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解读汇报《黄帝内经
- 格式:doc
- 大小:113.50 KB
- 文档页数:62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01《上古天真论》第一讲《黄帝内经》01 《上古天真论》第一讲《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一讲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播出时间:2009-03-21 23:00—24:00经文:春三月,此謂發陳。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中医太美。
那对面呢,依然是最近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很多人说您有这个赵忠祥的声音哦。
徐文兵:哎哟,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梁冬:是的,我们在过去的十三周里面呢,粗略的讲了讲上古天真论,和大家一起向这个徐老师学习了一遍,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这个四气调神大论,是《素问》的第二篇,徐文兵:对。
梁冬:请徐老师这个给我们破一下题?徐文兵: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呢?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里面就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提到:第一,他指上古之人呢,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这种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去定出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呢,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这个不时御神指什么呢?梁冬:就是不按照时间。
徐文兵: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那个生命的节奏,上次节目我记得你就重点提出生命是一个节奏,是,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
否则的话,就呛着,很累。
所以他在那个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也提到了,特别说,圣人、贤人也是根据调于四时,他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
所以呢,一个调于四时他就扩展开来在第二篇紧跟着就来讲了,他归结成一篇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那调神又作何解释?徐文兵: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我们后天出生以后,被培养出来这种后天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干什么呢?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设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你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这种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就是符合按照你的意愿,去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今天的国学堂。
我是梁冬,依然是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一起来学习《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徐老师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是的,我们在上一周的时候呢,讲到了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这个字呢,很容易念成愉在肩背。
俞在肩背。
徐文兵:这个俞,它和我们讲的运输的输是同义,就是脏腑内的气通过这个经络,通过这个地方传输到体表。
相反来讲呢,如果我们刺激体表的气输出的地方可以影响到他内在脏腑的功能。
梁冬:噢……徐文兵:这就是中医由表及里或者由里及表的这么一个阴阳互根的,这么的一个道理。
梁冬:所谓的腧穴腧穴就是这个腧,对不对?徐文兵:对,腧穴就是一个“肉”字边,月亮的月加上这个字,就是这个愉快的愉的半边。
梁冬:对,那我想请问了,这个俞和穴到底有什么区别?徐文兵:哎,俞和穴有什么区别呢?穴,不用说,是凹进去的。
凹下去,是吧?你挖个坑,铺上草,等着野兽往下掉。
这叫穴。
相反呢,还有的人的气是什么,凸出来的。
梁冬:冒出来的?徐文兵:哎,冒出来的。
它像火山口一样,它没有形,但是它有气,有那种感觉。
就是有一些比较敏感的人,拿自己的手在病人身上一撸,就能感觉到有些地方,它有一种那种感觉,我们叫气象,象是看不见,象由心生,你拿心可以体会到。
它局部那个气的形状,那个形象,它没有形,但是有象。
是往起凸的。
我给大家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脚踝呀,内侧,叫什么?肾经上的第三个穴,叫太谿。
梁冬:哪个溪?徐文兵:谿吧,现在简化成那个小溪,河水那个,溪水那个溪了。
在古代呢,它不是那么写。
奚还是那个奚,但是边上是个山谷的谷。
简化字为什么说有点问题呢?它就把很多它认为同样的字都归成一个字了。
其实那俩字不是一回事儿。
古代那个谿意思就是那种山谷,但是这山谷之间比较窄,所以它叫谿。
中医讲呢,人的穴位,肉之大会名曰谷,肉之小会名曰谿。
就是在肌肉接缝的地方呢,它有一种,就是凹下去的那种感觉。
徐文兵梁冬解读黄帝内经80集文字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以及通过中医药来维护和改善健康。
而《黄帝内经》作为中医药领域的经典之一,对于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近期,徐文兵梁冬对《黄帝内经》的80集文字进行了解读,着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围绕徐文兵梁冬对《黄帝内经》80集文字的解读进行深入探讨,并对他们的观点和理解进行分析。
二、全面评估《黄帝内经》作为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
徐文兵梁冬对《黄帝内经》80集文字的解读,着眼于对中医药理论的深入理解和传承,致力于通过对古籍的解读阐发中医药的内涵,为当下的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
他们在解读过程中,不仅重视文字的表面意思,更注重文字背后的哲学思想、医学原理和实践经验,力求揭示出《黄帝内经》的深刻内涵和实用价值。
在此过程中,徐文兵梁冬还借鉴了先贤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见解,形成了独特而富有深度的解读观点。
他们对《黄帝内经》80集文字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古籍文献的解读层面,更注重对中医药理论的当代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在徐文兵梁冬对《黄帝内经》80集文字的解读中,他们采取了由浅入深的解读方式,帮助读者逐步理解古籍的内涵和价值。
他们对每一集文字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文字中的关键内容和理论观点,以引导读者理清思路,把握主题。
他们通过对文字内涵的逐字逐句解读,深入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医学原理和实践经验,帮助读者深入理解。
一些例子在这个阶段,请以我指定的主题文字“黄帝内经”为关键词,多次提及。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徐文兵梁冬对《黄帝内经》80集文字的深度解读,我们不仅对古籍的内涵和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对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他们的解读观点不仅有助于推动《黄帝内经》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更有助于指导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为我们更好地维护和改善健康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国学堂解读《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第一讲 (1)《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第二讲(2009-10-24) (14)《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第三讲(2009-10-31) (26)《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第四讲(2009-11-07) (37)《异法方宜论篇》第五讲 (48)《异法方宜论篇》第六讲 (61)《异法方宜论篇》第七讲 (72)《异法方宜论篇》第八讲 (83)《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第一讲2009-10-19 20:09中国之声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医太美(2009-10-17)主持人:梁冬主讲人:徐文兵经文: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
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
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
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参与整理:冷冷清清、墨者、慧从卢溪、猪光宝器、草木有情、晓杰、yhlj、树没叶、青春美丽?逗、蓝色天空、花菜梁冬:对头!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梁冬。
今天呢有点莫名的兴奋。
啊~~因为呢这个,假期回来之后,以前节目咱们录播的,所以有那么十几二十天没见徐老师了,突然见着了,很亲切。
徐老师你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是的,在过去十几二十周里面呢,我们讲了《金匮真言》,啊,其实是我们共同学习了《金匮真言》,向徐老师。
那从我们今天开始呢,要学习《素问·异法方宜论》。
徐文兵:第十二。
梁冬:第十二。
为什么我们要把这篇现在讲呢?因为中间还有些其它章节嘛。
徐文兵:对,古人经常说,要上知天文,下知地利,中知人和。
意思就是说,中医看病呢,是把人放在一个大的区间里看,也就是说我们讲的空间和时间的这么一个大范围里面去看。
它强调的是人既然是天地的产物,他就跟这个天时和地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六讲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六讲经文: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参与整理:冷冷清清、晓杰、拈花一笑、佩之、树没叶、yhlj、天机锁、雪狐、草木有情、慧从卢溪、猪光宝器、天色以晚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梁冬,对面呢,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诶,谢谢徐老师光临!那,在上一周的时候呢,我们讲到了《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就讲到“中央者”,用了一个小时呢,大概讲了二十个字左右,讲到了“故其病多痿厥寒热”。
徐文兵:这个,推而广之来讲,我们中国叫“中国”,其实呢,就是说,中国人容易得的病跟这都有关系。
梁冬:呵呵,对。
徐文兵:啊,因为,这个古代的“中”呢,是指中原地区,然后向四周这个发展。
而且,我们现代社会人,是不是也有个问题叫“食杂而不劳”呢?梁冬:对,很典型嘛!徐文兵:是吧?古代人是渔樵耕读,都要去动的。
梁冬:对。
徐文兵:我们现在基本上往那一坐……梁冬:挤个地铁就算劳动量很大了!徐文兵:嘿嘿!而且,古代呢,把这种光动脑子不动手的人得的病叫虚劳,是吧?梁冬:耗脑油太多。
徐文兵:诶!就是说,你看他没动吧,他也很辛苦,他在那儿动脑子。
梁冬:嗯。
徐文兵:再加上现在电脑一普及,大家盯着电脑屏幕,在那儿打游戏、写文章,啊,看股市的起伏跌宕……其实也都在劳。
这是……但是那种劳叫虚劳。
那种劳,耗伤的就不是人的这种后天之气,它耗的是先天的元气。
梁冬:对。
徐文兵:所以很伤神!啊,很多人说,我这盯着电脑屏幕以后,一天到晚很累,包括现在还有人就是退休在家,无所事事,就看个电视,其实那也是在虚劳。
什么叫虚劳?电视里的人哭,他也跟着哭;电视里的人笑,他也跟着笑……就沉浸在那种剧情里面,看起来没劳动,其实脑子里面劳动很多。
所以现在人得的这种痿厥寒热的人,不在少数。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五讲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五讲经文: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之所以生萬物也眾。
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参与整理:冷冷清清、天机锁、晓杰、建良、红枫叶、佩之、雪狐、答答答、yhlj、拈花一笑、心雅、草木有情、蓝色天空、天色以晚、慧从卢溪梁冬:对头!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梁冬,对面呢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徐老师你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对的,在上一周的时间的时候呢,我们讲到了《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也讲到了“南方者”,今天呢,准备讲“中央者”。
不过徐老师,您对上周讲到南方这一话题啊,有什么跟大家补充的嘞。
徐文兵:呃,上周呢我们,我是抽空去了一趟上海,看一个朋友。
呃,去上海我有一个什么感觉呢?上海的水不好喝。
梁冬:为什么呢?徐文兵:呵,“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啊,但是您别忘了,人家饮的是长江源头的水,这个上海是黄浦江跟长江的入海口,所以那个水是处于下游。
梁冬:上海人会喝自来水么?我觉得他们应该也是买什么什么泉水吧。
徐文兵:诶!对啊,就是我在那就是开始没注意么,就是喝点那个宾馆里面的提供的那个矿泉水。
梁冬:对。
徐文兵:矿泉水用完了以后就接它那个能饮可以饮用的宾馆的那个水,然后就沏茶么。
梁冬:对。
徐文兵:沏出——带的是非常好的茶,沏出来怎么喝不是那个味儿,因为它的那个漂白粉,我觉得那个用氯啊,过滤杀毒的那个味道太重了。
后来我见到上海的我的几个朋友我就说起这事儿。
梁冬:对。
徐文兵:是啊,我们这是下游。
梁冬:上海人民真不容易啊。
徐文兵:对啊,所以这个,上次我们讲南方的时候说了,这个水呢,一个是,最好的水是泉水。
梁冬:对。
徐文兵:泉水呢,就是带气从地下冒出来,它本身经过了很高的过滤,然后再冒,带气又洁净。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第一讲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第一讲(文稿)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 21:582009-05-30在《中国之声》播出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现在很多朋友啊都定期收听,我们觉得非常的感激哦。
对面呢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老师,您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哎,在过去的十几个礼拜里面噢我们已经分别讲了上古天真论和四气调神大论篇,噢。
徐文兵: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
梁冬:没有吧~~徐文兵:去年十二月开始到现在都五月多了。
梁冬:哎呦,真是时光经不起过啊。
但是呢,我觉得非常充实。
非常非常充实,也非常感谢徐老师哈~徐文兵:我们用了半年,讲了黄帝内经的头两篇。
头一篇是上古天真,第二篇叫四气调神。
梁冬:对!本来呢今天我们要马上开始呢就是讲金匮真言论,就是第四篇。
徐文兵:本来应该按顺序讲,讲第三篇。
第三篇讲生气通天。
但这一篇呢我们先跳过去,因为这一篇呢主要讲阴阳。
阴阳呢我们就放在讲完四气~就是四季变化对人的影响之后我们再讲阴阳。
所以呢,今天我们就跳到第四篇讲。
第四篇的题目叫金匮真言论。
我讲过了,凡是带论,又是问答。
这个字呢,我们先破下题。
这个金匮,我们平常念这个匮念什么呢,匮乏的匮。
(是吗?是吗?)就这个字儿。
所以很多人就是不了解这个传统的文字或者不了解中医的话,经常把这个字儿念金匮(kuì)。
因为什么,我们经常买的一个补肾的药叫什么?金匮肾气丸。
所以很多人买药:我要那个金kuì肾气丸。
不对,在古代这个字呢发guì的音。
它和我们放衣服的那个柜子的柜,繁体字那个櫃子的櫃,一个木字边儿,它的右边就是这个匮乏的匮。
这个金匮,什么叫金匮,这是古代作为皇室储存最珍贵的经书的那个柜子。
这个~~我记得我在参观那个世纪坛那个博物馆,它里面有个柜子,贴了个标签叫金匮。
我一看,呦~跟我学的中医对上了。
上古天真论篇第三讲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经文: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
鄙人是梁冬,在过去的两周里面里呢,我们用了两个小时,每周一个小时,轻轻松松地,啊,认认真真地讲了《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第一篇的前50个字,而且呢,我觉得,这次可能是我经历过最愉快的一份工作,因为这份工作可以让我每周都有机会倾听一位我的偶像级的大师啊,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黄帝内经》。
徐老师你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这两天呢我们也是经常收到了一些反馈意见,很多的听众朋友们都说,想不到啊,这个《黄帝内经》呢,是一本听起来很深奥,但是,听徐老师一讲起来呢,又如此有趣的一本书,而且,想不到你们可以把一本《黄帝内经》的第一章《上古天真论》的前两篇用两个小时才刚刚蜻蜓点水地讲了一下,这足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真叫微言大义呀!徐文兵:没错。
梁冬:对,就是说,任何一个看似好像不是很经意的一个字就能够传递那么多的信息。
比如说呢,在前两周的时候呢我们讲到"弱而能言",说黄帝这个人"弱而能言","言"这个字它就不是"语",也不是"弱而能语",徐老师跟我们讲,"言"那可是有系统、有组织地讲话,而"语"呢叫"牙牙学语"。
徐文兵:对梁冬:通过一个小小的事件,我们看到字和字之间差别实在太大了。
我们今天继续往下讲《上古天真论》第三段的时候呢,我想给大家稍微复习一下前两段的东西。
大概说的是呢,在这个《黄帝内经》前两段呢,说道以前有一个人叫黄帝,这个人呢很聪明,从小的时候呢,就接通天地线,而且,讲得很清楚,就是说,以前的人,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的,我们称作上古时期的人呢,能够轻轻松松活到一百二十岁,为什么能活到呢?是因为他们能够让自己的生活规律,和天地的规律在一起。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15《四气调神大论》第一讲《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译文】春天的三月,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
徐文兵谈《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春季养生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春三月,就是从立春开始算起的,到立夏为止的这三个月,叫“发陈”。
什么叫“发陈”?发陈就是发芽,陈是旧的,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就是说,从一些陈旧的身体上面产生了新的。
它是有时令的。
有个中药叫茵陈,我们采药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茵陈是多年生的草本,它每次都在它那个陈旧的枝干上又长出新的芽,这就叫发陈。
“天地俱生”,会有人问,冬天难道不是天地俱生吗?这个“生”其实还有一个“生发”的感觉。
中国人放风筝是在什么季节?天安门广场上天天都有人放风筝,是,刮风的时候都有。
但是,春天的时候最适合放风筝,为什么?春天是天地的气都往上走,特别是地气,往上走,这时候放风筝,顺应了天地之气。
所以,春天天地给人的感觉都是在呼唤着一种新的生命的诞生,这叫“天地俱生”。
“上天有好生之德”,在春天体现得最深。
“万物以荣”,“荣”是什么?变绿了,原来是枯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枯是干枯了,荣是草木都逐渐变绿了。
春天的风是生发的风,我们经常说“吹面不寒杨柳风”,尽管外面的温度甚至比冬天还冷,这时候的风吹在脸上,是一种暖意。
人的感觉是温度计所比不了的。
温度计可以量化,很科学,但是,人的诸多感觉温度计体会不了,你要相信人。
所以,这时候人怎么办?“夜卧早起”,这个“早起”是相对于冬天的“早卧晚起”的,跟随时间的变化,立春以后就要早点起床了。
晚上睡觉没有特定的要求,但是,早晨起来要早一点。
也许天还没蒙蒙亮就起来了,干什么呢?“广步于庭”,就是一种闲庭信步,大步慢走。
“庭”是哪儿?自家的院子,注意不是野外。
“被(念“披”)发缓形”,什么意思?和尚是剃度,三千烦恼丝都剃掉了,割断了血缘关系,爹妈、老婆、孩子都不要了。
徐文兵国学堂讲《黄帝内经》:“心气内洞”徐文兵:对,上次我们有一句说了半截没说完。
我们现代人很多得了颈肩综合症,肩膀脖子老是那么酸疼,这和他们伏案工作有关系。
但是大家忘了,如果你里面的小肠是寒的、是不通的话,它照样会反映在经络上。
就是你的肩背,小肠经走过的经络就出现问题。
你一定要想治你体表的问题的话,还得往你肚子里面找原因。
梁冬:那怎么能治呢?徐文兵:小肠有两个代表穴,叫水分和关元。
你去看,很多人水分那儿就有一个结,咯噔咯噔的,一摸就响,你一定要把它揉开了。
中里巴人不是说一个推腹疗法吗?梁冬:推心置腹。
徐文兵:对,推心置腹。
去把自己的手搓热了,揉自己的肚子。
还有就是温暖自己的肚子,要用艾灸去灸一下自己的关元。
梁冬:那,吃东西有什么注意的吗?徐文兵:吃东西的话,特别是在夏天,人体开放,小肠开门迎客的时候,你把那些凉不几几的东西弄进去。
梁冬:海鲜加冻啤酒?徐文兵:海鲜加冻啤酒。
还有呢,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物理温度和化学温度是不一样的。
梁冬:什么意思?徐文兵:拿冰镇辣椒吃进肚子里,它也是热的。
你煮开了喝那个牛奶,它也是凉的。
它有个化学反应,这个化学反应会消耗你的阳气。
消耗的阳气多,它带来的就是寒,消耗的阳气少,可能就是热。
这就是我们平常应该注意的问题。
另外,就是有颈肩综合症的人呢,就是,看自己的小鱼际有没有发青发黑?有一年,我有一个好朋友,大春天的,不是“广步于庭”,早早的刚立春,就跑到颐和园去踏青。
结果那草还没有发芽呢,他没踏成青,让青把他给踏住了,受寒,冻得脚疼,不听使唤。
不停跑厕所吧,他还拉不出东西来。
他就是那个泄泻的“泄”,他在泄寒气,不是拉有形的东西。
但还是不行,就在那儿疼。
后来我一看,一号脉,手冰凉。
然后一看小鱼际,乌青乌青的,后来一扎针放了血,把那个黑血挤出来几滴,然后又在水分穴上扎针,他就出一身冷汗,一下就热乎过来了,就把他受的寒气给他驱散了。
所以一定要保障自己的“太阳”,不要让它被阴寒的东西蒙蔽。
徐文兵黄帝内经讲座引言:徐文兵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中医学专家,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的研究和传承,深得广大患者和同行的尊重和赞誉。
他的传统医学知识渊博而深入,尤其在黄帝内经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在此次黄帝内经讲座中,徐文兵先生向听众们深入解读了黄帝内经的内涵和思想,介绍了其在当代健康领域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一系列实用的中医养生方法。
本文将对徐文兵先生的黄帝内经讲座进行详细回顾和总结,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知识和参考。
一、黄帝内经的内涵和思想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一,由黄帝和他的学生伊尹、雷公共同编撰完成。
其内容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系统地论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徐文兵先生在讲座中指出,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和健康理念。
它以阴阳五行为基础,以气血精神为核心,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和延缓衰老的目的。
黄帝内经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受到自然界环境的影响,而自然界也是人体的延伸。
因此,只有在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状态下,人才能保持健康和长寿。
二、黄帝内经在当代健康领域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的增多。
徐文兵先生在讲座中强调,黄帝内经对于当代人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理念和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调整心态、保持身心健康。
例如,黄帝内经提出了“无欲则刚”、“无思则豪”的观点,即无欲无思则心静,心静则能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安宁。
这对于缓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抵抗力非常有益。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出了“调和阴阳平衡”的养生原则,即通过适当调整饮食、作息和运动等生活方式,保持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种养生方法简单实用,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三、徐文兵先生的中医养生方法分享徐文兵先生在讲座中还分享了一系列实用的中医养生方法,让听众们学会如何通过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来保持健康。
徐文兵对黄帝内经的评价徐文兵对黄帝内经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医学贡献1. 历史地位: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典籍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源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2. 理论体系:黄帝内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中医医疗经验,形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涵盖了病因诊断、治疗原则、药物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3. 诊断与治疗方法:黄帝内经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如望诊、闻诊、切诊等,这些方法成为了中医诊断与治疗的基本依据。
4. 阐明了中医理论:黄帝内经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为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中医学的进步与繁荣。
二、思想观点1. 整体观念:黄帝内经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了人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并将疾病看作是整体失衡的结果。
2. 阴阳学说:黄帝内经提出了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万物的两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相对对立面,对中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病因观点:黄帝内经强调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等因素密切相关,提出了“因果认识”。
4. 强调预防:黄帝内经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出了“治未病”的观点,主张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方法,提高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对中医学的影响1. 传承与发展:黄帝内经的出现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并为后来的中医学著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极大地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
2. 指导临床实践:黄帝内经提出了许多临床经验与治疗方法,对中医的临床实践起到了指导作用,帮助中医医生更好地执业。
3. 学术价值:黄帝内经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方法论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大中医学者视为不可忽视的学术宝库。
总结起来,徐文兵对黄帝内经持非常高的评价。
他认为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典籍,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也为中医学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黄帝内经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有助于中医学的深入研究,也为中医的实施与传承提供了基础。
徐文兵解读皇帝内经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
对面呢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老师,您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是的,我们在上一周的时候讲到了“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俞穴的俞。
徐文兵:我们复习一下,就是说这个现在人流行着一种颈椎病。
颈椎病呢是一种僵硬僵死的那种感觉,其实说明什么呢,这些人肝气不舒畅,当你把他脖子给他揉软了以后,他就觉得自己有很多郁结在体内的那种肝气就得以缓解,这就是我们通过调身达到这种调心的这种目的。
而且春天这种颈椎病的很多人就出现什么……颈椎病有个特点,什么,稍微一动,头就晕,然后手就麻。
这种手麻其实现代医学解释就是说这个~压迫到神经了或者是怎么了,其实呢中医讲,所有的麻的症状都是气血过不去,叫麻。
如果出现晕的话呢,有一种情况就是所谓的晕就是旋转,还有的人形容的他说晕,其实他说的不是晕,它是昏,腾地一下气血往上一涌,就好像突然一个闸门一打开了,腾地一下气血就冲到头上去了,这种人就很危险,很多人出现这种脑溢血,就是这么发现的。
我记得我在大学毕业,90年,我们毕业实习在协和医院,协和医院急诊室,别看我们是中医学院的学生,但我们的毕业实习那是在协和医院待的。
当时我记得我就是抢救的一个人叫施光南。
梁冬:哦~施光南你也抢救过?徐文兵:作曲家,那会儿我亲自参加抢救,而且带我的老师特有意思。
协和医院带我的带教老师那人姓许,言午许,他叫许文兵,他跟我后面俩字一模一样,他带我。
施光南据说当时就是发了一下怒气,可能是在教学生还是孩子的时候,突然就站起来拍了一下钢琴,就一下脑溢血。
他来了以后就脑疝了,什么叫脑疝呢?就是脑里面出现这种水肿或者出血,出现了这种对大脑组织的压迫。
脑疝的一个表现是什么,就是你看他瞳孔,一个瞳孔大一个瞳孔小,这明显就是脑子里边儿出现问题。
如果说有抢救的这种可能性的话,马上开颅手术,就是把里面的这种淤血血肿给它放出去。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第一讲(上.文稿) [转贴 2010-01-20 15:08:32] 字号:大中小《灵枢?天年》第一讲播出时间:《中国之声》2009.12.12 23:00—24:00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经文: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对面的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老师,你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对,听众朋友的耳朵是雪亮的,所以说呢,还说兑水呢,哈哈哈~……徐文兵:当然我们这个节目不知不觉,整整一年了~梁冬:是呀~徐文兵:嗯。
去年也是,我记得就是十一月底,初冬的某个晚上,被梁冬拉到中山公园他的书房……梁冬:对,录制了这个节目的第一期。
徐文兵:录制了第一期,到十二月六号开播~梁冬:对,整整这么一年了哈。
徐文兵:诶~这期节目要播出,整整一年了。
所以我们非常愉快地做了五十二期节目。
梁冬:非常感谢我们的听众朋友,那么热情的给我们的支持。
而且呢,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事情但凡是正确的,那么它就会很容易就开始,做事情也比较顺利~你看这个节目,也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做下来啦,是吧~徐文兵:对~梁冬:很不容易啊~诶,那这个闲话少说,说回来,上一次呢我们讲完了之后呢,今天开始一个新的一章。
以前呢我们大部份时候呢,都讲的《素问》里的文章,有上古天真呐~有四季调神大论呐,等等。
那从这一次开始呢,徐老师为我们挑了哪一章呢,徐文兵:呃~我们挑了一个《灵枢》的第五十四篇叫《天年》。
梁冬:《灵枢》哈~《黄帝内经》是分成《素问》和《灵枢》两篇的,两大篇哈~徐文兵:两大部分,嗯~这个,……我们在最早介绍《黄帝内经》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黄帝内经》呢是经过后人,特别是唐朝的太医令,叫王冰的这个编次整理,我们现在学的这个版本是按他编辑而走的。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讲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播出时间:2008-12-06 23:00—24:00经文:昔在黄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等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梁冬:我是梁冬、梁某人。
而做在我对面的是我的在求学中医方面的偶像级的老师徐文兵老师,徐老师你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啊呀,一看就很有这个电台风范,从小肯定是听小喇叭长大的人。
徐文兵:听这个孙进修爷爷的故事长大的梁冬:哎呦,我估计你可能是最后一批提到孙进修爷爷的这个小朋友喽。
以后的小朋友都很难提到喽。
所以这让我们无限伤感。
还有让我们无限伤感的东西呢就是中医,中医作为一个非常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且呢它作为一个能够通达宇宙道理的一门学问呢,最近呢,饱受诟病,很多人呢也不恨理解,我们特别希望能够用一种崭新的视角,其实也不是崭新的视角了,只不过是一点点让大家,我们现代人都能理解得语言重新去讲讲看看我们的这个中医,尤其在中医里面呢有本书叫《黄帝内经》。
这本书呢很多朋友也在不同的管道听说过,但实际上以我看来,我听到的关于《黄帝内经》讲得最有趣的人,就是我对面坐的这位徐文兵老师。
徐文兵:过讲。
梁冬:嗯,啊,徐老师,一看就是贵人,以前都说啊这个贱人呢多语,贵人沉默……呵呵呵……徐文兵:不是,先得听你说,你抛砖我引玉。
梁冬:是,那我们这个节目呢,其实非常简单呃……就是一本《黄帝内经》足足可以让很多人读一辈子。
所以呢,我们肯定要慢慢和大家分享,《黄帝内经》是一个……,有很多篇,大概有八十一篇的一个……徐文兵:《黄帝内经》分上下两部,第一部叫《素问》它有八十一篇,第二部叫《灵枢》也有八十一篇,合起来一百六十二篇。
梁冬:《素问》和《灵枢》有什么讲究吗?徐文兵:《素问》是简单的就是……,我们互联网经常有一个词叫FAQ,就是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就经常要被问到的一些问题,这种问题都带有普及性、一般性的问题,所以呢,要解答中医对生命、对天和地与生命的关系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所以《素问》是一本中医基础理论的书。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第一讲(上.文稿) [转贴 2010-01-20 15:08:32] 字号:大中小《灵枢?天年》第一讲播出时间:《中国之声》2009.12.12 23:00—24:00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经文: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对面的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老师,你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对,听众朋友的耳朵是雪亮的,所以说呢,还说兑水呢,哈哈哈~……徐文兵:当然我们这个节目不知不觉,整整一年了~梁冬:是呀~徐文兵:嗯。
去年也是,我记得就是十一月底,初冬的某个晚上,被梁冬拉到中山公园他的书房……梁冬:对,录制了这个节目的第一期。
徐文兵:录制了第一期,到十二月六号开播~梁冬:对,整整这么一年了哈。
徐文兵:诶~这期节目要播出,整整一年了。
所以我们非常愉快地做了五十二期节目。
梁冬:非常感谢我们的听众朋友,那么热情的给我们的支持。
而且呢,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事情但凡是正确的,那么它就会很容易就开始,做事情也比较顺利~你看这个节目,也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做下来啦,是吧~徐文兵:对~梁冬:很不容易啊~诶,那这个闲话少说,说回来,上一次呢我们讲完了之后呢,今天开始一个新的一章。
以前呢我们大部份时候呢,都讲的《素问》里的文章,有上古天真呐~有四季调神大论呐,等等。
那从这一次开始呢,徐老师为我们挑了哪一章呢,徐文兵:呃~我们挑了一个《灵枢》的第五十四篇叫《天年》。
梁冬:《灵枢》哈~《黄帝内经》是分成《素问》和《灵枢》两篇的,两大篇哈~徐文兵:两大部分,嗯~这个,……我们在最早介绍《黄帝内经》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黄帝内经》呢是经过后人,特别是唐朝的太医令,叫王冰的这个编次整理,我们现在学的这个版本是按他编辑而走的。
他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素问》,第二部分呢叫《灵枢》。
我们为什么跳着讲呢,就是作为一个我已经读过《黄帝内经》,而且行医、教学多年的人来讲呢,我是想给大家先做一个勾勒,做个鸟瞰~就是说,《黄帝内经》一共有一百六十二篇,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那么你按照它的顺序去读呢,你可能觉得就有点,……乱~啊,不知道这个方向和路径。
按我们引导的方向去读呢~你就知道,我们在《黄帝内经》到底是在干什么~比如第一篇我们讲《上古天真论》是讲做人的道理,总结成两句话叫“亲近自然,回归传统”,或者叫“亲近传统,回归自然”,啊~我们是讲的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而且他在揭示了现代人,啊,几千年来人性没有变,“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这些错误,人人还在犯,啊,不能尽其天年的人有很多;第二篇呢我们讲的是什么,上知天文,讲的是《四气调神大论》,讲的是我们应该跟着天的、星球、日月的变化的规律去走;第三部分呢,我们讲了那个……《金匮真言》,《金匮真言》呢它是介乎于天地之间,又讲“天有八风”,讲季节的变化,又讲了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吹来不同的风,对你有什么影响。
其实呢,从上知天文我们就过渡到了下知地理。
到上一次我们结束的那个《异法方宜论》啊,完全就是在讲地理。
那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梁冬:当然就有中知人事喽~徐文兵:诶~中知人事,或者中知人和~也就说中国道家的传承告诉我们什么呢,人的身心健康,是和天有关系,和地有关系,那么更重要的是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这种关系,都会影响到你的身心健康,会导致你出现疾病~那么怎么治疗它也有相应的方法。
那么我们就把它分成了三大块儿:天文、地理我们讲完啦,今天我们开篇就要讲中知人和,或者是中知人事~梁冬:于是就是《灵枢经》的《天年第五十四》了。
徐文兵:啊,这个天年我们在《上古天真论》就讲过,什么叫尽其天年。
梁冬:对。
徐文兵:按中医的理论呢,就说:人的一寿是六十,六十岁一个甲子。
梁冬:对。
徐文兵:今年是我们新中国的……梁冬:一寿。
徐文兵:诶~一寿。
那么我们说的长寿,是吧,八十。
到了一百岁,我们说长命百岁。
梁冬:对。
徐文兵:但是道家认为就是天赋给你的寿命叫天年,是多少呢,梁冬:一百二。
徐文兵:是两个甲子,所以我们现在人到六十岁就退休了,就觉得好像自己整天没事干了,混吃等死,我们现在也做过一个统计,六十岁到六十五岁是什么,发病率是百分之六十,死亡率是多少,梁冬:百分之三十,徐文兵:百分之四十。
梁冬:哦,那么高~徐文兵:就那么高,就这其实传达一种什么信息呢,很多人就觉得好像,退了就歇菜了,北京话。
……梁冬:人生就这样了。
徐文兵:诶,就完了,他如果学过《黄帝内经》之后,他就应该明白六十岁是人生的开始。
什么叫人生的开始,就是说六十岁之前我为了父母,孝敬父母,为了养育孩子,为了奉献给国家,或者奉献给自己的单位。
这是什么,贡献~为别人活着。
退休以后呢,梁冬:只能为自己活了。
徐文兵:为自己活着,或者说开始,人要是真能做到真是为自己活着的话,他应该是身心和谐愉悦的,是一个新的开始。
梁冬:嗯。
徐文兵:所以上次我们说,我陪着一帮八九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唱卡拉OK,人家心态就不是那种心态。
梁冬:嗯。
徐文兵:人家就不觉得好像我从六十岁我就开始就……就行将就木了,日薄西山了,不是。
所以这个《天年》这篇讲的是什么呢,就是接着《上古天真论》那句话,啊~就是“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尽其天年”。
那么我们就是《黄帝内经》在《灵枢》呢,……专门选出一篇专门介绍人这“天年”到底是怎么一个发生,发展,壮大,或者说衰亡的一个过程。
也就告诉你到什么年龄段……梁冬:该做什么事,徐文兵:去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
梁冬:哦~徐文兵:其实归结成一句话呢,我们说“中知人和”,要知两个。
古人讲知己……梁冬:还要知彼,是吧,徐文兵:知彼~梁冬:“彼”是谁呢,徐文兵:“彼”就是下一篇我们想讲的叫《阴阳二十五人》梁冬:哦~徐文兵:了解你周围的亲戚,朋友,甚至你的敌人,然后要掌握跟他们相处的方法。
但是在了解你的亲戚、朋友、敌人之前,你最应该了解的……梁冬:先了解自己,是吧~徐文兵:对。
梁冬:诶,说到这个地方呢,肯定我……我其实心里面是很期待啊,因为呢,可以让我们在很早的时候,比如像我才三十多岁就能够理解到整个人生的这个不同阶段啊。
这应该是有一个更宏观的鸟瞰,不过我还是很好奇的,就是这个《素问》和《灵枢》到底有什么区别了,徐文兵:《素问》我们以前也讲过,“素问”呢。
要说这个“素”字呢,得说起中国人对哲学上的一个观点,我们经常说一个话叫:“素质”~梁冬:啊~这个人素质很差。
徐文兵:啊,说你要看那个《疯狂的石头》里面那个人……梁冬:注意素质。
徐文兵:“什么素质,”,啊,那个人。
素质,我们经常说,但不知道这个素质是我们道家很高明的一个哲学概念。
你看啊,有个超市叫“易初莲花”。
梁冬:嗯。
徐文兵:见过吧,梁冬:好像是。
徐文兵:易初,易——《易经》的易,梁冬:对,对对对。
徐文兵:初……梁冬:开始的,初中的初。
徐文兵:初中的“初”,梁冬:牛初乳,人初乳的“初”。
徐文兵:哈哈。
“妾发初覆额,郎骑竹马来。
”(李白的长干行第一句)没人想,有没有人想过“易初莲花”那个“易初”是什么意思,梁冬:我以为是翻译的音而已啊。
徐文兵:不对,纯粹的中国话。
梁冬:啥意思了,徐文兵:纯粹的汉字,这个易初莲花的大股东是个泰国人。
是个泰籍华人,是一个真正的华人。
是虽然入了外国籍,但骨子里留着中国的文化血液的人。
易初啊,什么概念,易的那个状态,就是世界开始的那个状态,是混沌未分的那个状态。
所以道家管“易”那个状态叫未见气也,连气都没有,是什么啊,用数字表达。
梁冬:就是负数啊,零,啊,零。
徐文兵:是零。
“初”是什么状态,气之始也,是气开始了。
是吧。
然后下一个变化呢,下一个呢,就是第二阶段是“气之始也”,那么气凝固到一块以后就开始成形了,那么形的,……成为形那个开始叫什么,就是我们说的那个开始的“始”。
梁冬:哦~徐文兵:那么,有形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现在说这个人,分子啊~质子啊~比如说我们讲的那个石墨是碳,金刚石也是碳,从形啊,就是那个组成它们的那个最基本单位是一样的,但为什么表现出来的那个功能、使用、性质不一样呢?梁冬:那为什么不一样呢,稍事休息一下,马上回来。
广告片花……弘扬中国文化身体力行,义务工作群:87837295(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欢迎您的加入,请注明“志愿者”……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
刚才呢,徐老师讲到一个问题,那为什么都是碳分子,为什么这个不同的东西形态就千奇百怪,差别那么大呢,为什么金刚钻和铅笔就有那么大的区别呢,徐文兵:就是说从最基本的组成结构上,就是说中国人说的那个“形”,它是一样的,都是碳,六个质子,六个中子,但是它这个就是它们分子间的结构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金刚石,它是最稳定的一个六棱形结构。
石墨是平行的,由于它之间分子内部结构不一样,导致它表现出来那个形状、状态不一样,我们就把它叫什么啊,“质”不一样,“素质”不一样。
所以总归起来,道家认为世界上的事情,就这么四个阶段:我们看到的,有形有质的,这叫质。
或者叫素质啊,这个阶段叫“素”;那么,再往下分,它们的形一样,虽然它表现出来是金刚石和石墨不一样,但是它骨子里的东西是一样的,这叫什么啊,这是我们说的那个“始”的阶段;再往前捯,不管什么物质,它最终就是一口气,这是“气”的阶段;最初级阶段叫“易”的阶段。
所以,“易、初、始、素”四个阶段。
所以,“易初莲花”是讲的什么啊,梁冬:最开始。
徐文兵:世界的本源,零和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你看《素问》那个“素”,问的是什么啊,梁冬:《素问》的是第四阶段。
徐文兵:诶~第四阶段那个。
因为它问到人的经脉肉皮骨,这些有形有质的东西。
从这问起,是吧,从这问起,我们看到人有臭皮囊,能看到肉眼看到的东西,能摸到的东西,这叫“素”。
我从“素质”先入手,然后就到哪儿呢, 梁冬:到气。
(位置)徐文兵:诶,不是~……到“形”。
它骨子里是什么,就是我们的那个“开始”的“始”,这是气的阶段,然后呢,再往前捯,我们说讲经络,讲气,最后回归到那个灵,就讲神。
其实是倒推精气神。
那么你看,这是第一部叫《素问》。
也有人解释,我们说,最通俗的解释,就是什么啊,最基本的一些问题。
互联网的话叫FAQ,这是《素问》,打基础的,那么《灵枢》呢,梁冬:《灵枢》,“枢”是指枢纽嘛~对不对,徐文兵:关键点,“枢”就是那个关键点。
枢是门轴嘛,你想开门,或者你想关门,那个门轴卡着不动,你是开不开的。
所以你掌握了这个关键点,就是什么啊,就是省劲了,有巧劲了,是吧,你推动那个枢,我们老说中枢神经,说这个枢密院,就是最中心的那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