钎焊的工艺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钎焊复习知识点总结一、钎焊的基本原理钎焊是一种通过使用熔点低于母材的金属作为钎料,将钎料加热至熔化状态,然后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并填充接头间隙,从而实现金属连接的焊接方法。
钎焊的强度和气密性均能满足要求,且对母材的稀释率较低。
二、钎焊的种类1、硬钎焊:适用于硬质合金、硬磁合金、结构钢和高速钢等的钎焊。
其特点是钎料熔点较高,接头强度高,但需要进行复杂的加热过程。
2、软钎焊:适用于有色金属、不锈钢、耐热合金和低熔点金属等的钎焊。
其特点是钎料熔点较低,接头强度较低,但加热过程相对简单。
三、钎焊的工艺要素1、钎料:选择合适的钎料是钎焊的关键,需要考虑母材的化学成分、接头形式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2、钎剂:用于清除母材和钎料表面的氧化物和其他杂质,提高钎料的润湿性和流动性。
3、加热方法:选择合适的加热方法可以保证钎焊的质量和效率,包括火焰加热、电阻加热和激光加热等。
4、冷却:钎焊完成后需要进行冷却,以防止母材和钎料的过度冷却导致接头开裂。
四、钎焊的质量控制1、母材和钎料的清洁:确保母材和钎料的表面无杂质和氧化物,以保证焊接质量。
2、加热过程的控制: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以保证钎料充分熔化和润湿母材。
3、冷却过程的控制:控制冷却速度,以防止母材和钎料的过度冷却导致接头开裂。
4、焊接后的检验:对焊接接头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五、钎焊的应用范围1、航空航天:用于飞机、火箭和卫星等的高强度结构件的钎焊。
2、汽车制造:用于汽车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等的高强度结构件的钎焊。
3、电子封装:用于芯片、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器件等的高精度连接的软钎焊。
4、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的高精度连接的软钎焊。
操作系统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便利的操作界面。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1、资源管理:操作系统负责分配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包括CPU、内存、硬盘、网络等。
钎焊工艺详解钎焊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金属零件连接在一起的焊接方法。
它使用与连接零件相似或与其不同的金属填充材料,通过加热至融化状态,将填充材料与母材结合形成坚固的连接。
本文将详细解释钎焊的工艺步骤、材料选择、设备要求以及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一、工艺步骤1. 准备工作:确认要连接的零件的材料和尺寸,并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清洁焊接表面、切割和形状加工等。
2. 材料选择:根据连接零件的材料,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
填充材料应与母材相容,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湿润性。
3. 预热:对于某些材料,如铜和镍合金,预热是必需的。
预热可以帮助提高钎焊的质量和连接强度。
4. 焊接操作:将填充材料放置在连接零件之间,并加热至填充材料融化。
填充材料通过液态形态自由流动,填充连接零件之间的间隙。
5. 冷却和清洁:完成钎焊后,待连接部分冷却。
冷却后,清洁焊缝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残留物和氧化层。
二、材料选择1. 填充材料:填充材料的选择取决于连接零件的材料。
常用的填充材料包括铜、银、镍和钢等。
填充材料的选择应满足连接零件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要求。
2. 手工工具:钎焊过程中使用的手工工具通常包括火焰喷枪、钎焊炬、钳子等。
这些工具用于加热和操作填充材料。
3. 保护剂:钎焊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保护剂来防止填充材料和焊缝氧化,提高钎焊质量。
一些常用的保护剂包括流动剂和防氧剂。
三、设备要求1. 焊接设备:钎焊过程通常需要使用焊接设备,如火焰炬焊机、气体焊接机、电子焊接机等。
具体的设备选择取决于连接零件的材料和尺寸。
2. 安全设备:钎焊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防护服、保护眼镜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设备,以确保焊接操作的安全。
四、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1. 清洁与预处理:在进行钎焊之前,应确保连接零件的表面清洁,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不良的预处理可能导致焊接质量下降。
2. 控制焊接温度:钎焊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焊接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填充材料和母材熔化,过低的温度可能无法实现良好的连接。
铜与铜合金的钎焊工艺要点
1. 准备工作:清洁表面,去除油污、氧化物和其他杂质,确保焊接表面干净。
2. 选择合适的钎焊材料:钎料应与铜或铜合金相容,并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流动性。
3. 确定适当的焊接温度:根据钎料的要求和工件的材料特性,确定合适的钎焊温度,一般在铜合金的熔点以下进行钎焊。
4. 使用适当的焊接设备:选择合适的焊接设备,例如氧乙炔焊、电弧焊或激光焊等工艺进行钎焊。
5. 控制焊接速度和压力:在钎焊过程中,要控制焊接速度和压力,确保钎料能够充分润湿并均匀地流动。
6. 注意保护气氛:在钎焊过程中,要确保焊接区域处于惰性气氛或者良好的气氛保护下,以防止氧化和腐蚀。
7. 检查焊接质量:完成钎焊后,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焊接接头无裂纹、气孔等缺陷,并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工艺,如清洗、抛光等处理。
14种常用钎焊工艺方法与技术规范钎焊是一种常见的焊接方法,广泛应用于金属制品、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建筑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14种常用的钎焊工艺方法与技术规范。
1.火焰钎焊:使用氧乙炔火焰进行钎焊,通常用于低温钎焊。
2.电阻钎焊:利用电流通过工件产生热量,将钎料熔化并连接工件。
3.电弧钎焊:利用电焊机产生的电弧将钎料熔化并连接工件。
4.真空钎焊:在低压或真空条件下进行钎焊,避免氧化反应。
5.惰性气体保护钎焊:利用氩气等惰性气体进行保护,防止氧化。
6.爆破钎焊:在钎焊过程中加入定时爆破药剂,提高钎焊质量。
7.块料钎焊:使用金属块料作为钎料,直接加热熔化后连接工件。
8.焊盘钎焊:使用特殊焊盘进行钎焊,保护工件和钎料。
9.超声波钎焊:利用超声波产生的摩擦热进行钎焊。
10.坩埚钎焊:将钎料放入坩埚中进行加热,然后将熔化的钎料倒入连接工件。
11.光束钎焊:利用激光束照射工件进行钎焊。
12.电子束钎焊:利用电子束对工件进行加热和钎焊。
13.感应钎焊:利用感应加热将钎料熔化并连接工件。
14.激光钎焊:利用激光进行钎焊,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速度。
在进行钎焊时,还需要遵循一些技术规范:1.先清洁工件表面,去除氧化物、油脂等污染物。
2.钎焊前进行预热,提高钎焊质量和连接强度。
3.控制钎焊温度,防止过热或过冷引起焊接质量问题。
4.控制加热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的加热时间影响钎焊质量。
5.控制钎料的使用量,确保钎料能充分填充连接间隙。
6.进行钎焊后,要对焊缝进行清理,去除焊渣和氧化物。
7.钎焊后进行表面处理,提高防腐性和美观度。
8.进行焊接质量检验,确保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密封性。
9.钎焊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防护设备,防止伤害。
10.根据具体工件的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钎焊方法和钎料。
总之,钎焊是一种常用的焊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掌握不同的钎焊工艺方法和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可以提高钎焊质量,确保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密封性。
钎焊基础工艺规范第一节、钎焊基本概念概述目前国内外的焊接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熔化焊、压力焊、钎焊。
钎焊是空调器管路件焊接的主要焊接方法。
1.1什么叫钎焊采用熔点比母材(被焊接件)熔点低的填充材料(称为钎料或焊料),在低于母材熔点、高于钎料熔点的温度下,利用熔化后的液态钎料在母材表面润湿、铺展或在母材的装配间隙中填缝,与母材相互溶解与扩散而实现零部件之间的连接方法。
通俗的讲,钎焊就是利用液态钎料填满钎焊金属结合面而形成的牢固接头的焊接方法。
其焊工工艺过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⑴、液态钎料能润湿钎焊金属并致密的填满全部间隙;⑵、液态钎料与钎焊金属进行必要的物理、化学反应达到良好的金属间结合。
1.2钎焊的种类:1.3软钎焊与硬钎焊软钎焊:焊条熔化温度在450℃以下的为软钎焊; 硬钎焊:焊条熔化温度在450℃以上的为硬钎焊;钎焊硬钎焊电阻钎焊炉中钎焊高频焊机钎焊 自动焊接机火焰钎焊手工火焰钎焊美国AWS焊接协会根据钎料的熔化温度将钎焊分为两种,钎料在450℃以上才能熔化的称之为硬钎焊,钎料在450℃以下即可熔化的称之为软钎焊。
第二节、铜管管口加工及焊点的装配一、管口的装配方式及装配注意事项1、铜管管口加工方式简介钎焊铜管的主要管口加工方式有镦口、压口、缩口、扩口、内定位点、外定位点等,如图2-1各类管口加工①②③④⑤1-镦口 2-压口 3-缩口 4-扩口 5-内定位点图2-1 各类管口加工外观在钎焊铜管前必须要保证管口的装配间隙及装配深度,如装配间隙过大、倾斜、插入深度不足、插入深度较深等装配不良现象都会影响我们的焊接焊点质量。
2、铜管管口装配简介根据钎料的流动特性试验表明:当装配间隙在0.05mm-0.15mm时(单边间隙),钎料才能在缝隙中充分的润湿、铺展在缝隙内与管壁相互的溶解与扩散,因此必须要保证管口的单边装配缝隙在0.05mm-0.15mm,若大于0.05mm-0.15mm时钎料将会直接流入管口内部,不能与管壁起到相互的溶解与扩散,从而造成全堵塞、半堵塞或虚焊现象,若小于0.05mm-0.15mm时钎料在缝隙内将难于流动与扩散,管口在装配时也难以装配。
钎焊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③在焊接部位涂上焊药。
④用加热的烙铁沾上焊锡,在焊接部位稍停片刻,使焊件发热,然后渐渐移动,使焊锡匀称地流入焊缝,形成光滑平滑的焊道。
⑤焊缝较长时,可将焊接件固定好,压牢并涂好焊药,先用点焊的方法,然后再焊好全部焊缝。
二、钎焊应留意的平安事项
①烙铁要放稳,防止掉下来,以免引起火灾或烫伤。
②使用烙铁时,应首先留意电源电压与烙铁电压是否全都。
不全都时,不准使用。
通电后,不能任凭离开,用完后应断开电源。
③试验烙铁温度时,要用焊锡试,不要用手触摸,以防烫伤。
- 1 -。
钎焊工艺方法是钎焊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连接工艺方法,主要通过加热和熔化填充材料来连接金属部件。
钎焊工艺方法有多种,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介绍。
1.常见的钎焊方法之一是火焰钎焊。
该方法通过火焰将填充材料加热至熔化,并将其涂覆在连接部位上。
然后,使用火焰加热连接部位,使其达到足够的温度,从而使填充材料熔化,并与金属基材形成牢固的连接。
火焰钎焊需要使用氧气和燃气(如乙炔)等燃烧混合物作为热源。
2.另一种常见的钎焊方法是电弧钎焊。
该方法使用电弧产生的高温来将填充材料加热至熔化,并与金属基材连接。
电弧钎焊中,填充材料通常以棒状或丝状的形式使用,并由电弧自动送进连接部位。
电弧钎焊通常需要特殊的钎焊设备,如钎焊机和电弧焊机。
3.焊接材料的选择也是钎焊工艺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环。
填充材料应具有与金属基材相似的化学成分,以确保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没有大的结构变化。
填充材料通常是金属或合金的形式,如铜合金、银合金和镍合金等。
此外,填充材料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润湿性,以便在加热过程中能够与金属基材充分接触,并形成良好的连接。
4.预处理是钎焊工艺方法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进行钎焊之前,需要对连接部位进行清洁和表面处理,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通常需要使用酸性溶液或金属清洁剂将连接部位清洗干净,并去除杂质和氧化物。
此外,还需要进行刮削、打磨或喷砂等操作,以改善接触性能和焊接效果。
5.钎焊过程中的控制也是关键。
温度控制是钎焊过程中的重要要素,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过度熔化和变形,而过低的温度则无法使填充材料熔化。
此外,还需要控制焊接速度、填充材料的供应量和焊缝的形状等参数,以确保钎焊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钎焊工艺方法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连接方法,通过加热和熔化填充材料来与金属基材连接。
常见的方法包括火焰钎焊和电弧钎焊,而填充材料的选择、预处理和过程控制也是工艺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钎焊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航空航天和家具制造等领域,具有连接可靠、成本低廉和操作方便等优点。
钎焊安全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安全操作流程1、设备上下不得有杂物,不得在工作范围内有障碍物2、检查电源、记录仪表及记录纸无异常3、按照设备能力要求,严禁超量4、设备工作中,必须有专人监视5、观察设备各控制系统是否进入正常的待运行状态6、按照工艺要求,认真调整仪表等达到要求后,启动设备加热工件7、设备运行中不得打开炉门和随意加入工件8、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得随意乱动控制柜上的开关、按钮9、随时注意设备、仪表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10、使用后,关闭电源、清理炉膛、关好炉门11、保存好记录,做好交接班记录一、钎焊的原理:用溶点较低的金属对相对较高溶点的金属的连接,比母材低的填充金属(称为钎料),经加热熔化后,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的焊接方法。
二、钎焊的类别:根据溶点不同分为软钎焊和硬钎焊1、软钎料:熔点低于450℃的钎料,有锡铅基、铅基(T<150℃,一般用于钎焊铜及铜合金,耐热性好,但耐蚀性较差)、镉基(是软钎料中耐热性最好的一种,T=250℃)等合金。
软钎焊主要用在焊接受力不大或工作温度较低的地方使用。
2、硬钎料:即熔点高于450℃的钎料,硬钎料主要用于焊接受力较大、工作温度较高的工件,如:自行车架、硬质合金刀具、钻探钻头等(主要用于机械零、部件的焊接)。
钎焊的加热方式有烙铁加热、火焰加热、电阻加热、感应加热、浸渍加热和炉中加热等。
我司水壶的不锈钢焊接硬钎料焊接,焊接设备为感应压力式钎焊设备,其原理是用交频电流在钎焊接头产生的感应涡流和电阻热对工作加工感应电流的大小除与工件本身的形状和材质在关,感应焊接采用高频电流。
三、钎焊工艺的控制要点钎焊时,只有熔化的液体钎料很好地润湿母材表面才能填满钎缝。
衡量钎料对母材润湿能力的大小,可用钎料(液相)与母材(固相)相接触时的接触夹角大小来表示。
影响钎料润湿母材的主要因素有:1.钎料和母材的成份若钎料与母材在固态和液态下均不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则他们之间的润湿作用就很差,如铅与铁。
钎焊生产工艺钎焊生产工艺包括:钎焊前工件表面准备、装配、安置钎料、钎焊、钎后处理等各工序,每一工序均会影响产品的最终质量。
工件表面准备钎焊前必须仔细地清除上件表面的氧化物、油脂、脏物及油漆等,因为熔化了的钎料不能润湿未经清理的零件表面,也无法填充接头间隙。
有时,为厂改善母材的钎焊性以及提高钎焊接头的抗腐蚀性,钎焊前还必须将零件预先镀覆某种金属层。
(1)清除油污油污可用有机溶剂去除。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酒精、四氯化碳、汽油、三氯化烯、二氯乙烷及三氯乙烷等。
小批生产时町将零什浸在有机溶剂中清洗干净。
大批生产中应用最广的是在有机溶剂的蒸汽中脱脂。
此外,在热的碱溶液中清洗也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例如钢制零件可浸入70—80℃的10%苛性钠溶液中脱脂,铜和铜合金零件GAGGAGAGGAFFFFAFAF可在50g磷酸三钠,50g碳酸氢纳加1L水的溶液内清洗,溶液温度为60~80°C。
零件的脱脂也可在洗涤剂中进行脱脂后用水仔细清洗。
当零件表面能完全被水润湿时,表明表面油脂已去除干净。
对于形状复杂而数量很大的小零件,也可在专门的槽子中用超声波清洗。
超声波去油效率高。
(2)清除氧化物钎焊前,零件表面的氧化物可用机械方法、化学浸蚀法和电化学浸蚀方法进行。
机械方法清理时可采用锉刀、金属刷、砂纸、砂轮、喷砂等去除零们:表面的氧化膜。
其中锉刀和砂纸清理用于单件生产,清理时形成的沟槽还有利于钎料的润湿和铺展。
批量生产时用砂轮、金属刷、喷砂等方法。
铝和铝合金、钛合金的表面不宜用机械清理法。
化学浸蚀法广泛用于清除零件表面的氧化物,特别是批量生产中,因为他的生产率比较高,但要防止表面的过浸蚀。
适用于不同金属的化学浸蚀液成分列于表1。
对于大批量生产及必须快速清除氧化膜的场合,可采用,电化学浸蚀法(表2)。
GAGGAGAGGAFFFFAFAF表1 化学浸蚀液成分表2 电化学浸蚀GAGGAGAGGAFFFFAFAFGAGGAGAGGAFFFFAFAF化学浸蚀和电化学浸蚀后,还应进行光泽处理或中和处理(表3),随后在冷水或热水中洗净,并加以干燥。
真空钎焊工艺及要点真空钎焊工艺及要点1 焊前清理及装配铝及铝合金暴露在空气中会很快形成一种黏着力强且耐热的Al2O3氧化膜。
该氧化物薄膜很容易吸收水分,不仅妨碍钎缝的良好结合,而且还是生成气孔和夹渣的根源。
为了保证钎焊质量,焊前应采取严格的清理措施,彻底清除母材和钎料表面的氧化膜和油污。
化学清洗工艺为:首先,用w(NaOH)10%的溶液浸蚀铝材15min、钎料10min,溶液温度应为40~60℃;其次,在硝酸+氢氟酸溶液中浸蚀铝材10min、钎料5min;溶液配比为W(HNO3)58%~62%的溶液15L,w(HF)48%的溶液0.6L。
在进行化学清洗过程中,加热温度与溶液浓度不能过高,否则化学反应过分剧烈会在试样表面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影响焊接质量。
化学清洗后,试样上残留的溶液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否则会造成局部点状腐蚀,降低焊件的使用寿命。
母材和钎料经过清理后最好能及时钎焊,否则在存放过程中又会重新生成氧化膜,所以应尽量缩短清理完毕到焊前的时间间隔,最多不要超过12h,否则需要重新清理。
钎焊接头的合理装配对于保证良好的钎焊工艺性及铝铜钎焊接头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试验中采用铝铜板对接接头形式,母材及钎料从下到上的放置顺序为铝板→片状钎料→铜板,铝铜真空钎焊接头的装配示意图如图1所示。
通过采用垫片(垫片厚度为7.3~7.4mm)来控制铝铜钎缝的间隙,使钎缝间隙保持0.2~0.3mm之间,在此间隙值范围内,铝铜钎焊接头具有最大的结合强度。
这是由于0.2~0.3mm的间隙值范围保证了钎料充分而致密地填缝,母材对钎料良好的合金化作用以及母材对钎缝合金层足够支撑作用。
间隙过大或过小都将影响钎缝的致密性及接头强度。
间隙过小时钎料填缝变得困难,间隙内的气体较难排出,容易造成未钎透、气孔等缺陷。
间隙过大时毛细作用减弱,也使钎料不能填满间隙,母材对钎料中心区的合金化作用消失,钎缝结晶生成柱状组织和枝晶偏析以及母材对钎缝合金层的支撑作用减弱〔6〕。
钎焊的手法技巧
钎焊是一种利用熔化填充材料来连接金属零件的焊接技术。
以下是一些钎焊的手法技巧:
1. 清洁工作区:在进行钎焊前,必须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无尘,以确保焊接处的金属表面没有杂质,以便钎剂更好地粘附和铺展。
2. 热适应:对于大型或厚度较大的金属零件,需要适当地加热以减少焊接应力。
在焊接前,可以通过在整个零件上进行预热来实现热适应。
3. 适当的钎焊温度:不同的填充材料和金属合金需要不同的钎焊温度。
必须根据选定的填充材料和金属合金的特性来调整焊接温度。
4. 均匀加热:在进行钎焊时,应将热量均匀地应用于焊接区域以避免局部过热或冷却不充分。
可以使用火焰喷枪或电阻炉等设备来实现均匀加热。
5. 控制钎焊填充材料的流动:钎焊填充材料应在焊缝中自由流动,以确保完全填充接缝。
为了控制填充材料的流动,可以使用草绳、砂轮、铜块等辅助材料来控制焊剂的流向。
6. 控制钎焊时间:钎焊时间应根据金属材料的冷却速度来适当控制。
过长的焊接时间可能导致填充材料流失,而过短的焊接时间可能导致焊接强度不足。
7. 精心处理钎焊后的接头:焊接完成后,应将接头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去除多余的焊剂、清理焊缝表面,并进行喷砂或其他表面处理以提高焊接接头的美观度和抗腐蚀性能。
请注意,这些手法技巧只是钎焊的一些基础原则,实际操作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焊接要求和材料适当调整。
建议在进行钎焊操作前,先进行相关培训和实践,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手工钎焊的技巧手工钎焊是一项常见的金属连接工艺,具有简单、灵活、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要掌握好手工钎焊技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准备好焊接材料和工具。
手工钎焊需要使用到焊丝、钎料、焊嘴、钳子、火炬等工具和设备。
在开始钎焊之前,要确认焊接材料的种类和焊接线径是否匹配,并检查焊接工具的状态是否正常,确保焊接过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掌握合适的焊接姿势和操作方法。
钎焊时一般采用集束焊法或均匀加热焊法,以确保焊接结果均匀牢固。
焊接时要控制好火焰的大小和距离,将焊火平稳地照射在焊口上,同时保持焊件和焊丝的合适角度和位置,以保证焊接质量和效率。
再次,要掌握适当的加热和热处理方法。
手工钎焊的关键是通过加热使钎焊材料熔化并与被连接材料结合,所以加热过程的控制非常重要。
一般使用火焰进行加热,要注意调节火焰大小和照射距离,保持焊丝和焊接件的适当间距,以免过度加热或不足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还要注意焊接件的热处理,如预热、热处理和冷却,以减少焊接产生的应力和缺陷。
此外,要注意钎焊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钎焊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火花和有害气体,对操作者和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在钎焊之前,要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佩戴好防护装备,如防火眼镜、焊手套等,并注意火源周围的防火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最后,要注意钎焊后的处理和质量检验。
钎焊完成后,可以对焊口进行打磨、清理等处理,以获得更好的外观和连接效果。
同时还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如可视检验、尺寸检测、力学性能测试等,以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总之,掌握手工钎焊的技巧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和实践。
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钎焊技术,做出更加优质和可靠的焊接作品。
钎焊焊接方法
1.清洁准备工作:在钎焊前,应先清洁和除油处理母材,并检查有无瑕疵和裂纹。
2.加热母材:将母材加热至钎剂的融点以上,并用火焰均匀加热母材的表面。
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火焰的大小和位置,避免产生明显的畸变或烧伤。
3.加钎剂:将熔化的钎剂均匀地涂抹在母材表面上。
在制备钎焊连接前,应注意控制钎剂的量和涂布位置。
4.焊接工作:在把钎焊连接放置在设计位置之前,应均匀地施压,使钎剂在母材表面分布均匀。
然后,在加热和冷却期间注意控制加热和冷却速率和温度,以避免产生裂纹和畸变等问题。
5.消除焊剩及清理:待钎焊连接冷却后,便可以将焊剩涂抹干净。
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清理表面。
6.检查焊接质量:经过钎焊后,应检查连接的质量,包括钎剂与母材之间的紧密连接、焊接中的任何变形或瑕疵。
如果有必要,应进行焊接接头的气密性测试或强度测试,以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和要求。
不锈钢真空钎焊的工艺要点
1 钎焊接头的设计:
设计钎焊接头时,应考虑接头的强度、组合件的定位方法、钎料置放的位置、接头间隙等诸多因素
1.1钎焊接头连接方式:
钎焊接头有对接和搭接两种方式。
采用对接接头,由于钎料和钎缝的强度一般比母材低,因而对接接头不能保证接头具有与母材相等的承载能力,因此钎焊接头大多采用搭接形式。
通过改变搭接长度提高钎焊接头的强度。
对于采用高强度铜基、镍基钎料钎焊的搭接接头,搭接长度通常取为薄壁件厚度的2~3倍。
由于工件的形状不同,搭接接头的具体形状也各不相同。
对于薄壁件而言,常采用锁边形式的搭接方式,提高钎焊接头的强度。
1.2接头的定位:
组合件的定位是影响钎焊质量的重要因素。
定位的方法主要有依靠自重、紧配合、毛刺定位、点焊定位、(氩弧焊)涨口定位、夹具定位等。
列管式EGR冷却器将采用涨口定位、点焊定位、焊接变位器等多种定位方法
1.3 钎料的置放:
钎料置放的原则是应尽可能利用钎料的重力作用和钎缝的毛细作用来促进钎料填满间隙。
E GR冷却器的钎焊将使用镍基钎料膏状和非晶态薄带两种。
膏状钎料应直接涂在钎缝处,而非晶态薄带钎料标准有0.0254mm 0.0381mm等不同的厚度。
按工件要求加工成不同的形状,置于钎缝处。
总之镍基钎料合理的使用对我们来说还要做很多工作,比如钎料表面处理、膏剂的涂覆方法、钎料用量等诸多方面,根据实际要求进一步完善。
1.4 接头的间隙:
钎焊时是依靠毛细作用使钎料填满间隙。
正确地选择接头间隙很大程度上影响钎缝的致密性和强度。
不同的钎料对接头间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镍基钎料要求接头间隙为0.02~0.10m m,比其它钎料相比,这种钎料要求接头间隙小的特点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由于BNi—2镍基钎料含有硼(3.2%),硅(4.5%)可以形成脆性相的元素,为保证接头的性能,应尽量使这些元素在钎缝内通过扩散作用而降低到最低程度。
当间隙小时,这些脆性相的元素数量少,向母材扩散的距离短,可以通过扩散使这些元素在钎缝中的浓度降低。
从而避免产生脆性相,提高钎焊的强度。
反之这些脆性相的元素将滞留在钎缝中形成脆性相,。
资料表明,当间隙为“零间隙”、0.05mm、0.1mm时。
脆性相随着间隙的变化而增大。
间隙在0.1mm时,脆性相不仅增多,而且形成明显的连续层。
钎缝的强度严重降低,危害极大。
因此钎缝最佳间隙应控制小于<0.08mm。
2 工件表面处理
钎焊前彻底清除工件表面的氧化物,油污,脏物是钎料和母材相互润湿、扩散填充焊缝的前
提条件。
工件表面净化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清除油污
有机溶剂,金属洗涤剂,碱溶液:
2.2 清除氧化物
机械方法,化学清洗,电化学清洗
根据观察国外样件表面的光亮度的程度,其表面处理应有去油和化学清洗两道工序。
EGR冷却器列管式结构,属薄壁件钎焊,焊点多达200多个,还要满足气密性,耐腐蚀性,及强度的要求,难度较大。
因此彻底清除工件表面的油污,氧化物。
尤为重要。
3.制定温度曲线
3.1 .钎焊温度曲线:根据选择的钎料来指定
3.2 空烧净化温度曲线:
空烧净化的目的是将真空炉升温到高于焊接温度80℃的条件下保温1.5小时净化炉内气氛,使炉内母材和钎料的蒸发物得以挥发出去。
空烧温度高,固然净化效果好。
但过高的空烧温度会对炉体热屏、加热体有一定的损害。
空烧时炉内应放一些瓷壳,利用瓷壳表面吸附炉内的蒸发物。
实施空烧净化程序的要求:
●批量生产7~10天后
●真空炉停用后恢复生产
●真空度低造成炉体氧化或工件氧化严重
●炉体重大维修以后
4 重熔温度
重熔温度对于多级真空钎焊和钎缝有缺陷回炉补焊,提高成品率来说是很重要的。
重熔温度即焊后钎缝的熔点。
不锈钢在钎焊过程中熔化的钎料与不锈钢相互作用,使得焊后钎缝的成份不同于所用钎料的成份。
钎缝的重熔温度也不同于钎料的熔点。
通常,一般钎料的重熔温度要高于钎料熔点几十度。
根据钎料的重熔与钎料成份、钎焊工艺之间的关系,确定合适的工艺规范,使钎缝的重熔温度大大高于钎料的熔点。
不仅提高钎缝的使用温度,还提高了多级钎焊或补焊时的温度。
资料表明:影响BNi-2镍基钎料重熔温度的因素很多。
而影响钎料重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母材与钎缝之间元素硼的扩散。
BNi-2钎料中降低钎料熔点影响最大的化学元素是硼。
钎缝中的硼向母材中扩散,使得硼在钎缝中的浓度降低。
扩散时间越长,硼的浓度就降得越低。
而硼的蒸发量很小,影响可以忽略,母材向钎料中的溶解使BNi-2镍基钎料中的硼的变化量很
小。
这种变化对钎缝的液相线有一定的影响,对固相线(重熔温度)影响不大。
因此,BNi -2镍基钎料的重熔温度比钎焊温度通常要高约100℃,。
利用钎料的重熔温度比钎焊温度通常要高的特性,可以采用同一温度曲线对有缺陷的焊件进行回炉补焊,不会造成原焊缝融化。
5.氩气分压控制工艺:
真空钎焊根据真空条件不同可分为高真空钎焊,局部真空钎焊两种。
高真空钎焊适用于含有易挥发元素较少,及氧化物难以分解的钎料、母材。
如果钎料中含有较多的易挥发元素,为了在钎焊温度下减少钎料、母材中这些元素的蒸气压力,提高钎焊质量,可以采用通入一定分压氩气的局部真空钎焊技术。
钎焊升温过程中,钎料和母材能够保持固相或液相的最低压力是由计算或经验确定的。
钎焊在高真空状态下升温过程始终要是温度刚好低于汽化开始的温度(液相线温度)时通入一定量的高纯度氩气。
以便平衡在汽化开始的温度下易挥发金属的蒸汽压力。
採用这种技术,可以减少钎料和母材的蒸发,从而大大地扩大真空钎焊可焊的材料范围。
尤其含有易挥发元素锰,磷等钎料,效果更明显。
局部真空钎焊工艺可概括为两次充氩。
第一次充氩(氩气分压控制),温度接近焊接温度时充氩10~15分钟,氩气压力为40kp。
第二次充氩(快冷),降温到500℃时启动快冷,氩气压力为70~80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