面的压力
C.B的重力
D.A和B的重力
三、解答题
16.如图5,GA=100N,GB=40N,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N/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物体A对支持面的压力和弹簧的伸长量。
17、为防止水平梁弯曲形变过大,梁式桥的跨度不能太大,在较宽的河道上建桥时,河中要建若干个桥墩,但这样降低了河流的通航能力和泄洪能力。
因此,现代大跨度的桥梁的设计很多采用悬索桥结构,悬索用许多股钢丝编成,如果将钢索换成长直混凝土杆合理吗?
18、如图所示的悬索桥的悬索两端,各拉着一个深埋在河岸上的巨大的钢筋混凝土锚锭,请分析锚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填空题
1、梁式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
2、砖木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
3、拱弧切线,压缩形变
4、弯曲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
5、向上,向下
6、0
7、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
8、弹性,范性(塑性)
9、mg/k+L
10、范性
选择题
11、CD
12、C
13、BD
14、BC
15、B
三、解答题
16、60N,8cm
17、混凝土杆抗拉能力差,拉伸形变时易断裂,不宜用来代替钢拉索
18、锚锭深埋在河岸并与河岸形成一个整体,能承受长钢索巨大的拉力作用,保证钢索的平衡,形成可靠的承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