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一)《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里,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任选一个角度)。

本联写莺燕,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分别用“争”和“啄”生动地写出了莺争向暖树上去唱歌;新燕衔泥筑巢的情景,给人们生机勃勃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本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以生命力。马在前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3、请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春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其妙处。答:这两句诗抓住了早春的特点,用词生动准确:“渐欲”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次第开放,渐渐使人哈哈眼花缭乱的情景,“才能”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刚刚萌发的情态。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外,用字也十分生动准确。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用得非常好,是因为它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竞相飞到向阳的枝头上欢歌的情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7、“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行不行?

答:不行,因为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景象,此时莺还没有完全出来活动,所以不能用处处。

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此词语可看出来?

答: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忘返。从“最爱”和“行不足”中可以看出。

(二)《次北固上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三)《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思想内容】这篇悲愤的七绝,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名句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炼字炼词】“犹”字意味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以辛辣的嘲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1、“烟笼水夜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这两个“笼”字都是名词作动词,用得形象、准确,它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怎样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花”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是形象婉曲的议论,表面上批评的是歌女,实际上批评的是那些醉生梦死的封建统治阶级。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四)《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思想内容】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常在的感伤之情。

【名句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是晏殊颇为自得的佳句。首先该句对仗工巧自然,浑然天成,仿佛是信手拈来,丝毫看不出雕琢的痕迹。其次在于对春末这一季节性特征的典型性描述,表达了盛情难再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

【艺术特色】在情感上跌宕起伏,相互生发;在技巧上化虚为实、一唱三叹,景与情自然结合、浑然一体,深受人们喜爱。

1、诗人徘徊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2、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的生活?

答:“去年天气”“旧”“几时回”等字眼表明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的生活。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落寞、孤独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蕴含哲理、耐人寻味,,因而成为传颂千古的名句。

(五)《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体现出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

【练习】1、展现画面。(见诗大意)

2、写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说明理由。(个性化开放试题)

3、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山中怎样的景物?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的景物有烟、日、鸟、云,这都是常见的景物,但是诗人描绘的画面却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得益于写景时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

4、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二句最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尤其是云从窗里出的描写,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语虽平淡,但意境遥远,突出了山中有趣的生活,透露出诗人恬淡超然的心境。

5、“竹中窥落日”中“窥”字能否改成“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改。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表现出竹林的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方看得意思,意境开阔,与诗歌整体意境不符。所以不能改。

(六)《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哪一个字在全诗起到一线串珠的作用?

“闻”。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前三句描写、叙事,末句抒发思乡之情。这一切皆由“折柳”一词关联起来,而这首诗的“诗眼”是“闻折柳”。

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是一种习俗。你能写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和当年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折柳曲让诗人不由得想起曾经与亲友在春风中折柳赠别的情景,猛然触动了诗人孤独伤感的情绪。)

由于“柳”、“留”谐音,古诗中的“柳”暗含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隋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3.“谁家玉笛暗飞声”暗字妙在何处?

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七)、《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远在边塞思念故园亲人的情感,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2、划线句子应重读哪个词?请说明理由。

①“望”是有意识的向远处看,表达了诗人对故园亲人的思念及难舍之情。

②“路漫漫”写路途遥远,回家不易,表达了诗人对故园亲人的思念及难舍之情。

③“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通过夸张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故园的无限眷恋。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却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八)、《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情感: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春潮、雨、野渡、横舟。

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

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4、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5、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

“横”这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6、本诗的诗眼是:自。

(九)《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评析】: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十)《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赏析】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朴素秀美。前二句点明时间,后二句写归去情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归意,诗人形象隐于诗外,表露寄托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诗文解释】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青山归去。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3.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苍苍”“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十一)《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赏析】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

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思想内容】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

【名句赏析】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释义:各个历史时代都会涌现出自己本时代的杰出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哲理: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就是这样在一代一代人才辈出、推陈出新中不断发展、前进的。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抱负,创造出自己的辉煌未来。

(十二)《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十三)《浣溪沙》

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思想内容】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下阕:诗人是真的认为人可以返老还童吗?不是,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方面可以老当益壮。诗人虽被贬谪黄州,却仍旷达乐观,不服老,不叹老,自强不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这样就能保持青春活力。

(十四)《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赏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树叶枯黄凋零,纷纷飘落,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上寒气袭人。诗人抓住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又以北风呼啸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活化出一副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思念家乡,想念亲人。

(十五)、《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思想内容】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名句赏析】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艺术手法】

颔联: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用“风飘絮”来比喻破碎山河,用“雨打萍”来比喻浮沉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颈联: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1)解释下列句子里的词。

①辛苦遭逢起一经经:经书②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本指古代的兵器。这里指战争

③零丁洋里叹零丁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④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赤诚的忠心

(2)“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正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隍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历来被称为绝唱,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文天祥被元军押送古零丁洋,惶恐滩对零丁洋,地名对地名。而惶恐和零丁,又是文天祥当时的处境和心情,这就使得“惶恐滩”和“零丁洋”带上了极浓的感情色彩,被用来表现昨天的“惶恐”和今天的“零丁”,地名与心境的绝妙结合,使这两句诗成为千古绝唱。

(4)有同学把“汗青”误写成“汉青”或“汗清”,请你向他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写。

汗青,指史册,这是因为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竹简要先用火烤,竹片里的水分烤出来,称为“杀青”或“汗青”。汗,是说出水像出汗,青,指青竹的“青”。

(5)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国事如风中的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6)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做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十六)、《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文章品析】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人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1.这首诗运用哪些技巧来写松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标题《赠从弟》与诗的内容“松”是否有联系,为什么?

1、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2、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3、名句赏析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说明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

(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十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的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名句赏析】诗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1、首联中的“辅”和“望”两字精炼传神,意蕴丰富,试作赏析。

答:这两个词将送别地和目的地连接起来,让人感受到友人即将分别而且路途遥远。烘托出双方依依惜别的情感。

2、同窗三年的好朋友即将分别,你会采用哪一联作为临别赠言呢?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选择(1)这两句诗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只要彼此间友谊真挚,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如同近邻一样。既可以表达自己宽广博大的情怀和对朋友的宽慰之意,也可以让人感受到友谊的深厚。

选择(2)这两句诗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自信的思想感情,用这两句诗做赠言,可以表达对好友未来道路的祝福,希望他(或她)在学业上大展宏图,做出一番成就。

(十八)、《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读这首诗,由“浮云”这一意象你联想到了什么?

答:事业上、学习上的挫折、困难和障碍

2、你从这首诗领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登高才能望远,知识和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会想得比别人更深远一些。

(十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思想内容】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名句赏析】后两句作者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借景抒怀,阐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同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哪两句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请自选角度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妙处。

答:“天街小雨润如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春雨的可贵。“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特点。这两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二十)《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思想内容】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名句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剪烛西窗”已作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成语,活在后人的语言中。

【炼字炼词】“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1)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个“期”字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而欲归不得的心情

(2)诗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

第一个“夜雨”是写实,第二个“巴山夜雨”是写虚,是诗人想象与友人团聚后再回忆起“巴山夜雨”写信的情景。两个“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时空交错、具有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艺术效果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诗人想象了与友人团聚剪烛夜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渴望与友人团聚的感情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一)《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里,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任选一个角度)。 本联写莺燕,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分别用“争”和“啄”生动地写出了莺争向暖树上去唱歌;新燕衔泥筑巢的情景,给人们生机勃勃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本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以生命力。马在前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3、请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春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其妙处。答:这两句诗抓住了早春的特点,用词生动准确:“渐欲”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次第开放,渐渐使人哈哈眼花缭乱的情景,“才能”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刚刚萌发的情态。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

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外,用字也十分生动准确。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用得非常好,是因为它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竞相飞到向阳的枝头上欢歌的情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7、“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行不行? 答:不行,因为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景象,此时莺还没有完全出来活动,所以不能用处处。 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此词语可看出来? 答: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忘返。从“最爱”和“行不足”中可以看出。 (二)《次北固上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三)《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精选精练课外古诗词鉴赏100首(含答案)

精选精练课外古诗词鉴赏100首(含答案) 1.采桑子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①。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 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小题1】 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②上阙前后对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 【小题2】 “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以及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文章写作技巧有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象征、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答题时结合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方面分析。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上阙前后对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其作者情感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最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品味即可。结合词的内容,“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 2.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①包大中丞括②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②包大中丞括: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③些小:指官职卑微。④吾曹:我们。 (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 (2)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1)本题考查诗句在诗中的作用.诗句意思: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与尾句呼应.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真题精选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真题精选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 (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3分)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1分) 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2分)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 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中考必背课外经典古诗词赏析

---------------------------------------------------------------最新资料推荐------------------------------------------------------ 中考必背课外经典古诗词赏析 中考必背课外经典古诗词赏析中考必背课外经典古诗词赏析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意思】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 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注释】 (1) 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2) 危楼: 高楼。 (3) 黯黯: 1 / 21

迷蒙不明。 (4) 拟把: 打算。 疏狂: 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 对酒当歌: 语出曹操《短歌行》。 当: 与对意同。 (6) 强: 勉强。 强乐: 强颜欢笑。 (7) 衣带渐宽: 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简析】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阕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曲鉴赏17篇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曲鉴赏17篇 课外古诗词曲鉴赏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4分) 精舍遇雨 [唐]可止 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 卧向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 1.结合诗句简要概括诗人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象。(2分)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2分)描绘了春雨中清新明丽的自然景象。绵绵春雨之中,诗人躺在自己的僧舍里,领略无限春光,花香鸟语。 2. (2分)抒发了诗人淡泊世事,与世无争,潜心隐修的情怀和志趣。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4分)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第1页共14 页 1. 结合诗的一、二两句简要概括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2分) 2. 诗中多处出现“春”这个字眼,请简要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2分) 1. (2分)描绘了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 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 2.(2分)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穿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 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处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

本来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4分)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刘禹锡的这首诗是怎样来赞颂牡丹的,请从表现手法方面作简要赏 第2页共14 页 析。(2分) 2.请对“唯有牡丹真国色”中的“真”字作简要赏析。(2分) 1. (2分)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芍药、莲花和牡丹进行对比,来衬托牡丹的高贵富丽。 2.(2分)“真”字加强语气,是对牡丹的高度评价,顺势引出末句,既写了世人对牡丹痴狂般的观赏习俗,又反映了牡丹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4分)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1.结合诗歌意象,试描述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日黄昏图。(2分) 第3页共14 页 2.“寻到旁边却不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分)初秋的傍晚,一轮红日即将落山,夕阳将天边抹上了瑰丽的 色彩,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秋蝉也不甘寂寞,蝉鸣声此起彼伏,趁着这美丽的时刻,放开清亮的歌喉,开始了“黄昏大合唱”。

中考必背课外经典古诗词赏析详解

中考必背课外经典古诗词赏析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意思】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迷蒙不明。 (4)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6)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7)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简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阕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阕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

中考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

中考古诗词鉴赏 中考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考古诗词鉴赏1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十四、过零丁洋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十四、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干戈寥落四周星。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作者及背景:此诗是南宋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1.中心:《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作者沉痛地述说了国家的危难,个人的遭遇,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2.首联写了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抒发了作者爱国热情。 3、小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的尾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成为几百年来鼓舞和激励后人反抗压迫、反抗掠夺斗争的名言”。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 ●全文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中考古诗词鉴赏2 一、典型考题 (1)写出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典故。 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采用的是诗歌中哪种表现手法?; 再如,“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其一)》)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用典(运用典故)(1分)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1分) (2)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当时的情况,表达了作者的心情,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春望》)”; (战火连续不断)与家人消息隔绝已久(1分,意对即可)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1分,写到与加点字意思相近的词语即可)“颔联中的既言事,又写景的两个短语是(《使至塞上》)”。 出汉塞入胡天

中考语文古诗词曲七年级12首阅读赏析知识点与检测(含答案)

古诗词曲七年级12首阅读赏析与检测 第1首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炼字:“观”字统领全诗,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表现手法:采用写实手法,前两句写俯瞰沧海见到的神奇壮观景象;“树木”“百草”写的是静景;“秋风”“洪波”写的是动景。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出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炼字:“若”字说明是虚景,通过诗人的主观想象,写出沧海之大,描绘出一幅吞吐日月、包蕴群星的图景。 修辞:借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同时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主旨】本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远大抱负。 跟踪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1.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分) 答: 2.这首诗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

二、阅读这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1.从炼字角度赏析“洪波涌起”中的“涌”。(2分) 答: 2.本诗中哪些诗句是虚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第2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杨花”漂泊不定,给人以飘零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借用这两种景象,点明特定时节暮春,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明月”抒发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修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主旨】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奠定出全诗悲凉的基调。再借景抒情,借“明月”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跟踪训练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4分)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分) 答: 2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单项训练古诗词赏析 一、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三、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四、山行留客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样不同的情态? 六、江上渔者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 周敦颐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 [清]纳兰性德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 [唐]元稹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 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1.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 ,有何表达作用 2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2.浪淘沙怀旧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2“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梅花绝句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4 .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 ,有人说它“奇绝” ,也有人说它“浅俗” ,你怎么看待 5.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 ,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成都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20篇

写景诗 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 (2)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 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请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这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点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 ~ (2)题。 探春 黄庶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1)“雪里犹能醉落梅”中的“醉”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描写和表现手法有何相似

之处? (1)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喜爱之情。 (2)都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图。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黄梅时节家家雨”与本诗的哪一句相似,在表达上有何异同?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愉悦欢快的心情。 (2)梅子黄时日日晴。都写得是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但所表述的天气与心情不同,“黄梅时节家家雨”表达了诗人等不到同伴的孤寂心情;“梅子黄时日日晴”表达了诗人与同伴游玩的愉悦心情。 4.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秋江 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初中语文中考100首课外古诗赏析及技巧

初中语文中考100首课外古诗赏析及技巧 初中语文中考100首课外古诗赏析及技巧 001 春夜喜雨 唐】XXX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XXX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XXX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深深地喜爱春雨,因此创作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002 XXX 唐】XXX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XXX以“春”为着眼点,通过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悦轻松的情绪,表达了他对西湖春色的细腻新鲜感受。

003 春日 宋】XXX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004 泊船瓜洲 宋】XXX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表达了XXX思念家乡、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005 XXX 唐】XXX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XXX。不知XXX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裁出了春天。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006 XXX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XXX秋千院中。XXX,小桥流水飞红。 赏析】通过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表现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XXX XXX 唐】XXX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渐透绿纱窗。 赏析】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008 春江花月夜 唐】XXX XXX潮水连XXX,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XXX无月明?XXX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

中考古诗词赏析50首

中考古诗词赏析50首练习 一、《雁门太守行》 1.这首诗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的英勇气概,也表达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 2.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开”二字。 用“黑云”作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压”形象的写出敌人人马众多来势之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的情态。“开”写出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渲染战争紧张的气氛和危机形势。 3.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4.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运用典故,“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5.这首诗借助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来抒发情感,具体分析。 这首诗几乎句句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他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借此来书写守边将士浴血奋战的英勇气概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二、《望月有感》 1.这首诗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2.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诗人以“千里雁”“九秋蓬”作比,像“千里雁”一样吊影自怜;像“九秋蓬”一样飘转无定,形象生动的写出兄弟手足离散,天各一方,飘转无定,孤苦凄惶,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3.尾联“垂泪”蕴含的丰富情感。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既是因为兄弟离散、家庭不幸,也是因为整个时代的灾难和痛苦。高度概括而有深刻的揭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4.尾联运用“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尾联运用明月这一意象,描绘了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画面,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情感。 三、《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1.本诗表达诗人无罪遭贬的怨愤和前途迷茫的愁思以及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2.首联赏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运用对比,“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3.颔联表达的思想情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 残年” 表达诗人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 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4.颈联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和高度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自 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形,同时委婉 的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迷茫的愁思。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抒发诗人恋家恋国,不忍离去,同时又深感 前途迷茫的愁思。 四、《登楼》 1.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 忧,以及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 感。 2.首联抒写哪几种情怀? A作者客居他乡对自己遭遇的伤感;b看到国家多灾多 难而对国家的忧虑, 3.描绘颔联的画面,并说说所蕴含的感情。 登楼远望,锦江两岸蓬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 山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表达对祖 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4.赏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来”来临之意。指锦江两岸蓬勃春色铺天盖地而来, 烘托锦江春色逐人的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 表现是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变化之意,指古今世 事如浮云飘忽起灭,一字双关,使人浮想联翩。表现诗 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思。 5.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议登楼所 想,说说表达的内涵 表明对大唐圣朝气运久远的自信和美好祝愿以及对“寇 盗”的蔑视。 6.赏析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咏古讽今,运用典故,运用后主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国家 统治者重用宦官而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局面的担忧, 运用诸葛亮的典故,抒写诗人空怀济世之心而苦无献身 之路的伤感。 五、《望江南》 1.赏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独”字传神,准确地表现了女子独自一人等待丈夫归 来的孤独寂寞之情。 2.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句描绘了夕阳的余晖淡淡的洒在江面上,连绵不尽的 水静静地向东流去。既写景又写情。“脉脉”用拟人写出 夕阳被感动地深情望着水面。“水悠悠”以水喻情,表现 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惆怅之情。 3.“过尽千帆皆不是”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境? 满怀希望和憧憬的主人公在等待的过程中极度失望、落 寞之情。 六《渔家傲秋思》 1.上片写景,描写塞下的秋景;下片抒情,抒发边塞征 人热爱国家,思念家乡,壮志难酬的感慨。 2.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运用典故“燕然未勒”,表现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但更渴 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3.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互文,表明将军士兵引因功业难成,有家难归而哀伤流 泪,含蓄的表达了对朝廷腐弱,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4.词的意境悲凉壮阔。 七《江城子密州出猎》 1.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作者踌躇满怀的英雄气 概;下阕抒情,表现词人壮心未已、渴望报效国家杀敌 立功的英雄本色。 2.赏析“千骑卷平冈” “千骑”指人数众多,“卷”极言走之快,写出猎者情绪 高昂,精神抖擞的状态。 3.赏析“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典故,突出词人年纪虽不小, 仍有少年的狂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希 望朝廷象重用魏尚一样重用自己,表达渴望为国御敌立 功的壮志。表达含蓄,委婉。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表达 自己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八《武陵春》 1.上片写词人所见所闻,借“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 流”抒发思念丈夫的无限哀伤之情。下片采用夸张的比 喻,抒发内心深重的愁情。 2.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运用夸张比喻,化实为虚,化抽象为具体,语言新奇, 曲折生动而又巧妙自然,把“愁思”夸张到连船都承载 不动,渲染哀愁之深重。 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 本词基调雄壮高昂,上阕描写军旅生活,表达建功立 业,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抒 写壮志难酬的悲愤。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战场生活。 营造了一种奏乐吃肉的豪迈热烈的生活氛围。 3.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运用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惊险 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 形象。 4.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词人最高理想,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和抱负,表达 自己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爱国激情。 5。赏析“可怜白发生” ,由雄壮到悲壮,抒发无尽的感慨。表达渴望报国的雄 心壮志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揭示理想与 现实的尖锐对立,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十《商山早行》 1.全诗紧扣一个“早”字,抒写早行之情,寄托羁旅奔 波之苦,黯然思乡之情。 2.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运用“列锦法”,仅用十个字却连缀了六种景物,抓住有 特征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 了商山凌晨荒寂、萧索的情景;借景抒情,写出无限的 旅愁羁苦。意境苍凉,情感寂寞凄苦。 3.赏析“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照”,照亮之意。既暗示了在早晨“枳花”颜色的亮白, 又富有动感的传达出黑暗的“驿墙”也被照亮了,衬托 拂晓前的暗,突出出行之早。 4.“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点明思乡的主旨。 十一《卜算子咏梅》 1.上片写梅花的遭遇,下阕托梅寄志,表达坚贞自守的 傲岸节操。 2上片点明梅的怎样的生存环境?体现怎样的品格? 3.从艺术手法上赏析本词。 托物言志,以梅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 托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 4.赏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表现词人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 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荒僻、残破、苍凉、冷清、凄凉的生存环境,渲染其不 幸遭遇,烘托其顽强,高洁的品格。 十二《醉花阴》 1.上片写秋凉情景,寄情于景,表现词人孤寂无聊,思 念无边的愁绪。下片写重九感怀,集中些黄昏后的愁绪。 2.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直抒胸臆,“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暗 含凄冷之意。以“瘦黄花”自比,写出主人公憔悴的面 容和愁苦的神情。,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恨,相思之苦。 十三《己亥杂诗》

精选精练课外古诗词鉴赏100首(含答案)

精选精练课外古诗词鉴赏100首(含答案) 精选精练课外古诗词鉴赏100首(含答案) 1.采桑子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①。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 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啥样的情感。 【答案】【小题1】 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②上阙前后对照: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心构成对照。 【小题2】 “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别愿服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以及写作特色的分析明白能力。文章写作技巧实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象征、对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答题时结合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方面分析。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上阙前后对照: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心构成对照。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其作者情感的明白把握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最终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品味即可。结合词的内容,“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别愿服老。 2.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①包大中丞括②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②包大中丞括: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③些小:指官职卑微。④吾曹:我们。 (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 (2)结合最终一句,讲出全诗寄托了作者啥情感。 【答案】(1)本题考查诗句在诗中的作用.诗句意思:在书斋躺着歇息,听到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马上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考虑,点题,与尾句呼应.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啥修辞或写作办法,写出来啥内容,表达了啥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顾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托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日子疾苦,寄托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答案: (1)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考虑,点题,与尾句呼应.(2)“一枝一叶总关情”衙门卧房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写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紧紧联系在一起.本诗寄托了诗人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命运的情感. 译文: 在书斋躺着歇息,听到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马上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尽管不过些小小的州县官吏,然而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解析】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房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则是:我们尽管不过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怀.解答此题,明白词创作的背景,了解作者的日子阅历,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的全部内容。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一) 春日(宋)晃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 阴阴:草木阴阴.② 趁:追逐。 1.这首诗通过描绘 _______、细雨翻萍、_________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2 分) 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南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梦令(6分)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泛吴淞江 [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诗中(1)______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 (2)______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2分) 2。“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