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程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016.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绩效考核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必胜客绩效考核组长姓名:组员姓名:组员姓名:学科部: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陈红2013 - 2014 年度第二学期目录一、必胜客背景分析、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必胜客企业简介和背景文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必胜客的组织结构和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必胜客组织目标与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绩效考核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绩效考核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绩效考核的目的和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考评的实施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考核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考评的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考核指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必胜客店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必胜客领班 (9)(三)必胜客普通服务员 (10)四、总结 (11)一、必胜客背景分析、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现状(一)必胜客企业简介和背景文化必胜客是全球最大的比萨专卖连锁企业之一,由法兰克·卡尼和丹·卡尼两兄弟在1958年,凭著由母亲借来的$600美元于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创立首间必胜客。
它的标识特点是把屋顶作为餐厅外观显著标志。
数字12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数字12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数字12,并能够写出数字12的形式。
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字12的概念,并能够将其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物联系起来。
3. 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来巩固和扩展数字12的概念。
教案步骤:1. 引入数字12(5分钟)- 使用数字卡片或数字图像展示数字12,并引导学生一起读出数字12。
-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数字12,以及他们在哪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中可以看到数字12。
2. 认识数字12(10分钟)- 使用数字卡片或数字图像,让学生观察数字12的形状和特点。
-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12的构成,即数字1和数字2的组合。
- 通过与学生互动,让他们说出数字12的特点和形式。
3. 数字12的数量(15分钟)- 使用计数棒或其他可视化工具,让学生模拟数字12的数量。
- 引导学生将计数棒分成12份,并逐个数出每一份,帮助学生理解数字12代表的具体数量。
4. 数字12的应用(15分钟)- 展示一些与数字12相关的图片,如12个苹果、12本书等。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与他们讨论图片中的事物与数字12的联系。
- 鼓励学生提出其他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数字12的例子。
5. 游戏和活动(15分钟)- 进行数字12的游戏和活动,如找出教室中12个物品、数出12个手指等。
- 引导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数字12的概念,并培养他们对数字12的敏感性。
6. 总结和评估(5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数字12的形式、数量和应用。
- 提问学生关于数字12的问题,以评估他们对数字12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字12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 组织学生参与数字12的创意艺术活动,如用纸板剪纸制作数字12的形状。
- 引导学生通过数字12的拆分和组合,探索其他数字的概念和形式。
12节机器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器人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结构、传感器原理及编程逻辑。
2. 学习并理解机器人相关科学概念,如力学、电子学等,与学科知识相融合。
3. 了解不同类型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功能,培养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完成机器人组装、调试及编程。
2.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任务,学会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并优化程序。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编程技巧,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简单的机器人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主动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时的自信和毅力,学会相互鼓励、支持与合作。
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了解机器人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培养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12节机器人课程设计,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未来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器人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发展历程、分类及基本结构,涉及课本第二章内容。
- 机器人发展历程及分类- 机器人基本结构及功能2. 机器人编程逻辑与传感器原理:涉及课本第三章内容。
- 编程语言基础与逻辑控制- 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与应用3. 机器人组装与调试:结合课本第四章内容,进行实践操作。
- 机器人组装方法与技巧- 调试过程与问题解决4. 机器人应用案例与任务实践:参考课本第五章内容,进行项目式学习。
- 不同场景下的机器人应用案例- 设计与实施具体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5. 创新思维与编程技巧:结合课本第六章内容,提高学生编程能力。
- 创新思维训练与案例分析- 编程技巧讲解与实践6. 机器人竞赛与团队协作:参考课本附录部分,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
- 竞赛规则与要求-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共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12个循环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循环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组成;2. 掌握12个循环灯的程序编写方法;3. 学会运用循环灯进行创意设计,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12个循环灯的搭建和编程;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编程技巧;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项目中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电子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循环灯基本原理与电路组成- 介绍循环灯的工作原理,如LED灯的发光原理、电路的闭合原理;- 分析循环灯电路的组成,包括电源、开关、LED灯、电阻等;- 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循环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2. 12个循环灯的程序编写- 教授编程软件的使用,如Arduino;- 引导学生编写12个循环灯的程序,掌握基本编程语句和逻辑;-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调试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3. 创意设计与团队协作-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具有个性的循环灯作品;-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分组完成项目任务;- 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运用所学,发挥创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进度和大纲将按照教材相关章节进行制定,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循环灯的基本原理、电路组成等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结合课本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生动的实例讲解,使学生对编程语句和逻辑有更直观的认识。
12级《虚拟仪器》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虚拟仪器时间:7周——12周一、设计题目及任务学生可根据喜好和兴趣,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题或经老师同意的其它题目进行设计。
1.虚拟相位差计(1人)(135、136)●设计一个双路正弦波发生器,其频率和相位差可调;●采用过零法、FFT频谱分析法和相关法设计一个相位计;●仿真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各自实用条件;●分析信号幅值、噪声幅值、采样点数等值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分两种情况测量:●不经过数据采集的仿真;●经过数据采集。
(132)2.通用串口调试工具设计(1人)(135、136)按以下界面或自己设计一个通用串口调试工具。
要求能设置COM口、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等。
3.虚拟频谱仪(1人)(135、136)●设计一个信号发生器,分别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信号;●设计频谱分析仪,对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产生叠加谐波,并分析叠加谐波的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分两种情况测量:●不经过数据采集的仿真;●经过数据采集。
(132)4.虚拟扫频仪设计(1人)(135、136)要求能进行幅频、相频特性分析。
信号可以模拟产生或通过硬件输入。
5.交流信号的虚拟仪器测量(1人)(135、136)●通过DAQ卡或虚拟信号发生器产生交流电压、电流信号;●测量交流电压、电流信号的有效值或幅值、频率、相位差等;●计算一个周期(或若干个整周期)的平均功率,即有功功率;●同时计算视在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首先,应当在环境下(不经过数据采集,使用仿真信号源)检查算法的效果。
6.网络化虚拟仪器设计(1人)(135、136)●建立一个虚拟波形发生器或其它虚拟仪器面板;●采用B/S模式实现仪器的网络化控制。
●采用C/S模式实现仪器的网络化控制,可采用DataSocket或TCP/IP方式。
7.基于声卡的虚拟仪器设计(1人)(135、136)●可测试信号、频谱;●可回放记录数据的图形,回放速度可调;●产生多种信号,频率幅值可调。
12岁儿童漫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漫画的基本元素,如人物形象、场景布局、对话气泡等。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漫画风格的认知,了解国内外著名漫画家及其作品。
3. 引导学生理解漫画故事的叙事技巧,学会运用视觉元素表达情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漫画作品。
2. 提高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能独立完成一部简单的漫画故事。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创作漫画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漫画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作欲望。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通过漫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3. 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尊重原创,珍惜他人劳动成果。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12岁儿童漫画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漫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绘画技巧,培养创作能力。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趣味性和创新性。
学生特点为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教学要求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观察、思考和创作,同时关注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
1. 熟练运用漫画基本元素创作作品。
2. 了解并运用不同漫画风格进行创作。
3. 独立或与他人协作完成一部漫画故事。
4. 具有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关注社会、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漫画基本元素:人物造型、表情、动作、场景、对话气泡等。
教材章节:漫画基础知识内容安排:2课时2. 漫画风格认知:介绍不同漫画风格,如日式漫画、美式漫画、中式漫画等。
教材章节:漫画风格与流派内容安排:2课时3. 著名漫画家及其作品:分析国内外著名漫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教材章节:漫画名家与名作内容安排:2课时4. 漫画故事创作技巧:叙事方法、情节构思、角色设定等。
教材章节:漫画创作技巧内容安排:4课时5. 漫画创作实践:指导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一部漫画故事。
教材章节:漫画创作实践内容安排:6课时6. 漫画作品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eda课程设计multisim12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Multisim12的基本原理和功能特点,掌握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的基本步骤。
2. 学生能运用Multisim12软件绘制电路图,并正确设置电路参数。
3. 学生能通过Multisim12进行基本的电路仿真测试,分析电路性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使用Multisim12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Multisim12分析电路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能够通过Multisim12的仿真结果,优化电路设计,提高电路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EDA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对电子工程领域的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电子专业的学生,结合Multisim12软件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Multisim12软件概述:介绍Multisim12的发展背景、功能特点及其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
2. Multisim12基本操作与界面认识:学习Multisim12的启动与关闭、界面布局及基本操作。
3. 电路图绘制:学习如何使用Multisim12绘制电路图,包括元器件的选取、放置、连线及参数设置。
4. 电路仿真分析:学习Multisim12提供的仿真分析功能,如静态工作点分析、瞬态分析、交流分析等。
5. 电路优化与调试:教授学生如何根据仿真结果对电路进行优化与调试,以提高电路性能。
6. 实践案例: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典型的电子电路设计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Multisim12的应用。
中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班中 南 大 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1.全面复习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巩固所学知识重点和难点,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2.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熟练使用一种高级语言进行编程实现。
二、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选题组一:一、一个连续信号含两个频率分量,经采样得()=sin(2*0.125*n)+cos(2*(0.125+f)*n),0,1,,1x n n N ππ∆=-当N=16,Δf 分别为1/16和1/64时,观察其频谱;当N=128时,Δf 不变,其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绘出相应的时域与频域特性曲线,分析说明如何选择DFT 参数才能在频谱分析中分辨出两个不同的频率分量。
二、对周期方波信号进行滤波1)生成一个基频为10Hz 的周期方波信号。
2)选择适当的DFT 参数,对其进行DFT ,分析其频谱特性,并绘出相应曲线。
3)设计一个滤波器,滤除该周期信号中40Hz 以后的频率分量,观察滤波前后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变化4)如果该信号淹没在噪声中,试滤除噪声信号。
三、音乐信号处理:1)获取一段音乐或语音信号,设计单回声滤波器,实现信号的单回声产生。
给出单回声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及幅频特性,给出加入单回声前后的信号频谱。
2)设计多重回声滤波器,实现多重回声效果。
给出多回声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及幅频特性,给出加入多重回声后的信号频谱。
3)设计全通混响器,实现自然声音混响效果。
给出混响器的单位脉冲响应及幅频特性,给出混响后的信号频谱。
4)设计均衡器,使得不同频率的混合音频信号,通过一个均衡器后,增强或削减某些频率分量**。
(**可选做)课程设计选题组二:一、已知序列791()=cos()0.5cos()0.75cos()16162x n n n n πππ++1)为了克服频谱泄露现象,试确定DFT 计算所需要的信号数据长度N 。
小班生成课程设计12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小班学生掌握12月份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12月份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1.了解12月份的日期和星座。
2.掌握12月份的重要节日和习俗。
3.知道12月份的自然现象和季节变化。
4.能够正确书写12月份的日期和星座名称。
5.能够描述12月份的重要节日和习俗。
6.能够观察和记录12月份的自然现象和季节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2月份的日期和星座、重要节日和习俗、自然现象和季节变化。
1.12月份的日期和星座:学习12月份的日期范围,掌握每个星座的名称和特点。
2.重要节日和习俗:了解12月份的重要节日,如圣诞节、新年等,学习相关的习俗和传统。
3.自然现象和季节变化:观察和记录12月份的自然现象,如雪花、寒冷的天气等,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和观察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12月份的日期、星座、节日和习俗等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12月份的自然现象和季节变化,分享彼此的观察和理解。
3.观察法:学生观察12月份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观察报告,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使用专门编写的小班生成课程设计12月的教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
2.多媒体资料: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12月份的日期、星座、节日和习俗等。
3.实验设备:提供观察自然现象所需的实验设备,如显微镜、温度计等,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表现。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2级齿轮传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齿轮传动的基本概念,理解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齿轮传动的分类、结构、材料和设计要点;3. 帮助学生掌握齿轮传动系统中齿轮参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4. 引导学生了解齿轮传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齿轮传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软件进行齿轮传动参数计算和设计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进行齿轮传动系统安装、调试和故障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齿轮传动技术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技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到齿轮传动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12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用性为导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齿轮传动的基础知识,具备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齿轮传动的基本概念:包括齿轮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基本术语;教材章节:第一章齿轮传动概述。
2. 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讲解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传动特点、齿轮结构及材料;教材章节:第二章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3. 齿轮传动参数计算:介绍齿轮传动参数的计算方法、步骤和公式;教材章节:第三章齿轮传动参数计算。
4. 齿轮传动设计:讲解齿轮传动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步骤、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四章齿轮传动设计。
5. 齿轮传动应用及发展趋势:介绍齿轮传动在各类机械中的应用、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五章齿轮传动的应用与发展。
6. 齿轮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分析:讲解齿轮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方法及常见故障分析;教材章节:第六章齿轮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分析。
中国象棋实训指南游戏规则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
轮到走棋的一方,要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一着。
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实验准备打开FunCode,创建一个新的java项目。
注意:项目名称必须为英文和数字,且不能有空格。
点击“项目”-〉“导入地图模板”,从对话框中选取名称为ChineseChess的模板导入。
导入成功后,界面如下:查看模板设置。
模板设置中有如下几点,在项目开发时需要用到:精灵的名称,创建精灵对象时,通过精灵名称把对象和精灵图片绑定在一起。
点击“运行游戏”按钮,运行游戏。
类的设计游戏中能直接看到的精灵:各种棋子、虽然不同种类的棋子行走的规则不一样,但是他们具有共同的特点,可以抽象出一个棋子类,然后不同的棋子继承棋子类,分别实现自己不同的方法。
游戏流程主流程游戏分四个状态:未开始、开始、运行和结束。
CGameMain类是控制游戏流程的类,游戏屏幕每刷新一次,调用一次该类的GameMainLoop方法。
GameMainLoop根据m_iGameState的值分别调用该类的GameInit、GameRun和GameEnd方法。
这三个方法对应初始化游戏、游戏运行和游戏结束这三个状态。
GameInit只执行一次。
执行后修改游戏状态。
屏幕刷新后,进入状态2,开始执行GameRun方法。
GameRun一直被执行。
当任意一方棋子的帅(将)成为隐藏状态的时候,游戏结束,另外一方获得胜利。
调用GameEnd执行一次,清除本局游戏数据,恢复游戏未开始状态。
游戏初始化完成游戏初始工作,界面上的工作:对双方棋子进行布局,以及更新走子方。
游戏运行游戏运行中,需要实时的更新框架的位置,棋子的状态,赢家的状态游戏结束把所有棋子状态置为隐藏。
鼠标点击事件本游戏中,游戏的主要互动方式为鼠标点击操作,当玩家触发点击事件时会出现以下情况(一)点击红方棋子在点击红方棋子时会有以下两种情况1)此时轮到红方走子,则选中点击的棋子2)此时轮到黑方走子,调用黑方选中棋子的吃方法(二)点击黑方棋子在点击黑方棋子时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此时轮到黑方走子,则选中点击的棋子2)此时轮到红方走子,则调用红方选中棋子的吃方法(三)点击其他敌方在点击其他敌方时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已经选中有棋子,则调用棋子移动的方法2)没有选中棋子,则不做处理实验任务任务一完成类的定义根据下方表格,完成以下各个类的定义。
12进制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2进制的基数、数码、运算规则,并能够进行12进制与10进制的相互转换。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2进制的基数及数码表示,掌握12进制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则,并了解12进制与10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12进制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并能将10进制数转换为12进制数,反之亦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12进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2进制的基数及数码、12进制的基本运算规则、12进制与10进制的转换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介绍12进制的基数及数码,学习12进制的加减法运算。
2.第二课时:学习12进制的乘除法运算,并通过实例讲解12进制与10进制的转换方法。
3.第三课时:巩固12进制的运算规则,进行12进制与10进制的相互转换练习。
4.第四课时:总结本章内容,进行课程复习和拓展,布置课后作业。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12进制的基数、数码、运算规则及转换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12进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12进制与10进制的转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数学》课本中有关12进制的相关内容。
2.参考书:提供一些有关12进制的拓展阅读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教学视频等,以便于生动形象地展示12进制的相关知识。
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器、纸笔等,用于课后实验和实践操作。
数字12幼儿园教案教育目标1.让幼儿认识数字12,理解12的概念。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字的敏感度。
3.通过数字12的教学,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动手能力的综合发展。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能够看懂数字12。
2.能够点出12个物品,并说出“十二”。
3.能够用图形表示数字12。
情感目标1.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学习数字的信心。
2.培养幼儿通过画画、游戏等方式进行数字学习的兴趣。
动作目标1.能够把数字12按顺序排列出来。
2.能够用12个小球盖住12个点,并且说出“十二”。
教学内容音乐律动节奏活动热身,通过唱歌、跳舞、敲节奏器等活动,让幼儿愉快地进入数字世界。
自然观察通过自然观察,如数昆虫、拍数花、数鱼、数树叶等,让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更加深刻。
图形认知通过制作数字卡片、拼图等活动,让幼儿认识数字12,并能进行简单的数字比较。
游戏互动通过游戏互动,如识图比赛、抢数字、搭积木等活动,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数字12的理解。
创意画画通过创意画画,如画12只小鸟、画12个小球等活动,让幼儿在画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字12。
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鼓励幼儿踊跃参与。
2.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如观察、游戏、创意画画等,确保教学效果。
3.与纪律要求相结合,提高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习惯的改变。
2.通过游戏比赛、作品展示等方式,测评幼儿对数字12的掌握情况。
3.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幼儿数字学习的评价。
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过多,要把握好时间和重点。
2.教学形式多样性,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教学评估要量化,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12根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12根桩基础的概念、分类及构造特点。
2. 学生能描述12根桩基础的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运用相关公式计算12根桩基础的承载力、沉降量等参数。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12根桩基础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12根桩基础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现状。
3.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12根桩基础的模拟分析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基础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工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建筑安全的重视,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
本课程针对初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12根桩基础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建筑基础工程的兴趣和责任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12根桩基础概述- 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12根桩基础的构造及特点2. 12根桩基础的施工工艺- 桩基施工准备及设备选择- 桩基施工流程及关键工序- 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3. 12根桩基础的检测与验收- 桩基检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桩基验收标准及程序- 桩基检测数据分析与应用4. 12根桩基础的工程应用- 12根桩基础在各类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12根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桩基工程的优缺点分析5. 12根桩基础相关软件应用- 常用桩基设计软件介绍- 软件操作方法及实例分析- 桩基模拟分析与设计实践本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编排。
12级数值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值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值计算的基本方法,如插值、数值微积分、常微分方程数值解等;2. 掌握误差分析的基本理论,了解数值稳定性和收敛性的概念;3. 掌握线性代数、微积分等数学基础知识在数值分析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数值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求解非线性方程、线性方程组、优化问题等;2. 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如MATLAB、Python等)实现数值算法,并进行调试和优化;3. 能够运用误差分析理论评估数值算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值分析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敢于对现有数值方法提出质疑,勇于尝试改进和创新。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12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上机实践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值分析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值分析基本概念:包括数值计算的误差、稳定性、收敛性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值分析引论内容:误差分析、稳定性与收敛性、数值方法的分类与特点。
2. 数值微积分:包括数值积分和数值微分;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值微积分内容:梯形公式、辛普森公式、高斯公式、数值微分方法。
3. 插值与逼近:包括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样条插值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插值与逼近内容:线性插值、多项式插值、样条插值、最佳逼近问题。
4. 解非线性方程:包括二分法、牛顿法、弦截法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解非线性方程内容:迭代法、牛顿法、弦截法、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加拿大12年级英语课程设置The Grade 12 English curriculum in Canada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comprehensive and diverse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at prepares them for the challenges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and the workforce. This curriculum is structured to develop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and analytical skills, while also fostering their appreciation for literature, language, and the arts.One of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Grade 12 English curriculum is the study of various literary genres, including novels, short stories, poetry, and drama. Students are exposed to a wide range of literary works, both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from diverse cultural backgrounds. This exposure not only enhance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literary forms and styles but also helps them develop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power of language and the ways in which literature can reflect and shap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In addition to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the Grade 12 English curriculum also places a strong empha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writing skills.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engage in a variety of writing tasks, ranging from personal reflections and creative pieces to analytical essays and research papers. This focus on writing helps students to refine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organize and express their ideas effectively, and develop a critical eye for evaluating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ir own writing.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Grade 12 English curriculum i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skills. Through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the completion of various writing assignment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engage in close reading,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complex texts, and to formulate their own informed opinions and arguments. This emphasis on critical thinking not only prepares students for the intellectual demands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but also equips them with the problem-solving and decision-making skill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success in the modern workforce.The Grade 12 English curriculum also includes a strong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hrough class discussions, presentations, and other interactive activities, students ar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their public speaking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This focus on oral communication helps students to become more confident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ors, which is a valuable asset in a wide range of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contexts.One of 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Grade 12 English curriculum in Canada is its emphasis on the study of Canadi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ents are exposed to a range of Canadian authors, poets, and playwrights, as well as works that explore the diverse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f Canadians. This focus on Canadi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not only helps students to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for their own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fosters a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pride.In addition to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Grade 12 English curriculum, many schools in Canada also offer specialized elective courses that allow students to delve deeper into specific areas of interest. For example, some schools may offer courses in creative writing, journalism, or film studies, which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ir passions and develop their skills in these specialized areas.Overall, the Grade 12 English curriculum in Canada is a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program that is designed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challenges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and the workforce. Through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the development of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thinking abilities, the curriculum equips students with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y need to succeed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