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考试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19
卫生学一、名词解释1、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
2、原生环境: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并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其中存在着对人体健康有利的许多因素。
3、limiting amino acid: 食品蛋白质中,按照人体的需要及其比例关系相对不足的氨基酸4、合理营养: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
5、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6、刺激性气体:刺激性气体(irritant gases)是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最常见。
此类气体多具有腐蚀性,常因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容器、管道等设备被腐蚀而发生跑、冒、滴、漏而污染作业环境。
7、晚发性矽肺: 硅肺病,由于长期过量吸入含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
有时虽未出现矽肺征象,但在脱离工作后经若干年再出现矽肺,常称为"晚发性矽肺"8、population:population,表示考察对象的全体。
又称母体。
总体中每个成员称为个体。
population 表示考察对象的全体。
又称母体。
总体中每个成员称为个体。
9、统计推断: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 根据带随机性的观测数据(样本)以及问题的条件和假定(模型),而对未知事物作出的,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10、直线回归:线性回归是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来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十分广泛。
二、简答1、简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和物。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
公卫执业医师《流行病学》考试大纲单元细目要点一、绪论流行病学基本概念(1)流行病学定义(2)学科特点(3)主要用途二、疾病的分布 1.疾病频率测量指标(1)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续发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PYLL、DALY(2)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之间的关系;发病率与患病率的比较;死亡率与病死率的比较2.疾病的流行强度(1)散发(2)流行(3)暴发(4)大流行3.疾病的分布特征(1)人群分布(2)地区分布(3)时间分布(4)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的综合描述三、描述性研究 1.概述(1)定义(2)主要类型及基本特征(3)主要用途2.现况研究(1)概念、特点、主要用途、优缺点(2)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用途及各自的优缺点(3)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4)常用抽样方法与特点(5)常见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3.生态学研究(1)概念和用途(2)主要类型(3)优缺点四、队列研究 1.概述(1)定义与基本原理(2)主要用途(3)研究类型2.研究设计(1)暴露人群的选择(2)对照人群的选择(3)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4)资料的收集与随访3.资料分析(1)人时的概念,以人时为分母计算频率的适用性(2)累积发病率与发病密度(3)SMR 与SPMR 的概念、计算与应用(4)RR、AR、AR%、PAR、PAR%的概念、计算与应用4.主要偏倚及其控制失访偏倚和信息偏倚等5.主要优缺点优点及局限性五、病例对照研 1.概述(1)定义与基本原理究(2)主要用途2.设计(1)病例的选择(2)对照的选择(3)研究因素的确定(4)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5)匹配设计3.资料分析(1)成组资料、匹配资料、分层分析(2)OR 值及95%可信区间(3)PAR%(4)功效(把握度)4.主要偏倚及其控制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5.主要优缺点优点及局限性六、流行病学实 1.概述(1)定义、特征、主要类型验研究(2)主要用途2.临床试验(1)概念、目的、分期和特点(2)研究人群的选择(3)分组方法(4)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5)设立对照(6)盲法(7)资料的收集与整理(8)疗效评价指标3.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1)概念、目的(2)效果评价指标4.主要偏倚及其控制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5.主要优缺点优点和局限性七、筛检及其评 1.概述(1)筛检的概念、目的、用途、类价型(2)筛检的实施原则2.筛检试验的评价(1)筛检试验的定义(2)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3)真实性评价指标(4)可靠性评价指标(5)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对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影响3.筛检效果的评价(1)预测值及其影响因素(2)收益的定义及提高收益的方法(3)生物学效果评价指标(4)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指标(5)主要偏倚及其控制八、病因与因果 1.病因的概念(1)基本概念和病因模型关系推断(2)疾病发生的多因性2.病因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主要方法(2)实施步骤3.流行病学病因推断(1)关联与因果(2)因果推断的基本原则九、预防策略 1.基本概念(1)健康及其影响因素(2)医学模式的发展2.疾病的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的概念(2)第二级预防的概念(3)第三级预防的概念3.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1)健康保护的概念(2)健康促进的概念4.高危策略与全人群策略(1)概念(2)优点及局限性十、公共卫生监 1.概述(1)基本概念测(2)目的和意义(3)监测的分类2.方法、步骤及评价(1)监测的方法及步骤(2)监测系统的主要评价指标十一、传染病流 1.传染过程(1)病原体:与致病相关的特征,行病学病原体的变异,病原体在宿主体外的生存力(2)宿主:各种防御机制,遗传易感性(3)传染过程的结局2.传染源(1)定义(2)种类:病人、病原携带者、动物(3)潜伏期、传染期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3.传播途径(1)传播因素及传播途径的概念(2)各种传播途径传播的特点(3)垂直传播及水平传播的概念4.人群易感性(1)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2)人群易感性与流行的关系5.流行过程(1)疫源地发生条件、范围及消灭条件(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6.传染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1)预防与控制策略(2)疫情管理:报告病种类别、责任报告人、报告时限、疫情报告工作考核(3)针对传染源的措施(4)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5)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6)传染病暴发的应急措施7.计划免疫及其评价(1)免疫种类(2)免疫规划(3)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十二、慢性病流 1.基本概念(1)慢性病的基本概念及导致人群行病学死亡和疾病负担的主要病种(2)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防治策略与措施(1)策略(2)措施十三、伤害流行 1.基本概念(1)伤害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分类病学(2)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2.流行特征主要流行特征3.预防策略与措施(1)策略(2)措施十四、突发公共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概念(1)定义、特征卫生事件流行病学(2)分期、分类、分级2. 暴发调查暴发调查的实施步骤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1)传染病疫情处置(2)其他处置十五、偱证医学 1. 偱证医学(1)基本概念与系统综述(2)实践的基本步骤2.系统综述(1)基本概念(2)步骤和方法(3)常见偏倚及其控制十六、流行性感 1.病原学(1)类型冒(2)病原学特点2.流行过程(1)传染源(2)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3.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2)时间分布(3)人群分布4.防治策略与措施(1)策略(2)措施十七、性传播疾 1.病原学(1)基本概念病及艾滋病(2)病原学特点2.流行过程(1)传染源(2)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3.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2)时间分布(3)人群分布4.防治策略与措施(1)策略(2)措施十八、病毒性肝 1.病原学(1)类型炎(2)病原学特点2.流行过程(1)传染源(2)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3.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2)时间分布(3)人群分布4.防治策略与措施(1)策略(2)措施十九、肺结核 1.病原学(1)类型(2)病原学特点2.流行过程(1)传染源(2)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3.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2)时间分布(3)人群分布4.防治策略与措施(1)新生儿卡介苗接种(2)病例发现(3)督导短程化疗。
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试题及答案1. 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单选题] *A. 变异系数(正确答案)B. 方差C. 极差D. 标准差答案解析:P116;极差不能反映组内其他数据的变异度。
方差标准差用以描述对称分布资料离散趋势。
当需要比较两组数据离散程度大小的时候,如果两组数据的测量尺度相差太大,或者数据量纲的不同,直接使用标准差来进行比较不合适,此时就应当消除测量尺度和量纲的影响,而变异系数可以做到这一点。
2. 用某种诊断方法判断为阳性的人中,实际有病的人所占的比例称() [单选题] *A. 灵敏度B. 特异度C. 阳性预测值(正确答案)D. 阴性预测值答案解析:P108;阳性预测值:即+PV,是指试验阳性结果中真正患病的比例。
3. 组变量值的标准差将() [单选题] *A. 随变量值的个数n的增大而增大B. 随变量值的个数n的增加而减小C. 随变量值之间的变异增大而增大(正确答案)D. 随系统误差的减小而减小答案解析:P116;方差与标准差的数值越大,说明观测的变异度越大,即离散程度越大。
4. 各观察值均加(或减)一个常数后() [单选题]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正确答案)C. 两者均不变D. 两者均改变答案解析:方差公式:平均数: (n表示这组数据个数,x1、x2、x3……xn表示这组数据具体数值)。
方差公式:。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1. 对一项新的诊断试验进行研究和评价时,其评价标准应注意() *A. 同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同步盲法比较(正确答案)B. 有足够的样本量(正确答案)C. 诊断界值的确定要合理(正确答案)D. 要评价真实性和可靠性(正确答案)E. 注意研究对象的代表性(正确答案)答案解析:P108;试验诊断的评价标准:1)同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同步盲法比较;2)研究对象的代表性;3)要有足够的样本量;4)诊断界值的确定要合理;5)不仅评价真实性,也评价可靠性;6)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流行病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 A 、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 、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 、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 、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 、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 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
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 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
这种 抽样方法称为:(E ) A 、系统抽样 B 、整群抽样 C 、分层抽样 D 、单纯随机抽样 E 、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 、混杂偏倚 B 、信息偏倚 C 、失访偏倚 D 、选择偏倚 E 、入院率偏倚 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 、散发、流行和爆发 B 、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 、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 、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 、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 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
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 、epidemic B 、sporadic C 、rapid fluctuation D 、secular trend E 、outbreak 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 、病因、宿主、环境 B 、传染源、宿主、环境 C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 、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 、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A 、信息偏倚 B 、失访偏倚C 、混杂偏倚D 、选择偏倚E 、随机误差8.在4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定期筛查血压、血脂,询问心绞痛病史,这 属于:(B) A 、一级预防措施 B 、二级预防措施 C 、三级预防措施 D 、疾病诊断措施 E 、疾病治疗措施 9.某县有10万人口,2001年12月31日登记的结核病人有400人,而2002年共发生 结核300人。
流行病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 A 、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 、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 、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 、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 、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 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
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 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
这种 抽样方法称为:(E ) A 、系统抽样 B 、整群抽样 C 、分层抽样 D 、单纯随机抽样 E 、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 、混杂偏倚 B 、信息偏倚 C 、失访偏倚 D 、选择偏倚 E 、入院率偏倚 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 、散发、流行和爆发 B 、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 、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 、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 、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 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
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 、epidemic B 、sporadic C 、rapid fluctuation D 、secular trend E 、outbreak 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 、病因、宿主、环境 B 、传染源、宿主、环境 C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 、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 、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A 、信息偏倚 B 、失访偏倚 C 、混杂偏倚D 、选择偏倚E 、随机误差 8.在4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定期筛查血压、血脂,询问心绞痛病史,这属于:(B)A 、一级预防措施B 、二级预防措施C 、三级预防措施D 、疾病诊断措施E 、疾病治疗措施9.某县有10万人口,2001年12月31日登记的结核病人有400人,而2002年共发生结核300人。
卫生综合(科目代码353)考试大纲I、考查范围卫生综合的考察范围包括流行病学(约20%);卫生统计学(约20%);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约20%)、环境卫生学(约20%)、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约20%)。
II、考查目的和要求《卫生综合》是报考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初试考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考察考生对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系统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III、考查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2.考试时间:180分钟3.试卷分值:300分4.题型结构:名词解释 75分(25%)单选题 100分(34%)简答题 75分(25%)论述题 50分(16%)IV、考查内容一、流行病学【考试目标】熟练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流行病学的考试内容包括流行病学基础概念;疾病分布相关概念及描述方法;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方法(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筛检和诊断性试验、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结果解读与解释、潜在偏倚与控制;病因相关概念及因果推断方法;循证医学与系统综述;能够基于研究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假说验证。
二、卫生统计学【考试目标】熟练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卫生统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卫生统计学主要考核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以及学生掌握医学科学研究中科研设计与数据分析的基本统计方法与技术的程度。
考试内容包括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表与统计图、基本概率理论、定量资料与定性资料的统计学描述方法、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基础、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基于秩的非参数检验、直线相关与回归、生存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cox回归分析、卫生统计常用指标、寿命表、调查研究设计、实验研究设计,要求在掌握卫生统计学方法理论基础上还应该能够利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医学研究以及预防工作实际问题。
上海市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指南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概述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两门基础课程,对于考研学子来说,掌握这两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十分重要。
本文将以上海市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指南的形式,为大家简要介绍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一、流行病学概述1.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目的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控制和预防策略的科学。
其目的是通过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和风险因素,为制定卫生政策和优化公共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2.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概念(1)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问卷、观察等方式对人群进行调查,获取疾病和其相关因素的信息。
(2)病例-对照研究:将疾病患者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疾病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3)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一组暂时无疾病的人,进行观察并跟踪其发病情况,以探索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和效度评价(1)研究设计: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实验研究等。
(2)效度评价:内部效度、外部效度、选择偏倚等。
二、卫生统计学概述1. 卫生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卫生统计学是指应用数学和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卫生问题的有关现象、规律以及卫生策略的效果评价等。
其作用是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依据。
2. 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指标与比率:包括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病残比率等卫生指标。
(2)标准化:将不同人群的卫生指标按照某种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消除人群差异的影响。
(3)生存分析:研究人群中特定患病或死亡事件的发生时间和生存率。
3. 卫生统计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1)数据质量检查:检查数据的来源、完整性、一致性等。
(2)数据描述:利用图表和统计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
(3)假设检验:根据数据进行推断和判断,以验证或否定某种假设。
三、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应用1. 流行病学在疾病防控中的应用(1)疫情调查与分析:通过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方法,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暴露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流行病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
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E)A、系统抽样B、整群抽样C、分层抽样D、单纯随机抽样E、多级抽样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A、混杂偏倚B、信息偏倚C、失访偏倚D、选择偏倚E、入院率偏倚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
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A、epidemicB、sporadicC、rapid fluctuationD、secular trendE、outbreak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A、病因、宿主、环境B、传染源、宿主、环境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A、信息偏倚B、失访偏倚C、混杂偏倚D、选择偏倚E、随机误差8.在4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定期筛查血压、血脂,询问心绞痛病史,这属于:(B)A、一级预防措施B、二级预防措施C、三级预防措施D、疾病诊断措施E、疾病治疗措施9.某县有10万人口,2001年12月31日登记的结核病人有400人,而2002年共发生结核300人.2002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其中有60人死于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