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篇 第4章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 -2012-11(1).
- 格式:ppt
- 大小:248.50 KB
- 文档页数:24
《环境学》课程笔记第一章人类文明与环境问题的发展1.1 人类文明与环境问题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
从原始的采集狩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
环境问题主要包括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人类文明与环境问题的发展对于解决当前的环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2 人类农业文明及其标志性成果农业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标志性成果包括农业生产的普及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犁耕、灌溉等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形成了定居的生活方式。
这一时期的人类文明主要集中在河流流域,如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等。
1.3 人类农业文明及其环境问题特征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的过度耕作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大规模开垦土地,导致土地退化、沙漠化等问题。
同时,为了灌溉农田,人类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1.4 人类工业文明及其环境问题特征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工业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量工厂和企业的建立,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同时,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人类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
1.5 工业文明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思考工业文明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发展的不平衡:工业文明时期,科技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环境保护方面相对滞后。
2)经济增长的盲目性:工业文明时期,经济增长成为主要目标,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过度开采和消耗资源,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
1.6 环境问题解决方案思考与讨论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案的思考与讨论: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培养绿色消费观念,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一、环境污染概述1.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生存、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通常,环境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自然过程引起的同类现象称为自然突变或异常。
2.环境效应——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环境变化⑴环境生物效应: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如水利工程、森林砍伐、癌症患者增多。
⑵环境化学效应: 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
如环境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等。
⑶环境物理效应: 环境物理效应是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果。
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噪声、地面沉降等。
3.污染源(Pollution Source)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污染物的自然来源(Natural Source ) : 自然界向环境排放,如:活动的火山 污染物的人为来源(Artificial Source ) : 来自人类活动,影响范围广、危害大4.污染物(Pollutant):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物质。
生产性污染物和生活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进人大气一次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一次污染物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太阳辐射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新污染物,它常比一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危害更为严重。
★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亦称优先控制污染物。
主要针对下列污染物:有毒有机化学污染物、生物难降解性物质、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性污染物。
★★★环境污染的特点:影响范围大;作用时间长;污染物浓度低、情况复杂;污染容易、治理难。
化学物质的环境归趋与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化学物质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由于不当使用和处理等原因,化学物质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为了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健康,各国开展了大量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以实现化学物质的环境归趋。
本文将探讨化学物质的环境归趋以及相关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一、化学物质的环境归趋化学物质的环境归趋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使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和传播得到控制,并最终趋向自然的、无害的状态。
化学物质的环境归趋面临着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 监测与评估:对于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需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确定它们的种类、浓度和潜在的环境风险。
2. 风险减少:在确定了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及其潜在风险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这包括合理使用和管理化学物质,减少其排放和释放,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研究等。
3. 处理与清除:对于已经污染的环境,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与清除方法,以去除化学物质的残留并恢复环境的自然状态。
这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二、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是实现化学物质的环境归趋的重要手段。
目前,已经涌现出许多有效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如下所示:1. 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利用物理手段对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处理和控制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处理技术包括吸附、过滤、离心、蒸馏等。
例如,通过吸附剂吸附有害物质,可以将其从废水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2. 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通过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将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例如,利用氧化反应可以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3.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体的代谢活性将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例如,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可以有效净化废水。
此外,植物吸收和积累有害物质的能力也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修复和植物修复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