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固含量测试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413.96 KB
- 文档页数:4
1.0 原理:测定胶粘剂的不挥发物含量,使试样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后,以加热后试样质量与加热前试样质量的百分比值表示。
2.0 仪器:2.1 鼓风恒温烘箱:温度波动不大于±2℃。
2.2 称量容器:直径为40mm,边高25mm的称量瓶。
2.3 分析天平:精度为0.1mg。
2.4 干燥器:装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
3.0 试验温度试验时间和取样量:试验温度150 ±2℃,试验时间120min,取样量1.5g。
4.0 步骤:按要求称取胶粘剂试样,精确到0.001g,置于在试验温度及恒重并称量过的称量瓶中,放入已按试验温度调好的数量显鼓风烘箱内加热,加热120min。
取出试样,放入干燥箱中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
取3个样最后测其平均值,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5.0 结果表示:不挥发物含量按下式计算:1/100%X M M=⨯X——不挥发物含量;1M——加热后试样的质量g;M——加热前试样的质量g。
试验结果取两位平行试验的平均值,试验结果保留到小数点三位数。
6.0 本方法依据GB/T2793-1995。
5.4 异氰酸根含量的测定5.4.1 仪器与设备a)分析天平(万分之一);b)实验室用一般仪器。
5.4.2 试剂和溶液a)六氰吡啶;b)无水氯苯:用氯苯加无水氯化钙脱水;c)六氰吡啶氯苯溶液;称取2.5g 六氢吡啶,加入无水氯苯100ml ,摇匀后备用;d)盐酸标准溶液:()H C L C :0.1/m ol L ;e)无水乙醇;f)溴甲酚绿指示剂:10/g L 乙醇溶液。
5.4.3 测定步骤称取样品0.5g (精确至0.0002g ),置于250ml 碘量瓶中,加10.0ml 六氢吡啶氯苯溶液,摇匀,放置20min ,然后加入100ml 无水乙醇,4滴溴甲酚绿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成黄色,15s 不褪色即为终点。
同时做空白试验。
5.4.4 结果的表示和计算异氰酸根的含量以质量分数W 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01()/1000100V V C MW m -⨯⨯=⨯ (1)式中:1V ——样品滴定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值,单位为毫升(ml );0V ——空白滴定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 ol L );m ——样品的质量数值,单位为克(g );M ——异氰酸根的摩尔质量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 m ol )(M=42.00)。
固含量实验报告固含量实验报告一、引言固含量是指物质中所含的固体成分的百分比,是许多实验和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参数。
固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质量控制、产品开发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样品中的固体成分的质量与总质量之比,来确定固含量的测量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固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干燥法、过滤法和烧失法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干燥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品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使其中的水分蒸发,然后测定干燥后的样品的质量,从而计算出固含量。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按照一定比例取出,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 称重:使用天平将取出的样品进行称重,记录下初始质量。
3. 加热:将样品置于恒温器中,设定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使样品中的水分蒸发。
4. 冷却:待样品完全干燥后,取出样品,放置在室温下冷却。
5. 重新称重:将干燥后的样品重新称重,记录下最终质量。
6. 计算:根据初始质量和最终质量的差值,计算出固含量。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样品的取样要具有代表性,避免局部固含量的偏差。
2. 加热温度和时间要根据不同样品的性质和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样品能够完全干燥。
3. 在称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外界因素对称重结果的影响,如风力、震动等。
4.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室的干净和整洁,避免杂质的干扰。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操作,我们得到了样品的初始质量和最终质量。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固含量的数值。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固含量的测定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品的含水量、样品的粒度等。
因此,在进行固含量测定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固含量的测定方法和操作步骤。
固含量作为一种重要的质量参数,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准确测定固含量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固含量测定时,我们需要注意样品的取样、加热温度和时间的选择,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固含量快速测定仪技术参数与检测方法固含量是乳液或涂料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后剩余部分占总量的质量百分数,固含量水分检测仪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样品这一数据,通过烘干加热法计算出这一结果。
固含量的测定又叫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是其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后剩余部分占总量的质量百分比。
固含量样品多种多样,有些测试之后对于器皿用清水清洗即可,有些是清洗不掉的(对于用铝箔片)测试的试验,因此用于这类样品的测试企业要投入不定量的资金用在设备消耗上,这也是多数试验人员的苦恼。
目前常用的干燥法比较繁琐,市场上部分测试固含量的设备在样品盘的使用上都采用一次性的,企业多数很难承受。
固形物测量仪,实在传统检测的基础上改变了样品对于测试设备的层次,试验过程中特别是对于粘性较大的样品,不需要采用一次性的样品盘,直接利用冠亚公司标配的即可,测试完成后直接清洗,对于腐蚀性的样品也无需更换测试方法及测试设备。
既省去了试验繁杂流程,又为企业节省消耗品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
固含量测定仪固含量快速测定仪介绍固含量快速测定仪是集混合加热、自动称重、自动校准、温度设定及微调温度补偿等众多优点测试功能为一体的固含量测定仪,WI-01固含量快速检测仪产品无需设定测试模式、测试时间,实验中更无需担忧称重系统因时漂、温漂因素而造成重复性差的结果。
客户可根据所测样品状态不同而自动调整测试空间,终点采用自动判定模式锁定最终水分值,可选择与计算机或者打印机相链接,红色数码管显示功能,让数据更加清晰明了,避免因光线不足造成视觉模糊不清的状态。
同时可以连接计算机实时展现分析曲线,也可以连接标准的微型打印机即时打印出测试结果!固含量快速测定仪应用范围固含量测定仪可以广泛应用于一切需要测试固含量的行业中如:胶水、白乳胶、污泥、油墨、浆料、涂料、颜料等。
固含量快速测定仪特点1、测试速度快,一般样品3分钟左右2、没有任何易耗品3、测试后,直接清洗样品盘即可4、可以连接计算机5、操作简单、方便6、精准度高,易维护固含量快速测定仪技术参数1、称重范围:0-60g CMC吉制00000018号★★可制定最大范围2、水分测定范围:0.01-100% ★★JQR称重系统传感器3、样品质量:0.5-60g4、加热温度范围:起始-180℃★★加热方式:可变混合式加热★★微调自动补偿温度最高15℃5、水分含量可读性:0.01%6、显示参数:7种★★红色数码管独立显示模式7、双重通讯接口:RS 232(打印机) RS 232(计算机)8、外型尺寸:380×205×325(mm)9、电源:220V±10%10、频率:50Hz±1Hz11、净重:3.7Kg固含量快速测定仪操作流程直接取样品,放入设备即可,不需要进行安装和调试。
溶液固含量测试方法本测试方法适用于液体树脂溶液固含量测定,即液体树脂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减压干燥后剩余物重量与试样重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一.仪器设备铝/锡箔纸盒,真空烘箱(干冰和乙醇,冷肼),真空泵(油泵)分析天平(精确度0.0001g),玻璃干燥器(内放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氮气钢瓶,镊子,温度计(量程为0~200℃),一次性取样吸管二.测定方法先将一块干燥洁净铝箔纸(可做成圆槽状)放入140℃烘箱中干燥20分钟。
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量铝盒重,再称量1.5g 左右树脂于铝盒中(树脂液体均匀铺在铝盒底部),最后放入140℃烘箱中,-0.1MPa条件下干燥1h。
一小时后关闭烘箱和真空泵,通入氮气(条件有限,通入空气亦可),烘箱正压后迅速取出铝盒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总重。
计算数据得到固含,再以三组固含的平均值为最终固含。
三.测定方法详解1准备烘箱:开启烘箱,设定烘箱温度SV:140℃。
加热一段时间后当烘箱显示温度到达设定温度时,打开烘箱,快速查看温度计读数。
当温度计读数与设定温度不一致时,调整烘箱设定直至实际温度为所需温度。
2准备真空泵:检查真空泵的状态,看是否需要换泵油(运行时冒黑烟,噪声大即需要换),连接烘箱抽真空,能否将烘箱气压抽到-0.1Mpa。
如不能,换真空泵。
建议半个月换一次泵油。
3准备冷肼倒掉冷凝管中的残存溶剂,向保温桶(乙醇量少时补加乙醇)中缓慢的加入干冰,防止乙醇喷出,最后盖上棉花保温。
真空泵插上电源,连接冷肼和烘箱,待用。
4准备铝箔纸盒:将一块干燥洁净铝箔纸做成圆槽状铝盒,做三个铝盒并在底部标上编号。
将铝盒放到140℃真空烘箱中,干燥20min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15min。
铝盒全程用镊子夹取,尽量不要用手触碰。
5称量:将干燥器移至电子天平处,取一号空盒放入天平内,记录空盒重。
示数清零,用一次性滴管向铝盒中滴加1.5g左右树脂,将树脂均匀涂抹在铝盒底部,记录树脂重量。
溶液固含量测试方法本测试方法适用于液体树脂溶液固含量测定,即液体树脂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减压干燥后剩余物重量与试样重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一.仪器设备铝/锡箔纸盒,真空烘箱(干冰和乙醇,冷肼),真空泵(油泵)分析天平(精确度),玻璃干燥器(内放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氮气钢瓶,镊子,温度计(量程为0~200℃),一次性取样吸管二.测定方法先将一块干燥洁净铝箔纸(可做成圆槽状)放入140℃烘箱中干燥20分钟。
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量铝盒重,再称量左右树脂于铝盒中(树脂液体均匀铺在铝盒底部),最后放入140℃烘箱中,条件下干燥1h。
一小时后关闭烘箱和真空泵,通入氮气(条件有限,通入空气亦可),烘箱正压后迅速取出铝盒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总重。
计算数据得到固含,再以三组固含的平均值为最终固含。
三.测定方法详解1准备烘箱:开启烘箱,设定烘箱温度SV:140℃。
加热一段时间后当烘箱显示温度到达设定温度时,打开烘箱,快速查看温度计读数。
当温度计读数与设定温度不一致时,调整烘箱设定直至实际温度为所需温度。
2准备真空泵:检查真空泵的状态,看是否需要换泵油(运行时冒黑烟,噪声大即需要换),连接烘箱抽真空,能否将烘箱气压抽到。
如不能,换真空泵。
建议半个月换一次泵油。
3准备冷肼倒掉冷凝管中的残存溶剂,向保温桶(乙醇量少时补加乙醇)中缓慢的加入干冰,防止乙醇喷出,最后盖上棉花保温。
真空泵插上电源,连接冷肼和烘箱,待用。
4准备铝箔纸盒:将一块干燥洁净铝箔纸做成圆槽状铝盒,做三个铝盒并在底部标上编号。
将铝盒放到140℃真空烘箱中,干燥20min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15min。
铝盒全程用镊子夹取,尽量不要用手触碰。
5称量:将干燥器移至电子天平处,取一号空盒放入天平内,记录空盒重。
示数清零,用一次性滴管向铝盒中滴加左右树脂,将树脂均匀涂抹在铝盒底部,记录树脂重量。
将铝盒取出后天平读数清零,称量总重并记录。
每次读数时要关闭天平的的挡风玻璃,待示数稳定时再记录数据。
A.0.1 聚羧酸减水剂含固量快速测试方法适用于室温下聚羧酸减水剂含固量的快速测试。
A.0.2 仪器设备1手持折射仪:测量范围0~60%,分辨率(室温)±0.2%;2滴管,绒布等辅助工具。
A.0.3 试验环境条件1 测试环境应在光线明亮处。
2 调整基准和测量溶液应在同一环境温度下进行。
若温度变化,应每30分钟调整一次基准。
A.0.4 试验步骤1 调节焦距用手平端手持折射仪,对准光线明亮的方向,眼睛贴近目镜,旋转调节手轮,调节焦距,至刻线清晰可见为止。
2 调整基准首先掀开盖板,在棱镜表面滴1-2滴蒸馏水,压上盖板,用螺丝刀旋转调节螺钉,使视野中的明暗交界线与零刻度线重合。
部分型号的折射仪需使用特定浓度的标准蔗糖溶液,调节读数与溶液浓度一致。
3 测量掀开盖板,用柔软的绒布,擦净棱镜表面,将1-2滴被测溶液滴在棱镜表面上,压上盖板,从视野中观察明暗交界线的位置,记录明暗交界线刻度的数值。
重复三次,测量值分别记为X1,X2和X3。
4 结果表示含固量X固按下式计算:X 固=X1+ X2+X33(A.0.4)式中:X固——含固量,%;X1——第1次测量值;X2——第2次测量值;X3——第3次测量值。
B.0.1 聚羧酸减水剂含固量测试方法(标准法)适用于液体聚羧酸减水剂含固量测试。
B.0.2 试验所用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天平:分度值0.0001g;2 真空干燥箱:温度范围:室温+10℃~250℃;达到真空度:<133Pa;3 带盖称量瓶:65mm×25mm;4 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B.0.3 试验方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将洁净带盖称量瓶放入真空干燥箱内,于100℃~105℃烘3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量,其质量为m0。
2 将被测液体试样装入已经恒量的称量瓶内,盖上盖称出液体试样及称量瓶的总质量为m1。
试样称量宜为3.0000g~5.0000g。
乳液各种指标的检测方法乳液的测试方法固含量:取一容器准确称出其质量m,,然后称取2g左右乳液加人其中称量m2,将容器及乳液在1200C I恒温2h后冷却至室温,称量m3, 固含量%=(m3一m,)/(m:一m,)x 100% 乳液成膜性的评价:用湿膜制备器在玻璃板上制备平整、厚度一致的100 Vm薄膜,待干燥后看其是否连续,有无缩孔、缩边,并查看其透明性、光滑性,以及是否发粘。
耐水性:将制得的固化膜在室温养护7d后,放人蒸馏水中,观察涂膜的变化及脱落时间。
钙离子稳定性:在试管中加人5 mL乳液,再加人0. 5% CaCl2溶液5 mL,搅拌均匀,静置24 h,看有无凝聚、分层现象。
机械稳定性:用4 000 r/min高速搅拌搅拌60 s,看有无凝胶及破乳现象。
吸水率:将制得的固化膜干燥称量m,,然后浸人蒸馏水中,24 h后取出,用滤纸吸掉表面的水分,用电光分析天平称量m20 吸水率=(m2一m,) /m, X100%稀释稳定性:将乳液稀释至固含量为3%,静置24 h,看有无分层及凝胶现象。
涂膜的耐沾污性:将制备的乳胶漆涂覆在玻璃板上成膜,自然干燥后,在涂膜上撒上粉煤灰,用毛笔在上面来回刷100次,再用毛笔扫下涂膜上的粉煤灰,用自来水冲洗,观察涂膜表面颜色的变化。
涂膜的耐水性:将涂膜玻璃板养护7d后封边,浸泡在20-38℃的自来水中,观察涂膜是否起泡、脱落。
乳液各种指标的检测方法:(1) 电解质稳定性一般乳液对电解质总会是敏感的,但其敏感度也必然是有差别的。
较低的敏感度对乳液进行的加工总是有利的,譬如,加工中会遇到盐类。
因而,对此进行测试有其必要。
但是,从来没有过标准的方法。
在轻微搅动下滴入一定量稀薄NaCI 或CaCL2(l一5%)溶液于被测乳液中,观察其有否破乳的情形。
以较多容忍而不破乳为好。
钙离子稳定性的测试方法a. 100g蒸馏水中加入0.5g氯化钙配成溶液,再加入25g待测的苯丙乳液,搅匀静止24h,如不破乳、不分层、不凝胶、苯丙乳液的钙离子稳定性通过。
液体固含量检测方法液体固含量是指液体中所含固体物质的百分比。
在许多工业和科学领域,液体固含量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液体固含量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一、重力法重力法是最常用的液体固含量检测方法之一。
它基于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差异来测量固含量。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容器,如烧杯或量筒,并称重记录其质量。
然后,将一定量的液体样品加入容器中,并再次称重。
通过两次称重的质量差异,可以计算出固体物质的质量。
最后,将固体物质的质量除以液体样品的质量,即可得到液体固含量的百分比。
二、离心法离心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液体固含量检测方法。
它利用离心力将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然后通过称重或其他方法来测量固体物质的质量。
首先,将液体样品放入离心机中,并设定一定的离心速度和时间。
在离心过程中,固体颗粒会沉积到底部形成沉淀,而液体则会上升到上层。
接着,将上层液体倒掉,并将沉淀物取出并称重。
最后,将固体物质的质量除以液体样品的质量,即可得到液体固含量的百分比。
三、滤纸法滤纸法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液体固含量检测方法。
它利用滤纸的过滤作用将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
首先,准备一个滤纸漏斗,并将滤纸放置在漏斗内。
然后,将液体样品倒入漏斗中,通过滤纸的孔隙将固体颗粒截留在滤纸上。
接着,将滤纸取出并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使固体物质完全失去水分。
最后,将干燥后的滤纸称重,并将固体物质的质量除以液体样品的质量,即可得到液体固含量的百分比。
四、光学法光学法是一种利用光的传播特性来测量液体固含量的方法。
它通常使用光散射或吸收的原理来确定固体物质的浓度。
首先,将光源照射到液体样品中,通过测量光的散射或吸收程度,可以推导出固体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透明或半透明的液体样品,并且需要专用的光学仪器进行测量。
以上介绍了液体固含量检测的几种常用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非常重要。
同时,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注意样品的制备和处理过程,以及仪器的校准和维护。
固含量的测定方法固含量(solids content)是指溶液或悬浮液中所含固体物质的比例。
固含量的测定方法取决于待测样品的性质和测定的精度要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固含量测定方法。
1. 烘干法(Drying method):这是最常用也是最简便的固含量测定方法。
将待测样品放入已知质量的容器中,经过约100℃的加热,烘干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然后称取固体质量并与初始试样质量相减,即可得到固含量。
2. 灰分法(Ash method):适用于固体样品的固含量测定。
将待测样品在高温下加热,使其有机物质燃尽,只剩下无机物质残留。
然后将残留物质经过一系列处理(如冷却、稳定化等),最后称重得到固含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低的样品。
3. 溶解物质浓度法(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substances method):适用于液体样品的固含量测定。
首先将样品用适当溶剂溶解,并进行稀释,然后测定溶解液的浓度。
根据溶解液的浓度和溶解液体积,计算出溶解物质的质量,再与样品的初始质量相减,即可得到固含量。
4. 艾菲尔常数法(Refraction index method):适用于液体样品的固含量测定。
该方法利用物质的折射率与其固含量呈线性关系的特点,通过测定样品的折射率,可以间接地得到固含量。
有些固体物质的折射率与固含量高度相关,因此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测定固体物质的含量。
5.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ethod):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固含量测定。
利用质谱仪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析,确定每个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然后将其相对含量转换为质量百分比即可得到固体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高灵敏度的质谱仪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术。
6. 激光粒度分析法(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sis method):适用于悬浮液中颗粒物质的固含量测定。
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悬浮液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然后将颗粒物质的质量与总样品质量之比作为固含量。
固含量检测方法及标准标题:固含量检测方法及标准正文:引言:固含量是指在液体中所含有的固体物质的含量。
在许多工业和实验室应用中,准确测量固含量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工艺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固含量检测方法,并简要讨论相关标准。
一、称重法:称重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固含量检测方法。
首先,我们将一定量的液体样品放入容器中,并准确称重。
然后,将容器放入烘箱或干燥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
最后,取出容器,使其冷却,并重新称重。
通过计算初始质量和最终质量的差异,可以得到固含量的近似值。
二、离心法:离心法是一种常用于测量悬浮液固含量的方法。
首先,将液体样品放入离心管中,然后以一定的转速进行离心。
在离心的过程中,固体颗粒会沉积在离心管底部,而液体则上升到管的上部。
通过测量固体颗粒和液体之间的高度差,可以得到固含量的近似值。
三、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非常精确的固含量检测方法。
通过使用红外光谱仪,我们可以测量样品中固体物质特定波长的吸收。
根据固体物质的吸收峰的强度,我们可以确定固含量的准确值。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经验操作。
相关标准:在固含量检测方面,许多行业都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例如,在食品行业,我们常用的标准是《食品行业固含量检测方法及标准》,其中规定了各种食品的固含量检测方法和要求。
类似地,在化工、制药等领域也有相应的标准可供参考。
总结:固含量检测是质量控制和工艺控制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固含量检测方法,包括称重法、离心法和红外光谱法,并提及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遵循相应的标准是确保准确测量固含量的关键。
固含量检测方法及计算方法固含量是指溶液或混合物中所含固体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百分比。
固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固含量的检测方法及计算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固含量检测方法。
1. 干燥法。
干燥法是一种常用的固含量检测方法。
首先,取一定量的样品,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直至样品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
然后,通过称量初始和干燥后的样品质量,计算固含量的百分比。
2. 燃烧法。
燃烧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固含量检测方法。
将样品置于燃烧器中进行燃烧,燃烧后的残渣质量即为固含量的质量百分比。
3. 溶解法。
溶解法适用于固体样品。
将样品溶解至饱和,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将溶液和固体分离,测定溶液中固体物质的质量,再根据溶液和固体的质量计算固含量的百分比。
二、固含量计算方法。
1. 质量百分比计算。
固含量的质量百分比计算公式为,固含量(%)= (固体质量 / 样品总质量) × 100%。
2. 体积百分比计算。
对于液体样品,固含量的体积百分比计算公式为,固含量(%)= (固体体积 / 样品总体积) × 100%。
3. 含量单位转换。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将固含量的质量百分比转换为体积百分比,或者反之。
转换公式为,固含量的质量百分比 = 固含量的体积百分比× 固体密度。
三、注意事项。
1. 样品的选择。
在进行固含量检测时,应选择代表性好、易于处理的样品,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仪器设备的校准。
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固含量检测时,需要定期进行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数据处理。
在进行固含量计算时,应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因数据误差导致的计算错误。
总结。
固含量的检测方法及计算方法是实验室分析和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技术操作。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掌握固含量的检测方法和计算方法,提高实验和生产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检测固含量的方法
固含量是指某种物质在混合物中所占的百分比。
检测固含量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下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
1. 烘干法:将混合物样品放入烘箱中,在一定温度下烘干一段时间,然后计算干燥后的样品质量与初始质量的差值来计算固含量。
2. 托球法:将混合物样品与某种溶液(如酸或碱溶液)反应,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沉淀。
通过过滤、洗涤、烘干并称量沉淀后的质量,计算固含量。
3. 离心法:将混合物样品与某种溶剂充分搅拌混合后,通过离心将固体颗粒与溶液分离,然后称量固体颗粒的质量来计算固含量。
4. 灼烧法:将混合物样品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灼烧,将其分解为气体和灰渣。
通过称量灰渣后的质量来计算固含量。
5. 物化性质测定法:根据混合物中的固体物质具有特定的物理或化学性质,例如颜色的变化、密度的变化、折射率的变化等来测定固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混合物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并且选择合适的方法还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目标物质的特性以及实验的经济性和准确性等因素。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化学实验溶液固体成分分析技术方法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溶液固体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化学概念,如溶解度、浓度、质量分数等。
2.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两种常见的溶液固体成分分析方法(如滴定法、重量法等),并了解其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对溶液中的固体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如滴定管、分析天平、容量瓶等,进行溶液固体成分的实验操作。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有效计算,得出准确的分析结果。
3. 学生能够撰写实验报告,规范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新材料开发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能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养成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良好习惯。
3. 学生能够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实验课程,侧重于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理论知识学习:- 溶解度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常见溶液固体成分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溶液与浓度”,第4节“溶液的浓度及其表示方法”。
2. 实践操作技能:- 滴定法分析溶液固体成分的操作步骤;- 重量法分析溶液固体成分的操作步骤;-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固含量的测定方法固含量是指液体中所含固体物质的百分比或质量分数。
它是描述液体中固体物质浓度或含量的指标。
固含量常用于描述各种溶液、悬浮液、乳液、胶体等液体体系中固体物质的含量。
固含量的计算公式为:固含量(%)=(固体质量/总质量)×100其中,固体质量是指液体中所含固体物质的质量,总质量是指液体中的总质量(包含固体物质和溶剂或介质的质量)。
固含量的测定方法依据液体的性质和固体物质的特点而不同。
常见的固含量测定方法包含称量法、烘干法、过滤法、离心法等。
实在的测定方法应依据液体体系和试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
固含量的测定对于液体体系的生产和质量掌控具有紧要意义。
在各种工业领域,如化工、食品、制药、纺织等,固含量的测定经常用于监测和调整产品的成分和性质,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果。
干燥法:将待测液体样品置于预称量的容器中,通过加热或真空干燥的方式,将液体中的溶剂蒸发或挥发,留下固体物质。
然后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并计算固含量。
离心法:通过离心将液体中的悬浮颗粒或沉淀物分别出来,然后将分别得到的固体物质干燥并称量其质量。
依据固体物质的质量和液体样品的总质量,计算固含量。
过滤法:使用滤纸或微孔膜过滤液体样品,将固体颗粒或沉淀物捕捉在过滤介质上。
然后将过滤介质和固体物质一起干燥,并称量其质量。
通过比较固体物质的质量和液体样品的总质量,计算固含量。
溶解后测定法:将待测液体样品完全溶解,并采纳适当的分析方法(如光谱法、色度法、比重法等)测定溶液中的固体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然后依据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液体样品的总体积或质量,计算固含量。
基本操作步骤:干燥法:a.准备称量容器,并记录容器的质量。
b.将待测液体样品转移到容器中。
c.使用加热设备或真空干燥器,将液体样品中的溶剂蒸发或挥发,留下固体物质。
d.将容器和固体物质一起放入干燥器中,使其完全干燥。
e.称量干燥后的容器和固体物质的质量,并记录质量值。
f.依据固体物质的质量和液体样品的总质量,计算固含量。
乳液各种指标的检测方法乳液的测试方法固含量:取一容器准确称出其质量m,,然后称取2g左右乳液加人其中称量m2,将容器及乳液在1200C I恒温2h后冷却至室温,称量m3, 固含量%=(m3一m,)/(m:一m,)x 100% 乳液成膜性的评价:用湿膜制备器在玻璃板上制备平整、厚度一致的100 Vm薄膜,待干燥后看其是否连续,有无缩孔、缩边,并查看其透明性、光滑性,以及是否发粘。
耐水性:将制得的固化膜在室温养护7d后,放人蒸馏水中,观察涂膜的变化及脱落时间。
钙离子稳定性:在试管中加人5 mL乳液,再加人0. 5% CaCl2溶液5 mL,搅拌均匀,静置24 h,看有无凝聚、分层现象。
机械稳定性:用4 000 r/min高速搅拌搅拌60 s,看有无凝胶及破乳现象。
吸水率:将制得的固化膜干燥称量m,,然后浸人蒸馏水中,24 h后取出,用滤纸吸掉表面的水分,用电光分析天平称量m20 吸水率=(m2一m,) /m, X100%稀释稳定性:将乳液稀释至固含量为3%,静置24 h,看有无分层及凝胶现象。
涂膜的耐沾污性:将制备的乳胶漆涂覆在玻璃板上成膜,自然干燥后,在涂膜上撒上粉煤灰,用毛笔在上面来回刷100次,再用毛笔扫下涂膜上的粉煤灰,用自来水冲洗,观察涂膜表面颜色的变化。
涂膜的耐水性:将涂膜玻璃板养护7d后封边,浸泡在20-38℃的自来水中,观察涂膜是否起泡、脱落。
乳液各种指标的检测方法:(1) 电解质稳定性一般乳液对电解质总会是敏感的,但其敏感度也必然是有差别的。
较低的敏感度对乳液进行的加工总是有利的,譬如,加工中会遇到盐类。
因而,对此进行测试有其必要。
但是,从来没有过标准的方法。
在轻微搅动下滴入一定量稀薄NaCI 或CaCL2(l一5%)溶液于被测乳液中,观察其有否破乳的情形。
以较多容忍而不破乳为好。
钙离子稳定性的测试方法a. 100g蒸馏水中加入0.5g氯化钙配成溶液,再加入25g待测的苯丙乳液,搅匀静止24h,如不破乳、不分层、不凝胶、苯丙乳液的钙离子稳定性通过。
溶液固含量测试方法
本测试方法适用于液体树脂溶液固含量测定,即液体树脂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减压干燥后剩余物重量与试样重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一.仪器设备
铝/锡箔纸盒,真空烘箱(干冰和乙醇,冷肼),真空泵(油泵)
分析天平(精确度0.0001g),玻璃干燥器(内放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
氮气钢瓶,镊子,温度计(量程为0~200℃),一次性取样吸管
二.测定方法
先将一块干燥洁净铝箔纸(可做成圆槽状)放入140℃烘箱中干燥20分钟。
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量铝盒重,再称量1.5g左右树脂于铝盒中(树脂液体均匀铺在铝盒底部),最后放入140℃烘箱中,-0.1MPa条件下干燥1h。
一小时后关闭烘箱和真空泵,通入氮气(条件有限,通入空气亦可),烘箱正压后迅速取出铝盒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总重。
计算数据得到固含,再以三组固含的平均值为最终固含。
三.测定方法详解
1准备烘箱:
开启烘箱,设定烘箱温度SV:140℃。
加热一段时间后当烘箱显示温度到达设定温度时,打开烘箱,快速查看温度计读数。
当温度计读数与设定温度不一致时,调整烘箱设定直至实际温度为所需温度。
2准备真空泵:
检查真空泵的状态,看是否需要换泵油(运行时冒黑烟,噪声大即需要换),连接烘箱抽真空,能否将烘箱气压抽到-0.1Mpa。
如不能,换真空泵。
建议半个月换一次泵油。
倒掉冷凝管中的残存溶剂,向保温桶(乙醇量少时补加乙醇)中缓慢的加入干冰,防止乙醇喷出,最后盖上棉花保温。
真空泵插上电源,连接冷肼和烘箱,待用。
4准备铝箔纸盒:
将一块干燥洁净铝箔纸做成圆槽状铝盒,做三个铝盒并在底部标上编号。
将铝盒放到140℃真空烘箱中,干燥20min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15min。
铝盒全程用镊子夹取,尽量不要用手触碰。
将干燥器移至电子天平处,取一号空盒放入天平内,记录空盒重。
示数清零,用一次性滴管向铝盒中滴加1.5g左右树脂,将树脂均匀涂抹在铝盒底部,记录树脂重量。
将铝盒取出后天平读数清零,称量总重并记录。
每次读数时要关闭天平的的挡风玻璃,待示数稳定时再记录数据。
第二第三个铝盒重复上述操作。
6真空干燥:
将三个铝盒放入烘箱中,检查烘箱放空阀,真空阀是否关闭。
启动真空泵,微开真空阀,使烘箱内气压缓慢降低,当真空度到-0.07Mpa时,树脂可能会产生大量气泡,这时真空阀要调小,当气泡膨胀过大时可暂时关闭真空阀,两三分钟后再继续缓慢打开真空阀。
当气压达到-0.1Mpa时开始计时,真空干燥1h。
抽真空阶段估计耗时10-15分钟。
7关烘箱:
一小时后关闭真空阀,断开冷肼,关闭真空泵,再微开放空阀(3分钟成正压即可)缓慢放空。
取出铝盒并迅速放入干燥器中冷却15分钟。
将干燥器移至电子天平旁,校准清零后将铝盒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量重量,示数稳定后,记录重量,称量完成后清理通风橱和烘箱,最后计算固含量。
四.计算方法
固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W--铝箔纸盒重量,g;
W1—干燥1h后纸盒和树脂的总重,g;
G—干燥前树脂重量,g。
实验结果取三个固含的平均值,三个固含的差值小于0.5%即较为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