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整合15.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5
第十五单元单元整合(十五)专题框架构建│专题纵横拓展│学科技能提升专题框架构建专题框架构建专题框架构建【认读导引】一大主题: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发展历程。
两大线索:近现代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现代中国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
三个主题: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历程;近现代世界文学艺术发展历程;现代中国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历程。
专题纵横拓展纵向贯通一、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经验教训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这段期间,中国的教育经过改革加强了党的领导,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使教育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教育遭到极其严重破坏,所谓的“教育改革”是依附“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行为。
整整一代人受到了影响,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专题纵横拓展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教育事业走上了正轨,教育体制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三个面向”方针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4.现代中国教育的经验教训:现代中国教育经过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曲折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辉煌的复杂过程。
这一过程向我们揭示了如下的经验教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考题例证1】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
同时,曾经从美国学习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
(对应学生用书第268页)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认读导引] 两大主题:近现代世界科技与文化发展历程。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三大线索: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与世界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文化教育的曲折和科学技术成就。
五个方面:近现代科技发展历程、近现代世界文学、近现代世界美术、近代以来的影视音乐艺术。
现代中国文化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在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
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三、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征与表现[中外关联]16—18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不同。
专题框架构建【认读导引】 一大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程。
两大阶段:先秦家国同构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
一、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演变过程、趋势、本质专题纵横拓展纵向贯通2.历史影响(1)积极方面①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②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专题纵横拓展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方面①经济上,其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后。
②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③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人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考题例证1】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的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
这反映了当时( )A.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B.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C.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D.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专题纵横拓展【解析】 D 据题干可知,“万历怠政”带来朝政的混乱,本质上暴露出专制政体下人治的弊端,故选D项。
明朝初年,朱元璋已经废除丞相,故A项错误;万历皇帝因为个人原因不理朝政,不能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弱化,故B项错误;内阁权力来自皇帝,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故C项错误。
专题纵横拓展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