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47.98 KB
- 文档页数:9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统计图(一)》知识互联知识导航知识点一:根据相关数据完成统计表及补画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2.条形统计图中,每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也可以表示多个单位。
知识点二:分段整理数据分段整理数据的步骤: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可用画“正”字的方法);3.制作统计表;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知识点三: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数就是平均数。
2.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法: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在几个(或若干个)不相同的数中,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公式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
夯实基础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2020·江苏溧阳·四年级期中)笑笑要了解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应选用调查表()。
A.你喜欢看什么类节目?动画类科普类体育类综艺类B.你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不喜欢C.你每天看多长时间电视节目?10分钟 20-40分钟 40分钟以上2.(2020·江苏溧阳·四年级期中)小华在3个笔筒里放了一些铅笔,平均每个笔筒25支,前面两个笔筒里的铅笔都比25支多,那么第三个笔筒里有的铅笔()。
A.比25支多B.比25支少C.正好25支3.(2020·江苏邳州·四年级期中)三年级女生做仰卧起坐。
1分钟做40个以上(含40个)为优秀,21~39个为及格,21个以下为不及格。
三(1)班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统计如下:等第优秀及格不及格人数9 14 3芳芳的成绩在三(1)班女生中排名第7。
她可能做了多少个?()A.38个B.27个C.43个(2021·山西临汾·四年级期中)小明是某公司员工,公司员工月平均工资是4200元,小明的月工资()4.4200元。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同步测试题一、填一填.1.游隼是世界上俯冲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当它俯冲追击猎物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可写作.2.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48.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则积是.3.180×50的积的末尾有个0,304×50的积的末尾有个0.4.根据32×30=960,直接写出得数.64×60=64×30=32×60=32×=4805.卡车在普通公路上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行千米.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卡车在普通公路上速度的2倍,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千米.二、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6.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2个0.(判断对错)7.三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判断对错)8.速度=路程÷时间..(判断对错)9.在一个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同时乘2,积不变.(判断对错)10.苹苹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50米/分,她1小时行15000米.(判断对错)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1.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A.990B.9000C.999012.计算时,竖式中的2与437相乘的实际意义是()A.2×437B.20×437C.200×43713.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乘6,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A.乘6B.除以6C.不变14.两个数相乘的积是35,如果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除以10,那么积是()A.350B.3500C.3515.如果2□7×□6是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那么下面三个数中,()可能是它的得数.A.6538B.10332C.100332四、解答题16.笔算下面各题.275×34=428×57=470×36=740×50=306×48=409×60=17.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8.先补充条件或问题,再填空.(1)一棵樱花树苗8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已知和,要求的是.(2)一架飞机5小时飞行了4000千米,?已知和,要求的是.七、解决问题.19.一个坏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流掉168克水,一刻钟要浪费掉多少克的水?20.春风小学四年级师生共198人,准备包车去看潮.旅行车包车的价格是39元/人,老师带8000元钱包车,够吗?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哟!21.苹苹和依依今天去公园划船,她们平均每分钟划18米,每划15分钟就休息一会儿.今天一共划了5次,一共划了多少米?22.东方广场有一块长方形草坪(如图),把草坪的宽增加到32米,长不变.扩大后的草坪面积是多少?23.苏华电器江汉路店开张啦!(1)这一天苏华电器江汉路店销售的浦金微波炉一共卖了多少元?(2)如果不优惠,按原价销售,这一天可以多卖多少元?24.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的速度为56千米/时,共用5小时,返回时只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一填.1.解:游隼是世界上俯冲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当它俯冲追击猎物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可写作300千米/时.故答案为:300千米/时.2.解:由分析得出: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48,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5,积也乘5,所以是:48×5=240.故答案为:240.3.解:(1)计算180×50时,可先计算18×5,然后将两个因数后面的0加在积的后面,18×5=90,则180×50=9000,即积后面有3个0.(2)计算304×50时,可先计算304×5,然后将因数后面的0加在积的后面,304×5=1520,则304×50=15200,即积后面有2个0.故答案为:3,2.4.解:根据32×30=960,直接写出得数.64×60=384064×30=192032×60=192032×15=480故答案为:3840,1920,1920,15.5.解:50×4=200(千米)50×2×4=100×4=400(千米)答:卡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400千米.故答案为:200,400.二、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6.解:假设这两个因数是30与40;30×40=12001200的末尾有2个0所以,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2个0,这两个因数的积的末尾一定有2个0.故答案为:√.7.解:根据题意,假设三位数是700,两位数是50;700×50=35000;35000是五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三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是错误的.故答案为:×.8.解:因为速度=路程÷时间,所以题中说法正确.故答案为:√.9.解: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在一个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同时乘2,积就扩大2×2=4倍.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0.解:1小时=60分,250×60=15000(米)15000=15000答:她1小时行15000米.故答案为:√.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1.解:999×10=9990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9990.故选:C.12.解:计算时,竖式中的2与437相乘的实际意义是20×437.故选:B.13.解: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得,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乘6,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乘6;故选:A.14.解:由分析得:一个因数乘10也就是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除以10也就是第二个因数缩小10倍,所以积不变,还是35.故选:C.15.解:2□7×□6的积是四位或五位数,积的个位是2 2□7×□6得数可能是10332.故选:B.四、解答题16.解:(1)275×34=9350;(2)428×57=24396;(3)470×36=16920;(4)740×50=37000;(5)306×48=14688;(6)409×60=24540.17.解:18.解:(1)条件:妈妈买了5棵樱花树苗(答案不唯一)。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一、选择题1.学校要把全校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绘制成统计图,可以绘制()A.条形统计图B.统计表C.折线统计图2.新学期开始,教导处要给各年级绘制课程表应选用()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统计表3.四名同学的身高各不相同,其中最高的是152厘米,最矮的是137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是()厘米。
A.137 B.145 C.152 D.1554.在一些比赛中,计算选手的得分时,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是为了()A.公平合理B.计算方便C.节约5.丽丽有18枚邮票,比明明多6枚,他们两人平均每人有()枚邮票。
A.12 B.15 C.216.四(1)班同学平均身高137厘米,五(1)班同学平均身高147厘米。
五(1)班的张磊和四(1)班的王浩的身高相比()A.张磊比王浩高B.王浩比张磊高C.两人一样高D.无法判断谁高7.这个班男生比女生多()人。
A.4B.3C.2二、填空题8.统计时,我们把有关联的几个统计表合成一个表,更简洁的表示信息,这样的表叫( )统计表。
9.条形统计图中每2格的高度表示40人,一格表示( )人,表示120人需要( )格.10.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上,纵轴用1厘米表示40支笔,表示120支笔应该画( )厘米;一个条形长5厘米,表示( )支笔。
11.一次体育达标测试的成绩如下: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待达标良以下的有( )人。
12.小明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平均分是95分,数学比语文多6分,英语比语文多9分,小明数学考了( )分,英语考了( )分。
13.16 28 8 5 13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 ),这五个数中比平均数大的有( )个,比平均数小的有( )个。
14.一张桌子,需要2人一起抬。
现在3人要把桌子从离家600米远的地方抬回家,平均每人要抬( )米。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全册附答案1.1 认读亿以内的数一、我会填。
1.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位,第()位是百万位,它的右边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2.一个数千万位上和千位上的数都是3,其余各数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是()。
3.由5个百万,7个十万,8个百组成的数是()二、我会读。
90900704 读作251600 读作3985001 读作三、按要求写数。
760500 8001003 90170 20451036 8800008 58005000 只读一个零:()读两个零:()一个零也不读:()四、用3、5、6、0、0能组成哪些一个零都不读的五位数?答案:一、1.万七十万十万2.300030003.5700800二、九千零九十万零七百零四二十五万一千六百三百九十八万五千零一三、只读一个零:(760500 8001003 90170 8800008)读两个零:(20451036 )一个零也不读:(58005000 )四、35600 36500 53600 56300 63500 653001.2 亿以内数的写法一、写出下列各数。
八万三千零八写作();一千零一十万二千写作()七千万写作();三万写作();二、下面算盘上拨出的数是多少?写一写,读一读。
三、我会写。
1.全世界动物种类约九千二百个。
写作:()2.“世界家园”住宅小区占地约十二万八千平方米。
写作:()3.一天有八万六千四百秒。
写作:()4.四年级的语文书有二十万字。
写作:()5.巴西足球闻名世界,巴西的国土面积为八百五十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五平方千米。
写作:()四、数学乐园。
亮亮家的电话号码是八位数,百万位上数字是5,万位上数字是8,任意相邻三个数字的和刚好是20,你能猜出她家的电话号码吗?( )答案:一、 83008 10102000 70000000 30000二、 50781369 五千零七十八万一千三百六十九62000305 六千二十百万零三百零五三、 1.92002.1280003.864004.2000005.8511965四、 857857851.3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在里填上“>”“<”或“=”。
平行与相交知识点总结与对应习题知识点1: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的特征: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2.射线的特征: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3.线段的特征:有两个端点,不可以延长;4.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知识点2:平行与相交1.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相交(包括互相垂直)2.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式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3.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知识点3:垂线画法1.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已知点重合(3)从直角的顶点起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并标明垂直符号;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经过已知点(3)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并标明垂直符号;知识点4:平行线画法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沿着直尺平移三角尺;3.再沿第一步中所用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知识点5: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识点6: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点7:垂直、垂线与垂足: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知识点8: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线段最短。
如果这点在直线上,那么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零。
知识点9:平行四边形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性质: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2积的变化规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已知126×22=2772,那么126×11=()。
A.2772B.1386C.41582.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都扩大10倍,积()。
A.不变B.扩大100倍C.扩大20倍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那么积()。
A.不变B.扩大5倍C.扩大6倍4.若A×360=2160,则A×3600=()。
A.2160B.216C.21600D.2160005.一个因数乘5,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
A.乘5B.不变C.除以56.一个长方形,如果它的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宽不变,那么它的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倍。
A.3B.6C.97.两个因数的乘积是15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则积()。
A.扩大3倍B.缩小3倍C.不变二、判断题8.960×80与96×800的积相等。
()9.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如果把它的长和宽分别扩大到原来的5倍,那么新长方形的面积是600平方厘米。
()10.在一道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都乘3,积就乘6。
()三、填空题11.在横线上填上“˃”、“= ”或“<”。
220×3737×221 24×5+36×524+36×5250×402500×4 34×125+66×125125×(30+70)12.两个因数分别是66和8,积是,如果把一个因数缩小2倍,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13.根据6×70=420,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6×35=×=420014.已知A×B=1000,如果A不变,B乘5,则积是;如果B不变,A除以2,则积是。
15.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100平方米,如果它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不变,扩建后花坛的面积是平方米。
第4单元第4课时《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同步练习一、填空题。
1、学校要买7个排球,每个38元,大约要付________2、填表.小刚为敬老院的爷爷买钢笔和墨水一共花了183元.3、小明买了7份点心,一份6元,身上还剩54元,请问小明原本有________元钱。
4、数学兴趣小组有33名男同学,27名女同学.每人买一本《数学与生活》,需要________钱。
5、摩托车的价格是自行车的15倍,购买一辆摩托车需要________元。
6、看图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答:毛毛一共花了________元钱。
二、单选题。
1、一本笔记本3元,一支钢笔8元,小明打算买5本笔记本和3支钢笔,请问小明买笔记本要花多少钱?以下数量关系式与问题相符的是()A.笔记本单价×5本笔记本B.钢笔单价×3支钢笔C.笔记本3元+钢笔8元D.5本笔记本+3支钢笔2、100元买笔记本,有一种是3元,有一种是2元,请问用100元买30个笔记本,最多还剩多少元?()A.50B.10C.40D.60三、应用题。
1、实验小学要为鼓号队的同学买鼓号服.已知鼓号队由32名同学组成,如果每套鼓号服125元,那么实验小学买鼓号服共花多少钱?2、美廉美超市新进12箱儿童牙膏,每箱25盒,每盒卖4元钱.这些儿童牙膏一共可卖多少元?3、粮店有“珍珠牌”大米40袋,每袋25千克,每千克大米3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4、每块香皂卖3元钱,这些香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钱?5、李叔叔买了一台洗衣机和一台彩电,洗衣机的价格是590元,彩电的价格比洗衣机的4倍多60元,李叔叔一共用了多少元?6、一双布鞋8元钱,3双布鞋的价钱正好可以买4双凉鞋。
一双凉鞋多少钱?7、一张桌子售价69元,一把椅子售价18元.某学校准备购置40套这样的课桌椅,要花多少元?8、实验小学的校服单价是每套128元,四(1)班买了52套这样的校服,一共用去多少元?9、李叔叔花870元批发来了29箱苹果,他以每箱35元的价格卖出22箱后,余下的每箱卖了28元,李叔叔一共赚了多少钱?10、东东家买了2张书桌和4把椅子,共花去800元.每把椅子80元,每张书桌多少元?11、学校一共买了23块窗帘,每块窗帘85元。
第4单元第5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同步练习一、单选题。
1、操场的跑道是400米,跑了2圈,还差()是1千米.A.800米B.600米C.200米2、东东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分钟,平均每分钟走90米,他来回一趟要走()米。
3、一架飞机每分飞行21千米,每时飞行()千米。
A.210B.226C.12604、修一条公路,某工程队4天可以修320米,那么6天可以修()米。
A.1920B.480C.8005、动物学校放学了,老虎每秒跑18米,30秒可以到家,学校离老虎的家大约()米。
A.600B.700C.8006、一辆小汽车平均每小时行73千米,11小时能走完650千米吗?()A.能B.不能7、修路队修一条路,8天正好修完,平均每天修1080米,这条路全长()A.8040米B.8640米C.8600米D.6800米8、一列高速列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4小时行驶()A.480千米B.240千米C.360千米D.380千米9、小明练长跑,每分钟跑223米,3分钟能跑()A.446米B.669米C.226米D.336米10、野兔每小时可以跑42千米,雨燕每小时飞行的速度是野兔的4倍,雨燕每小时飞行()A.618千米B.816千米C.168千米D.186千米11、小华步行,每分钟走80米,3分钟可以走________米.5分钟走________米.()A.83,85B.240,400C.320,480D.420,30012、小蚂蚁一天大概需要爬行18米,两周大约需要爬行()米。
A.18×7B.18×2C.18+2D.18×1413、拖拉机每小时行36千米,一种飞机的速度是拖拉机的105倍,这种飞机每小时可飞行()A.2780千米B.3780千米C.3680千米D.3870千米14、每只小蚂蚁一天爬行18米,5只小蚂蚁一周爬行多少米?18×5求得是()A.5只小蚂蚁一周爬行多少米?B.5只小蚂蚁爬行多少米?C.每只小蚂蚁每周爬行多少米?D.5只小蚂蚁一天爬行多少米?15、李洪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50米/分,他1小时可行()A.500米B.1500米C.15千米D.15000千米二、填空题。
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2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计算并验算204×25=()2、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克。
3、230乘2,积是( )4、5乘500,积是( )5、一张邮票的面值是50分,4张这样的邮票是________分.合________元.(),2 ,1 ,5 ,46、一袋奶粉重500克,4袋奶粉重()。
千克克千克7、800×4+300=()8、列式计算.805乘8,再乘6,积是()9、若A×40=360,则A×4=()。
10、与480×40的积一样的算式是()。
×40×4800×400×48011、380×50的积的末尾有()个0.12、计算20×4时,可以()。
个十乘4 个十乘4 个十乘4个十13、小明有20本故事书,小刚有故事书的本数是小明的2倍,小华有故事书的本数是小刚的2倍,三人共有()本书本书本书本书14、400×12=()15、括号里最大填几?70×()<43516、4+5+6+7+8×0得()17、一个纸杯可盛水200毫升,5个纸杯可盛水1()。
A.升B.毫升C.米D.厘米18、50乘80的末尾有()个0。
19、50个20相加得()。
20、203×4的积的中间有()个0。
二、填空题。
1、计算.69×302=________208×40=________2、计算409×28=________750×12=________3、309×25=________4、最小的自然数是________,250×40积的末尾有________个0.5、邮递员叔叔l小时大约行________米。
合________千米。
6、某纸箱厂一天能生产350个纸箱,一个月(按30天算)能生产纸箱________个7、看图回答________千克三、口算。
第四单元运算律知识点一:买文具-四则混合运算顺序(1)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当只有加、减运算或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既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再算。
(2)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的,再算面的,最后算。
知识点二:运算律及其应用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 (a×b) ×c=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 (a+b) ×c=1.在连加计算中,运用可以让一些加法计算简便。
2.乘法结合律只适用于运算,不可以在乘加或乘减运算中运用。
3.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用,也可以逆用。
如果a×c和b×c计算简便时,可以先算a×c和b×c,再把两个积相加;如果a+b的和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可以用来计算。
4.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时,两个加数要,然后再把。
【易错典例1】(2019秋•嘉陵区期末)实践探究.【思路引导】根据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法则解答即可.【完整解答】解:乘数14个位上的4与326相乘,表示4×326的积是1304,十位上的1与326相乘,表示10×326的积是3260;【易错注意点】此题考查了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易错典例2】(2019秋•洛川县期末)如图算式中的汉字各代表什么数字?我=3;是=9;中=7;国=1;人=0.【思路引导】根据整数乘法的运算法则,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的个位相乘得:3438,所以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为9,第一个因数的百位为3.原式为:382×29=11078,完成竖式,并找到各汉字代表的数字.【完整解答】解:原式为:所以:我=3;是=9;中=7;国=1;人=0.故答案为:3;9;7;1;0.【易错注意点】本题主要考查凑数谜,关键根据整数乘法及加法的运算法则,找到合适的数,完成计算.【易错典例3】点A表示的数可能是算式()的积.A.201×51B.199×45C.199×51【思路引导】根据题意,点A介于1与10000之间,且更接近10000;根据估算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各个算式的结果,再进一步解答.【完整解答】解:201×51≈200×50=10000,等于10000,不符合题意;199×45≈200×45=9000,接近10000,符合题意;199×51≈200×50=10000,等于10000,不符合题意;故选:B.【易错注意点】考查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然后再进一步解答.【易错典例4】(2018秋•单县期末)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练习本?【思路引导】首先用发给每个班的练习本的数量乘班级的数量,求出发给15个班多少本练习本;然后用它加上备用的练习本的数量,求出学校应买多少练习本即可.【完整解答】解:144×15+40=2160+40=2200(本)答:学校应买2200本练习本.【易错注意点】此题主要考查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发给15个班多少本练习本.:考点1:带括号的混合运算(含较大数的除法)1.(2020春•江北区期末)把方框中的三个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是()12+6=1836÷18=220+2=22A.36÷(12+6)+20B.20+36÷(12+6)C.36÷12+6+20D.36÷(12+6)+22.(270+770÷55)﹣190÷10正确的运算顺序是()A.②除法→①加法→③减法→④除法B.②除法→①加法→③减法→②除法C.②除法→①加法→④除法→③减法3.(2021春•浑源县期中)用计算器计算(801﹣576)÷15时,当按到“÷”的时候,显示屏上显示接着按“15”,再按“=”,显示屏上显示的是。
4.5 乘法分配律同步练习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含答案)一、填空题1.(40+4)×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35+35×43=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52×9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5×99+8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02×78表示________个78,可以拆成100个78加________个________,所以102×78=________(填算式)。
3.根据乘法的意义,14×23+26×23表示14个________和26个________的和是________个23,即(14+26)×23。
4.□×18+□×12=□×(_______+_______)。
5.一件上衣47元,一条裤子53元,求24套衣服的总价格,可以列式为________,也可以列式为________。
二、选择题6.下面的计算过程,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2×19+11×12=11×(2×19)+11×12=11×38+11×12=11×(38+12)A.只应用了乘法结合律B.同时应用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C.同时应用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7.在计算114 21时,同学们想到了以下四种方法:下面这个点子图可以用来表示方法()。
A .①B .①C .①D .①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174-16+74=174-74+16B .25×57+25×43=25×(57+43)运用的是乘法结合律。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班级: 姓名: 等级:【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两个因数的积是10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5,现在的积是( ).A .20B .500C .1052.两个数(都不为0)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若积除以10,则另一个因数应( ).A .不变B .乘以10C .除以103.如果△×□=32000,要使△×□=320,下面方法不正确的是( )A .△和□同时除以10B .△乘10,□除以1000C .△乘10,□除以10D .△除以100,□不变4.430×350的积是43×35的( )倍.A .10B .100C .1000 5.在一个乘法算式中,要使积不变,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 )。
A .扩大10倍B .缩小10倍C .扩大100倍二、填空题6.已知 36×24=864,那么36×48= (________);(________)×24=8640,18×(________)=432。
7.一个数和24相乘,积是1200,如果这个数除以10,积变成(________)。
8.根据“1817306⨯=”,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3617⨯=(______) 1834⨯=(______) 18170⨯=(______)9017⨯=(______) 1851⨯=(______) 18034⨯=(______)9.两个数的积是24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
则积是(________)。
10.两个因数的积是124,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是(________)。
三、判断题11.两数相乘,积是180。
如果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除以2,那么积不变。
(__________)12.两个数的积是150,若其中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除以20,积是75。
(________)【拓展运用】四、计算题13.先算出每组中第一题的积,再写出其余题的得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 可以用画()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2. 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可以制成()或()。
3. ()是反应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量。
4. 美美在期中测试中语文95分,数学93分,英语91分,她的三科平均分是()分。
5. 三个连续偶数,它们的平均数是20,请问这三个数分别是(),(),(
)。
二、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10分)
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分段整理数据还可以用画“√”等其他符号记录数据。
()
3.几个数的平均数一定大于其他几个数。
()
4. 几个数的平均数一定是这几个数中的一个数。
()
5.徐老师家距学校的是360米,李老师往返一次需要30分钟,徐老师平均每分钟走12米。
()
三、计算(40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10分)
30×12= 40÷20= 87-19= 65-27= 55+35=
630÷90= 770÷11= 480÷40= 320÷4= 170×5=
2. 脱式计算(每题3分,共21分)
180×4-590 800-95×7 65-65÷5 23+45×24
25×17+25×23 (12+69+96)÷ 3 9+19+199+1999
3.列式计算(每题3分,共9分)
(1)126的25倍是多少?
(2)15个230是多少?。
人教版四年级
数学
(上册)
第四单元练习及答案
4.1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算一算,填一填。
红红亮亮强强每分钟跑的路程(米)115137215
时间(分钟)264812
总路程(米)
二、用竖式计算。
347×58=139×18=157×34=
三、在○里填上>或<。
115×11○115×12358×24○256×24
141×13○414×11345×64○345×46
164×17○416×71347×58○139×18
四、23元,卖了156个,一共收入多少元?
五、一瓶露露235毫升,一箱有24瓶,一箱露露有多少毫升?
答案:
一、299065762580
二、2012625025338
三、<><><>
四、156×23=3588(元)
五、235×24=5640(毫升)
4.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20×30=750×24=106×30=
二、不计算,你能快速找到朋友吗?说说你的窍门。
251×50132×32517×20112×18
201612550422410340三、快餐店出售两种快餐:
A种快餐B种快餐
每位25元每位18元
有一个旅游团有140人。
选择A种快餐需要多少元?
选择B种快餐需要多少元?
四、兴旺面粉厂有面粉580袋,每袋25千克。
1.一共有多少千克面粉?
2.一辆能载8吨的卡车一次能运走多少袋大米?
答案:
一、12600180003180
二、
三、选择A:140×25=3500(元)
选择B:140×18=2520(元)
四、1.580×25=14500(千克)
2.8吨=8000千克8000÷25=320(袋)
4.3积的变化规律
一、填空。
因数16163216641616
因数21010882001000
积32
二、根据每组中第1题的结果,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20×10=200380×60=22800
20×200=400()380×30=11400()
20×180=360()380×20=7600()
20×80=1600()380×15=570()
三、在○里填上>、<或=。
16×50○160×532×30○10×69
210×4○21×4018×200○20×170
四、一小瓶洗发液50毫升,10瓶多少毫升?如果一瓶500毫升,那么10瓶多少
毫升?20瓶呢?
五、小明家距学校300米,小雨家距学校600米,小明每分钟走60米,从家到
学校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
一、160320128512320016000
二、××√√√×
三、=>=>
四、50×10=500(毫升)500×10=5000(毫升)
500×20=10000(毫升)
五、300÷60=5(分钟)
4.4解决问题
一、上衣裤子
125元50元
买8套这样的衣服,一共需要多少元?
二、某水果店上午卖了20千克苹果,下午卖了24千克苹果,如果每千克苹果5
元,一共可卖多少元?
三、明明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45分钟,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的速度是步行的3倍。
明明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需要多少分钟?
四、小亮一家在双休日骑车去野营。
去时的速度是12千米/时,用了5小时到达
目的地。
返回时因为逆风,速度比去时每小时慢2千米,返回时用了几小时?
答案:
一、(125+50)×8=1400(元)
二、(20+24)×5=220(元)
三、45÷3=15(分)
四、12×5÷(12-2)=6(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