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蓓蕾之歌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
聆听蓓蕾之歌-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歌曲《蓓蕾之歌》的歌词意思2.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韵律,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3.培养学生爱听、爱唱、爱学音乐的兴趣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演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韵律2.感受并理解歌词所传达的情感3.学会合唱和口型表演难点1.歌曲节奏过快,需要学生借助较强的记忆力2.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弱,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三、教学策略1.通过情境渲染和形象化比喻,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歌词的意思2.采用示范教学和模仿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唱法和动作3.以合唱团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演能力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歌曲《蓓蕾之歌》第二步:学习歌曲(20分钟)1.播放歌曲《蓓蕾之歌》,让学生先听一遍2.老师逐句解析歌词的意思,让学生更容易理解3.教师带领学生跟着歌曲唱,重点练习节奏和韵律第三步:合唱团队活动(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由每个小组轮流展示所学的歌唱和表演2.师生共同评价小组表演,提出建议并鼓励学生彼此学习、借鉴第四步: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2.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并提出能力提升的建议五、教学评估1.学生的合唱效果和表演能力2.学生对歌词意思的理解程度3.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精神六、教学后记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学用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注意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师应借鉴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蓓蕾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蓓蕾之歌》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理解并感受《蓓蕾之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蓓蕾之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2.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1.学生对《蓓蕾之歌》的理解和解读;2.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电脑、投影仪、《蓓蕾之歌》文本、评价表格等。
教学过程:Step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蓓蕾之歌》是否有所了解,让他们谈谈他们对这个题目的理解和猜测。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来描述他们对这个题目的看法或者通过相关画面或音乐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Step 2:阅读练习(15分钟)1.让学生阅读《蓓蕾之歌》文本的第一部分,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关键信息。
2.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例如:“蓓蕾是谁?她在故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她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在教师导读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互相问问题并回答。
Step 3:理解主题和情感(20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和观看教师提供的视听材料,理解《蓓蕾之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例如希望、坚持、友谊等。
2.让学生讨论他们对这些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并调动他们对其的感受和经验。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可以使用绘画、写作、表演等方式来展示。
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发表个人看法。
Step 4:创造性表达(30分钟)1.学生们组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创作一首《蓓蕾之歌》的歌曲。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故事和主题的理解来写歌词,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旋律。
2.每个小组在课堂上表演他们创作的歌曲,其他学生可以提出建议和评价。
3.教师提供评价的一些标准,例如歌词的表达清晰度、和谐度、旋律的吸引力等,让学生在表演后进行评价和总结。
Step 5:总结回顾(10分钟)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再次强调《蓓蕾之歌》的主题和情感。
《蓓蕾之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听唱法中学会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能够依据《蓓蕾之歌》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甜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歌唱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依据《蓓蕾之歌》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甜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歌曲中切分节奏和七度旋律音程的大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旧歌《飞来的花瓣》。
2、同学们搜集到的关于歌唱老师的歌曲有哪些?鼓励同学们都唱上一两句。
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教师圆舞曲》。
3、我带来一首我很喜欢的歌曲,它是《蓓蕾之歌》,它唱出了对老师的心愿祝福。
二、新课教学(一)感受聆听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X X 和X X ?(二)学唱歌曲1、切分节奏练习(1)师:师领生打节奏(1—4小节)并加入歌词边拍边念。
4/4 X X X X X ︱X X X —︱阳光明媚春风吹,X X X X ? ︱X X X —︱大地一片青翠,(2)师范唱全曲,生拍打节奏。
2、学唱(1)生按照节奏读歌词,师电子琴伴奏。
(2)随琴加入歌词演唱,注意两个小节一呼吸。
(3)难点处理——七度音程大跳。
(4)随伴奏演唱歌曲。
《欣赏蓓蕾之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和欣赏《蓓蕾之歌》,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和音乐风格。
2. 学生能够通过作业,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作业内容:1. 听一遍《蓓蕾之歌》的音乐视频,并尝试跟唱。
2. 按照歌曲的节奏,用手势或拍手的方式打拍子。
3. 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4. 完成一张《蓓蕾之歌》的乐谱,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创新。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需全面覆盖课堂所学知识,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
2. 作业完成后,需提交音频或视频文件(如无法提交,请提供文字描述),以便老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3. 描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时,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尽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4. 乐谱作业需要规范完成,符合音乐作业的基本要求。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和反馈。
2. 评分标准包括:是否全面覆盖所学知识、是否符合乐谱规范、描述是否真实、创新性等。
3. 评价过程中,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部分,了解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教学。
4.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会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五、作业反馈:1. 学生需在提交作业后,等待老师的评价结果。
2. 老师评价后,学生可根据老师的反馈和建议,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3. 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4. 通过作业反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作业反馈部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方案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欣赏:蓓蕾之歌》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老师和学校。
2、培养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的能力。
2重点难点
1、重点:歌曲学唱
2、难点:有感情的歌唱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背景引入
1、导入:
同学们,从蓓蕾成长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今天学一首唱给老师的歌——《蓓蕾之歌》。
2、老师范唱一遍歌曲,听一遍录音,简单区分一下不同处。
3、介绍作者:
李岚清
1993年3月至2003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1932年5月生,江苏镇江人,1952年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大学文化。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
李岚清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1993年3月在全国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1998年3月在全国人大第九届一次会议上再次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李岚清曾分管我国教育、科技、文化、财税、经济、内外贸易等方面工作多年。
《蓓蕾之歌》是李岚清同志1999年为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的。
此次为迎接第二十个教师节而创作为音乐电视片。
《蓓蕾之歌》以蓓蕾之心、园。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蓓蕾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
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二、教学过程(一)欣赏《蓓蕾之歌》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讨论)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X X 和X X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2、分析曲:音乐结构:(AB)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演唱形式:(齐唱)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蓓蕾之歌教案幼儿园背景介绍蓓蕾之歌是一首寓意深刻、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旨在鼓励和激励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充满希望和信心。
这首歌曲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能够引导孩子们积极向上,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
下面给出一份蓓蕾之歌教案的制作,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利用这首优秀的歌曲教育幼儿。
教学目标•了解蓓蕾之歌的寓意和意义;•能够唱出蓓蕾之歌,并理解歌曲的歌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
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室;•蓓蕾之歌原版唱片或音频;•宣传板块、相关图片素材。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蓓蕾之歌•展示宣传板块和相关图片素材,并引导孩子们了解蓓蕾之歌的背景和寓意;•播放蓓蕾之歌原版唱片或音频,让孩子们听歌,并关注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孩子们讨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兴趣。
第二步:学唱蓓蕾之歌•分段教导歌曲的歌词,提醒孩子们注意语调和节奏;•引导孩子们一遍遍地跟着唱,直至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带领孩子们用力地高声唱,感受歌曲所蕴含的力量和激励。
第三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教学成果•配合课程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如情景模拟、游戏等,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表达歌曲的含义;•编排小型音乐会,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其他同学互动;•最后要强调蓓蕾之歌的寓意和意义,引导孩子们积极向上。
注意事项•教学语言应简洁明了,易于孩子们理解和学习;•教学目标应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学唱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兴趣性,防止枯燥无味;•教学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巩固教学成果,并及时反馈和沟通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结语蓓蕾之歌是一首寓意深刻、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能够引导孩子们积极向上,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案,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蓓蕾之歌,培养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理念和信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蓓蕾之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一单元“蓓蕾之歌”为主题,旨在通过音乐欣赏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单元包含了《青春舞曲》、《春天在哪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脍炙人口的歌曲,旨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祖国的壮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讲解、示范、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教案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文化理解、实践创新等能力。
首先,通过欣赏《青春舞曲》、《春天在哪里》等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情感的丰富。
其次,通过讲解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
再次,通过音乐创作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歌曲,或者对现有歌曲进行改编,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最后,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学生可以参与合唱、合奏等活动,与他人合作完成音乐表演,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本教案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文化理解、实践创新等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仅能够欣赏和理解音乐,还能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歌曲《青春舞曲》的节奏感和旋律感受。
2. 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3. 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合唱技巧和音乐表现。
难点:1. 歌曲《青春舞曲》的节奏感和旋律感受。
2. 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3. 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合唱技巧和音乐表现。
《蓓蕾之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听唱法中学会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能够依据《蓓蕾之歌》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甜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歌唱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依据《蓓蕾之歌》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甜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歌曲中切分节奏和七度旋律音程的大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旧歌《飞来的花瓣》。
2、同学们搜集到的关于歌唱老师的歌曲有哪些?鼓励同学们都唱上一两句。
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教师圆舞曲》。
3、我带来一首我很喜欢的歌曲,它是《蓓蕾之歌》,它唱出了对老师的心愿祝福。
二、新课教学(一)感受聆听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X X 和X X ?(二)学唱歌曲1、切分节奏练习(1)师:师领生打节奏(1—4小节)并加入歌词边拍边念。
4/4 X X X X X ︱X X X —︱阳光明媚春风吹,X X X X ? ︱X X X —︱大地一片青翠,(2)师范唱全曲,生拍打节奏。
2、学唱(1)生按照节奏读歌词,师电子琴伴奏。
(2)随琴加入歌词演唱,注意两个小节一呼吸。
(3)难点处理——七度音程大跳。
(4)随伴奏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