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8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二甲医院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医疗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保障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了一系列的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以便对医院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医疗技术水平。
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是评价医院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审标准包括医生的专业资质、技术水平、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诊疗技术的创新能力等。
评价细则主要包括对医疗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临床诊疗效果、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等方面的考核。
二、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是患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评审标准主要包括医院的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医疗流程的合理性、医患沟通的顺畅程度等。
评价细则包括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医院的服务流程、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
三、医疗安全管理。
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审标准主要包括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医疗事故的处理流程、医疗风险的控制能力等。
评价细则包括对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医疗事故的处理效率、医疗风险的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四、医疗质量管理。
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评审标准主要包括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医疗质量的监测评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等。
评价细则包括对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医疗质量的监测评估结果、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成效等方面的考核。
五、医疗费用管理。
医院的医疗费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审标准主要包括医院的收费公开透明、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医疗费用的监管制度等。
评价细则包括对医院的收费公开透明度、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医疗费用监管制度的有效性等方面的考核。
六、医院管理水平。
医院的管理水平是医院整体运行的关键。
评审标准主要包括医院的组织架构、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等。
评价细则包括对医院的组织架构的合理性、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等方面的考核。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随着社会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医疗机构开展评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院医院评审标准和评价细则是为了提高二甲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有效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医疗机构发展趋势,更全面地考虑医疗机构评审中的多样性优化,制定出来的一套严格的医疗机构评审标准和评价细则,以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按照规范和合理运营。
一、评审标准1、医院师资结构优化按照优先考虑原则,旨在满足社会需求和提高医院技术水平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医院以及特殊服务领域的需求,确定必要的医疗护理和医疗技术人员。
除此之外,协调和配置医院师资结构,加强培训,确保医院人员技能水平满足运营标准,杜绝非法招收以及未经批准的招收等行为,以保证医院秩序和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2、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二甲医院需要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不同的医疗服务领域制定标准,包括医疗环境、护理质量和技术质量等,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检查,保证服务质量,以及按照标准来定期评估医院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
3、风险管理针对医院医疗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建立合理完善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人员安全、药品安全、器械安全、设备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同时,根据不同诊疗需求,制定一套合理的护理措施,确保有效采取护理措施,减少医疗风险。
二、评价细则1、评价依据根据政府法规和国家认证标准,对二甲医院进行评价,包括服务水平、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技术水平和护理优化等方面,具体细则如下:(1)服务水平:以满足患者服务需求为准则,评估医院的服务能力,考虑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技能的合理性等。
(2)质量保障:评估医疗质量,从设备、药品、医疗管理,护理流程、服务过程,以及及时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全面评估医院医疗质量保障。
(3)医疗安全:从设备认证、人员管理、药品管理、手术环境、手术服务等,检查医院的医疗安全情况,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性。
(4)技术水平:全面考察医院的技术水平,包括实施程序的严格性、诊断的准确性、术前准备及术后的护理的规范性,确保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和评价细则为了保证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二甲医院对其进行评审是非常必要的。
评审标准和评价细则的建立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提升。
本文将介绍二甲医院的评审标准和评价细则。
一、医疗服务质量评审标准:1. 专家队伍二甲医院的专家队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评审标准中应包括专家的数量、学术水平、临床经验等方面的要求。
2. 区域影响力评审医院在地方或区域范围内的影响力,包括医疗技术、学术研究、医院管理等方面的贡献。
3. 设备和技术水平评审医院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包括先进设备的配置情况、技术人员的水平等。
4. 患者满意度患者是医院的服务对象,其满意度是度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评审标准应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内容。
二、医院管理水平评审细则:1. 组织结构医院的组织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管理层次是否清晰,职责分工是否明确等。
2. 人员管理医院的员工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人员晋升机制是否合理,员工培训和考核机制等。
3. 资源配置医院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方面,评审细则应对资源的配置、利用情况进行评估。
4. 质量控制医院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评审细则应包括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5. 风险管理医院面临各种风险,评审细则应包括医院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应对措施等。
三、总结:二甲医院的评审标准和评价细则应全面、客观地评估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助于医院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符合医疗行业的规范和要求。
医院应定期进行自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一、引言。
二甲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医疗水平的保障对于社会公众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对于二甲医院的发展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医院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评审标准。
1. 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二甲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评审时需综合考虑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设施、医疗服务态度等方面。
医疗质量的评价应以患者治愈率、满意度和医疗事故率等指标为主要参考依据。
2. 医院管理。
医院管理是医院运行的基础,评审时应重点关注医院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医院内部流程的规范性、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面。
医院管理的评价应以医院内部制度、管理流程、人员配备等为主要考察内容。
3. 医疗安全。
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评审时需关注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医疗环境的卫生安全等方面。
医疗安全的评价应以医院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医疗设备检测等为主要考察内容。
4. 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是医院对外的窗口,评审时应重点考察医院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创新等方面。
医疗服务的评价应以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监测、投诉处理等为主要考察内容。
三、评价细则。
1. 评审程序。
评审程序应包括评审前准备、评审过程、评审结果反馈等环节。
评审前准备包括确定评审标准、组织评审人员、准备评审资料等;评审过程包括实地考察、座谈交流、资料审核等;评审结果反馈包括评审报告编制、评审意见反馈等。
2. 评审方法。
评审方法应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可采用专家评审、患者满意度调查、医院内部自评等方式;定量评价可采用数据统计、指标监测、比对分析等方式。
3. 评审周期。
评审周期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可为半年或一年一次。
评审周期的确定应考虑医院规模、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等因素。
4. 评审结果运用。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一、医院管理(168分)1.1 医院岗位职责说明书:医院应当制定完善的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每缺一科扣1分。
1.2 医院感染防控各项工作制度: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感染防控制度,包括感染防控工作计划、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和控制等措施。
管理篇(70章节,超干货)。
1.3 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及各项工作制度汇编手册:医院应当制定感染管理职责及各项工作制度,并汇编成手册。
包括感染管理组织架构、感染管理人员职责、感染监测和控制等内容。
1.4 医院行政管理相关制度手册:医院应当制定行政管理相关制度手册,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1.5 传染病相关知识系列汇编:医院应当汇编传染病相关知识,包括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1.6 心电图相关知识汇编手册:医院应当汇编心电图相关知识,包括心电图的诊断、操作和解读等内容。
1.7 医院各种情况下疫情应急演练预案及脚本汇编手册:医院应当制定各种情况下疫情应急演练预案及脚本,并汇编成手册。
1.8 发热门诊上墙制度汇编手册:医院应当将发热门诊的相关制度上墙,并汇编成手册。
1.9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手册:医院应当制定感染预防和控制手册,包括感染预防的基本知识、感染控制措施等内容。
1.10 医院各项培训及考核计划:医院应当制定各项培训及考核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继续教育、技能考核等内容。
二、医疗质量及标准(84分)2.1 手术室管理水平:手术室布局、设置、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XXXX年《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手术室(部)质量评估标准》等规定。
2.2 院级重点专科:全院应有3个以上重点专科,每个重点专科具有20张以上床位数和必要的医疗设备。
2.3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并进行监测和评估。
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及评价细则一、医院管理(228分)科室设置(10分)1.职能科室应设办公室、医务科、质控科、院感科、门诊办、护理部、人事科、财务科、总务科、信息科等。
检查人事资料和职工花名册,每缺一科扣1分,科室主任配备不齐扣0.5分。
2.临床科室应设一级和二级临床科室,一级科室每缺一科扣1分,二级科室缺科扣0.5分。
3.全院应有3个以上重点专科,每个重点专科具有20张以上床位数和必要的医疗设备。
每缺一个重点专科扣1分,每科床位数少于20张扣0.5分。
4.医技科室应设药剂科、检验科、输血科(血库)、病理科、影像科、理疗(可与康复科合设)、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内窥镜室、营养室、超声、心电图等。
每缺一科扣0.2分。
5.其他科室应设图书馆(室)、病案统计室。
每缺一室扣0.5分。
人力资源(20分)1.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与编制床位数保持一致。
超过10%扣0.5分,超过20%不得分。
2.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1:1.3-1.5;床位与病床护士之比≥1:0.43.听汇报、查资料,了解人员编制、学历、资历、专业年限、技术职务、职称任命等情况。
二、医疗质量(372分)1.临床质量(200分)1)门急诊质量(20分):门急诊患者满意度≥90%,门诊复诊率≤20%。
2)住院质量(80分):住院患者满意度≥90%,住院死亡率≤1%,病房感染率≤5‰,手术感染率≤3‰。
3)医疗安全(60分):医疗差错率≤0.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5‰。
4)医疗纠纷处理(40分):医疗纠纷处理及时、公正、合理,医疗纠纷率≤0.5‰。
2.医疗设施(60分):医疗设施、设备、仪器保持良好状态,每缺一项扣2分。
3.医疗技术(112分)1)医疗技术人员(40分):医疗技术人员合格率≥90%,医疗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扣分。
2)医疗技术设备(72分):医疗技术设备使用率≥90%,医疗技术设备缺失或不良扣分。
三、医院服务(200分)1.医院服务质量(120分):医院服务质量满意度≥90%,服务态度良好,服务流程合理。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一、引言。
二甲医院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医疗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对二甲医院的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进行探讨,以期为医院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指导,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二、二甲医院评审标准。
1. 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二甲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医疗技术水平、诊疗效果、医患关系等方面。
评审医院的医疗质量应当综合考虑医生的专业水平、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医疗流程的规范性等因素。
2. 医疗安全。
医疗安全是二甲医院评审的重要内容,包括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的解决等方面。
评审医院的医疗安全应当考察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医疗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
3. 服务态度。
服务态度是医院对患者的态度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包括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医院的服务设施等方面。
评审医院的服务态度应当考察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服务质量和医院的服务设施等方面。
4.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医院的收入、支出、盈利能力等方面。
评审医院的经济效益应当考察医院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
三、评价细则。
1. 评审内容。
评审内容应当包括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服务态度、经济效益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医院的整体水平。
2. 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应当科学合理、具体明确,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评价,为医院提供明确的改进方向。
3. 评审方法。
评审方法应当多样灵活,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等多种方式,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四、结语。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医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合理的评审标准和评价细则,才能为医院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促进医院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希望各二甲医院能够根据本文提出的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二级甲等医院是医院等级评审中的高级别,代表着该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
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是评定二级甲等医院的重要依据,下面将介绍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的内容。
一、医院规模:
评审标准要求二级甲等医院的建筑面积不少于X平方米,床位数量不少于X张,科室设置齐全,各科室设备齐全先进。
二、医疗水平:
1. 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水平要求医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医疗设备精良先进。
2. 具有一定的医疗影响力和声誉,患者满意度高。
3. 有较高的医疗检查和诊疗成功率。
三、医疗质量管理:
1. 能够制定并执行科学规范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合理规范。
2. 具有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医疗过程中患者安全。
3. 医疗差错事件处理得当,能够提供有效的医疗纠纷调解途径。
四、科研与教学:
1. 二级甲等医院需有一定实力的科研团队,开展多项科研项目并取得较高成果。
2. 具备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能力,设有规范的医学教学体系。
五、服务水平:
1. 医院管理规范,服务态度亲和周到,环境整洁温馨。
2. 具备完善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快速准确地给予患者服务。
综上所述,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涵盖了医院规模、医疗水平、医疗质量管理、科研与教学、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医院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评定为二级甲等医院。
希望各医院在努力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严格按照评审标准和评价细则要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最终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项目内容评审标准分值检查方法按卫生部《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判定结果扣分得分扣分原因1.病理部门布局、设施、设备、工作流程和人员结构合理,管理规范,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检查科室布局、流程,人员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要求。
有开展病理诊断服务项目的目录。
对不具备而临床有需求的部分项目,有外送定点医院服务。
查阅有关资料,检查病理质量管理制度、病2理组织诊断和快速诊断的规范、标本保存管理的规范、标本核对制度及执行情况。
1抽查10份病理申请单并询问病理医生,检查申请单相关的记录及资料。
抽查10份病理报告单,检查报告单相关记2录及书写是否规范。
报告是否及时、准确、1项不达到要求每例扣0.5分。
规范。
有无执行审核制度。
1项不达到要求每例扣0.5分。
1项不达到要求扣1分。
1项不达到要求扣1分。
2.建立并执行病理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并改进工作,严格执行标本核对制度。
(四)3.病理申请单填写规范,整洁。
病4.病理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具有严格理审核制度。
病理组织诊断报告≤5个工作质日。
术中冰冻快速病理自接收标本到出具量报告时间≤30分钟。
管理5.提高冰冻快速切片与石蜡切片的诊断(10分)符合率。
冰冻快速切片与石蜡切片的诊断符合率不少于95%。
病理he切片永久保存、蜡块保存期限为xx年,阳性涂片保存1年,阴性涂片保存2周,大体组织标本保存期限为发出报告后2周。
6.标本的处理、环境保护及人员防护符合规定。
7.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病理部门服务满意度≥90%。
检查诊断符合率是否达标。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病理科是否具备相应的保存条件。
保存期限是否达标。
1项不达到要求扣0.5分。
11检查环境保护及人员防护是否符合规定。
1项不达到要求扣1分。
2发问卷调查。
不达到要求扣2分。
45项目内容评审标准分值检查方法医院落实和执行《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判定结果扣分得分扣分原因1.落实《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1床用血管理办法(试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规的措施是否到位,查有关的管理制度、规范和资料。
随机抽查2名医护人员对有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检查有关资料和记录:查阅输血科为临床提供的服务项目:①为临床提供24小时用血的服务。
考核医护人员对法规等有关知识的了解,一人考核不合格扣0.25分。
(五)临床用血管理(10分)2.设立输血科,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配血、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供血。
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0%。
2①无24小时值班记录扣1分。
②成分输血小于85%扣1分。
②提供成分输血服务。
③提供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骨髓移植等服务、有条件开展脏器移植的医院,提供配型服务③缺1项扣0.2分。
④检查医院有无非法擅自采血。
④医院有非法擅自采血扣2分。
检查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输血质量监3.建立输血质量全程监控。
1测督改职责、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与规范的执行情况。
无会议记录质量监督制度扣1分,无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扣0.5分。
项目内容评审标准分值检查方法查5份病历了解医生对输血适应症掌握程判定结果扣分得分扣分原因度并查阅有关的资料:开展成分输血情况、无开展成分输血、输血前检查项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科学、合理用血。
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5%。
输血前检查项目齐全、审批、核对流程规范、目不齐全、审批、核对流程不规2规范病人输血前签输血知情同意书、急诊用输血的规定和程度。
抽查考核3名医生对输血基本知识输血适应征,合理用血的知晓程度。
(五)临床用血管理(10分)5.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2检查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血液入库、核对、未制定控制输血感染方案扣1交叉配血与发出库的技术操作规程和登记制度。
血液在专用冰箱贮存情况及消毒,细菌培养记录及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分,未实施扣0.5分;发生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错误扣2分,未建立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扣2分。
范等1项扣0.2分。
无签输血知情同意书扣1分;抽查考核1人不合格扣0.5分。
6.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2查阅有关的记录和资料。
无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扣0.5分,血液保存条件不合格扣1分,未严格执行有关规范扣2分。
未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扣0.5分。
47项目内容评审标准一、手术室管理水平1.手术室布局、设置、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xx年《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手术室(部)质量评价指南》和建设部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手术室要临近手术科室、环境安静、清洁、手术间的建筑材料及装饰等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
分值4检查方法判定结果此项最高扣分值为4分。
扣分得分扣分原因2.医院手术间数量应与医院业务及发展规模相适应,手术间面积满足手术需要;手术间的基本设备与配置应使用安全方便,空气洁净及物表符合环境卫生学要求。
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为40%-60%。
(六)手术3.手术室区域及环境管理落实,污洁分明。
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的要求,严格划分室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区域间标志明管显。
非洁净手术间不得采用窗式空调,手理术室排风必须通过管道排到室外,不应设(10余压阀排向走廊或夹层。
分)4.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落实。
手术室的保洁工作、接台手术之间的环境卫生、医疗废物及特殊感染手术术后处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处理条例》、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及卫生部xx年《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和建设部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5.严格执行手术室器械及物品管理制度。
精密、易损坏及价格昂贵的手术器材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及保养,硬镜与软镜的清洗、存放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xx年版)》等规范的要求,无菌器械存放环境和条件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外来器械及手术后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
手术间过小或超大扣0.5分,建筑材料选择不合理扣0.5分,净查看手术间的面积及层流级别是否符合规化级别顺序设置不正确扣0.5分,范,手术室的内外环境、手术室的建筑材料及装饰等是否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无中心供气、吸引、废气排放系统一项扣0.5分,电线、插座、求,中心供气、吸引、废气回收装置、电线、开关不镶嵌在墙内,数量不够、插头开关安装是否合理等插座箱总配电柜设于限制区内、无独立专用配电箱每项扣0.5分。
洁污分区不明确、各区之间无标志扣0.5分,通道设计不合理、使用不合理扣0.5分。
无设排风现场查看布局是否合理,洁污是否分流,空调型号及排风管位置、温湿度控制装置管道或排风排向走廊或夹层扣0.5分,温湿度严重超标一项扣0.5分,无空气监测资料扣1分。
清洁工职责不清、培训不到位、无工作质量考核,物面有尘、地面不洁每项扣0.5分,术中工作台面、地面有血污未及时处理、术查资料及现场考察。
后清洁未按照先洁后污的顺序每一项扣0.5分,未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或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每项扣0.5分,(无空气监测资料扣1分移上栏)内镜无按规范清洁、消毒与保存、无菌物品存放环境每项不达标扣0.5分,外来手术器械及术后器械查资料及现场考察器械的保养及清洗、消毒、灭菌处理流程。
未集中由供应室处理一项不合格扣0.5分,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是否重复使用,一项不达标扣0.5分。
48项目内容评审标准分值检查方法判定结果制度不健全扣1分,不落实扣0.5分。
扣分得分扣分原因6.手术室核心工作制度及其他工作制度符合《广东省护理管理规范》,并得到有效落实。
7.组织管理职责落实。
有完善的各类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手术室应当根据手术床位数配备足够手术室护士,护士与手术床位比达到2.5-3。
8.手术室设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和护士培训工作。
定期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根据xx年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提出改进措施,并有相关资料记录,体现质量持续改进。
二、手术室专业技术水平。
(六)1.手术室应建立各岗位、各专业手术工作流程与质量标准,保障病人安全。
护理质手量评价标准应符合广东省xx年《医院术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要求,手术室病室人安全应符合广东省xx年《手术室十管大安全质量目标》及卫生部的《xx年理患者安全目标》2.手术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评估和管理,(10正确地摆放手术体位,术中密切观察病分)情,能对潜在的医疗及护理风险有良好的预见性和处理能力。
能配合手术医生,落实各项有效的护理措施,保障手术过程患者安全。
3.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根据卫生部要求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手术安全核对表》,确保手术患者安全。
4.手术护士负责维护手术间无菌环境,执行无菌技术并能监督他人。
5.制定各类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及指引,护士能根据不同手术需要,正确及时调配、推广、监督及安全使用手术室各类仪器设备,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查资料及现场考察。
人员配置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扣听汇报及查资料。
了解手术室的管理组织,人员培训及配备情况0.5分6未建立工作质量指标监测扣0.5能按xx年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分;无持续改进的相关资料扣要求进行工作质量指标分析及改进0.5分。
此项最高扣分值为6分。
流程指引简单过时不符合临床实践一项扣0.5分,每项操作及治疗不符合标准或规范扣0.5分。
病人安全及舒适查看各种工作流程及指引,度等。
查看现场考察手术室护士的评估能力。
不能针对评估的问题制定有效护理措施一项扣0.5分。
查资料及现场考察手术安全核查流程。
现场查看。
查资料及现场考察。
49 发现有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无落实《手术安全核对表》或落实项目不齐全一项扣0.5分。
不能有效维护手术间的无菌环境一项扣0.5分。
不符合技术要求扣0.5分,考核不合格扣0.5分。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一、医院管理(168分)项目内容评审标准1.职能科室。
设办公室、医务科、质控科、院感科、门诊办、护理部、人事科、财务科、总务科、信息科等。
分值检查方法判定结果创建部门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3查人事资料和职工花名册。
①标准中所列科室齐全,每缺一科扣1分;②科室主任配备齐全,每缺一科扣0.5分。
2.临床科室:一级临床科室: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麻醉科、皮肤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预防保健科。
二级临床科室:3内科:应有4个以上专科,设消化、心血管、(一)呼吸、血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