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肌腱炎的中医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身痛逐瘀汤辅助治疗单纯外伤性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应用摘要:冈上肌肌腱炎是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常发于运动员、军人等肩部负荷较大,使用频次较高的人群。
主要症状表现为肩部疼痛,肩部活动受限等,由于患病人数众多,对患者生活影响大,如何有效的治疗冈上肌肌腱炎已经成了重要的临床问题。
关键词:冈上肌肌腱炎;身痛逐瘀汤;治疗前言肩关节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手臂的内收外展功能,在此过程中,冈上肌肌腱与肩峰、肱骨头及喙肩韧带的间隙会缩小。
特别是运动员、军人等群体长期训练的人群,肩部负荷增大,冈上肌肌腱受到的挤压摩擦增多,极易引起冈上肌肌腱产生无菌性炎症、撕裂。
随着医学的发展,结合中医西医的医疗经验,衍生出了多种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方法。
1 冈上肌肌腱炎的病症及搭配身痛逐瘀汤的意义冈上肌肌腱炎是由于肌腱受到摩擦、挤压导致的无菌性炎症。
患者表现为肩部明显疼痛,肩关节活动度降低,肩部功能受阻。
身痛逐瘀汤是我国首批白首经典名方之一,其基础方为桃红四物汤,主要功效为散淤通络,止痛行痹,在痛风和关节的治疗上有显著效果。
组方含川芎、秦艽、没药、桃仁、红花、当归、地龙(酒炒)、牛膝(酒浸)、羌活、甘草、五灵脂(酒淘)、香附[1]。
冈上肌肌腱炎最明显的病症就是肩部疼痛,在治疗中搭配身痛逐瘀汤可帮助患者疏经活络,排除气滞血瘀。
使用身痛逐瘀汤联合用药,不仅可减弱西药带来的副作用还可利用中药持久去根、多靶点效应的优点,缓解患者痛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 身痛逐瘀汤辅助治疗的实施方法在对外伤性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治疗中,总结发展出了几种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法,下面对几种主要方法进行阐述。
2.1 身痛逐瘀汤辅助冲击波疗法冲击波作为一种新颖的治疗手法,其原理是通过机械、空化及热效应等作用于机体,松解组织粘连、刺激血管再生、封闭神经末梢及减少炎性因子。
体外冲击波治疗采用瑞士EMS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机,使患者呈坐位或健侧卧位,调节冲击焦点至刚上肌腱大结节附着处和痛点,做横向和纵向的震波治疗。
中医骨伤科学肌腱损伤的中药调理方案在中医骨伤科学中,肌腱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
肌腱作为连接肌肉与骨骼的重要组织,其损伤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活动受限等诸多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而中药调理在肌腱损伤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促进损伤肌腱的修复,缓解症状,加速康复进程。
一、肌腱损伤的中医认识中医认为,肌腱损伤属于“筋伤”范畴。
《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记载:“久行伤筋。
”指出过度活动或外伤等因素可导致筋的损伤。
筋伤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不通则痛。
同时,气血不能濡养筋肉,导致筋肉失养,影响其修复和功能恢复。
二、中药调理的原则1、活血化瘀损伤早期,局部气血瘀滞,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促进瘀血消散,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舒筋通络通过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通畅,缓解疼痛和拘挛。
3、补肝肾、强筋骨损伤后期,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需要补肝肾、强筋骨,以促进肌腱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三、常用的中药方剂1、桃红四物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养血调经的功效,适用于肌腱损伤早期,瘀血阻滞者。
2、舒筋活血汤包括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等。
有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筋伤中期,气血不畅者。
3、补肾壮筋汤包含熟地、当归、牛膝、山萸肉、茯苓、续断、杜仲、白芍、青皮、五加皮等。
能补肝肾、强筋骨,适用于肌腱损伤后期,肝肾不足者。
四、单味中药的应用1、当归味甘、辛,性温。
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
在肌腱损伤的调理中,当归既能活血化瘀,又能养血荣筋,促进损伤修复。
2、红花性温,味辛。
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病症,可有效改善肌腱损伤局部的血液循环。
3、牛膝味苦、酸,性平。
能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
对于肌腱损伤后期的肝肾亏虚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五、中药外用调理1、中药熏洗将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作用的中药如伸筋草、透骨草、红花、艾叶等煎汤,先熏蒸患处,待温度适宜后再进行浸泡和擦洗。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2023)★★★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2023)简介: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中医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和方法。
本文介绍了2023年的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疗法。
诊断: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
2. 观察病人肩膀的外观,包括肿胀、红肿、压痛等。
3. 进行肩关节活动测试,评估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程度。
4. 需要特殊检查的病人可以进行X光、MRI或超声波检查。
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内服治疗:-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开方,通常包括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药物。
- 常用药物包括桑枝、红花、川芎、地龙等。
2. 经络推拿治疗:- 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刺激相关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 包括推拿、拔罐、艾灸等方法。
3. 针灸治疗:- 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调节气血,缓解疼痛和炎症。
- 可以结合电针、艾灸等辅助手法。
4. 个体化调理:- 饮食调理:合理安排饮食,增加营养物质,减少刺激性食物。
- 运动调理:进行适度的运动,避免过度用力和损伤。
- 生活调理:保持良好的作息惯,避免寒湿环境。
疗效评估:1. 跟踪疗效:定期复诊,观察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的变化。
2. 根据病人的反馈和体检结果,调整药物治疗和辅助疗法。
3. 长期治疗:肩周炎是一种慢性病,治疗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和调整。
注意事项:1. 避免重复治疗: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但避免重复或过度治疗。
2. 注意不良反应:对于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3. 个体差异:每个病人的病情和治疗反应都有差异,需个体化调整方案。
经过综合治疗,绝大多数肩周炎患者可以得到明显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
但请注意,本方案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杂志, 2023, 10(1): 1-10.2. 王五, 赵六. 肩周炎中医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 20(2): 50-60.。
一、概述左肩膀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肩周炎、颈椎病、肌肉劳损等。
中医治疗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通过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左肩膀疼痛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1. 病因(1)外感风寒湿邪:由于肩部暴露在外,容易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疼痛。
(2)内伤劳损:长期过度劳累、姿势不当、用力不当等导致肩部肌肉、筋骨损伤,出现疼痛。
(3)气血虚弱: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导致肩部疼痛。
2. 病机(1)气滞血瘀:由于外邪侵袭或内伤劳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气滞血瘀,肩部疼痛。
(2)筋骨失养:气血虚弱,筋骨失养,导致肩部疼痛。
(3)痰湿阻络:痰湿内生,阻络肩部,导致疼痛。
三、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气滞血瘀型: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
常用方剂有: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
(2)气血虚弱型:以补气养血、通络止痛为主。
常用方剂有: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
(3)痰湿阻络型:以健脾利湿、通络止痛为主。
常用方剂有:二陈汤、薏苡仁汤等。
2. 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肩井、肩髃、曲池、合谷、阿是穴等穴位,进行针刺,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止痛的目的。
(2)电针:在体针的基础上,结合电针疗法,增强疗效。
(3)温针:在体针的基础上,结合温针疗法,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3. 推拿治疗(1)按摩肩部肌肉:放松肩部肌肉,缓解疼痛。
(2)拉伸肩部筋骨:改善肩部筋骨活动度,缓解疼痛。
(3)点穴:点按肩井、肩髃、曲池、合谷等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止痛的目的。
4. 拔罐治疗(1)拔罐:在肩部、背部等部位进行拔罐,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走罐:在肩部、背部等部位进行走罐,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止痛。
四、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姿势不当、用力不当等。
2. 加强肩部肌肉锻炼,增强肩部肌肉力量,预防肩部疼痛。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韧带、腱鞘、滑囊等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致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二、病因本病的病因病机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外伤、劳损: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广泛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弛。
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多数依靠其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力量。
跨越肩关节的肌腱、韧带较多,而且大多是细长的腱,正常人的肌腱是十分坚韧的,但由于肌腱本身的血供较差,随找年龄的增长,常有退行性改变;另一方面由于肩关节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活动比较频繁。
肩部软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增厚等炎性改变如得不到有效地治疗,久之则可发生肩关节软组织粘连形成,甚至肌腱钙化,导致肩关节活动功能严重障碍。
2.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中医认为,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气血不足,血脉周流运行迟涩,不能濡养筋骨,筋脉失其所养,血虚生痛,日久,营卫失调,筋脉拘急而不用。
3.外感风寒湿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痹论》。
本病的发生与风寒湿三邪的侵袭有关。
其中湿邪长期滞留于关节,是导致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因湿性重浊粘滞,使气血运行迟涩,易使肩部诸筋粘连。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久居湿地,风雨露宿或贪凉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血受寒则凝,使筋脉失养,脉络拘急而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关节,则关节屈伸不用。
三、病理改变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肩周炎的病理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凝结期,病变主要位于肩关节囊,若肩关节造影可显示关节囊紧缩,关节囊下皱褶相互粘连而消失,肱二头肌长头腱与腱鞘间有薄的粘连;第二期,冻结期,此期病变程度加剧,关节囊严重挛缩外,关节周围软组织均受累,退行性变加重,滑膜充血,增厚,组织缺乏弹性,喙肱韧带挛缩,限制了肱骨头外旋,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挛缩及肱二头肌长头的肌腱炎,使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第三期,解冻期,即冻结期后的7-12个月进入该期。
肩周炎中药治疗内服外用14验方10个民间偏方泡脚治疗肩周炎4方1 治肩周炎的经验方首先说一下此方来源于河南洛阳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宗正老师的方,本人曾跟随过郭老现我把他治肩周炎的方献出:蒸首乌30克枸杞20克当归20克党参20克柏子仁15克枣仁15克茯苓10克桑枝30克鸡血藤20克路路通30克白蒺黎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一剂本方适用于:肩关节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加重或跌打损伤或每遇天气变化而加重等肩周疼痛均可用本方.本人在治疗上述症状引起的肩周痛.具不完全统计56例其中女性40年龄在40-60岁之间其中获显效者45例有效者11例.曾在开此处方给一肩周疼痛患者服3剂效佳,该患者便珍藏此方每遇此类病人便给予此方,治好了好几个病人.方解:肩周炎常见为气血虚弱,外受风寒,内经云: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方中蒸首乌当归枸杞养血以柔肝, 党参柏子仁枣仁茯苓益气安神, 桑枝鸡血藤路路通白蒺黎活络以除风,所谓:''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2 顽固性肩周炎的特效方法组成:白芍250克、大条蜈蚣10条、全虫20克、姜黄15克、黄芪40克、土元10克、共研细末,每日二次,每次15克,加水100毫升煮沸后温服,二付药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愈!伸筋丹的组成有:地龙(炒)500克,马钱子(制),红花各350克,汉防已,乳香(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克。
具体制法为: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祛毛屑,骨碎补用砂烫祛毛。
将上述药物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克,用时,每日3次,每次5丸,15日为1个疗程,停药5日,再服15日。
药效:该药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
药理分析结果表明其镇痛作用不属于中枢性镇痛,而是通过局部的消炎,消肿以达到消除疼痛症状的目的。
此外,该方对其它骨伤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较好疗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有专家研制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肩周炎。
5种治疗肩周炎效果较好的中成药肩周炎是一种由于长期工作姿势过于固定,肩部持续受力肌肉得不到放松导致的一种劳损性疾病。
西医对于肩周炎无非是多休息减少肩部劳累,理疗等物理治疗,这里推荐几种效果较好的中成药,肩周炎患者不妨一试。
治疗肩周炎效果较好的中成药(1)昆明山海棠片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2)风湿寒痛片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3)风痛安胶囊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4)痹苦乃停片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5)痹隆清安片药物组成:萆�酢⒒成�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中成药治疗肩周炎的原理大多是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这类药物在辅助治疗肩周炎还是有不错的效果。
中医建议肩周炎患者,要想根治肩周炎,还是要靠运动疗法。
多运动使肩部关节肌肉得到伸展放松才是根本。
治疗肩周炎的十大药方肩周炎的治疗中药秘方发布时间:2015-01-15 来源:网络收集作者:中医网络现在很多的白领们都有一个职业病——肩周炎。
患有肩周炎抬臂是疼痛无比,需要我们加强锻炼。
另外,小编为大家介绍十个治疗肩周炎的中药方子:中药处方(一)【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方名】舒筋养血汤。
【组成】当归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鸡血藤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络6克,黄芪15克,细辛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方名】阳和活络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克,淫羊藿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乳没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中药处方(三)【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方名】三痹汤加减。
【组成】羌活12克,党参1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狗脊10克,熟地15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细辛2克,蜈蚣2条,川芎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四)【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方名】肩凝汤加味。
【组成】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五)【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治法】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方名】蠲痹汤加味。
【组成】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没药10克,续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处方(六)【辨证】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
民间治疗腱鞘炎偏方1、白醋加盐治疗腱鞘炎先取一碗白醋,加入一勺食盐,然后将其放在水上蒸热,再用来泡手。
这个方法主要是起到活血、消肿的功效,对腱鞘炎引起的胀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艾叶泡手治好腱鞘炎取艾叶一把,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也可以同时加入花椒和生姜一起煮汤。
待艾叶煮好之后,倒入木盆中,将温度调到合适,然后用来泡手10分钟左右。
艾叶具有温经通络、除湿散寒的功效,能够改善腱鞘炎引起的关节疼痛。
3、生姜加醋熬治腱鞘炎取一碗白醋和10片生姜一起放入锅中,煮沸后倒入容器中,先用热气来熏蒸手指和手腕。
待温度降低到适宜的程度后,再将手部泡入容器中,每天1次。
生姜加醋具有活血驱寒的作用,能够改善腱鞘炎引起的不适。
4、生姜治腱鞘炎取生姜10片、花椒一把,将其泡制于200ml的白酒中。
密封一周后,每天取少量药酒涂抹于患处,并在局部轻轻地按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关节周围的疼痛、酸胀等不适。
5、仙人掌取一块新鲜的仙人掌,去刺后洗净,然后捣烂成泥状,再外敷在患处。
仙人掌具有消炎、行气活血、解毒消肿的功效,能够减轻炎症,缓解疼痛。
6、三七粉取三七粉15克,用少量白酒调成泥状,外敷在患处,然后用纱布和医用胶带来固定,每日1次。
三七具有活血、散瘀、定痛的功效,能够缓解腱鞘炎引起的疼痛不适。
7、草药熏洗方取桂枝、桑枝、伸筋草、透骨草和鸡血藤各10克,红花6克,一起加清水煮开,继续用小火焖10-15分钟,然后倒入容器中。
先用热汤来熏蒸患处,待温度降到合适的时候,再用来泡洗患处。
此方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腱鞘炎引起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中医调理肩膀疼案例
患者:女性,30岁,办公室职员。
主诉:右肩疼痛,持续半年,疼痛部位为右肩胛骨周围,疼痛程度中等,晚上疼痛加重,伴有肩周僵硬感。
检查:右肩活动受限,肩部皮肤无异常,无红肿、热痛等炎症体征。
右侧肩胛骨周围肌肉有轻度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
排除了其他系统疾病后,根据症状和体检结果,诊断为肩周炎。
治疗:中药加针灸治疗。
方药:桂枝汤加减。
针灸:定位针灸,以肩部减轻压痛点为主要治疗穴位,如肩井、肩髃、肩外俞、肩中俞、肩胛骨下角等穴位。
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1-2次。
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的肩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扩大,肩周僵硬感明显缓解。
建议:平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定期进行中医调理,以便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肩周炎。
肩膀肌腱炎有哪些治疗方法?文章导读人的多个部位会出现肌腱炎,比如肩膀部分就会出现肌腱炎,这又被人们称为脉窝风,一旦患上这种炎症,肩部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有时候是隐隐作痛,有时候是剧烈的疼痛,在疼痛的时候关节会变得僵硬,手会变得麻木,这时候可以活动一下关节,疼痛感会得到缓解,但很多人会发现,这种疾病经常容易复发,并且会受到天气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现在有很多治疗肩膀肌腱炎的方法,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之外,下列这些方法非常简单,并且效果还很好。
1、中药熏蒸治疗羌活,防风,牛膝,鸡血藤,伸筋草,海风藤,千年健,寻骨风等。
上药置于锅内,用一半水,一半醋做熬的材料。
水醋合剂浸泡中药30分钟前后,然后开始熬,将疼疼的部位置于锅上50公分前后处,主要使蒸汽持续熏蒸患处,在锅上置一布袋,以防蒸汽外漏,但是也要注意过热时放开一点布袋,以免烫伤。
一般每日一剂,每回1小时。
如果觉的麻烦,可敷些中医膏药外用肩周炎和顺贴来代替,其方法更为简便易行,快速有效。
2、理筋手法先用拿捏法拿捏冈上部、肩部、上臂部,自上而下,疏松筋络。
然后以冈上及肩部为重点,自上而下揉摩,以舒筋活血。
再拨动并点按冈上及肩部,以理顺筋络。
最后采用旋转摇晃法将肩部摇转并尽量外展。
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及喙肱冲击症理筋手法大致相似,但揉摩部位各有侧重。
3、药物治疗急性期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用活血舒筋汤加减,慢性期可服小活络丸、大活络丸。
气血虚弱者可内服独活寄生汤加减。
,急性期可外敷消瘀止痛和顺贴膏。
后期风寒砂热熨患处。
4、针炎治疗取天宗、肩盂、肩撩、臂闹、曲池等穴,用泻法。
5、按摩治疗如果肩肌炎患者关节活动障碍仅累及一侧,可以用健侧上肢对患侧进行自按摩。
按摩前先要进行患侧肩关节的局部热敷。
自按摩每日进行1次,坚持1~2个月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张仲景治肩周炎的古方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常常伴有肩胛间疼痛、肩关节僵硬和
活动障碍等症状,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张仲景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著作
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也介绍了一
些用于治疗肩周炎的古方,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药汤是一种温阳祛寒的汤剂,主要成分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等。
该方具有温阳固表、祛寒解肌的功效,能够改善肩周
炎患者的血液循环和疼痛症状。
二. 肩胛骨直接针
肩胛骨直接针是一种通过针灸技术刺激肩胛骨以缓解肩周炎症状的方法。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了这种针刺方法,并且认为它有
效地治疗了多种疾病,包括肩周炎。
该针刺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
导下进行。
三. 桂枝附子细辛汤
桂枝附子细辛汤是一种温经散寒的汤剂,主要成分包括桂枝、附子、细辛、甘草、生姜和大枣。
该方具有温阳祛寒、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减轻肩周炎症状,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四. 治疗手法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也介绍了一些用于治疗肩周炎的手法,包括拔罐、刺络、拨筋等。
这些手法通过刺激患者的经络和肌肉,缓解了疼痛和肌肉僵硬等症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肩周炎治疗方法。
总之,张仲景的治疗方法为后世的医学研究提供了很多启示,其中包括用药治疗和手法治疗两种方法。
无论是哪种方法,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如果需要使用中药治疗,应该注意中药的剂量和配方,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 肌腱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肌雁或肌健周围组织的一种炎症.肌健是一束连结肌肉和骨骼,传导肌肉产生的压力的纤维组织。
肌健具有耐受弯曲、伸展和扭曲的功能。
但当过度疲劳,纤维撕裂或其他损伤时肌健会发炎。
如果关节的不断运动使损伤进一步发展的话,疼痛会很明显或加重。
大多数肌健炎在大约两周内可以愈合,但慢性肌鲢炎可超过6周,通常由于患者未给肌膛充分愈合的时间。
糖尿痛、关节炎和痛风等疾病均可减缓愈合。
冈上肌起于肩胛冈上窝,由肩峰下通过,止于肱骨大结节的外上方。
肩峰与冈上肌腱之间有肩峰下滑囊相隔,以减轻两者之间的摩擦。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位于肱骨大结节、小结节之间的骨性沟内。
在不同的姿势下可扭伤不同的肌腱,但瘀血肿胀时也会影响相邻组织,如发生挫伤。
就更难截然分开,临床上以冈上肌腱炎较常见。
当肩外展至90。
时,肩峰下滑囊完全缩进肩峰下面,冈上肌腱很容易受到摩擦,日久形成劳损。
中年以后冈上肌退行性变更易劳损,呈慢性炎症变,即冈上肌腱炎,临床比较多见。
少数患者的冈上肌腱渐趋粗糙,甚至钙化,或冈上肌腱的部分断裂。
启部急性筋伤.特别是中年以上患者,将加重冈上肌腱的退变,转变为冈上肌腱炎。
肌腱炎的治疗方法相关介绍如下,请看具体内容:1.理筋手法急性期以轻手法为主,慢性期手法宜稍重。
施行手法时,先用拿法,拿捏冈上部、肩部、上臂部,自上而下,疏松筋络。
然后以冈上及肩部为重点,自上而下揉摩,以舒筋活血。
再拨动并点按冈上及肩部筋络,以理顺粗糙、肿胀或扭转的筋络。
最后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托住肘部,将肩部摇转并尽量外展,先向前摆4~5周,再向后摇4~5周,在摇转过程中,将患肩尽量外展90。
~120。
(轻度上举)。
2.药物治疗急性期治宜舒筋活血、清热止痛为主,用舒筋活血汤加减,慢性期可服舒筋丸,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
局部疼痛畏寒者可服小活络丸或活血酒。
体弱血虚者可内服当归鸡血藤汤。
急性期肿痛较重时,外敷消瘀止痛膏或三色敷药。
后期外贴宝珍膏或伤湿止痛膏,亦可用熏洗或腾药热熨患处。
肩袖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简介
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腱的炎症、劳损或撕裂造成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中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方法来诊断和治疗肩袖损伤,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
诊断
中医诊断肩袖损伤通常借助以下方法:
1. 望诊:观察肩关节的肿胀、红肿和脉络的变化。
2. 问诊:了解患者的症状、疼痛的性质和部位。
3. 切诊:通过按压和触诊肩关节,判断病情。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肩袖损伤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中药疗法:使用具有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中药来治疗炎症和疼痛。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桑寄生、当归等。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关键穴位来调节气血和缓解疼痛。
常用的穴位包括肩井、曲池、天宗等。
3.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和揉捏肌肉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肩关节的紧张状态。
4. 贴敷疗法:使用中药熏蒸、贴敷药物等方法来温热肩部,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肩关节功能。
生活建议
除了中医治疗,患者还可以采取以下生活建议来辅助康复:
1.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活动,给肩关节足够的休息时间。
2. 热敷和冷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热敷和冷敷,以缓解疼痛和减轻肌肉紧张。
3. 物理治疗:进行肩关节的牵引、按摩和运动,促进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度的恢复。
4. 避免重复动作:避免长时间进行重复性肩部动作,以减少肌腱的损伤。
请注意:本文所述的中医诊疗方案仅供参考,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6个中药验方治疗肩周炎有效本病起病缓慢,患者常感肩部酸痛,不能持重物,初发1~2周后,疼痛渐增,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开始受限。
重症者肩臂肌肉萎缩,疼痛较重,常不能举臂梳头、穿衣和背手搽背,夜间尤甚。
001生山楂甘草治肩周炎【方剂】生山楂、桑葚各50克,桑枝、乌梅各25克,白芍、伸筋草、醋制元胡各20克,姜黄、桂枝威灵仙、醋制香附各15克,甘草10克【用法】水温服,3日2剂,1个月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除配合练功外停用其他药物或疗法。
【功效】舒筋通络,祛瘀行痹止痛,滑利关节。
【主治】肩周炎。
【验证】用此方治疗肩周炎患者3例,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002白芍炒地龙治肩周炎【方剂】白芍、炒地龙各400克,制马钱子、红花、桃仁、威灵仙各350克,乳香、没药、骨碎补、五加皮、防己、葛根、生甘草各150克【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生药0.2克,成人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半个月为1疗程,休息3天,再行下1个疗程。
【主治】肩周炎【验证】用此方治疗肩周炎患者67例,其中治愈5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
003桂枝大枣治肩周炎【方剂】桂枝、大枣、姜黄、羌活各15克,生姜、甘草各10克,白芍、桑枝各3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助阳通脉,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
加减:痛甚者,加蜈蚣2条,全蝎6克,疼痛向项背或前臂、上臂放散者,加海桐皮、威灵仙各15克。
【验证】用此方治疗肩周炎患者30例,痊愈20例,显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
004川乌细辛治肩周炎【方剂】川乌、草乌、细辛、樟脑各90克,冰片10克,老陈醋适量。
同活将上方前5味药分别研为极细末后,混合均匀备用。
用时,根据疼痛部位的大小,取药末适量,用老陈醋调成糊状,均匀敷在压痛点上,厚约0.5-0.7厘米,外裹纱布,然后用热水袋热敷20-30分钟每日1~2次。
【主治】肩周炎【验证】用本方治疗肩周炎患者48例,其中治愈42例,显效4例,无效者2例005桂枝生姜治肩周炎【方剂】桂枝、炙甘草各12克,白芍15克,生姜6克,大枣5枚。
一、概述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肩部疾病。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肩周炎的病因复杂,可能与肩部软组织损伤、肩关节退化、肌肉力量下降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肩周炎属于“痹证”范畴,认为是由气血瘀滞、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等引起的。
西医治疗则侧重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以下将详细介绍肩周炎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案。
二、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缓解肩部疼痛。
常用的穴位有肩髃、肩贞、肩井、曲池、合谷等。
针灸治疗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能够缓解肩部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治疗时,手法宜轻柔,力度适中,重点按摩肩部肌肉、关节周围及痛点。
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
3.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通过内服中药,调节脏腑功能,活血化瘀,祛风除湿。
常用方剂有独活寄生汤、葛根汤、乌头汤等。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适当加减药物。
4.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能够直接作用于肩部,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常用药物有川乌、草乌、威灵仙、透骨草等。
将药物研末,用酒或醋调成糊状,敷于肩部,用绷带固定,每天更换1-2次。
5. 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肩部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以下锻炼:(1)肩部旋转:患者站立或坐位,双臂自然下垂,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旋转,每次旋转30-50次。
(2)肩部外展:患者站立或坐位,双臂伸直,尽量向上抬起,每次抬起30-50次。
(3)肩部内收:患者站立或坐位,双臂伸直,尽量向两侧展开,每次展开30-50次。
三、西医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用于缓解肩部疼痛和炎症。
(2)肌肉松弛剂:如美托洛尔、曲马多等,用于缓解肌肉紧张。
(3)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等,用于减轻炎症反应。
肩部肌腱炎怎么治疗呢
文章导读
\n
我们的肩膀周围都是韧带,也有关节而且肩膀当中的滑膜控制着我们的肩膀弯曲活动,如果滑膜受到了风寒风热加上通过感冒和湿气而形成的炎症,那么就会引起肩部肌腱炎,
出现了炎症造成的韧带的损伤,无法进行运动,甚至会出现牵引性的疼痛,我们来了解一
下肩部肌腱炎怎么治疗。
\n 中医认为,因外感风湿、肺受风热、强力负重,跌仆损伤等原因,伤及
手三阳所致。
以肩为手三阳经交会处,又属肺脏分域。
由外感风湿所致者,肩痛偏后,常与背痛并见,治宜祛风化湿,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如因肺受风热者,证见肩痛偏前,痛连手臂,方用防风汤、羌活散等。
如因强力负重或跌仆损伤者,痛有定处,伸屈不利,或痛引颈项等,可结合伤科、推拿、针灸治疗。
肩部肌腱炎的治疗方法可以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肌腱膏作为思华堂治疗肌腱炎的传统膏药,具有活血化淤、开窍透骨、通经走络等功效。
\n。
肩部肌腱炎的中醫治療
由於長期練球,許多運動選手都有肩關節疼痛的問題。
其實不只是運動選手,對長期需要用肩力工作的人,如搬運重物或抬高手臂(電腦操作)等動作,特別是重複性的動作,長時間下來常會造成肩關節的疼痛,這種因過度使用所造成的傷害,以「肩部肌腱炎」最為常見。
因外傷所造成的急性肌腱炎,會在患處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但是因長期運動或使用肩力工作者所造成的慢性肌腱炎,疼痛是最具臨床意義的指標。
在發病初期會出現肩部不適或疼痛感,不同的肌腱受傷會有不同的壓痛點及疼痛區。
由於疼痛,使得發炎肌腱的功能會降低,患者的某些活動或運動會受到限制。
慢性肌腱炎的疼痛,通常只有在該肌腱活動當時或運動之後出現,與發炎的輕重有關,肌腱鬆弛時則疼痛緩和。
肌腱發炎在中醫屬「傷筋」的範疇,因跌撲閃挫或體虛過勞,風寒濕邪侵襲等原因,引起軟組織急性或慢性的損傷,稱為傷筋。
中醫治療以針灸、推拿配合藥物內服、外敷、薰蒸,臨床上有不錯的療效。
治療:‧方藥:急性期治則-溫經散寒,通絡止痛;慢性期治則-活血舒筋通絡。
‧針灸:1.肩三針(肩骨禺、肩骨翏、臑俞)+肩貞、肩前。
2.外三關、靈骨、太白。
‧手法:按揉、捏拿、彈撥、推摩、轉搖。
功能鍛鍊是利用運動的方法,防治某些損傷性,促使肢體功能得到鍛鍊,而加速康復的一種有效方法。
針對肩部肌腱炎好發的肩旋轉帶肌腱及肱二頭肌肌腱,我們可以利用毛巾做簡單的肩關節伸展及肌腱強化運動。
自我運動
1.將毛巾放在背後,患臂抬高在頸後,手握住毛巾的一端,另一端由健側手從背後握住,慢慢地向下拉動,協助患臂做肩關節外轉伸展運動,拉到最緊的角度,停五秒後稍放鬆。
2.將患臂和健臂上下位置顛倒,可做患臂肩關節內轉伸展運動。
3.手臂往外打開30-45度,手肘彎曲,雙手握住毛巾兩端,兩手臂往外施力,用力五秒後放鬆
4.患側手臂往斜上方平舉至肩膀高度,大拇指朝下,手握住毛巾的一端,另一端由健側手從下端握住,兩手臂往相反方向上下施力,用力五秒後放鬆。
以上兩個動作,可訓練患側肩部旋轉帶力量。
5.患側手臂夾緊身體,手肘彎曲,手握住毛巾的一端,另一端由健側手從毛巾下端握住,兩手往相反方向上下施力,用力五秒後放鬆。
此
動作可訓練患側肩部肱二頭肌力量。
注意上述每個動作重複至少十下,一天至少做兩回。
钙化性肌腱炎是指钙盐沉积在变性肌腱中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常见于肩关节的肩袖肌腱,引起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有肩关节突然出现急性疼痛的发作史,夜间可痛醒。
表现为扶肘惧怕肩关节任何方向的活动,肱骨大结节处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轻按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
多发生在钙质吸收期,X线可显示肩袖内有模糊的钙盐沉积灶,其部位大多在冈上肌的肌腱部。
慢性型大都有肩关节急性疼痛的发作史,其特点是沉积在肩袖的钙质变硬。
与肩周炎相似,其病程具有自限性。
治疗包括:休息,局部冰敷,非甾体类消炎药,局部封闭,理疗等,最近有应用体外冲击波来治疗钙化性肌腱炎。
疼痛持续不减或反复发作保守无效者,应行切开手术或关节镜下将沉积的钙化灶清除。
钙化性肌腱炎多发生在30~40岁的青壮年,糖尿病的患者发病率较高。
必须注意的是有不少年过40岁者,肩关节X线显示有钙盐沉积,但是没有症状,不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