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重,晓妆迟。”原文、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44 KB
- 文档页数:4
36⾸咏柳古诗词,感受春风拂⾯的柔情! 古诗当中对景物的描写都⾮常的唯美有意境,⽽柳树就是古诗当中出现频率⾮常⾼的⼀种景物,它代表着诗⼈种种的感情,有对春的赞美的,也有对离别的不舍的。
下⾯我们就⼀起来来欣赏36⾸咏柳古诗吧。
1.《咏柳》唐朝·贺知章 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
2.《咏柳》宋朝·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不知天地有清霜。
3.《赠柳》唐朝·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4.《柳》唐朝·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已带斜阳⼜带蝉!5.《新柳》宋朝·杨万⾥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中柳影引他长。
6.《⽔龙吟·杨花》宋朝·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睡觉,怪春⾐、雪沾琼缀...7.《勤政楼西⽼柳》唐朝·⽩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马⼈。
开元⼀枝柳,长庆⼆年春。
8.《临江仙·寒柳》清朝·纳兰容若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树五更寒。
爱他明⽉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忆春⼭。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9.《折杨柳》唐朝·杨巨源 ⽔边杨柳曲尘丝,⽴马烦君折⼀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中吹。
10.《巴江柳》唐朝·李商隐 巴江可惜柳,柳⾊绿侵江。
好向⾦銮殿,移阴⼊绮窗。
11.《柳》宋朝·寇准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家。
12.《更漏⼦·柳丝长》宋朝·晏⼏道 柳丝长,桃叶⼩。
《乌夜啼·春思》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乌夜啼·春思》是由赵令畤所创作的,此词开篇写景,上片由写外景步步侵入内心,引发连绵不断的春思。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乌夜啼·春思》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乌夜啼·春思》宋朝:赵令畤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
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
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乌夜啼·春思》古诗简介《乌夜啼·春思》是北宋词人赵令畤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写的是独处深闺的思妇暮春时节的离别相思。
两片结构相同,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上片通过描写外景抒写春思春怨,下片写室内景以衬托人的情感变化。
全词构思巧妙,意象幽渺,情中寓景,景中见人,虚实相映,含婉深永,表面写闺中人的思念和哀怨,实则暗含寄托。
《乌夜啼·春思》翻译/译文闺楼上柳絮飞萦绕竹帘,院墙头花儿低挡住月光。
每一年逢春时愁涌心头,凝望那欲栖鸦令人断肠。
妆镜照鸾被上翠色褪减,风烛燃蜡泪垂红影斜斜。
重重门锁不住相思魂梦,随心意任自由绕遍天涯。
《乌夜啼·春思》注释乌夜啼: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圣无忧”等,平韵四十七字。
与“相见欢”之别名“乌夜啼”不同。
一作“锦堂春”。
萦(yíng)帘弱絮(xù):回旋牵缠在帘上的飞絮。
弱絮,零落的柳絮。
碍月低花:指墙头上矮矮的花丛遮挡住月亮。
低,覆盖,遮挡。
春事:这里指男女欢爱。
沈仕《偶见》曲:“交鸾凤春事无涯,不觉香露滴、牡丹芽。
”关:牵涉,涉及。
辛弃疾《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且要黄花入手,诗兴未关梅。
”心事:心情,情怀。
高适《闲居》:“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肠断:形容悲痛之极。
欲:时间副词,表动作正在进行。
栖(xī)鸦:想要栖息的乌鸦。
陆游《赤壁词·招韩无咎游金山》:“素壁栖鸦应好在,残梦不堪重续。
”舞镜鸾衾(luánqīn):指被子面上绘有鸾鸟照妆镜的图案。
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更漏子·柳丝长》柳丝长,桃叶小。
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
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
寻思残梦时。
1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赏析全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抒写了春日闺思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纯美的词境。
上片以轻倩妍秀的笔触,描写室外美好的春景。
起首三句描绘柳丝长长、桃叶细嫩、深院空寂的景色,烘托春日寂静的气氛。
“无人到”上加一“断”字,便有怨意,为结处写情作了铺垫。
歇拍三句写院中的景物:淡淡的红日照进院子里,浓绿的树丛笼罩着漠漠轻烟,传来了流莺三两声鸣啭。
一“淡”字,写出春天初阳的特色。
空中水气弥漫,故太阳淡而无光。
绿烟,指草木间的烟霭。
末句以莺声反衬深院的寂静。
过片三句,转写室内的情景:闺中人雪白的肌肤透出了浓香,脸上浅红色的娇晕也消褪了,那绣枕头上、低压着枝梢的花儿十分美好。
雪,喻女子莹白的肌肤;檀晕,浅红色的妆晕。
上两句暗示闺人一夜独眠,辗转不寐,故妆残晕少。
“枕上”句,隐喻闺人之美,故见枕上花枝而益增枨触。
三句语浅情深,含蓄蕴藉,深婉曲折,颇为耐人寻味。
结拍三句,春思,犹言春情、春愁,指闺人春日的情思。
“晓妆”句,意与温庭筠《菩萨蛮》“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相近,而情韵似更胜,真能写得出“寻思”的神理。
春日里,闺中人。
晏几道的诗集1、《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2、《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宋·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3、《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宋·晏几道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4、《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宋·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5、《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宋·晏几道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6、《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宋·晏几道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7、《清平乐·留人不住》宋·晏几道留人不住。
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
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
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8、《更漏子·柳丝长》宋·晏几道柳丝长,桃叶小。
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
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
寻思残梦时。
9、《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宋·晏几道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春思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枊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古诗简介《春思》是南宋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用拟人化的笔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富有生机的春风。
诗格调清新,不用典实,通篇拟人,富于动感,体物入微,又很有韵致。
翻译/译文春风啊,因了你过分的随和,致使你那么地忙碌;你始终如一地陪伴着红花,陪伴着绿色的柳树。
你使大地回暖,供给了燕子做窝的泥土;又急急忙忙地吹开花朵,让蜜蜂采蜜,酿成甘露。
你刚吹来一阵小雨滋润了万物;又匆匆放晴,让温暖的阳光照耀到各处。
注释⑴多可:多么能够的意思。
⑵忙生:忙的样子。
生,语助词,无意。
⑶与:替,帮助。
⑷须:要。
赏析/鉴赏方岳这首《春思》,用似人化的笔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富有生机的春风。
首句开门见山,直写“春风”、“太忙生”。
以三句,围绕春风,各写二物。
二句写“花”、“枊”,三句写“燕”、“蜂”,四句写“雨”、“晴”。
作者选择的都是精彩的镜头,且写的都是动态,又用精炼的字来唤起读者的联想。
从中看出了作者的情意。
可谓是“境界全出”王国维在谈到境界时说:“诗人中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可见,所谓“重视外物”者,即能站在高处观察生活,取舍生活。
所谓”重视处物“者,则要求进入生活,感受和融化生活,以自己的感情与花鸟共忧乐、同呼吸。
这样,方能赋于自然景物以“我”感情。
宋人的绝句,很喜欢用拟人化手法。
诗人们想象自然及自然间的万物都像人一样具有感情,因而情不自禁地把自然当作人来看待,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
这样写,把本来不具有生命的东西带上了人情味,觉得亲切,受到感动。
方岳这首《春思》诗,采用的就是这种艺术手法。
诗咏春思,不是说自己对春天引发的种种思维感情,如伤春、惜春等;而是描述春天本身具有的情感。
在具体吟咏时,又选择了春的代表———春风来表现,吟咏的主题,则定点在一个“忙”字上。
《更漏子·柳丝长》赏析
《更漏子·柳丝长》的全文是:
柳丝长,桃叶小。
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
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
寻思残梦时。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庭院的春景,柳丝修长,桃叶娇小,红日暗淡,绿烟袅袅,流莺偶尔鸣叫两声,渲染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下片则描写了一位闺妇的形象,她雪白的肌肤散发着浓香,妆容已经残褪,只有枕头上的绣花依旧娇艳美丽。
因为春日的愁绪,她无心梳妆,仍然沉浸在清晨的残梦中。
整首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抒写了春日闺思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纯美的词境。
《更漏子·柳丝长》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这首词描写一位女子在滴漏传更之夜的情思。
整首词虽然只有寥寥46字,却细腻逼真,情感真挚。
上阕通过对柳丝、春雨、花外漏声、塞雁、城乌、画屏金鹧鸪等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一种悲戚的氛围。
下阕则描写了女子居住的环境,表达出她内心的孤独和惆怅。
结尾三句意味深长,进一步刻画出女子的痴情、幽怨等复杂感情。
这首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
温庭筠《太子西池二首》赏析
太子西池二首
温庭筠
其一
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
懒逐妆成晓,春融梦觉迟。
鬓轻全作影,?骨澄闯擅肌?/p>
莫信张公子,窗间断暗期。
其二
花红兰紫茎,愁草雨新晴。
柳占三春*,莺偷百鸟声。
日长嫌辇重,风暖觉衣轻。
薄暮香尘起,长杨落照明。
【前言】
《太子西池二首》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组诗作品。
此诗描绘了一幅长阳宫景物的'画卷:风光自然和美,妃嫔慵懒娇媚,但诗中略带几分莫名的愁绪。
【注释】
⑴此诗题一作“齐梁体”。
⑵“莺偷”句:莺能学百鸟叫声。
⑶辇(niǎn):帝王或后妃所乘的车子。
⑷长杨:即长阳宫,皇帝游猎之所。
落照:夕阳。
【赏析】
此诗所描绘的风光自然和美,妃嫔慵懒娇媚,纯是一幅长阳宫景物的白描画卷,然而给人感觉似乎又略带几分莫名的愁绪。
为在读者心中酝酿起惆怅之绪。
因此,在最后一句点出佳人的愁因时,便能给人留下意味深长的感觉。
【温庭筠《太子西池二首》赏析】相关文章:
1.《长安春晚二首》温庭筠
2.温庭筠《利州南渡》赏析
3.温庭筠《达摩支曲》赏析
4.温庭筠《送人东归》赏析
5.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二首》译文及赏析
6.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
7.温庭筠《苏武庙》赏析
8.温庭筠《题卢处士山居》赏析
投诉。
贾至《春思》全诗翻译赏析《春思二首》是唐代诗人贾至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先点染出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后转写诗人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第二首诗则是以想象之笔描绘春光艳冶的长安城中权贵公子们的奢靡生活。
组诗就春立意,巧用反衬手法。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贾至《春思》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贾至《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译文1:草色青翠,柳芽嫩黄,桃花茂盛,李花芳香扑鼻。
可春风却不能将我的愁绪吹走,这春日偏偏使我的愁闷更加难以排遣。
译文2:草色青青柳丝嫩黄,桃花繁茂似锦杏花芳香袭人。
轻柔的东风带来无限生机,它可不会吹走忧愁,越来越长的春日,使我这带着烦闷的人怎么消磨啊!作者:贾至(718—772)唐代官员、诗人。
字幼邻,洛阳(今属河南)人。
累任校书郎,单父尉,起居舍人,一度升至中书舍人,后调职汝州刺史,接着贬官岳州司马。
公元762年(代宗宝应元年)复职中书舍人,最后官至右散骑常侍。
贾至能文能武,工于古诗。
著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诗》里收集其诗一卷,共计46首。
赏析:贾至的'《春思二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
下面是古典诗词专家陈邦炎先生对组诗第一首(“草色青青柳色黄”)的赏析。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
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
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
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像,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
《浪淘沙慢·晓阴重》周邦彦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浪淘沙慢·晓阴重》周邦彦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浪淘沙慢·晓阴重》由周邦彦创作。
这是一首伤春念情的词作。
全词三阕,上阕追忆当年时令节候及折柳惜别的情事。
前者则是后者的烘托。
“拂面垂杨”与“红泪玉手”,细节传神,足见当年印象之深。
“念汉浦”以下三句抒言信断绝之憾。
中阕写别后情思。
在流动的情绪中,浓化别离的伤感。
无可奈何的凄凉,令人叹惜。
“凭断云留取”,最先使人哀叹。
下阕写去则去也,可“怨歌”,永唱。
虽“怨”,却不“恨”伊,只有“恨春”不给机会。
以景结情,留下怅远、空阔的情韵,使人回味无穷。
作品原文浪淘沙慢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
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
正扶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
望中地远天阔。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
翠尊未竭。
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消纹衾叠。
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
恨春去、不与人期。
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作品注释1、城堞:城上齿状的矮墙。
2、脂车:车轴涂上油脂的车,润滑以利快行。
3、乍阕:方停,刚结束。
4、红泪:胭脂泪。
5、离鸿:此处喻离别的恋人。
6、琼壶敲尽缺:《世说新语》载,晋王敦酒后,咏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作品译文大清早阴云密布,严霜打的青草凋残,浓雾笼罩城上矮墙,南街上车儿正等待出发,东门外别宴也已停歇。
垂柳正拂人面,柔嫩的杨柳枝已可以编结。
我以手掩面拭泪,亲自把送别柳枝采折。
想那时汉浦别后,她就如鸿雁不知飞向何处,长时间音信断绝。
情切切,登高望远地遥天阔,在这露冷风清之时,我只能苦熬着长夜漫漫。
叹人间万事最难忘的,只有轻率地离别。
翠玉杯中酒未喝完,愿凭借天上残云,留住西楼下落的明月。
丝织的衣带失去了光泽,绣被叠一旁,连环锁已解,旧香早已消歇。
更漏子·柳丝长译文及赏析更漏子·柳丝长译文及赏析1更漏子·柳丝长原文:柳丝长,桃叶小。
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
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
寻思残梦时。
更漏子·柳丝长译文及注释译文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丛外漏声不断传向远方。
塞雁向南归去令人惊心,杂乱的城鸟寻觅着栖巢,望着画屏上对对金鹧鸪令人格外伤感。
薄薄的香雾透入帘幕之中,美丽的楼阁池榭啊再无人一起观赏。
绣帘低垂独自背着垂泪的红色蜡烛,长梦不断远方亲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肠?注释1、更漏:古人用铜壶滴漏来计时,将一夜分为五更。
2、子:曲子的简称。
3、漏声:指报更报点之声。
4、迢递(tiáo dì):遥远。
5、塞雁:北雁,春来北飞。
6、城乌:城头上的乌鸦。
7、画屏:有图饰品的屏风,为女主人公居室中的摆设。
8、金鹧鸪(zhè gū):金线绣成的鹧鸪,可能绣在屏风上,也可能是绣在衣服上的。
9、薄:通“迫”,逼来。
10、惆怅(chóu chàng):失意、烦恼。
11、谢家池阁:豪华的宅院,这星即指女主人公的住处。
谢氏为南朝望族,居处多有池阁之胜。
后来便成为一共名。
韦庄归国遥词中有“日落谢家池阁”句。
12、红烛背:背向红烛;一说以物遮住红烛,使其光线不向人直射。
更漏子·柳丝长赏析全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抒写了春日闺思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纯美的词境。
上片以轻倩妍秀的笔触,描写室外美好的春景。
起首三句描绘柳丝长长、桃叶细嫩、深院空寂的景色,烘托春日寂静的气氛。
“无人到”上加一“断”字,便有怨意,为结处写情作了铺垫。
歇拍三句写院中的景物:淡淡的红日照进院子里,浓绿的树丛笼罩着漠漠轻烟,传来了流莺三两声鸣啭。
一“淡”字,写出春天初阳的特色。
空中水气弥漫,故太阳淡而无光。
绿烟,指草木间的烟霭。
末句以莺声反衬深院的寂静。
过片三句,转写室内的情景:闺中人雪白的肌肤透出了浓香,脸上浅红色的娇晕也消褪了,那绣枕头上、低压着枝梢的花儿十分美好。
李白《春思》思妇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思》古诗全文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思》古诗赏析“春”,在古代诗歌中有时是男女爱情的代名词。
如《诗经·召南·野有死》“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李白的这首诗就是一首思妇诗,抒写对远戍在外的丈夫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从两地春色落笔:“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这两句在顺序上是倒装,*** 在秦地目睹桑叶繁茂、绿枝低垂的暮春景色,然后才悬想丈夫所在的燕北一带春草才刚刚吐绿的景象。
采用倒装的写法,就突出了思妇对丈夫的关切。
秦地和燕北相隔遥远,诗人却把两地景色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着眼,这在逻辑上说,似乎有点悖理,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极妙的一笔。
试想:独处秦地的*** ,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的丈夫早日归来,因此看到暮春景色,便触景生情,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定会萌生思归的念头。
诗人将两地春色对举,引出两地相思,以实写虚,把眼前的真景与想象中的虚景融合在一起,细致地写出*** 的痴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另外,诗句中巧妙地运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意,也都增强了作品的含蓄美。
三、四两句承接前两句而来,*** 看到满地春光,自然会想到丈夫应该归来了。
可以说,春色是丈夫归来的信号。
王维《送别》诗说:“年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就是睹春色而盼归。
按理说,丈夫及春怀归,*** 应感到欣喜才是,可是诗人却说:“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这似乎又有悖常理。
但这看似不合情理之处,却正是情意最为深厚之所在。
燕北地寒,春天的脚步要比秦地迟缓得多,因此等到燕北春草吐绿时,秦地的*** 已经经历了长久的相思的煎熬。
故而丈夫“怀归日”正是妻子“断肠时”。
这样写就把*** 的相思之情又推进了一层。
最后两句,诗人把笔锋一转,又翻起一层波澜:“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里的“春风”当然不只是自然界的春风。
描写春天美丽风景的经典古诗词
朝代:明代
作者:杨慎
原文: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朝代:宋代
作者:钱惟演
原文: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柳丝长,桃叶小。
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
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
寻思残梦时。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原文: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李白《春思》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李白(701—762,或谓699生,或谓763、764卒),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故世称“李青莲”。
排行十二。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他的出生地,众说纷纭,当以大致划定在西域为近是。
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少年即博览群书,喜纵横术,击剑任侠,求仙学道。
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安陆(今属湖北)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后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742),因玉真公主荐,玄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故世称“李供奉”、“李翰林”。
往见贺知章,贺奇其文才风骨,呼为“谪仙人”,故世称“李谪仙”。
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称为“饮中八仙”。
后遭谗谤,不被重用。
天宝三载赐金还山,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等地。
关于李白入长安的次数,学术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说,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安史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
后李璘兵败,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以东归。
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
代宗时,诏授左拾遗,时李白已卒,故世又称“李拾遗”。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韩愈写诗赞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调张籍》)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
他的诗现存约千首。
有《李太白集》传世。
【原文】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 。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2] 。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 ?【注释】[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一带,为诗中女子丈夫远戍之地。
秦:今陕西境内,为诗中女子所居之地。
萧士赟云:“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
”(《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卷六)丝、枝,谐音双关,丝谐“思”,枝谐“知”。
写春天最美的100首古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风无限好,东风送纸鸢,除了在户外感受春天,大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读关于春天的古诗词,从古人的清词丽句中感受春天的气息。
诗001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诗002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诗003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诗004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005《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咏柳》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诗006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枊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赏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首句描绘的是远景,次句是近景,第三局是中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纸上。
诗007夜月【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译文】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赏析一】《清江引·春思》,元代张可久的散曲·小令。
此曲的前两句不着痕迹地化用了唐人的诗句。
“黄莺乱啼门外柳”,是写思妇,是从金昌绪《春怨》诗意点染出来的。
“雨细清明后”,是从杜牧《清明》句意中浓缩出来的。
接下来,“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承上,说不但思妇禁不起风雨,连游子也受不了离愁的折磨了。
这句话也是化用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意。
结语“梨花小窗人病酒”饶有余味,既照应了前文的“清明后”和“几日春”,也概括了“相思瘦”的种种原因,又给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
【赏析二】这支有名的小令,是写思妇在春残雨细的时候,想到韶华易逝,游子未归,因而借酒浇愁,去打发那好天良夜。
曲的前两句,都不着痕迹地化用了唐人的诗句。
“黄莺乱啼门外柳”,是写思妇,是从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的诗意点染出来的。
意思是说,她正想在那里“寻梦”,让那千种情思、万般缱绻在梦里得到满足,可那“不作美”的黄莺,好像故意为难似的在门外乱啼,使人不能成眠,无法在梦里补偿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的甜蜜。
“雨细清明后”,是写行人,是思妇魂牵梦萦的对象,是从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的句意中浓缩出来的。
妙在思妇被黄莺唤起,不是埋怨行人误了归期,而是关心游子在阴雨泥泞的道路上黯然魂消的苦况,这就进一步深化了曲的意境。
作者在这里引用唐人的诗句,有撮盐入水之妙。
“能消几日春”二句,是双承上面两句的曲意,即不但思妇禁受不起几番风雨,就是那天涯游子也同样受不了离愁的折磨了。
这句话也是从辛弃疾的“要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词意中点化出来,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的怅然无限的相思,令人憔悴,令人瘦损,长此下去,如何是好呢?这里着一“又”字,说明这样的两地相思,已经不是破题儿第一遭了。
皇甫冉《春思》原文|译文|解析《春思》是唐代诗人皇甫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春思》原文唐代: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译文及注释译文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注释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苑:这里指行宫。
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论:表露,倾吐。
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元戎:犹主将。
返旆:犹班师。
勒:刻。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解析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
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
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
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
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
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
“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
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
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
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
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带来欢乐;温柔乡里,最易惹动离情。
春思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春思诗南北朝:王僧孺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
复闻黄鸟声,全作相思曲。
译文: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
冬雪刚刚停歇,树木的枝条便已悄悄绽出青青的嫩芽,冰开始消融,水面荡漾着阵阵绿色的涟漪。
复闻黄鸟声,全作相思曲。
再次听到黄莺的啼鸣声,仿佛那每一声婉转的歌唱,都是一支深情的相思之曲。
注释: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
罢:停,歇。
复闻黄鸟声,全作相思曲。
赏析:全诗写景抒情都十分自然,没有造作之感。
前两句景中含情,意在写节序变换容易引起人的思念。
后两句借黄莺的鸣啭表达对心上人的怀想,情中有景。
诗虽简练,却表达了相思之情。
冬雪初罢,树木的枝条便已悄悄绽出青青的嫩芽,冰开始消融,水面荡漾着阵阵绿色的涟漪。
在这大地回春之时,每日独守空闺的思妇,也走下绣楼。
她来到春天的怀抱,尽情呼吸着春天的清新空气,仿佛自己干渴的心田也得到了滋润,开始复苏。
当然,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她也绝不会忘怀自己日夜思念的夫君。
她与他分手,正是“杨柳依依”的时节,她还曾亲手折杨柳为夫君送别。
那柔丝千缕袅娜低垂的杨柳,正象征着他们夫妻之间缠绵缱绻、难舍难分的一段柔情。
如今柳色又一次泛出了青色,自己的亲人该回来了吧?何况冰雪已经消融,可以大大减轻道途上风雪跋涉之苦。
突然,树上传来了黄英的恰恰娇啼,打断了思妇的遐思。
鸟儿的每一声婉转的歌唱,在思妇听来,都是一支深情的相思之曲。
《诗经·豳风·东山》末章有云“仓庚(即黄鸟、黄莺)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这是归来的征人在途中想象当初结婚时的情景“记得那天黄莺的翅儿闪闪映太阳,那人过门做新娘,马儿有赤也有黄”。
也许,此处的思妇也有黄莺的`鸣叫,回忆起结婚那天的种种欢悦了吧?于是,她对夫君的怀念更加深沉,对夫君归来的企盼也更加殷切,更加难以抑制了。
此诗意境与《诗经·小雅·出车》的后半句有些异曲同工。
《出车》里写到思妇对征人的怀念,是“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最后一章更写到“日迟迟,卉木萋萋。
春思重,晓妆迟。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更漏子·柳丝长》
原文
柳丝长,桃叶小。
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
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
寻思残梦时。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
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
”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创作背景:宋哲宗元祐初,词人已经到了晚年,独自一人深处闺房,为了描写自己内心的闺思之前,故写下了这首《更漏子》。
译文
柳树垂下了长长的柔兰,桃树吐出了小小的嫩叶,这静寂的深院啊,终日没有人到来。
淡淡的虹日撒下了飘融煦光,浓绿的树丛笼罩着漠漠轻烟,偶尔传出的三两声困润觅转的莺鸣,划破了深院的沉寂。
她雪白的肌肤飘溢出浓浓的芳香,属旁浅糟色的妆晕消褪了,只有枕
头上枝梢叠压的绣花,依旧娇艳美丽。
春日撩起的浓重闲愁,使挖瞧起后也无心梳妆,仍独自痴痴地寻思看清晨温孽的残梦。
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等。
此调有两体,四十六字者始于温庭筠,唐宋词最多。
《尊前集》注:大石调。
又属商调。
一百四字者,止杜安世词,无别首可录。
比较著名的有《更漏子·玉炉香》、《更漏子·柳丝长》等。
流莺:圆润婉转的莺鸣。
雪香浓:雪白的肌肤透出浓香。
檀晕少:妇女眉旁浅赭色的妆晕消褪了。
残梦:残存的梦的记忆。
赏析
上片描写庭院中的景物。
柳丝已长,桃叶尚小。
“深院断无人到”一句,既说庭院的寂静,也表女子的孤独;而着一“断”字,则含意更加细微繁富,既延伸了寂静的时间长度,也开始透露了女子的哀怨情绪。
“红日淡,绿烟轻,流莺三两声。
”明点“红”、“绿”二字,照应开头写柳、写桃的暗表两种颜色;写到鸟儿,却又把黄莺的“黄”字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