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参考
- 格式:ppt
- 大小:791.50 KB
- 文档页数:6
结构设计竞赛参赛设计说明书(附图纸)供参考设计竞赛设计说明书作品名称 ==============参赛队员 ========================================= 专业名称指导教师 =====================================⼆〇⼀四年理论分析计算书⽬录⼀、设计说明 (3)1、⽅案构思 (3)2、结构选型 (3)3、结构特⾊ (4)⼆、结构承重计算 (4)1、设计基本假定 (4)2、模型结构图 (4)3、弯矩内⼒计算 (5)4、剪⼒计算 (6)5、轴⼒计算 (6)6、计算成果应⽤模型设计 (7)三、模型简图 (8)四、参考⽂献 (9)⼀、设计说明根据竞赛规则要求,我们从模型制作的材料抗压特性,抗拉特性,加载形式和挠度控制要求等⽅⾯出发,结合赛会绿⾊环保的理念,采⽤⽐赛要求的230g⽩⾊卡纸、⽩乳胶、铅丝线精⼼制作出这款名为“语塞幻想”的塔吊模型。
1、⽅案构思塔吊模型⽀柱主要通过悬臂梁承受较⼤偏⼼荷载。
这就要求悬臂梁具有较强的抗弯性能,柱⼦需要较强的抗压和抗弯性能。
整个塔吊模型悬臂端处挠度值需⼩于50mm,因此在承载⼒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控制结构的整体变形。
结合纸质杆件材料参数难以确定的特点(如杆件抗拉、压强度等),我们采⽤定性分析和试载实验相结合的⽅法来完成模型的设计制作。
2、结构选型按设计要求,结合塔吊的受⼒特征,模型柱⼦采⽤矩形截⾯空间桁架结构。
梁由底端的两道箱型细长梁以及连接⾄柱顶的斜拉结构组成。
因柱⼦在满载的⼯况下为偏⼼受压状态,C点加载5kg时,偏⼼距为e=M/N=341mm。
因此在柱受拉和受压⼀侧杆件布置可不等。
在斜拉材料的选取上,主要有铅丝线,纸带和细杆三种。
从⾃重⾓度上出发,铅丝线和纸带能⼤幅减轻结构⾃重。
但在三次试载实验中,我分分别采⽤加密斜拉联系的情况下,挠度控制效果不明显,C 点最⼩挠度⾼达90mm。
并且试载期间还出现斜拉结构绷直程度不均匀导致的结构扭转破坏。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建筑结构设计参考资料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0分,共 90 小题,每小题 1 分) 1. 剪力墙结构与框架结构相比,其优势在于( )A. 侧向刚度大,侧移大,适用于高度更高的建筑B. 侧向刚度小,侧移大,适用于高度更低的建筑C. 侧向刚度大,侧移小,适用于高度更高的建筑D. 侧向刚度小,侧移小,适用高度于更低的建筑2. 结构的功能要求即对结构可靠性的要求,可概括为( ) A.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 B.可靠性、稳定性、经济性 C.安全性、经济性、耐久性 D.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3. 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中,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γ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
A.防止构件失稳破坏 B.防止砌体发生劈裂破坏C. 防止砌体过早发生局压破坏D. 防止局压面积以外的砌体破坏4. 若某地基本风压为,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 类,已知屋面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0.74,不考虑风振系数,风荷载体型系数为1.3,则屋面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
A. 0.37B. 0.5C. 0.48D. 0.655. 承受均布荷载钢筋混凝土五跨连续梁(等跨),一般情况下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使:( )A. 跨中弯矩减少,支座弯矩增加重庆大学网B. 跨中弯矩增大,支座弯矩减小C. 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都增加D. 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都减小 6. 试指出下列( )正确。
A. 梁端较短的垫梁下的砌体,可视为均匀局部受压B. 梁端刚性垫块下的砌体为均匀局部受压C. 钢筋混凝上过梁和墙梁,梁端底面砌体的应力分布可近似为均匀的 7. 当采用翻身起吊吊装单层厂房变阶柱时,吊点的位置应设在 ( )。
A. 柱顶B. 柱底C. 柱中D. 牛腿的下边缘8. 关于框架梁的最不利内力组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梁端截面:+M max 、V maxB. 梁跨中截面:+M maxC. 梁端截面:-M max 、V maxD. 梁跨中截面:-M max9. 双向板的板厚与短跨跨长的比值h/l 01应满足刚度要求,厚度一般不应小于( )。
钢结构设计原理作业参考答案及考试范围P 1073.3试设计如图所⽰双⾓钢和节点板间的⾓焊缝连接。
钢材Q235-B ,焊条E43型,⼿⼯焊,轴⼼拉⼒设计值N=500kN (静⼒荷载)。
①采⽤侧焊缝;②采⽤三⾯围焊。
解:⾓焊缝的强度设计值2160/w f f N mm =,焊缝内⼒分配系数为120.70,0.30K K ==。
焊⾓尺⼨:max min min (1~2)8(1~2)7~64.74f f h t mm mm mm h mm=-=-=== 取6f h mm =①采⽤两边侧焊缝(转⾓处做绕⾓焊):110.7500350N K N kN =?=?=,220.3500150N K N kN =?=?=肢背计算长度:31135010260.420.720.76160w wf f N l mm h f ?===,取1270w l mm =;肢尖计算长度:31215010111.6120.720.76160w w f f N l mm h f ?===,取2120w l mm =;②采⽤三⾯围焊缝:正⾯⾓焊缝的长度等于相连⾓钢肢的宽度,即390w l b mm ==。
3320.720.7690 1.22160147.57w f w f f N h l f kN β===1132231147.570.750035073.79276.21221147.570.350015073.7976.2122N K N N kN N K N N kN=-=?-=-==-=?-=-=311276.21106205.516211.5120.720.76160w f wf f N l h mm h f ?=+=+=+=,取1220w l mm =; 32276.2110656.70662.7020.720.76160w f w f f N l h mm h f ?=+=+=+=,取270w l mm =。
P 1073.4有⼀托⾓钢,两边⽤⾓焊缝与柱相连,如图所⽰,钢材为Q345-A ,焊条E50型,⼿⼯焊,试确定焊缝厚度(焊缝有绕⾓,焊缝长度可不减2h f )。
框架结构设计参考文献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篇相关文献内容:1.《Softwar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s, Theory, and Practice》(作者:Richard N. Taylor et al.)该书介绍了软件架构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实践,并提供了关于如何设计和评估软件架构的方法和技术。
它包括对软件架构概念的详细解释,以及在不同领域和环境下应用软件架构的案例研究。
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框架结构设计的背景知识,并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指导,用于指导实际的框架结构设计工作。
2.《Pattern-Orien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 A System of Patterns》(作者:Frank Buschmann et al.)这本书介绍了一种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构建可重用的框架结构。
它详细解释了各种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并提供了关于如何组织和组合这些模式以及在实践中应用它们的实用建议。
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框架结构模式的概念和原则,并提供了一些常见模式的实例,可以作为框架结构设计的参考。
3.《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作者:Erich Gamma et al.)这本书介绍了软件设计中常见的设计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帮助设计师解决一些常见的设计问题。
其中的一些模式可以用于框架结构设计,例如观察者模式、工厂模式和装饰者模式等。
这本书提供了关于如何识别和应用设计模式的实用指南,并通过具体的示例代码展示了每个模式的使用方法。
它可以帮助读者在框架结构设计中使用适当的设计模式,并展示如何将它们组织成一个可重用和可扩展的架构。
4.《Domain-Driven Design: Tackling Complexity in the Heart of Software》(作者:Eric Evans)这本书介绍了一种面向领域的设计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理解和表达软件系统的核心业务概念,并将这些概念映射到具体的软件架构。
结构设计原理参考资料结构设计原理参考资料⼀、单项选择题(本⼤题共0 80 分,共80 ⼩题,每⼩题1 分)1. 配有腹筋的等⾼度钢筋混凝⼟简⽀梁斜截⾯抗剪强度计算,采⽤半经验半理论的公式,该公式考虑了()。
C. 混凝⼟和箍筋的综合抗剪承载能⼒与弯起筋承载⼒Q2. 按预应⼒度法进⾏部分预应⼒混凝⼟受弯构件的截⾯配筋设计时,预应⼒度⼊的选择可参考国外试验值,其值是()A. 0.6—0.83. 正截⾯承载能⼒计算中采⽤等效矩形应⼒图形,其确定原则为()。
A. 保证压应⼒合⼒的⼤⼩和作⽤点位置不变4. 进⾏简⽀梁的挠度计算时,取Bmin 代替材⼒公式中的E I。
Bmin 是指:()C. 沿梁长内正弯矩最⼤值处的截⾯刚度5. 钢筋混凝⼟短柱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为:()C. 3%~5%6. 对钢筋冷加⼯的⽬的是()A. 提⾼屈服强度7. 在钢筋混凝⼟轴⼼受压构件中混凝⼟的徐变将使()。
A. 钢筋应⼒增长8. 单筋截⾯梁增配受压钢筋后,截⾯的弯矩承载⼒()。
D. 不论X 值是多少,都提⾼9. 对混凝⼟构件施加预应⼒主要⽬的是:()B. 避免裂缝或减少裂宽(使⽤阶段)发挥⾼强材料作⽤10. 软钢或中等强度钢筋不宜作预应⼒钢筋,因为:()C. 有效预应⼒低11. 钢筋混凝⼟梁在正常使⽤荷载下()。
A. 通常是带裂缝⼯作的12. 截⾯的弯曲变形时⽤曲率φ来度量的,因此:()B. φ=1/ρ,ρ是变形曲线在该截⾯处的曲率半径13. 我国《公路桥规》是以何种概率为基础的()。
A. 半概率14. 对构件施加预应⼒主要⽬的是()。
B. 避免裂缝或者减⼩缝宽,发挥⾼强材料作⽤15. 混凝⼟强度等级C30 表⽰()D. 混凝⼟的⽴⽅强度达30N/mm2 的概率不⼩于95%。
16. 与素混凝⼟梁相⽐,钢筋混凝⼟抵抗开裂的能⼒()。
C. 提⾼不多17. 关于预应⼒损失,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在后张法构件和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弹性压缩引起的应⼒损失σs4 的计算⽅法相同18. 钢筋混凝⼟受弯构件挠度计算与材料⼒学⽅法(f=αML2EI)相⽐,主要不同点是:()B. 前者沿长度⽅向EI 为变数,每个截⾯EI 也是变数19. 提⾼混凝⼟等级与提⾼钢筋等级相⽐,对承载能⼒的影响(受弯构件)为()。
班级:10春土木工程本科 学号: 姓名: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和计算书一、 平面结构布置: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6m ,次梁的跨度为6.0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m 2.2。
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2、按高跨比条件,当mm l h 55401=≥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mm h 80≥,取板厚mm h 80=3、次梁尺寸为:梁高h =(1/12~1/18)o l =(1/12~1/18)×6000=500mm ~333mm ,取h =450mm ;梁宽b =(1/2~1/3)h =(1/2~1/3)×450=225mm ~150mm,取b =200mm 。
4、主梁尺寸为:梁高h =(1/10~1/15)o l =(1/10~1/15)×6600=660mm ~420mm ,取h =600mm ;梁宽b =(1/2~1/3)h =(1/2~1/3)×600=300mm ~200mm,取b =250mm 。
二、 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20厚水磨石面层 20.65/kN m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20=20.4/kN m 80厚钢筋混凝土板 0.08*25=22/kN m 15厚水泥石灰砂浆板底找平 0.015*17=20.255/kN m 恒载: 23.305/k g kN m =活载: 2515/k q kN m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m kN /0.4,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于是板的设计值总值:q g +=k k q g 3.12.1+21.2*3.305 1.3*510.47/kN m =+=2、板的计算简图:板的几何尺寸简图取板带宽b =1m 为单元计算,次梁截面为200450mm mm ⨯,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 ,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参考)xxx项目xxxxxxxxx公司xxxx.xx.xx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与配筋原则一、设计遵循的规范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含2015年局部修订)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含2016年局部修订)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8)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 15-101-2014)9)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 15-92-2013)10)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11) 广东省标准《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94-2013)12) 广东省标准《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1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121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1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018-2008)规范》二、主要设计参数1、风荷载1)基本风压2)地面粗糙度类C类, 体形系数µ s =1.30。
2、抗震设防要求及抗震等级1)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γo=1.0。
2)本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场地类别为Ⅱ类,本工程结构计算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构造措施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均为7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3)本工程各栋抗震等级见下表:4)主楼相关范围以内的地下室区域:地下一层结构抗震等级同地面结构第一层,地下二层及以下层的结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主楼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区域,地面一层结构抗震等级可采用三级或四级。
混凝土结构设计(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1. 对于的板,可按单向板进行设计,是由于单向板上的荷载主要沿板的短边方向传到相应的支承梁上,所以只需沿板的短跨方向布置受力筋,而沿板的长跨方向不必布置任何钢筋。
(X )2. 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支座截面的配筋时,其内力设计值应以支座边缘截面为准,即。
(V )3. 不论静定和超静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随外载的增大,均存在截面应力重分布的现象,而塑性内力重分布只存在于超静定结构内,静定结构中不存在塑性内力重分布。
(X )4. 肋形楼盖荷载传递的途径都是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地基。
(V )5.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可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结构内力。
( V )6. 根据设计经验,经济的柱网尺寸为5~8m ,次梁的经济跨度为4~6m ,单向板的经济跨度则是1.7~2.5m ,荷载较大时取较小值,一般不宜超过3m 。
(V )7. 对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可沿板长跨方向取出1m 宽的板带作为计算单元,代表整个板的受力状态。
(X )8. 由于无梁楼盖是高级超静定结构,而其内力的大小是按其刚度的大小进行分配,故柱上板带的弯矩值比跨中板带的弯矩的绝对值大。
(V )9. 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同时两侧每隔两跨布置活荷载。
(X )10. 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破坏”的标志不是某个截面的“屈服”(出现塑性铰),而是形成几何可变体系。
(V )二、选择题1.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区别是(D )。
A .塑性铰可任意转动,普通铰只能单向转动B .塑性铰转动幅度受限制,但可任意转动C .塑性铰转动幅度受限制,其塑性区域为无限大D .塑性铰只能单向转动,且能承受定值的弯矩2.按弹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次梁内力时,采用折算荷载的原因是(A )。
A .简化计算,修正忽略抗扭刚度的误差B .考虑在计算简图中取支座中点间距为跨长C .考虑板和次梁荷载的随机性D .考虑板和次梁施工尺寸的误差3.如图所示的四种受弯构件的正截面,(A )种截面的塑性转动能力最大。
混凝⼟结构设计作业参考答案混凝⼟结构设计(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第⼗⼀章对于的板,可按单向板进⾏设计,是由于单向板上的荷载主要沿板的短边⽅向传到相应的⽀承梁上,所以只需沿板的短跨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座截⾯的配筋时,其内⼒设计值应以⽀座边缘截⾯为准,即。
(1错2对3错 4对5对6对7错8 对 9错10对⼆、选择题1D 2 A 3 A 4B 5B6 A7D 8 B 9C 10三、简答题:1、四边⽀承的肋形楼盖为简化计算,设计时如何近似判断其为单向板还是双向板?答:四边⽀承的肋形楼盖为简化计算,设计时近似判断其为:l2/l1≥3时,板上荷载沿短⽅向传递,板基本上沿短边⽅向⼯作,故称为单向板,由单向板组成的肋形楼盖称为单向板肋形楼盖;l2/l1≤2时,板上荷载沿两个⽅向传递,称为双向板,由双向板组成的肋形楼盖称为双向板肋形楼盖。
2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分析只适⽤于四边⽀承板。
如果板仅是两对边⽀承或是单边嵌固的悬臂板,则⽆论板平⾯两个⽅向的长度如何,板上全部荷载均单向传递,属于单向板。
2、现浇楼盖的设计步骤如何?答:现浇楼盖的设计步骤:(1)结构布置:根据建筑平⾯和墙体布置,确定柱⽹和梁系尺⼨。
(2)结构计算:⾸先根据建筑使⽤功能确定楼盖上作⽤的荷载;计算简图;根据不同的楼盖类型,分别计算板梁的内⼒;根据板、梁的弯矩计算各截⾯配筋,根据剪⼒计算梁的箍筋或弯起筋;其中内⼒计算是主要内容,⽽截⾯配筋计算与简⽀梁基本相同。
(3)根据计算和构造要求绘制施⼯图。
3、简述单向板肋形楼盖进⾏结构布置的原则。
答:进⾏结构布置时,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使⽤要求、造价及施⼯条件等,来合理确定柱⽹和梁格布置。
其布置原则如下:(1)使⽤要求⼀般来讲,梁格布置应⼒求规整,梁系尽可能连续贯通,梁的截⾯尺⼨尽可能统⼀,这样不仅美观,⽽且便于设计和施⼯。
但是,当楼⾯上需设较重的机器设备、悬吊装置或隔断墙时,为了避免楼板直接承受较⼤的集中荷载或线荷载,应在楼盖相应位置布置承重梁;如果楼板上开有较⼤洞⼝时,应沿洞⼝周围布置⼩梁。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在钢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CBJ68-84))制订的。
第1.0.4条设计钢结构时,应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用材料、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满足结构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宜优先采用定型的和标准化的结构和构件,减少制作、安装工作量,符合防火要求,注意结构的抗腐蚀性能。
第1.0.5条在钢结构设计图纸和钢材订货文件中,应注明所采用的钢号(对普通碳素钢尚应包括钢类、炉种、脱氧程度等)、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对钢材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附加保证项目。
此外,在钢结构设计图纸中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质量级别(焊缝质量级别的检验标准应符合国家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1.0.6条对有特殊设计要求和在特殊情况下的钢结构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材料第2.0.1条承重结构的钢材,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工作温度等不同情况选择其钢号和材质。
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平炉或氧气转炉3号钢(沸腾钢或镇静钢)、16Mn钢、16Mnq钢、15MnV钢或15MnVq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和《桥梁用碳素钢及普通低合金钢钢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第2.0.2条下列情况的承重结构不宜采用3号沸腾钢:一、焊接结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轻、中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以及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30℃时的其它承重结构。
二、非焊接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
注:冬季计算温度应按国家现行《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确定,对采暖房屋内的结构可按该规定值提高10℃采用。
毕业设计目录摘要(中文)摘要(英文)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12 设计目的及要求-------------------------------------------------------------------------------------------13 建筑功能及要求-------------------------------------------------------------------------------------------1 3.1建筑功能要求----------------------------------------------------------------------------------------- 1 3.2建筑等级----------------------------------------------------------------------------------------------- 13.3规划及设计思路------------------------------------------------------------------------------------- -14 设计内容图纸及归档要求-------------------------------------------------------------------------------2 4.1建筑部分---------------------------------------------------------------------------------------- -------2 4.2结构部分---------------------------------------------------------------------------------------- -------2 4.3图面要求------------------------------------------------------------------------------------------------2 第二部分结构设计说明-------------------------------------------------------------------------------- --3 1 设计的条件及基本内容--------------------------------------------------------------------------------- -3 1.1 设计基本条件------------------------------------------------------------------------------------------31.1.1 气象条件--------------------------------------------------------------------------------------- 31.1.2 抗震设防--------------------------------------------------------------------------------------- 31.1.3地基土承载力--------------------------------------------------------------------------------- -31.1.4 其它条件----------------------------------------------------------------------------------------31.1.5 钢筋混凝土-------------------------------------------------------------------------------------31.2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32 结构类型------------------------------------------------------------------------------------------------------4 2.1 设计方案-------------------------------------------------------------------------------------------------42.2柱网布置图----------------------------------------------------------------------------------------------53 框架结构内力计算------------------------------------------------------------------------------------------6 3.1 梁柱截面,梁跨度及柱高确定----------------------------------------------------------------------63.1.1初估截面尺寸-------------------------------------------------------------------------------------6 3.2 荷载计算-------------------------------------------------------------------------------------------------93.2.1 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93.2.2 屋面及楼面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9 3.3 梁柱自重计算------------------------------------------------------------------------------------------9 3.4 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103.4.1 顶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03.4.2 其它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1 3.5 横向框架侧翼刚度计算-----------------------------------------------------------------------------113.5.1 计算梁柱的线刚度---------------------------------------------------------------------------11 3.6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和侧移计算-----------------------------------143.6.1 横向自震周期的计算-------------------------------------------------------------------------143.6.2 水平地震作用下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153.6.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163.6.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17 3.7 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233.7.1 计算单元的选择和确定-------------------------------- --- ----------------------------------233.7.2 荷载计算----------------------------------------------------------------------------------------243.7.3 恒载内力计算----------------------------------------------------------------------------------273.7.4 活载内力计算----------------------------------------------------------------------------------273.7.5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283.7.6梁端剪力和柱轴力计算------------------------------------------- ---------------------------353.7.7框架梁跨中弯矩计算--------------------------------------------------------------------------384 框架内力组合------------------------------ --------------------------------------------------------------40 4.1 结构抗震等级-----------------------------------------------------------------------------------------40 4.2 框架梁内力组合--------------------------------------------------------------------------------------40 4.3 框架柱内力组合--------------------------------------------------------------------------------------41梁内力组合表-----------------------------------------------------------------------------------------42 柱内力组合表-----------------------------------------------------------------------------------------48 5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53 5.1 梁截面设计---------------------------------------------------------------------------------------------535.1.1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35.1.2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56 5.2 柱截面的设计-------------------------------------------------------------------------------- ----------565.2.1 柱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565.2.2 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595.3 节点设计------------------------------------------------------------------------------------------------616 现浇板设计-------------------------------------------------------------------------------------------------617 楼梯设计----------------------------------------------------------------------------------------------------63 7.1 楼梯梯段板设计---------------------------------------------------------------------------------------647.1.1 荷载计算-------------------------------------------------------------------------------------------647.1.2 平台设计-------------------------------------------------------------------------------------------667.1.3 平台梁计算----------------------------------------------------------------------------------------667.2 荷载计算-------------------------------------------------------------------------------------------------668 基础设计---------------------------------------------------------------------------------------------------68 8.1 基础选型及埋深------------------------- --------------------------------------------------------------68 8.2 选取内力(取一层边柱)--------------------------------------------------------------------------68 8.3 地基承载力验算 ------------------------------------------------------------------------------------------ 698.3.1 基础底边应力验算-------------------------------------------------------------------------------69 8.4 基础抗冲切验算(取设计值)------------------------------------------------------------------------ 69 8.5 柱与基础交接处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 69 8.6 基础底面配筋计算------------------------------------------------------------------------------ 71毕业设计中文摘要毕业设计中文摘要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1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某大学公共教学楼设计》2设计目的及要求设计目的:(1)巩固、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能力;(2)熟悉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土木工程建筑的方针和政策,了解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3)熟悉土木工程专业的有关规范和标准;(4)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学习和熟悉如何搜集国内、外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现状和水平,吸取先进的设计方法;(5)学习调查研究的方法,深入实际了解已有的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在设计中克服这些不足,改进设计方案;(6)了解工程的常用做法,增强工程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第一章编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房地产业得到高速发展。
作为中国特大城市之一的武汉,素有九省通衢的美称,房地产业更是出现了空前的火热。
武汉巨大的房地产市场给我们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美好广阔的前景。
也带来了十分激烈的竞争,同时赋予我们建筑设计单位更高的要求,如美观、经济、适用等,当然安全就不用说。
全市设计单位数目及各设计单位的势力也居全国前列。
我们九源要想在这强手之林中以最强的生命力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在各方面都要走在前头,所以我们的施工图在保证准确合理的同时,还必须保证编制、书写规范、统一、美观。
结构工程技术复杂,设计周期比较长,参加设计人员可能也较多。
为了保证施工图的质量,维护公司形象,树立品牌意识,以及施工服务顺利进行和公司存档资料的完整,结合武汉市建筑设计的实际特编写此技术措施。
参编人:黄中良QQ--524329298 2005年9月第二章结构制图统一标准一、图纸编号编号顺序为:结构说明—基础—板—梁—墙—大样—楼梯二、线型:1.轴线—灰色点划线(1mm)2.标注尺寸线—白色实线(1.5mm)3.钢筋线—粗红线(4mm)4.图名下划线—白色粗线(6mm)5.梁线—淡蓝线(1.5mm)6.表格内格线—白色线(1.5mm)7.表格外框线—白色线(4.0mm)三、字体:1. 结构专业字体_HZTXT,其他字体同建筑2. 梁.墙.板.柱标注—2503. 图形中中文标注—3004. 轴线号及尺寸—3005. 图名.大样名—6006. 图中附加说明—4507. 图框采用公司统一图框四、比例:1. 一般图1:100,特殊时用1:1502. 大样图1:25或1:203. 楼梯平剖面1:50,大样1:25第三章结构技术措施统一标准一、荷载取值1.楼面活载注:⑴.水箱间,水池,设备荷载按实际荷载作用,设备是否要安装通道,与设备专业协商.⑵.室外车道考虑消防车.⑶.架空车库屋面考虑10KN/M2施工荷载,与室外花池不同时考虑.⑷.卫生间活荷载标准值取2.0KN/M2,恒载标准值取6.5KN/M2.⑸.板上砌墙处墙重应加在楼板恒荷载上,其值不宜小于1.0KN/M22.楼屋面恒载标准值(分项系数为1.2)1).240厚空心砖(双面灰) 3.6KN/m2120厚空心砖(双面灰) 2.3KN/m2 2). 240厚实心砖(双面灰) 5.3KN/m2120厚实心砖(双面灰) 3.1KN/m2 3). 240厚酸钙砌块(双面灰) 2.6KN/m2180厚酸钙砌块(双面灰) 2.2 KN/m2 120厚酸钙砌块(双面灰) 1.8 KN/m2 4). 140厚(双层)GRC隔墙板(双面灰) 1.64KN/m260厚(双层)GRC隔墙板(双面灰) 1.22KN/m25). 200厚陶粒砼砌块(双面灰) 2.1KN/m26). 200厚砼空心砌块(双面灰) 3.5KN/m2 100厚砼空心砌块(双面灰) 2.7KN/m27). 100厚石膏空心砌块 1.0KN/m28). 木隔断墙或铝合金玻璃隔断墙 0.45KN/m29). 200厚加气砼砌块(双面灰) 2.5KN/m210). 玻璃幕墙(带龙骨,框架) 1.0KN/m211). 阳台栏杆 5.0KN/m212). 商场大门 6.0KN/m2二、现浇板图绘制说明1、板厚:取各块板短边跨度的1/35~1/40,且不小于100mm厚,悬挑板按挑出长度的1/10,且不小于80mm厚,大于上述标准时按建施的尺寸.2、钢筋:均按PKPM软件计算结果,但尽量在CAD里绘制,板筋长度均取较小边长的1/4,在图中标出板跨≤2400时,负筋拉通. 大洞口附近应加大板厚,或加大配筋.厨房卫生间及其它水较多处负筋拉通.3、现浇板图中附加说明:1).图中现浇板厚度未说明均为100mm厚.2).本层现浇板面标高未注明者均为….3).卫生间板面低于本层楼面20mm, 阳台板面低于本层楼面50mm.4).本层钢筋表:钢筋直系及间距相同即可编相同号.如:5).特殊说明另补充.说明格式同建筑三、梁施工图绘制说明1、梁配筋表示方法:梁配筋图在PM—SATEW中生成后到CAD中编辑,注意以配筋控制裂缝.每根梁中纵筋直径种类尽量少,最大为三种,便于施工,主梁内上部钢筋为两种不同直径钢筋组合时,以较小直径钢筋作为通长筋,可节约钢材.主梁高度可以和次梁相同,最好比次梁高,一般框架梁,次梁用平法表示,对于剪力墙间连梁在平面图中只编号标出净跨尺寸,然后在本张图中填连梁配筋表.2、梁施工图中附加说明:1).主次梁相交处在主梁内设吊筋及附加箍筋.吊筋未注明时均为2φ12,附加箍筋直径同本梁每侧3根@50.2).本图请配合平法03G101—1施工.3).特殊说明另补充.说明格式同建筑4).剪力墙连梁配筋表采用统一标准表格.梁编号: 框架梁—KL, 次梁—L,挑梁—DL,剪力墙间连梁—LL,只要有一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就可以编为-LL.5).屋面梁编号前均加W如:WKL1、WLL1等.四、柱、墙施工图绘制说明1、柱、墙配筋表示方法柱、墙均采用平法表示,参03G101—1,图中应注明墙,柱编号及定位尺寸,柱平面大样比例为1:25或1:20,墙配筋用一断面表示,边缘构件配筋采用表格表示.2、图中附加说明:1).图未注明钢筋砼墙厚均为200,墙定位未注明的均居轴线中.2).暗柱边到轴线中尺寸未注明者均为100.3).本层钢筋砼墙身配筋表:第四章电算参数选用参考标准采用PKPM及SAT—8(8层以下),SAT(9层及以上),基础设计(JCCAD),计算参数(以武汉市内工程为例)一、设计信息(是或否):考虑P—△效应:否. 结构重要性系数:1.0(查规范)梁柱重叠部分为刚域:否, 梁砼保护层:25按高规设计:是(10层及以上),否(10层以下). 柱砼保护层:30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是, 钢构件截面净毛比:0.85砼柱计算长度执行砼规7.3.11—3条:是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角柱配筋适应加大)二、总信息: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0 结构材料信息:钢筋砼.砼容重:26 结构体系:按实际.钢材容重:78 加载信息:模拟施工1裙房层数:按实际风荷载计算:计算转换层所在层号:按实际,没有时填0地震作用计算:水平地震地下室层数:按实际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2墙元侧向节点信息:内部节点三、配筋信息:按电脑默认值,特殊时按规范修改.四、风荷载信息:地面粗糙度:市区C,郊区B修正后的基本风压:0.35结构基本周期:按实际,或按高规项基本原则体型系数:按电脑自动五、地震信息:结构规则信息:只要平面和立面有一项不规则就真不规则.考虑偶然偏心:(规则结构:是,不规则结构:否)考虑双向地震:(规则结构:否,不规则结构:是)扭转耦联:填耦联.计算振型个数:为3X层数,多层3—9,高层为3—15地震分组:1地震烈度:6场地类别:按地质报告荷载质量折减系数:0.5周期折减系数:框架0.6、框剪:0.8~0.9、剪力墙:0.9~1.0.框架抗震等级:按高规.剪力墙抗震等级:按高规.结构阻尼比(%):5 (多、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电脑自动)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一般为0,根据平面图确定.六、地下室信息:回填土约束系数:3,外墙砼保护层:35地下室外墙侧土水压力参数:回填土容重:18 ,职工室外地面标高:按实际.回填土侧压系数:0.5地下水平标高:按地质报告.室外地面附加荷:10.七、调整信息:梁端负弯距调幅:0.85连梁刚度折减:0.7梁弯距放大:1.05 中梁刚度放大:1.5梁扭距折减:0.4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一层地下室填2,两层地下室填3.….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否按抗震规范调整地震剪力:是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柱钢筋超配系数:1.15指定薄弱层:00.2Q0剪力调整:框剪结构要调,其它结构不调,顶层塔楼地震力放大起算层:顶层, 放大系数:3第五章结构与其它各专业相互协调标准建筑设计工程中,专业间互提设计资料是一个重要环节,是设计输入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保证设计质量,减少错、漏、碰、缺的有效措施,也是设计会审的主要依据。
结构设计计算书(参考)1.绪论1.1 ⼯程背景本项⽬为9层钢筋混凝⼟框架结构体系,占地⾯积约为960.96 m 2,总建筑⾯积约为8811.84 m 2;层⾼3.6m,平⾯尺⼨为18.3m×52.0m 。
采⽤桩基础,室内地坪为±0.000m ,室外内⾼差0.6m 。
框架梁、柱、楼⾯、屋⾯板板均为现浇。
1.1.1 设计资料1.1.1.1 ⽓象资料夏季最⾼⽓温42.3C ?,冬季室外⽓温最低9C ?-。
冻⼟深度25cm ,基本风荷载W 。
=0.35kN/ m 2;基本雪荷载为0.2 kN/ m 2。
年降⽔量680mm 。
1.1.1.2 地质条件建筑场地地形平坦,地基⼟成因类型为冰⽔洪积层。
⾃上⽽下叙述如下:新近沉积层(第⼀层),粉质粘⼟,厚度0.5—1.0⽶,岩性特点,团粒状⼤孔结构,⽋压密。
粉质粘⼟层(第⼆层),地质主要岩性为黄褐⾊分之粘⼟,硬塑状态,具有⼤孔结构,厚度约3.0⽶, qsk=35—40kPa 。
粉质粘⼟层(第三层),地质岩性为褐黄⾊粉质粘⼟,具微层理,含铁锰结核,可塑状态,厚度3.5⽶, qsk=30—35kPa 。
粉质粘⼟层(第四层),岩性为褐黄⾊粉质粘⼟,具微层理,含铁锰结核,硬塑状态,厚度未揭露,qsk=40—60kPa,qpk=1500—2000kPa 。
不考虑地下⽔。
1.1.1.3 地基⼟指标⾃然容重1.90g/cm 2,液限25.5%,塑性指数9.1,空隙⽐0.683,计算强度150kp/m2。
1.1.1.4 地震设防烈度7度1.1.1.5 抗震等级三级1.1.1.6 设计地震分组α=(表3.8《⾼层建筑结构》)场地为1类⼀组Tg(s)=0.25s max0.161.1.2 材料柱采⽤C30,纵筋采⽤HRB335,箍筋采⽤HPB235,梁采⽤C30,纵筋采⽤HRB335,箍筋采⽤HPB235。
基础采⽤C30,纵筋采⽤HRB400,箍筋采⽤HPB235。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李双营2012.121 多层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1.1设计任务1.1.1设计题目:某大学学生宿舍框架结构设计1.1.2设计条件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学生宿舍,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其建筑平面图和剖面图分别如图1-1、图1-2所示,L1=5.4m(5.7m、6m),H1=4.2m(4.5m)。
楼面和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结构;屋面采用柔性防水,屋面构造层的恒载标准值为3.24 kN/㎡;屋面为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3kN/㎡、4kN/㎡);楼面构造层的恒载标准值为 1.56kN/㎡;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2.5kN/㎡、3kN/㎡);墙体采用灰砂砖,重度γ=18kN/m3,外墙贴瓷砖,墙面重0.5kN/㎡,内墙面采用水泥粉刷,墙面重0.36kN/㎡;木框玻璃窗重0.3kN/㎡,木门重0.2kN/㎡;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请自行选择。
建设地点位于某城市郊区,底层为食堂,层高5.0m,2~7层为学生宿舍,层高4.2m,室ω=0.5kN/㎡(0.45kN/㎡、内外高差0.6m,基础顶面标高-1.500m。
基本风压0.4kN/㎡)。
试对该结构进行结构设计,不考虑抗震设防。
图1-1 标准层平面图1.1.2 设计内容(1)确定构件截面尺寸、材料选用;(2)荷载计算;(3)对一榀框架进行内力分析、计算及组合;(4)框架构件截面设计。
图1-2 I—I剖面图1.1.3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应装订成册,要求打印(严禁复印),应包括以下内容:1)封面:包括课程设计名称、学院(系)及专业名称、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姓名,以及编写日期等。
2)目录:应注意与设计计算书相对应,尽量细致划分、重点突出。
3)课程设计任务书4)课程设计计算书:课程设计计算书主要记录全部的设计计算过程,应完整、清楚、整洁、正确。
计算步骤要条理清楚,引用数据要有依据,采用计算图表和计算公式应注明其来源或出处,构件编号、计算结果(如构件截面尺寸、配筋等)应与图纸表达一致,以便核对。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参考题目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大题目).doc一、公司销售管理系统项目开发基本要求1.客户信息管理:对客户的基本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
2.产品信息管理:对产品的基本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
3.供应商信息管理:对供应商的基本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
4.订单信息管理:对订单的基本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
二、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系统主要用于帮助高校或科研单位管理和维护各项科研相关资料项目开发基本要求1.系统用户管理模块:为系统新用户设置用户名及口令;操作员更改自己的系统口令。
2.数据字典管理模块:管理项目性质包括:分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部省科委及企业集团四种情况;范围包括:分为全国、国际、地方三种情况;检索源包括:分为EI、SC I、核心和一般四种情况。
3.项目参加人员管理模块包括:显示添加修改删除查询。
4.项目基本情况模块包括:显示添加修改删除查询。
5.项目获奖情况模块包括:显示添加修改删除查询。
6.期刊论文管理模块包括:显示添加修改删除查询。
7.著作管理模块包括:显示添加修改删除查询。
8.科研工作量统计模块:按照学校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为每位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工作量的计算和统计。
9.科研积分统计模块:按照学校科研积分计算办法,为每位科研人员进行科研计分的计算和统计。
三、网络五子棋对战四、不同排序算法模拟五、科学计算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1.运动会分数统计任务:参加运动会有n个学校,学校编号为1……n。
比赛分成m 个男子项目,和w个女子项目。
项目编号为男子1……m,女子m+1……m+w。
不同的项目取前五名或前三名积分;取前五名的积分分别为:7、5、3、2、1,前三名的积分分别为:5、3、2;哪些取前五名或前三名由学生自己设定。
(m<=20,n<=2 0)功能要求:1)可以输入各个项目的前三名或前五名的成绩;2)能统计各学校总分,3)可以按学校编号或名称、学校总分、男女团体总分排序输出;4)可以按学校编号查询学校某个项目的情况;可以按项目编号查询取得前三或前五名的学校。
重点看作业的18套试卷(重点)!18套试卷中有不明白的可以询问去听课的同学!第18套习题的最后一题计算题可能会考类似的题目!书P190例题6-4、6-5,会有类似计算题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参考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1. 结构的功能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2 •某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服从正态分布,抽样试验统计结果:强度平均值为"feu =35N/mm 2,均方差为二血=3.6N/mm 2,试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95%保证率)为29.08 N/mm2。
23. 8.8级高强度螺栓的屈服强度为640 N/mm 。
4. 在进行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将实际的混凝土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状况简化为等效矩形分布,简化中遵循的两个原则是合力大小不变和合力点作用位置不变。
5.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中,进行截面限制条件的验算,是为了防止斜压破坏。
6. 轴心压杆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包括强度和稳定两个方面,可分别由式______________ 二=-f _________ 及 __ 二=f ______________ 表达。
A n ® A7. 钢梁丧失整体稳定性属于弯扭屈曲。
8. 在复核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构件时,若A s - —Gb f h;,则说明中和轴在f y翼缘(翼缘、腹板)内。
9. 在钢筋混凝土弯剪扭构件的设计计算中,箍筋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无(有、无)贡献,对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有(有、无)贡献,对受扭承载力有(有、无)贡献。
10. 轴心受压钢柱的合理的截面形式应根据等稳定性条件来确定二、选择题(单选题)1. 一般来说,砼的棱柱体强度比立方体强度低,这是因为( C )(A)立方体振捣更为密实 (B )工程实际与试验室条件的差异(C)压力机垫板对立方体的摩擦作用影响大(D)棱柱体不容易做到轴心受压2. 砼在双向应力下(C )0(A)双向受压的强度基本等于单向受压(B)双向受拉下,一向的抗拉强度随另一向拉应力的增加而提高(C)双向受压下,一向的抗压强度随另一向压应力的增加而提高(D)双向受拉下,一向的抗拉强度随另一向拉应力的增加而下降3. 当砼应力((7 c/f c)不超过多少时,徐变为线性徐变( C )(A) 0.6 ( B) 0.75 (C) 0.5 ( D) 0.94. 我国砼规范以(B )概率法为基础。
第4章结构化设计方法4.1 当你“编写”程序时你设计软件吗?软件设计和编码有什么不同吗?在“编写”程序时并没有设计软件。
软件设计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是将详细设计中的过程描述转换成用程序设计语言来描述。
4.2 举出3个数据抽象的例子和可以用来操作这些数据抽象的过程抽象的一个例子。
抽象是忽略事物的细节,获取其本质特征的过程。
抽象是一种重要的机制,使人们能够对复杂系统能够很好地理解、交流和推理。
在软件领域,可以将抽象分为两类,即数据抽象和过程抽象。
在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中,就提供了这两种抽象机制。
(1) 数据抽象:在所有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中,用户都可以自定义抽象数据类型。
如定义抽象数据类型Student(学生)、Course(课程)、ClassScoreList(班级成绩单)。
(2) 过程抽象:过程抽象也称为是基于方法的抽象。
过程抽象使我们关心处理过程的名字和它能做什么,而无需知道如何完成所有实现细节。
如求班级总平均分average(ClassScoreList)就是一个过程抽象。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中,抽象与封装的概念密切相关,数据抽象和相关的过程抽象被封装在类中,不同类中相似的过程抽象(方法)又可以进一步抽象,放在接口中。
封装是保证事物有明确内外界限的机制。
内部是受保护的,与外部事物相隔离。
4.3 应在什么时候把模块设计实现为单块集成软件?如何实现?性能是实现单块集成软件的唯一理由吗?由于模块之间的调用降低了系统的运行速度,可能会导致满足不了用户的性能要求,这时就需要将软件设计为单块集成软件。
但是在设计时,最好按照模块化的原则进行设计,只是没有显式的模块定义而已。
这样的程序也具有模块化的优点。
性能是实现单块集成软件的唯一理由。
4.4 是否存在一种情况:复杂问题需要较少的工作去解决?这样的情况对模块化观点有什么影响?通过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合理分解,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简单及独立的子问题,就可以用较少的工作去解决。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参考第一章工程概述1.1 工程概况拟建的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XXX车站沿长阳路下布置,东西向横跨大连路。
该站为岛式站台,主体为地下两层结构,采用单柱双跨(局部为双柱三跨)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有效站台宽度10m,长度139.4m。
围护结构采用连续墙+钢支撑支护体系,纵向柱跨标准段为8m。
主体结构外侧设全外包防水层,与连续墙一起组成复合墙体系。
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22.89m,端头井基坑开挖深度约24.59m。
车站全长约165.5m,顶板覆土约2.5m,采用地下连续墙结合内衬的结构,地下墙厚度0.6m。
内衬厚度地下三层为400mm。
长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建设西门子上海中心,为高层商办,基础型式为桩~筏基础,其桩基设计充分考虑了对地铁的变形及沉降对其的影响,桩端持力层为⑨-2层。
围护结构设计根据地铁的实际情况适当加长了钻孔灌注桩深度,并增加了坑内加固,现状地块地下室已完成。
长阳路以南、大连路以东地块为大连路绿地工程,为地下一层结构,设有抗浮桩,建有下沉广场和地下商场、展厅等。
长阳路以西、大连路以南地块的旭园一期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中,基础型式为桩筏基础。
长阳路以西、大连路以北地块的旭园二期则还在规划中。
1.2 工程地质条件1.2.1 场地岩土工程性质根据勘察工程公司提供的勘察报告,在勘探深度内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综合分析,场地岩土层可分为六大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层素填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状态,含少量碎砖石屑、植物根茎,局部含少量淤泥质填土,场地西侧较高部位为堆填的碎石块、砖块等,土质不均匀。
该层层厚0.20~3.70m,层底埋深0.20~3.70m。
②—l层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以软塑状态为主,局部可塑,高压缩性,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稍有光泽,韧性差、干强度中。
该层层厚0.30~3.l0m,层底埋深1.20~5.60m。
②—2层粉土~粉砂:灰色、黄灰色,饱和,稍密状态,上部夹粉土,主要由石英质组成,颗粒级配一般,切面粗糙,干强度和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