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6.49 MB
- 文档页数:154
卫生统计学基础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管理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而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卫生统计学基础下流行病学数据的收集与管理。
一、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流行病学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获取相关的信息。
以下是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收集流行病学数据的常用手段。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可以收集到广泛的信息,如人口统计学特征、暴露因素、疾病发生情况等。
问卷调查可以面对面进行,也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进行。
2. 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通过观察人群中的个体,收集相关信息的方法。
例如,医生可以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等,并记录下来。
这种方法常用于疫情调查和临床观察。
3.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通过控制暴露因素来判断其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程度。
二、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存储和分析的过程。
以下是数据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步骤:1. 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严格按照研究的标准操作,并做好记录,避免数据错误和遗漏。
2. 数据整理和存储:在数据收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
数据整理包括检查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数据存储可以采用电子表格或数据库的形式,确保数据的安全和易于检索。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流行病学研究的核心环节。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
4. 数据报告和交流:研究完成后,需要将数据结果进行报告和交流。
报告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呈现,如报告、论文或演示文稿。
通过科学的数据收集与管理,可以提高流行病学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制定健康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与卫生统计学基础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流行病学数据分析和卫生统计学是在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传播规律、风险因素以及有效的控制措施。
其中,基于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和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与卫生统计学基础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是针对人群发生疾病的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过程。
研究者通过收集病例报告、调查问卷、医疗记录等多种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效果。
在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有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分析性流行病学分析。
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主要用于描述疾病的现状和分布情况,包括疾病的发生率、患病率、死亡率等指标。
而分析性流行病学分析则是通过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如探讨不同群体的风险因素、疫苗接种的效果等。
流行病学数据分析通常会运用统计学方法,如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和回归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可以从大量数据中找出关联性、趋势性和因果性等规律,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卫生统计学基础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时间序列数据背后的模式和趋势的一种方法。
在卫生统计学中,时间序列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疾病的季节性、年度周期性以及长期趋势等变化规律。
时间序列分析包括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平滑法、分解法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
平滑法通过计算移动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来减少季节性和随机性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显示趋势变化。
分解法则将时间序列数据分为趋势、季节性和随机性三个成分进行分析,以揭示不同成分对总体的影响。
ARIMA模型则是一种可以同时考虑时间序列的自回归和移动平均的方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解释时间序列的变化。
时间序列分析与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合,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变化规律、趋势以及驱动因素。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中的流行病学模型与方法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分布和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卫生统计学则是通过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了解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以及策划和评估公共卫生措施的科学方法。
在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研究中,流行病学模型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疾病的基本流行病学模型流行病学模型用于描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基本的流行病学模型包括:传染病模型、非传染病模型和混合模型。
1. 传染病模型传染病模型用于描述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常见的传染病模型包括:SIR模型、SEIR模型和SI模型。
- SIR模型: S代表易感者,I代表感染者,R代表康复者或免疫者。
该模型假设人群中的易感者和感染者之间的转换是一种流动的过程,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可进一步扩展为SIRS模型或其他更复杂的模型。
- SEIR模型:在SIR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潜伏期的概念,即E代表潜伏期者。
- SI模型:该模型假设感染者一经感染就一直处于感染状态,不会康复或免疫。
2. 非传染病模型非传染病模型用于描述非传染病的发展过程,例如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等。
常见的非传染病模型包括:生命周期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和生存分析模型。
- 生命周期模型:该模型将人的生命周期分为不同的阶段,并研究在不同阶段发生的病症和影响因素。
例如,儿童慢性病模型可以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慢性病发生率和风险因素。
- 时间序列模型:该模型用于分析疾病在时间上的变化,可以探讨疾病发病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 生存分析模型: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慢性病的存活分析,如癌症生存率分析,通过研究生存率和相关因素,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的存活时间。
3. 混合模型混合模型是综合传染病模型和非传染病模型的一种模型,用于描述具有传染性且包含非传染因素的疾病。
例如,HIV感染和艾滋病发展过程中既包含传染因素,又包含个体行为和环境因素。
二、流行病学数据与统计分析方法流行病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知识点汇总1、流行病学基本知识1)流行病学概念: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
2)流行病学的任务: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健康信息收集;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健康风险评估;第三阶段(提供措施)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3)流行病学方法:(1)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2)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3)理论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2、比例(构成比):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
P=a/(a+b)构成比的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3、比: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
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或*100%)4、率: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k 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5、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用途:对于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反映得该病的风险。
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暴露人口必须符合的条件(1)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内的人群(2)必须具备可能罹患所要观察疾病的可能6、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流行率。
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影响因素:主要受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
用途: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反映某地区人群对某疾病的负担程度。
吉林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重点知识归纳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生规律以及相关因素,旨在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卫生统计学(Biostatistics)则是运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生物医学和卫生学数据的学科,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科学依据以支持公共卫生决策。
本文将重点归纳吉林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资料中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重要知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1. 流行病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分布规律与相关因素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病因和预防措施等。
2. 流行病学的分类根据研究疾病的方式和目的不同,流行病学可分为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分析性流行病学。
描述性流行病学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而分析性流行病学进一步研究疾病的病因和相关因素。
3. 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设计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
不同的研究设计适用于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二、疾病流行规律与防控策略1. 疫情爆发的类型疾病爆发可分为流行、暴发和流行病。
流行是指疾病在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段内发生率明显增加的现象;暴发是指疾病在人群中突然出现并迅速传播;流行病是指疾病在广泛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的现象。
2. 疾病的传播途径疾病的传播途径有多种,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媒介传播等。
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个体防护、群体防护和环境改善。
个体防护包括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接种疫苗等;群体防护包括群体免疫和卫生教育等;环境改善主要是改善卫生设施和提高环境卫生程度。
三、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 统计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卫生统计学运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人群中的疾病数据和卫生指标,从而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概述
-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患病率、死亡率、发生率和风险率等。
流行病学研究类型
1. 病例—对照研究:
- 选取病例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暴露情况,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 纵向研究:
- 对人群进行长期观察,收集暴露因素和疾病结果的数据,来研究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3. 横断面研究:
- 同一时间点上收集暴露因素和疾病的数据,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4. 实验研究:
- 通过人为方式操作暴露因素,观察其对疾病结果的影响,可以是随机对照试验或非随机对照试验。
流行病学指标
1. 发生率:
- 表示单位时间内新病例的数量,常见的发生率有患病率、感染率和危险率等。
2. 患病率:
- 描述人群中患有某种疾病的比例。
3. 死亡率:
- 表示单位时间内死亡病例的数量,常用的死亡率有总死亡率和特定死亡率等。
4. 风险率:
- 衡量在暴露因素作用下,患病或死亡的相对风险。
5. 相对危险度:
- 比较两组人群中疾病发生的相对危险程度。
流行病学的应用
- 流行病学可应用于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药物安全评估等领域。
结论
-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重要科学。
- 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类型和指标对于做好相关研究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中关于流行病学的内容。
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多选题)1.发病率常用于A.评价慢性病的控制效果B.反映得病的风险C.描述疾病的分布D.探讨发病因素E.提出病因假设答案:B,C,D,E2.描述变量值集中趋势的统计学指标包括A.平均数B.均数C.中位数D.几何均数E.百分位数答案:B,C,D3.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A.研究设计B.收集资料C.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E.评价资料答案:A,B,C,D4.绘制统计表的基本要求有A.同一指标数字小数位一致,位次对齐B.标题位于表下方C.纵标目为主语,横标目为谓语D.不使用竖线、斜线E.尽量用表格展示,不可备注答案:A,D5.队列研究的特点有A.前瞻性研究B.观察性对比研究C.根据暴露与否分组D.从“果”到“因”E.观察两组间死亡率的差异答案:A,B,C,E6.以下哪些是诊断试验真实性的评价指标A.灵敏度B.特异度C.变异系数D.百分位数E.正确诊断指数答案:A,B,E7.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缺点是A.更容易发生回忆偏倚B.不适于研究人群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C.统计处理复杂D.时间顺序有时不清E.不能获得发病率答案:A,B,D,E8.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是A.建立检验假设B.选定检验方法C.计算检验统计量D.做出推断结论E.画出图形答案:A,B,C,D9.关于队列研究的叙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因”到“果”B.历史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因”到“果”C.历史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果”到“因”D.历史性队列研究的“因”与“果”同时出现E.历史性队列研究的“因”与“果’可能都已存在答案:A,B,E10.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物理性有害因素( )。
A.不良气象条件B.异常气压C.电离辐射D.非电离辐射答案:A,B,C11.关于队列研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是正确的()A.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因到果B.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果到因C.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因到果D.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因与果同时出现E.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因与果可能都已存在答案:A,C,E12.关于流行病学定义的描述,下列正确的包括()A.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B.它研究健康状态和事件C.它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D.它的研究对象是动物发E.它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答案:A,B,C13. 筛检的主要用途()A.改善预后B.早期发现可疑病人C.预防疾病D.开展监测E.发现高危人群答案:A,B,C,D,E14.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有()A.要有标题,位于图体下方中央位置B.绘制有坐标轴的图形纵横轴要有标目C.要有备注D.同一张图内比较要用不同颜色或样式的线条E.纵横轴比列以5:7为宜答案:A,B,D,E15.以下哪些为分析性研究A.生态学研究B.横断面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社区干预试验E.队列研究答案:C,E16.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有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社会医学的特征D.对比的特征E.预防为主的特征答案:A,B,C,D,E17.关于统计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统计图的标题应放在图的上方中央部位B.条图的直条尺度应从0开始C.线图中的线条越多越好D.绘制直方图时应折合成等组距E.绘制有坐标轴的图形纵横轴要有标答案:A,C18.给制统计表的基本要求有()A.同一指标数字小数位一致,位次对齐B.标题位于表下方C.纵标目为主话,横标目为谓语D.不使用竖线、斜线E.尽且用表格展示,不可备注答案:A,D19.以下关于多因素模型法的论述正确的有( )A.多以健康评分和危险因素评分的方式表示结果B.结果用患病危险性、寿命损失计算C.多用借贷式计分法D.多用疾病预测模型法E.用来判断一定特征的人患某种特定疾病或死亡的可能性20.流行病学的任务是( )A.为治疗疾病提供合理有效的依据B.找出预防或者干预的策略和措施C.揭示流行或者分布的规律D.找出流行和分布的规律、原因或者影响因素E.建立完善的预防系统答案:B,C,D21.计数资料的特征是( )A.多为间断性资料B.可以是小数C.可为负数D.无度量衡单位E.只能是整数答案:A,D,E22.医学统计一般情况下,参数是未知的,需要用统计量去估计。
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单项选择1.关于流行病学,下面错误的说法是A.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B.它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C.它己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E.它只研究传染病正确答案:D2.一项病例对照研究,400 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 200 例,而 400 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 100 例,有暴露史的发病率A.0.7B.0.5C.0.4D.无法计算正确答案:D3.某社区年均人口为 10 万,年内共死亡 150 人,其中 60 岁以上死亡 100 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的人数为 50 人,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A.0.0017B.0.3333C.0.0033D.0.0005正确答案:D4.某种疾病的病死率指A.该病的死亡专率B.该疾病的死亡结果C.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D.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比正确答案:D5.在某地进行男性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资料如下:吸烟组膀胱癌发病率为 48.0/110 万,不吸烟组膀胱癌发病率为 25.4/10 万。
根据该资料,男性吸烟与否与膀胱癌的关系的相对危险度是A.48B.48.0-25.4=22.6C.48.0÷25.4=1.89D.(48.0-25.4)÷48.0正确答案:C6.对于病因未明的疾病,现况研究的主要任务是A.确定病因B.验证病因C.发现病因线索D.进行病因推断正确答案:C7.下列哪一条是队列研究的缺点A.样本代表性差,易产生选择性偏倚B.不能计算发病率C.不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D.暴露测量不可靠,易产生信息偏倚正确答案:C8.队列研究属于以下哪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A.描述性研究B.分析性研究C.实验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正确答案:B9.某人研究新生儿黄疸的病因,选择了100 例确诊的病例,和同期医院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 例,然后调査产母的分娩卡片以及产前和产时各种情况。
这种研究方法是A.双向性队列研究B.前瞻性研究C.临床随访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正确答案:D10.用某种诊断方法判断为阳性的人中,实际有病的人所占的比例称A.灵敏度B.特异度C.阳性预测值D.阴性预测值正确答案:C11.研究人员测量了 100 例患者外周血的红细胞数,所得资料类型是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等级资料D.二项分布资料正确答案:B12.医学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B.具有不确定的医学数据C.动物和人的本质D.各种类型的数据正确答案:B13.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A.描述性统计和统计学检验B.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C.统计图表和统计报告D.描述性统计和分析性统计正确答案:B14.统计学中的总体是指A.根据硏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B.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正确答案:A15.某病患者 8 人的潜伏期如下:1、3、3、3、4、5、6、39,则平均潜伏期为A.均数为 8 天,很好的代表了大多数的潜伏期B.中位数为 3 天C.中位数为 4 天D.中位数为 3.5 天,不受个别患者潜伏期长的影响正确答案:D16.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是指A.在一次观察中绝对不会发生的事件B.发生概率小于 0.01 的事件C.发生概率小于 0.1 的事件D.发生概率小于 0.06 的事件正确答案:B17.各观察值均加(或减)一个常数后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正确答案:B18.一组变量值的标准差将A.随变量值的个数 n 的增大而増大B.随变量值的个数 n 的增加而减小C.随变量值之间的变异增大而增大D.随系统误差的减小而减小正确答案:C19.血清学抗体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D.极差正确答案:C20.描述一组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用以下哪个指标为好A.全距B.百分位数C.标准筹D.方差正确答案:C21.以下制表的原则错误的是A.标题位于表的上方,内容简洁扼要B.纵标目为主语,表示被研究事物C.不使用竖线、斜线D.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正确答案:B22.要反映某地高血压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应选用A.直条图B.直方图C.线图D.百分直条图正确答案:B23.统计推断的核心是A.显著性(假设)检验B.样本信息C.总体特征D.总体参数的估计正确答案:A24.假设检验的目的是A.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B.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C.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D.检验样本的 P 值是否为小概率正确答案:C25.对孕妇进行访视、询问并记录她怀孕期间的吸烟情况,而后分析吸烟暴露与婴儿低出生体重的关系,这种研究的类型是A.现场实验B.队列研究C.现况调查D.临床研究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队列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 n 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结局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