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妊娠高血压的日常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孕期高血压应急预案1. 目的为了降低孕期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提高孕期高血压疾病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母婴安全,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孕期高血压患者的应急处理。
3. 高血压定义及分类3.1 定义孕期高血压是指妊娠20周后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2 分类孕期高血压分为轻度高血压和重度高血压。
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
4. 应急预案4.1 轻度高血压1. 生活调整:保证充足的休息,适当减少食盐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控制体重增长。
2. 定期监测:每周监测血压,观察血压变化。
3.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降压药物,如甲基多巴、拉贝洛尔等。
4.2 重度高血压1. 立即就医:出现头痛、视力模糊、上腹部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立即就医。
2. 生活调整:保证充足的休息,严格控制食盐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控制体重增长。
3.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有效的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ACEI类药物等。
4. 密切观察: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5. 注意事项1. 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高血压。
2. 做好孕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孕妇自我管理能力。
3.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孕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6. 预案修订本预案将根据孕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进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定期进行修订。
7. 附录附录中可包括相关文献、指南、药物说明书等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孕期高血压应急预案的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妊娠高血压的护理措施妊娠高血压的护理措施:1.妊娠高血压的定义和病因:妊娠高血压是指妊娠期血压升高,并伴有蛋白尿的一种妊娠并发症。
其病因包括孕前高血压、妊娠诱发的高血压和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2.妊娠高血压的分类:妊娠高血压可分为以下几类:轻度妊娠高血压、中度妊娠高血压、重度妊娠高血压和子痫前期。
3.妊娠高血压的护理措施:3.1 监测血压和尿蛋白:- 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记录相关数据,并及时评估血压变化。
- 每次产检时检查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了解病情的变化。
3.2 体重管理:- 监测孕妇体重的变化,避免过度体重增加。
- 提供适当的饮食建议,包括低盐饮食、饮食均衡,减少摄入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
3.3 休息与活动:- 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 鼓励适当的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增强循环系统功能。
3.4 营养补充:-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钙、维生素D等。
- 配合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确保孕妇获得充分的营养。
3.5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如甲基多巴胺、硝苯地平等。
- 定期复查血压和尿蛋白,调整药物剂量,以控制血压。
3.6 密切观察胎儿情况:- 定期进行胎儿心率监测,评估胎儿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 如有必要,进行胎儿超声检查,了解胎儿的脐血流情况等。
3.7 孕妇心理支持:- 定期与孕妇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 教育孕妇了解疾病的预后和相关知识,以增强其对疾病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常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妊娠期特有的一组疾病,发病率约为5%~12%,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临床表现1、妊娠期高血压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并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2、子痫前期(1)轻度: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可伴有上腹不适、头痛、视力模糊等。
(2)重度: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随机尿蛋白≥(++);血清肌酐>106umol/L或虽无蛋白尿,但合并下列任何一项者:①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x10*9/L);②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升高2倍以上);③肾功能损害(血肌酐水平>1.1mg/dl或为正常值2倍以上);④肺水肿;⑤持续性头痛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部不适等。
3、子痫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或伴昏迷。
典型发作过程:先表现为意识丧失、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头扭向一侧,牙关紧闭,继而口角及面部肌肉颤动,数秒后全身及四肢肌肉强直(背侧强于腹侧),强烈抽动。
抽搐时呼吸暂停,面色青紫。
持续1分钟左右,抽搐强度减弱,全身肌肉松弛,发出鼾声,呼吸恢复。
病情转轻时,抽搐次数减少,抽搐后很快苏醒,若抽搐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可陷入深昏迷状态。
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妇女妊娠20周前无蛋白尿,妊娠20周后出现尿蛋白≥0.3g/24h;或妊娠前有蛋白尿,妊娠后蛋白尿明显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减少<100x10*9/L,或出现其他肝肾功能损害、肺水肿、神经系统异常或视觉障碍等严重表现。
妊娠高血压疾病护理常规[概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一般从妊娠5 个月以后比较常见,以高血压、白尿等症状为主,严重者发生子痫。
对母婴危害极大,可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合并心肾疾病等,甚至导致母儿死亡。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
水肿,蛋白尿三个主要症状。
1、子痫前期可出现头痛、眼花、恶心、胃区疼痛及呕吐等症状。
2.子痫典型发作过程为先表现眼球固定,瞳孔放大,瞬即头扭向一侧,牙关紧闭,继而口角及面部肌颤动,数秒钟后发展为全身及四肢肌强直,双手紧握,双臂屈曲,迅速发生强烈抽动。
抽搐时呼吸暂停,面色青紫。
持续1分钟左右抽搐强度减弱,全身肌松驰,随即深长吸气,发出鼾声而恢复呼吸。
抽搐临发作前及抽搐期间,患者神志丧失。
抽搐次数少及间隔长者,抽搐后短期即可苏醒;抽搐频繁持续时间较长者,往往陷入深昏迷。
在抽搐过程中易发生种种创伤。
如唇舌咬伤、摔伤甚至骨折,昏迷中呕吐可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可发生于产前,产时或产后。
3.妊娠高血压病,特别是子痫前期与子痫,往往可发生肾功能障碍、胎盘早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等母儿并发症。
[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与各种因素引起水钠潴留有关。
2.焦虑(anxiety) 与担心妊高征对母儿的影响有关。
3.知识缺乏(knowledge deficit) 缺乏妊高征的相关知识。
4.有受伤的危险与硫酸镁治疗及发生抽搐有关。
5.有胎儿受伤的危险与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胎盘血流量减少致胎儿宫内缺氧有关。
6.潜在并发症(potential complication)胎儿窘迫、子痫、胎盘早剥、凝血功能障碍、脑溢血、急性肾衰竭。
[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病室保持安静、通风、避光,须绝对卧床休息者禁止会客。
2.给予高蛋白、清淡、富含纤维的饮食,忌酒,姜等刺激性食物。
3.增加门诊检查次数。
4.孕28周后,每4小时听胎心1次。
发现胎心异常即给氧气吸入、报告医生。
氧气吸入每日2次,每次30 分钟。
妊娠期高血压该如何护理作者:肖娟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1期妊娠期高血压是现如今孕产妇在妊娠期间经常患有的一种妊娠疾病。
除了正常的药物治疗外,妊娠期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可以说是帮助孕产妇进行良好妊娠的重要环节。
为此,文章将为大家进行妊娠期高血压护理工作的相关知识点科普,希望能够为准妈妈提供一些有效建议。
一、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简称妊高症,常发生于孕产妇的妊娠期20周以后。
患者通常伴有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临床特征,若高血压情况严重,孕产妇还有可能出现抽搐、昏迷、心肾衰竭等症状,甚至造成母婴死亡。
二、常见的孕妇妊娠高血压治疗方法1、对患病孕妇进行镇静、降压、解痉等治疗,帮助其缓解高血压症状;2、提前做好辅助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孕妇的心、肝、肾功能是否异常。
如果出现血液浓缩现象,也应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确保其处于平衡状态;3、时刻监测胎儿情况及孕妇的胎盘功能;4、情况允许的孕妇可适当应用利尿剂,必要时终止妊娠,有效防止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的产生。
三、妊娠期高血压的有效护理如果孕产妇在妊娠期间不幸患有妊娠高血压症状,除了要遵医嘱进行有效治疗外,还要注意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
1、用药护理以药物“硫酸镁”的使用为例:(1)用药方法:可采取静脉注射方式也可采取肌注方式。
前者局部刺激较小,但用药后血药浓度下降快;后者局部刺激较大,但血药浓度下降较慢。
(2)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孕产妇的膝反射减弱或消失;(3)用药要求:膝跳反射必须存在;孕妇呼吸不少于16次/分;尿量应确保每日不小于600ml,且不少于25ml/h。
2、一般护理妊娠高血压孕妇在住院接受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做好一般护理工作:(1)建议孕妇采取左侧卧位卧床;(2)每4小时测1次血压,若发生血壓异常应当及时采取处理措施;(3)注意观察胎儿胎心变化,以及胎动、子宫敏感性是否发生较大改变;(4)观察产妇生命特征,发生呼吸不顺畅情况时应立即给氧。
妊娠高血压优质护理内容
妊娠高血压是指孕妇在妊娠20周后,血压升高到140/90 mmHg或更高,并伴有蛋白尿的一种疾病。
为了确保母婴的健康,以下是提供优质护理的重点内容:
1. 定期监测血压和蛋白尿:定期测量孕妇的血压和进行尿液分析,以及监测蛋白尿的程度。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并控制高血压情况。
2. 饮食管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低盐、低脂肪和高纤维的饮食。
避免过多的咸味食物,限制咖啡因摄入,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3.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血压升高的风险。
建议孕妇遵循医生的指导,控制体重的增长速度。
4. 适量的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控制血压和增强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孕妇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或水中运动。
5. 避免过度劳累:孕妇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减少工作压力,并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避免搬运重物和剧烈运动。
6. 规律的产前检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和母体的健康状况。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并发症。
7. 药物治疗:如果严重高血压无法通过非药物干预控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特定的抗高血压药物。
然而,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监测药物对母婴的影响。
8. 情绪支持: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情绪安抚,帮助孕妇缓解焦虑和压力。
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交流来实现。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每位孕妇的情况可能不同,因此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产科医师以获取个性化的护理建议和治疗方案。
1。
妊娠期高血压的护理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
这些病症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心理护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可能会加重病情。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帮助患者缓解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的认识,让他们了解该病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使患者及家属有信心配合治疗。
二、饮食护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为主。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以补充营养,同时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加重水肿症状。
三、休息与活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在医生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瑜伽等,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病情。
四、病情监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尿常规检查、胎心监测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头痛、眼花、胸闷、呼吸急促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五、用药护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降压药、镇静剂等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使用方法,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同时,应避免患者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六、预防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子痫前期和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预防其发生。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有持续性头痛、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应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就医。
妊娠期高血压的护理需要全方位的和支持。
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休息与活动、病情监测、用药护理以及预防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等方面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保障母婴健康。
如何护理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到了妊娠期女性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对孕妈来说辛苦与幸福并存,这个时期也会出现一些疾疾病危害母婴健康,如妊娠期高血压,它是一种妊娠期高危疾病,大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以不规则血压上升、尿蛋白以及水肿等为主要症状表现,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可能引发母婴不良结局。
随着高龄产妇数量的增加,妊娠期高血压患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数据统计显示,全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率约为5%-10%,而我国该疾病患病率约更高,约为9.4%-10.4%。
鉴于此,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积极接受治疗并做好相应护理,降低疾病对母婴的不良影响,维护母婴健康。
下文就围绕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知识与护理展开介绍。
一、妊娠期高血压症状与危害妊娠期高血压定义方面,是指孕周20周后第一次出现的高血压疾病,判定标准为:尿蛋白检测阴性,收缩压≥140mmHg以及舒张压≥90mmHg,通常患者会在产后12周内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高血压、蛋白尿与水肿为主要症状表现,患者还会伴随恶心呕吐、眼花头痛以及胸闷等症状,孕期持续血压增高还会对母婴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如产后出血、早产、脑出血、肝破裂、胎儿生长受限以及胎儿窘迫等,其中孕产妇方面,妊娠期高血压引发的早产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可达到25%,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则位居其后,同时孕产妇有一定死亡风险达到0.1%;围产儿诸多并发症中,胎儿窘迫发病率最高达到9.65%,而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等则位居其后,胎儿也有一定死亡风险较产妇死亡风险更高达到4.6%。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每年因妊娠期高血压死亡人数在孕妇总死亡人数中占比约为10-18%,该疾病已成为引发孕妇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
此外,妊娠期高血压不仅影响近期母婴健康,还对其远期健康有一定影响,即使患者产后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其代谢与心血管方面的潜在患病风险仍未消除,尤其是出现妊娠高血压并发症的患者,会增加患者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有无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有无家族史。
2、评估血压、尿蛋白、水肿、自觉症状以及有无抽搐、昏迷等情况。
3、抽搐与昏迷是最严重的表现,注意发作状态、频率、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神志情况等。
二、护理措施
1、保证休息,调整饮食,密切监护母儿状态。
2、间断吸氧。
3、明确硫酸镁用药方法、毒性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4、子痫患者应尽快控制抽搐,专人护理防止受伤,减少刺激,以免诱发抽搐。
5、严密监护,为终止妊娠做好准备。
三、健康指导要点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高钙为宜,全身水肿者低盐饮食。
2、左侧卧位为宜,自测胎动。
3、加强产检,定期接受产前保护措施。
4、患者掌握识别不适症状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5、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宣教。
四、注意事项
1、用药前后监测血压,同时监测尿量、膝腱反射、呼吸。
2、产后 48 小时内防止发生抽搐,使用大量硫酸镁后应严防产后出血。
妊娠期高血压护理知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疾病,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我们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目前,妊娠期高血压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原因。
该病多见于孕初期的产妇,而且来势凶猛,不若不积极进行治疗,很可能危及母子生命。
那么,有关妊娠期高血压护理,你了解多少呢?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哪几类?一是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出现高血压,患者的尿蛋白呈阴性,通常在产后可以确诊,少数患者会伴有上腹部的不适感,或者是血小板减少,通常会在产后的12周内恢复正常。
二是子痫前期,通常分为轻度和重度。
轻度的情况下,也是患者的尿蛋白呈阴性,少数患者会伴有上腹部不适感,或者是有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重度的情况是血压和尿蛋白会持续升高,母体的脏器功能不全或者是胎儿有并发症产生。
患者会出现持续的血压升高,同时会伴有持续性的头痛或者是脑神经症状,还会伴有持续性上腹部疼痛。
患者很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的情况,而且胎儿生长受到限制,会有羊水过少的情况。
三是子痫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会有一定的抽搐,但是也有可能发生在血压升高不显著,无蛋白尿患者身上,通常在产前患者发生子痫的情况较多。
2.妊娠期患高血压的主要病因有哪些?一是免疫因素。
患者妊娠期高血压与自身的免疫功能有关,当患者身体免疫失衡,封闭抗体产生不足,就会有子痫前期情况的发生。
二是遗传因素,从流行病学资料方面显示,妊娠期血压疾病有母系遗传倾向,主要是有遗传规律,主要是多基因遗传。
三是营养缺乏。
患者体内的钙、镁、锌、硒等营养物质缺乏,都可能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而且有相关研究发现,当饮食中的钙摄入不足就会导致患者的血清钙下降,患者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会受损。
硒元素能够防止机体受脂质过氧化物的损害,会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避免血管壁受到损伤,而且锌在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中有重要的作用。
3.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症状表现有哪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双下肢水肿,有的患者甚至会达到大腿和腹部水肿,出现全身水肿。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要点发布时间:2021-01-11T05:56:11.928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4期作者:向敏[导读]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变化,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头痛、胸闷等症状,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患者24小时排尿量、患者体重、以及患者的尿蛋白等各项指标。
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 61665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准妈妈在妊娠期20周后出现的一种高血压综合征。
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孕妇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发生水肿;个别孕妇还会出现头痛、眼花、抽搐。
据统计,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9%,在美国的发病率约为1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危害孕产妇生命安全,该病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因此,准妈妈们必须高度重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必须高度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今天,我们就来向准妈妈们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变化,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头痛、胸闷等症状,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患者24小时排尿量、患者体重、以及患者的尿蛋白等各项指标。
若患者发生抽搐、或出现昏迷,医护人员要注意记录患者抽搐、昏迷发作时的状态、抽搐、昏迷发作的频率、持续的时间、间隔的时间。
医护人员要定时听胎心,必要时,医护人员要进行胎心监护。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医护人员要使用氧气面罩,对患者给予间断吸氧;这样可以增加患者血氧含量,改善患者全身主要脏器和胎盘的血氧供应。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有可能因眩晕发生跌倒,而一旦患者跌倒,又极可能发生流产。
因此,医护人员必须确保病房地面清洁、干燥(尤其要确保病房厕所地面清洁、干燥)。
患者如厕、或下床行走时,医护人员都要在患者身边陪护,以免发生意外。
患者每次排便后,医护人员要使用温水,清洗患者的肛周,确保肛周干燥,预防感染。
二、睡眠护理医护人员要把患者安置在一间环境清洁、安静、舒适的病房内,通过空调将病房内的温度调整至18℃~22℃之间,将病房内的湿度调整至55%~65%之间;拉上病房的窗帘,让患者躺在病床上,保持左侧卧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极易出现肾脏并发症,让患者保持左侧卧位可以减少患者下腔静脉的压迫,使流向肾脏的血液增加;让患者保持左侧卧位,还可以增加患者回心血量与脑部供血量,防止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或脑损伤)。
妊娠期高血压的护理妊娠期高血压的护理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孕妇在怀孕20周后出现的血压升高,并伴有蛋白尿,没有其他明显症状。
及时的护理与管理对于预防并发症和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的护理内容,帮助护士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该病症。
1.病症介绍1.1 定义和分类1.2 发病原因1.3 病理生理改变1.4 临床表现2.评估与监测2.1 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与鉴别2.2 护理评估的内容2.3 血压监测方法与频率2.4 蛋白尿监测方法与频率2.5 体征观察与记录3.饮食与营养3.1 适宜的饮食原则3.2 控制钠盐摄入3.3 补充足够的蛋白质3.4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3.5 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4.安全与活动4.1 卧床休息的时间与方式 4.2 避免过度劳累4.3 使用支持性装置4.4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4.5 提供安全的环境5.药物治疗5.1 降低血压的药物选择 5.2 药物的用法与不良反应 5.3 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5.4 药物的剂量与频率6.并发症的处理6.1 孕期高血压的并发症6.2 早期子痫前期的处理6.3 重度子痫前期与子痫的处理6.4 治疗产后子痫的方法7.孕产妇教育与心理支持7.1 孕妇自我监测与记录7.2 饮食与锻炼指导7.3 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7.4 相关并发症的警示与处理 7.5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与方法附件:1.血压监测记录表格2.孕产妇饮食指导手册3.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信息4.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妇女保障劳动法:保障孕妇的权益,规定孕期工作条件等。
2.卫生部颁布的《孕产妇保健服务指南》:详细阐述了孕期高血压的护理要点和方案。
3.《妇女权益保护法》:保障妇女在妊娠期间的权益和福利。
妊娠高血压的日常护理
小编希望妊娠高血压的日常护理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妊娠高血压的日常护理
1、左侧卧卧床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睡姿选择左侧卧位,每天休息不少于10小时。
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人体大动脉)、下腔动脉的压迫。
使回心血量增加,改善子宫胎盘的血供,有利于血压恢复。
2、注意产检
每1-2周做一次产检,注意观察水肿,有无头痛等不适症状。
一但有异常应提早就诊。
自行监测血压,可每天早晚各量一次,并做记录。
3、适量运动
建议做适量的运动,可预防孕期疾玻但如果病情严重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除非是医生要求孕妈妈绝对卧床保胎,其他的情况都可以做一些轻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和简单的家务劳动能使孕妈妈精神放松并有助于控制体重。
4、合理饮食
控制食物的摄入总量,补充蛋白质、含钙以及锌、维生素C和E的食物,减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