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水稻栽培的发展概况以及种植技术的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盐碱地水稻种植的技术措施一、水稻育苗在水稻育苗期间由于盐碱地区土壤PH值很高,不能满足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要求,需要把PH值降下来,防止水稻苗期生病,育出健壮秧苗,保证大田生产需要。
1、育苗地的建设苗床要选择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苗床之间再挖出30~50厘米的排水沟,床面要高出地面10~20厘米,并用客土及农家肥混拌施于苗床地表培肥地力。
通过挖沟筑高台,可以降低苗床水位,防止床面出现返碱现象,通过施用有机肥,在培肥地力的同时,又起到中和土壤酸碱度,降低PH值的作用。
2、选择良种盐碱地区种稻要选择耐盐、耐碱性较强、有较好抗病性的的品种,且生育期不能过长。
3、物资准备(1)工业浓硫酸。
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水田需要准备工业浓硫酸50公斤,主要用于床土调酸使用。
(2)腐熟的有机肥。
一般每规格在60米×6.4米的苗床需要腐熟农家肥3~4立方米。
(3)每苗床360平需生物菌肥20-40公斤拌苗床土施用。
4、配制床土(1)配制酸化土小样。
将过筛的床土与农家肥按3:1的比例进行混拌后堆成梯形长条堆。
取一定数量的床土围成一个圆型坑,将硫酸(每苗床大约使用100公斤)倒入其中,硫酸与土壤接触后,会变成黑色糊状,并产生大量水蒸气,一定要进行搅拌,等到床土变成黑色块状时,将其堆起,酸化土小样即制作完成,用塑料布将其盖严待用。
注意: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使用前一定要穿好防护用具,包括口罩、橡胶手套及护目镜等,调酸过程中不要让硫酸溅到衣物及皮肤上,如有硫酸溅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2)研磨化肥。
将硫酸铵、二铵、硫酸钾按每栋大棚30、30、15公斤的使用量用粉碎机粉成粉状待用。
(3)配制床土。
酸化土小样闷1~2天以后将其和粉碎好的化肥一同扬于床土堆上,混拌均匀并过筛,堆好盖严备用。
二、本田管理1、农田水利建设水田建设要有完善的灌排水系统,要做到灌、排自如才能种好水稻并获得高产。
在保证充足灌溉条件的同时,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能充分满足泡田洗碱需要,是水稻高产的必要条件。
海水稻生长于盐碱地适应机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海水稻是一种可以在盐碱地生长和繁殖的稻种,它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减少,全球范围内对高产稻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需要大量淡水供应,而这却限制了其在盐碱地栽培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水稻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出现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海水稻生长于盐碱地适应机理进行解释说明,并深入探讨其中的环境特点、适应机理以及生理和生态适应策略等方面内容。
接下来,文章将介绍海水稻的栽培技术要点,并评估其可行性与可持续性。
同时还将对海水稻在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和分析。
此外,本文还将通过国内外实践案例分析以及借鉴经验总结,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文章所涉及到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海水稻在盐碱地适应机理研究的展望进行讨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和解释海水稻生长于盐碱地适应机理,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借鉴经验总结,探讨其栽培技术、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海水稻在盐碱地领域的研究,文章还将提出一些不足之处并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通过这篇长文的撰写,旨在为读者提供对海水稻生长于盐碱地适应机理有更深入了解的综合参考资料。
2. 海水稻生长于盐碱地适应机理的解释说明2.1 盐碱地环境特点盐碱土壤指的是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较高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极大影响。
盐碱土壤中常见的盐包括钠盐、镁盐和钙盐等,在高温干旱条件下会蒸发浓缩,形成结晶体。
此外,盐碱土壤的pH值通常偏高。
2.2 海水稻适应机理概述海水稻是一种能够适应盐碱土壤环境并正常生长的稻种。
其适应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海水稻通过减少其他离子进入细胞内部,并通过根系排泄或积累离子来调节细胞内离子平衡。
海水稻根系表现出更高的选择性吸收能力,优先吸收对其有利且必需的营养元素。
水稻耐盐碱新品种培育导言: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全球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贡献。
然而,水稻对盐碱地的适应性较差,限制了其在一些盐碱地区的种植。
因此,培育水稻耐盐碱新品种成为了当前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水稻耐盐碱新品种培育的意义、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水稻耐盐碱新品种培育的意义盐碱地是指土壤含有过多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对大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具有负面影响。
然而,全球的盐碱地面积广泛,约占全球耕地总面积的7%左右。
如果能够培育出耐盐碱的水稻品种,将极大地拓展水稻的种植区域,增加粮食产量,提升粮食安全水平。
此外,水稻耐盐碱新品种的培育也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水稻耐盐碱新品种的研究进展1. 选育耐盐碱水稻的传统方法传统的选育耐盐碱水稻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品种间的杂交,并通过长期的选择和筛选来获得理想的耐盐碱性状。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出耐盐碱的水稻品种,但遗传进展缓慢,周期长,效率低下。
2. 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耐盐碱品种培育中的应用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水稻耐盐碱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CRISPR/Cas9技术可以针对特定基因进行精确的编辑,从而增强水稻对盐碱逆境的抵抗能力。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快速培育出耐盐碱的水稻品种,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地区和环境条件进行定向编辑,实现精准选育。
3. 生理和遗传研究的突破水稻耐盐碱品种培育不仅依赖于基因编辑技术,也离不开对水稻耐盐碱机制的深入研究。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探索水稻对盐碱逆境的生理反应和遗传调控机制,发现了一些关键基因和途径。
这些研究为培育耐盐碱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水稻耐盐碱新品种培育的未来发展方向1. 多基因联合编辑技术的应用水稻对盐碱逆境的抵抗能力受多个基因的调控,因此,单基因编辑的效果有限。
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利用多基因联合编辑技术,使水稻同时具有多种耐盐碱性状,以提高水稻的整体抵抗能力。
耐盐碱作物高效栽培技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发展能够在盐碱地上高效栽培的耐盐碱作物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不断努力研究和改进栽培技术,以提高耐盐碱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耐盐碱作物的高效栽培技术,以帮助农民克服盐碱土壤所带来的挑战。
1. 盐碱地土壤改良在种植耐盐碱作物之前,首先需要对盐碱土壤进行改良。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石灰和石膏等土壤改良剂,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降低盐碱度。
此外,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也是改善盐碱土壤的关键。
通过利用合理的排水和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冲洗掉土壤中的盐分,并保持土壤的湿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 耐盐碱作物的选择在耐盐碱作物的选择上,应当考虑作物的适应能力和产出效果。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适应盐碱土壤生长条件的作物,如苦草、碱蓬、海蜓花等。
这些作物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并且可以在较高的盐碱度下生长和产出丰收。
3. 适应性种植技术耐盐碱作物的高效栽培技术中,适应性种植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包括选择适合盐碱土壤的品种,合理的密植和间作,以及科学的施肥和灌溉管理等。
在品种选择上,可以选择那些经过耐盐碱性研究改良的品种,这些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盐碱土壤的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合理的密植和间作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并减少盐碱对作物的影响。
科学的施肥和灌溉管理可以保证作物在栽培过程中获得适当的营养和水分,提高耐盐碱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4. 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手段来改善耐盐碱作物的栽培效果。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耐盐碱作物的耐性和抗性,使其更好地适应盐碱土壤的环境。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来改善盐碱土壤的质地和肥力。
通过引入具有盐碱适应性的微生物,可以改变土壤中盐碱的组成和结构,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适应性。
总结起来,耐盐碱作物的高效栽培技术是解决盐碱土壤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适当的土壤改良、作物选择、适应性种植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耐盐碱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在盐碱土壤上的高效栽培。
盐碱地农业的开发与利用盐碱地是指土地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超出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范围,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或死亡。
盐碱地是我国土地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国土地面积的近1/3,其中河北、辽宁、山东、内蒙古四个省区占比最高。
长期以来,盐碱地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但是,正确的利用盐碱地资源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可以充分发挥盐碱地适造作物的优势,增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盐碱地的特征盐碱地是一种土地类型,其主要特征为土壤中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盐类物质含量过高,PH值偏高,土层发生硬化,渗透性差。
这些特点限制了盐碱地上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二、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盐碱地不同于普通土壤,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类型也不同。
在盐碱地上种植的作物一般具有耐盐性强、耐碱性强的特点,这些经济作物是盐碱地农业利用的主要对象。
盐碱地适合种植的主要作物有:荒漠油菜、盐芥、苦荞麦、蒿草、碱蓬、盐杂粮等。
其中,荒漠油菜是一种新型的盐碱地经济作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盐芥则是一种传统的盐碱地经济作物,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三、盐碱地的开发与利用远不止于荒漠油菜和盐芥的种植。
盐碱地农业发展涉及土地的改良、种植技术、品种改良、水肥管理等多个方面。
1.土地改良。
盐碱地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过高,限制了作物的生长,土地改良是农业开发的前置工作。
土地改良方法可以通过冲洗、耕作、复合改良等方式,将盐分含量降至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
2.种植技术。
盐碱地的农作物种植技术相比其他土地要求更高,需要针对不同作物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
在荒漠油菜的种植中,采用合理的密植方式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对于盐杂粮的种植,则需选用耐盐碱、抗逆性好的品种,在施肥、管理上注重增施有机肥等技术。
3.品种改良。
培育适应盐碱地种植的经济作物品种是盐碱地农业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
在荒漠油菜品种改良上,可以通过人工杂交等方法,育成适合盐碱地生长的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玉环县漩门二期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摘要为开发利用盐碱地,总结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管水、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环县粮食面积的扩大提供指导。
关键词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浙江玉环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066-01盐碱地由于土壤中盐分含量高,ph值高,土壤低温冷凉,给水稻生长带来了困难。
秧苗不适应恶劣的条件,返青慢,极易发生生理性赤枯病,严重的造成死苗。
水稻分蘖期缩短,有效分蘖少,产量较低[1]。
2010年,经玉环县农技推广基金会立项,由玉环县恒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承担,县农技推广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在漩门二期4号地块开展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
通过“以水洗盐、以水压碱”的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使盐碱地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1 实施概况实施地点设在漩门二期4号地块,实施总面积84 hm2,其中早稻面积43.5 hm2,单季晚稻面积40.5 hm2。
早稻种植品种为金早47,单季晚稻品种为秀水110、秀水09。
早稻4月10日开始播种,播种量为75 kg/hm2,8月17日开始收割;单季晚稻6月20日播种,播种量52.5~60.0 kg/hm2,11月15日开始收割。
早稻和单季晚稻全部采用直播的栽培方式。
2 实施效果水稻直播技术是当前水稻生产上被广泛应用的节工省本的增效技术,但在新垦的盐碱地上应用直播在玉环县尚属首创。
玉环县恒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针对盐碱地“土地僵硬、耕性差、盐分高”的特点,把直播稻技术应用到早稻和单季晚稻上。
在2010年试种的基础上,2011年将43.5 hm2早稻和40.5 hm2单季晚稻水稻全部采用直播技术,通过精心管理和技术措施的改进,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早稻有效穗数312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23粒,每穗实粒数98.4粒,结实率80%,千粒重23.9 g,理论产量7 338 kg/hm2,实割产量6 105 kg/hm2,43.5 hm2早稻总产量达265.4 t;单季晚稻平均有效穗数316.5万穗/hm2,穗总粒数133.5粒,每穗实粒数101.2粒,结实率75.8%,千粒重23.5 g,理论产量7 527 kg/hm2,实割产量7 245 kg/hm2,40.5 hm2单季稻总产量达293.2 t。
盐碱地开发种植水稻的可行性及技术措施0、引言新源监狱位于新源县境内的哈拉布拉,耕地中有1/3为盐碱地,因此我们开展了盐碱地种稻技术试验。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一套适应盐碱地的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盐碱地水稻种植优势条件1.1水源充足新源监狱农业生产用水来自于伊犁河最大的支流特克斯河,水源充足,利于灌溉,为改良盐碱地实施活水洗碱、以水压碱,以及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保障。
1.2光热资源丰富新源监狱所在地光热资源丰富,4-9月日照时数1700-1800 h,≥10℃有效积温2800-3000℃,无霜期150-170 d,完全可以满足水稻生长需求。
1.3砂土和秸秆资源丰富新源监狱盐碱地质地粘重,属于红胶土。
附近砂土资源丰富,可以满足盐碱地压沙改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的需要。
同时,还采用稻草、麦草和其他农作物秸秆进行沤制返田,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
2、盐碱地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措施2.1改造条田平整土地过去新源监狱多为大条田,实践证明这种大条田排水排盐的效果差,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后采取大条田改小条田。
增挖排减渠等措施,显著增强了排水排盐效果。
同时还便于平整土地,适时耕作,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质量。
实践证明,平整质量较好的耕地比平整粗放的耕地脱盐率提高80%,盐斑危害减少15%,保苗率提高40%。
2.2活水洗碱“盐碱随水来,盐碱随水去”,适时掌握好田间的灌水和排水,用流动的水将盐碱带走,降低水田的PH,使水稻正常发育生长。
要做到“三要三保证”,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适时灌排洗碱,洗离不开水,没有水谈不上洗,洗要适时适度;二要建立高标准的灌排水渠道,保证单灌单排,降低地下水;三要先洗后泡田,保证水田土壤所含盐碱不超过规定的标准,利用秋翻地春返碱的特点,早春放水洗盐碱,一般将水田浸泡3-4 d后排水,以池水变清PH呈中性为标准。
2.3以水压碱就是在水稻生育期,前期始终保持水层,用地表水压住地下水,阻止盐碱在地表的运动。
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白粳一号高产栽培技术
白粳一号是一种新型的耐盐碱水稻品种,其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已经在一些盐碱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是白粳一号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土壤改良
盐碱地的土壤通常含有过多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种植白粳一号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常用的方法包括灌溉淡化、施用有机肥和石灰等。
其中,灌溉淡化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措施,可以通过引入淡水或者利用地下水进行淡化。
二、选用优质种子
种子是水稻种植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对于白粳一号这种新型品种,种子的选用更为关键。
应该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种子,并进行消毒处理。
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应盐碱地环境的品种。
三、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保证白粳一号高产的关键之一。
在盐碱地种植水稻时,应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同时,还应该注意控制施肥量,
避免过度施肥。
四、合理灌溉
在盐碱地种植白粳一号时,灌溉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应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避免过度灌溉和浪费水资源。
同时,还应该注意控制灌溉水的盐分浓度,避免对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五、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种植白粳一号的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应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合理施用农药等,保证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以上就是白粳一号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水稻的耐盐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农作物面临着逆境环境的挑战。
其中,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不例外。
盐碱地的扩张使得种植水稻的土地面积日益减少,因此提高水稻的耐盐性成为农业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探索高效栽培技术,以提高水稻的耐盐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行的高效栽培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帮助农民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提高水稻的耐盐性。
1. 水稻品种选择选择适应盐碱土壤的水稻品种是提高水稻耐盐性的首要步骤。
一些耐盐性强的水稻品种能够在高盐度环境下生长,产量和品质也能得到保证。
例如,某些具有耐盐性基因或通过育种方法培育出的耐盐性水稻品种已经推广到一些盐碱地区。
因此,种植这些品种可以帮助农民降低盐碱土壤对水稻生长的负面影响。
2. 良好的土壤管理良好的土壤管理对于提高水稻的耐盐性至关重要。
首先,根据土壤盐分含量调整施肥量。
过量施肥会增加盐分含量,对水稻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合理排水也是非常重要的。
过湿或过干的土壤都会加剧盐分的积累,因此保持适度的土壤湿润度有助于调节土壤盐分。
另外,深翻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以及进行定期的土壤改良措施,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累积。
3. 合理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是提高水稻耐盐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滴灌和喷灌等精准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淋洗效应,降低土壤盐分的累积。
此外,合理控制灌溉水的盐分含量,避免使用高盐度的水源灌溉,也可以减轻盐分对水稻的负面影响。
4. 施用盐碱地改良剂盐碱地改良剂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降低土壤盐分,提升水稻的耐盐性。
例如,石膏、腐植酸等改良剂能够与盐分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减少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含量。
此外,正确选择改良剂的类型和使用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5. 药物处理和生物控制一些药物处理和生物控制技术也可以用于提高水稻的耐盐性。
例如,一些抗氧化剂和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胁迫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盐碱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摘要] 根据水稻的生物学特性及锦州市盐碱地水稻种植现状,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出盐碱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关键词] 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锦州市水稻种植区大都分布在低洼盐碱地带。
近年来,随着海水倒灌现象的不断加重,水稻种植区土壤盐碱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我们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根据盐碱地稻田盐分的发展运动规律,总结出盐碱地水稻种植管理技术。
一、培肥地力主要措施有增施农家肥、秋季深翻、施用腐植酸肥料、秸秆腐熟还田等。
品种选择应选择适合本地的抗盐碱优良品种。
主要有盐丰47、盘锦一号、盘锦二号等。
二、苗床管理播种前将床土ph调整到5.5左右。
可用酸水调节。
方法是将少量硫酸慢慢的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均匀后浇撒到苗床上,使床土在1~2d内ph调整到5.5~6.5之间。
也可用水稻床土调节剂调节ph,具体方法见各厂家的使用说明书。
三、移栽前洗碱一般盐碱地稻田深层土壤含盐量都较高,具有周期返盐碱的规律:每年的水稻生产季节由于灌溉的作用,土壤含盐量降低,;但经过冬春干田期的土壤水分蒸发,深层土壤盐分很快返回地表,使淡化了的耕层土壤含盐量又上升。
所以稻田盐碱不论轻重,每革都要认真进行泡田洗碱,把耕层土壤含盐量降到最低限度。
方法是插秧前泡田整地时,将土壤中盐碱充分溶解,及时排掉泡用水。
反复2次效果较好。
四、科学施用氮肥1.选用合适的氮肥种类尿素在分解时会造成局部强碱性反应,氯化铵能使土壤盐分加重,所以盐碱地水稻田施用氮肥应以硫酸铵和碳酸氢铵为主。
2.缓青期禁止追肥稻苗返青时已受盐碱危害,不要追肥,待缓苗结束后正常管理。
五、缓苗期管理水稻插秧缓苗期耐盐临界浓度为土壤含盐0.1%,当土壤含盐达到0.15%时即导致秧苗受害。
受害秧苗表现为返青迟缓,发根差,新根少,叶片呈浅黄绿色,个别田块植株发红,心叶有萎蔫现象,并从底叶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管理上增加水量,经2~4d大水后,池面保持5~6cm水层。
六、中期水分管理1.水量管理(1)分蘖期浅水管理。
海水稻种植案例一、种植环境海水稻是一种适应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能够在含盐量较高的土壤中正常生长。
本案例中的种植环境为江苏省盐城市盐碱地,土壤含盐量较高,PH值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来保证海水稻的正常生长。
二、品种选择在海水稻的品种选择上,我们选择了适合当地盐碱地生长的海水稻品种,如早春红玉、特等米等。
这些品种的海水稻在盐碱地生长良好,产量较高,品质优良,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三、种植技术在海水稻的种植技术上,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1. 土地准备:在种植前对土地进行平整、深耕,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蓄水能力。
同时,在土地上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和复合肥,增加土壤养分。
2. 播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可以采用机械播种或人工播种方式,将种子均匀播撒在土地上。
3. 灌溉:在播种后需要及时进行灌溉,补充土壤水分,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在生长期间,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及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4. 除草:在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除草,防止杂草与水稻争抢养分。
可以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方式。
5. 收割:在稻谷成熟后要及时进行收割,防止稻谷落粒和霉变。
可以采用机械收割或人工收割方式。
四、灌溉管理海水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灌溉管理是海水稻种植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1. 建立灌溉系统:在种植区域附近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泵站、输水管线等设施,保证水量的充足和均匀。
2. 制定灌溉计划:根据海水稻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湿度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确定每次灌溉的时间、水量和频率等参数。
盐碱地水稻种植调研报告一、盐碱地水稻产业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黄河水位不断上升,昭君镇、王爱召镇沿河灌溉区土地盐碱化程度日益加重,大量耕地变为荒地。
为有效改造盐碱地,王爱召黄灌区共有耕地18万亩,已经撂荒2万亩。
2008年,安徽人翁国州承包小淖村撂荒盐碱地480亩,开始改造盐碱地种植水稻,通过五年改造,种植水稻成功,2013年,水稻亩产1000余斤。
盐碱地种植水稻收益良好,既改造了盐碱地,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
昭君镇沙圪堵地区从1997年开始探索种植水稻,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因水稻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广大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几十亩到现在7300亩。
2008年通过招商,昭君镇引进了方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种植水稻,促使水稻种植技术日臻成熟,育苗、插秧和收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使水稻种植逐步走向规模化、科学化,并以“昭君传奇”“达拉滩”“二狗湾”对大米进行了商标注册。
1、盐碱地水稻种植优势条件。
我旗沿河地区水稻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干旱、风沙大,可有效控制稻田的病虫害;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差可达十几度,生产出的大米营养丰富、口感很好;盐碱化土地钾含量高,种植稻花香可有效克服倒伏现象,种植出的稻米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沙圪堵村、羊场村紧挨黄河,水源充足,盐碱化土地面积大且集中,给规模化种植水稻提供了便利条件。
2、盐碱地水稻种植规模。
2008年旗农综办在昭君镇羊场村、沙圪堵村落实5000亩盐碱地水稻种植改造项目,同年方天公司承包1460亩整理后的盐碱地,并进行水稻规模化种植,建设22栋大棚用来育苗。
今年,沙圪堵村、羊场村、侯家圪堵村有600多户农民从事盐碱地水稻种植,新建育苗大棚80栋,水稻种植面积达到7300亩左右,亩产1300斤左右,纯收入达到2500元左右。
3、覆膜有机水稻种植技术。
今年,方天公司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信和有机水稻合作社合作,引进覆膜有机水稻种植技术。
1江苏盐城地理位置特点及气候环境1.1地理位置特点江苏盐城地区有着非常特殊的土地以及海洋等各种资源,是整个江苏省中面积最大并且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
其具有1.7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而这其中沿海滩涂的面积就有45.53万公顷。
除此之外,盐城属于沿海城市,水上运输优势极为突出。
盐城沿海滩涂具有中国最长的海岸线,而其滩涂面积是南京城区面积的20多倍,并且每年都在不断的增长。
1.2气候特征盐城具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并且其自然气候条件也十分好。
盐城南面大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冬季温暖湿润,而夏季则高温多雨。
而盐城最北部则属于暖温带。
盐城四季都有较大的风,并且还十分持久。
1.3自然资源盐城滩涂资源十分丰富,被称之为江苏省后备土地资源中潜力最大的一个地区。
滩涂盛产牧草、芦苇以及中草药等500多种植物,此外还有贝类、虾等多种海产品。
而其东部的沿海盆地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同时其淡水资源也十分丰富,为大面积水稻的种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沿海滩涂盐碱地水稻种植配套水系技术在沿海滩涂盐碱地种植水稻,就必须得配备完善的田间灌排水系统,同时对地下水位进行严格的控制,进而保证排水降盐渠道能够顺畅。
沿海滩涂稻田的排水渠以及灌水渠通常都是安排在条田两头,避免出现串排或者是串灌的现象出现。
同时,条田的两侧还应该设立条沟,而这也是控制返盐和降盐的重要工程,条田的方向通常都是南北向。
条沟的宽度应该控制在2~2.5米,而深度则应控制在1.5~2米,并且应该按照排和灌区分开来。
此外,每一块条田都应该用开墒机挖出一定的墒沟,其方向和条沟相同,其间距应在5~10米的范围之内,每50米则应该挖出同等规模的腰墒,其方向应该和条沟相垂直,这为防病治虫以及排水补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能起到洗盐的作用。
3沿海滩涂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分析3.1水稻品种的选择应该选用已经通过省级认定或者是审核通过的,并且适合在沿海滩涂地区种植的以及具备较强耐盐性的水稻品种。
盐碱地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摘要:镇赉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是盐碱地多发区。
该地区栽培水稻,而盐碱是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水稻本田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继续返盐,密度、施肥、管水不科学造成稻田水盐分含量高危害水稻生长发育。
本文介绍盐碱地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区的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盐碱地;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22-1盐碱地由于土壤中盐分含量高、ph高,土壤低温冷凉,有机质含量非常低,给水稻正常生长带来困难,虽然近年来科研部门成功地研究出“以水洗盐、以水压碱、以稻制涝”的盐碱地水稻开发种植技术,从而使盐碱地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但是由于盐碱地特殊的土壤条件和环境条件,在水稻早育苗过程中,由于土壤返盐,秧苗易发生立枯病,造成弱苗死亡,化肥产生负面效应,化肥利用率低;注水方法上不能经常换水洗盐,稻田盐分增加危害水稻生长。
这些管理方法不能适应特殊的盐碱地条件,水稻产量低而不稳;在育苗方面,地棚、小棚育出秧苗素质差,插后不适应恶劣条件,秧苗返青慢,极易发生“赤枯病”,严重的造成死苗。
从而缩短了水稻分蘖时间,致使水稻有效分蘖少,有效穗数少,产量降低。
针对这些情况,要想使盐碱地水稻高产稳产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稻田工程质量;改良盐碱地;改地棚、小棚育苗为大棚旱育苗技术;科学施肥、科学管水;选择耐盐碱水稻品种;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1 修好水田工程(1)盐碱地稻田要单排单注,切忌窜灌。
(2)田面要平整,做到地平如镜,寸水不漏泥。
(3)进水渠渠底要略高于田石,排水渠要深,达到1.2-1.5米。
(4)稻要建小方,宽20-25m,长40-50m,使土壤中盐分刚返到根层就被水压到两侧的排水沟里,增强了以水洗盐,以水压碱的效果,为秧苗健壮生长创造条件。
2 提高大棚盘育苗技术2.1 钵盘育苗配制营养土要用盐分含量低的河淤土、江套土或田园土,土内掺进腐熟的马粪或草磺。
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我国的盐碱地具有面积大、分布广等特点,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耕地资源已经充分挖掘,由此,盐碱地得到了广大的关注,如何挖掘盐碱地的利用潜力、使其变成良田,已经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盐碱地种植水稻,本文主要对盐碱地水稻的种植技术进行探讨。
一、盐碱地的特性我国的盐碱地很多,其中黑龙江省的盐碱地耕地面积就将近700万亩,由此可见,利用空间十分大。
盐碱地具有ph值高(8—9),含苏打种类多、碱性强,土壤粘重、通透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冷浆、养分释放慢、土壤基础肥力低等特性,由于其本身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不适合用于水稻的种植。
但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从80年代开始,就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实验与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卓有成效,水稻产量已经达到每亩400-500kg。
由此可见,改良盐碱地,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我国已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其主要的技术要点如下:1.精选耐盐碱品种盐碱地所要种植的品种必须要符合耐盐、耐碱性较强、有较好抗病性等要求,其中如:绥粳1号、松粳1号、藤系138、东农415、合江22号、寒九、吉粳63等,都具有白根多、根量大、分蘖多、生育旺盛、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
因此,它们是首选的耐盐碱品种。
2.提前准备所需物资在育苗前,要提前准备所需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一是有机肥的准备。
要准备足够的腐熟的有机肥,一般情况下,如果按照每栋大棚的规格为60米×6.4米计算,需要腐熟农家肥3—4立方米。
二是对工业浓硫酸的准备。
由于盐碱地盐碱性十分强,为了降低床土的盐碱性,使用工业浓硫酸进行调酸,需求量一般是每公顷水田50公斤。
3.水稻育苗3.1育苗地的选择育苗地的选择也是盐碱地育壮秧、增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不可轻视。
不同的地区对育苗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要做到因地制宜。
盐碱地水稻旱育苗培育壮秧技术摘要:吉林省盐碱地大部分属于苏打盐碱土,比氯化钠、硫酸盐土种稻难度大。
盐碱地的主要特点有:可溶性盐含量高、酸碱度高、交换性钠的含量高、土壤分散性强;同时,低洼易涝,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因此,培育水稻壮秧对水稻产量构成非常重要。
关键词:盐碱地;旱育苗;壮秧技术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21-11 盐碱地水稻公顷7500-8000公斤产量构成情况插秧密度:30厘米×16.7-20㎝,一穴3-5苗,一穴20-25穗,一平方米穗数400-500穗,每穗结实粒数7075粒,结实率90%,千粒重25-26克,公顷产量可达7500-8000公斤。
2 选择耐盐碱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在盐碱地种稻必须选用耐盐碱性强的品种,否则不能获得高产;其次,要选用早生快发、丰产性能好的品种。
由于盐碱地前期冷凉,不利于水稻分蘖,所以品种一定要选用前期发棵快、丰产性能好的品种;第三,在成熟期上应选用中早熟品种为主,中晚熟品种为辅,要注意当地安全出穗期,西部盐碱地安全出穗期在8月5日左右,因此,必须选用在8月5日前出穗的品种才能充分成熟。
目前,我省盐碱地适宜主栽品种有长白9号、长白8号、吉玉梗、丰优201号等。
3 盐碱地旱育苗培育壮苗技术3.1 苗床场地选择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避风向阳,盐碱较轻,土壤肥沃,沙壤或粘壤的田地,最好是房前庭园地作为苗床地。
3.2 深沟高床盐碱地旱育苗,不但床沟要加深,苗床周围也要设深沟排水,沟深25㎝,沟宽50㎝。
床长10-15m为宜,床宽视棚大小而定,中棚4-5m宽,小棚开闭式覆盖床宽为1.8m,单幅覆盖床面1.3-1.5m。
做床后将床面土块打碎,搂平,每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3公斤。
如果地势较洼、盐碱重,则必须加盐碱较轻的土或沙子垫高5㎝左右。
3.3 营养床土的配制选择高产的老稻田土或有机质含量高的岗坡熟土作苗床土均可,必须是盐碱轻。
盐碱地水稻栽培的发展概况以及种植技术的介绍
作者:常春苗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10期
随着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相关的各项工程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中盐碱地改良属于长期的工程,也是综合措施利用的过程,单纯的一项措施并不具备决定性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地块,选择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改良盐碱地,才能见效快、能持久。
尽早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将为农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我县在洼涝盐碱地种植水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所以,本文将介绍盐碱地进行水稻栽培的主要技术,供同行参考。
一、品种选择
水稻是我县的主栽作物,栽培的品种有:龙粳31、绥粳4、龙粳29等,我们优中选优的选择龙粳31进行盐碱地种植。
二、种植特点
近年来,通过众多科研单位的联合攻关,成功的研究出“以水洗盐、以水压碱、以稻治涝”的盐碱地水稻开发种植技术,从而使盐碱地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但由于盐碱地特殊的土壤和环境条件,在水稻旱育苗期间,由于土壤返盐,易发生立枯病,造成死苗;在水稻本田生长期间,插秧密度不公道;施肥方法上,化肥施用底肥用量过大、施肥次数少,造成稻田水盐分含量高危害水稻生长发育,化肥产生负面效应利用率低;注水方法上晒田造成土壤返盐,不能经常换水洗盐,稻田盐分增加危害水稻生长,这些治理技术不能适应特殊的盐碱地条件,水稻产量难以进步。
以及培育出的35~40天的秧苗,秧苗素质不是很强,在插秧后秧苗不适应恶劣的条件,秧苗返青慢极易发生生理性的“赤枯病”,严重的造成死苗,从而缩短了水稻的分蘖期,减少产量。
三、试验示范性种植
选择优良品种龙粳31在盐碱地块进行试验示范性种植,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使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四、钵盘育苗技术
养土配制:营养土要求用盐分含量低的河淤土或园田土,土内掺进腐熟的农家肥使有机质含量占1/10,过5mm孔径的筛,施进化肥其比例为:N∶P?O?∶K?O=3∶1∶1。
用产业硫酸对营养土调酸使pH=4.5~5.5。
用敌克松粉剂消毒。
做床:在土质疏松肥沃、地势高燥平坦、排注水方便、背风朝阳的地方做苗床,床土要耙细整平,施进优质农家肥、硫酸铵、磷酸二铵、硫酸钾,床面喷施1000倍的稀硫酸使土层pH=4.5~5.5,用敌克松粉剂消毒。
播种:钵盘穴内装2/3配制好的营养土,每穴播4~6粒种子,然后用营养土盖满穴孔,用木板刮平,穴间不留土。
播期在日均匀气温稳定通过3℃即可。
播完种的钵盘放淤床上,用木板压实,浇透水。
盖好地膜和棚膜。
苗期治理:育苗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5℃,1~2天浇一次水,秧苗1、5叶期和插秧前各追一次氮素化肥,秧苗1.5叶期喷一次“枯必清”药剂灭菌,提早透风炼苗。
育苗秧龄40~45天、叶龄5~6片、株高22~24cm。
五、本田治理技术
整地:土壤进行秋翻,土壤盐分含量>0.3%盐碱较重的地块,压沙5~10cm,春季顶浆耙地,耙细拖平。
泡田洗盐:插秧前泡田洗盐2次,其中水耙后排水洗盐一次。
插秧:插秧期在日均匀气温稳定通过15°C时,插秧密度30cm×13~14cm,每穴插4~6株,插秧深度2~3cm。
施肥:农家肥施用30t/hm2翻地前施进。
第一次为底肥水耙地前施用;第二次为追肥在6月10日左右施用;第三次为追肥在6月下旬施用;第四次为追肥在7月中旬施用;第五次为追肥在8月初施用。
水分治理:稻田每3~5天换一次水,以减少稻田盐分,稻田没有晒田期,全生养期采用浅深浅的注水方法,即插秧-分蘖末期保持1~3cm浅水层、拔节期~乳熟期保持6~8cm深水层、乳熟期后-成熟保持2~3cm浅水层。
秧苗的抗逆性增加,苗期立枯病的发生率0%,插秧后返青期缩短4~7天,无生理性病害发生,分蘖期提前,每穴增加分蘖4~5个。
本田治理技术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尤其施肥技术和注水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因施肥造成的负面影响,水稻产量大幅度进步,产量进步15%~25%,增加产值65元/亩。
六、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适应当地生长、在有效生育期不贪青、株高90~110 cm、分蘖率高、秆强不倒、抗病性强、不早衰、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中晚熟品种,如龙粳31。
3月20日选种晒种2
d,以增强种子发芽活力,3月22日浸种,采用1.0∶1.1盐水漂种,清除不饱满的大半仁种子。
再用清水洗净种子上的盐分。
用提前晾晒好的清水加浸种药剂(施保克、使百克、咪鲜胺)浸种72~96 h,待水稻种子吸水量是种子重量的1/4时催芽。
催芽前洗去种子表面的药液,再用温水对种子增温使种子平均温度在25~28 ℃时装袋,温室催芽温度控制在25~
28 ℃,催芽时间30~48 h,待种子90%破胸、芽长0.8 mm时,以厚度5 cm摊平晾种,晾好的种子盖好并保持其湿度,低温炼芽。
七、苗床准备
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离住地近、有水源、能排水、好管理的平川地按水稻种植面积的2%计算,1 hm2需200 m2苗床营养土选用30%草炭土、60%当地无药害的优质土、10%腐熟农家肥,混合拌好备用,1 m2苗床用营养土10 kg。
秋做床,平整床面,松翻床土15~20 cm,床土通气、透水、增温。
育苗大棚四周设排水沟,扣大棚前清除床面的积雪,3月8—10日扣膜,提高棚内床土化冻深度,增加棚内土温。
八、培育壮苗
秧盘育苗时把用水稻壮秧剂配制的营养土撒放在秧盘里,用平板刮匀、刮平,去除多余细土,用播种器适量播种。
播种后覆0.5~0.7 cm厚营养土,用微喷浇透水,待苗床没有积水时、每40m2苗床用1支丁扑乳油灭草剂封闭灭草。
秧苗一叶期控制温度在25~32 ℃,秧苗二叶期在25~28 ℃,秧苗三叶期在20~25 ℃开始通风炼苗,在离地面60 cm高的挡风膜上部放风控温,随时观察苗床的干湿度和棚内温度,防止秧苗青枯病、立枯病的发生,发现病情及时喷施立枯净等农药。
九、插秧
秧苗移栽当天起苗前施入磷酸二铵100 g/m2此肥不可早,过早施用会产生肥害。
机械插秧规格为26 cm×13 cm、30 cm×10 cm,机械插秧株行距保持整齐一致,确保24万~28万穴
/hm2,为水稻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旋耕整地前施入水田基肥,通过旋耕搅拌,达到全程施肥、深层施肥目的。
十、水肥管理
立秋后,田间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浅水增温,晚上深水保温,增强根系活力,加快生育进程,实现安全成熟。
根据当地土肥站测验数据,结合水稻栽培所需的不同营养元素科学施肥225~300 kg/hm2,一般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 t/hm2,水田基肥施用优质复混水稻专用肥,水稻插秧后3~7 d,结合水田灭草,将丁草胺、草克星等灭草剂与尿素混拌施用,施尿素75
kg/hm2。
粒肥可提高叶片含氮量和水稻的光合同化能力,延长叶片功能和维持根系活力,使水稻活秆成熟不早衰,籽粒饱满。
十一、收获
水稻进入黄熟后期,达到90%的籽粒黄熟,即可进行收割。
收割时捆小捆,摆“人”字架进行风干,6~7 d翻转1次稻捆,再晾6~7 d,当水稻籽粒含水量降到15%~16%时即可进行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