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兴唐长安城
- 格式:ppt
- 大小:27.98 MB
- 文档页数:98
西安关于隋朝的景点
西安关于隋朝的景点是: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天坛遗址(西安)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位于西安市,为隋唐两代的都城遗址,包含范围非常广。
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修建。
大兴城仿照汉、晋至北魏时所遗留的洛阳城所建,故其规格、轮廓、不觉都与洛阳城很相似,但是更为规整。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现存玄武门遗址、青龙寺遗址、明德门遗址、大明宫、兴庆宫等,散步在西安市内各处。
隋唐天坛遗址(西安)初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隋、唐时期共沿用了314年,先后有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等19位唐朝皇帝(顺宗和哀宗除外)在此圜丘祭天。
唐朝长安城有多繁华?长安城的结构区域规划!本文导读:唐长安城是隋唐两个朝代的首都,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都城。
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其背景就放在了繁华的长安,很多朋友都对大唐感到好奇,都想看看唐朝盛世究竟是怎样的,而这部剧刚好是将长安城兴盛的一面给展示了出了。
长安城是按照古代传统建筑风格打造的一座城市,其设计非常讲究,每一块区域都有专门的作用。
这次就为大家讲讲长安城的内部结构到底是什么样子,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唐长安城基本就是隋朝大兴城《长安十二时辰》看到的国际化的长安城,实际上是隋文帝打的底,唐朝建立以后在隋朝大兴城的基础上进行的改建和扩建,隋唐的长安城并不是汉长安城,汉朝的长安城在隋唐长安城的西北部。
北周是宇文家族建立的,而北周是代西魏而起,西魏的都城就是在汉朝的长安城,但自从东晋八王之乱以后,经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时期,再到杨坚代北周建立隋朝,长安城饱经战乱,已经破败不堪,宫殿年久失修,城内供水排水严重不畅,造成长安城内恶臭满城,生活用水也受到了污染,同时汉长安城在渭水的南侧,而渭水经常改道,让汉长安城饱受困扰,这让隋文帝感到非常的不满,堂堂大隋王朝,都城怎么可以如此?只不过隋文帝需要站稳脚跟,所以忍了一年,一年后,隋文帝做了个梦,梦见长安城被水淹了,隋文帝就非常恼火和担心,于是隋文帝在建立隋朝的第二年,就下令让天才设计师宇文恺设计建设大兴城。
选址选在了汉长安城的东南方。
宇文恺的确是个天才建筑家,他采用了先建宫城,后建皇城,最后建郭城的策略,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修建好了大兴城,当然这个时候的外城郭还没有建设好。
隋炀帝即位以后,大兴土木,开凿了隋唐大运河,有发动10多万人修建了大兴城的外城郭,大兴城的范围和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隋朝是短命王朝,唐朝对长安城的修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经过隋朝末年的战乱,大兴城遭到了部分破坏。
唐朝建立以后,在原来大兴城的基础上进行修缮,由于隋朝的政治中心大兴城在地市低洼区,一到夏天就特别闷热,于是李世民在长安城北禁苑中的龙首原高地,为李渊修建避暑行宫,最初叫做永安宫,不过李渊还没有住进这个永安宫,就去世了,于是工程终止。
隋唐时期的长安城一、背景介绍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位于现今陕西省西安市,是隋唐帝国的首都。
自公元581年隋文帝开国建都至唐玄宗时期,长安城经历了两个不同朝代的繁荣和辉煌。
二、规模与布局隋唐时期的长安城规模巨大,面积达84平方公里,城墙周长超过30公里。
城墙分为外城和内城,都采用了高大坚固的夯土墙,内城由数十里长的城墙环绕而成,外城则以沟渠和护城河作为防御体系。
城市布局方正,沿街坊巷、街市等呈规划式发展。
三、城市特色与建筑景观1. 宫殿与官府:长安城内设有众多宫殿和官府,包括皇宫、朝堂、宰相府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皇城,是皇帝居住和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2. 佛寺与道观:长安城内盛行佛教和道教,佛寺和道观遍布城市各处,代表了隋唐时期宗教繁荣的景象。
著名的大慈恩寺和大观道观就位于长安城内。
3. 街道与商业区:长安城内的街道宽阔整洁,商业区繁荣繁忙。
市场和商铺沿街而建,供应各类商品,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
4. 宅邸与花园:长安城内拥有许多富丽堂皇的宅邸和美丽的花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财富。
四、人口与文化1. 人口规模:隋唐时期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之一,人口估计达到一百多万,其中包括了各族居民、商贾和外国使节等。
2. 文化交流:长安城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来自各地的文化人才云集于此,隋唐文化因此得以全面展开,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 科技与艺术:隋唐时期长安城是科技和艺术的繁荣之地。
通过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表达方式进入长安城,使得这座城市成为当时世界各国争相学习的目标。
五、城市管理与后世影响隋唐时期的长安城注重城市管理与规划,采用“坊制”管理体制,成为后世中国城市规划的典范。
长安城的繁荣和文化繁荣也对后世的都城建设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隋唐时期的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古都之一,以其庞大的规模、富有特色的建筑以及文化的繁荣而闻名于世。
长安城在当时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魅力,也对后世城市规划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
隋大兴唐长安城名词解释
1、隋:隋是一个中国历史时期,始于公元581年,终于公元618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2、大兴:大兴是隋朝中期重要的文化中心。
它是以突厥族贵族节点大兴安蒂胡斯·阿穆尔思·古尔赫因为中心而建立的一个都城,在隋朝中期有着重要的文化和政治地位。
3、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开启帝国复兴的时期,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在中国历史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4、长安:长安(安邑)古城是唐朝的都城,其地位和重要性有如奴隶社会城郊之中无可比拟的中心。
它的文化和政治地位一直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核心。
隋大兴唐长安城址————————————————————————————————作者:————————————————————————————————日期: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两代的都城遗址。
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隋灭北周后,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一带营造新都,隋文帝杨坚命宰相高等总督其事,著名建筑家宇文恺负责规划设计和营造。
于开皇二年(582)兴建,开皇三年即迁入新都宫城,定名大兴城。
大兴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是现存明清之西安城的7倍。
唐建国后,仍以大兴城为都城,改名为长安城,仅作了局部修建和扩充。
唐长安城的经济、文化,以及对外贸易往来,较之隋代大有发展。
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
唐末天元年(904)朱全忠迫昭宗迁都洛阳,并令拆长安宫室屋木自渭水浮入黄河运往洛阳。
隋大兴、唐长安城作为国都320余年,至此全部废毁。
隋大兴唐长安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特别是长安城的形制,不但是中国中世纪城市的典型,也影响了邻近国家都城的形制。
因此,对长安城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早在盛唐时期的韦述即著有《两京新记》,将长安城的规划和布局作了较详的叙述。
其后北宋宋敏求所著《长安志》中,又作了补充和研究。
北宋吕大防又作图刻石以期永垂后世。
此图仅残存一部分,是至今保存的隋大兴唐长安城的最古老地图,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南宋的程大昌、赵彦卫等所著的《雍录》和《云麓漫钞》,对长安城也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元代李好文作有《长安志图》。
清代学者徐松对长安城作了大量考证研究,著有《唐两京城坊考》。
作为大唐帝国都城长安,对当时边疆地区的地方政权的都城建设极有影响,渤海上京龙泉府城(见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的规划,即仿效长安设计。
邻国、特别是日本的平城京和平安京,不仅都城的形制和布局效仿长安,而且如太极殿、朱雀门、朱雀街等宫殿、门和街道的名称也是袭用长安城的(见平城京遗址)。
因此,日本学者也关心长安城的研究。
隋唐五代的建筑艺术风格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成熟阶段。
隋代对中国的重新统一,为建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短短的三十几年中,规划兴建了大兴、洛阳城,建造了大规模的宫殿、园林,开凿了闻名世界的大运河,建成了世界上最出色的敞肩石拱桥——安济桥。
唐代在隋代建筑成就的基础上,继续营建了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使这两座城市更趋完善。
同时,还兴建了一大批规模巨大、气魄雄浑的宫殿和皇家园林。
富有诗情画意的私家园林大量涌现。
随着佛教的发展,寺庙、古塔等宗教建筑遍及全国。
绵延百里的唐十八陵,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园中最浩大的建筑艺术群体。
唐代各类建筑都有辉煌的成就,其风格特点是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工艺精湛,既注重功能需要、也突出艺术形式,统一中富于变化、华美间不失典雅,强烈地显现出强大帝国自信向上、锐意进取、力求众美的创造热情和时代精神,成为古代东方建筑艺术的典范。
(一)大兴——长安城的艺术成就大兴——长安城,是隋唐两代的都城。
自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营建,至唐昭宗时的人为破坏,在320年的峥嵘岁月里,它以特有的宏伟富丽和强大帝国的豪迈气概而着称于世。
尤其是那功能完备的艺术格调和方整对称的整体布局,都达到了当时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对国内外的城市建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1。
功能完备的宏大都城形象地展现城市的功利性能,是建筑艺术的首要法则,也是大兴——长安城所具有的艺术特色之一。
大兴——长安城,位于八百里秦川中部的渭河南岸,是隋唐两代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自隋文帝开始,经过隋炀帝至唐玄宗百余年的多次营建,完成了它的宏伟规模,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繁华的东方都城。
隋文帝建国之初,以西汉的都城长安为国都,位置在今西安西北的汉城一带,面积约36平方公里。
由于此城城池狭小,宫殿、官属、居民相间杂处,况且日久凋残、水质咸卥、水量不足,难以适应新生帝国发展的需要,便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命宇文恺重新营建都城。
西安唐朝的历史资料唐长安城,即隋大兴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京师,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
其遗址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内。
关于西安唐朝的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西安唐朝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西安唐朝的历史资料之简介唐长安城,隋朝称之为大兴城,其兴建于隋朝,唐朝易名为长安城,为隋唐两朝的首都,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它是隋文帝君臣建立的宏伟都城,反映出大一统王朝的宏伟气魄。
为体现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城池在规划过程中包揽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法天象地”,帝王为尊,百僚拱侍。
为容纳更多的人口以及迁徙江南被灭各国贵族以实京师的宏伟计划,将城池建设得超前迈古,面积达84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大7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古罗马城也只是她的五分之一,此后几千年间,她一直是人类建造的最大都城,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城”。
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超过100万。
唐王朝的建立后,对唐长安城进行了多方的补葺与修整,使城市布局更趋合理化。
龙首原上大明宫的建立,使李唐王朝统治者更加占有高亢而优越的地理位置。
站在龙首原上,俯瞰全城,更显一代帝国一统天下的气度与风范。
西安唐朝的历史资料之建造背景公元581年2月,杨坚受禅代周称帝,国号大隋。
由于杨坚是以北周旧臣取而代之建立的新王朝,故隋初仍以汉长安城为都。
然而这只是权宜之计,这座自汉兴以来已历780年之久的旧都城已不再适合新的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首先,汉长安城历时已久,城中宫宇朽蠹,供水、排水严重不畅,污水往往聚而不泄,以至生活用水多受污染,水质咸卤,难以饮用。
其次,汉长安城北临渭水,由于渭河不时南北摆动,都城有被水淹的危险。
据《隋唐嘉话》记载:“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大兴。
隋朝著名建筑隋朝著名建筑有哪些?隋朝著名建筑有隋大兴宫、隋东都紫微宫、唐大明宫、大兴善寺、禅定寺、西明寺等。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汉族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
隋唐时期的汉族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隋大兴宫隋大兴宫即唐改称的太极宫,在长安中轴线北端。
近几年已经过勘探,其东西宽2820米,南北深1492米,分为中、东、西三部。
中部为皇宫,即大内,东西宽1285米,面积1.92平方公里。
东部为太子东宫,宽833米,西部为服务供应部分及作坊掖庭宫,宽703米。
大内部分自南而北分朝区、寝区和苑囿三大部分。
朝区为处理国政、举行大典的办公区,象征国家政权;寝区是皇帝的住宅,代表家族皇权。
朝区正南为宫城正门承天门,是元旦、冬至举行大朝会等大典之处,比附周代宫殿之“大朝”或“外朝”,门外左右建高大的双阙,阙外为朝堂。
门内正北为朝区主殿太极殿,是皇帝朔望(初一、十五两日)听政之处,比附周代宫殿之“中朝”或“日朝”。
殿四周有廊庑围成巨大的宫院,四面开门,南门为太极门。
太极殿一组宫院之东西侧建宫内官署,东侧为门下省、史馆、弘文馆等,西侧为中书省、舍人院等。
太极殿后为宫内第一条东西横街,是朝区和寝区的分界线。
横街北即寝区,正中为两仪门,门内即寝区正殿两仪殿,也由廊庑围成矩形宫院。
此殿是皇帝隔日见群臣听政之处,比附周代宫殿的“内朝”或“常朝”。
两仪殿东有万春殿,西有千秋殿,三殿都各有殿门,由廊庑围成宫院,与两仪殿并列。
两仪等殿之北为宫中第二条东西横街,街东端有日华门,街西端有月华门,横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宫,大臣等不能进入。
此部分正中为正殿甘露殿,殿东有神龙殿,殿西有安仁殿,三殿并列,以甘露殿为主,各有殿门廊庑形成独立宫院。
前后两列,每列之殿是寝殿的核心,有围墙封闭,其中两仪殿和甘露殿性质上近于一般邸宅的前厅和后堂。
甘露殿之北即苑囿,有亭台池沼,其北即宫城北墙,有玄武门通向宫外。
唐代长安城的繁华隋⼤兴城遗址唐长安城沿⽤了隋⼤兴城建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城市开皇⼆年(582 年)兴建来年初就修好了由隋代建筑家宇⽂恺规划设计长安城的前世今⽣盛唐时期,长安城已是当时世界上最⼤最繁华的国际⼤都市,极盛时城内⼈⼝达到百万。
长安,她原本只是强秦⾸都治下⼀个乡的名字,经过⾦⼽铁马的秦末离乱、楚汉争霸,汉⾼祖刘邦称帝五六年后,⽤这个名字为⾃⼰的都城命名。
汉长安城最初的“原点”,是秦⾸都咸阳近郊的⼀座离宫“兴乐宫”。
汉⾼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秦离宫开始被改建为汉“长乐宫”,两年后名相萧何主持营建“未央宫”。
以这两座巨⼤的宫殿为主体,辅以周边的官衙、仓库、民居、集市、宗庙,⼀座⼈⼝密集的都市逐渐成型。
约在汉惠帝时期(公元前189年左右),环绕长安的城墙也修建起来。
汉武帝对长安城进⾏了⼤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开设太学,扩充上林苑,开凿昆明池,筑建章宫等。
汉平帝元始⼆年(公元2年),城中有8.8万户,24.6万⼈,这在当时的世界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王莽代汉末年,长安城在战⽕中被毁坏。
东汉定都洛阳,以长安为西京。
东汉末年,洛阳被董卓纵⽕烧毁后,汉献帝曾迁回长安城居住。
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亦将⾸都设于长安城,前后绵延近800年。
时光流转到了隋朝开皇⼆年(582年)。
雄⼼勃勃的隋⽂帝杨坚,⼀边筹划着渡江南下、结束南北朝⼏百年以来的⼤分裂局⾯,⼀边渴望着拥有⼀座能配得上⼤⼀统帝国的全新都城。
杨坚从北周政权继承的旧⾸都,基本就是汉长安城的原址。
⼤量⼈⼝近⼋百年聚居⽣活于此,地下⽔已经被严重污染,⽽且城市布局缺乏规划,宫室、官署、民居、集市混杂,交通不便,城内狭⼩破败。
杨坚决定在汉长安城东南⽅向的龙⾸原南坡,另建⼀座新城。
在宇⽂恺的主持下,仅⽤9个⽉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
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新都,因为杨坚的⽗亲早年曾被封为⼤兴公,因此便以“⼤兴”命名此城。
唐长安城名词解释
唐长安城,别名大兴城、长安、京师、上京、中京、西京,地理位置为渭河延岸、秦岭北麓,隋朝称之为大兴城,其兴建于隋朝,唐朝易名为长安城,为隋唐两朝的首都,是当时中国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著名景点有钟鼓楼、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未央宫等。
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它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米,全城周长36.7 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比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大1.4倍,是古代罗马城的7倍。
长安城按中轴对称布局,内共有三个建筑群:位于北部正中的是宫城,为皇帝和皇族所居;宫城南面是皇城,面积比宫城略大,是中央政府机构所在地;宫城和皇城之外是外郭城,为居民区和商业区。
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
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
长安城变迁曾⼏何时,⼀直觉得现在的城市是在古城的原址不断翻新翻盖⽽成。
后来翻阅⼀些关于古代城市的书,让我吃惊的发现并⾮如此。
虽然古城的名字还是那个名字,但早已不在原址,虽然有的古城离原址并不远。
⽐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历史名城——长安。
西安,古代称为镐京、长安,它是我国著名的古都。
西周以丰、镐为都,秦以咸阳为都,均在西安附近。
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在西安建都。
东汉、曹操、后唐都在西安建有陪都。
历代统治者之所以看中了西安,这与西安的地理形式有关。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南阻秦岭,北滨渭河,⽓候温和,⼟地肥沃。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汉代张良对西安的赞誉:“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守,独以⼀⾯东制诸侯。
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下,⾜以委输,此所谓⾦城千⾥,天府之国也。
”咸阳紧邻西安,秦朝建都咸阳。
咸阳在九?⼭南、渭⽔北,⼭⽔俱阳,故名咸阳。
秦朝修建咸阳,运⽤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作天体的银河“天汉”,以各座宫殿⽐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屏藩帝都的格局,体现了“万世⼀系”的秦帝国都城的宏伟和尊严。
隋朝⽴国后,放弃了原来的长安城,在东南另建新城,《隋书⽂帝纪》记载:“此城从汉以来,凋残⽇久,屡为战场,旧经丧乱,今之宫室事近权宜,⼜⾮谋筮从龟,瞻星揆⽇,不⾜建皇王之⾢。
”于是,选择了“⼭川秀丽、卉物滋⾩、⼘⾷相⼟”的龙⾸⾼原建新城。
长安新城对终南⼭及⼦午⾕,北临渭⽔,东有沪、灞⼆⽔,城西⼀⽚平原。
宫城在城市中部偏北,宫殿坐北朝南,“南⾯称卫”。
当时称为⼤兴城。
. 唐代改⼤兴城为长安,并且增修宫殿。
唐朝皇帝认为隋朝的宫城建筑所处地势便低,便在东北龙⾸塬⾼⾩上新建了⼤明宫,⼜在城内修建了兴庆宫。
整个长安布局⼯整,它以南北御道——朱雀⼤街为中轴线,东西两边各有54个坊和⼀个市,表现出对称美。
长安城的格局对北京城的建筑形式是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