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作业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1.09 KB
- 文档页数:1
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所蕴含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所蕴含的寓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坐井观天”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重点词语的朗读。
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享自读课文后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教师提问:青蛙和小鸟分别代表了什么?他们之间的对话有什么含义?4.分角色朗读学生分组,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进行分角色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表情的把握,提高朗读效果。
5.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6.拓展延伸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坐井观天”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如何避免“坐井观天”?8.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造句。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深入,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3.在分角色朗读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紧张,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4.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朗读课文有感情,能主动思考问题。
2.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用词准确,句子流畅。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加强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刻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
会写“信、沿”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写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寓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坐井观天》是一篇传统课文,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本课设计以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把“对话”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读”作为感悟理解“对话”的重要学习方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趣。
在朗读技巧的运用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化朗读处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完成贴图任务。
一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着外面的天空,过着清闲的日子。
忽然有一天,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使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谁能把青蛙、小鸟贴到黑板上?你为什么这样贴呢?(认识井沿、井口、井壁、井底)二、释题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知道“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呢?三、朗读感悟1、老师引读:青蛙问小鸟── 小鸟回答说──青蛙说── 小鸟说──青蛙笑着说── 小鸟也笑了,说──2、想读谁的话?自己练一练。
3、同桌分角色读。
4、指名分角色读。
5、去掉提示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可以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
6、读课文后,填空: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
小鸟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
7、讨论: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集体交流。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朗读课文《坐井观天》。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开阔眼界、勇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课文原文、朗读音频。
2.学生准备:教材、课前预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
2.新课呈现(20分钟)通过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跟读课文,逐句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述故事情节。
3.讨论与分析(15分钟)与学生讨论坐井观天的意思,引导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会坐井观天”,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才能拓宽眼界。
4.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坐井观天的危害和如何拓宽眼界,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发表观点。
5.巩固(15分钟)请学生就学过的课文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包括对坐井观天的理解和如何拓宽眼界的方法。
学生可以在班级内相互交流和讨论,确定最佳的心得体会。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1.默写课文。
(可选题:选取课文中重点句子进行默写)2.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朗读课文《坐井观天》,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和表达能力。
同时,在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学生也能在思考和交流中拓宽眼界,增强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除了教师的讲解,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其他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2《坐井观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12课《坐井观天》中,探索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
该故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讲述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第二部分(47自然段)通过青蛙与小鸟的对话,展示青蛙对天空的误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能正确读写“井、青蛙、小鸟、说、笑”等词语。
2.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明白“坐井观天”的含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故事提炼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寓言道理。
难点:理解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及如何通过对话展现这个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井底青蛙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读写并掌握。
b. 逐段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揭示寓言道理。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扮演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对话表达观点。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井底青蛙和小鸟对话的场景。
六、板书设计1. 《坐井观天》2. 生字词:井、青蛙、小鸟、说、笑等。
3. 故事梗概: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揭示“坐井观天”的含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坐井观天》的故事,画一幅寓言故事插图,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故事情节。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幅插图和相应的文字描述,要求插图生动有趣,文字描述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视野有限,要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优秀9篇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一一、创设情境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新朋友。
一位是青蛙(出示青蛙图片)另一位朋友是小鸟(出示小鸟图片)。
小鸟在天上,而青蛙在地上,这两个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2、出示课题《坐井观天》。
3、学生观察“观”字,并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又”第二笔是长点,“见”第一笔竖紧贴竖中线,下端过横中线。
右边是“见”而不是“贝”,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学生通过书写理解课题中“观天”即为“看天”。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里看天空)4、介绍寓言特点。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到底什么是寓言故事呢?寓言就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坐井观天》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联系字形,正确使用生字。
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处明确了阅读目标,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进行初步朗读指导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2)检查朗读情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它们在争论天有多大)2、理解“井沿”小鸟和青蛙在哪里争论?谁能准确地贴出它们的位置并告诉大家这是井的哪一部分?(井的边上)井的边上叫井沿,碗的边上叫什么?(碗沿)河的边上叫什么?(河沿)床的边上叫什么?(床沿),那么“沿”就是“边”的意思。
3、了解什么是“对话”它们之间的争论非常激烈,请同学们默读2-7自然段,数一数它们之间有几次对话?(有问有答算一次对话,共有3次对话)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它们之间的第一次对话?(出示课件)谁来读青蛙的话?(相机指导朗读)这是一个什么句?(问句)问句应该怎么读?小鸟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指名读)听了小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4、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
2.品读课文,并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井”“青蛙”“小鸟”板贴画。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片。
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2.导入新题,问:谁能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教师范读,请学生点评。
2.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词。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三、了解大意,自读课文。
1.指导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知道的内容,并归纳整理。
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表达方式。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话”“沿”“际”,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指导学生写好这三个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生独立描红、临写。
5.组织再次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板贴情景。
1.复习导入:谁能说说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2.板贴“井”“青蛙”“小鸟”。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学习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1)自读对话。
(2)指名读,师生评读。
(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3.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组织评议。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
3、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一百多里”等词的意思,4、了解寓言内容,理解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1、小朋友们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新朋友。
瞧,谁来了,让我们和它打声招呼。
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这时,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了井沿上。
(课件出示井沿一词,齐读,男女生读)在它们之间呀,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做——《坐井观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师:“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吧!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有拼音的字多读几遍。
记得:不动笔墨不读书!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开始吧!2、指名反馈。
师:你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设生问: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指名提问)是呀,它们各自的看法是什么呢?3、指名读课文。
师:让我们从文中找答案。
请大家开火车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边听边思考(填空:和在争论。
小鸟认为,青蛙认为。
)(我来当文明小听众)三、导读精讲,理解感悟过渡:是呀,同样的天,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接读)(一)问题:小鸟和青蛙各自的看法是什么?1、指名读小鸟的话: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天有多大呢?请你读!评价:好像不够大!你来读!恩,是挺大的`!你也来读一读!大家一起读!哇,这天,一眼望不到边,太大了!)2、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师:请你也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3、这是小鸟的看法,青蛙的看法是什么呢?4、指名反馈。
备课素材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更全面。
寓言故事有:快马加鞭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浑沌开窍井底之蛙东施效颦望洋兴叹庄子垂钓庖丁解牛鲁侯养鸟吕梁丈人吴王射猴罔两问影骊龙之珠愚公移山扁鹊换心纪昌学射杞人忧天滥竽充数三人成虎郑人买履目不见睫子罕不受玉鲁人徙越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厉王击鼓刻舟求剑循表涉滩毁钟掩耳伯牙碎琴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南辕北辙鹬蚌相争土偶桃梗弓矢相济叶公好龙螳螂捕蝉师旷劝学每变益上杯弓蛇影塞翁失马曲突徙薪鳏鱼上钩一字不提梦中富贵惠子告贫盲人摸象画饼充饥神奇猎鹰空中楼阁千万买邻猴子救月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读一读,根据拼音写汉字。
jǐn g dá hē kěg uān里回水口看二、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我会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氵讠三、给画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青蛙坐井观天。
A.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认为很美。
B.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很小。
2.“朋友,别说大话了!”A.大声说话B.夸大的话3.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A.没有边际。
B.不好找到边际。
四、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2.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阅读能力大提升五、课文整体梳理。
(在正确的后面画“√”)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青蛙不爱动脑筋。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是无边无际的。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眼光放远,不要坐在井里看天,那样是错误的。
()六、重点段落品析。
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1.照样子,写词语。
无边无际无()无()无()无()2.选字填到文章括号里。
啊呀吗3.选文共自然段,其中的小鸟和青蛙一共进行了次对话。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故事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教育学生要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探索真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拘泥于眼前利益,要放眼未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准备好课本、笔、纸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谈论关于天空的话题。
(2)讲述《坐井观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记忆。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4. 理解课文(2)教师讲解“坐井观天”的深层含义。
(3)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将“坐井观天”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长签字确认。
2. 拓展作业:(1)观察周围的事物,试着用“坐井观天”的故事来说明。
(2)写一篇关于“坐井观天”的小短文。
人教版二班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二班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选5篇)》,快快拿去用吧!二班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生疏“沿”等三个生字,会写“信”等8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等成语的意思。
2、技能目标:能运用新学的八个生字组词。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坐井观天”的故事,让同学懂得学习和做事都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
二、教学重点生疏3个字,会写8个字,并组词。
三、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和“无边无际”的意思。
四、教学预备1、课文插图若干张。
2、自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3、预备人手一张田字格的书写纸。
4、课前布置同学带字典。
五、课型新授课六、课时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今日,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观天”。
(板书课题,同学齐读课题,并提示课题意思:坐在井里看天。
)(二)、初读课文,画诞生字同学齐读课文,把不生疏的生字画出来。
(三)、老师指导,认读生字1、出示“井”的插图,了解“井沿”指得是什么地方,生疏“沿”。
2、通过查字典,理解成语“无边无际”的意思,生疏“际”。
3、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生疏“信”。
(四)、写字指导1、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巩固认读生字。
(老师提示并板书写好字的五个秘诀:看、描、写、评、改。
)2、让同学看:前六个生字有何共同特点(左右结构)?书写时应当留意什么(左窄右宽)?3、老师讲解并范写。
1)、写“沿”字,留意右上方与“几”字不同。
2)、写“际”字,左边要留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耳朵要写得高而窄;右边是“二、小”。
3)、写“还”字,要留意是半包围结构,笔顺规章:先写“不”,再写、。
人教版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教学目标:1、学会“沿、际”两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预备:1、生字卡片。
2、青蛙、小鸟图片。
3、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前板画)师: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师:一只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天,这就叫——坐井观天(师板书)(齐读课题)二、新授:1、谁来给同学们读读这个好玩的小故事?(指生读)师:青蛙坐在井里,小鸟在哪里?(生答)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生字卡片“沿”,带拼音读。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当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2、师:我们知道了“沿”的读音和用法,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出示田字格),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生说,师范写、生写四个)3、同学们字写的很棒,信任课文读的更好,我们翻开书,连续走到青蛙和小鸟身边吧!谁来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指生读。
4、师: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5、同学们读的多好啊,就这样,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自己读一读他们的另外两次对话。
指生读,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依据学生发言板书:天有多大?)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师:什么是大话?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板书)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师:这个词啊,就是形容特别特别大,都看不到边际。
(出示沙漠、大海的图片)学生练习说话。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优秀6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一)谈话导题:今天咱们来学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1mi>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课文(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
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
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
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
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1、学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坐井观天》作业设计
1.师: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认为天多大?
①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②出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2、讨论青蛙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1)出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①“那么远”是指多远呢? 出示:“一百多里”和小鸟飞过村庄、河流和高山的画面。
②选择正确的意思:出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③指导读出语气。
3、师: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青蛙却认为它在说大话。
①出示:“朋友,别说大话了!”“②“说大话”换词练习。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讨论小鸟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1)出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2)复习“无边无际”的意思,有感情地读句子。
(3)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沙漠礼堂森林出示:(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依照句式,练习说话。
花,美得很哪!
蛋糕,好吃得很哪!
①启发学生说说熟悉的人和物。
设计的练习(集中展示练习题)
1、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沙漠礼堂森林出示:(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2、照样子,说一说
花,美得很哪!
蛋糕,好吃得很哪!。
12.坐井观天一、基础练习1.拼一拼,写一写。
dà huàjǐng yán huídáhēshuǐ()()()()2.用“___”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青蛙认为小鸟弄.(lòng nòng)错.(cuòchuò)了,天哪.(na nǎ)有那么大呢?3.语气词填空,再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标点符号。
吧哪吗(1)国庆节,大街上热闹得很( )_________(2)这个实验很有趣,不信你也试一试( )_________(3)你不是明天就开学了( )_________4.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军是我的好朋友。
我的好朋友是小军。
(1)今天的值日生是他。
____________________(2)北京是我们的首都。
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5.《坐井观天》课文整体梳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A.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青蛙不爱动脑筋。
B.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是无边无际的。
C.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要坐在井里看天,那样是错误的。
三、拓展延伸6.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一听,然后续编这个故事。
参考答案一、基础练习1.大话井沿回答喝水2.nòng cuò nǎ3.哪!吧!吗?4.(1)他是今天的值日生。
(2)我们的首都是北京。
二、合作探究5.C6.为了证明小鸟说的话是错的,青蛙鼓足劲用力地跳出井口。
它看见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青蛙对小鸟说:“原来你说的话是对的,天真的无边无际,我真是目光短浅,以后我要多出来看看。
”小鸟说:“没关系,以后你一定会成为一只见多识广的青蛙。
”。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2教材简说:《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目标:1、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学生能发挥想象,续写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
3、理解“井沿、无边无际、一百多里、大话”等词语,学生能从中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井沿、无边无际、一百多里、大话”等词语,学生能从中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初步理解寓意。
2、学生能发挥想象,续写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
教学准备:课件、青蛙和小鸟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直接点题,对比感受师:同学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有趣的成语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坐井观天。
师:谁能猜猜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啊?师: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看看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多少?二、复习生字词语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朗读了课文,这些生字朋友们大家都认识吗?谁来读读看?你们发现了吗?这个还字,还可以读什么音?谁来给他组个词?师:课文中的这些词语朋友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谁来?三、整体感知,提出争论观点1、师:刚刚有同学提出了疑问,谁坐在井里啊?现在你们知道了吗?小青蛙在井里生活了很久很久,直到有一天,一只小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小青蛙的一生。
你们瞧,小鸟也飞来了,它会落在哪儿?(井沿在哪?点生上讲台指)哦,原来井的边缘就称之为井沿.(1)师:同学们,这只停在井沿上的小鸟与井底的青蛙之间因为一件极小的事情发生了争执,到底是什么事呢?原来他们在争论天有多大?板书:天有多大?(2)、他们围绕天有多大,进行了几次对话?(3)、这只小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你是从哪一自然段知道的?谁来当当这只青蛙读读这段话?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指名读—师:小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认为它是在说——大话,什么叫做大话呢?生:假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坐井观天》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故事中小兔子对望远镜的抱怨,激发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开拓学生的视野。
2.学习和掌握一些生字词,如“围栏”,“圆脑袋”,“望远镜”等,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3.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思路观察事物、了解事物,从而提高学生从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会读、会写又、观察、比较、合作探究、绘图等学习方法。
2.了解故事中小兔子对望远镜的抱怨,并引导学生思考:望远镜有什么用处?怎样使用望远镜才能看到更远的东西?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坐井观天”这个词语的理解。
2.引入故事主人公小兔子,让学生了解他对望远镜的抱怨。
2. 学习1.随机抽学生朗读课文,老师和同学一起跟朗读。
2.故事讲解:小兔子感到自己很可怜,觉得自己只能在细小的围栏里看到一些虫小草小的东西,看不到更远处的东西,于是他抱怨自己的坏运气,不料良心妈妈给他买了一支望远镜,小兔子爱不释手地使用望远镜,看到了更远的东西,于是他对自己曾经的困境有了更深的认识。
3.结合故事情节展开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词汇,例如“围栏”“圆脑袋”“望远镜”等。
4.引导学生学习比较的方法: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东西,与直接用眼睛观察的不同之处,并带领学生思考:望远镜是怎样做到让我们看到更远的东西的呢?3. 巩固1.小组合作探究:让小组学生分工合作,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观察目标:比如观察石头、树木、清运片片等等,用比较的方式记录和观察,相互交流探究,并将探究过程和结果呈现给其他组的同学,共同分享成果。
2.制作望远镜:在小组内绘制各种望远镜的草图,借助教具模拟学习过程。
3.联想卡片:发放联想卡片,请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的想象,讲述自己最喜欢的望远镜是什么样子,甚至可以借助创意拿出自己的绘本,分享自己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