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2.5.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6
〖第1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之小船创作一、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1)高速化——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
(2)大型化——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
(3)专业化——发展集装箱运输,可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三大类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基础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3)技术因素:保障因素。
考点一交通运输方式(2019·全国Ⅰ卷,7~8)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回答(1)~(2)题:(1)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2)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思路点拨:(1)(2)答案:(1)A (2)D1.合理客运方式的选择方法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方面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选择乘轮船。
2.合理货运方式的选择方法(1)要清楚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2)明确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最适用的范围。
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大小、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3)明确不同运输方式距离与运费的关系(2019·北京卷,1)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
下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
读图,回答下题: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可以推断所示区域( )A.建桥成本低B.水运条件缺乏C.交通需求量大D.人口迁移频繁解析:C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员和物资流动量大,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且该地降水丰富,河网密布,因而交通建设中的桥梁多,C对;相比一般平地上的交通建设成本,建桥会增加成本投入,A错;图示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流多,水运条件较好,B错;图示区域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前来务工经商,因而人口流动频繁,但人口迁移并不频繁,D错。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学案28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学习目标】①识记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②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③运用交通区位理论分析某一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优缺点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2.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1.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答案: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应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
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
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最适用的范围。
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大小、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2.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因素等。
2.西欧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自然原因:西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水位稳定,流量平稳且无结冰期;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利于航行。
社会经济原因:西欧经济发达,货运需求量大;开挖运河、整治航道,形成稠密的内河航道网。
一、选择题(2015·浙江卷)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
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
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
专题1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1)铁路运输:优点——运量大、速度快、长距离运输费用较低、连续性好。
缺点——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2)公路运输:优点——机动灵活、周转快、适应性强。
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长距离运输费用较贵。
(3)水路运输:优点——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
缺点——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
(4)航空运输:优点——速度快、效率高。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
(5)管道运输:优点——气体不挥发、液体不渗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运量大。
缺点——灵活性差、设备投资大。
总结(1)运费由高到低:空运>公路>铁路>河运>海运(2)运量由大到小:海运>铁路>河运>公路>空运(3)速度由快到慢:空运>铁路>公路>海运>河运(4)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1)根据货物的特点、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区域的特点来选择①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欣赏河流、海洋风光,也可以乘轮船。
②货运a大宗笨重的、对时限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石、热带经济作物、钢材等,长距离选择水运;中长距离选择铁路运输。
b运量小的,对时限有要求的活物,短途距离选择公路运输。
c急需的、有时限的,如急救药品、花卉等,或轻薄短小的电子元器件采用航空运输。
d流体的工业原料一般采用管道运输。
(2)合理选择交通线路①选择陆上线路,把握“多、快、好、省”的原则。
②航线中,从某地到另一地最短线路应经过的海峡、运河等,其中要重点关注经过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好望角等地的航线。
3.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1)高速化: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
①高速公路的优点:高速行车、通行能力大,运输效率高;行车安全舒适,降低能源消耗。
②高速公路的缺点:占地多,对环境影响大;投资大,造价高;工期长。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体系架构]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3.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4.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基本概念]交通运输;区域发展战略;海洋权益、海洋强国。
[基本原理]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交通工程建设的区位条件评价;交通工程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5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交通运输(1)概念: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2)作用:交通运输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交通运输方式的演化古代:我国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南方以水运为主。
现代: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现代运输方式,形成了高速度、网络化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
(2)交通运输布局的意义①大幅度提高了运量,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交通时间,增强了原材料、产品和人口的流动性。
②交通运输效率的不断提高,导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强化,人际交往日趋密切。
③高速铁路不仅影响我们的出行方式,更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念,使区域间的同城效应逐渐显著。
1.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及合理选择(1)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方式优点缺点运输对象发展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造价高,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长途货运(如矿石、牲畜、金属等)及客运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高速化公路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能耗大,长途运输成本高,运费高短途货运和客运,承担集散转运任务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运价低(尤其是海运)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大宗、远程、对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及客运历史最悠久,目前国际间大宗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空速度快,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远程,以客运为主,货运多轻型、贵重、急需的物品大型化、高速化管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且只能单向运输长时间向一个方向大量运送气体、液体或粉末状固体用新材料替代钢管铺设管道(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课时56 交通运输方式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仅关注单种运输方式的运速,更关注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输时效。
运输方式 项目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 运量 大→小 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速 慢 较快较慢快运价 低→高 灵活性 差 差 好 差 最差 连续性差 好好差最好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具体如图所示: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
因此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除了上述要求外,还应考虑运输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实际交通状况,即现有交通条件;尽量减少调运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避免重复运输。
3.采用优选法确定货运方式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运距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202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3分)材料航线、机场、运力是构成航空运输布局的三大因素。
为保证飞机起降安全,机场附近沿起降航线划定一定的空间区域,限制地物高度。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于该市主城区西南方向约16 km处,毗邻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该机场吞吐量居我国中西部第一,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
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图。
图2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与主城区位置关系图。
(1)受双流国际机场的影响,主城区用地发展受限的方向是________。
从与城市空间关系的角度,简述该机场布局的优势。
(5分)(2)在运输方式选择中,图1所示区域航空运输需求较大。
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
(4分)(3)分析该机场吞吐量大的原因。
(4分)[关键信息点拨]双流国际机场位于主城区西南方向,受飞机噪声、起降安全及地物建设高度的影响,不利于主城区向该方向发展。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一、交通运输方式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运输方式二、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对一个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组织,________、________进行分配、引导等。
2.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________,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________效益。
3.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质、________、气候、________等。
(2)人文因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于现有的经济水平和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还要预测________、________未来的发展趋势。
4.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依据运输需求,________,因地制宜,尽量________,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其他如________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5.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及影响(1)变化包括:新的交通________、________建设,原有交通线、站的________、扩建或废弃,不同运输方式衔接以及适应运输专业化、快速化而建设的________线、站等的改善。
(2)影响: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________、优化。
[知识链接]交通运输布局的概念交通运输布局又称交通运输配置。
指交通运输线与场站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即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站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与客、货流的地理分布。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一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及合理选择精讲点拨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
因此,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一般可根据“多、快、好、省”的原则。
具体如图所示:真题感悟[典例1][2020·全国Ⅱ卷,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山东邹平某公司是我国建设最早、目前规模最大的玉米油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其玉米油销售量占国内市场的50%。
该公司在山东惠民、辽宁铁岭、内蒙古通辽和鄂尔多斯建有毛油压榨工厂,在公司本部、浙江杭州、广东广州建有精炼油和小包装产品生产基地(如图),将毛油运输至精炼油生产基地多使用集装箱液袋(一次性使用的储存和运输各种非危险液体货物的软体包装容器),使用罐箱或铁桶运输则越来越少。
第2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备考指南]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等知识列入等级考教学要求。
考情分析核心素养思维导图结合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分析聚落空间、商业网点、城市形态、城市化等方面的影响。
1.综合思维:通过对典型案例中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分析,说明交通对聚落空间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人地协调观:通过交通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探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2页[基础自查]知识清单特别提醒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表现: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案例:株洲沿铁路发展,武汉市空间形态呈沿江分布的特点。
2.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典例新的交通方式发展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嘉兴的城市形态随水路和陆路运【辨析】交通运输并不是影响聚落形态的决定因素交通条件对聚落的形态影响很大,但并非起决定作用。
因为聚落形态的形成受地形、河流、政策、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并非是由一个因素决定的。
化输的发展而变化某种交通方式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京杭运河沿岸城市因运河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设而发展缓慢,保持原来的空间形态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小平原交通便利,商业网点沿公路分布大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1)原因。
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购物者,即交通最优原则。
(2)表现。
①很多商业网点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②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③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点拨】内河航运与城市的分布(1)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货物在此转运。
学案25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考点呈现】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素养目标】 1.通过对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值、时效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特点的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
(综合思维)2.通过对交通运输点、线区位的分析,建立人地协调观,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知识梳理一、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主要方式主要特点铁路运输运量大、①速度快、②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小、连续性好;但造价高、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③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④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但运量小、耗能多、运费较贵水路运输⑤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⑥连续性差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但运量小、能耗大、⑦运费高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耗能少、连续性强;但投资大、灵活性差2.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⑧高速化、大型化、⑨专业化。
[点拨] 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
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客运的选择要根据价格、安全、时效、目的等进行,都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1)构成要素{交通运输线:如⑩铁路、公路、航道交通运输点:如⑪港口、⑫车站、航空港等(2)主要类型{按形式: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按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2.影响因素:⑬经济、社会、⑭技术、自然等因素。
3.典型案例:南昆铁路的建设(1)影响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分布、⑮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2)重要意义: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拓展] 各种交通运输线、点的建设和发展虽然都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因素的障碍逐步被打破,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知识梳理】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2.正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1)构成要素(2)类型2.影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因素。
3.南昆铁轮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
【要点名师讲解】一、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与选择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交通运输线,如铁路、公路、航道 交通运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按形式: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 按层次:即不同地域的运输网,包括省级、大区级和国家2.运输方式的选择在选择运输方式时,要根据运输方式各自的特点及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性等情况,寻求最佳的运输方式。
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例题】读某地区货运流量示意图,回答1、2题。
1.由A市至C市和由C市至A市,大宗货运各以何种运输方式最适宜()A.公路和铁路B.铁路和公路C.铁路和水运D.管道和公路2.A、B、C三地之间何种货物的运输是浪费运力的()A.钢材B.煤炭C.棉布D.机械【解析】1选B,2选B。
第1题,从A市至C市的货物有钢材、机械和棉花,并且以钢材、机械为主,较笨重,在公路、铁路、管道中只能选择铁路;在从C市到A市的货物构成中有蔬菜并且量最多,属于鲜货,宜采用公路或铁路,从C至A根据比例尺大约有200千米,路途不太长,利用公路运输将更具有灵活性。
第2题,C、B两地的煤炭均运往A地,而A地亦向B地运送煤炭,故煤炭的运输是浪费运力的。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扎变化(1)区位因素(2)发展变化:上述因素均是重要因素,但自然因素的影响已经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决定因素,技术因素始终是保障因素。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例题】读某岛屿图,完成9、10题。
9.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A.①B.②C.③D.④10.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 )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D.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飞、降落【解析】9选A,10选D。
根据经纬度可推断出图示岛屿位于太平洋,且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①处位于背风坡,风浪小,又有良好的港湾,适宜建港;由河流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⑤处地形平坦,且临海,视野开阔,利于飞机起飞、降落。
【感悟高考真题】(2010·江苏高考)图6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A.KLOP线B.KMOP线C.KMNQ线D.KRQ线2.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A.KRQPT线B.KMNQPT线C.KLOPT线D.KST线【解析】本题以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疏密,判断地形及坡度大小。
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分水(脊)线即山脊、山区公路选线的原则。
第1题:因为KMOP线经过地区等高线向低处弯曲,说明该处为山脊,由此判断B正确;A 项KLO线经过地区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说明该处为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 C项NQ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说明该处为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D项KRQ线等高线没有发生明显弯曲,说明该地既不是山脊也不是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
第2题:因为KST线经过地区等高线比较稀疏,说明坡度较缓,且沿线没有跨越河流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低,由此判断D正确;A 项KRQPT线经过甲河流工程量大,与公路选线应选择坡度较缓、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低的原则矛盾; B项KMNQPT线KM处为山脊不适宜修路,PT处经过甲河流工程量大;C项KLOPT线经过甲河流工程量大。
【答案】1选B 2选D3.(2010·天津文综)据图8判断,莫斯科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形式的主要形成因素是A.城市性质,城市规划 B.城市职能,产业布局C.环境质量,城市规模 D.地表形态,经济水平【解析】本题以莫斯科城市道路网络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影响城市道路网络的因素。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一般的城市道路网络示意图,熟知影响城市道路网络示意图的因素。
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影响城市道路网络的主要因素。
影响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包括:为了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需要、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等5个方面。
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势、地质、河流、气候等条件限制)。
图中为典型的环行—放射式道路网络,交通便捷,反映了城市建筑集中,在地势平坦的条件下才能做到。
同时交通线路密集,结构完整,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高。
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和环境质量与城市道路网络的建设一般没有关系。
所以A、B、C错误。
【答案】选D。
4.(2009·广东地理)与广东某特大城市相比,北京城市公路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地质条件B.水文条件C.土壤条件D.气候条件【解析】本题以广东与北京公路立交桥的设计坡度为载体,主要考查气候因素对交通的影响。
学以致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立交桥的坡度直接影响其排水能力和冰雪天气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北京较广东降水少但冬季冰雪天气多,因此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
【答案】D5.(2008·广东地理)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解析】本题以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四条铁路经过的地形地貌,体现了试题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特点。
【答案】D6.(2008·宁夏文综)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
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
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________千米。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和环境效益。
【解析】本题以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材料和图示为背景,体现新材料、新信息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的自然条件和交通线的效益分析。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1)题,跨海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因素:①夏秋季节多台风;②杭州湾海域宽阔,海水深;③杭州湾呈喇叭口状,易形成大潮,潮差大,流速快;④海水对建筑物有腐蚀作用等。
第(2)题,要先用直尺测出两线路图上距离的差值,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缩短的里程。
第(3)题,关键把握“里程缩短”,既节约了时间,加快了流通,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油耗和排污,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参考答案】(1)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⑥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
(2)(在85~105间的值均可)(3)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7.(2008·海南地理)如下图所示,拟在A地与B地之间建设高速公路,有两种选线方案:方案①通过半荒漠地区,所需建设成本约为15亿元;方案②通过地形破碎、人口较稠密的区域,所需建设成本10亿元。
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解析】本题以高速公路的选线为背景,考查了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和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对选线方案进行利弊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由题干材料可看出两条线路通过的地形状况和投资多少,结合图可知两线路的长短和经过的居民点等信息。
方案①优点应从线路短入手,缺点应从建设成本高,生态环境脆弱(沙丘、半荒漠广布)等方面入手。
方案②的优点主要应从人口稠密、途经村镇较多、建设成本低等方面入手,缺点可从占用耕地多、人口搬迁多等方面分析。
总之,该类题目要充分利用资料信息,层次分明地进行对比。
【参考答案】方案①优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少。
缺点:建设成本高,破坏半荒漠地区的植被(环境)。
方案②优点:建设成本低,有利于沿线村镇的发展。
缺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多,建设过程中会加重沿线地区水土流失。
8.(2007·宁夏文综)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模大,c地需填海。
)【解析】本题以机场选址为切入点,侧重于对机场布局利弊区位的分析。
充分挖掘图示信息,进而比较b、c两地机场区位条件差异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评价时注意从机场的集散条件、距城远近、占地类型及工程投入等方面来考虑。
b地有利因素是市场因素(人多),不利因素是占用大量农田、湿地;c地有利因素是可保护农田和湿地,不利因素是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
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
【参考答案】b地有利条件: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城市),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
c地有利条件:(通过填海兴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
不利条件: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
9.(2009·广东地理)某特大城市一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了成功。
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双选)()A.地价便宜B.人流量大C.接近货源地D.道路通达性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对商业网点形成条件的准确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城郊地带一般地价低廉,道路通达性好,利于商业利润实现。
【参考答案】AD【考点精题精练】一、选择题读下面按不同标准评价的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排序,据此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中的排序体现出运速由快到慢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四种运输方式中灵活性最好的是()A.航空B.铁路C.公路D.水运3.(2010·合肥模拟)白令海峡是连接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
俄罗斯计划出巨资修建白令海峡海底隧道,打通俄罗斯至美国阿拉斯加的铁路。
下列因素不属于修建隧道两侧铁路的主要自然障碍是()A.气候寒冷B.喀斯特地形广布,地下溶洞、暗河众多C.冻土广布D.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在奥运会举办前夕正式运营。
京津城际铁路是中国率先建成的第一条最高时速可达350千米的城际铁路。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的影响,错误的是()A.促进了京、津两城市的经济发展B.加强了两个城市的经济交流C.缓解了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D.会对天津市的本地商业造成冲击、破坏5.结合图文材料以及地理区位理论,新北京的空间发展方向重点是向()A.东B.西C.南D.北(2010·龙岩模拟)贵广铁路是铁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全长857千米,设计时速2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