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和骨质密度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诊断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87.92 KB
- 文档页数:2
围绝经期与绝经早期妇女骨密度及身体成分分析陶敏芳;朱洁萍;章振林【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09(12)17【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与绝经早期妇女骨密度(BMD)和身体成分的变化,分析身体成分对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40~60岁围绝经期和绝经≤5年的妇女,记录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双能X线检测仪检测腰椎1~4和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及全髋的BMD,以及全身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结果符合条件的妇女共157例,其中围绝经期组69例,绝经早期组88例.绝经早期组身高明显低于围绝经期组[(156.8±4.9)cm和(159.2±5.1)cm],BMI明显高于围绝经期组[(24.2±2.8)kg/m2和(23.2±2.5)kg/m2];两组妇女的体质量、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早期组腰椎1~4的BMD 和股骨颈BMD均显著低于围绝经期组[分别为(1.09±0.14)g/cm2和(1.19±0.15)g/cm2,(0.90±0.11)g/cm2和(0.94±0.12) g/cm2,P<0.05];两组妇女其他部位BMD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各部位BMD与肌肉含量均有相关性(P<0.05),BMI和脂肪含量与各部位BMD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绝经早期腰椎和股骨颈的BMD明显降低,而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的变化不明显.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工作应尽早开始.【总页数】3页(P1587-1588,1591)【作者】陶敏芳;朱洁萍;章振林【作者单位】200233,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200233,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200233,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4【相关文献】1.双侧卵巢切除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及身体成分的影响 [J], 陶敏芳;戎融;吴氢凯;滕银成;朱洁萍;胡云秋2.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与卵泡刺激素及血清雌二醇的关系分析 [J], 汪琼华;颜瑜3.重庆地区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身体成分相关指标分析 [J], 李灿; 谢杨丽; 苏楠; 谭乔燕; 罗凤涛; 杜晓兰; 陈林4.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J], 顾虹;耿晓丽;于娜5.长春市汽开区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调查及分析 [J], 荆淑华;徐鹤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妇科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疾病的中医诊治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是指绝经后短时间内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骨吸收亢进,全身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骨病,属原发性骨质疏松,受累者多为绝经后3〜4年,可延至70岁妇女。
本节讨论的是围绝经期即55岁之前的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
据流行病学调查,约有1/3绝经后的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特别是绝经后3〜4年,每年骨量丢失约为2.7%,以后为1年1.7%,8〜10年为稳定期。
所以更年期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很重要的。
本书增加本节内容并置于绝经诸证之后,意在引起足够重视,早期预防、早期诊治。
【病因病机】中医学虽无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但根据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与“骨痹”“骨痿”“肾痹”“骨痛”证相类似。
《素问•六节藏象论》谓“肾主骨,生髓”,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日:“肾主骨生髓,……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
”说明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气盛,肾精足则筋骨强健有力;肾气虚,肾精亏则骨髓失养而痿软脆弱无力。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J又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今五脏皆衰,筋骨懈惰,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则无子耳。
”说明了妇女绝经后肾中精气亏虚致五脏皆衰,筋骨懈惰,形体萎缩的病理变化。
《素问•痿论》中即有骨痿的记载:“肾主身之骨髓……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J又云:“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认为其发病根源皆在于肾。
《灵枢•本神》则曰:“精伤则骨酸痿厥。
”说明肾精亏髓减是导致骨痿的主要病因。
隋代《诸病源候论》则认为骨痿的发生与体虚有关,肝肾不足是其主要病因,因肝主筋而藏血,肾主骨而藏髓,虚劳损血耗髓,故伤筋骨也。
绝经后肾精亏虚,肝血亦不足,精血不能相生,精亏血虚更甚,筋骨失于精血的充填和濡养,则痿软和脆弱无力。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女性围绝经期有哪些体检项目?
女性到了四五十岁,过了生育年龄时,就进入了围绝经期。
那么有些女性就会有这样的疑问: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是否有必要进行一些相应的妇科体检呢?定期体检,对于保持健康的身体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进行相应的体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女性围绝经期有哪些体检项目呢?一起来了解下。
骨密度检查
很多女性朋友认为,自己快要绝经了,不用再进行定期的检查了。
其实围绝经期的女性仍然需要进行定期的各项体检,其中一项就是骨密度检查。
下面来看专家介绍。
专家表示,相对而言,年轻女性每年常规健康体检和常见病筛查时,如果非要“节省”项目,可以考量自身情况后选择是否需要进行血脂检查、痛风检查、腹部B 超检查等;而随着女性年龄不断增加,还应相应在体检项目中增加股骨、腰椎骨密度、大便常规、消化类检查,有助于了解肝肾功能和相关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内分泌激素水平、骨质疏松程度等。
尤其是45岁以上、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对于骨密度的检查应该列入检查之中,因为她们是患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随着雌激素水平在体内的逐渐下降,她们患该病的进展比男性更快。
年轻女性较少发生血脂异常现象,所以血脂检查可以考虑暂时省略;痛风检测与年龄、饮食等都相关,如果是看上去不胖、喜好青菜水果、吃肉较少的女性,尿酸不一定要列入检查。
中康体检中心小编温馨提示: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都应该有定期参加体检的意识,体检是确保自身身体健康的前提,通过体检可以更准确的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也仍然需要进行定期的各项体检。
本文来源:上海体检/021。
正常绝经后女性椎体骨密度测量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p)患者(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日益增多。
由此导致的骨痛和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骨矿密度(bmi)测定早期诊断op,是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靠方法,同时也是指导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及观察疗效的一种有效手段。
定量ct是指利用ct检查来测定某一感兴趣区(roi)内特定组织的某一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是目前惟一可测得贴近真正意义上的体积性密度,且可分别测量皮质骨和小梁骨bmd的方法,近年来我国的ct设备已经普及,定量ct使用的测量器材(qct体膜)的产地也比较多,其制作材料、方法及测量软件等各异,那么不同的体膜系统对测量结果是否有一定影响呢?笔者通过使用体膜对绝经后女性椎体bmd进行测定结果及可能产生的原因,建立适合本地区绝经后女性qct体膜的正常值标准,旨在为op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纳入标准:绝经后1~27年(平均15年)的正常受检者116例,年龄50~75岁,平均58岁。
排除标准:患者有肝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肾及肾上腺疾病,痛风,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腹泻及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手术史,接受雌激素治疗史及偏食除外。
使用ge4层螺旋ct扫描仪,测试扫描参数,层厚。
扫描前先将体膜置于扫描床上,然后嘱受检者仰卧于cp体膜上,其间置入胶冻状的水等效材料,以减少受试者cp体膜之间的间隙可能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扫描时先作胸、腰椎侧位定位像,然后用定位线分别穿过t12、l1、l2椎体弓根平面,并与终板平行扫描获得一层横断下面图像。
将扫描图像传输到sun-adw4.0工作站,在工作站上用尽可能大的roi,测量相应体膜各椎体枕质量及cp体膜4个不同密度物质的ct值。
结果ct体膜骨矿密度值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变小。
讨论有不少人认为,更年期就是指绝经期,其实这是含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医学概念。
更年期是指妇女从性腺功能衰退开始至完全丧失为止的一个转变时期;而绝经则仅仅是指月经绝止不行。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何跃辉;陈狄;高谦;施平华;汤丽娜;田纪文;徐红伟【摘要】目的观察40岁以上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40岁以上女性,详细记录其病史、身高、体重,进行生化和内分泌测试,然后进行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扫描.结果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6.65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6.23 kg/m2.研究中骨量减少的患病率为38%,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4%,低骨密度的患病率为42%.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绝经状态的增加,低骨密度妇女的比例也随之增加.在内分泌评估中,60%的人群出现维生素D摄入不足的情况,56.67%的人群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00%的人群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75%的人群伴随着甲状腺功能亢进,同时骨密度较低.在慢性疾病中,发现83.33%的女性患有糖尿病,50%的女性患有高血压,50%的女性具有肝肾功能异常,50%的女性患有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同时骨密度较低.每天接受阳光照射时间少于1 h的女性中,48.65%的人骨密度较低.由于日常体力劳动的减少,BMD正常的女性比例从72.72%下降到46.1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血清维生素D缺乏,体力劳动和阳光照射不足与低BMD显著相关.结论低BMD不是仅限于绝经后妇女的疾病,它在40岁以上的女性中普遍存在.【期刊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年(卷),期】2019(025)002【总页数】5页(P185-188,211)【关键词】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骨密度;绝经后;围绝经期【作者】何跃辉;陈狄;高谦;施平华;汤丽娜;田纪文;徐红伟【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96;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96;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96;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96;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96;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96;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增加了低能量创伤下骨折的风险[1]。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月第19卷第2期·影像学及诊断检验·骨密度检测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冯瑷琴 曹爱春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定西 743000【摘要】目的:探究骨密度(BMD)检测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围绝经期女性(40~55岁)486例,分为月经规律组(195例)、月经紊乱组(29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非绝经期、围绝经期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其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病史、生化指标、激素水平等,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桡骨远端BMD值,分析其桡骨远端BMD值变化及年龄、BMI、生化指标和内分泌指标与BMD的关系。
结果: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组桡骨远端BMD低于对照组、月经规律组(P<0.05);486例围绝经女性中有253例(52.06%)出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4.32%;BMD降低组BMI、维生素D3、血清钙、血清磷、E2水平均低于BMD正常组(P<0.05),年龄大于BMD正常组(P<0.05),LH、FSH水平高于BMD正常组(P<0.05)。
结论: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BMD检测可尽早筛查出骨质疏松发生现象,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大、微量元素减少、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因此筛查出有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的围绝经期妇女对预防相关骨折的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关键词】骨密度;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2-0151-02骨质疏松症为全身性骨代谢疾病,与年龄、维生素D 缺乏、体质量指数(BMI)相关。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强度降低,骨密度(BMD)下降,使低能量创伤下骨折风险升高[1]。
骨质疏松是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引起中老年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研究表明[2],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发病率呈升高趋势,我国中老年骨量减少率约为38.5%,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70%。
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测量值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值的变化。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骨密度检测的围绝经期妇女987例,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421例和绝经组566例。
测定两组腰椎1-4正位、右髋骨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的BMD值、T值。
结果:绝经前组腰椎1-4、右髋骨股骨颈、Ward's三角区及大转子部位的BMD值均高于绝经组(P<0.05);绝经前组腰椎及右髋部各部位的BM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腰椎1-4、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腰椎及右髋部各部位的BM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腰椎1-4、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但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间的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绝经组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绝经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重视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BMD测定,尽早了解骨量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骨密度【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326-02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阶段中的一个特殊生理时期,包括绝经与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一般发生于45~60岁这一年龄段。
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性激素水平下降,多种代谢障碍,可引起骨质量改变,发生骨质疏松症[1]。
本文对987例围绝经期妇女的双能X线骨密度(BMD)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骨密度检测的围绝经期妇女987例,年龄45~60岁,平均50.4±7.3岁,纳入标准:既往月经规律,现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或自然绝经超过6个月;无内分泌代谢疾病,肝肾功能正常;近6个月内未使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421例和绝经组566例。
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价值发布时间:2023-01-28T06:29:06.692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3期作者:颜丽笙郑剑锋许清江[导读] 目的:针对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技术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价值展开分析颜丽笙郑剑锋许清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省泉州市362000【摘要】目的:针对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技术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价值展开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集的107例骨密度检测围绝经期女性的临床资料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到本院体检的非绝经期、非围绝经期女性106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围绝经期女性可根据月经情况分为研究A组(月经规律60例)、研究B组(月经紊乱47例),3组女性均进行骨密度检测,比较3组女性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骨量异常与骨量正常女性年龄、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
结果:研究B组腰椎骨密度低于对照组、研究A组,围绝经期女性年龄、FSH水平高于骨量正常女性,E2水平低于骨量正常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围绝经期女性使用骨密度(DXA)检测技术诊断骨质疏松效果较好,发生骨质疏松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密切联系。
【关键字】骨密度检测;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女性由于怀孕、分娩、围绝经期等导致骨量耗损,出现骨量下降的情况,对女性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围绝经期女性是骨量减少的高危人群,临床上骨质疏松是可以治疗与预防的疾病,但是大部分患者在发生骨折时才诊断出骨质疏松,所以进行早期骨密度减低检查有利于骨质疏松的防治[1]。
本文就针对骨密度检测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价值展开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集的107例骨密度检测围绝经期女性的临床资料,此为研究组,其中根据月经情况分为研究A组(月经规律60例)、研究B组(月经紊乱47例),选择同时期到本院体检的非绝经期、非围绝经期女性106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平均年龄48.24±3.45岁。
·论著·血清铁调素、PⅠNP、β-CTX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周颖昊,孟醒(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铁调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Ⅰ型原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82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50例健康围绝经期女性为对照组。
检测两组血清铁调素、PⅠNP、β-CTX水平,并对其水平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ⅠNP、β-CT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血清铁调素、PⅠNP和β-CTX联合诊断的AUC最高为0.932,诊断效能最高。
结论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降低,PⅠNP、β-CTX水平增高,血清铁调素、PⅠNP和β-CTX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且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关键词:血清铁调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原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中图分类号:R446Detection significance of serum hepcidin,PⅠNP andβ-CTX on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osteoporosisZHOU Yinghao,MENG Xing(Zhengzhou Orthopaedics Hospital,Zhengzhou,Henan45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etection significance of serum hepcidin,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 (PINP)and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1collagen(β-CTX)on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osteoporosis.【Methods】From October2018to October2019,82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osteopor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tudy group,and50healthy perimenopausal women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serum hepcidin,PⅠNP andβ-CTX were detected in the two groups,and their difference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level of serum hepcidin in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 while the levels of PⅠNP andβ-CTX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The AUC of combined diagnosis of serum hepcidin,PⅠNP andβ-CTX was0.932,with the highest diagnostic efficacy.【Conclusion】Serum hepcidin level is reduced and the levels of PⅠNP andβ-CTX are increased among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osteoporosis.Serum hepcidin,PⅠNP andβ-CTX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etection of perimenopausal osteoporosis,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has a higher diagnostic efficacy.Keywords:serum hepcidin;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1collagen; perimenopause;osteoporosis骨质疏松症是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及骨量减少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出现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绝经,在绝经之后,身体中的雌激素水平就会有所下降。
这时女性各方面的机能就会有所衰退。
女性在绝经之后,出现骨质疏松症到底是什么样的?1、女性在绝经之后,出现骨质疏松症,与衰老有关系。
这种疾病经常会发生在绝经后的妇女当中。
发生疾病主要是因为雌激素缺乏,从而导致骨量减少以及骨组织的结构发生变化,以致骨脆性增多,很容易发生骨折。
2、女性在出现骨质疏松症时,发生骨折后,就会引起骨骼变形以及疼痛,还会出现一些合并症,这样就会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严重的会缩短寿命。
3、在绝经之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概率要比男性多四倍。
骨质疏松症出现,一般是在双能x线下骨的密度会低于正常值的2.5个标准以上,这时就可以判定出现骨质疏松症。
4、女性在绝经之后出现骨质疏松症时,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或者是在平时多进行调养。
骨质疏松症很容易使患者发生骨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骨质疏松症的原因绝经后的女性在出现骨质疏松症时,通常是有一定的原因引起。
这些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女性在年龄大了之后,身体中的各项机能下降以及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出现骨质疏松症具体的原因有哪些?1、女性出现骨质疏松症,雌激素缺乏,是主要原因。
雌激素能够促进在早期的成果细胞分化,并且可以刺激到胶原蛋白并且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但在女性绝经之后,雌激素的水平严重不足,这样就可以导致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加。
2、如果身体中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就会导致骨密度降低,从而增加骨转化率,就会影响到钙盐的沉积,这样就会导致骨消融增加。
如果出现大量的骨质丢失,最终就会形成骨质疏松症。
3、骨质疏松症一般会分为两种。
一种是女性在绝经后早期出现的骨质疏松症。
这种症状主要是以骨量迅速丢失为主要特点,同时也和绝经后的雌激素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还有一种是在绝经后晚期发生的骨质疏松,通常在绝经后的10到20年后才会发生,这时骨量丢失比较缓慢。
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女性骨密度和影响因素对比发表时间:2017-09-30T15:28:48.3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3期作者:罗颖华1 覃素娇1 谈佳1[导读] 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限、运动及饮食等生活方式均与骨密度密切相关。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530021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到我院行健康体检的216例绝经后女性和200例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女性骨密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多因素的回归分析。
结果:216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8.89%,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升高(χ2=17.56,P=0.000);经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绝经年限与骨质疏松症呈正相关(OR=3.419,P=0.000;OR=2.569,P=0.016);BMI、运动次数、饮牛奶及钙剂摄入与其呈负相关性(OR=0.517,P=0.000;OR=0.684,P=0.024;OR=0.589,P=0.021;OR=0.266,P=0.000)。
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女性相比,年龄、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绝经后期女性年龄、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比围绝经期女性高;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女性相比骨密度、T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绝经后期女性骨密度和T值比围绝经期女性低(P<0.01)。
结论: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限、运动及饮食等生活方式均与骨密度密切相关,要及时增强其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和预防保健行为的形成,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关键词:围绝经期;绝经后期;骨密度;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限、运动及饮食等生活方式均与骨密度密切相关[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分析及护理干预【摘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女性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旨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症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包括骨折、骨痛、身高缩短等,及早识别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
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促进骨质密度的增加,减少骨折风险。
强调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性,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聚焦于更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开发,以提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症状分析、护理干预、重要性、研究目的、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女性身上。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与日俱增,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骼变薄、弹性下降,易发生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高发病率和严重后果上,更在于其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患者常常因为骨折引起的疼痛、残疾和生活受限而感到沮丧和无助,甚至导致抑郁等精神障碍。
及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重视绝经后女性的骨质健康,不仅能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需要引起医疗卫生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通过加强对绝经后女性骨质健康的宣传教育、科学防治和规范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残率,提高绝经后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女性中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以便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知识现状调查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的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认知程度。
方法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结果普遍的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
结论要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认知程度必须要加强对其的健康教育,使其得到所必须的健康知识,从而达到预防和延缓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围绝经期妇女调查 OP知识问卷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退化性全身性骨骼疾病,因而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终身危险性大约是40%,相当于心血管病的危险性,高于乳癌。
“围绝经期”,是指从月经周期出现明显改变至绝经一年这段时期,包括临床特征,内分泌及生理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出现到绝经后1年,一般发生在45~52岁。
因为其特殊的生理原因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而很多研究已证实OP除了与遗传、性别和年龄有关外,还与生活方式有关,说明OP是可以从生活方式的改变来预防和延缓它的发生的。
而OP知识是人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基础,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知识的调查来决定我们以后的健康教育以及干预措施的方向。
1 材料和方法1.1调查对象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2010年7月至8月在成都市温江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三查”的妇女及本人周边的妇女,共计85人,入选年龄45岁~52岁,依据围绝经期妇女一般发生年龄选入,知情同意者。
回收8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2 研究方法1.2.1 采用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指该次调查的妇女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不要求真实姓名,仅为一代称)、年龄、性别、职业、学历、月收入共6个条目。
②该次调查的问卷采用的是Kim等研制的OP知识问卷(OKT),问卷总分范围是0~26分,得分越高说明答卷人对OP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
1.2.2调查员的培训采用的是本人及计划生育服务站三查老师为调查员,主要针对问题题目的解释以及调查对象不能笔答的情况下,帮助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内容的问题方式进行统一培训,以调查员明确了解问卷结构以及协助调查对象熟练完成问卷为培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