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第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习题课件新版鲁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887.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学号班级姓名1.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C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D.分子大小2.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B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3.2017年4月22日,湖南省首届芍药花节在邵东县斫曹乡芍药花基地举行,引来无数游客,走近基地,芍药花香扑面而来,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 )A.分子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隔4.水发生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 B )A.构成水的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构成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水发生了化学变化D.构成水的微粒数目增加了5.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
用微粒的观点回答:(1)构成水的微粒是__水分子__。
(2)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水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__。
(3)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__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__。
(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__分子之间有间隔__。
6.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 C )A.水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B.水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C.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水分子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的状态7.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C )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体积变大8.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干冰升华是指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 D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9.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B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B.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水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动的C.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D.水蒸发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1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C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12.如图为某物质三态变化时的粒子示意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在状态甲时,其体积和形状不随容器改变B.状态乙是气态C.汽化是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现象D.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需吸收热量1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用铝壶烧水时,水开了会将壶盖顶开。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1、水的三态变化,水蒸气、水、冰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相互作用减弱,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相互作用增强,水又由气态变回液态。
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由原子构成。
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蔗糖都是由分子构成。
有的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硅、碳、氦气等。
4、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4)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5)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5、用分子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含1021个水分子,水能透过滤纸。
(2)分子间有间隔。
热胀冷缩、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减小。
气体容易补压缩,阳光下轮胎爆炸。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很远闻到花香,挥发,扩散,溶解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一、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的。
太阳为水分子提供能量,大自然通过水分子的运动,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二、水的净化方法1、水的净化过程: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③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或异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④消毒杀菌。
(液氯、漂白粉。
化学变化)⑤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2、分离物质的方法:(1)过滤: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如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三靠”①倾倒液体时,烧杯嘴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边;(防止玻璃棒将滤纸划破,玻璃棒起的作用引流)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学号班级姓名1.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C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D.分子大小2.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B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3.2017年4月22日,湖南省首届芍药花节在邵东县斫曹乡芍药花基地举行,引来无数游客,走近基地,芍药花香扑面而来,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 )A.分子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隔4.水发生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 B )A.构成水的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构成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水发生了化学变化D.构成水的微粒数目增加了5.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
用微粒的观点回答:(1)构成水的微粒是__水分子__。
(2)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水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__。
(3)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__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__。
(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__分子之间有间隔__。
6.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 C )A.水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B.水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C.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水分子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的状态7.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C )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体积变大8.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干冰升华是指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 D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9.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B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B.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水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动的C.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D.水蒸发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1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C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12.如图为某物质三态变化时的粒子示意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在状态甲时,其体积和形状不随容器改变B.状态乙是气态C.汽化是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现象D.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需吸收热量1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用铝壶烧水时,水开了会将壶盖顶开。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水的三态变化及天然循环01知识管理1.水的三态变化变化:水蒸气、水、冰,这三种状态的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实质:水是由__水分子__构成的,当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__数目__和__大小__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_距离和排列方式__。
变化类型: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所以属于__物理__变化。
注意: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中水分子的间隔依次增大。
延伸拓展: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又由气态变回液态。
2.分子及其特征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例如氧气、水等。
构成:分子都是由__原子__构成的。
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__很小__;(2)分子之间__有间隔__;(3)分子总是在__不断地运动__。
注意: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3.水的天然循环循环途径:水通过__三态变化__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能量:__太阳__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结果:实现了水的__自身净化__,水资源的__重新分配__。
说明:水循环的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及径流。
02基础题考点1水的三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D)A.微粒大小发生改变B.微粒质量发生改变C.变成了新微粒D.微粒间的空隙发生改变2.(郴州中考)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C)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D.分子大小考点2分子的性质3.(重庆中考A卷)妈妈烘焙蛋糕时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C)A.分子体积很小B.分子间间隔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再分4.(长沙中考)2016年12月16日第一批“共享单车”进入长沙,方便了长沙市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D)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质量变大C.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D.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5.(苏州中考)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6.写出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变干__分子在不断地运动__;(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__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__;(3)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约为1.67×1021个__分子非常小__;(4)在距花很远的地方可以闻到花香__分子在不断运动__。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一、水的三态变化: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二、分子: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间隔(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二、水的天然循环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⑤消毒杀菌。
(氯气)2、分离物质的方法: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四、硬水和软水:(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电解水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一、水的三态变化:1、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因为水分子的运动致使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取能量时,运动加速,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掉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2、现象解说:能量—运动—间隔—状态二、分子: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间隔,分子间有存在互相作用(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同样;不一样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一样(5)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二、水的天然循环太阳为水供给能量,水经过三态变化,实现自己的天然循环。
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己净化,又达成了水资源的从头分派。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① 沉降(除掉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使悬浮物质的沉降)② 过滤(除掉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③ 吸附(除掉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松散多孔)④蒸馏(除掉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 获取的是蒸馏水)、⑤ 消毒杀菌。
(氯气)2、分别物质的方法:① 过滤:分别不溶性固体和液体② 蒸发:分别可溶性固体和液体③ 蒸馏:分别沸点不一样的液体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许多的水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变方法:煮沸、蒸馏等(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清洗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锅炉长久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单浪费燃料,严重者可惹起爆炸。
长久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淆物纯净物:由单调物质构成的物质混淆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构成的物质宏观微观性质举例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构成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拥有固定的构成、固定的性质水、二氧化碳,冰水混淆物等混淆物由多种物质构成由不一样种分子构成的是混淆物一般无固定构成、无固定的性质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等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电解水1、实验装置如下图: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批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