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7
教案反思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代数初步知识、系统学习了整式加减的基础上安排的,是对整式运算的进一步深化和认识。
本节课是在教授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第一课时因此尤为重要。
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优良品格,逐步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想,养成正确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方程的有关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 ,未知数x 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 1700+50x=1800, 2(x+1.5x )=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注:⑴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 ⑵ 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 ,那么a±c=b±c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 ,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 c =b c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保持不变。
移项法则: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新课例1.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 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___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______(即____)台;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为: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列方程:_____________如何解这个方程呢?根据分配律,x+2x+4x=(______)x=7x ;这样就可以把含x 的项合并为一项,合并时要注意x 的系数是1,不是0;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x+2x+4x=140↓合并同类项7x=140↓系数化为1x=20由上可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上面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 的形式,其中a 、b 是常数.练习:1.合并:x+3x-6x,z+0.5z-1.8z,5y+4y-y2.解方程:5x-2x=9 -3x+0.5x=10例2.某班学生共60人,外出参加种树活动,根据任务的不同,要分成三个小组且使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求各小组人数.思路:这里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就是说把总数60•人分成___份,甲组人数占___份,乙组人数占___份,丙组人数占___份,如果知道每一份是多少,•那么甲、乙、丙各组人数都可以求得,所以本题应设每一份为x人.关键:本题中相等关系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设每一份为x人,则甲组人数为__人,乙组人数为___人,丙组为___人,•列方程:_______________合并,得________系数化为1,得x=___所以2x=____,3x=_____,5x=______答:甲组_____人,乙组___人,丙组______人.请同学们检验一下,答案是否合理,即这三组人数的比是否是2:3:5,•且这三组人数之和是否等于60;【要点归纳】: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中,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本节课的两个问题的相等关系都是:“各部分量的和=总量”;这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合并就是把类型相同的项系数相加合并为一项,也就是逆用乘法分配律,合并时,注意x或-x的系数分别是1,-1,而不是0;例3.足球的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3:5,一个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解:设每份为_____个,则黑色皮块有_____个,白色皮块有_______个列方程_________合并,得_________系数化为1,得x=_____黑色皮块为___×___=____(个),白色皮块有____×___=____(个)例4. 某学生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三分之一多2页,第二天读了全书的二分之一少1页,还剩23页没读,问全书共有多少页?解:设全书共有____页,那么第一天读了()页,第二天读了()页.本问题的相等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书页数;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一. 教材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从而解决一元一次方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如加减乘除等运算。
但是,对于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移项的方法。
3.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
2.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售价是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实例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运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挑选几个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以此巩固所学知识。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难点: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以及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一、温故知新解方程:(1)3x-2x=7;解:x=7;(2)x+x=8.解:x=4.二、自主探究1.问题2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1)每人分3本,那么共分出__3x__本,加上剩余的20本,可知道这批书共有(3x+20)本.(2)每人分4本,那么需要分出__4x__本,减去缺的25本,那么这批书共有(4x-25)本.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不变量),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方程3x+20=4x-25.本题还可以画示意图,帮助我们分析:注意变化中的不变量,寻找隐含的相等关系,从本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分析: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3x与4x),也都含有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呢?要使方程右边不含x的项,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减去4x,同样,把方程两边都减去20,方程左边就不含常数项20,即3x +20-4x -20=4x -25-4x -20.即3x -4x =-25-20.将它与原来方程比较,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20后移到方程右边,把原方程右边的4x 变为-4x 后移到左边.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即可以把方程等号右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等号的左边,也可以把方程左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右边,注意要先变号后移项,别忘了变号.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错误!↓合并同类项 -x =-45↓系数化为1x =45K由此可知,这个班共有45个学生.2.例3 解方程:(1)3x +7=32-2x ;解:移项,得3x +2x =32-7.合并同类项,得5x =25.系数化为1,得x =5.(2)x -3=32x +1.(自己动手做一做) 解:x =-8.1.解方程:(1)6x -7=4x -5;解:x =1;(2)12x -6=34x ; 解:x =-24;(3)3x +5=4x +1;解:x =+4;(4)9-3y =5y +5.解:y =12.上面解方程中“移项”的作用很重要:“移项”使方程中含x 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 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x =a 形式.在解方程时,要弄清什么时候要移项,移哪些项,目的是什么?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和“移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1课时)(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小颖家离学校1200米,其中有一段为上坡路,另一段为下坡路.她去学校共用了16分钟.假设小颖上坡路的平均速度是3千米/时,下坡路的平均速度是5千米/时.若设小颖上坡用了x分钟,下坡用了y分钟,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 ) A. B.C. D.2.(2013·潍坊中考)为了研究吸烟是否对肺癌有影响,某肿瘤研究所随机地调查了10000人,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是2.5%,在不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是0.5%,吸烟者患肺癌的人数比不吸烟者患肺癌的人数多22人.如果设这10000人中,吸烟者患肺癌的人数为x,不吸烟者患肺癌的人数为y,根据题意,下面列出的方程组正确的是( )A.B.C.D.3.已知甲、乙两种商品的进价和为100元,为促销而打折销售,若甲商品打8折,乙商品打6折,则可赚50元;若甲商品打6折,乙商品打8折,则可赚30元,则甲、乙两种商品的定价分别是( )A.50元,150元B.150元,50元C.100元,50元D.50元,100元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4.甲种电影票每张20元,乙种电影票每张15元.若购买甲,乙两种电影票共40张,恰好用去700元,则甲种电影票买了张.5.学校组织一次有关历史知识的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5分,答错或不答都倒扣1分,小明最终得了76分,那么他答对道题.6.一个长方形的长减少5cm,宽增加2cm,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并且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则原长方形的面积为cm2.三、解答题(共26分)7.(8分)(2013·济南中考)某寄宿制学校有大、小两种类型的学生宿舍共50间,大宿舍每间可住8人,小宿舍每间可住6人.该校360名住宿生恰好住满这50间宿舍.求大、小宿舍各有多少间.8.(8分)(2013·宜宾中考)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造成大量的房屋损毁,急需大量帐篷.某企业接到任务,须在规定时间内生产一批帐篷.如果按原来的生产速度,每天生产120顶帐篷,那么在规定时间内只能完成任务的90%.为按时完成任务,该企业所有人员都支援到生产第一线,这样,每天能生产160顶帐篷,刚好提前一天完成任务.问规定时间是多少天?生产任务是多少顶帐篷?【拓展延伸】9.(10分)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已知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60km/h,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0km/h,汽车从A地到B地一共行驶了2.2h.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就该汽车行驶的“路程”或“时间”,提出一个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答案解析1.【解析】选 B.第一个等量关系式为:x+y=1.2,第二个等量关系式为:x+y=16,构成方程组2.【解析】选B.根据“吸烟者患肺癌的人数比不吸烟者患肺癌的人数多22人”所得的方程是x-y=22;调查的吸烟的人数是,不吸烟的人数是,根据共调查了10000人,列方程得+=10000,所以可列方程组3.【解析】选B.设甲的定价为x元,乙的定价为y元.则解得:4.【解析】设购买甲种电影票x张,乙种电影票y张,由题意得解得即甲种电影票买了20张.答案:20【归纳整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优点当我们遇到两个量之间出现两种等量关系时,可以考虑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虽然本题也可列一元一次方程,但相比较而言,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比列一元一次方程更好.5.【解析】设他答对x道题,答错或不答y道题.根据题意,得解得答案:166.【解析】设长方形的长为xcm,宽为ycm,则根据题意得解这个方程组得所以长方形的面积xy=.答案:7.【解析】设大宿舍有x间,小宿舍有y间,根据题意得解得答:大宿舍有30间,小宿舍有20间.8.【解析】设规定时间为x天,生产任务是y顶帐篷,由题意得,解得答:规定时间是6天,生产任务是800顶帐篷.9.【解析】本题答案不唯一,方法一:问题:普通公路段和高速公路段各长多少千米?设普通公路段长为xkm,高速公路段长为ykm.由题意可得:解得答:普通公路段长为60km,高速公路段长为120km.方法二:问题:汽车在普通公路段和高速公路段上各行驶了多少小时?设汽车在普通公路段上行驶了xh,在高速公路段上行驶了yh.由题意可得:解得:答:汽车在普通公路段上行驶了1h,在高速公路段上行驶了 1.2h.二元一次方程组一、选择题(1)以下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A.8x -y=yB.xy=3C.3x+2yD.y=x 1(2)以下的各组数值是方程组⎩⎨⎧-=+=+2222y x y x 的解的是( )A.⎩⎨⎧-==22y xB.⎩⎨⎧=-=22y xC.⎩⎨⎧==20y xD.⎩⎨⎧==02y x(3)若⎩⎨⎧==12y x 是方程组⎩⎨⎧=+=-+12)1(2y nx y m x 的解,则m+n 的值是( )A.1B.-1C.2D.-2 (4)二元一次方程3a+b=9在正整数范围内的解的个数是( )A.0B.1C.2D.3 二、填空题(1)若方程(2m -6)x|n|-1+(n+2)y 82-m =1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_____,n=_______.(2)若⎩⎨⎧-==12y x 是二元一次方程ax+by=2的一个解,则2a -b -6的值是_________.(3)图1表示由若干盆花组成的形如三角形的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n >1)盆花,每个图案花盆的总数是S.图1按此规律推断,以S 、n 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是________.(4)请写出解为⎩⎨⎧==11y x 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________.三、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1)两批货物,第一批360吨,用5节火车皮和12辆汽车正好装完;第二批500吨,用7节火车皮和16辆汽车正好装完.每节火车皮和每辆汽车平均各装货物多少吨?(2)某校课外小组的学生准备外出活动;若每组7人,则余下3人;若每组8人,则有一组只有3人;求这个课外小组分成几组?共有多少人?11 参考答案一、(1)A (2)B (3)B (4)C二、(1)3 2 (2)-4(3)S -3n+3=0 (4)⎩⎨⎧=+=-20y x y x 等三、(1)设每节火车皮、每辆汽车分别装x 吨、y 吨,则⎩⎨⎧=+=+500167360125y x y x (2)设分成x 组,共有y 人,则⎩⎨⎧=+-=+y x yx 3)1(837四、设裁大人衣服x 套,小孩衣服y 套恰好把布用完.根据题意得:2.4x+y=25,则y=25-2.4x∵x、y 必须都是正整数∴x 只能取5和10.当x=5时,y=13;当x=10时,y=1所以裁大人的5套、小孩的13套或者裁大人的10套,小孩的1套.。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1)─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3.初步渗透特殊—一般—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重点】: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认真阅读学习目标;2、再认真阅读86—87页内容,并用红笔标注重点;3、阅读教材后认真完成导学案.预习案【预习自学】1.等式性质 1:2:2.解方程:(1)x-9=8;(2) 3x+1=4;3.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项是不是同类项?(1)3x y与-3x y (2)0.2a b与0.2ab(3)11abc与9bc (4)3m n 与-n m(5)4xy z与4 x yz (6)6 与x4.能把上题中的同类型合并成一项吗?如何合并?5.合并同类型的法则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案探究点:合并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1: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购买___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______(即____)台;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为: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列方程:_____________如何解这个方程呢?根据分配律,x+2x+4x=(______)x=7x;这样就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为一项,合并时要注意x的系数是1,不是0;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x+2x+4x=140↓合并同类项7x=140↓系数化为1x=20由上可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上面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2.自己试着完成例1 解下列方程:(1)2x-5/2x=6-8; (2)7x-2.5x+3x-1.5x=-15×4-6×3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所以-3x= ,9x=答:这三个数是、、讨论:以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后,进一步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这一节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学习代数的基础。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从而解决一元一次方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小学数学,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
同时,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以及如何在解题过程中正确地应用这些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例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同时,我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和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直观。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和方法。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4.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5.拓展: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和步骤清晰地展示出来。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一、内容及内容解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3.2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1课时.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生活中,很多问题借助于方程来解决.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二元一次方程组(七年级下)和一元二次方程(九年级上)都是将其化归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因此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
而本节课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为后面解一元一次方程奠定基础.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经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二、目标及目标解析1.目标:(1)掌握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2)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目标解析:目标(1)是通过观察、类比、自主探究出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目标(2)是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并尝试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和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这两个知识点综合到一起,就是本节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故学生容易掌握.但学生在小学阶段习惯于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比较陌生,因此是本节的难点.由上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 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部分环节,如创设情境等,支持课堂教学.五、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教学流程:六、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一练习: 1将下列各式合并同类项(1)5x —2x=_____(2)-x+23 x+21x =______ 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24cm ,问:边长是多少?【设计意图】:由练习1复习合并同类项,为进一步学习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做铺垫.利用练习2引出用方程解决问题,为问题1做准备.播放2015年阅兵视频【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借助阅兵式中,空中梯队、文艺表演方队、群众游行方队之间的数量间的关系,编写应用题,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问题1 阅兵式中,空中梯队的个数是文艺表演方队个数的2倍,而群众游行方队的个数是空中梯队个数的3倍。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移项一、新课导入1。
课题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所见到的方程基本上都是含有未知数的项在等号的一边(左边),常数项在等号的另一边(右边),如果等号两边都有含有未知数的项和常数项,那么这样的方程该怎样求解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移项(板书课题)。
2。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②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②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3)情感态度体会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3.学习重、难点:重点: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cx+d的方程,并利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确定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移项并解出方程。
二、分层学习1。
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88页“问题2"至教材第89页例3之前的内容。
(2)自学时间:8分钟。
(3)自学指导:认真阅读“问题2"的问题分析和解题过程,认识“表示同一个量的不同的式子相等”这一相等关系,思考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移项”的,以及“移项”起了什么作用?(4)自学参考提纲:①“问题2”是根据什么相等关系来列方程的?图书的本数是一定的.②课本上是怎样解方程3x+20=4x-25的?有哪几个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③什么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什么?有何作用?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
移项可以使方程变得更简单。
④仿照问题2中的解方程的过程,解下列方程.a.3x+7=32-2x;b。
x-3=3x+1.2解:a.x=5;b。
x=—8.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加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二、作业内容1. 练习题:(1)合并同类项练习:设计一系列题目,如“3x的平方-2x 的平方+5x-3x的平方”,要求学生合并同类项,并说明合并的原理。
(2)移项练习:如“3x-5=4x+a”,要求学生将等式中的项进行移项,使x的系数归一。
(3)实际运用: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如购物找零、行程问题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作业要求(1)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细致审题:要求学生在解题前认真审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3)步骤清晰:解题过程中,学生需写出详细的步骤,清晰表达解题思路。
(4)准确计算:要求学生计算准确,避免因计算错误导致的答案错误。
(5)按时提交: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并保证作业的整洁和规范。
四、作业评价(1)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评分,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2)互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业,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3)自评:学生需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
五、作业反馈(1)及时反馈:教师需及时批改作业,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2)针对性指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教师需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鼓励表扬: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整理错题:将学生的错题进行整理和归类,以便后续复习和巩固。
六、总结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练习、实践和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算技巧。
同时,通过互评、自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改进和提高。
3. 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学习目标:1.学会探究数列中的规律,建立等量关系。
2.能够正确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判断解的合理性。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91页例3,完成下面的问题:1.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1,-3,9,-27,81,-243,…,其中某3个相邻的数的和为-1701,这三个数是多少?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观察,这列数有什么规律?试着列方程解决以上问题:二、合作探究:1.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7,求这三个奇数。
2.小明和小红做游戏,小明拿出一张日历:“我用笔圈出了2×2的一个正方形,它们数字的和是76,你知道我圈出的是哪几个数字吗?”你能帮小红解决吗?三、即时训练:基础训练1.三个连续整数的和是54,则这三个数是()A.15,16,17B.16,17,18C.17,18,19D.18,19,202.一棵小树现在高为150cm,预计今年后每年能长10cm,则长到210cm需要经过()A.5年B.6年C.7年D.8年3.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一半,如果把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调,那么得到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小36,求原来的两位数。
若设原来的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为x ,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36210210++=+⨯x x x xB. x x x 21036210+=+⨯C. 3622-+=+x x x xD. 362010210-+=+⨯x x x x4.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0,求这三个偶数。
5.在某月内,李老师要参加三天的学习培训,现在知道这三天的日期的数字之和是39;(1)培训时间是连续的三天,你知道这几天分别是当月的哪几号吗?(2)若培训时间是连续三周的周六,那这几天又分是当月的哪几号?能力拓展1.有一些卡片分别标有5,10,15,20,…的卡片,小明拿到了相邻的3张卡片,且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255.小明拿到的3张卡片上的数分别是多少?四、评点总结附:学后反思3. 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学习目标:1.学会解决方案选择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学生在学习了代数基础和方程概念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此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方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同时,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需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概念,学会运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及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原理和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一元一次方程。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理解。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1课时 合并同类项【出示目标】1.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 +bx =c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2.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预习导学】自学指导看书学习第86、87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合并”起了什么作用?如何将方程转化为x =a 的形式?2.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知识探究1.形如“ax +bx =c ”的方程,先合并,再把未知数系数化为1.2.列方程步骤:(1)设未知数; (2)找相等关系; (3)列方程.【自学反馈】解下列方程:(1)6x -x =4; (2)-4x +6x -0.5x =-0.3; (3)3x -1.3x +5x -2.7x =-12×3-6×4.解:(1)x =45;(2)x =-15;(3)x =-15. 【教师点拨】把未知数系数化为1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2.【合作探究】活动1:小组讨论1.解方程:x 2+x +2x =140. 解:x =40.2.一个黑白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其中有若干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黑、白皮块的数目之比为3∶5,问黑色皮块有多少?解:x =12.3.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解:x =20.活动2:活学活用1.洗衣厂今年计划生产洗衣机25 500台,其中Ⅰ型,Ⅱ型,Ⅲ型三种洗衣机的数量之比为1∶2∶14,这三种洗衣机计划各生产多少台?解:1 500,3 000,21 000.【课堂小结】1.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式性质2).2.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1)设未知数;(2)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随堂训练】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随堂训练部分.第2课时 移项【出示目标】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 +b =cx +d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预习导学】自学指导看书学习第88、89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把等式一边的某项__变号__后移到另一边,叫做__移项__.2.移项起到什么作用?移项的根据是什么?知识探究1.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2.通过移项把“ax +b =cx +d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ax +bx =c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自学反馈】解下列方程:(1)5x -8=-3x -2; (2)3x +7=32-2x .解:(1)x =34;(2)x =5. 【教师点拨】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移项要改变符号.【合作探究】活动1:小组讨论1.解下列方程:(1)x -2=3-x ; (2)-x =1-2x ; (3)5=5-3x ;(4)x -2x =1-23x ; (5)x -3x -1.2=4.8-5x . 解:(1)x =52;(2)x =1;(3)x =0;(4)x =-3;(5)x =2.2.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送还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人,问这个班共多少同学?解:36.活动2:活学活用1.解方程:(1)-0.48x-6=0.02x;(2)5x+2=7x-8.解:(1)x=-12;(2)x=5.2.好马每天走240里,劣马每天走150里,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可以追上劣马?解:20.3.甲粮仓存粮1 000吨,乙粮仓存粮798吨,现要从两个粮仓中运走212吨粮食,使两仓库剩余的粮食数量相等,那么应从这两个粮仓各运出多少吨?解:甲运出207吨,乙运出5吨.【课堂小结】1.今天你又学会了解方程的哪些方法?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2.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吗?3.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又有何共同特点?【随堂训练】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随堂训练部分.第3课时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出示目标】1. 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会用两种不同的式子表示同一个量,从而建立等量关系.3. 能正确的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判断解的合理性.【预习导学】自学指导看书学习第87页的例2和90页的例4,思考下列问题.1. 观察例2这列数有什么规律(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分析)?用方程怎么解?2. 自学例4,思考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此类和差倍分的问题.知识探究1. 探究规律一般从较小的数入手,探索相邻两数的差或比值,根据规律设其中一个数为x,相邻的数用含x的式子表示,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 和差倍分题的解题的基本方法是分析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自学反馈】1.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27,求这三个数.解:7,9,11.2.如果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9,你能求出这三个奇数吗?解:不能.设中间的数为x,再表示其他两数,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合作探究】活动1:小组讨论某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的664座城市中,按水资源情况可分为三类:暂不缺水城市、一般缺水城市和严重缺水城市.其中,暂不缺水城市数比严重缺水城市数的4倍少50座,一般缺水城市数是严重缺水城市数的2倍,求严重缺水城市有多少座?解:102座.活动2:活学活用1.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为1,把这个两位数的数字对调后,得到的新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小18,求原两位数.解:31.2.把一批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下20本;若每人分4本,则还差25本.问这个班有多少人?解:45人.3.某乡镇农民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 200元,这个乡镇农民今年人均收入是多少元?解:4 800元.【课堂小结】【随堂训练】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随堂训练部分.。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1课时 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合并同类项解形如ax +bx = c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中的“化归”思想.2. 能够根据题意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重点: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能够通过自主分析,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要点探究探究点1:利用合并同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合作探究:试一试:把一元一次方程x +2x +4x = 140转化为x = m 的形式.依据:______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归纳: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 = b 的形式,其中a,b 是常数,“合并”的依据是逆用分配律.典例精析例1 解下列方程:(1) 1115;24x x x --= 221(2)423.32x x x -++=-⨯+.方法总结: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1)合并同类项;(2)系数化为1.针对训练:解下列方程:(1) 5x -2x = 9; (2) 72321=+x x .\探究点2:根据“总量=各部分量的和”列方程解决问题例2 足球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数目的比为3:5,一个足球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个?方法总结:方法归纳:当题目中出现比例时,一般可通过间接设元,设其中的每一份为,然后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各数量,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例3 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 ,···. 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检测:1.下列方程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 )A. 由3x-x=-1+3,得2x=4B. 由2x+x=-7-4,得3x=-3C. 由15-2=-2x+x,得3=xD. 由6x-2-4x+2=0,得2x=02.如果2x与x-3的值互为相反数,那么x等于()A.-1 B.1 C.-3 D.33.某中学七年级(5)班共有学生56人,该班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少1人.设该班有女生有x人,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4.解下列方程:(1) -3x + 0.5x =10;(2) 6m-1.5m-2.5m =3;(3) 3y-4y =-25-20.5.某洗衣厂2016年计划生产洗衣机25500台,其中Ⅰ型、Ⅱ型、Ⅲ型三种洗衣机的数量之比为1:2:14,这三种洗衣机计划各生产多少台?二、课堂小结1. 解形如“ax + bx + ···+ mx = p”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2.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目标:1. 理解移项的意义,掌握移项的方法.2. 学会运用移项解形如“ax+b=cx+d”的一元一次方程.3. 能够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点:理解移项法则,会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能够通过自主分析,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能正确运用移项的方法进行解答.教学过程: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合作探究:请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 4x-15 = 9①;(2) 2x = 5x-21③.两边同时_______,得两边同时_______,得②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系数化为1,得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比一比:从方程①到方程②,从方程③到方程④,有哪些项发生了变化,它们是如何变化的?说一说: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例1解下列方程:(1)5x-7=2x-10;(2)-0.3x+3=9+1.2x .要点归纳:移项得目的是为了把所有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把所有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使得一元一次方程更接近“x = a”的形式.针对训练由方程3x-5=2x-4变形得3x-2x=-4+5,那么这是根据()变形的.A.合并同类项法则B.乘法分配律C.移项D.等式性质22.若代数式y-7与2y-1的值相等,则y的值是.3.利用移项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 3x=2x+2; (2) 4x=-x+25.探究点2:列方程解决问题例2我区期末考试一次数学阅卷中,阅B卷第28题(简称B28)的教师人数是阅A卷第18题(简称A18)教师人数的3倍,在阅卷过程中,由于情况变化,需要从阅B28题中调12人到A18阅卷,调动后阅B28剩下的人数比原先阅A18人数的一半还多3人,求阅B28题和阅A18题的原有教师人数各为多少?方法总结:列方程解决含有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中,一般先根据题意找出这些未知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然后设合适的未知数列方程求解.针对训练:下面是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问:一个月内,通话时间是多少分钟时,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的费用一样?解形如“ax +b = cx + d ”的方程的一般步骤:(1)移项;(2)合并同类项;(3)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1. 通过移项将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 )A. 由5x -7=2,得5x =2-7B. 由6x -3=x +4,得3-6x =4+xC. 由8-x =x -5,得-x -x =-5-8D. 由x +9=3x -1,得3x -x =-1+92. 已知 2m -3=3n +1,则 2m -3n = .3. 如果415+m 与41+m 互为相反数,则m 的值为 . 4. 当x =_____时,式子2x -1的值比式子5x +6的值小1.5.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1) 7-2x =3-4x ; (2) 1.8t =30+0.3t ;(3)x x +=+3121; (4) .383113435-=+x x6. 小明和小刚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明每秒跑4米,小刚每秒跑6米. 若小明站在百米起点处,小刚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追上小刚?课堂小结 (1) 一般地,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2) 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1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目标:1.了解“去括号”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2.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重点:能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能够较为灵活、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合作探究:观察下面的方程,结合去括号法则,你能求得它的解吗?6x+ 6 ( x-2000 ) = 150000解:去括号,得_______________.移项,得____________.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______.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____.典例精析例1解下列方程:(1)x-2(x-2) = 3x+5(x-1); (2)312 71423x x x ⎛⎫⎛⎫--⎪ ⎪⎝⎭⎝⎭+8=3-6要点归纳: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针对训练1.解方程3-5(x+2)=x去括号正确的是()A.3-x+2=x B.3-5x-10=x C.3-5x+10=x D.3-x-2=x2.若2(x+3)的值与4(1-x)的值相等,则x的值为.3.解下列方程:(1) 6x=-2 (3x-5) +10;(2)-2 (x+5) = 3 (x-5)-6 .探究点2:去括号解方程的应用例2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航行,风速为24 km/h,顺风飞行要2小时50分,逆风飞行要3小时,求两城距离.方法总结:涉及水流或风速的行程问题,需要找准路程、时间、速度间的等量关系,且要注意顺流(风)和逆流(风)时的速度不同.例3 为鼓励居民节约用电,某地对居民用户用电收费标准作如下规定:每户每月用电如果不超过100度,那么每度按0.50元收费;如果超过100度不超过200度,那么超过部分每度按0.65元收费;如果超过20度,那么超过部分每度按0.75元收费.若某户居民在9月份缴纳电费310元,那么他这个月用电多少度?方法总结:对于此类阶梯收费的题目,需要弄清楚各阶段的收费标准,以及各节点的费用.然后根据缴纳费用的金额,判断其处于哪个阶段,然后列方程求解即可. 针对训练1.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7元(行驶距离不超过3km ,都需付7元车费),超过3km每增加1km ,加收1.2元,小陈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共支付车费19元,那么小陈坐车可行驶的路最远是( )A .12km B.13km C .14km D .15km2.一艘轮船在A 、B 两港口之间行驶,顺水航行需要5h ,逆水航行需要7h ,水流的速度是5km/h ,则轮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为 ,A 、B 两港口之间的路程是 .3.水浒中学要把420元奖学金分给22名获一、二等奖的学生,一等奖每人50元,二等奖每人10元.求获得一、二等奖的人数分别是多少?1. 对于方程 2( 2x -1 )-( x -3 ) =1 去括号正确的是 ( )A. 4x -1-x -3=1B. 4x -1-x +3=1C. 4x -2-x -3=1D. 4x -2-x +3=1 2. 若关于x 的方程 3x + ( 2a +1 ) = x -( 3a +2 ) 的解为x = 0,则a 的值等于 __3.爷爷现在的年龄是孙子的5倍,12年后,爷爷的年龄是孙子的3倍,现在孙子的年龄是___岁.4. 解下列方程: (1) 3x -5(x -3) = 9-(x +4); (2).12165326⎪⎭⎫ ⎝⎛+-=-⎪⎭⎫ ⎝⎛-x x x5. 某羽毛球协会组织一些会员到现场观看羽毛球比赛.已知该协会购买了每张300元和每张400元的两种门票共8张,总费用为2700元.请问该协会购买了这两种门票各多少张?6. 当x 为何值时,代数式2(x 2-1)-x 2的值比代数式x 2+3x -2的值大6.二、课堂小结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2. 若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时,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要改变.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2课时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目标:1.掌握含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 熟练利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各种类型的方程.重点: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熟练利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各种类型的方程.教学过程: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合作探究:1.解方程:()()13128231-=-x x . 方法一: 方法二解:去括号,得 解:方程两边同时乘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项,得 去括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并同类项,得 移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___2.对比方法一与方法二,想一想如何解含分母的方程更简便?3.用你认为更简便的方法解方程:.5210232213x x x --=-+要点归纳: 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观察与思考: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你能找出错在哪里吗? 解方程:.122312=+--x x 解:去分母,得4x -1-3x + 6 = 1,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 =4.如果上述解法错误,你能写出正确解法吗?典例精析例1 解下列方程:(1)121163x x -+-=; (2) 490.30.25.50.32x x x ++--=解法:_______(填“对”或“错”) 错误原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归纳:1. 去分母时,应在方程的左右两边乘以分母的 ;2. 去分母的依据是 ,去分母时不能漏乘 ;3. 去分母与去括号这两步分开写,不要跳步,防止忘记变号.针对训练:A .3(x+1)-2x-3=6B .3(x+1)-2x-3=1C .3(x+1)-(2x-3)=12D .3(x+1)-(2x-3)=6(1);34= (2) 1.32x +=-探究点2:去分母解方程的应用例2 火车用26秒的时间通过一个长256米的隧道(即从车头进入入口到车尾离开出口),这列火车又以16秒的时间通过了长96米的隧道,求火车的长度.方法总结:火车过桥问题中,火车行驶的路程等于桥的长度加上火车的长度.针对训练清人徐子云《算法大成》中有一首诗: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中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众僧刚好都用尽.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名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增?诗的意思:3个僧人吃一碗饭,四个僧人吃一碗羹,刚好用了364只碗,请问寺内有多少僧人?1. 方程4172753+-=+-x x 去分母正确的是 ( ) A. 3-2(5x +7) = -(x +17) B. 12-2(5x +7) = -x +17C. 12-2(5x +7) = -(x +17)D. 12-10x +14 = -(x +17)2. 若代数式21-x 与56的值互为倒数,则x = . 3. 解下列方程: (1)154353+=--x x ; (2).1255241345--=-++y y y4. 某单位计划“五一”期间组织职工到东江湖旅游,如果单独租用40座的客车若干辆刚好坐满;如果租用50座的客车则可以少租一辆,并且有40个剩余座位.该单位参加旅游的职工有多少人?5. 有一人问老师,他所教的班级有多少学生,老师说:“一半学生在学数学,四分之一的学生在学音乐,七分之一的学生在学外语,还剩六位学生正在操场踢足球.”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吗?趣味拓展“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入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你知道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吗?请你列出方程来算一算.二、课堂小结: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产品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学习目标:1. 理解配套问题、工程问题的背景.2. 分清有关数量关系,能正确找出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等量关系.3. 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重点: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难点:能够准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建立模型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二、要点探究:探究点1:产品配套问题填一填:1.某厂欲制作一些方桌和椅子,1张方桌与4把椅子刚好配成一套,为了使桌椅刚好配套,商家应制作椅子的数量是桌子数量的倍. 方桌与椅子的数量之比是.2.一个油桶由两个圆形铁片和一个长方形铁片相配套.某车间有工人42人,每个工人平均每小时可以生产圆形铁片120片或者长方形铁片80片.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圆形铁片,可使圆形铁片和长方形铁片刚好配套,请填写下表:等量关系:(1)每小时生产的圆形铁片=_____×每小时生产的长方形铁片.(2)生产的套数相等.方法总结:生产调配问题通常从调配后各量之间的倍、分关系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配套问题的思路:1.利用配套问题中物品之间具有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据;2.利用配套问题中的套数不变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典例精析例1 如图,足球是由32块黑白相间的牛皮缝制而成的,黑皮可看作正五边形,白皮可看作正六边形,求白皮,黑皮各多少块?针对训练1.某车间有30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现有一部分工人生产螺栓,其他部分工人生产螺母,恰好每天生产的螺栓螺母:按1:3配套.若每天每天生产的螺栓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人生产螺栓,可列方程为.2.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 用1立方米钢材可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 现要用6立方米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才能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共配成多少套?人数每小时生产铁片的数量生产的套数生产圆形铁片x生产长方形铁片探究点2:工程问题填一填:一件工作,甲独做需要6天完成,乙独做需要5天完成.(1)若把工作总量设为1,则甲的工作效率(甲一天完成的工作量)是,乙的工作效率是.(2)甲做x天完成的工作量是,乙做x天完成的工作量是,甲乙合做x天完成的工作量是.议一议工程问题中,涉及哪些量?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1)工程问题中,涉及的量有工作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写出这些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精析例2加工某种工件,甲单独作要20天完成,乙只要10就能完成任务,现在要求二人在12天内完成任务.问乙需工作几天后甲再继续加工才可正好按期完成任务?【提示:可运用表格列出题中存在的各种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甲乙想一想:若要求二人在8天内完成任务,乙先加工几天后,甲加入合作加工,恰好能如期完成任务?要点归纳: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1.三个基本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工作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合作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之和.2.相等关系:工作总量=各部分工作量之和=合作的工作效率×工作时间.3. 通常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把工作总量看作1.针对训练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24天. 如果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1. 某人一天能加工甲种零件50个或加工乙种零件20个,1个甲种零件与2个乙种零件配成一套,30天制作最多的成套产品,若设x 天制作甲种零件,则可列方程为 . 2. 一项工作,甲独做需18天,乙独做需24天,如果两人合做8天后,余下的工作再由 甲独做x 天完成,那么所列方程为 .3. 某家具厂生产一种方桌,1立方米的木材可做50个桌面或300条桌腿,现有10立方 米的木材,怎样分配生产桌面和桌腿使用的木材,才能使桌面、桌腿刚好配套,共可 生产多少张方桌?(一张方桌有1个桌面,4条桌腿)4.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 剩下的部分需要几小时完成?5. 一个道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9天完成,乙队单独做24天完成.现在甲乙两队共同施工3天,因甲另有任务,剩下的工程由乙队完成,问乙队还需几天才能完成?二、课堂小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实际问题实际问题的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x =a )设未知数,列方程检验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 销售中的盈亏学习目标:1. 理解商品销售中的相关概念及数量关系.2. 根据商品销售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与打折销售有关的实际 问题,并掌握解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重点:掌握商品销售中成本(进价)、售价(卖价)、标价(原价)、利润、利润率、折 扣等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知道销售中的盈亏取决于售价与成本之差.难点:能够通过自主分析,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同类型问题,并掌握解此类问题 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三、要点探究:探究点:销售中的盈亏合作探究:连一连:正确理解销售问题中的几个重要概念进价 也称成交价,是商店销售商品时的销售价格. 标价 商店销售商品时所赚的钱. 售价 商店购进商品时的价格.利润 商店销售商品时标出的价格,也称定价. 填一填1. 商品原价200元,九折出售,卖价是 元.2. 商品进价是150元,售价是180元,则利润是 元,利润率是_____.3. 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a 元,现在每件降价10%,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 元.4. 某种品牌的彩电降价20%以后,每台售价为a 元,则该品牌彩电每台原价应为 元.5. 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是12.8元,则原定售价是 元. 想一想:以上问题中有哪些量?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要点归纳:销售问题中的常用数量关系:●售价、进价、利润的关系:商品利润= 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进价、利润、利润率的关系:利润率=%商品进价商品利润100 ;●标价、折扣数、商品售价的关系:商品售价=标价×10折扣数; ●商品售价、进价、利润率的关系:商品售价=商品进价×(1+利润率). 议一议:销售中存在盈亏,说一说销售盈亏中存在哪几种可能情况,并分别说明在该种情况下,售价与进价的大小. (1)盈利:售价 进价(填“>”、“小于”或“=”),此时,利润 0(填“>”、“小 于”或“=”);(2)亏损:售价 进价(填“>”、“小于”或“=”),此时,利润 0(填“>”、“小 于”或“=”);(3)不盈不亏:售价 进价(填“>”、“小于”或“=”),此时,利润 0(填“>”、 “小于”或“=”).典例精析例1一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要点归纳:销售的盈亏取决于总售价与总成本之间的关系:总售价>总成本时,盈利;总售价<总成本时,亏损;总售价=总成本时,不盈不亏.针对训练1.某琴行同时卖出两台钢琴,每台售价为960元. 其中一台盈利20%,另一台亏损20%.这次琴行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2.某文具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64元,其中一个盈利60%,另一个亏本20%.这次交易中的盈亏情况?例2某商品的零售价是900元,为适应竞争,商店按零售价打9折(即原价的90%),并再让利40元销售,仍可获利10%,求该商品的进价.方法归纳: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销售问题时,熟练、准确地运用销售问题中常用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针对训练1. 某商场把进价为19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1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 元.2. 我国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在2005年涨 价30%后,2007降价70%至a 元,则这种药品在2005年涨价前价格为 元.20元,则这种商品的原价是( )A .500元B .400元C .300元D .200元4.某商品的进价是1000元,售价是1500元,由于销售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 但又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那么商店最多可打几折出售此商品?5.据了解个体商店销售中售价只要高出进价的20% 便可盈利,但老板们常以高出进价 50%~100% 标价,假若你准备买一双标价为600元的运动鞋,应在什么范围内还价?二、课堂小结●售价、进价、利润的关系:商品利润= 商品售价-商品进价●进价、利润、利润率的关系:利润率=%商品进价商品利润100 ●标价、折扣数、商品售价的关系:商品售价=标价×10折扣数●商品售价、进价、利润率的关系:商品售价=商品进价×(1+利润率)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3课时球赛积分表问题学习目标:1.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认识到生活中数据信息传递形式的多样性.2. 会阅读、理解表格,并从表格中提取关键信息.3. 掌握解决“球赛积分表问题”的一般思路,并会根据方程的解的情况对实际问题作出判断.重点:能够阅读和理解表格中的信息.难点:能够通过自主分析,从表格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解题,并掌握解决“球赛积分表问题”的一般思路.教学过程:四、要点探究:探究点:比赛积分问题互动探究:某次篮球联赛积分榜如下:问题1你能从表格中了解到哪些信息?问题2你能从表格中看出负一场积多少分吗?问题3你能进一步算出胜一场积多少分吗?提示:设胜一场积x分,根据表中其他任何一行可以列方程求解.问题4怎样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关系?问题5某队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负场总积分吗?例某次篮球联赛共有十支队伍参赛,部分积分表如下: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你能求出胜一场、负一场各积多少分吗?【提示:先观察C队的得分,可知胜场得分+负场得分=_____,然后再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想一想: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针对训练:某赛季篮球甲A 联赛部分球队积分榜如下:(1) 列式表示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2) 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为什么?1. 某球队参加比赛,开局9场保持不败,积21分,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则该队共胜( )A. 4场B. 5场C. 6场D. 7场2.中国男篮CBA职业联赛的积分办法是:胜一场积2分,负一场积1分,某支球队参加了12场比赛,总积分恰是所胜场数的4倍,则该球队共胜____场.3. 某次知识竞赛共20道题,每答对一题得8分,答错或不答要扣3分. 某选手在这次竞赛中共得116 分,那么他答对几道题?4.把互动探究中积分榜的最后一行删去(如下表),如何求出胜一场积几分,负一场积几分.二、课堂小结1. 解决有关表格的问题时,首先要根据表格中给出的相关信息,找出数量间的关系,然后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2.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 电话计费问题学习目标:1. 体会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能够根据已知条件选择 分类关键点对“电话计费问题”进行整体分析,从而得出整体选择方案. 2. 进一步深化对数学建模方法的体验,增强应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重点:能够理解题目信息,建立方程模型解决电话计费问题. 难点:关键点的选择,整体方案的确定.五、要点探究:探究点1:电话计费问题:下表中有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想一想 你觉得哪种计费方式更省钱?填填下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问题1 设一个月内移动电话主叫为t min (t 是正整数),列表说明:当t 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取值时,按方式一和方式二如何计费.想一想:计费多少是与__________有关;计费时,首先主要关注的是________________; 考虑t 值时,不同时间范围的划分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表如下: 主叫时间t/min 方式一计费/元 方式二计费/元问题2 观察你的列表,你能从中发现如何根据主叫时间选择省钱的计费方式吗?通过计算验证你的看法.结论:当t________________时,选择方式一省钱;当t________________时,两种方式费用相同; 当t________________时,选择方式二省钱. 想一想:(1)回顾问题的解决过程,谈谈你的收获.月使用 费/元 主叫限定 时间/分 主叫超时 费/(元/分) 被叫 方式一 58 150 0.25 免费方式二 88 350 0.19 免费主叫时间(分) 100 150 250 300 350 450 方式一计费(元)方式二计费(元)。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并项与移项★知识点一:方程的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 合并同并项把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合并时要牢记合并同类项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
特别要注意系数是负数的情况。
例1:解方程x-2x=3★知识点二:方程的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在方程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含未知数的项集中在方程的一边,常数项集中在另一边,移项一定要变号。
●移项与加法变换律的区别移项是把某些项从等式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移动的项要变号;而加法交换律中加数交换位置只是改变排列的顺序,不改变符号。
例2:判断下列移项是否正确(1)12-x=-5移项,得12-5=x(2)-7x+3=-13x-2,移项,得13x-7x=-3-2(3)2x+3=3x+4,移项,得2x-4=3x-3(4)-5x-7=2x-11,移项,得11-7=2x-5x★知识点三:列方程解应用题两种基本相等的关系:(1)总量=各部分量之和;(2)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基本步骤:审题找相等的关系设未知数写出答案例题3:解下列方程(1)2x+6=1 (2)3x+7=-2x-3 (3)x=x+3例4:列一元一次方程求值(1) 若25与x的差是8,求x的值(2) 已知m=-1是关于m的方程3n-5mn=3-n的解,求m的值(3) 若3x-1与2x互为相反数,求x的值例5: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趣味算题,它们多以顺口溜的形式表述,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个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梨,请问君子知道否,几个老头几个梨?例6:为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校计划购买一批篮球和排球.已知篮球和排球的单价比为3;2 单价和为80元,则篮球和排球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例7: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2倍如果把十位与个位的数字对调所得的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36求原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