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古诗词鉴赏精练有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3.03 KB
- 文档页数:11
古诗词赏析金华、丽水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泛”字看出,颔联中的“②野花落”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之后眼见春日之景有感而发。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作者看到树上黄鸟啼鸣,白鸥轻轻飞舞。
颔联,看到满地野花,孤村春意生机初现。
颈联写自己年老,要赶紧酿酒,细雨飘到橙子之上。
尾联写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表达了作者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
近,从啭字听来;轻,从泛字看出。
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
此皆天然佳句。
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
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之思。
末联,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闲适之意可见一斑。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
《遣意》是即景抒情之作,前三联叙写幽静的春景,意在为抒情做铺垫。
作者的情感从“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直接表达出来,诗人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流露出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惬意生活,表达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答案:(1)泛;野花落(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译文:黄鸟在身边的树枝上婉转啼叫,在水中泛舟,眼前白鸥轻轻飞舞。
一条小路上落满野花,一座孤村里春水渐渐有了生机。
年纪衰老催促自己赶紧酿酒,细雨飘到了橙子之上。
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
【点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专题汇总【一、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7~18题。
(6分)【甲】《渔家做》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甲】词用典故,表达了;【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
(毎空1分,共3分)【参考答案】17.(3分)窦宪勒石燕然(1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1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1分)。
【解析】“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
耳闻目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
这就逗出了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将军或者说词人通宵不眠,发为之白的原因,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落泪也是出于同样原因。
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
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
古诗鉴赏专题黄石阅读下边两首古代诗歌,达成后边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周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斜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以下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渔家傲·秋思》环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芜,表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辛。
B.“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一派清雅,安闲的情形,使堕落他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述一幅暮秋暮景图,人在此中起衬托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4.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一样。
【答案】 13. C 14.《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立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
《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羁旅之愁 ) 。
【分析】13.本题考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剖析能力。
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要旨都要有必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C 项表述错误,《天净沙·秋思》意在表现天涯游子之悲,描述的暮秋暮景图起衬托作用。
14.本题考察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以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能够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假如没有找到,就剖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能否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自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受。
比较剖析两首词曲的思想感情可知,《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立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堕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古诗词鉴赏【一、2018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2题。
(6分,每小题2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20.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2分)【答案】20.(2分)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1分)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1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描述诗歌呈现的画面。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首先要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中的重要词语的意思,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生曾云”:云气在胸中荡漾。
然后再加以想象,把浮现的画面,用连贯、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这种题型不该等同于一般的扩写,诗歌更不应该提翻译。
画面描绘时应该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情感态度。
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句子都适合描绘,合描绘的画面也必须带有作者的情感着眼点。
“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
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
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
【白话译文】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0182018 4.1 2 3201856654【答案】5、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2【答案】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苏轼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
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
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
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先以水流急促衬托出闭锁深宫的抑郁。
然后采用托物寄情的手法,以漂放红叶这一天真行为表现了宫女对世俗生活的憧憬与渴望。
这是首宫怨诗,首句写时光的流逝,次句写青春的消磨,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少女的摧残。
这两句,以赋法自描诗人眼前的景色:御沟里的河水急匆匆地向宫外流去,而深居宫内的宫女却是终日消闲,无所事事。
酋句也可以说是以眼前景物起兴,一个“急”字愈加反衬出次句中深宫生活那死一般的”闲”来。
这两句诗从表面看,仿佛只是信手写来,冷静描绘外部世界,丽诗人的内在情愫则不露一字;但在实际上,首句的“河太急”和次句的“尽丑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一句责问流水太急,一句诉说深宫太闲,两相对照,虽然并未明叙怨情,但却怨情自见。
在封建时代,一个妙龄少女被长期幽所鑫与落隔绝的深宫之中,虽然衣食不缺,却像被供养在笼子里的小鸟,失去了自由生活的乐趣,自然会从心底里萌发出流年似水、青春虚度、深锁宫闱、闲愁难遣的昔恨来。
所以,答案为: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古诗词赏析专题衡阳二、诗词鉴赏与阅读理解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下列小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B. 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
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 五、六句承上而,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D. 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8. 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7. A 8. 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邵阳市岳阳(二)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王维(唐)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22. 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3. 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和“_____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答案】22. 慷慨从军、英姿勃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充满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
(围绕“侠骨豪情”“英雄气概”“爱国精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3. (1). 纵、(2). 犹【解析】22.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
这四句诗的意思: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
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
塑造了一个侠骨豪情、英姿勃发、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中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2018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1.〔山东临沂20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①。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缲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
②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
有人评价?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答案】例如:上阕,作者长途跋涉,日高人困,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这是枣花落在身上。
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
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乡村中了。
这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廖廖几句,由声入耳,有声有色,有景有人,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2.〔山东枣庄201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以下小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1〕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人名〕的组诗?____?。
〔2〕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3〕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 曹操观沧海(2)上阙“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
下阙“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
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3〕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决乐观、发奋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意思对即可〕3.〔山东潍坊201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5分〕浣溪沙①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汇总--古诗词鉴赏2018 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汇总-- 古诗词鉴赏【一、 2018 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8~9 题。
(6 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8. 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3 分分))【答案】】8. 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 3 分。
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要赏析古诗中某字的妙处,可从该字的意义所蕴含的情感、所描摹的情态、所描绘的形象等方面去赏析。
比如本题,偷本是个带有贬义的动词,可经作者用在此句中,便把孩子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枣、梨的情态十分逼真的显现出来,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
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
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
白话译文山园里一望无际的松林竹树,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接。
隐居在这里,与世无争,也该知足了。
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头的那瓮白酒刚刚酿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场。
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
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
别叫家人去惊动了小孩子们,让我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考点解析】】释字、入句、达情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技巧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是:①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5.(2018·广西玉林)阅读下边一首词,达成第 1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烂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回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
1.以下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耐不了严寒” “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 ,“何事”意为“为何”,“希望”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观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叹和神往之情,但他最后不肯“回去”,是由于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喜。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诉苦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离合悲欢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豪放乐观的精神境地。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节气和事物,分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好像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同样,“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福。
答案: B【分析】本题考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本题波及到的内容许多,既有古文化文学知识,还有对本词内容的理解,甚至还有古诗词比较阅读,所以在剖析选项时,要认真慎重。
B 项中作者最后不肯“回去”的原由不是由于“天上宫阙”的严寒,而是由于作者对人间欢喜的留恋。
16. (2018·湖北咸宁)阅读下边的诗歌,达成 (1)- (2) 题。
(6 分)次北因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
(1)以下选项中,对这首诗讲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 (3分)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一定对仗。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汇编(含解析)5 c (14题。
(共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2分)14.词的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2分)13【解析】“牵黄”“擎苍”“锦帽貂裘”说明“装备齐全”;“千骑”说明“随从众多”;这些描写都是为了表现“老夫聊发少年狂”。
在理解译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答案】(2分)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14【解析】据《史记》记载汉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遣冯唐”,是以魏尚自喻,表达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天狼星,据《晋书天志》说是“主侵掠”的,在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进扰的西夏军队。
“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答案】(2分)“遣冯唐”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情怀。
“射天狼”表达了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居士。
太原(现在属陕西)人。
唐代大诗人。
著有《白氏长庆集》。
⑵孤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上有孤寺。
⑶贾亭贾亭。
唐代贞元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建造这个亭。
⑷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⑸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⑹暖树向阳的树。
⑺不足不够。
⑻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
22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具有画面感。
考点跟踪突破10古诗词赏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 •“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 •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015河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2015河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古诗词赏析专题常州4.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3分)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4. (1)陶渊明《桃花溪》 ( 2)由远而近淮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6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4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答案】5. 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 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解析】5.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潇潇暮雨”是纯粹的环境描写。
可从创设情境,从反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态度的角度考虑答案。
一般诗歌前面几句写景,是为了介绍所处环境,烘托气氛,再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自我感情抒发上。
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分析好“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很明显抒发的是不要为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悲哀的思想态度。
同时,要分析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的“深宫尽日闲”一句,表达的是“宫怨”之情。
连云港二、阅读·赏析(6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2018年全国中考真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共58题,31页,有答案;为便于阅读、打印和作为学生训练的试题使用,对题号进行了重新编写,试题的内容未作改动。
1.(2018中考·北京)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①-③题。
(共6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1分)②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分)(本题有图片,但上传通不过,故去掉)答:③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和“②”。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2.(2018中考·甘肃定西、武威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20-21题。
(5 分)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1)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结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3.(2018中考·广西梧州)古诗赏析(2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汇编大全2018 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古诗词鉴赏【一、 2018 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 4. 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3 分)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 这是借用东晋_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答案】4. (1) 陶渊明《桃花溪》【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记文学常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
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
全诗构思婉曲,情韵悠长,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
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
清代《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孙洙)评论这首诗说: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白话译文】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考点解析】有关桃花源的诗句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
穷源易访桃源境入世难为世外人赞桃源和平宁静怜俗世狡诈贪婪最佳答案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赞桃源和平宁静,怜俗世狡诈贪婪缘溪忘路行,芳草落英幽古境;取道规筹去,青山流水逝鸿泥。
穷源易访桃源境,入世难为世外人世外桃园终难觅人间仙境不复临上联:山重水复疑无路其实别有洞天下联:柳暗花明又一村果真神仙人家横批:化外遗民《桃花源诗》晋陶渊明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