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和答案.docx
- 格式:docx
- 大小:56.65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B.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C. 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完善和发展D. 科举制度在清朝末年被废除答案:D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开展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探索新航路答案:B3.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该条约中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不包括:A. 广州B. 厦门C. 上海D. 天津答案:D4.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历史意义不包括: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C.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答案:D5.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主要目标的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答案:D6.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1年B. 1927年C. 1935年D. 1945年答案:A7.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C.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D. 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依靠中国自身的努力答案:A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A. 1950年B. 1953年C. 1956年D. 1959年答案:A9.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A.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B.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是在1966年C.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遭受了严重破坏D.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答案:D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B.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C.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 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B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B.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国有制C.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公有制D.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国有制并存答案:C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分封制C. 推行科举制D. 实行世袭制答案:A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是唐朝时期创立的B. 科举制度是宋朝时期创立的C. 科举制度是明朝时期创立的D. 科举制度是清朝时期创立的答案:A4.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B.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答案:D5. 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B.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C.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D. “新文化运动”主张白话文运动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以农业为主B. 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以手工业为主C. 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以商业为主D. 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答案:AD2.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是1911年发生的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D. “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封建制度答案:ABC3.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C. “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D. “抗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胜利告终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固化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D. 限制了文化的发展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宝物D. 军事征服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哪些后果?A. 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B. 促进了与西方国家的交流C. 阻碍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D. 增强了中国的国力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其主要意义是什么?A. 推翻了清朝统治B.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C. 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D. 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6.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B.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完成C. 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 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强国7.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望远镜8.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商朝的建立B. 周朝的建立C. 秦朝的建立D. 汉朝的建立9.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10.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1-5 B,B,B,C,C;6-10 C,D,B,A,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_________。
2. 唐朝的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当时__________的中心。
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其中最大的船只被称为__________。
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__________上的差距逐渐拉大。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错误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但并未统一语言。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始于唐朝B.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唯一方式C.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 科举制度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答案:C解析: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唐朝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
科举制度的创立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打破了世袭制,使得社会阶层不再固化。
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B.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贸易往来C.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D.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答案:C解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贸易往来以及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并非寻找建文帝。
4.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对内平定三藩之乱,对外抵御外敌入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直接引起的B.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祖父顺治皇帝引起的C.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引起的D.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祖父和父亲共同引起的答案:B解析: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祖父顺治皇帝时期遗留的问题引起的。
5.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C. 辛亥革命使得中国社会实现了现代化D.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但并未使得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阅读下列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B. 唐朝实行科举制C. 明朝废除丞相制D. 清朝实行世袭制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A. 有教无类B. 因材施教C. 学而优则仕D. 知行合一答案:D3.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D.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A4.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B.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C.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D.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答案:C5. 以下哪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A. 淞沪会战B. 甲午战争C. 平型关大捷D. 鸦片战争答案:C6.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D.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答案:D7. 下列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战略转移B. 长征历时两年C. 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D. 长征的终点是陕西延安答案:B8. 下列关于“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一五”计划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B. “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发展重工业C.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成功研制了原子弹D. “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实现答案:B9.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B.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C. 文化大革命的发起者是毛泽东D.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答案:C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B.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C. 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现代化D.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终结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1. 简述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A. 实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推行科举制D. 实行世卿世禄制答案:B解析: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推行了郡县制,由中央直接任命地方官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A. 促进了社会等级固化B.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C. 阻碍了文化发展D. 限制了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打破了世袭制,使得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有机会通过考试获得官职,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二、填空题3.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_________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国力。
答案:郑和解析: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他率领的船队七次下西洋,不仅促进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交流,也展示了当时中国的强大国力。
4.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_________。
答案:清朝解析: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三、简答题5.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
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后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6. 论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洗雪了民族屈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最后,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人物,它们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科举制D. 推行均田制答案:B2. 唐朝时期,下列哪一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武则天答案:B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___。
答案:锦衣卫2.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了_________的叛乱。
答案:三藩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意义。
答案: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意味着在思想领域内,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其他学派的思想被边缘化。
这一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思想,为汉朝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政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法令由一统。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元光元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统一了法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
五、论述题1. 论述唐朝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唐朝开元盛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二是唐玄宗励精图治,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发展农业生产、加强边防等;三是开元年间,唐朝对外关系稳定,丝绸之路贸易繁荣,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1.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
类似的这种“族坟墓”,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B.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C.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D.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2.秦始皇亲近法史,儒家没能占据统治者的主流体系,但在云梦秦简秦始皇时期的文献《为吏之道》中,对官吏的种种训导,恰恰充斥了儒家式的劝诫。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法家思想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儒家思想获得了进一步发展C.下级官吏抵制中央坑儒政策D.郡县制度未能得到儒家支持3.图1为陕北出土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农户生活的悠闲富足状态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情况C.边疆畜牧业迅速发展情形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状况4.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A.皇权不断加强B.长期处于分裂C.外戚势力衰落D.皇权相对削弱5.图2为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此图可以用来说明()A.春秋北方农业的进步B.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C.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D.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6.下表为唐玄宗和唐宪宗时期宰相的出身统计表,从表格中可知当时()朝代宗室世族庶族待考证唐玄宗 3 24 3 4唐宪宗1 19 2 3AC.皇权对相权的优势增加D.皇权实现有效控制地方7.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
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A.三教合一的趋势B.社会经济的繁荣C.天理人欲观对立D.佛学诗词的兴盛8.汉代只有孔子被神化,称为“圣人”,孟子和荀子尚为等而下之的“仁人”。
宋代以后,孟子也被视之为圣人,被尊称为“亚圣”。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B.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C. 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D. 科举制度在明朝时期被废除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建立郡县制D. 开通大运河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找长生不老药C. 进行贸易D.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答案:A4.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B.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C.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完全独立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儒家思想C. 提倡科学和民主D. 提倡文言文答案:D6. 抗日战争时期,以下哪个战役是国民党军队主动发起的?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战役C. 百团大战D. 台儿庄战役答案:D7.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表述不正确的是:A.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C.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八国联军D. 《天津条约》规定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A. 外争国权B. 内惩国贼C. 反对帝国主义D. 提倡白话文答案:D9. 下列关于中国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 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 土地改革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D. 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答案:B10. 下列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B.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C. 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D. 改革开放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60分)1. 简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B.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于隋朝C.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D. 科举制度在清朝被废除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唐,盛于明清,直至1905年被清政府废除。
因此,选项D中的“清朝被废除”是不正确的。
2. 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兴起的B.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C.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D.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答案:B解析: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和旧文化。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而非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新文化运动并不主张全盘西化,而是倡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C.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
然而,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立即实现民主共和,而是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
4. 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1919年爆发的一场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的不公C.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成立了中华民国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其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中国社会思想的觉醒,而非成立了中华民国。
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1.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
类似的这种“族坟墓”,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B.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C.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D.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2.秦始皇亲近法史,儒家没能占据统治者的主流体系,但在云梦秦简秦始皇时期的文献《为吏之道》中,对官吏的种种训导,恰恰充斥了儒家式的劝诫。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法家思想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儒家思想获得了进一步发展C.下级官吏抵制中央坑儒政策D.郡县制度未能得到儒家支持3.图 1 为陕北出土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农户生活的悠闲富足状态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情况C.边疆畜牧业迅速发展情形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状况4.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A.皇权不断加强 B.长期处于分裂C.外戚势力衰落D.皇权相对削弱5.图 2 为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此图可以用来说明()A .春秋北方农业的进步B .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C.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 D .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6.下表为唐玄宗和唐宪宗时期宰相的出身统计表,从表格中可知当时朝代宗室世族庶族待考证唐玄宗32434唐宪宗 11923A.科举制度成效十分显著B.贵族势力仍占主导地位C.皇权对相权的优势增加D.皇权实现有效控制地方7.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
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A.三教合一的趋势B.社会经济的繁荣C.天理人欲观对立D.佛学诗词的兴盛8.汉代只有孔子被神化,称为“圣人”,孟子和荀子尚为等而下之的“仁人”。
宋代以后,孟子也被视之为圣人,被尊称为“亚圣”。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宗法血缘制度的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9.明中叶以后,朝廷中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皇帝争辩,甚至出现官员以因批评皇帝受到惩处为荣的现象。
这主要表明当时 ()A .君主专制进一步削弱B .内阁职权凌驾六部之上C.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约束 D .文官集团以批评皇帝为乐10.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
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A .君主专制的加强B.人口出现急速增长C.经济作物的扩大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11.福州开埠后,茶叶出口大幅增长。
据统计,1855 年这一数字是15,793,700 磅, 1860年就达到了40, 000,000 磅。
这一变化反映了()A.福州成为东方经贸中心B.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中英贸易获得大幅增长D.西方崇尚东方生活方式12.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世界金融市场发生金贵银贱变动,西方各国都相继采用金本位制货币,而中国仍采用银本位制货币。
由此产生的影响是 ()A .中国逐渐脱离世界金融市场B.西方各国开始对华资本输出C.中国出口贸易数量增长D.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3.1895 年,谭嗣同等人联名禀请湖南学政江标,希望将浏阳南台书院改为浏阳算学馆。
这一建议虽得到江标的批准,但浏阳知县在当地很多士子的要求下借故拖延,拒不执行,使这一计划未能成为现实,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 .开算学馆断送地方官政治前途B.新学改制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C.政府官员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14.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矿产资源开采权,而日本在这场瓜分中国市场的争夺中几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到1899 年方才开始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
这是因为()A .列强眼红日本的巨额战争收益B.日本开矿技术没有优势C.甲午战争激起中国的民族愤恨D.中国内陆矿产十分有限15.某一时期的《广州民国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近有所谓新青年者,好规人过失,不满于民国纪元前之革命运动。
徒震惊于俄国革命,认为创举,仅以成败论英雄,完全不把国人崇敬之先烈放在眼内。
材料反映的是 ()A .立宪派对革命派的批评B.儒家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C.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批评D.中国对苏联式革命的赞同16.郭沫若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工作时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各地方来归附的军队很多,凡是有来归附的军队,他们最先所请求的便是派遣政治工作人员。
”这种现象表明 ()A .政治宣传促使各地方军队来归附B.各地军队决心接受三民主义思想C.政治工作成为国民革命主要工作D.政治工作有助于提升军队战斗力17.1928 年 8 月,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第三时期”理论,认为这个时期将是“大规模阶级搏斗的时期”。
这一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是 ()A .失去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B.导致了“左”倾错误泛滥C.放弃了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D.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8.图 3 是汪子美的漫画《首挫其锋》,它描绘了全副武装的日本侵略军看着手中的怀表计算着时间,反侵略的中国军人愤怒地举起步枪,狠狠将枪托砸在日寇的钢盔上,给日寇以迎头痛击。
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七七事变B.淞沪会战C.平型关大捷 D .台儿庄大捷19.从晚清到民国,历届中央政府均试图厉行禁止鸦片,都未能完全肃清鸦片烟毒。
而 1952 年新中国开展的全国禁毒运动则取得了成功。
这一现象说明()A .国民经济取得恢复和发展B.国际环境出现了巨大变化C.新中国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鸦片成为中央主要收入源20.一五计划期间,农业发展缓慢,如1954 年,因为农业生产未能完成计划,导致工业生产缺乏原料,从而影响了工业发展计划的实现。
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A.农业生产关系的加速调整B.工业生产计划的放弃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D.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21. 1957 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86% ,机械设备自给率达60%以上。
1957 年与 1952 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52%, 12 个工业部门的产品成本降低29%。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B.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C.十分雄厚的重工业基础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22.公元前 450 年,伯利克里改革公民权法案,将之前只要其父为雅典人即可获得雅典公民身份,调整为新生儿必须父母双方均为雅典人才有资格获得雅典公民权。
伯利克里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维护城邦政治B.减轻财政危机C.提高妇女地位D.消除跨城邦婚姻23.有学者指出,罗马时代的法律并不直接反映人们的行为,而只是行为的可能性。
我们不能设想所有的罗马人都理性地以法律为行为准则。
从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是帝国所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以及帝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意向。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A .罗马法的精华在于其思想和原则B.罗马法律制度稳固了帝国统治C.罗马的法律制度无力解决社会纠纷D.理性是罗马法律制定的指导思想24.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
13 世纪同盟逐渐形成, 14 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 160 个。
15 世纪转衰, 1669年解体。
导致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 .德国北部经济的衰落B.欧洲重商主义兴起C.德国宗教改革的出现D.新贸易路线的竞争25.中世纪欧洲的人们把好色贪吃、放纵奢华看作十恶不赦,要进第九层地狱,但在但丁眼里这些只是轻微的错误,最多只需要进第一层地狱。
这说明了()A .但丁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奠基人B.欧洲社会普遍存在放纵欲望行为C.教会的说教无法阻止人性的觉醒D.放纵欲望的行为遭到人们的反对26. 16 世纪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只有少量西班牙人。
到17 世纪,荷兰人统治了大多数奴隶市场。
18 世纪又以英国人领先。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 .工业革命顺利完成B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C.海上殖民霸权转移 D .奴隶贸易空前繁荣27.美国独立战争初期,各州立宪严格限制政府官员权力,其中宾夕法尼亚州甚至取消州长一职,但1780 年各州修订新宪法时又加强了政府的权力,宾州又设置了一个强有力的州长职位。
这一现象()A .揭示了美国民主政治体制的虚伪B.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巨大力量C.说明了启蒙思想影响的深入D.预示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发展趋势28.19 世纪 90 年代起,英国的许多铁路公司由于互相竞争而合并,最后只剩下 4 家较大的公司。
在航运业方面,美国银行家摩根用 3400 万英镑创立了英美大西洋商船托拉斯,垄断了大西洋的航运。
这一现象说明()A .自由贸易政策推动了生产的集中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变化C.交通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交通运输方式29. 1929 年苏联创建了拖拉机站。
拖拉机站拥有农用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并负责维修工作,使其随时可以使用,而费用则由集体农庄负担。
拖拉机作业从1928 年到 1936 年急剧上升了差不多100 倍。
这主要反映当时苏联()A .重工业飞速发展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农业集体化急速普及D.农民欢迎新经济政策30.据统计,罗斯福每天收到群众来信少则5000 多封,多则8000 多封。
胡佛仅用 1 名秘书来回答信件,而罗斯福政府则用50 名。
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A .群众热烈欢迎罗斯福新政B.胡佛关心群众切身利益C.胡佛无更多精力处理群众来信D.罗斯福致力于加强政府的职能31.1987 年,西德议会批准摇滚明星在离柏林墙不远处的勃兰登堡门举办一场音乐会。
西德议会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争取国内选民的支持B.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C.推动流行音乐的发展 D .展示西德的经济实力32.20 世纪末期的美国联邦税收显示,曾经支付了占联邦税收总数30%的公司,现在只贡献了12%。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经济全球化的加剧B .政治多极化的加强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D.新自由主义的崛起参考答案: 1-10AABDDBACCD11-20BCBCCDBBBCA 21-30DAADCCDBCD31-32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