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5年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0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一. 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应当符合«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能开展康复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
(一). 按照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要求设置康复医学科。
有康复诊疗指南/规范。
康复医师对每个康复患者有明确诊断与功能评估并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开展了临床早期康复介入服务。
C1.按照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要求设置康复医学科。
2.制定以疾病、损伤的急性期临床康复为重点的康复指南/规范。
3.康复医师对每个康复患者有明确诊断与功能评估并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4.开展临床早期康复介入服务。
5.康复治疗计划由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病人及家属、授权委托人共同落实。
B.符合C,并1.科室对康复计划落实情况有自查、评价,有改进措施。
2.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A.符合B,并满足临床患者康复的需要。
(二).住院患者康复治疗:C1.有住院患者康复治疗的相关规定。
2.住院患者的康复治疗由康复医师会诊,根据患者的病情与与主管医生共同商定治疗计划/方案。
3.康复治疗计划由康复专业人员实施。
B.符合C,并1.选派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深入临床科室,与科室建立协作的工作模式,为需康复治疗的患者,提供早期、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
2.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A.符合B,并1.满足住院患者的康复需要。
2.康复治疗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病历记录合格率100%。
二.康复治疗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实行康复评定,并给予规范的治疗、指导。
(一). 康复治疗训练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C.1.有医院康复医学专业人员和康复医疗专业设备,由康复医学科归口统一管理的规定。
医院行政管理(312分)
(一)科室设置与人员配备(23分)[人事]
5、人员
评价4分
1、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资质评价标准与程序
2、严格聘期内考核制度每年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履
职能力
现场查看并查人事科
相关资料
1、无标准和程序扣2
分
2、未开展评价工作扣2
分
(二)行政管理(30分)[医院管理质控中心]
(三)医疗安全管理(32分)[医院管理质控中心]
(四)质量管理(25分)[医院管理质控中心]
(五)信息管理(15分)[办公室]
(六)职业道德与优质服务 (29分)[纪律检查组]
(七)服务与任务(10分)[医院管理质控中心]
(八)教育与教学 (25分)[科教]
(九)科技(20分)[科教]
(十)临床医疗质量与工作效率指标 (15分)[医院管理质控中心]
(十一)财务管理(40分)[财务物价、审计]
(十二)后勤、环境管理(19分)[后勤基建]
(十三)建筑与安全管理 9分[后勤基建、保卫]
(十四)设备管理(10分)[药械]
(十五)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建设(20分)[中医处]。
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及评价细则一、医院管理(228分)科室设置(10分)1.职能科室应设办公室、医务科、质控科、院感科、门诊办、护理部、人事科、财务科、总务科、信息科等。
检查人事资料和职工花名册,每缺一科扣1分,科室主任配备不齐扣0.5分。
2.临床科室应设一级和二级临床科室,一级科室每缺一科扣1分,二级科室缺科扣0.5分。
3.全院应有3个以上重点专科,每个重点专科具有20张以上床位数和必要的医疗设备。
每缺一个重点专科扣1分,每科床位数少于20张扣0.5分。
4.医技科室应设药剂科、检验科、输血科(血库)、病理科、影像科、理疗(可与康复科合设)、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内窥镜室、营养室、超声、心电图等。
每缺一科扣0.2分。
5.其他科室应设图书馆(室)、病案统计室。
每缺一室扣0.5分。
人力资源(20分)1.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与编制床位数保持一致。
超过10%扣0.5分,超过20%不得分。
2.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1:1.3-1.5;床位与病床护士之比≥1:0.43.听汇报、查资料,了解人员编制、学历、资历、专业年限、技术职务、职称任命等情况。
二、医疗质量(372分)1.临床质量(200分)1)门急诊质量(20分):门急诊患者满意度≥90%,门诊复诊率≤20%。
2)住院质量(80分):住院患者满意度≥90%,住院死亡率≤1%,病房感染率≤5‰,手术感染率≤3‰。
3)医疗安全(60分):医疗差错率≤0.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5‰。
4)医疗纠纷处理(40分):医疗纠纷处理及时、公正、合理,医疗纠纷率≤0.5‰。
2.医疗设施(60分):医疗设施、设备、仪器保持良好状态,每缺一项扣2分。
3.医疗技术(112分)1)医疗技术人员(40分):医疗技术人员合格率≥90%,医疗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扣分。
2)医疗技术设备(72分):医疗技术设备使用率≥90%,医疗技术设备缺失或不良扣分。
三、医院服务(200分)1.医院服务质量(120分):医院服务质量满意度≥90%,服务态度良好,服务流程合理。
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300 床位以下的按1:1.30~1.40;300-500床位的按 1:1.40~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
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在编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数不少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房护士与床位数之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之比≥3:1至少有3名具有高级职称医师。
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医院岗位总量的80%。
平均住院日≤10天。
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全院工程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0.5%。
供电部门24小时值班制,急诊科固定的急诊医师不少于在岗医师的50%,医师梯队结构合理。
急诊科固定的急诊护士不少于在岗护士的60%,.急诊科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和5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内科、外科专业能提供“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药学、医学影像(普通放射)、临床检验等部门能提供“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有对急诊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的要求。
.有病历可证实,需急诊会诊患者70%以上可在30分钟内获得(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等二级科室或专业组)专科会诊(抽查住院病历证实,急诊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大于70%(一年内,下同)。
办理入院、出院、转院手续便捷,可分时段或床边办理出院手续,提供24小时服务对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有完整相关资料(每年至少一次)。
医嘱、处方合格率≥95%。
手卫生设备和设施配置有效、齐全、使用便捷。
手卫生依从性≥60%。
手术室等重点部门外科洗手操作正确率100%。
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符合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有转抄和执行者签字,正确执行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0%。
十六、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价要点责任部门协助部门工作组4.16.1病理科设臵、布局、设备设施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
开展肿瘤手术的医院应具备恶性肿瘤快速病理诊断保障能力。
4.16.1.1病理科/室应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服务项目。
凡开展肿瘤手术的医院应具备恶性肿瘤快速病理诊断保障能力。
(“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可选)【C】1.病理科/室设臵满足医院功能任务需要。
2.服务项目满足临床工作需求,至少开展石蜡切片、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细胞学诊断、特殊染色(可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选)。
3.所有病理收费服务项目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
【B】符合“C”,并对医院尚不能提供的部分病理学诊断服务项目可与有资质的三甲医院签订委托服务协议,有明确的委托服务形式与质量保障条款。
【A】符合“B”,并病理科/室集中设臵,统一管理。
4.16.1.2病理科/室应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工作场所。
【C】1.病理科/室布局合理,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划分明确,有缓冲区,有严格的消毒及核查制度。
2.标本接收室、取材室,有紫外线灯等消毒设备。
【B】符合“C”,并病理科用房面积满足工作需要。
【A】符合“B”,并环境达到安全防护标准。
4.16.1.3病理科有必需的专业技术设备。
【C】病理技术室专业技术设备配臵:(1)石蜡切片机、冰冻切片机或快速石蜡设备、自动脱水机、组织包埋机、通风橱、染色设备、冰箱、一次性刀片或磨刀机、涂片机、恒温箱、烘烤箱或烤片设备、空调和排风设备等。
(2)病理科医师每人配备双目光学显微镜1台。
(3)标本存放室:专用标本存放柜。
【B】符合“C”,并以上设备缺少1项。
【A】符合“B”,并全部符合要求。
4.16.2从事病理诊断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人员资质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诊断与制片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5年版)实施细则
目录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3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3
二、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 5
三、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 6
四、应急管理 8
五、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 10
六、具有承担公立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任务的能力和资源(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11
第二章医院服务 12
一、预约诊疗服务(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13
二、门诊流程管理 13
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15
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19
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评价要点 20
六、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21
七、投诉管理 22
八、就诊环境管理 23
第三章患者安全 25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25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26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27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28
五、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28
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29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29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30
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30
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31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32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32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33
三、医疗技术管理 37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39
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41
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46
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 50
八、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54
九、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 56
十、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 59
十一、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60
十二、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62
十三、精神科疾病的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63
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66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74
十六、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 80
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 86
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88
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94
二十、血液净化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98
二十一、医用氧舱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十二、其他特殊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十三、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 103
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108
一、确立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108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10
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112
四、护理安全管理 116
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117
第六章医院管理 121
一、依法执业 121
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 122
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124
四、人力资源管理 125
五、信息与图书管理 128
六、财务与价格管理 130
七、医德医风管理 133
八、后勤保障管理 135
九、医学装备管理 139
十、院务公开管理 142
十一、医院社会评价 143
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144
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144
二、住院患者病种监测指标 145
三、单病种质量指标 153
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157
五、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159
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161
附件 1 164
二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基本诊疗技术标准 164
附件 2 169
二级综合医院医技科室基本技术项目 169
附件 3 170
“住院患者”的体验与感受调查表 170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