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
- 格式:pdf
- 大小:604.48 KB
- 文档页数:4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摘要】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2001年4月~2005年12月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无断钉发生,无膝、踝关节功能障碍。
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能防止骨折短缩和旋转,固定牢固,愈合率高,对局部软组织损伤小,是治疗胫骨骨折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我院自2001年4月~2005年12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32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5~60岁,平均30.5岁,其中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20例。
横行骨折8例,斜行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10例。
按受伤原因:车祸伤20例,高处坠落8例,其他4例。
1.2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双侧胫腓骨正侧位X线摄片,根据X线片测量选择髓内钉的长度和直径,注意减去X线片的放大率。
骨折牵引闭合复位,若闭合复位困难,采用骨折处小切口切开复位,手术取髌骨下缘与胫骨结节间切口,纵行劈开髌韧带,在胫骨结节上约1.5 cm处用骨锥开孔,插入导钉至髓腔,依次扩髓,选用合适的髓内钉置入,拔出导钉,用瞄准器安放远端2枚锁定螺钉,然后适当向外打拔髓内钉,使骨折端加压,再锁定近端2枚螺钉。
2 结果本组32例患者,随访5~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无断钉发生,无膝、踝关节功能障碍。
其中3例开放性骨折,创口红肿,经局部换药、加强抗炎后愈合,2例骨折愈合延迟,经动力化后,骨折愈合。
3 讨论3.1 交锁髓内钉的优点:交锁髓内钉是一种轴向型固定,具有固定力强、可防止骨折旋转、短缩、分离移位等优点,术后患者能早期活动,关节功能恢复快。
另外,交锁髓内钉对骨折端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小,负重时应力遮挡作用小,骨折端的应力得以传导而刺激骨痂生长,骨折愈合快,去除交锁髓内钉后骨折率很低,故是胫骨骨折治疗的优先选择[1]。
闭合手法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摘要】目的探讨无C型臂X线机等监控情况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首先闭合复位胫骨骨折,使其解剖复位,于胫骨结节近端开口、扩髓,安装相应规格的髓内钉。
结果2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3年。
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无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发生,无畸形愈合。
无断钉发生。
关节功能好。
无残疾发生。
结论在没有C型臂X线机等监控情况下,闭合复位胫骨骨折是完全可行的,完全可以达到监视情况下同样效果,但减少了射线的辐射。
取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关键词】无监控;闭合复位;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适合治疗(除远近端骨折的)大多数胫骨骨折,尤其是中段骨折。
其是微创内固定术式,手术疤痕小,如操作熟练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少。
固定确切可靠。
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及患者的放射线的损害。
本院自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用该方法治疗胫骨骨折21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本组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
平均年龄42岁,19闭合骨折,2例开放骨折。
致伤原因:交通伤14例,坠落伤2例,溜冰伤2例,其他3例。
均为距胫骨近远端5 cm 以内者。
均于8 h内急诊手术8例。
2 治疗方法2.1 麻醉方法: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2.2 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
2.3 首先胫骨结节上方偏内侧约1.0 cm处,切开皮肤、皮下及劈开髌韧带,胫骨结节上方开孔,扩髓器指向胫骨远端1/3段扩髓至骨折近端,手法复位骨折,注意矫正各方移位,使胫骨脊平直。
移位较大而复位困难的骨片可暂不处理。
此时继续向远端扩髓,逐渐增加型号,扩大到适当程度,选择小一号的髓内钉,打入髓内钉。
此期间助手一定要把持住骨折端的复位位置。
再次检查复位情况,对移位较大的骨片作折端小切口复位。
均满意后推顶足跟,在轻轻打入。
锁远端锁钉,据骨折端位置及粉碎情况决定锁1或2颗锁钉。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讨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进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2组患者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并对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较快,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对此治疗方法较为满意,(P<0.05)。
结论:对胫骨干骨折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效果突出,不仅手术时间短,对患者身体创伤小,而且也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关键词: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效果分析胫骨干骨折发生后,如若患者的年龄偏小,骨骼发育没有成熟,同时患者的骨折并没有错位等现象,只是线性骨折就能进行保守治疗,但是若患者骨骼发育已经成熟,同时由于肌肉牵拉使骨折的部位有较大的错位,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
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可分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术及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我院现进行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有效果对比,分析哪种手术方法效果最佳,详细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52例。
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为(42.52±2.4)岁。
观察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为(45.32±2.5)岁。
(P>0.05),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方法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内容:患者进行麻醉,采取平卧位,以患者骨折处为中心,在髌骨的韧带上性切口,对皮下组织及皮肤进行分离,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对坏死的组织进行清理,对错位的骨折结构进行复位,以胫骨结节作为进针点,对髓腔采用钻孔进行扩大,将交锁髓内钉放置入内,顶至最远端的髓腔,置入2枚锁钉,然后加压,最后进行缝合,手术结束[2]。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技术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11月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35例,手术采用闭合复位、顺行插钉技术。
结果在35例胫骨骨折中31例通过闭合复位髓内钉成功固定,其余4例因骨折粉碎重行小切口复位髓内钉固定。
所有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无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及畸形愈合。
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胫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curative effect of closed reduct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 Methods 35 patients with tibial shaft fracture,who were treated with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1 to November 2013,were randomly analyzed. The operation were adopted by closed reduction and antegrade nail insertion with humeral intramedullary interlocking nail. Results Of the 35 patients with tibial shaft fracture,31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fix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while the other 4 patients who were serious comminuted fracture were fixed with small incision open reduc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All of the cases,who were followed-up of 8 to 24 months,were all fracture healing,without infection,without delayed fracture healing,nonunion and malunion. Conclusion Closed reduct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 is the ideal method.[Key words] Closed reduction;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Tibial shaft fracture胫骨骨折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最为常见,约占13.7%。
3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20C HI N A FO REI GN M ED I CA L TR EATM ENT临床医学交锁髓内钉固定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重要方法,骨折端的微动和加压被认为能促进骨痂生长,有助于骨折早期愈合[1]。
2004年5月至2005年9月,我科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16例,术后6~10周视骨折情况早期动力化,疗效满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9~66岁。
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根据A 0/A SI F 分型:A 型8例,B 型5例,C 型3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3~10d 。
1.2术前准备术前有移位A 型及B 、C 型骨折均行跟骨牵引,维持力线及骨长度,利于术中骨折闭合复位。
术前根据Х线及健侧肢体的测量值,选择髓内钉大小及长度。
1.3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于髌韧带内缘作一纵切口,显露胫骨结节上缘,用尖锥在胫骨平台下1cm 打开髓腔,插入导针,在C 臂Х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使导针通过骨折远端,依次扩髓,插入选定髓内钉,确认恢复患肢长度和力线后,再次透视确认骨折对位,骨折远近端锁钉静力性固定。
1.4术后处理术后第1天即开始床上患肢功能锻炼,肢体肿胀缓解后,即可扶拐非负重行走,4~6周后,开始扶拐部分负重行走,逐步过渡至完全负重。
6~8周后行动力化,粉碎性骨折根据情况10周后行动力化。
髓内动力化遵循取出锁钉后最大限度保留骨折端稳定性原则,即动力化后骨折线位于保留锁钉和骨髓腔峡部之间。
2结果所有患者获5~13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按Johne r 和W r uhs 疗效评分标准:优11例,良5例。
无一例发生感染或骨筋膜室综合征、脂肪栓塞、断钉、骨不连及肢体短缩旋转畸形等发生,患侧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良好。
3讨论3.1闭合复位穿钉技术优点闭合穿钉不破坏已受伤的骨外膜的血运及周围软组织,又保持了对骨折愈合有用的骨折血肿,能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提高骨折愈合率;对血供破坏小,有利于维持骨折局部的抗感染能力和机体的修复能力,感染率低;不显露骨折端,微创切口疤痕小。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率分析摘要目的:评价胫腓骨骨干骨折采取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对比并发症率。
方法:以本院骨科收治的82例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为例,通过方便抽样法进行分组,各组有41例。
对照组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治疗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较低,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较早,术中出血量较少,HSS评分较低,P<0.0。
结论:给予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关键词:闭合复位;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胫腓骨骨干骨折;效果;并发症率胫腓骨骨干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与闭合性型胫腓骨骨折,临床主要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进行治疗。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时,能够有效保证骨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进而保证骨折端良好的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恢复,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1]。
但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有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两种方式,究竟何种复位方式更具有效果,目前临床并无明确说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骨科治疗的82例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实施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骨科治疗的82例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为探究对象,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采取方便抽样法实施分组,分别是研究组、对照组,各组纳入41例。
研究组中有22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是24-75岁(均龄49.57±25岁)。
对照组中有20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是25-74岁(均龄49.56±2.43岁)。
经对两组一般情况分析后确定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骨折端定为中轴点,沿着患腿外侧取长度为6cm的切口,充分暴露骨折处并在X线指导下调整复位骨折处,对胫骨结节处实施结扎、扩髓治疗,将适宜的交锁髓内钉置入骨髓腔内,通过骨折端将交锁髓内钉打入远端髓腔内。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后行带锁髓内钉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23 例。
结果经随访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无移位短缩及锁钉及髓内钉松动、断裂,无小腿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结论此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胫骨干骨折胫骨骨折是临床最为常见的骨折,手术方法较多,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应力遮挡小、固定可靠并可适时改为动力固定,便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良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笔者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23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5 例,女8 例;年龄22~65岁,平均41岁。
闭合骨折19例,开放骨折4 例(Gustilo分型Ⅰ度)。
骨折类型按AO 分类:A 型14例,B 型 6例,C型3例。
1.2 手术方法新鲜开放骨折急诊手术清创,闭合创口,并予抗生素抗炎及对症治疗,闭合骨折予石膏托固定患肢或跟骨骨牵引,视患肢肿胀情况于1~8d行手术治疗。
手术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顺行插入法。
患者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
若骨折段为横行或短斜行容易复位,则透视下闭合牵引骨折复位,若骨折段为粉碎骨折难以复位,则在骨折端处行小切口,使主要大骨折块复位并用骨折复位钳临时固定,不建议为解剖复位而过多剥离软组织破坏折端血运影响愈合。
而后患肢屈髋40°,屈膝90°左右,于胫骨结节至髌骨下缘之间取长约4cm 纵行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髌韧带。
在胫骨平台前缘,胫骨中轴线稍偏内侧处,用开孔锥向下打开髓腔并扩大开口。
闭合性骨折采用扩髓带锁髓内钉,扩至比所选用髓内钉大1号直径为止,一般为11~12mm。
开放性骨折不予扩髓,根据X线片上患者髓腔大小选择8~9mm 髓内钉。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目的探讨交锁髓内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方法42例胫骨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定内固定治疗,大部分扩髓。
结果全部病例均恢随访,平均19个月,骨折均愈合,关节功能无障碍,术后关节疼痛3例。
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需掌握好时机,适应症及治疗方法。
标签:骨折固定术;髓内;胫骨骨折;髓内钉[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on treating tibiar shaft fractures. Methods 42 cases of tibiar shaft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close reduce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The most of fractures were reamed medulla cavity.Results All fractires were healed through 19 month follow-up on average.3 case felt knee joint pain after operation.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grasp time,indication and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r shaft fractures with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Key words]fracture fixation,intramedullary;tibiar shaft fractures;intramedullary nail.脛骨骨折是常见的损伤,往往开放性骨折较其它部位多,软组织损伤重,处理较困难,各家治疗方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