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 黄山记 课时2 .doc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第1课 黄山记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蹑.( ) ②糗.( ) ③菡萏..( ) ④褶.皱( ) ⑤狭仄.( ) ⑥战栗.( ) ⑦氤氲..( ) ⑧凝眸.( ) ⑨诡.奇( ) ⑩绮.丽( ) ⑪虔.诚( ) ⑫龙蟠.坡( ) ⑬摄.身光( ) ⑭煞.费心机( ) ⑮前拥后簇.( ) ⑯毫不悭吝..( ) ⑰翩.然起舞( ) ⑱瞬.息万变( ) ⑲ 喑.呜变色( ) (2)多音字①⎩⎪⎨⎪⎧ 参.加( )参.差( )人参.( ) ②⎩⎪⎨⎪⎧ 刹.那( )刹.车( ) ③⎩⎪⎨⎪⎧翘.首( )翘.尾巴( ) ④⎩⎪⎨⎪⎧ 拾.级( )拾.起( ) ⑤⎩⎪⎨⎪⎧ 削.壁( )削.皮( ) ⑥⎩⎪⎨⎪⎧逸兴横.飞( )飞来横.祸( ) 2.辨形组词①⎩⎪⎨⎪⎧ 缭 瞭 燎 潦②⎩⎪⎨⎪⎧ 缥 漂 瞟 剽 ③⎩⎪⎨⎪⎧ 拔 拨 跋 泼 ④⎩⎪⎨⎪⎧ 誉 誊 眷 券3.词语释义①氤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悭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大手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煞费心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高风峻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扑朔迷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逸兴横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卓绝云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暴发”与“爆发”“暴发”指突然猛烈地发生或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
◎第1课《黄山记》◎第2课《瓦尔登湖(节选)》◎第3课《巩乃斯的马》第1课黄_山_记本课话题——探索一、从课本中积累“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
感谢那些黄山石工,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
他们征服了黄山。
断崖之间架上桥梁,正可以观泉赏瀑。
险绝处的红漆栏杆,本身便是可羡的风景。
”黄山的自然风光是美丽的,而更美的是把仙境送给“人间”的人们!是那些征服大自然的攀登者,是那些改造大自然的探索者!二、从历史中积累一个皮革商喜欢钓鱼,他经常去的地方是纽芬兰渔场。
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他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钓的鱼一放到冰上很快就冻得硬邦邦的了,而且只要冰不融化,鱼过个三五天也不变味。
难道食物结了冰就可以保鲜?皮革商这样问自己。
他开始了试验。
经过多次探索,他发现不仅鱼类在冰冻条件下可以保鲜,其他食物,比如牛肉、蔬菜都可以这样做。
他决定制造出一台能让食品快速冰冻的机器。
成功的路是艰难的,在研制速冻机的过程中,皮革商吃尽了苦头,但他从不气馁。
通过反复地试验、不断地总结经验,皮革商终于成功了。
他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并且以3 000万美元的天价把这项技术卖给了美国通用食品公司。
他就是世界上第一代冰箱的发明者——美国人巴尔卡。
科学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与荆棘,探索的过程也就无比艰辛,唯有具备坚强的意志、超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者,方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中不断完善,最终走向成功。
三、从名言中积累1.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2.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爱因斯坦3.探索还没有开辟的领域,才能创造新天地。
——李政道4.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牛顿一、作者简介著名的报告文学家——徐迟徐迟(1914—1996),当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
原名徐高寿。
浙江省天兴人。
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新中国成立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第一单元感悟自然第1课黄山记天空蔚蓝得如水般纯净,几缕白云很自然地浮在我的头顶,像一朵一朵等待摘采的棉花。
它们无心出岫,随意来往,有时冉冉而降,期待着人去拜访。
阳光漫过来,峰峦筑挺于天苍野茫之间,更有几分风流惬意。
似乎那些亭台楼宇透出的光影,冷了喧嚣,暖了悲凉。
原总觉得到黄山去,必须看到黄山日出,才算不虚此行。
所以每次到黄山,看日出的念头总是顽强地存在。
放弃其他活动,养足精神起早去苦苦等激1.云绝,变幻无常,虚实莫测,拨动你心中的奇思妙想;松奇,卓越风姿,千年不变,引发你的由衷感叹;石怪,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引导你神游八荒之外……每一处,每一刻,它们都能为你勾勒出一幅幅至美的图画!然而,美妙绝伦的黄山不会轻易将它的美给予人类。
它将那些可以通入胜境的道路全部切断,处处悬崖峭壁,无可托足,让人望而却步。
尽管如此,千百年来,它却依然没有挡住那些勇于探索的人们,诗仙李白曾登临赋诗,逸兴横飞;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此流连忘返,叹为观止……而今天,更有无数的人不畏艰险,奋勇登山,尽享这无限风光,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气势![写作运用]适用于“勇气”“无限风光在险峰”“感悟自然”等话题。
2.在探索中,我们把一颗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科考并遨游;在网上聊天,天涯犹在咫尺;去海底观光,梦寐变现实;机器人成了我们的奴隶,天气陛下俯首称臣。
在探索中,我们破译DNA成分与排列,解读多种遗传密码;攻克困扰人类的顽疾——老年痴呆症;克隆羊、克隆猪的诞生,宣告人类返老还童不再是幻想。
在探索中,我们发现了约4 500万年前的类人猿的化石,找到了失落在埃及的港口城市,知晓埋葬136年的沉船之谜。
塔里木河科考,发现小河墓地遗址,解读20世纪八十年的“大耳朵”之谜、一百年之久的“游移湖”之惑……探索永无止境,探索将使人类社会更加文明发达和幸福。
当然,鲜花与荆棘同在,失败与成功为伴。
探索的征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巴尔扎克说:“失败是人生的老师。
【精选】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黄山记应用体验之旅训练粤教必修3【精选】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黄山记应用体验之旅训练粤教必修3(时间:40分钟分值:47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喑.呜(yīn)叱咤.(zhà)菡萏..(hàn dàn) 煞.费心机(shà)B.龙蟠.(pán)悭吝..(qiān lìn)氤氲..(yīn yūn)拾.级而登(shí)C.褶.皱(zhē) 狭仄.(zè)凝眸.(móu)前拥后簇.(cù)D.琢凿.(záo)参差..(cēn cī)战栗.(sù)翩.然起舞(piān)解析:B项,拾shè;C项,褶zhě;D项,栗lì.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卓越暗礁圣境虚无漂缈B.绮丽狭仄哈达骄健多姿C.珊瑚险竣铺砌喘息甫定D.潦草剑戟威慑蹑手蹑脚解析:A项,圣-胜,漂—缥;B项,骄—矫;C项,竣—峻。
答案:D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翠峰一滴三江水,珠流万里入南洋。
〞珠江,孕育了无数的风流人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海桑田,叙说着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思想的飓风一直激荡着广袤的华夏大地,珠江流域成为众望所归的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
A.风流人物B.沧海桑田C.脍炙人口 D.众望所归解析:D项,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能用来形容“策源地〞。
答案: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代表们认为,政府只有不断改善民生,社会才能真正保持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B.苹果是一家充满了乔布斯基因的公司,虽然也是一家完整的IT公司,并不会因为乔布斯的离开而轰然倒下,人亡政息不适应苹果.C.林书豪在短短的时间里,连续掀起了篮球场上的传奇,在对阵猛龙的比赛当中得到27分,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成为了他的狂热粉丝。
第一单元第1课黄山记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________的云,________的雾,________的霞光,________的云海。
A.雪浪滚滚倏来倏去扑朔迷离绮丽多彩B.扑朔迷离绮丽多彩倏来倏去雪浪滚滚C.倏来倏去扑朔迷离绮丽多彩雪浪滚滚D.绮丽多彩倏来倏去雪浪滚滚扑朔迷离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白逸兴横飞,登上了海拔大约1 860米左右的黄山最高峰的绝顶——莲花峰。
B.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
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C.这里虽然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
D.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怀。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汽车驶入黄山脚下,已经凌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我的黄山之行开始了。
①从北门左侧小径直下松谷景区,竹林苍翠挺拔,山路潮湿,映着青苔②不时能听到鸟的啁啾声,从林子的深处清幽传来③山中是寂静的,凉飕飕的风在窗外夹杂着草香、木香,在夜色中随着闪亮的灯光弥漫着④行走在谷中,边走边用竹拐敲着石阶,嗒嗒声和着流水潺潺声⑤不时可以看到黑色、灰色的峭壁的身影,远处的山的轮廓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久已沉寂的心终于兴奋起来A.①③⑤②④⑥B.③⑤①②④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③②①⑤④⑥4.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
要求:①与画波浪线的句子句式一致;②语意连贯,符合上下文的特定语境。
作家笔下优美的写景散文,好似热情而阅历丰富的导游:它会带你去攀登泰山那回环曲折的盘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山记》练习一、基础知识和累积阅读下边文字,按要求达成1—— 2 题。
这样部署后,它翻开了它的云库,拔给这地区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溯迷离的雾,绚丽多采的霞光,雪浪滔滔的云海。
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汹涌。
被雪浪拍击的山岳,或被淹没,或露或巅,沉浮其中。
而后,大自然又绝不悭吝地恩赐几千栽种物。
它到处散下天女花和高峰杜鹃。
它还特地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种子,播在险峻处。
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稀有。
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渺的雾,葱翠的松,拿过来构成了无量尽的幻异的景。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1)倏()(2)绮()( 3)悭()2、从文中找出 3 处错别字,并加以更正。
(1)(2)(3)3、你能把以下空缺的诗句填写出来吗?担崖夹石柱,,伊昔升绝顶,。
(李白)二、课内文段阅读阅读下边文字,按要求达成4—— 6 题。
文殊院正南前面,天蝎星座的浑身,如飞龙一条,伏在眼前,一动不动,等人骑乘,即可起飞。
而当我在静静的群峰间,暗蓝的旅馆里,忽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山峰还只有明暗阴阳之分时,拂晓的霞光却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
初升的太阳流露出第一道光辉。
从未见过鲜红这样之红,也从未见过鲜红这样之鲜。
一刹间火球凌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变化多端,空间射下百道光柱。
万松林非常绚烂,云谷寺豪光四射。
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
异彩纷呈,散花坞如大放焰火。
焰火正飞舞。
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
笙管齐鸣,山呼谷应。
风急了。
西海门前,雪浪滔滔。
而排云亭前,好似一座忙碌的海港,码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嫩的货物。
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
但是暗礁多,浪这样邪恶,准能够撞碎我的帆桅,打翻我的船。
我穿过密林小径,奔上左数峰。
上有平台,可以观海。
但见浩大一片,了无边沿,海上蓬莱,尤其诡奇。
我又穿过更密的林子,翻过更奇的山岳,蛇行经过更险的绝壁,踏进更深的波涛。
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
游兴更浓了,我又踏上云层,到那黄山图上没有标记,在任何一篇游记中无人提及,的云中。
广东省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感悟自然第一课《黄山记》教案本单元以感悟自然为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使学生不仅能欣赏自然之美,更能思考生命的真谛。
学前准备:准备电脑和PPT课件,学生需要预习课文。
学习目标/重点:1、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2、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气势磅礴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作者真挚感情的融合及本文布局谋篇的手法。
教学方法:根据单元教学要求,指导诵读课文,领会本文瑰丽多姿、大气磅礴的语言特色和精致巧妙的布局特点。
在理清游踪,了解黄山奇景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欣赏活动中驰骋想象和联想。
单元课时分配:一共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深入理解文意,欣赏本文在语言构思上的特点。
游记就是记游的概念,在记叙游览行程的过程中,穿插描写一些大景小景,再抒发一点感想情思。
《黄山记》把握黄山奇秀的景观特色,以跳脱的思路,从宏观,从历史,从想像,从实际游历各个方面予以表现,贯穿其中的是作者面对黄山雄姿奇景所迸发的钦敬慕仰之情,从而跳出就山写山的局限,成就了一篇独出机杼的佳作。
写作手法上《黄山记》把记游放到结构的第三部分,最后一部分写黄山奇景则难以看到具体的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而文章开头则是从宏观的、历史的高度着笔,其写作顺序与传统的游记就相差甚远了。
《黄山记》议论、抒情、记叙、描写融为一体。
由此可见:游记完全可以灵活地来写,把个人的独得之感与对景物特征的状写结合起来表现。
形式可以多样,顺从时间、空间的自然推移顺序来写,固然可以,打破这种方式当然也可以。
游记可以写活,写得令人大喜大悲,作为散文的一种,它一样需要一个"情"字统率,只是记游的对象固定,特征必须准确,结构文章的逻辑线轴要十分清晰。
第1课黄山记【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完成1~3题。
1.文中引述黄帝飞升的传说和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神话传说的神奇色彩增加了黄山的神秘色彩,也与后面的诗文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而引述李白等人的诗文不仅佐证了斯人登山的经历,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还以优美的诗文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丰富了内容。
2.这一部分与全文中心有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段回顾了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黄山,其余的人都是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人类登山历史,是为了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过程,为下文赞美我们的时代和人民埋下伏笔。
3.这一部分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章是以“险”“奇”统领全文的,而这一部分正是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及“封山”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
它又与第三部分“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
可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二、阅读文章第四部分“只见云气氤氲来……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这段文字,完成4~6题。
4.黄山的云海有什么特点?请从文段中找出能最好地诠释黄山云海这一特点的两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云海的特点:变化无定。
能最好地诠释黄山云海这一特点的两个句子是:(1)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
(2)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雨脚奔驰。
5.文段写松树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请结合文段内容试作赏析。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黄山记》同步训练一、基础测试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宝刹.惊诧.叱咤.姹.紫嫣红B.狭仄.咋.舌舴.艋啧.有烦言C.拾.级摄.取威慑.十恶不赦.D.浩翰.菡.萏颔.联成吉思汗.解析A.咤:zhà,余:chà;B.仄:zè,余:zé;D.汗:hán,余hàn。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攀缘船坞舶来品泊位B.拆卸请贴漂白粉启程C.盘踞蟠桃趟混水诡密D.桅竿旗杆桥栏杆秸秆解析B.贴—帖;C.混—浑,密—秘;D.竿—杆。
答案 A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十一月的一天下午,在连续几天的暴雨后的________中,天空仍然阴云密布,空气中仍然________着雾气,我注意到湖水出奇地平静,________很难分辨出湖面来;它不再倒映出十月份的________,而只有周围群山十一月份的灰暗颜色。
A.平静弥漫因此璀璨色彩B.沉寂笼罩因而绚烂色彩C.寂静弥散可是光鲜颜色D.孤寂充斥于是闪耀颜色解析第三处是因果关系的连词,排除C、D;“笼罩”和“空气”不搭配,排除B。
答案 A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
B.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地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
C.仿佛可以从这长虹之脚,拾级而登....,临虹款步,俯览江山。
D.在这次联赛中,广东队和北京队势力相当,经过几番较量,最终鼎足而立....,打成平局。
解析“鼎足而立”形容三者之间对立的局势,不合句意。
答案 D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李白逸兴横飞,登上了大约海拔1860公尺左右的黄山最高峰的绝顶——莲花峰。
B.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
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第1课黄山记1.走近作者徐迟(1914-1996),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今湖州)人。
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1933年开始写诗,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二十岁的人》。
1960年调湖北省文联工作,曾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在报告文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等。
其中《哥德巴赫猜想》与《地质之光》获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2.相关知识游记是一种对游历进行记录的文体,也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郦道元的《三峡》、余秋雨的《山居笔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游记。
(1)游记的分类。
游记可以分为记叙型游记、抒情型游记、写景型游记、说理型游记等。
(2)游记四要素。
从内容上看,游记有四个要素:时间、游踪、风貌、游感。
(3)游记的文题特征:①有明显的词语标志,如常冠以“游”“漫游”“记”“游记”“杂记”“小记”“漫记”“散记”“游录”“行”等词语;②以客体为题,如《北固亭》《镜泊湖》等;③以嵌入客体方位的短语为题,如《峨眉山下》《在草原上》等;④以客体的某一特色为题,如《沧海日出》《崂山降雪》等;⑤以游历的中心事件为题,如《雨中登泰山》《重阳节游灵隐》等。
(4)游记散文和抒情散文存在交叉关系。
作者在抒情散文中常常通过写景状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景常常只是一个引发感情的触发点。
而游记则不论抒情色彩如何浓郁,总要摹山拟水,描述自然景观和与之相联系的人文景观。
1.注音(1)倏.来倏去(shū)悭吝..(qiānlìn)菡萏..(yīnyūn)..(hàndàn) 氤氲喑呜..(yīnwū) 叱咤.(zhà)甫.定(fǔ) 煞.费心机(shà)扑朔.迷离(shuò) 峰趾.(zhǐ)剑戟.(jǐ) 接踵.(zhǒnɡ)皱褶.(zhě) 拾.级(shè)铺砌.(qì)(2)⎩⎪⎨⎪⎧哈达(hǎ)哈.尼族(hā) ⎩⎪⎨⎪⎧光晕.(yùn )晕.船(yùn ) ⎩⎪⎨⎪⎧舌苔.(tāi )苔.藓(tái ) 2.写对字形(1)⎩⎪⎨⎪⎧布zhì(置)部shǔ(署) (2)⎩⎪⎨⎪⎧峭bì(壁)玉bì(璧) (3)⎩⎪⎨⎪⎧h àn (翰)林浩hàn (瀚) (4)⎩⎪⎨⎪⎧花ruǐ(蕊)蓓lěi (蕾)追本溯源,巧记汉字“玉”在《说文解字》中立为部首,作偏旁时写作“王”。
1 黄山记本课话题——无限风光在险峰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
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它选中皖南山区。
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
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褐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云绝,变幻无常,虚实莫测,拨动你心中的奇思妙想;松奇,卓越风姿,千年不变,引发你的由衷感叹;石怪,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引导你神游八荒之外……每一处,每一刻,它们都能为你勾出一幅画!然而,要尽享这样一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绝非易事。
但它却挡不住那些勇于探索的人们,诗仙李白曾登临赋诗,逸兴横飞;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流连忘返,叹为观止……而今天,更有无数人不畏艰险,奋勇登山,尽情享受了这无限风光,领略了一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气势,正所谓: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足下!其实,人生需要攀登的高峰又岂止黄山一座呢?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梦想的力量有这样一个女孩,花样的容貌,温柔而善良;有这样一个女孩,15岁被查出患有肺动脉高压,从此日日夜夜承受着病痛的煎熬;有这样一个女孩,即使已经被病痛折磨得憔悴不堪,却还要咬牙坚持用纤细的手指敲打着键盘,用博客记录自己的人生感悟。
她就是80后的北京女孩田维,她用自己21年的精彩一生真正诠释了梦想的力量。
所写成的50万字博客日志《花田半亩》在其死后出版成书——那是一部血与泪的结晶。
梦想的力量让田维站上了属于她的险峰,领略到了无限风光。
花香漫野,那是属于她的天堂!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必须体验过痛苦,才体会到生的快乐。
——大仲马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
——拿破仑人生在世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的。
——苏霍姆林斯基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语文·必修 3(粤教版)1黄山记描写黄山诗词五首游黄山(宋)朱彦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
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黄山绝顶题文殊院(清)魏源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华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云外峰(清)程之鵕(jùn)飘渺离奇峙碧空,浑疑云外复云中。
杜鹃开向春光后,烧遍峰头万树红。
鲫鱼背(清)许全治无意吞舟归北海,何心借水跃昆明。
游人尽是批鳞客,竹杖芒鞋脊上行。
黄山小诗(近现代)老舍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
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煞.费心机(shà)瞬.息万变(shùn)悭.吝(qiān)B.自出机杼.(zhù) 前拥后簇.(cù) 菡萏..(hàn dàn)C.绮.丽多彩(qǐ) 倏.来倏去(shū) 凝眸.(móu)D.扑朔.迷离(shuò) 喘息甫.定(fǔ) 虔.诚(qiān)解析:D项,虔qián。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最近新开的一家超市,开出五路汽车,专接送购物的顾客,是挣钱心切,煞费心机....?还是一心为民,方便群众?B.汽车顺从地按着自己的意志,或缓行,或疾驶,虽然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两三次有惊无险的事,但都一一化险为夷....。
C.我家门前的两座大山,陡峭险峻,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D.是什么,给人类带来那么多绝处逢生....的希望?干细胞!它好比普罗米修斯的火种,让将枯的生命重新点燃,让病变的脏器重获新生。
解析:A项,煞费心机:为达到某个目的费尽心思。
B项,化险为夷:险:险阻;夷:平坦。
化危险为平安。
比喻转危为安。
C项,鼎足而立: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句中说的只有两座大山,不能用“鼎足而立”。
语文·必修3(粤教版)1黄山记描述黄山诗词五首游黄山(宋)朱彦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
嵩阳假设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黄山绝顶题文殊院(清)魏源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华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云外峰(清)程之鵕(jùn)飘渺离奇峙碧空,浑疑云外复云中。
杜鹃开向春光后,烧遍峰头万树红。
鲫鱼背(清)许全治无心吞舟归北海,何心借水跃昆明。
游人尽是批鳞客,竹杖芒鞋脊上行。
黄山小诗(近现代)老舍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
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
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煞.费心机(shà)瞬.息万变(shùn)悭.吝(qiān)B.自出机杼.(zhù) 前拥后簇.(cù) 菡萏..(hàn dàn)C.绮.丽多彩(qǐ) 倏.来倏去(shū) 凝眸.(móu)D.扑朔.迷离(shuò) 喘息甫.定(fǔ) 虔.诚(qiān)解析:D项,虔qián。
答案:D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熟语利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最近新开的一家超市,开出五路汽车,专接送购物的顾客,是挣钱心切,煞费心机....?仍是一心为民,方便群众?B.汽车顺从地按着自己的意志,或缓行,或疾驶,尽管在练习的进程中,也显现过两三次有惊无险的事,但都一一逢凶化吉....。
C.我家门前的两座大山,峻峭险峻,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D.是什么,给人类带来那么多绝处逢生....的希望?干细胞!它比如普罗米修斯的火种,让将枯的生命从头点燃,让病变的脏重视获新生。
解析:A项,煞费心机:为达到某个目的费尽心思。
B项,逢凶化吉:险:险阻;夷:平坦。
化危险为平安。
比喻转危为安。
C项,鼎足而立: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句中说的只有两座大山,不能用“鼎足而立”。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悭.吝(qiān)煞.费心机(shà)瞬.息万变(shùn)B.菡萏..(hàn dàn) 自出机杼.(zhù) 前拥后簇.(cù)C.凝眸.(móu) 扑朔.迷离(shuò) 倏.来倏去(shū)D.虔.诚(qiān) 绮.丽多彩(qí) 喘息甫.定(fǔ)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冈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
B.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燎乱。
C.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D.绯红的莲花峰迎着阳光,抒展了一瓣瓣含水的花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B.一个个地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
C.仿佛可以从这长虹之脚,拾级而登....,临虹款步,俯览江山。
D.在这次甲A联赛中,北京队和国安队实力相当,几经较量,最终鼎足而立....,战成平局。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
B.它还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
C.(李白)逸兴横飞,登上了海拔大约1 860米左右的莲花峰,黄山最高峰的绝顶。
D.这时山路渐渐地陡峭,我们快到达那人间与胜境的最后边界线了。
二、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5~7题。
鸿蒙以后多少年,只有善于攀援的金丝猴来游。
以后又多少年,才有人来到这里。
第一个来者黄帝,一来到,黄山命了名。
他和浮丘公、容成子上山采药。
传说他在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 840米的光明顶之旁的炼丹峰上,飞升了。
又几千年,无人攀登这不可攀登的黄山。
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有个诗人来到。
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这位诗人也不愁。
在他足下,险阻山道阻不住他。
他是李白。
他逸兴横飞,登上了海拔1 860米的莲花峰,黄山最高峰的绝顶。
有诗为证:“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李白在想象中看见,浮丘公引来了王子乔,“吹笙舞松风”。
他还想“乘桥蹑彩虹”,又想“遗形入无穷”,可见他游兴之浓。
又数百年,宋代有一位吴龙翰,“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
霜月洗空,一碧万里。
”看来那时候只能这样,白天登山,当天回不去。
得在山顶露宿,也是一种享乐。
可是这以后,元明清数百年内,极大多数旅行家都没有能登上莲花峰顶。
汪瓘以“从者七人,二僧与俱”,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登山队,“一仆前持斧斤,剪伐丛莽,一仆鸣金继之,二三人肩糗执剑戟以随”。
他们只到了半山寺,狼狈不堪,临峰翘望,败兴而归。
只有少数人到达了光明顶。
登莲花峰顶的更少了。
而三大主峰之中的天都峰,海拔只有1 810米,却最险峻,从来没有人上去过。
那时有一批诗人,结盟于天都峰下,称天都社。
诗倒是写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没有一个。
登天都,有记载的,仅后来的普门法师、云水僧、李匡台、方夜和徐霞客。
5.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突出了黄山怎样的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引用李白的诗文有什么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一部分为表现全文的中心起到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泰山很大汪曾祺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
它太大了,写起来没有抓挠。
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岩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儿。
詹即瞻。
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
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个大境界。
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完全没说出个所以然。
这倒也是一种办法。
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
杜甫诗《望岳》,自是绝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句话就把泰山概括了。
杜甫真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一句诗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的忠悃。
相比之下,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注]。
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
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
杜甫的诗当然受了《鲁颂·閟宫》的影响,“齐鲁青未了”,当自“鲁邦所詹”出。
张岱说“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这话是说得对的。
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着笔。
郦道元写三峡可以取法。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刻琢精深,以其法写泰山那不大适用。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
徐志摩写泰山日出,用了那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
但我有点怀疑,这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会这样写。
周作人大概根本不会去写日出。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
我对泰山不能认同。
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
我十年间两登泰山,可谓了不相干。
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为泰山。
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
泰山是强者之山——我自以为这个提法很合适,我不是强者,不论是登山还是处世。
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人。
我已经过了七十岁,对于高山,只好仰止。
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
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
同样,我对一切伟大的人物也只能以常人视之。
泰山的出名,一半由于封禅。
封禅史上最突出的两个人物是秦皇、汉武。
唐玄宗作《纪泰山铭》,文词华缛而空洞无物。
宋真宗更是个沐猴而冠的小丑。
对于秦始皇,我对他统一中国的丰功,不大感兴趣。
他是不是“千古一帝”,与我无关。
我只从人的角度来看他,对他的“蜂目豺声”印象很深。
我认为汉武帝是个极不正常的人,是个妄想型精神病患者,一个变态心理的难得的标本。
这两位大人物的封禅,可以说是他们的人格的夸大。
看起来这两位伟大人物的封禅实际上都不怎么样。
秦始皇上山,上了一半,遇到暴风雨,吓得退下来了。
按照秦始皇的性格,暴风雨算什么呢?他横下心来,是可以不顾一切地上到山顶的。
然而他害怕了,退下来了。
于此可以看出,伟大人物也有虚弱的一面。
汉武帝要封禅,召集群臣讨论封禅的制度。
因无旧典可循,大家七嘴八舌瞎说一气。
汉武帝恼了,自己规定了照祭东皇太乙的仪式,上山了。
却谁也不让同去,只带了霍去病的儿子一个人。
霍去病的儿子不久即得暴病而死。
他的死因很可疑,汉武帝究竟在山顶上鼓捣了什么名堂,谁也不知道。
封禅是大典,为什么要这样保密?看来汉武帝心里也有鬼,很怕他的那一套名堂并不灵验,为人所讥。
但是,又一次登了泰山,看了秦刻石和无字碑(无字碑是一个了不起的杰作),在乱云密雾中坐下来,冷静地想想,我的心态比较透亮了。
我承认泰山很雄伟,尽管我和它整个不能水乳交融,打成一片。
承认伟大的人物确实是伟大的,尽管他们所做的许多事不近人情。
他们是人里头的强者,这是毫无办法的事。
在山上呆了七天,我对名山大川、伟大人物的偏激情绪有所平息。
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微小,我们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
这是我在泰山受到的一次教育。
从某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
(节选自《汪曾祺散文·泰山片石》,有改动) 注洒狗血:(戏曲演员)脱离情节而卖弄滑稽、武艺或做过火的表演。
8.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泰山很大”的?请加以归纳。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一面镜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运用(12分)11.请从下面的材料中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给“功夫茶”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