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中现史----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格式:doc
- 大小:927.50 KB
- 文档页数:8
中考历史热点: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_
>
一、民族团结
1 、解决民族问题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 、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195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颁布
②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③我国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二、祖国统一
1 、”一国两制的构想
背景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内容在一个中国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监视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特色在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指导方针”一国两制
过程。
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地位和意义?
2.如何理解“一国两制”这一概念?它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现已在哪些地区得到了成功运用?
3.请指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和原因。
4.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什么是“九二共识”?
参考答案:
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地位:该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概念:在祖国统一前提下(一国),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两制)。
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现已成功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运用。
3.时间: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12月20日。
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拥有了独立自主的内政外交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符合港澳和内地的实际;中国收回主权的决心和坚定立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4.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热点专题四:维护民族团结教育部发布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设置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2009年7月16日教育部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预计2012年我市试卷分值在7分左右。
【背景材料】1.2011年7月19日,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
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参加庆典。
2.2011年6月15日至7月8日,西藏和平解放60年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
展览以西藏和平解放60年为主线,分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大幅改善的人民生活”、“西藏的明天更加美好”四个部分。
3.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工程全线贯通)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工程已于2011年6月13日全线贯通,并计划于6月底实现干线工程全面建成投产。
4.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西部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西部地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2011年8月27日,中央组织部、中国科学院在乌鲁木齐联合召开了“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实施15周年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7周年工作研讨会。
5.2011年,江苏对口援助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合奇县三市县,在克州的48个项目全面开工,完成投资3.17亿元,带动地方投资6亿元。
今年,江苏援助克州计划开工50个项目,投入援疆资金3.58亿元,截至4月中旬,开工率达80%。
5.2012年5月是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
【考点链接】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考点45)2.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新型民族关系考点46 八年级下册第18课)3.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三个尊重考点47,八年级下册)4.我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012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含11真题带解析)专题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2010·娄底学业考试)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史实与其不符的是( )A.推行郡县制 B.罢黜百家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2.(2011·泰州模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该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B.汉初休养生息,政权稳定C.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D.明朝以《四书》《五经》为科举考试的的主要内容3.(2010·呼和浩特中考)(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B.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4.某班要出版一期西藏历史知识的黑板报,其中有一个“唐与吐蕃”的小专栏,请你帮他们推荐一下可以选用的素材( )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②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③唐蕃会盟④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⑤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5.(2010·宜昌学业考试)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6.(2011·菏泽学业考试)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
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的是( )①设置西域都护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设置驻藏大臣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7.(2010·河北中考)左宗棠收复新疆、西藏和平解放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两者取得成功的相同原因有( )①得到了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②采取了正确的策略③与当地地方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协议④进行了充分的军事准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2011·苏州中考)2011年5月23日,在《西藏发展进步的光辉道路——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一文中列举数据显示:“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7.46亿元人民币。
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由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它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少数民族发展地区提供一个新的契机。
(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1987年,中葡签署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回归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意义:港澳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耻辱,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3.1995年,江泽民提出推进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
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途径:加强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1。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中国现代史——-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专家诠解考点趋势考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概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物。
(2)作用: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民族进步。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制度。
3.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意识,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与“特别行政区”有区别。
考点2:香港、澳门回归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背景: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3)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4)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5)意义:“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成为我国的一项重大国策,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突出表现。
“一国两制”既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稳定,又为祖国统一大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为国际争端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2.香港、澳门的回归(1)方针:“一国两制”。
(2)过程①香港回归:1982年,我国政府做出在1997年收回香港的决策。
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中国现代史——-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专家诠解考点趋势考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概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物。
(2)作用: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民族进步。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制度。
3.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意识,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与“特别行政区”有区别。
考点2:香港、澳门回归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背景: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3)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4)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5)意义:“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成为我国的一项重大国策,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突出表现。
“一国两制”既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稳定,又为祖国统一大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为国际争端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2.香港、澳门的回归(1)方针:“一国两制”。
(2)过程①香港回归:1982年,我国政府做出在1997年收回香港的决策。
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1997年6月30日晚21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的先头部队开进香港,这是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②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如期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3)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战略方针的成功运用,不仅雪洗了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还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范例,必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4)原因:综合国力增强(根本);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应用。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20世纪9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2.香港回归对我们的启示:清政府政治的腐败,经济的落后,是香港被英国一步步侵占;今天在“一国两制”方针下,中国政府成功收回香港,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3.香港、澳门回归和回归后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促进了香港和内地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1.“一国两制”的核心和前提是一个中国,“两制”指的是两种社会制度,分别是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首先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但最终首先解决了港澳问题。
考点3: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的交往,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台湾是我国的神圣领土(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自三国时期开始与大陆联系日益密切,历代中国政府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以加强管辖。
(2)17世纪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进行管辖。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日侵略台湾,遭到台湾人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884年中法战争中,法国入侵台湾,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军民奋起保卫台湾,重创法军。
(4)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台湾人民坚决反对,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反日斗争;随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10月,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5)台湾是中国领土是被众多国际法、国际组织和国家所认可的:二战中的《开罗宣言》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波茨坦公告》重申了这一点;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建交三个公报也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6)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台湾问题的由来(1)1949年,从祖国大陆败退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盘据台湾。
(2)1950年,为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至今。
3.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2.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允许他国干涉。
3.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但是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统一,使台湾早日回归。
美日等多次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均遭失败的原因:国际社会公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不是主权国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名师导练经典名题【3年经典解析】——掌握绝技无往不胜【经典1】(2010·武汉)随着海峡两岸直接“三通”的开启,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这将造福两岸同胞,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列关于台湾的表述,正确的是()①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宝岛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③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A.①②B.②③C.①③【解析】本题属于组合性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辨别归纳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而非1960年的《北京条约》。
因此选择B。
【经典2】(2011·重庆)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A.朋友遍天下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C.科教兴国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四个选项都是有关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的事件,谈的是民族事务。
故选择B。
【2011真题导练】——全新精题梯度升级一、选择题1.(2011·湘潭)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某班要出一期“历代政府对西藏的管辖”黑板报,下列材料可供选择的是()①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②清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③清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④新中国设立西藏自治区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2011·张家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A. 民族区域自治B. 各民族共同发展C. 西部大开发D. 大杂居、小聚居3.(2011·六盘水)歌曲《翻农奴把歌唱》反映了西藏民主改革完成后,百万翻身农奴对毛主席和中国其产党的感激之情。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下列建设和发展西藏的事例中,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A. 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B.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C.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D.青藏铁路建成4.(2011·包头)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正确的是()A. 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B. 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C. 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D. 是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5.(2011·肇庆)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
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洗刷了百年的耻辱 B.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C.“一国两制”的实施是成功的 D.“一国两制”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6.(2011·莆田)香港传媒评价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的构想二、非选择题7.(2011·龙东)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她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出嫁吐蕃,带去了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工业工匠。
从此,吐蕃人学会了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学会了养蚕缫丝,纺织刺绣,等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1979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额外补贴40亿元,以后每年递增10%。
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材料三西藏地区人大代表索朗顿珠说:“我家和西藏百万农奴一起翻身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
现在家里新盖了8间房子,饲养了三头奶牛、一头牦牛、13只绵羊和四头猪,还买了彩电、立柜、藏式柜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汉藏友好交流的哪一史实?(2)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是在哪个朝代?清朝设置什么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3)1951年,西藏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解放?今年是西藏解放多少周年?(4)材料二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制度?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我国实施了什么战略?(5)今年是建党90周年,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索朗一家的变化谈谈你的感想?【2012命题预测】——考前咬牙考后放歌一、选择题1. (原创)2011年5月23日,在《西藏发展进步的光辉道路——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一文中列举数据显示:“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7.4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9年的83.3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万元,是1959年的34倍。
……”为西藏取得巨大进步提供保障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C.民族区域自治 D.西部大开发2. (原创)邓小平的语言简洁精辟,善于抓住问题核心,传达出耐人寻味的深邃思想。
下面与港澳回归有关系的是()A.“三个面向” B.“一国两制”C.“第一生产力” D.“发展才是硬道理”3. 下列适合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地区有()①新疆②西藏③香港④台湾⑤澳门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4. (原创)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