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3相反数
- 格式:ppt
- 大小:954.50 KB
- 文档页数:19
【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有关相反数的概念。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相反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相反数的概念,掌握相反数的性质,并能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相反数的概念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还不够强。
在导入阶段,我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在呈现和操练阶段,我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在巩固和拓展阶段,我需要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相反数的概念,掌握相反数的性质,并能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教学法: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3.问题教学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例题等,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导入和巩固教学内容。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电梯上升和下降,引出相反数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上升和下降是两个相反的概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相反数的定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相反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三小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相反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掌握相反数的性质,并能运用相反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首先通过实例引入相反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相反数的存在。
然后通过探究相反数的性质,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特点。
最后,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相反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例,让学生自主发现相反数的存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相反数的性质,让学生自主理解相反数的特点;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自主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反数这样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的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求知欲。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激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掌握相反数的性质,并能运用相反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例,让学生自主发现相反数的存在;通过探究相反数的性质,让学生自主理解相反数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难点:相反数的性质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法和实践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2.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例,让学生自主发现相反数的存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相反数的性质,让学生自主理解相反数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三小节《相反数》是整个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学习绝对值、有理数乘法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以及了解相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和探索。
但同时,他们也可能因为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反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能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反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2.教学难点:相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学生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反数的含义。
2.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3.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通过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如电梯上升和下降,引出相反数的概念。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相反数的定义。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相反数的含义,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4.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上台演示,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
5.巩固练习:设置适量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相反数的掌握程度。
第一章:有理数1.2.3相反数:如果你们学完数轴了,就会发现,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某一个数的点有两个。
举个例子: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3的数有两个:-3与3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5的数有两个:-5与5-5 -4 -3 -2 -1 0 1 2 3 4 5向上边举的例子一样,数相同但数的符号不相同的,就叫互为相反数。
还拿3和5来举例:3的相反数是-3,-3的相反数是3.5的相反数是-5,-5的相反数是5.你看,这理不算太难吧,虽然讲起来跟绕口令一样。
也可以这么去解释:a的相反数是-a,-a的相反数是a. 这里说一下,这个a表示任何数但是在数学里,总有一位大哥最特殊,那就是:0这个家伙,走到哪里都是独一份的,这不又来了:0的相反数还是0!!先抛开这个0不谈,再说说相反数:通过前面3和5的例子,应该不难看出:在一个正数前添上“-”号,就会得到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或许这么说这件事:在任意一个数(没错,任意一个数,也包括负数)前面添上“-”号,这个得出来的新数,就能得出这个数(原数)的相反数。
肯定有人这么问我:你说任意一个数,也包括负数,负数前加负号,这是什么理?负数前加负号“-”的话,就得写成这样:拿-7举例子-(-7)记住一个原则:负负为正正正为正负正为负正负为负继续拿7举例:负负为正:-(-7)=7正正为正:+(+7)=7负正为负:-(+7)=-7正负为负:+(-7)=-7所以:是任意一个数,在它的前面加上“-”就可以得到它的相反数。
但是记住:相反数和倒数不是一个概念。
虽然“相反”和“倒”在字面意思来看,他俩差不多,但这俩不一样:倒数:一个数乘以它的倒数,等于1.比如:6*1/6=1相反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这个得出来的新数,就能得出这个数(原数)的相反数。
比如:8的相反数是-8,-3的相反数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