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3比热容教案新版教科版_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14.59 KB
- 文档页数:11
比热容
1. 热机
学点 1 利用内能来做功
观察如图2-1-2所示的实验。
思考:
问题1:从玻璃管口喷出的水蒸气驱动叶轮转动,是水蒸气的__内__能转化为叶轮的机械能。
问题2:热机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__内能__并转化为__机械__能的装置。
问题3:根据热机的概念填图:
―燃烧―转化学点 2 蒸汽机
观察如图2-1-3所示的蒸汽机示意图。
图2-1-3
思考:
问题1: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__内能__,然后将__内能__传递给水,水的温度升高,产生蒸汽。
问题2:蒸汽推动活塞做功,将__内能__转化为__机械能__。
问题3:蒸汽机是将__内能__转化为__机械能__的装置。
学点 3 形形色色的热机
阅读教材P 22第1段。
思考:
问题:__汽油机__和__柴油机__等内燃机,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都属于热机。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3. 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教学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mcΔT,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3. 比热容的特性:通过实验和现象,让学生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温度高低无关。
4. 应用比热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暖系统、汽车发动机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特性。
2. 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比热容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 理解并解释生活中与比热容相关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电子白板或黑板。
2. PPT课件。
3.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物体(如石头、铝块等)。
学具:1. 教科书。
2. 笔记本。
3. 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的使用,引出比热容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方法和特性,结合PPT课件和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3. 比热容的特性。
4.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空,巩固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选择题: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考察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
3. 简答题: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比热容第1课时 比热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
这两位同学的对话说得是否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提出问题: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哪个温度上升得快?如何进一步探究验证?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
或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各自升高的温度。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所涉及的实验,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
度升高交流讨论:让学生交流、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回答:(1)装水和食用油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食用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水和食用油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2)如果在做固体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中,固体物质需要不停地搅拌,这样才会受热均匀。
结论: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探究点二:比热容活动1:根据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了解比热容的定义。
活动2:让学生自学课本P13~P15的内容,得出比热容的单位、符号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
归纳总结:(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单位是J/(kg·℃)。
(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 J。
知识拓宽: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多少、热量吸收或放出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
(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
3. 比热容学点 1 物质的吸热能力(1)观察下列图片。
思考:问题1:中午,同样在太阳的照射下,沙子的温度__高__,水的温度__低__,这说明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__不同__,__水__的吸热能力强。
问题2:傍晚,同样受冷,沙子的温度__低__,水的温度__高__,这说明沙子和水的放热能力__不同__,__水__的放热能力强。
问题3:现象总结: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__不同__,放热能力__不同__。
(2)观察生活中烧水的现象,如图1-3-2所示。
图1-3-2思考:问题1: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__烧开一壶水__需要的热量多。
问题2:将同样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 __烧开__需要的热量多。
问题3:以上问题说明:对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__物体的质量__、__升高的温度__有关。
(3)观察如图1-3-3所示的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思考:问题1:在实验中,采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__使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__,比较加热时间的目的是比较__吸收热量的多少__。
问题2:相同质量的水和铁砂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和铁砂吸收的热量__不同__。
这说明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__不同__,水的吸热能力__大于__铁砂的吸热能力。
问题3: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方法是__控制变量法__,即在探究有多个变化因素的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学点 2 比热容(1)阅读教材P14第2、3段和P15第1段。
思考:问题1:关于比热容①定义:如果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了Δt,则__QmΔt__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②比热容的单位是__J/(kg·℃)__,比热容的符号是__c__。
③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特性__,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__不同__,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一般__不同__。
问题2:水的比热容是 4.2×103 J/(kg·℃),其物理意义是__1_kg水温度升高(降低)1__℃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103_J__。
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 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1章的第3节。
这一节主要介绍比热容的概念、计算以及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3. 比热容的应用:通过比热容可以理解物质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并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学生能够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比热容解释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料;实验器材,包括不同物质的样品、温度计、热量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学生教材,用于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引发学生对比热容的思考。
2. 讲解: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每组学生需要测量物质的质量、温度的变化以及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比热容。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并尝试运用比热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袋里的水会暖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课题 3. 比热容执教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
教课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征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3.会依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征来解说一些相关的简单现象。
目标4.加深对照热容的观点的理解,学会依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5.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要点理解比热容的观点。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难点依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征来解说相关的简单现象。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演示试管两支、酒精灯、水和铁砂、温度计、停表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 .复习发问:热传达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叫做热量 ?为何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同样 ? 二 .引入新课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
可见,水在温度高升时汲取的热量和水的质量相关,和温度高升的度数相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高升的度数越多,汲取的热量越多。
其余物质也是这样的。
那么,全部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高升的度数也相等时,汲取的热量是否是跟水同样多呢?三.新课教课1.演示实验:P14 图 1-3-3 实验实验结果:沙子温度升得快。
这表示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在高升同样的度教数时,水汲取的热量比沙子多。
学 2.比热容:换用其余物质,重复上述实验,获得的结果是近似的。
就是说,过质量相等的不一样物质,在温度高升的度数同样时,汲取的热量是不一样的。
如何程来表示各样物质吸热能力不一样的这类性质呢?----- 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设示。
计假如质量为m 的某种物质从外界汲取热量Q,温度高升了t ,则 Q/m t 即是这类物质的比热,用符号 c 表示。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征,它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相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要素没关。
3.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J/(kg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高升1℃汲取的热量相等。
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第三节比热容》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用比热容表示不同物质吸放热本领的强弱。
2.知道比热容的定义、符号和单位,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记住水的比热容,用比热容解释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4.通过推导能用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关比热容现象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1课时比热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1课时内能》。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物体的吸热能力自主阅读教材P13~1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生活举例水的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多,加热时间就越长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装置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移法实验设计用同一酒精灯给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结果沙子升高的温度高探究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即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二)比热容自主阅读教材P14~1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2.比热容的认识定义用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来描述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定义式c=QmΔt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3.某市在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时,大量增加水面面积,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且在蒸发时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的特性,可以调节气温。
三、合作探究1.对学分享独学1~3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