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人文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民族的瑰宝》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美丽文字民族瑰宝》完美优秀教案1我们的祖先是如何把这些事物表现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汉字。
它们是不是都有一些象形的特点呢?5.活动:同学们结合图片,尝试猜测汉字的含义,并在纸上自由书写。
活动二猜一猜,体验汉字的韵律美1.出示资料:出示一组汉字:山、水、日、月、田、风、雨、花、草、鸟。
2.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些汉字吗?试着猜一猜它们的含义。
3.提问:同学们,这些汉字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发音有没有什么规律呢?4.板书:同学们,这些汉字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有韵律美。
比如山”字,它的发音是“shan”,读起来就像山峰起伏的样子;“水”字。
它的发音是“shui”,读起来就像水流淙淙的声音。
汉字的韵律美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5.活动:同学们结合图片和韵律美,尝试猜测汉字的含义,并在纸上自由书写。
环节四书法体验,抒发对汉字的情感1.出示资料:出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图片和范字。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吗?你们知道这些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吗?3.板书:同学们,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每个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韵律美。
书法艺术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抒发我们对汉字的情感吧!4.活动:同学们结合范字,尝试写出自己喜欢的汉字,并在纸上自由书写。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通过书法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书法艺术的情感抒发和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实现。
好像一幅幅图画,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汉字。
有些字眼能够直接表达它的意思,有些则需要我们仔细体会。
同学们,你们能够猜出这个字吗?通过同学们的描述,我们仿佛看到了商朝时期的车,大家看到“车”字了吗?一个汉字能够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领略到几千年前人们的社会生活。
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汉字的特点和魅力。
2.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汉字,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中国文字的起源: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
2.汉字的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3.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
4.汉字的美学价值:书法、印章、对联等。
5.汉字的实用价值:信息传递、文化传承、审美教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特点、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2.教学难点: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特点,汉字的美学价值。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特点、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2.演示法:展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
3.实践法:指导学生书写汉字,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情趣。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汉字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引发学生对汉字起源的兴趣。
2.讲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特点、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3.演示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
4.指导学生书写汉字,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情趣。
5.组织学生讨论汉字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6.总结:强调汉字作为民族瑰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特点、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掌握程度。
2.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和审美情趣。
3.学生对汉字的热爱程度和民族自豪感。
4.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等。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汉字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8 美丽文字民族瑰宝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从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字入手,设计了汉字溯源、演变过程、欣赏书法等活动园,安排了三个阅读角,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知道国家法律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了解汉字发展中不同字体的风格,学习欣赏书法艺术,从而促使学生喜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本课包括“丰富多样的文字”“古老而优美的汉字”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从小学习说汉语、写汉字,较少接触其他民族的文字,缺少对我国文字多样性的认识。
学生对楷书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明白工整、美观的书写令人赏心悦目,但对汉字的演变过程和不同字体的风格还不太熟悉。
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欣赏书法,可以提升文化自豪感与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知道汉字汇集了祖先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愿意深入了解汉字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探究、讨论,合作制作汉字小报,明白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学习欣赏书法作品。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和汉字的悠久历史与发展特点,学习欣赏独特的书法艺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白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学习欣赏书法作品。
难点:了解汉字发展的过程,并能分辨各个阶段不同的字体风格,感受书法作品所承载的艺术价值。
五、教学方式课前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先学后教、点拨引导。
六、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幻灯片、书法作品、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活动1.找找我们国家不同民族、地区使用的文字。
2.上网搜索资料,收集一个自己喜欢的古老象形汉字。
3.收集或创作一幅书法作品。
(二)课堂导入活动师:汉字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常用的文字,但你知道吗?除汉字外,我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文字,比如世界屋脊上的文字——藏文,相信去西藏旅游的同学都见过藏文。
师:(出示幻灯片:课本插图)谁能说说除了藏文,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文字?(板书:民族文字)(学生根据课本资料和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师:我们的民族文字丰富多样(板书:丰富多样)。
民族瑰宝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导言:本教学设计是针对民族瑰宝课程的第三节课时而设计的。
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民族瑰宝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特定的民族瑰宝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一份相关的调研报告。
一、课程目标:1. 了解并掌握特定民族瑰宝的相关背景知识和历史文化;2. 学会运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独立的调研和收集信息;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4. 学会撰写调研报告并进行简要汇报。
二、课程内容:1. 复习: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民族瑰宝的分类和文化内涵;2. 引入:通过图片和简要介绍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特定民族瑰宝;3. 选择调研方向: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偏好选择一个可以研究的民族瑰宝,老师提供一些选题建议并给予学生指导;4. 调研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独立的调研和收集信息,并教授如何有效地记录和整理所得信息;5. 调研时间:学生根据课堂时间和课后时间自主安排调研,并定期与老师沟通交流研究进展;6. 报告撰写:学生根据调研所得信息,撰写一份关于民族瑰宝的调研报告,包括背景知识、文化内涵、历史发展等方面;7. 报告汇报:学生进行简要的报告汇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图片和简要介绍,引发学生对特定民族瑰宝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讨论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3. 独立调研: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独立的调研,学会查找、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4. 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组成小组,相互交流和讨论自己的研究成果,共同提高学习效果;5. 报告汇报:学生进行简要的报告汇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1. 复习(5分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民族瑰宝的分类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2. 引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简要介绍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特定民族瑰宝,并与学生分享其重要性和独特之处;3. 选择调研方向(10分钟):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偏好选择一个可以研究的民族瑰宝,并与老师讨论和确定调研方向;4. 调研方法(15分钟):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独立的调研和收集信息,并教授如何记录和整理所得信息;5. 调研时间(30分钟):学生根据课堂时间和课后时间自主安排调研,定期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汇报研究进展;6. 报告撰写(20分钟):学生根据调研所得信息,撰写一份关于民族瑰宝的调研报告,包括背景知识、文化内涵、历史发展等方面;7. 报告汇报(20分钟):学生进行简要的报告汇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
•课程背景与目标•教材内容与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目录•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01课程背景与目标民族文化传承重要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01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02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03汉字的历史与演变汉字的书法艺术汉字的文化内涵030201美丽文字民族瑰宝内涵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和书写技巧;了解汉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认识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汉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认真负责、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课程安排与时间分配导入新课(5分钟)讲授新课(25分钟)练习巩固(10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02教材内容与特点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汉字书写样式,体现了汉字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讲解了汉字的结构、笔画、笔顺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
介绍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历程,呈现了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材内容概述重点难点解析重点难点突破方法挖掘了汉字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理念、佛教文化等。
通过分析汉字中的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法,揭示了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欣赏汉字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民族文化元素挖掘教材特色与价值特色价值03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汉字的结构和演变,发现汉字的内在规律和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创设生动情境角色扮演体验小组合作与互动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互动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道法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1.播放我国各民族语言视频,教师解说。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55个少数民族中,出回族、满族已全部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在这个视频中,我们能看到各民族的文化,听到各民族的语言。
2.导入课题(板书:美丽文字民族瑰宝——古老而优美的汉字)学生认真观看,感受各民族语言的魅,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环境。
通过精彩的视频结合教师解说导入,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呈现出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为深度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场。
教学过程设计一、丰富多样的文字1.课件出示100元人民币师:这是100元钱,我们可以用它买自己心仪的东西,你们知道吗?在这张钱上还藏着几种文字呢?谁来找一找。
2.课件出示人民币的几种文字。
3.补充我国的其他文字师:你还知道我国还有什么文字吗?(最古老的东巴文、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女书,来自网络的火星文... ...)师: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中国的文字有着数千年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各民族人们共同创造了祖国优越的文字文化。
56个民族共使用54种文字。
4.课件出示文字使用地图。
利用社会实践的生活经验,提高能力素养。
学生找出人民币上的文字,说一说。
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我们国家的其他文字。
学生观看文字使通过找人民币上的文字,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的祖先也创造了自己民族的文字,他们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我们每个民族祖先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是活跃的、流畅的,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一次有意义的学习旅程。
师补充(课件出示“马”)(3)看“马”字演变谈汉字发展师:你从“马”字的演变历史中看出汉字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呢?(4)生谈汉字演变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三、优美的汉字1.师过渡:汉字形体优美,具有十分独特的审美价值,从甲骨文到楷书,每一个阶段的汉字都呈现了不同的字体风格,构成了中华文化史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明确目标
1.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们了解祖国文字有什么样的特点?生
答师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知道汉字
熔铸着祖先的智慧和灵感。
(2)感受汉字所承载的传统文化魅
力。
(3)了解汉字对日本、朝鲜半岛、
越南的深远影响,懂得珍视祖国的传统
文化。
导入
引出目标
参与活动
明确目标
老师出示一组汉字,看一看这些汉
字有什么特点?又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意
义?
二、说汉字
悟魅力
1.看视频懂字义
(1)出示“孝、信、忠、德”汉字
视频。
学生交流发现,展示点拨。
(2)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交流自己
搜集的有意思的字。
小结:这些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生
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每个汉字都凝聚
着先人们的智慧和灵感,不得不说我们
的汉字意蕴隽永。
(相机板书)
2.说故事知发展
(1)猜猜图中的人在做什么,它会
是什么字呢?
情境引入
引导学生
观察并发
现汉字的
特点。
观看视频
交流发现
学生猜测
小组交流课。
《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 18 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以及汉字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通过辨识甲骨文字或阅读有关文字的故事,不断寻找、发现汉字的历史和特点,初步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对我国汉字文化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尝试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进而产生学好、用好、写好汉字的热情。
在体验中,认同我国是具有丰富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形成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本课从活动开始,学生初步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然后,通过三次“猜一猜”的体验活动,学生逐步感知汉字的独特魅力。
最后,汉字书写活动使学生既体验了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又抒发了自己对中国汉字的情感。
环节一活动导入,明确研究主题上部汉字遮挡住。
1.出示资料:出示教材第62页左下方图片,先将最上部的汉子遮挡住。
2.提问:同学们你们相信吗?图中有7种少数民族文字,他们说的是相同的一句话。
3.提问:有你认识的少数民族文字吗?谁能试着读读?你有什么感受?4.板书: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环节二使用教材,了解汉字历史1.出示资料:教材中甲骨文图片、青铜器铭文图片、秦朝货币图片。
2.出示学习任务: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3.明确活动要求:四个同学组,浏览资料,然后交流学习的内容,把文字的名称写在年代尺的相应位置。
4.活动:学生使用资料,在年代尺上标记重点。
(例如,在商朝标注“甲骨文”,在秦朝标注“小篆”。
)小结:大家通过阅读资料,提取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因其刻在龟甲、兽骨上面闻名于世。
汉字历史悠久,而且代代相传,至今仍在使用。
今天,汉语还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因为汉语的简洁、精练,所以,在联合国的文本中,中文汉字版本的文件是最薄的。
汉字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文明的象征。
环节三体验活动,发现汉字特点活动一由组汉字初步感知汉字的象形特点1.出示资料:出示一组甲骨文字:日、水、井、车、心、戈、贝、牛、羊、虎。
《民族瑰宝》教学设计
密山市实验小学曲亚萍
一、教材分析:
《民族瑰宝》是黑龙江省人文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本课主要内容是深受东北人们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秧歌,通过对秧歌的艺术特点、表演形式、历史起源等多方面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欣赏并喜爱这项民间艺术。
二、学生分析:
调研目的:
1、了解学生对于秧歌这项民间艺术了解和程度。
2、了解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难点以及教学中可能的情感切
入点。
调研形式:调查问卷、访谈。
调研对象:密山市实验小学三年5班52人
已有了解:
1、秧歌是东北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表演者会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进行表演。
2、表演时一般手持手绢、扇子、彩带等。
3、一般在各种重大节日进行表演,也是一种娱乐健身活动。
调研内容及形式: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2张)
第一题
1、你知道秧歌吗?看过秧歌表演吗?
2、你看到的秧歌表演是什么样的?
3、在什么时候人们会进行秧歌表演?
4、秧歌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我的思考:
秧歌是一种被东北人们所熟知的表演形式,特别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同学们对它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又不是特别深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知道的,同时又要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的了解秧歌这种民间艺术,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们民族的瑰宝。
四、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秧歌的表演形式、艺术特点以及历史发展。
2、知道秧歌是东北的民间艺术,通过了解从而热爱并欣赏这门艺术。
教学重难点:了解秧歌的表演形式、艺术特点等相关知识,热爱并欣赏民间艺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20XX年,我国举办了世界瞩目的运动盛会,你们知道是什么盛会吗?那你们看过奥运会的开幕式吗?。
师:在这震撼世界的开幕式上,汇聚了我国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表演形式,其中就包含了我们东北的民间艺术,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奥运会的开幕式,看看谁能在众多图片中找到它。
(交互式白板播放课件:奥运会开幕式)
它是什么?―――秧歌,能够登上世界瞩目的舞台,足以看出秧歌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了,真不愧是我们的民族瑰宝。
(板书课题)
二、木棍上的芭蕾
师:同学们,作为东北人,你们一定看过秧歌表演吧?你们看到的秧歌表演是什么样的?
生:(自由发言)
师:其实秧歌表演形式有很多,它们各具特色,你们知道有哪些表演形式吗?(生自由交流并用白板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
让我们回顾一下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秧歌表演,它属于哪种表演形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就是著名的踩高跷。
踩高跷表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以扭的快扭的欢为好,老师也收集了一段精彩的高跷表演,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播放:高跷)
高跷表演精彩吗?有趣吗?想试试吗?
虽然我也很想试一试,可是踩高跷的表演者都是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扭的这样好,同学们回家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否则是很危险的。
(课件播放:龙舞)
你知道这是哪种表演形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龙是我们中国的图腾,代表我们中国人的精神。
大家看到了,表演用的龙是用布制作而成的,怎么样才能让它飞腾起来呢?让我们一起在视频中一探究竟。
龙舞还可以多条龙一起表演,场面更热烈、更壮观。
(课件播放:跑旱船)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来一起欣赏跑旱船表演,一是这种表演形式为什么叫跑旱船呢?二是表演时除了跑旱船的表演者,还有其他演员吗?
表演时艄公划桨,做出各种滑船动作,这种表演形式生动,有趣,十分受人们喜爱。
作为一门民间艺术,秧歌的队形表演也很活泼(课件:走阵)有二龙吐须,太极八卦等许多花样,时快时慢,边走边变,加上演员服装的鲜艳色彩,非常有节日气氛。
三、锣鼓伴腾飞
秧歌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门综合艺术,不光是扭,还有音乐等很多内容和艺术要求。
我们重点来说一下它的音乐,请和我一起欣赏一段秧歌曲,然后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
下面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你选一选,哪些乐器适合演奏秧歌曲?并且说一说为什么。
学生猜,教师介绍各种乐器的特点及作用(边放图片边讲解)
秧歌欢快而喜庆,是人们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你知道我们这都什么时候会进行秧歌表演吗?
除了众大节日和喜庆的日子,有些地方还会通过秧歌节汇聚秧歌艺术,以舞会友,增进友谊。
四、千年酿国粹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经历了历史长河的考验,东北大秧歌也不例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史书记载,早在康熙年间,东北就已经有了正月十五扭秧歌的习俗。
经过长期的传承和演变,才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成为了我们的国粹。
(伴有历史变迁图片)同学们,作为东北人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秧歌继续传承下去啊?那应该怎么传承呢?(生自由发言)
那么学一段东北大秧歌是不是一种传承方式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段吧(生活动)
同学们扭的真开心,无论你扭的怎么样,秧歌都给你带来了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通过学习扭秧歌,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畅谈感受)
五、课堂总结
六、课后拓展
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收集有关秧歌的资料,或者其它能够展现黑龙江民风、民俗的舞蹈和音乐,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