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概诉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16
【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始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译文】春天的三个月,是所谓“推陈出新”、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显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草木得以繁荣。
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当入夜而眠,早早起床,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头发,穿着宽敞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使神志随着春天的生机而舒畅活泼。
对待事物,也要符合春天的特点,提倡生长不要扼杀,给予不要剥夺,培养不要惩罚。
这正是春天生长之气所要求的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违背这个道理就会伤肝脏,到了夏天,就会发生寒冷性质的疾病,供给夏季成长的物质基础也就差了。
夏季的三个月,是所谓“草蕃木秀”、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季节。
其间,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交通,植物开花结果,人们应该夜晚睡眠,早早起岙,不要嫌白天太长,抱怨天气太热,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精神要像自然界的草木枝叶繁茂,容色秀美那样充沛旺盛。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养生之道《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养生之道提要:“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素问》第二篇的篇名,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原意是:应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调摄精神活动,以适合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一是春季调神。
“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就是说,在春天的三个月里,是自然界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此时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人们也一定要使自己的情志生机盎然。
在春天只能让情志生发,切不可扼杀:只能助其畅达,而不能剥夺:只能赏心怡情,绝不可抑制摧残,这样做才能使情志与“春生”之气相适应。
二是夏季调神。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就是说,夏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与地气上下交合,万物成熟结果。
此时,人们在精神上易厌倦,但夏主长气,人气不宜惰,应保持情志愉快不怒,应该像植物一样,向外开发,以使体内阳气宣泄,这样才能使情志与“夏长”之气相适应。
三是秋季调神。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意思是:立秋后阴气开始占上风,阳气开始衰落,气候由热转凉,出现天气清凉劲急、万物肃杀的自然状态。
此时,万物都已经成熟,人体阳气也开始收敛,此时在精神方面,要使神气内敛,志意安宁,不使志意外露,阳气外泄,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伤害,即“以缓秋刑”。
这就能使情志与“秋收”之气相适应。
四是冬季调神。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原文: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白话文: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推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
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解读】四气,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之气。
调神,即调养精神。
大论,则说明了本篇内容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是一部很重要的古代中医养生著作,其中有《四气调神大论》一篇,讲
述了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章。
《四气调神大论》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四时气”,“五脏形志”,“生气通天”和“治疗法则”。
首先,文章讲述了四时的气候特点对人体的影响。
春季阳气生发,夏季阳气旺盛,秋
季阳气渐收,冬季阴气盛行。
各个季节对应的气候变化和健康调节方法都需掌握。
其次,文章介绍了五脏的形态和特点,还有它们与情志之间的联系。
肝主刚,心主神,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
同时,每个脏器都有个性化的情绪表现,这些情绪可以影响脏
器功能。
接着,文章讲述了生命的根源——气的来源和作用。
气分为精气和宗气,精气是人体
本源的物质,宗气是自然界中的元气。
它们通过呼吸、饮食、运动来互相转化。
气与神之
间也存在必然联系。
最后,文章阐述了医学的治疗法则,并提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
这里的治
疗法则不仅适用于疾病治疗,也适用于日常养生和健康呵护。
总之,通过《四气调神大论》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掌握健康调节方法,进而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译文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
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藩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
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症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
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泄病。
冬天的三个月,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垫藏的时令。
当此时节,水寒成冰,大地开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把它密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
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痰厥之疾。
国学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梁冬文字版国学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1-141 木火水土经文: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中医太美。
那对面呢,依然是最近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很多人说您有这个赵忠祥的声音哦。
徐文兵:哎哟,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梁冬:是的,我们在过去的十三周里面呢,粗略的讲了讲上古天真论,和大家一起向这个徐老师学习了一遍,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这个四气调神大论,是《素问》的第二篇,徐文兵:对。
梁冬:请徐老师这个给我们破一下题, 徐文兵: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呢,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里面就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提到:第一,他指上古之人呢,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这种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去定出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呢,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这个不时御神指什么呢, 梁冬:就是不按照时间。
徐文兵: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那个生命的节奏,上次节目我记得你就重点提出生命是一个节奏,是,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
否则的话,就呛着,很累。
所以他在那个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也提到了,特别说,圣人、贤人也是根据调于四时,他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
所以呢,一个调于四时他就扩展开来在第二篇紧跟着就来讲了,他归结成一篇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那调神又作何解释, 徐文兵: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我们后天出生以后,被培养出来这种后天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干什么呢,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设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你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这种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就是符合按照你的意愿,去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阅读及翻译《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阅读及翻译2016-05-27 14:14阅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翻译《黄帝内经》中讲到“四气调神大论”: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的生化特点;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活动。
主要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以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春季三月,万物复苏,自然界欣欣向荣。
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穿着宽松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承受春天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
对待事物,也要顺应此时的生长之性,不应该抑制其生发。
这正是顺应“春生”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则会伤及肝脏,以致夏天容易发生寒性病变,出现阳气不足的病症。
夏季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相互交汇,自然界一片繁荣秀丽。
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并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
这样能够使阳气充分宣泄。
这正是顺应夏季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了这种法则,就会损伤心脏,以致秋天易发疟疾,减少了供养秋天的精气,致使冬季也较易生病。
秋季三月,秋高气爽,暑湿消失,自然界丰收平定。
此时,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起居上,人们应早睡早起,大体以与鸡活动的时间一致为宜。
精神情绪要保持安定平静,以缓解秋凉对人体的伤害;内敛神气而不外泄,可保持平定,有助于肺的清肃。
这就是秋季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则会对肺脏有损伤,以致冬天容易发生完谷不化所致的泄泻,从而减少了供给冬天贮藏的精气。
冬季三月,水冷成冰,地寒而裂,自然界草木凋零,万物伏藏。
这时人们要减少活动,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
要早睡晚起,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再起床,才能避免寒气侵袭。
精神情绪要保持平静,同时还应当躲避寒气,注意保暖,不要轻易使皮肤开泄而出汗,以免阳气散失。
这就是冬季的养生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伤害肾脏,以致春天会发生痿病和厥病,而且供给春天的生发之精气就减少了。
徐文兵《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国学堂解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一讲 1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讲11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三讲22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四讲32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五讲42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六讲51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七讲63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72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九讲81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十讲90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一讲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播出时间2009-03-21 23002400 经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参与整理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群蓝色天空艾草慧从卢溪猪光宝器等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四气养神大论呢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里面就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提到第一他指上古之人呢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种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去定出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呢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这个不时御神指什么呢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很多人就当排比句就是祝我好不对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是称心的未必如意如意的未必称心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reasonable的一个男人但是放到那女儿哪儿呢女儿说什么没感觉所以呢这是满了丈母娘的意没动闺女的心所以呢生活就是这么无奈称心的不如意如意的不称心所以道家或者中医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怎么办它在心和意中间呢他要架一个桥梁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reasonable man马上怦然心动一下心跳一下没感觉指挥不了就是说你的意识指挥不了你的心是吧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让我们的意识能影响到我们的内心呢道家说有就是说我们身体有一个器官它是同时受谁控制的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四气调神大论徐文兵"大论"我讲过了古人论述这种篇章呢他非常讲究凡是叫论的都有问答黄帝问歧伯答或者是孔子的学生问孔子答所以它叫论如果没有问答它叫述或者叫篇就是一个人在那独白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81篇162篇只有这一篇是叫论而没有问答梁冬徐文兵四气调神大篇而不是叫大论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四气调神大论呢从它题目来讲虽然叫大论但它没有问答另外他说这个大论呢就是说这个论述的篇幅比较长言语比较多再讲一下呢就是它这个四气四气它不叫四季中医讲的四气是什么请问什么叫四气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四气调神大论意思就是说我们怎么跟着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起居习惯生活身心包括心理这些作为然后呢跟上天的变化的节奏然后呢达到一种天神和人神合二为一的和谐共振的这么一个目的叫四气调神大论梁冬徐文兵花在次第开放比如说从冬天腊梅腊月或者是快正月还冰天雪地的时候哎梅花开了然后再接着水仙花开了古人把这个五天一个这个显著的变化叫什么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365 徐文兵5 梁冬5啊徐文兵73 梁冬73 徐文兵梁冬70 徐文兵72 梁冬72变嘛对吧徐文兵72变100单8将它都有讲究这个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这个花的这种次第开放的顺序比如说在北京来讲最早开的大概在三月中下旬就是玉兰辛夷花木笔花就是玉兰花然后就是杏花然后桃花梨花这个接着开放他把这个叫花信信仰的信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72候然后呢古人把3候你看一候是个小变化吧把它15天的一个变化中变化我们叫一气梁冬徐文兵24节气多了一个字24气梁冬24个徐文兵45天叫一节所以我们叫节气节气或者叫气节它也是一个时间的单位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24气呢是我们老百姓所熟知的就是24节气很多人一说电视台报节目说今天是农历24节气的雨水谢谢您不是农历我们中国人用的节气是标准的太阳历24节气是根据太阳公转对地球四季影响定下来的梁冬徐文兵24节气完全是太阳历梁冬24节气更像那个星座那个对不对按月的嘛徐文兵24节气农历只有月亮的阴晴圆缺对潮汐的影响对人心情对人月经的影响所以我们中国古代是什么用24节气指导工作梁冬按照阴历时28天嘛那男人是不是每30天来一次呢徐文兵24节气指导工作指导农耕男人在田里工作到什么节气去做什么事我们是用阴历指导生活初一十五是吧该上香该赶集它都是这么安排另外呢我们阴历也不是纯阴历的她经常要加闰月然后调整它这个阴历的时间某一年就闰了一个七月或者闰一个八月为什么要补这一个月呢它就是让自己的我们正月初一那个春节和24节气的那个立春基本保持差不了多远世界上用的纯阴历就是伊斯兰的历就是回民用的那个回历她是纯粹按照月亮所以很多人叫伊斯兰教叫拜月教那是完全按照月亮的变化不去拿这个公历去调整所以我们真正的阴历也不是个阴历她是一个什么呢经过调整的叫阴阳合历所以24节气以后大家记住了它是阳历24节气的日子基本上和阳历的日子都是固定的你比如说立春一般都在2月4号5号这个清明一般都在4月4号或者是5号冬至一般都在12月22号它是固定的跟太阳变化所以这就叫气我们先说了候又说了气气往上了呢梁冬徐文兵45天人的身体或者自然界会有一个大的变化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four seasons 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三月是从大年初一开始还是立春开始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生气是给人一种暖的感觉的风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觉啊哪怕你不看表今几点了哎你会说几点了今是什么节气了哎你就知道什么节气这就是古人的天人合一现在我们都当寓言来听觉得是讲笑话讲故事不是那种阴阳的变化是存在于你只有用自己的心神去体悟感悟的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此为发陈" 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春三月此为发陈刚才讲到了没有陈就没有发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发陈我们叫伏邪就是在秋冬它就埋伏下来了然后到了春天哗一下勾起来了还有很多病就是在春天开花的时候这些人突然就表现的症状非常强烈桃花疯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荣字怎么解徐文兵荣的反义词梁冬徐文兵荣是什么意思啊披上了绿装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叫荣梁冬徐文兵梁冬一枝红杏出墙来说回来呵不要说太远了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什么叫做夜卧徐文兵你就这么跳过去了梁冬万物以荣徐文兵万物以荣就是我讲的春天从植物万物里边的植物从枯萎到凋谢的状态呢就重新回到那种绿色的状态所以我们把春天的颜色定为什么青青是绿和蓝的两个意思一般我们讲的是绿啊青山碧水啊就是开始变绿了另外这个万物呢还指人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荣指什么一种状态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夜卧早起我就是想问啊这古人哪夜卧夜到什么地步就叫夜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梁冬徐文兵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讲播出时间2009-03-28 23002400 经文广步於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参与整理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群墨者慧从卢溪猪光宝器等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文兵兄文兵兄你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是的从上一期开始我们就进入了《素问》的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讲到了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刚刚讲完夜卧还没早起呢结束了咱们今天开始讲夜卧早起徐文兵上次我们讲了就是说立春以后它有一个质的飞跃梁冬对徐文兵很多网友就说提出了问题说你要按照温度去衡量但我为大家举个例子有一句谚语鹰有时候飞得比鸡还低梁冬但他还是鹰徐文兵但它还是鹰春天的温度有时候可能倒春寒啊梁冬嗯徐文兵比冬天还低但是它还是春天气不一样梁冬这像普希金的诗徐文兵还有我就联想出来就是西方营养学和中医营养学的区别它们还是认为肉跟肉只有量的差别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矿物质含量有量的差别就是说鸡肉蛋白质多一点脂肪少一点猪肉脂肪多一点蛋白质少一点他只承认有量的差别他不承认什么梁冬质的差别徐文兵质的差别鸡肉脂肪含量再低或者再高它是热性的它吃了会让你流鼻血会让你觉得燥热让你躁动让你半夜早早地醒来那个猪肉再瘦的猪肉再肥的鸡肉它也是热的再瘦的猪肉它也是凉的梁冬嗯徐文兵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和西方的某些对应的研究某些学科的那些的学问差别在哪它更关注背后。
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中医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经典,记载着中医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四气”调节人体机能保持健康。
《黄帝内经》提出,人体具有四气,即阴阳气、内外气、上下气,它们共同调节着人体机能的平衡,只有维持四气的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二、关注饮食作息,修身养性。
《黄帝内经》强调,要养生保健,必须关注饮食作息,要求饮食简单清淡,配以合理的体力劳动,对于自身道德修养,要求节制言行,用自身行为配合调节机能。
三、阴顽症辨治原则。
《黄帝内经》指出,阴顽症要从机能出发,通过辩证判断病因,用药疗法综合治疗,根据病机状态分渐进式处理,旨在达到调节四气的目的。
四、行气活血。
《黄帝内经》指出,动活血气,活血化瘀,以祛风散寒、和痹活血、活血活络为主,以活血理气,以理气调经为主,提出了按病实施的治疗策略。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一部古代中医的宝典,它讨论了自然环境、天地运行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这部书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中医的理念和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中医所依据的理论框架,其中“四气”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象变化,而“调神”则强调人体心灵的调整。
书中将自然界与人体相联系,说明每个季节的自然气息会影响人们的神、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
例如,在春季人体活动量应当相应增加,以适应春季气候的变化,预防一些积习难除的疾病。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提出了中医调理身体健康的方法。
在中医里,治疗疾病不仅是医治病症,更重要的是改变整个身体环境,恢复身体的自愈能力。
因此,中医强调的是预防,而不是治疗。
在《四气调神大论》中,作者提出了如何通过饮食、运动、情志调节等方式来调整身体,预防疾病和提高免疫能力。
通过读这本书,我也明白了“治未病”的理念,预防重于治疗的道理。
总之,《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中医的经典之一,它常被视
为中医养生、调理身心的指南。
阅读它,让我更好地认识到了人体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也让我认识到了中医对于身体健康的预防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健康地生活。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读完《黄帝内经》里的《四气调神大论篇》,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就像是喝了碗温润的老火汤,暖胃又暖心。
这书里头讲的是四季怎么跟着天地的节奏走,咱们的身体该怎么调理,才能活得健健康康,精神头十足。
春天那会儿,万物复苏就像咱的心情也得跟着春暖花开。
书里说要“春三月,此谓发陈”,就是让咱们多动动,把冬天攒的那股子懒劲儿给散了,整个人就像小草一样,得往外冒新绿。
想想还真是,春天出去走走,心情都敞亮多了。
夏天一到热浪滚滚,咱们得学会“夏三月,此谓蕃秀”,就是顺应这股子热烈劲儿,让身体也旺盛起来。
但别忘了热天也得悠着点,别把自己晒蔫了,多喝水心静自然凉嘛。
秋天那是个收获的季节,“秋三月,此谓容平”,这时候得开始收收心,养养神了。
就像果实慢慢成熟,咱们也得学会沉淀,早睡早起让身心都慢慢放松下来,准备迎接冬天。
说到冬天“冬三月,此谓闭藏”,这季节就适合窝家里,多添衣保暖,养精蓄锐。
就像是树木落叶归根,咱们也该减少消耗,好好休息为来年的春天蓄力。
这一篇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咱们的身体跟大自然是一脉相通的。
顺着四季的变化去生活,不强求不违逆,身体自然就硬朗了。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简单又实在。
《四气调神大论篇》就像是老祖宗留下的生活指南,让人读了心里踏实,行动有谱。
咱们现代人,真该多学学这些老理儿,活得更贴近自然,更懂得爱惜自己。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1)读完《黄帝内经》里的“四气调神大论”,心里头跟开了窍似的,亮堂了不少。
这书啊就像老一辈传下来的生活智慧,教咱们怎么跟着四季的节奏过日子,身体才能棒棒的。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咱也得活动活动筋骨,多出门走走,让心情像那花儿一样绽放。
夏天热乎得注意别让自己太累,中午小憩一会儿,晚上早点睡,这样白天才有精神头。
秋天呢天高气爽,适合早睡早起,多呼吸新鲜空气,心情也会舒畅不少。
冬天嘛就得藏精蓄锐了,少出门多休息,养足精神迎接新的一年。
古人说的这些,听着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读完《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心里头那个暖洋洋的,就像是春日里晒着太阳,舒服得很。
这篇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讲的是四季变化怎么影响咱们的身体,还有怎么跟着季节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才能活得健健康康的。
首先啊它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咱也得像小草一样,精神头儿得提起来。
得多出去走走,吸吸新鲜空气,心情也要像花开那样,美美哒。
这就叫“春三月,此谓发陈”,得让身体里的阳气也跟着自然界一起冒冒头。
到了夏天热浪滚滚,咱们得学学大树,根深叶茂虽然天气热,但心要静别让火气上头。
饮食上清淡点,多喝水别跟天气较劲。
这就是“夏三月,此谓蕃秀”,让身体的能量像夏天的植物一样旺盛,但又不失清凉。
秋天一到金风送爽,万物开始收藏。
咱们也该收收心,少些燥动多些宁静。
穿衣加点衣裳,别着凉情绪上也要平和,别让秋愁缠身。
这叫“秋三月,此谓容平”,让身心都准备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天嘛冷得让人直打哆嗦,这时候就得学学动物冬眠,多休息养精蓄锐。
吃点温补的东西,让身体暖和起来,心情也得暖洋洋的,别让寒气伤了身。
这就是“冬三月,此谓闭藏”,让身体的能量好好藏着,等待来年春天的爆发。
读着这些感觉像是老朋友在耳边轻声细语,提醒我顺应自然,活出自己的节奏。
这书不仅讲道理,还透着一股子人情味,让我觉得养生不是啥难事儿,就是跟着季节的脚步,好好爱自己。
总之《四气调神大论篇》就像是四季的智慧锦囊,读一遍心里就亮堂堂的。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1)读完《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感觉像是喝了一碗老中医熬的汤药,苦涩中带着回甘,让人回味无穷。
这书啊就像是咱家的老长辈,讲的是四季更替,人的生活也得跟着变。
春天万物复苏,咱们就得多出去走走,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夏天热辣辣的,得注意别中暑了,多喝水找凉快地方歇息;秋天干燥,得多吃点滋润的东西,别让身体干巴巴的;冬天寒冷,得保暖早睡晚起,养精蓄锐。
这四季的变化,就跟咱人的作息饮食息息相关,照顾好自己,才能活得舒坦。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内经阐述河图洛书、易经之医之用、五运六气、正邪辩证、阴阳辩证、气血辩证、六气辩证、六经辩证、三焦辩证等。
下面是《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2,夜卧早起3,广步于庭4,被发缓形,以使志生5,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6,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7。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8。
1 王冰春阳上升,气潜发散,生育庶物,陈其姿容,故曰发陈也。
所谓春三月者,皆因节候而命之,夏秋冬亦然。
杨上善陈,旧也,言春三月,草木旧根旧子皆发生也。
张介宾发,启也。
陈,故也。
春阳上升,发育庶物,启故从新,故曰发陈。
2 王冰天气温,地气发,温发相合,故万物滋荣。
杨上善天之父也,降之以德,地之母也,资之以气,德之与气,俱能生也,物因德气,英华开发也。
张介宾万象更新也。
3 杨上善春之三月,主胆,肝之腑,足少阳用事,阴消阳息。
故养阳者,至夜即卧,顺阴消也。
蚤字,古早字。
旦而起,顺阳息也。
4 王冰温气生,寒气散,故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张介宾广,大也。
所以布发生之气也。
5 王冰法象也,春气发生于万物之首,故被发缓形,以使志意发生也。
杨上善广步于庭,劳以使志也。
被发缓形,逸以使志也。
劳逸处中,和而生也。
故其和者,是以内摄生者也。
张介宾缓,和缓也。
举动和缓以应春气,则神定而志生,是即所以使也。
后仿此。
6 王冰春气发生,施无求报,故养生者必顺于时也。
张介宾皆所以养发生之德也。
故君子于启蛰不杀,方长不折。
予,与同。
7 王冰所谓因时之序也。
然立春之节,初五日东风解冻,次五日蛰虫始振,后五日鱼上冰。
次雨水气,初五日獭祭鱼,次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萌动。
次仲春惊蛰之节,初五日小桃华,新校正云:详“小桃华”《月令》作“桃始华”。
次五日仓庚鸣,后五日鹰化为鸠。
次春分气,初五日玄鸟至,次五日雷乃发声,芍药荣,后五日始电。
次季春清明之节,初五日桐始华,次五日田鼠化为鴽,牡丹华,后五日虹始见。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22《四气调神大论》第八讲综艺大观园推荐搜索黄帝内经《黄帝内经》22《四气调神大论》第八讲《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译文】春天的三月,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苛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发:草木发芽。
陈:敷陈,草木枝叶舒展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自然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广步于庭:广步,缓步。
庭,堂前阶也。
被:同“披”,披散,散开,解开。
以使志生:言使人的情志宣发舒畅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指精神,行为活动顺应春阳生发之气,杀,夺,罚,指精神,行为活动违逆春阳生发之气。
强调人需顺应生发养长之道。
养生:养护(春天的)生机寒变,奉长者少。
寒变:阳气虚损的寒性病变奉长者少:供给夏季的茂长之气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蕃秀:万物(主要是草木)茂盛壮美。
蕃,茂也,盛也,秀,华也,美也。
天地气交:“岁气阴阳盛衰,其交在夏,故曰天地气交”华实:均用作动词,意为开花结实,华,同“花”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华英成秀:华英指草木的花叶。
此比喻人的容色神气。
秀,草木开花,此比喻人因气机旺盛而容光焕发的样子。
外,此夏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痎疟:疟疾的总称。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冬至重(虫)病:至,到,来临。
重病,别的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容平:盛满。
形容秋季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景况。
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与鸡俱兴:跟鸡同时作息。
意同“早卧早起”,兴,即起床,此指作息。
秋刑:深秋(霜降后)的肃杀之气。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飧泄:水谷杂下,完谷不化的泄泻。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闭藏:生机潜伏,阳气内藏。
坼(彻):裂开。
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使神智内藏,就像军队之埋伏,人有隐私,心有所获等一样。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播出时间:2009-05-09 23:00—24:00经文: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濁沉。
参与整理: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群——草木旺盛、艾草、慧从卢溪、猪光宝器等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依然是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一起来分享《四气调神大论篇》,在上一周我们讲到了“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徐文兵:对,上次我们有一句说了半截没说完。
我们现代人很多得了颈肩综合症,肩膀脖子老是那么酸疼,这和他们伏案工作有关系。
但是大家忘了,如果你里面的小肠是寒的、是不通的话,它照样会反映在经络上。
就是你的肩背,小肠经走过的经络就出现问题。
你一定要想治你体表的问题的话,还得往你肚子里面找原因。
梁冬:那怎么能治呢?徐文兵:小肠有两个代表穴,叫水分和关元。
你去看,很多人水分那儿就有一个结,咯噔咯噔的,一摸就响,你一定要把它揉开了。
中里巴人不是说一个推腹疗法吗?梁冬:推心置腹。
徐文兵:对,推心置腹。
去把自己的手搓热了,揉自己的肚子。
还有就是温暖自己的肚子,要用艾灸去灸一下自己的关元。
梁冬:那,吃东西有什么注意的吗?徐文兵:吃东西的话,特别是在夏天,人体开放,小肠开门迎客的时候,你把那些凉不几几的东西弄进去。
梁冬:海鲜加冻啤酒?徐文兵:海鲜加冻啤酒。
还有呢,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物理温度和化学温度是不一样的。
梁冬:什么意思?徐文兵:拿冰镇辣椒吃进肚子里,它也是热的。
你煮开了喝那个牛奶,它也是凉的。
它有个化学反应,这个化学反应会消耗你的阳气。
消耗的阳气多,它带来的就是寒,消耗的阳气少,可能就是热。
这就是我们平常应该注意的问题。
另外,就是有颈肩综合症的人呢,就是,看自己的小鱼际有没有发青发黑?有一年,我有一个好朋友,大春天的,不是“广步于庭”,早早的刚立春,就跑到颐和园去踏青。
结果那草还没有发芽呢,他没踏成青,让青把他给踏住了,受寒,冻得脚疼,不听使唤。
不停跑厕所吧,他还拉不出东西来。
他就是那个泄泻的“泄”,他在泄寒气,不是拉有形的东西。
但还是不行,就在那儿疼。
后来我一看,一号脉,手冰凉。
然后一看小鱼际,乌青乌青的,后来一扎针放了血,把那个黑血挤出来几滴,然后又在水分穴上扎针,他就出一身冷汗,一下就热乎过来了,就把他受的寒气给他驱散了。
所以一定要保障自己的“太阳”,不要让它被阴寒的东西蒙蔽。
这就是我们说的要注意饮食,要注意外面的温度。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小肠出现问题以后,如果不治疗的话,它就会往里面发展——伤心。
伤心,出现的叫心气内洞。
这就出现什么?本来我们的心把自己的神藏得很好,包裹得很严实。
结果它出现了窟隆,被人“洞见”了,这样就“洞见意识底层”了。
本来心藏得好好的,不让人看,结果它呢就被人看了,暴露了。
暴露以后有几个什么特点和症状呢?很多人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梁冬:这是暴露以后才反应的吗?徐文兵:对,出神了。
很多人是什么?特别敏感,你站在十几米以外的地方,我们正常人都听不见的地方,听说滴滴嗒嗒说话,不知道说什么。
那个人听得一清二楚。
这些人都是出神,漏神了。
还有人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还有人就我听到谁跟我说话了……这是出现幻听幻视。
这都是一些心气内洞的表现。
稍微轻一点的症状就是,往那儿一躺,外边不能有一点声音,卫生间嘀嗒个水呀,边儿上闹钟指针嘀嘀嗒嗒走呀,对他都有影响。
问题在哪?不是那些东西噪音大。
你要说,外边有人拿着冲击钻在那装修,让你睡不着,这可以理解,你把心藏得再好也受影响。
问题是,外边那个声音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状态下,你也听见了,说明什么?神出来了。
梁冬:那怎么把它收回来呢?徐文兵:你看我们中医有几个穴位,都跟神有关,肚脐叫神阙。
阙是什么意思?梁冬:阙?哪个阙?徐文兵:一个门字,里边一个欮,“踏破贺兰山阙”。
阙是什么意思呢?你看,天安门有五个门,中间那个门,大门洞,有九九八十一颗大门钉,两扇门,两个八十一,一共一百六十二个门钉。
《黄帝内经》两部,(每部)八十一篇,两部一百六十二。
梁冬:所以每个数字都是有意义的啊?徐文兵:对,中间那个供皇帝出入的,那个叫阙,就是一个大门,两扇门。
而且它的位置正在中央,这叫阙。
神阙呢,就是正好在我们腹部正中线,它也是一个大门。
供谁出入的呢?皇帝。
谁是皇帝呢,咱们身体里边?梁冬:心脏?徐文兵:心为君主之官,心藏神,心和神是君主。
所以这个神阙是皇帝出入的地方。
很多人心气内洞,那个神从那儿跑?从神阙跑。
赶紧给他艾灸神阙,把它封固住。
还有一个小出神的地方,是哪儿呢?叫神门,神门那个门就小一点。
它在我们手腕,就是小拇指侧,第一腕横纹,尺动脉搏动的那个地方——神门!这个穴位经常用,很多人出神就是这个小门关不严,你给他关好。
还有,很多人睡不着的时候你别数羊了,你越数思维越活跃,就是数到九百九十九还是九百九十七的时候,你还在那儿反省。
那个时候,你就应该去按自己的神门穴。
梁冬:神门穴在哪里?徐文兵:手掌第一掌横纹手腕上,掌横纹和肌腱的交界处,有那个尺动脉搏动的地方,叫神门。
你看,这都是门阙,有开口的地方。
还有些人出现本来不应该开口的地方也开口了。
这些叫什么?叫神封,神藏。
就在我们胸骨正中膻中穴的旁边,有神封,灵墟,神藏,这几个穴位也露了。
所以很多人觉得心跳,有些人形容什么?哎哟,我一着急,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你说那感觉是什么感觉?梁冬:就是心出来了徐文兵:其实是神出来了。
还有人觉得什么?心头撞鹿……梁冬:小象乱撞。
徐文兵:小鹿乱蹦,还是小象乱撞?正常人有心跳,但是你感觉不到心跳。
对不对?等你感觉到心跳就是在特殊状态下,动心了、动神了。
所以很多人就觉得在这儿,神封,神藏,两侧啊,两侧肋骨间隙都有该封该藏的地方,它会觉得这儿心跳,甚至疼痛。
这些都需要去找医生调理。
把他敞开的心扉给他合上。
另外我建议大家,“见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梁冬:免得受伤?徐文兵:免得受伤。
你早早地把自己的心神抛出去了。
你碰到好人还行,梁冬:万一接不住呢。
梁冬:万一碰到坏人呢,碰到接不住,没着没落。
碰个农夫和蛇呢?农夫和蛇的故事,你说怨谁?不怨蛇。
人家在那儿冬眠,好好的,你把人家捂热了,不咬你才怪。
所以我见人的话,我发现,很多人伤神,是因为他暴露自己的内心,在不恰当的时机暴露给了不恰当的人,最后被人伤害。
梁冬:所以呀,也不是说随便谈个恋爱,就不是可耻的。
随便谈个恋爱有时候会是可悲的。
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
广告片花……弘扬中国文化身体力行义务工作群:87837295(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欢迎您的加入,请注明“志愿者”……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欢迎继续回来国学堂,依然是和徐文兵老师一起来讲“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就是说啊,逆夏气的话,太阳不长,太阳就是指我们心和小肠徐文兵:小肠梁冬:心气内洞?徐文兵:心气内洞,开始就是漏了。
我们经常说有些人拉肚子,中国人叫洞泄。
有个洞,然后就哗哗哗往出漏东西。
心气老这么漏的话,还有人表现在手掌的劳宫穴,手掌心包经第八个穴叫劳宫穴,它就觉得手心这儿出出地冒热气,这个人就是心气在往出泄,这个人反而是没有心情,没有欲望去做其他事情。
为什么呢?就是心气都漏掉了,这些人都应该去补心气。
梁冬:怎么补呢?徐文兵:给粘住啊。
中医用的补药都是止损,就是你股票跌了你就赶紧抛,止损,不是增益。
我们现在都把补理解成益的意思。
所以补漏洞先把窟窿堵上。
这些心气内洞的人,他在外在有个表现。
你说心在哪儿,我看不见,我告诉你,中医总是能够把一些无形的东西落实在有形的东西上。
你比如说心,它在外面的表现是什么呢?舌为心之苗。
所以心气内洞,有一颗破碎心的人,舌头上往往布满了小裂纹。
梁冬:奥哟。
徐文兵:沟壑纵横。
所以一看舌头,您谈了三场恋爱了,其中第二场伤得比较深……哇,你怎么知道?舌头告诉我的。
梁冬:就是第二条裂痕比较深?徐文兵:对。
梁冬:还真有这样的吗?徐文兵:当然有,不开玩笑。
梁冬:所以说,你说为什么接吻是一个很撩动心神的事情,绝对是有的。
徐文兵:而且还是法式接吻,要动舌头的。
梁冬:天啊。
徐文兵:我们是观察舌头,用一些补药。
我推荐几个补药,最好的补药就是阿胶,这种胶类的东西啊,都有非常好的滋补作用。
梁冬:所以牛筋啊……徐文兵:对,这种胶类。
中医有很多胶,有鱼膘胶,有黄明胶,也有这种用驴皮熬的阿胶,还有龟板胶,驴角胶……这些胶类的东西都是血肉有情之品。
它有个特点,就是能把心和血脉里边的那些窟隆给它补上。
梁冬:所以,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补品。
徐文兵:这是补品,先把窟窿补住,然后你再往里面加东西。
就是补品,真正补品是这个意思。
另外,这个阿胶里面它本身也加了一些其他的中药,效果比较好。
梁冬:补血啊什么的都挺好,是吧?徐文兵:另外,我们吃不起这些补品的话,怎么办?我们讲过,“精神内守,独立守神”,什么叫独立守神?把你那些漏掉的精气神给它收回来,自己能学会安静。
梁冬:没事站着。
徐文兵:没事在那儿站着,而且金鸡独立式的站着。
梁冬:以前,我们在小学的时候,部分同学啊,不是很听话,老师就让他面壁,站墙角,其实现在想起来,还真不是惩罚。
徐文兵:是惩罚,但是有它特殊的作用。
“面壁十年图破壁”呀,达摩么。
真正能一个人静静站一会儿的人,也很难呀。
我的很多学生去练那个站桩功,都站哭了。
梁冬:他怎么能站哭呢?徐文兵:就是站哭了。
梁冬:所以大家可以练习一下,以后等班车呀、等公共汽车呀、等地铁呀,是吧?抓紧时间,独立守神……徐文兵:没有,前两天我去听一个音乐会,我就感受到那个音乐会呀,那简直就一个特别让人聚精会神(的地方),那个指挥家和那个乐手之间的那个“应”,我就想了一个字,就是咱们讲的那个“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那个“应”呀,就是他的手一挥,哗,那个音乐就来了。
那个乐手一抬胳膊,那个姿势也来了。
我在二楼,我买不上那个一层的票,二楼的票也便宜,观赏效果特别好。
我感觉那小泽征尔在那儿一坐,简直就是在练一场气功,而且把底下的人也带动得也特别好。
他那个两腿微屈,与肩同宽往那儿一站,然后在那儿做那些动作,我说这简直就是在那打太极拳嘛。
梁冬:所以,这个古典的那个“药”字,繁体字下面是一个乐字。
所以音乐是灵魂最好的药。
徐文兵:对,它能通神呀……梁冬:所以,“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所以呢,如果大家如果实在“洞”厉害呢,听一听平和的音乐。
徐文兵:对,中医讲五行,它的音乐也有讲究。
角jué、徵zhǐ、宫、商、羽,它都入五脏。
具体呢,它有一个音乐的治疗的效果。
你比如说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就奏宫调;那个打仗的时候是金,跟那个金对应的。
所以,中医呀,你越学你就觉得古代的人太伟大了,那些人把这些东西研究得太透了。
什么叫拨动人的心弦?当他在那个时间奏出那个调的时候,就把你的心给打动了,就是那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