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绿地率: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 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四类绿地(包括满足当地植 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 建筑的屋顶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总面 积的比率(%)。是衡量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 标志。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新区建 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绿地率不宜低 于25%。
(2)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
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 行政管理等设施所属的绿地。
进行绿化时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与之相协调。 与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相似。
21
(3)宅旁绿地
家门口的花园绿地,最接近居民。包括住宅前后、两 栋住宅之间及建筑本身的绿化用地,但其面积不计入居 住区公共绿地指标中。
23
(4)道路绿化 1) 居住区干道 :联系各小区及居住区内外的主要道 路。
交通量大,乔木为主。 2) 居住小区道路 :联系各住宅组团之间的道路,可 组织和联系小区各项绿地。
车流量相对较少,行驶安全,地形变化,乔灌草结合, 防护功能。 3) 居住组团道路:解决住宅组团的内外联系。联系各 住宅小路。 人行为主 ,树木配置灵活,可选小乔木及开花灌木。 4) 住宅小路 :联系各住宅的道路。
第五讲
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
1
第一节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 .居住区绿化的作用 二 .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及定额指标 三.居住区绿地的规划 四.居住区植物配置的树种选择
2
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
1929年由美国人C.A.佩里提出。 “邻里单位”的理论,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
住一区规的划“居细住胞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
居民的半公共空间,布局要求灵活,设置内 容包括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应以 不同的树木花草,强化组团特征;铺设一定铭记 的硬质地面,设置富有特色的儿童游戏设施;有 条件的还可设置小型水景,使不同组团具有各自 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