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道岔施工工艺图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1
R2R211反 位 表 示 简 图定 位 表 示 简 图制图:姚劲松C 定位表示由X1、X2、X4控制,表示电源正常值:交流56V左右(X1或X4与X2间),直流21V左右(X1、X4为正;X2为负)。
故障状态:X1、X2测不到交流电压--室内断线;电压远低于正常值,室内R1两端约有80V,为混线故障,可在分线盘甩开X2,电压升至108V左右,故障在室外,否则在室内。
X1与X2所测直流30余伏,交流70余伏,为继电器支路断,X4与X2所测同前,故障在室内,否则在室外。
如X1与X2所测电压为交流108V左右,则为室外二极管支路断。
制图:姚劲松红色为继电器支路,蓝色为二极管支路。
C 反位表示由X1、X3、X5控制,表示电源正常值:交流56V左右(X1或X5与X3间),直流21V左右(X1、X5为负;X3为正)。
故障状态:X1、X3测不到交流电压--室内断线;电压远低于正常值,室内R1两端约有80V,为混线故障,可在分线盘甩开X3,电压升至108V左右,故障在室外,否则在室内。
X1与X3所测直流30余伏,交流70余伏,为继电器支路断,X5与X3所测同前,故障在室内,否则在室外。
如X1与X3所测电压为交流108V左右,则为室外二极管支路断。
制图:姚劲松红色为继电器支路,蓝色为二极管支路。
C定操反由X1、X3、X4控制,如操不动可先检查室内1DQJ、1DQJF、2DQJ、DBQ、BHJ及相关电路,然后可在分线盘在操动道岔时测X1、X3、X4间有无380V交流电,如有为室外断相,无电压为室内断线。
如主机先到位,副机未完全到位,电路上的多为续操电路出了故障,可设法让SH6先操到位,或在主机电缆盒内测6#与9#(B相);8#与13#(C相)之间的电阻,不通,故障在该点至SH6;通的话故障在该点至主机内。
制图:姚劲松机滞后于主机后到位时使电机电路不至于断开。
当续操电路故障时,可用扳手头部卡在主机处,让副机先到位后再拔出等方法来应急处理。
一、提速道岔结构1、道岔允许通过速度:直向:旅客列车:200km/h;侧向:50km/h。
2、SC325提速道岔全长43.2米,前长16.592,后长26.608米,尖轨:14200,基本轨:20400。
3、尖轨、心轨动程:尖轨设三个牵引点,动程160,114,55,心轨设两个牵引点,动程100.8,57.8mm4、可动心轨咽喉宽109.7,120.8,误差±3mm,轮缘槽宽开口80mm,小头65mm,平直段42mm,误差+1,-0.5mm.提速道岔的结构特点:提速道岔有2个转辙部分,5个电机,其中尖轨部分3个,心轨部分2个。
其中心轨部分构造复杂,维修养护困难。
5、提速道岔配件:a)提速道岔的连接零件有二型弹条和三型弹条,其中三型弹条的拆卸需要专用工具,三型弹条的拆卸不易多于三次,否则容易损坏。
b)增加了弹性轨撑,该处为道岔薄弱环节,一旦三型弹条松动,该轨撑脱落,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必须想办法加固,可焊接螺母,用铁丝固定三型弹条,防止其松动。
c)尖轨及心轨的滑床板与钢轨底边之间设有调整铁片,现在施工单位上的铁片为1〜2mm,根据日常养护需要,可以加工部分5,10mm 铁条,并做成“L”型防止窜出,铁条必须填满滑床板与钢轨底边的间隙,否则轨距及方向会动态变化,预铺时必须填加部分铁条,否则日后无法改道。
d)尖轨防跳轮及心轨防跳顶铁:该处是尖轨的防跳装置,必须齐全有效,但安装后必须调整,可以安装垫片或打磨,防止压力过大或组卡钢轨影响搬动。
e)螺栓防脱:采用铁箍的形式即可,道岔所有的螺栓均为施必牢螺栓,因此本身放松,只要上铁箍就行。
二、提速道岔铺设初期的维修养护1、道岔大方向应良好:根据以往的经验,道岔的大方向不良容易引起晃车,因此在道岔铺设初期,应首先拨正线路大方向,做到目视良好。
2、道岔铺设后,应立即补充石碴,全面捣固,尽快使道床基础稳定。
尤其是电务拉杆处所,该处石碴较少,有的枕盒内漏枕木底,枕头安装电机处没有石碴,大机捣固时该处没有捣固,电机的振动将振动传递到轨枕上,因此该处为道岔最薄弱环节,因此必须仅最大可能,在不影响搬动的情况下补充石碴,并且采用机械捣固,其次由于道床尚未稳定,因此不是捣固一遍就能够保持,根据道床稳定的经验,道床至少要经过三个月的列车碾压才能稳定。
18#可动心轨提速道岔一、使用范围60kg/m钢轨18#可动心提速道岔用于繁忙干线快速列车转线地段。
其允许通过速度,旅客列车:直向为250km/h,货物列车(轴重23T)为120km/h,侧向为80km/h(图1-6-1);图1-6-118#可动心提速道岔本道岔适用于跨区间无缝线路,允许温升为45℃,允许温降分别为50 ℃(尖轨跟端采用间隔铁)和55 ℃(尖轨跟端采用限位器图1-6-2)。
道岔前后端及道岔区均采用焊接接头,绝缘接头采用胶结绝缘钢轨。
图1-6-218#可动心道岔限位器岔枕按垂直于道岔直股布置除牵引点及两侧外,岔枕间距一般为600mm。
道岔轨距均为1435mm。
二、主要结构特点(一)尖轨为相离半切线型,采用21.45m长的60D40弹性可弯尖轨,尖轨尖端为藏尖式。
(二)尖轨设三个牵引点,采用分动钩型外锁闭装置,各牵引点设计动程分别为160mm、118mm、71mm。
在正常情况下,各牵引点的理论转换力分别为712N、294N、2832N。
(三)转辙器尖轨跟端按采用限位器和间隔铁两种方案设计。
(四)转辙器尖轨跟端带施维格滚轮的滑床板和防跳限位装置,基本轨内侧采用弹性夹扣压。
(五)可动心轨辙叉主体结构采用长翼轨、钢轨拼装式可动心轨辙叉结构。
采用长翼轨使心轨与翼轨成为整体,便于温度力的传递,心轨受到的温度力通过跟端固定装置传至翼轨,使心轨的伸缩得到有效控制。
(六)翼轨跟端用间隔铁分别与长心轨和岔跟轨胶接,胶接层厚度不大于1mm。
技术要求参照TB/G2975《胶接绝缘钢轨技术条件》。
(七)心轨采用60D40钢轨组合的结构,短心轨后端仍为斜接头,具有制造简单、实现容易的特点。
采用60D40钢轨拼接,可有效降低心轨的转换阻力。
心轨前端不再轧制转换凸缘,在牵引点处将轨底刨切成32mm,为方便电务钩锁设置,轨底也刨切10mm。
心轨设二个牵引点,两个牵引点距离为3.6m。
采用钩型外锁闭装置,各点的理论转换力分别为1080N、4536N。
高速铁路有砟道岔铺设施工工艺工法1 前言1.1工艺工法概况高速有砟道岔铺设主要有“原位法”和“移位法”两种方法。
根据铁道部对客运专线铁路道岔铺设要求,有砟道岔宜采用平台组装、整体换铺的施工方法。
本工艺工法为“移位法”,采用“组装平台预组装、专用设备跨区间整体运输、专用换铺设备机械换铺”的高速有砟道岔的施工工艺工法,解决了现场高速有砟道岔预组装、整体运输等一系列难题,满足了铺设质量要求,提高了工效,为我国今后高速铁路有砟道岔铺设施工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1.2 工艺原理道岔的组装采用自行研制的高速有砟道岔专用组装平台,利用平台精细组装、调整道岔,达到标准后进行岔内铝热焊接,采用道岔换铺专用设备,将整组道岔吊装至高速道岔整组运输专用车上,运输至设计岔位进行换铺,经过初步整道后,开通道岔直股方向,随后进行道岔养护工作,在温度条件满足设计的情况下,将道岔与两端线路锁定。
2 工艺特点2.0.1 采用基地组装平台组装高速道岔,使高速道岔组装作业工厂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高速道岔的组装质量,同时为岔内焊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证了焊接质量。
2.0.2 采用专用运输设备,将组装好的高速道岔通过跨区间运输至设计岔位,提高了现场道岔的铺设效率。
2.0.3 采用专用道岔换铺设备进行高速道岔的换铺作业,有效保证了高速道岔在整组移动过程中的几何尺寸不受影响,提高了高速道岔的就位精度。
3 适用范围本工艺工法适用于高速铁路18号及以下有砟道岔“移位法”铺设施工。
4 主要引用标准《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J1150-2011)《钢轨焊接第3部分:铝热焊接》(TB/T1632.3)5 施工方法正线高速道岔采用临时轨排换铺法铺设,即在铺轨到达时,岔区用临时轨排代替,满足铺轨机车的正常通行。
在铺轨工作换线后,拆除岔区临时轨排,换铺为预组装好的正式道岔,随后进行道岔的日常养护工作和08-475道砟捣固车大机养护,在温度条件满足设计的情况下,将道岔与两端线路锁定,最后安装电务设备,进行工电联调,使高速道岔达到验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