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犹太博物馆建筑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22 MB
- 文档页数:20
奇特的建筑之美:带你看看世界建筑史上奇奇怪怪的解构主义建筑'解构主义'这个词,最先出现在哲学领域。
其含义晦涩难懂。
简而言之,就是把什么都拆了。
有人总结道:'他们的矛头指向传统形而上学的一切领域。
所有的既定界限、概念、范畴、等级制度都是应该推翻的。
'美国的一位解构主义者比喻得更形象,他说解构主义者就像是把父亲的手表拆散了并使之无法修复的坏孩子。
从历史上看,社会上(文艺、哲学也包括在内)刮什么风,建筑领域里不久就会下什么雨。
1988 年3 月,在伦敦泰特美术馆举办了一次有关解构主义的学术研讨会。
会上观看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的录像。
同年6 月,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解构主义建筑展,展出了七名建筑师的10 件作品,引起轰动。
拉维列特公园,网络图片(侵删)美国《建筑》杂志1988 年6 月号在'编者之页'里写道:'本世纪建筑的第三趟意识形态列车就要开动了。
第一趟是现代主义建筑,第二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现在开出的是解构主义建筑。
'这位编者暗示解构主义小命不长,他说:'今后几个月,赶在解构主义建筑消失之前,我们和别人还有话说。
'为什么这样说呢?看了解构主义建筑的实例,也许你也会同意他的观点,因为这类建筑太奇特、太扎眼了。
要是满大街都盖上这类东西,非把人都吓疯了不可。
当然,少量的有一些,点缀一下我们这个多彩的世界,也未尝不可。
马尔默的HSB 旋转中心马尔默市是瑞典第三大城市。
马尔默的HSB 旋转中心是一栋商住合一式的建筑物。
它的设计理念源于一个名为《扭曲的躯干》(Twisting Torso )的白色大理石片雕塑,该雕塑1999年由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洛特拉瓦模仿扭曲的人形制作。
大楼于2001 年2 月14 日动工,工期为四年半。
2002 年3 月和8 月,该建筑分别完成地基及混凝土浇筑工程。
2005 年8 月27日,大楼正式落成。
谈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丹尼尔·利伯斯金———以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为例王小花1许晨曦2(1.天津华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天津300061;2.天津市大港建筑设计院,天津300270)【摘要】本文对解构主义建筑大师丹尼尔·利伯斯金的成名作———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分析,加深了对解构主义建筑特点的认识,并得出了解构主义建筑的四点创作原则。
【关键词】解构主义;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争议一、解构主义建筑的提出上个世纪中期的法国,形成了一股结构主义的潮流,引起了西方各国的关注。
到了1967年法国哲学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德里达提出了解构主义理论,作为法国的另一种哲学思潮出现了,他的美学是属于后结构主义美学,其理论是出于对结构主义的瓦解、反对、否定的目的而产生的一股新思潮,德里达所提出的解构主义观点就是要消解作为结构主义存在基础的“结构”概念。
70年代,西方不少先锋派建筑师开始将解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建筑实践。
于是,解构建筑产生了。
二、解构主义建筑的特点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
德里达本人对于建筑非常感兴趣,他视建筑的目的是控制社会的沟通、交流,从广义来看,建筑的目的要控制经济。
因此,他认为新的建筑、后现代的建筑应该是要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控制,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
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有丹尼尔·利伯斯金,弗兰克·盖里,伯纳德·屈米,彼得·艾森曼,扎哈·哈迪特等人。
其中丹尼尔·利伯斯金由于其特殊的经历,对解构主义建筑做出了更多的诠释,下面就对其成名作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进行分析。
三、项目简介犹太人博物馆是附属于原柏林博物馆“巴洛克式老建筑体”的增建部分,在1989年的设计竞赛中由利伯斯金拿下,1992年11月大楼动工,1998年竣工,1999年1月向公众开放。
建筑总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平面呈曲折前行状,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
建筑诠释的戏剧美_兼析柏林犹太⼈博物馆对悲剧美的表现建筑诠释的戏剧美——兼析柏林犹太⼈博物馆对悲剧美的表现张蓉 Zhang RongTheatre Beauty Expressed by Architecture中图分类号 TU-242.5⽂献标识码 B⽂章编号 1003-739X(2008)02-0054-04摘要全⽂分两个部分:第⼀部分,提出建筑表现和戏剧表现相类⽐的观点,之后⽐照戏剧表现的要素,提出建筑的戏剧性表现的要素;第⼆部分,以柏林犹太⼈博物馆为例,印证本⽂的主题,即,建筑如何象戏剧那样表现美。
关键词戏剧性的建筑悲剧美柏林犹太⼈博物馆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it provides a point of analogy between architecture expression and theatre expression, and proposes the elements of architectural dramatic expression comparing with that of theatre expression.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rticle takes the Berlin Jewish Museum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view in the previous part, which is how the architectures express the beauty like theatre. Key Words Dramatic architecture, Beauty of tragedy, Berlin Jewish Museum作者邮编电⼦信箱收稿⽇期华南理⼯⼤学建筑学院博⼠研究⽣、⼀级注册建筑师510641zrcd02@/doc/573215482.html2007 12 12在视觉表现艺术中,建筑被认为与戏剧有巨⼤的差别。
/jpkc/bbs/ShowPost.asp?ThreadID=375非客观设计——关于利伯斯金犹太人博物馆的建筑批评非客观设计——关于利伯斯金犹太人博物馆的建筑批评内容摘要:以客观的眼光来看,这样的设置有些密度太高了。
无论是倾斜的墙面、不规则的开窗还是满地人面、高耸的微光,仅仅一件就足以令参观者心底产生震撼。
而他们每一件都是那么强烈,彼此争不出高下。
或许是利伯斯金太想把所有能表达情感的方式都一泻而出了,或许是他在几十年的寂寞时间里积累了太多种纪念犹太人的设计,而今天,他已经无法取舍而全体用上了。
关键词:非客观犹太人博物馆利伯斯金情结项目简介犹太人博物馆是附属于原柏林博物馆“巴洛克式老建筑体”的增建部分,在1989年的设计竞赛中由美国国籍建筑师丹尼尔·利伯斯金拿下, 1992年11月大楼动工,1998年竣工,1999年1月向公众开放。
建筑总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平面呈曲折前行状,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
外表装饰锌板,造型独特。
由于建筑本身是一件回应历史的创作,那些参差不齐的空间,倾斜起伏的平面,窄如逢隙的窗户,令人置身其间能体验层层历史,所以仅两年时间一幢空楼就吸引了35万参观者。
可以说是博物馆案例中的又一个成功典范。
丹尼尔·利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和他的设计1946年出生在战后的波兰,1965年加入美国国籍。
曾经在以色列获得美国-以色列文化基金会的奖学金而学习了一阵子音乐,并在纽约当上了一名演奏家。
后来,他放弃了音乐改学建筑,并在1970年从纽约市Cooper科技和艺术联盟获得了建筑学学位。
1972年他在英格兰埃塞克斯大学获得了建筑历史和理论的硕士学位。
1989年利利伯斯金在犹太人博物馆设计竞赛中获胜。
该博物馆在2001年9月开放,获得公众好评。
2002年7月英格兰曼切斯特的皇家战争博物馆北部分馆开放。
2003年9月私人画廊Atelier Weil在西班牙开放,2004年3月伦敦都市大学毕业生中心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