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分析--三亚
- 格式:ppt
- 大小:9.20 MB
- 文档页数:16
生态修复理念下的城市基础设施设计探索———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叶秋霞,周一帆[落境景观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生态修复工程为例,探讨如何应用生态修复理念将G98高速公路转化为绿色市政基础设施。
在G98高速公路改造工程完工后,对其上盖景观及地表进行修复,以实现生态恢复和环境美化。
同时,通过打造贯穿整个城市的绿色廊道,创建城市生态绿脉,有效降低城市热耗,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项目还强调将公共空间注入活力,使其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地下高速公路的生态修复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相结合,实现了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展现了新型绿色市政基础设施设计的可能性和潜力。
关键词:绿色基础设施;城市生态修复;景观设计;城市公园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22-0184-030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等数量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在确保基础设施功能需求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生态修复工程为实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将传统的市政基础设施———G98高速公路,通过生态修复理念转化为绿色生态基础设施,从而实现市政设施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此外,项目还强调将公共空间注入活力,使之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城市公共空间。
本项目将高速公路的生态修复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相结合,以生态为基底,不仅满足了基础设施的功能需求,同时也实现了环境的保护和美化,服务于市民的日常绿色生活,融入城市发展框架,彰显崖州文化名片,创新地展示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设计的可能性和潜力。
1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修复的概念1.1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绿色基础设施强调绿色网络的相互连接,是具有内部连接性的自然区域及开放空间的网络,以及可能附带的工程设施,这一网络具有自然生态体系功能和价值,为人类和野生动物提供自然场所,如作为栖息地,净水源,迁徙通道,它们总体构成保证环境、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框架[1]。
区位和规划⽤地规模 三亚湾新城位于三亚市主城区的西部,为三亚湾海坡⽚区⼆线地,距三亚市中⼼区8公⾥,距三亚凤凰国际机场1公⾥。
项⽬区北靠海榆西线公路,南临三亚湾规划区A线道路(新城路),东与三亚⽼机场相连,西接三亚湾规划区西侧西线⾼速⼊⼝路,为⼀狭长地带,东西长9公⾥,南北平均宽700⽶,总规划⽤地⾯积为6.865平⽅公⾥。
指导思想 ●以“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适应三亚经济发展战略,完善与深化海南三亚湾新城的功能与布局,促进三亚市在其旅游经济辐射圈内中⼼职能的提升,带动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
●继承与发扬三亚市风景旅游城市的优势,⾯向新世纪,⾼标准、⾼起点,运⽤城市建设管理和城市设计等⼿段,发掘、利⽤与有机组织⾃然、⼈⼯和⼈⽂要素,塑造⼀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配套完善、营运⾼效的具有热带滨海城市特⾊的新区形象。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准则,以⽣态型的旅游城市为城市设计和城市建设的⽬标,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布局与环境,促成⽣态、景观与效益的有机统⼀。
●注重超前性和长效性,兼顾开发与建设实际,统⼀规划、统⼀开发、统⼀配套、统⼀管理、分期实施、滚动发展。
宏观控制和微观引导相结合,使规划兼具弹性与可操作性。
规划定位和⽬标 三亚湾新城的发展应以城市商业旅游度假等职能迁⼊为契机,以三亚湾⾃然景观和便捷交通的区位优势为条件,把三亚湾新城建成⼀个以服务业、休闲度假业、游艇业、居住等功能为主体,综合商业、旅游、贸易等功能,为外来旅游者与居民提供新型旅游娱乐度假消费服务的现代化新城。
规划结构 三亚湾新城的规划结构可以概括为:“三⼼⼆轴”的规划结构。
三⼼分别是西部游艇港湾社区构成的“蓝⼼”、中部⾼尔夫球绿地社区构成“绿⼼”和东部的商业、娱乐、贸易、主题公园等构成的“红⼼”;“⼆轴”⼀条是贯穿全区的景观河道兰轴,另⼀条是从海渝西线进⼊商业娱乐区的城市旅游风貌景观轴。
蓝⼼:重点发展游艇业,构筑游艇别墅区、游艇服务区、游艇停泊区等功能上互补、性质上互助,开发上相互促进的地块。
和美凤凰多彩三亚摘要:三亚是我国唯一的国际性热带海滨旅游城市,山、城、河、海浑然一体,自然资源丰富。
本文结合三亚市凤凰路道路绿化景观方案设计,提出将自然生态引入城市道路,体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营造富有热带特色风景城市道路景观的方案设计。
关键词:三亚、热带、自然生态、道路景观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端,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是我国唯一的国际性热带海滨旅游城市。
其三面环山、海湾众多,市区有东、西两条河穿过,自然岸线曲折多变,景色优美,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在城市中非常难得、弥足珍贵。
本文结合三亚市凤凰路道路绿化景观方案,探索将自然生态引入城市道路,体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1. 概况三亚市凤凰路又名二环路,是三亚市南北向主干道。
本设计南起新风路、北至金鸡岭路,长约4.4km,道路红线宽80m,中央绿带已建成,两侧绿带各宽20米,是本次设计的重点。
沿途有“美丽之冠”、虎豹岭、临春河、迎宾路环岛、月川湿地、金鸡岭等三亚市众多景点。
城市规划道路两侧以居住用地为主,在中部迎宾路两侧为商业区。
2. 设计理念2.1缘起《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有鸟焉,其状如鸡(有些古籍作鹤),五采而文,名曰凤皇”。
凤凰,起源于古代先民对鸟的崇拜,是一种被美化、神化和理想化的神鸟的形象。
凤凰是美的集合、美的体现、美的反映、美的化身。
锦鸡的彩羽、孔雀的靓羽、鹰雕的巨翅、鹤鹳的长足、鸵鸟的高大,以及燕子的知春、天鹅的高洁、乌鸦的反哺、鸳鸯的匹俦……,一个个美的因子、美的素质、美的单元,走出原本的所属,走向了一个新的集合——凤凰,一只美丽的神鸟诞生在中华大地,在原野山林之间盘旋飞舞,带给人们吉祥美好。
凤凰是美丽、高贵、智慧、吉祥、安康、喜庆、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的象征,人们将美好的理想、追求、愿望、祝福等都寄托于此。
2.2景观概念:多彩“凤凰”——既体现凤凰的祥瑞美、新异美、崇高美,同时也体现凤凰展翅、多元文化、多姿多彩的热带特色风情。
三亚市白鹭公园优化设计作者:王玫兰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10期摘要:三亚市从资源型开发到特色城市型发展,本身就是旅游品牌,因此城市空间环境必然成为三亚实施高端战略、打造国际滨海名城最为重要的载体和象征。
白鹭公园为三亚市重要的空间环境之一,公园内有大面积的水和湿地植物,针对白鹭公园在三亚市绿地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职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探讨。
白鹭湿地公园由于长时间的管理不当,造成生态系统发生紊乱,公园内部河流的流动性影响了水环境,造成大面积的水体污染和死角,湿地植物也受到大面积的破坏。
规划主要基于生态修复的手法,对白鹭公园进行优化改造,目的是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园内水体的质量,并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憩环境,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优化设计;白鹭公园;三亚市一、绪论人类文明起源于江河流域,开始就与水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古至今人们就常聚集在水的周围,将大部分的城市、建筑都建于水的附近。
但进入工业社会后,社会的发展高于了环境的保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滨水区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但却在我们使用和管理中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尤其是水质被大量的污染,河岸被硬质化,失去了原有的自然式驳岸,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生物窒息而死,我们的滨水空间也就失去了最先有的活力,公众的活动也逐渐减少,导致空间浪费,利用率不高。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将从城市滨水区的生态可持续方面出发,打造一个适宜人活动又能高效集约土地的滨水空间。
目前从各位专家学者的言论中可以知道,城市规划正面临着技术与设计理念方面的转型问题,从以前的增量规划到最近几年兴起的存量规划,从改造自然到恢复自然的设计理念等。
城市空间的优化设计理念主要是以“生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思想”为主,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二、白鹭公园现状分析公园一般在绿地系统中承担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市区的公园,它不仅是起到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也为人们提供躲避灾难供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海南省三亚市榆亚路全长10.4km ,是一条三板四带式的城市道路,道路红线内绿地面积9.7hm 2,红线外绿地面积29.4hm 2,是海南省最早的环岛公路之一,也是三亚市最早的主干道,因三亚市曾被称为“榆亚特区”而得名。
该道路自西向东连接鹿回头、大东海,穿越红沙片区至吉阳镇接亚龙湾,连山通海,穿越三亚市多个大型居住组团,是串联东部旅游资源的旅游通道,是展示东部沿海景观的风景画廊,也是沟通城市山水环境的滨海绿廊,在三亚市交通、景观、生态系统中担任重要角色。
1场地现状榆亚路绿化带内小叶榕分布路段长达2km ,栽植时间长、体量大、树荫浓,极具热带特色,已成为这条道路的绿化名片,是三亚市民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城市场景。
但也因建成年代久远、养护管理不到位、周边用地杂乱等因素,存在道路景观整体呈现出红线内绿化带乔木长势及树龄不一、外观不整齐,中下层植物种植形式繁多,无整体感;路侧绿带不连通、景观品质低、绿化特色不突出、游憩体系不完善、生物多样性低;绿地排水与道路排水工程脱节,缺少雨洪管理措施等不足之处。
2方案概况榆亚路景观提升建设以“椰影榕荫,花果溢香”为设计理念,以打造成一条“亲切、浪漫、自然”的城市景观路为目标,并依据沿线用地、道路的绿化现状,对道路不同位置的绿化进行针对性设计。
例如,分车带重点统一树木外貌,以榕树和椰树为特色,中下层种植结合“海绵”设施;人行道选择遮阴性好、外形整齐的大乔木,应用连续的多功能树池;外侧绿带丰富的植物种类可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突出应用果树及观赏花乔木,强调自然式片植,并适当增加设施,提高绿带的使用功能。
在空间上形成“链状”景观结构,全线划分成“三大景观区段+若干特色节点”。
1)对于红沙片区段,依托现有长势良好的榕树,补植完善形成榕荫如盖的城市道路;整理林下地被层,结合榕树的补植移栽,设置雨水收集设施;结合道路两侧古树和街角绿地,增加活动场地和设施。
2)对于棕榈滩段,以棕榈类的椰树成片种植,以凸显热带特色;外侧绿带内收稿日期:2023-03-04作者简介:高倩倩(1988—),女,湖北武汉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生态规划、植物景观与生态修复设计。
万科森林湿地公园,三亚源点设计非常感谢源点设计将以下授权gooood发行。
更多关于他们:Locus Associates ongoooodAppreciation towards LocusAssociates for providing the followingdescription:森林系列是万科在三亚地区山丘住宅的开发产品,不同于三亚滨海的住宅特色,该系列产品打造了与众不同的森林健康生活方式,住宅与别墅散布在溪谷两侧,自然山体和溪谷成为了这次景观设计打造的重点。
A valley landscape within a series of amalgamated and disparate plots of land developed over some years posit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surrounding strata residential clusters to be stitched together as a better cohesive whole.▼项目概览,project overview在原有溪谷基础上打造的湿地公园在本次设计中有了两个目标,一是改善现有的道路空间体验,另一个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定义景观空间的重点。
通过走场和对建筑规划的分析,我们提出将原有的湖泊作为景观空间的中心和山体别墅的视线焦点,并命名为小天池。
同时我们也利用了小天池原有的堤坝打造了一条漂浮于水面之上的环形景观桥,对应着环形天桥的,是在另一边的水中荷花艺术装置,一系列亮白色的装置和景观桥一起组成了一个圆环。
▼平面图,planThis time, the wetland park serves two objectives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circulation networks and to identify keyfocus areas for further design accentuation. During our exploration, we analysed and proposed the lake as a climax and new visual focal point to the launch of its hillside villas edition.▼原有的湖泊被作为景观空间的中心和山体别墅的视线焦点,the existed lake was analysed and proposed as a climax and new visual focal point to the launch of its hillside villas edition▼水中荷花艺术装置,the lotus-shaped installation景观的概念并非凭空而出,而是通过多次的现场踏勘,展现了我们对现场地形和植物的理解,确定了需要保留的区域和整改的范围。
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案例
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是位于中国海南省三亚市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点。
它位于三亚市市区以东约15公里的亚龙湾的
北岸,总面积为12.7万平方米,是中国第一个旨在保护红树
林生态环境的公园。
红树林生态公园的建设始于2002年,旨在保护亚龙湾地区丰
富的红树林资源,并推广红树林生态旅游。
公园内拥有原生态的大片红树林,其中包括红树林展览区、热带雨林区、沙漠景观区等多个不同的生态景观。
公园内设有步道和观景平台,便于游客观赏红树林、鸟类和其他野生动植物。
除了观赏红树林,游客还可以参与各种户外活动,如沙漠滑车、攀岩等。
公园内还有一个综合体验区,提供多种主题活动,如沼泽生态科普、蚱蜢表演等,以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乐趣。
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还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环保理念,提倡低碳出行和垃圾分类等。
公园还开展科学研究,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个案例是一个成功的环保旅游项目,通过保护珍稀生物和自然资源,结合旅游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同时,它还提高了公众对红树林和自然保护的认识,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三亚城市双修案例6.2.1三亚案例2015年6月10日,经住建部批准海南省三亚市为全国城市双修首个试点城市,其产生背景源起于城市化快速扩张导致的生态受损、环境恶化、风貌杂乱、功能缺位、交通拥堵等“城市病”问题。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并发挥三亚市的地域资源优势,是其双修工作开展的重点关注对象。
(1)规划侧重空间特色:“指状生长、山海相连”的整体空间结构,具体表现为“一城三湾、三脊五镇”滨海与内陆腹地兼顾的模式。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市域城乡空间结构规划图双修重点:修复和修补破坏的山地区域、滨海片区、山海通廊及标志性景观地区。
强化对山、海等重大公共资源以及山、海之间的各类廊道(生态廊道、河流廊道、景观道路廊道)的修复和管控。
更新和改善城乡建设用地与滨海、滨河、山地区域之间的可达性和通视条件。
三亚城市“双修”重点修复区域(2)规划实施城市修补“六大战役”:城市空间形态和天际线;建筑及城市色彩修补;城市绿地的修补;广告牌匾修补和整治;城市照明的修补;违建拆除与清理。
①城市空间形态和天际线:通过城市设计的专业手法,明确城市的整体空间形态包括城市的边界、节点、轴线和特色片区。
②建筑和城市色彩的修补:通过对自然景观色彩、历史人文色彩、现状建筑色彩的充分调查,提出建筑色彩的总体指引,确定城市主色调、辅助色、点缀色,明确分区的建筑色彩要求。
研究确定三亚城市色彩定位为明雅鹿城、色润双河、映衬山海。
③城市绿地修补:对三亚中心城区每一块绿地进行现状调研分析并进行分类,分为现状较好的绿地、现状被侵占绿地、现状被私有化绿地、生态良好的规划绿地、生态遭到破坏的规划绿地、现状有建设的规划绿地,因地制宜、分门别类采取修补措施。
④广告牌匾修复与整治:广告牌匾的设置与整治与整体景观环境向结合,市场导向与公共利益相结合,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相结合,因地制宜且特显本色,能承受且可推广。
⑤城市照明修补:城市照明从城市夜景照明的现状问题入手,以保障城市夜间安全为基本要求,以突出城市总体格局意象为目标,以人的活动空间及视觉感受为重点进行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