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 格式:doc
- 大小:14.59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04 分析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散文)【归纳内容要点】1、常见题型①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②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③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2、解题思路全文内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
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
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
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
主旨概括答题要点:①关注文题。
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
)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
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
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主旨。
3、答题格式内容概括:一划分本文或段的层次,二提取要点词语,三整合答案。
主旨概况: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表达了……,揭示了……主题。
高考真题在线一、【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6分)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
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
徐贲作品精选精练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
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
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
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
这是因为辩论者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方”听的,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
以第三方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
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
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方听众。
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
各方这么做是为了说服中立的第三方——法官或陪审员。
图尔敏论证模式包括主张、保证、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等要素。
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第一,说理中所有的主张、理由、中介保证、理由的理由、对保证的支持等等,都是可以由对方诘问和质疑的,说理一方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中立的第三方(法官和陪审员),不是自己一方或反对一方的“粉丝”。
在这两点上,图尔敏模式都不相同于形式逻辑论证。
形式逻辑的论证是以说理结构为准的,对于说理的具体听众以及他们的疑问并不关注。
然而,这些恰恰是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心的。
例如,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张三打篮球,所以他个子一定很高。
从形式逻辑的论证来看,这个说法是可靠的。
但是,实际上张三个子不一定很高。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论证的大前提(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本身并不可靠。
图尔敏论证模式要求辩论者在说理时,要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仔细检查自己论证的每一个部分,并尽量事先估计到对立一方可能提出的反对理由。
法庭上,法官和陪审员是典型的第三方听众。
而在公共说理中,第三方是公众。
公众往往并不像法官和陪审员那样拥有裁决的权威,公众所起的第三方作用是形成舆论。
专题36 记叙文阅读(知识储备篇)(解析版)【考点扫描】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应考指南】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2020年英语二阅读解析text3
在阅读理解中,文本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2020年英语二阅读理解Text3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文本概述
Text3是一篇关于公司财务报告的文章。
文章主要介绍了公司的收入、利润、现金流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是文本阅读中的典型例子。
二、阅读技巧
1. 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
在阅读之前,可以先看一下问题,了解问题类型,如细节理解、主旨大意等,从而在阅读时更有针对性。
2. 重点阅读段落,把握关键信息。
在本文中,需要重点关注收入、利润、现金流等关键信息点,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等。
3. 结合问题,筛选答案。
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类型,在文章中找到相关答案,并进行筛选,不要盲目选择。
三、题目解析
1. 细节理解题:根据问题,找到相关段落,把握关键信息点,如数字、时间、地点等,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 主旨大意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司的财务报告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因此可以得出本文的主旨大意是介绍公司财务状况和发展规划。
四、总结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看到Text3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在文本阅读中,要注重方法,把握关键信息点,结合问题,筛选答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文本阅读需要注重方法,把握关键信息点,结合问题,认真思考,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导语】当你真正想完成一件事时,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是否看到。
备考漫漫长路,和你一起默默地走下去。
以下是2020高考作文指导,一起来看看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写文章亦然。
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或同一处景,如能选取不同的切入点去表现它,其结果会迥然不同。
所以,作文时一定要注意巧选切入点,才能使文章更具新意。
那么,如何选准写作的切入点呢?一、从“小”处切入有些作文题目比较宽泛,往往难以把握,思绪难以集中。
这就需要用化大为小,从“小”处切入,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小方面,以表达出独到的见解。
二、从“新”处切入这不仅要求在思维上求新求深,还要重视对材料的多角度、深层次的审视,力求在平常的材料中求“新”,求“深”,使文章表现出新意来。
三、从“实”处切入当面临一些较虚、较抽象的作文题目时,这就需要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
把抽象的题目转变为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表述,才能有效地避免作文空泛。
四、从“真”处切入考场作文特别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提倡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只有抒发自我“真情”,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也才会感染阅卷老师,使作文获得高分。
五、从“个性”处切入作文须个性鲜明,感悟独特。
考场作文一般都规定“把你的经历、思考或感悟写出来”,注意贴近考生的生活,注重“我”的感悟和体验。
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搜寻出一段独特的心灵经历,才能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
【例文】致老师刘再复饮过许多天风海涛之后,多么想念故乡那飘散着花香与草香的操场啊,那一个留着你的足迹也留着我的足迹的操场。
你还在那个操场上默想与散步吗?亲爱的老师。
你的歌声和你的故事,就在这个操场上流进我的心灵。
很久以后才知道,第一个在我生命世界里构筑另一个世界的,就是你。
你铺下第一块砖石的世界,如今变得这样广阔,如蓝天,如蓝海,与遥远的星空和遥远的历史相接。
就在这个操场上,你在我胸前点起一团火焰。
你说,这团火焰是太阳的一角,但属于你。
当路上缺少明月与星光的时候,要记住火焰就在你自己的身上。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万能答题模板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作文写作技巧一、把握文章立意(一)概述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立意的原则是联系实际,即联系社会现实和考生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从而提炼出对事物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立意和选题是文章写作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选题是立意的基础,立意则是选题的思想升华。
如果说选题旨在提出问题,那么,立意正是经过思考酝酿而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论断和结论,它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要见解深刻并富有新意,关键是能在思考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只有运用辩证思维去思考,才能形成比较深刻的见解,否则,就会造成认识上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同时,为了避免老调重弹和一般化,立意还应该力求新颖,亦即平常所说的“标新立异”,这就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常用的立意思维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一般在议论文中叫做中心论题或总论题,在说明文中叫做说明中心,在记叙文中叫做主题思想或主题。
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是作者的立场、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集中体现,它是文章的灵魂。
形成或确定中心思想,是写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要提高概括中心思想的思维能力,主要应该考虑在题意的要求下,使所掌握的材料能够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达到认识正确,思想明确、集中而富有新意。
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观点正确一个人平时对各种事物所持的基本认识和观点,直接影响着他文章写作时中心思想的形成。
这是因为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时,总是要以反映事物一般本质或规律的认识(如原理、原则、法则等)作为演绎的前提。
如果前提有误,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
中心思想是对文章所谈的具体事物或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的具体思想,这种具体思想的形成,同样需要以普遍性的原理或一般性的思想为前提。
如果缺乏对一般事物的正确认识,就难以形成对具体事物的正确思想。
这就需要在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锻炼,使自己具有对一般事物的正确认识。
2.方法得当要从具体材料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形成逻辑思维来说,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中,还需要正确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备考绝学之二十二:把握段落大意及分析段落作用考点阐释把握段落大意及分析段落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比较细小的考点,但也是一个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所以不容忽视。
把握段落大意就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某一段落的主要意思,如某段的主要故事情节,某段的主要说明方法,某段的主要观点等,它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分值一般是2分。
而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让考生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它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评价的能力,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和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就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这个知识点的命题形式基本上都是主观题,分值2~4分不等,应该引起考生的重视。
应对策略应对这一考点,同学们首先要研读近几年的中考真题,了解其命题形式、考查方向以及分值等基本情况,然后再根据对真题的研读,归纳一些合理实用的做题方法。
如此一来,同学们做这类阅读题时,就会事半功倍。
那么,怎样概括段落大意呢?1.抓“段眼”。
所谓“段眼”就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能涵盖本段大意的一句话。
该段中其他句子的表达都围绕此句展开,因此找准中心句有助于概括段落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2.抓住占据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
有的段落并没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据中心地位的人、事、物、情、理,整个段落都是围绕这些内容来写,抓住了这一中心,概括段意就会水到渠成。
3.抓上下文联系。
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篇文章的各个段落是密切相关的。
有些段落是对下文的领起,有些段落是对上文的总结。
同学们处理好上下段落之间的密切关系后,再进行段落大意的概括,就会得心应手。
4.归纳。
有些段落运用列举的方法,把一些有某一共同特点的人或事物写在一段内,概括这一类段落的段意就可以运用归纳法。
另外,概括段落大意时,同学们还应该注意学习根据文体特点概括的方法。
记叙文侧重于考查概括段落的故事情节,说明文侧重于考查说明对象的特点或说明的顺序,而议论文则侧重于考查作者的观点以及论据的运用情况等。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常见考点1.筛选整合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结构,理清思路;2.赏析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意;3.分析、评价人物形象;4.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二、命题角度1.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2.人物形象分析概括;3.语言品味;4.主旨把握;5.作品感悟等。
三、语段阅读题答题总规则1.先读题干再读文章。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章;2.读文章时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2.准备作答时,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3.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就要对相关段落反复研读;涉及全篇,就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并做概括。
四、题型及答题方法1、概括文章或某一段的主要内容或故事内容常用格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记叙类:必须包含两个要素:①人物+事件;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某种特定意义,事件的整体发展情况都应做概括。
注意点:这里的人通常指主人公,因此要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比较取巧的种做法是,看用哪个人物的笔墨多,也可以把题目中所提到的最多次数的人物作为判断主人公的依据,并做互相印证,确保万无一失。
(2)描写类:景物+特征(3)抒情类: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1)以时间推移、空间的转换为线索;(2)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3)以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3.品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命题角度:(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从两个方面入手:(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2)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多注意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答题方法:(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及作用①外貌描写(包括神态):交代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在有的情况下,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具体分析);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某种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某种性格或品质。
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面是整理的散文的特点,希望可以帮助你!【散文的特点】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顺序:掌握顺序,梳理内容写人叙事文阅读要点:1.写什么人?人做了什么事?2.写作思路3.深刻内涵描景状物文阅读要点:1.描什么景?状什么物?2.写作思路3.深刻内涵写人叙事文章表达顺序不同于结构顺序有利于表现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
从记叙文叙述角度看: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或者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
如《草船借箭》、《将相和》等,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我的魔盒》我有一个魔盒,这个魔盒是我以前买饼干送的。
这个魔盒里面是“魔幻草”的种子和泥土。
先把一半泥土倒进盒子里铺平,再把种子一粒一粒地放进盒子里铺在泥土上面,然后把剩下的泥土盖在种子上,就像给种子盖被子,最后给种子喝水。
在种的时候我发现泥土是一粒一粒的,后来妈妈说:“这是人造营养土。
”这回我算是明白了。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写,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
作用:补充情节,更好地突出和反映人物。
例如《凡卡》分叙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清楚。
挖土的同学挖得多起劲呀!佳佳同学额头上渗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顺着腮边滚下来,她也顾不上用手帕去擦,只用袖子一揩,又埋头继续干。
挑土的同学也不甘示弱。
特别是大海同学,挖土的同学刚装满筐,只见他弯下腰,一手搭在扁担上,呼地一阵风就走了。
平整沙土的帅帅也很积极。
连平时最娇气的乐乐同学也一改往日的“派头”……朱自清《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雨是最寻常的……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状物写静物一般按外形(形状、颜色、图案)→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气味→生长环境→用途的顺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所谓“内容要点”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整体或某个层次、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概括”即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即概括大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抽象内容加以阐述,对含蓄内容加以解说等。
1.【2019·浙江嘉兴实验初中初一月考】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谢奕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怜,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去.。
《世说新语》是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鲁迅称之为“名士的教科书”。
为什么甲乙两文中元方和谢安这两个稚童的言行能被记录其中?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别阐述。
【答案】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
谢安年纪小,但是能够同情老翁,宽容待人。
所以这两人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所以能被积累。
【解析】题干问甲乙两文中元方和谢安这两个稚童的言行能被记录在《世说新语》其中的原因。
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在陈父的友人不准时和出言不逊的情况下,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
并给人以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启示。
谢安劝告谢奕放过老人,可见有怜爱同情、宽容待人之心。
《世说新语》因为这些,才收录了这两篇文章。
2.【浙江省绍兴市名校联谊会联合调测2018届九年级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作者:许玮虹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2020年第10期【摘要】说明文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文体,它以言简意赅的文字,把说明对象的特点、性质、作用等阐述清楚,具有很明显的知识性、实用性。
目前,多数说明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和单薄,学生难以对说明文产生浓厚兴趣,教学方法基本上在基础层次徘徊,难以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一、说明文的定义及其特点说明文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文体,它以言简意赅的文字,把说明对象的特点、性质、作用等阐述清楚,具有很明显的知识性、实用性。
根据说明文的内容,可以分为事物类说明文和事理类说明文。
事物类说明文主要是指描述事物的特征和本质,解释事物的变化过程和原因,此类文章,例如《长城》《秦兵马俑》等;事理类说明文是指阐述事物道理,解释科学原理的科普类文章,例如《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等。
说明文一般有这些特点:一是对事物或者原理有准确的把握,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二是对事物或者原理的解释要用读者看得懂的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说明清楚。
二、当前说明文教学现状目前,多数说明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和单薄,学生难以对说明文产生浓厚兴趣,教学方法基本上在基础层次徘徊,难以有新的突破。
打破说明文教学瓶颈,优化说明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开拓说明文教学的新境域,迫在眉睫。
三、学生阅读说明文存在的问题1.阅读时过于急躁由于说明文内容单薄,特别是一些科技类说明文,其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阅读时很难理解。
有些学生就容易囫囵吞枣或者浮光掠影地阅读过去,看完之后却难以复述文章在讲些什么。
2.阅读状态进入较慢学生难以静下心来阅读说明文内容,甚至遇到一些专业名词时未能使用工具书去查明意思,导致无法理解一个词、一句话甚至全文的主要内容。
头脑一片空白,心里特别着急,在浮躁的情况下更无法沉下心来阅读,做到真正读懂文章在讲什么,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阅读时间。
⼩说阅读之情节(知识点)2020年⾼考语⽂⼩说阅读之⼩说情节情节是⼩说的核⼼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章内容的试题。
⾼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3种:情节概括梳理题、情节⼿法题、情节作⽤题。
⼀、梳理概括情节“情节梳理概括”就是要求考⽣能够按照⼀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简要的语⾔加以概括表述。
⾼考考查这⼀考点的试题往往⽴⾜全⽂设题,考查全⽂的故事情节的梳理。
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和暗考型(题⼲要求概括⼈物的⼼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两种。
【考试题型】明考型:这类题⽬的题⼲中往往有“概括”、“梳理”等作答动词和“情节”“脉络”等表答题⽅向的名词。
⽐如说“请围绕主⼈公梳理⽂章的基本情节”“请⽤简明的语⾔梳理这篇⼩说的脉络”。
暗考型:题⼲不是明确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脉络,⽽是要求概括⼈物的⼼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
这类题⽬实际上也属于情节梳理题,只是答题⽅向不同。
例如“请⽤简洁的⽂字写出⼩说中XX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题⽅法】1.结构连贯法:厘清⼩说的结构层次,按⼩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2.场⾯连贯法:⼩说中的场⾯是⼈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说中⼀个场⾯就可以梳理为⼀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说⼈物、事件的⼈、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
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4.细节连贯法:围绕⼈物活动,深⼊阅读⽂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物活动、⼼理具有表现⼒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提炼、概括。
【答题步骤】第⼀步,审题⼲,明⽅向。
即根据题⼲中的关键词判断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确定答题的⽅向。
第⼆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说⽂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结构连贯法,或采⽤场⾯连贯法,或采⽤线索连贯法,或采⽤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2020年12月n2阅读解析
(实用版)
目录
1.阅读解析的背景和目的
2.2020 年 12 月的 n2 阅读解析内容概述
3.阅读解析的主要内容和亮点
4.阅读解析的结论和启示
正文
【阅读解析的背景和目的】
阅读解析是一种针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阅读解析通常包括对阅读材料的内容、结构、语言、主题等方面的分析,帮助读者把握阅读材料的核心思想和价值。
【2020 年 12 月的 n2 阅读解析内容概述】
2020 年 12 月的 n2 阅读解析主要针对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进行
深入分析。
该文章讨论了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人类应该采取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通过阅读解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环保意识。
【阅读解析的主要内容和亮点】
阅读解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文章结构的分析:阅读解析首先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和逻辑关系。
2.对文章语言的分析:阅读解析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
括词汇、句型、修辞等方面。
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对文章主题和观点的分析:阅读解析对文章的主题和观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价值。
【阅读解析的结论和启示】
阅读解析的结论是,环保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文章所谓的主要内容,是指对全篇文章内容的总概括,不同文体的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各不相同。
下面是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欢迎参考!
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1)自读质疑法。
由文章的标题或围绕文章的主要事件自己提出思考的问题。
如阅读<向命运挑战)一课,可以根据标题提出问题:谁在向命运挑战?他战胜命运了吗?
阅读文章后可以提问: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他在科学上有哪些重大贡献?霍金向命运挑战的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段意合并法。
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在一起,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例如《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共有10个自然段。
1—2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原因,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用计加害于孔明。
3—8自然段讲草船借箭的经过,诸葛亮将计就计,再一次显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9—10自然段讲借箭的结果,周瑜在与诸葛孔明的较量中再次失败。
将各段大意串联起来,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分段”、“概括段意”,过去一直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涉及“段落”的概念,
是因为过去机械、程式化的训练模式把教学引向了繁琐分析的桎梏中,它追求的是标准、统一的答案,
忽视了我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
分段、概括段意仅仅是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不能用统一、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去说、去记,
更不应该把它当成语文教学的目标而进行机械训练。
(3)根据文章的详略,抓重点段法。
如《飞夺泸定桥》,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写了为什么要夺桥——与敌人“抢时间”,突出一个“飞”字;再写怎样夺桥——“攻天险”,突出一个“夺”字;最后写夺桥的结果。
抓住重点部分,再根据开头、结尾的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明白了:
北上抗日的红军要夺取泸定桥,红军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抢先赶到了泸定桥,又战胜天险夺取了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继续北上抗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一种方法都不是唯一的,更不是独立的,了解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几种学习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与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