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玮玮:基于群体药动学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模式建立与应用共2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21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剂量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我深知万古霉素在治疗严重感染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万古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细菌感染。
然而,关于万古霉素的剂量,一直存在一些争议。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我们制定了中国专家共识,以帮助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
我们需要了解万古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万古霉素在体内的吸收主要发生在胃肠道,且吸收率受到食物的影响。
因此,在给患者用药时,应尽量在空腹状态下进行,以提高吸收率。
万古霉素在体内的分布广泛,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考虑增加剂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万古霉素的剂量会有所不同。
对于成年患者,推荐剂量为1520毫克/千克,每6小时一次。
对于儿童患者,剂量可根据体重进行调整,每公斤体重给予10毫克,每6小时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万古霉素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00毫克/日。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还需关注患者的肾功能状况。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然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进行剂量调整。
肌酐清除率在3059毫升/分钟的患者,万古霉素剂量应减半;肌酐清除率小于30毫升/分钟的患者,应进一步减量。
万古霉素的使用还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例如,万古霉素与某些利尿剂合用时,可增加低钾血症的风险。
因此,在联合用药时,医生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中国专家共识中,我们还对万古霉素的疗程进行了讨论。
一般来说,万古霉素的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来决定。
对于严重感染,疗程通常为14天。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剂量。
万古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在治疗严重感染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合理掌握万古霉素的剂量,关注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和药物相互作用,对于确保疗效和降低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能帮助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为患者的康复贡献力量。
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的研究进展及展望目的:为临床制订万古霉素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以“万古霉素”“药动学”“药效学”“Vancomycin”“Pharmacokinetics”“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2017年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 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药动学、药效学和个体化给药等方面对万古霉素目前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对理想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进行展望。
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986篇,其中有效文献32篇。
万古霉素药动学特性受个体年龄、肥胖和肾功能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导致疗效的个体差异。
评价其药效最佳的指标为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但是该值所需样品数量较大,临床为了应用方便,一般以其稳态血药谷浓度作为参考。
蒙特卡洛模拟和群体药动学软件已开始应用于万古霉素的个体化给药,发现不同患者群体应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案,目前已有学者根据群体药动学模型对其初始剂量进行设计,并实现了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显著相关。
结论:理想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应首先根据群体药动学模型结合患者个体生理指标,设计初始给药方案,然后在用药过程中及时根据治疗药物监测结果进行调整,期间密切进行药学监护,将极大提高其治疗有效率,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万古霉素;药动学;药效学;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方案万古霉素属于糖肽类抗生素,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从链霉菌中分离得到,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致病菌死亡,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严重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1]。
然而,由于万古霉素具有治疗窗窄、治疗指数低、个体化差异大、肾毒性和耳毒性等特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
万古霉素在临床上如果不能做到合理使用,会导致疗效欠佳的同时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增加[3]。
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性肠球菌以来,万古霉素耐药细菌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如某院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占检出多重耐药菌的8.26%,已成为院内感染的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4]。
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临床药师指引--------------------------------------------------------------------------作者: _____________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临床药师指引近期,今日药学杂志发表《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临床药师指引》一文,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数据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分离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革兰阳性细菌。
万古霉素作为首个糖肽类抗菌药物,是具有三重杀菌机制的杀菌剂,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及阻止细菌胞浆内 RNA 的合成而杀灭细菌,是治疗MRSA 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但由于万古霉素的耳、肾毒性与其浓度相关,故临床应用时需对特定人群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并且在新生儿、儿童重症监护室患者、肥胖者、重症感染患者等人群中万古霉素的研究表明,部分上述患者沿用常规的万古霉素剂量仍无法达到治疗所需的理想血药浓度。
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和规范万古霉素在不同人群中的使用,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调整给药方案,有必要时应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随着研究对不同人群中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差异认知的深化,如何科学、合理、个体化地使用万古霉素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各省市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护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医护人员仍缺乏实际应用经验,严重影响万古霉素疗效的发挥和不良反应的预防。
本指引基于国内外指南、专家共识以及临床研究证据,制定出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以及剂量调整方案,为万古霉素的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意见。
万古霉素药动学特征1、吸收腹腔给药生物利用度为:38%~60%。
滴眼给药:可在前房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口服:口服基本不吸收,生物利用度低于 5%。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万古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自问世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深入,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万古霉素的认识,规范其使用,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本文旨在总结万古霉素的药理学特性、药代动力学、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用药指导。
本文也关注万古霉素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及特殊疾病(如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中的应用,以期提高用药的针对性和安全性。
我们希望通过《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发布,能够为我国的临床医师提供一份全面、权威、实用的万古霉素应用指南,推动我国抗生素合理使用水平的提升,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二、万古霉素的药理作用与药代动力学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
它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肠球菌属等均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这使得万古霉素在临床中成为治疗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重要药物。
万古霉素在体内分布广泛,主要经肾脏排泄。
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55%,但可因肾功能受损而增加。
肾功能正常者,单次静脉注射万古霉素后,其血药浓度呈双相曲线下降,半衰期约为6小时。
肾功能受损时,半衰期可延长至40~100小时。
万古霉素在体内几乎不代谢,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排出。
由于万古霉素具有显著的后效应,其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并非决定其疗效的唯一因素,药物在感染部位的浓度、组织穿透性以及细菌的敏感性等因素也至关重要。
因此,在制定给药方案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肾功能、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以及病原菌的敏感性等因素。
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临床药师指引(广东省药学会2015年2月6日印发)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数据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分离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革兰阳性细菌[1]。
万古霉素作为首个糖肽类抗菌药物,是具有三重杀菌机制的杀菌剂,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及阻止细菌胞浆内RNA的合成而杀灭细菌,是治疗MRSA 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但由于万古霉素的耳、肾毒性与其浓度相关,故临床应用时需对特定人群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并且在新生儿、儿童重症监护室患者、肥胖者、重症感染患者等人群中万古霉素的研究表明,部分上述患者沿用常规的万古霉素剂量仍无法达到治疗所需的理想血药浓度。
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和规范万古霉素在不同人群中的使用,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调整给药方案,有必要时应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随着研究对不同人群中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差异认知的深化,如何科学、合理、个体化地使用万古霉素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各省市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护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医护人员仍缺乏实际应用经验,严重影响万古霉素疗效的发挥和不良反应的预防。
本指引基于国内外指南、专家共识以及临床研究证据,制定出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以及剂量调整方案,为万古霉素的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意见。
1万古霉素药动学特征1.1吸收腹腔给药生物利用度为:38%~60%[2];滴眼给药:可在前房达到有效治疗浓度[3];口服:口服基本不吸收,生物利用度低于5%[4]。
1.2分布蛋白结合率:18%(终末期肾病)至55%(正常肾功能),低蛋白血症患者(烧伤、终末期肾病等患者)为19%~29% [5]。
肾功能正常者万古霉素表观分布容积见表1。
表1 万古霉素表观分布容积无明显代谢。
1.4排泄1.4.1肾脏清除率:成人:0.048 L•kg-1•h-1;早产新生儿:0.3~1.7 mL•kg-1•min-1[6]。
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王嵘;朱怀军;黄玉杰;罗雪梅;尹华云;乔小云【摘要】目的:验证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 EM )软件建立的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加护病房中给予万古霉素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血肌酐和血白蛋白数值,通过前期建立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计算特定给药剂量下万古霉素的稳态血药谷浓度预测值,并与实际测量值比较,进而统计学分析验证。
结果共收集患者42例,测得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53份,平均谷浓度为10.9mg/L,范围为1.6~49.1mg/L。
群体药动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有显著相关性(r=0.857, P<0.00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0.4079,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为9.36~14.07,实测值的95%置信区间为8.92~14.32。
结论该群体药动学模型可以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给予万古霉素前的预测和药物剂量的指导。
但由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昏迷,体重估计误差较大(约30%),同时对比剂和利尿药导致的肾功能改变影响结果。
通过调整使用方法,预测准确率提高到近70%。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validate the utility of a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model established for vancomyci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osurgical disease .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patient gender , age , bodyweight ,serum creatinine and albumin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from patients in 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 to calculate the steady trough concentration of vancomycin using the previously established pharmacokinetic model .The predicted value was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value .Result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4 ,53 bloodsamples with serum trough concentration of vancomycin were collected from 42 patients .The average trough concentration of vancomycin was10 .9 mg/L (range from 1 .6 to 49 .1 mg/L) .The predicted trough level of vancomycin based on the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model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actual value(r=0 .857 ,P<0 .001) .The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was 0 .407 9 . The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9 .36‐14 .07 for the predicted values ,and 8 .92‐14 .32 for the actualvalues .Conclusions The pharmacokinetic model is valid and useful for planning intravenous dose of vancomyci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osurgical disease .Large error (about 30% ) was observed in estimation of body weight due to coma .Reduced renal function following contrast agent and/or diuretic drug has an impact on the predicted results .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can be increased to nearly 70% after adjusting the covariates .【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411-414)【关键词】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神经重症;血药浓度【作者】王嵘;朱怀军;黄玉杰;罗雪梅;尹华云;乔小云【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学部,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2神经外科重症加护病房患者,多为颅脑手术后,由于术中暴露时间长,术后留置脑部或腰大池引流管,发生感染概率增加,其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细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MRSE)明显增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