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讲 乙醇 醇类
- 格式:doc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10
乙醇醇类醇的概念醇是分子中含有跟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结合的羟基的化合物注意:醇分子中含有羟基,且羟基个数不限,但不存在1个C原子上连有2个羟基的醇,因为这样的醇不稳定:一、乙醇的结构(1)乙醇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2)离子化合物,大部分有机物都能溶于乙醇,乙醇是常见的有机溶剂.(3)极性键①②③④在一定条件下都易断裂,碳碳键只有在燃烧或爆炸时才断裂.二.物理性质(乙醇):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
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1.乙醇的取代反应(1)乙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①本反应是取代反应,也是置换反应.②其他活泼金属也能与CH3CH2OH反应,如2CH3CH2OH+Mg Mg(CH3CH2O)2+H2↑③Na与乙醇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缓和的多:2HO—H+2Na2NaOH+H2↑说明乙醇中羟基上的H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羟基上的H原子活泼④CH3CH2ONa(aq)水解显碱性.CH3CH2ONa+H—OH CH3CH2OH+NaOH(2)乙醇与HBr的反应CH3—CH2—OH+HBr CH3CH2Br+H2O①该反应与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方向相反:但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②反应中浓H2SO4是催化剂和脱水剂.③反应物HBr是由浓H2SO4和NaBr提供的:2NaBr+H2SO4Na2SO4+2HBr④反应过程中,同时发生系列副反应,如:2Br-+H2SO4(浓)Br2+SO2↑+2H2O+SO 24(3)分子间脱水①该反应是实验室制乙烯过程中的主要副反应.实验室制乙烯要求“迅速升温170℃”就是为减少该反应的发生.②该反应属取代反应,而不是消去反应,因为脱水在分子间而非分子内进行.③浓H2SO4是催化剂和脱水剂,是参加反应的催化剂.乙醚生成时,H2SO4又被释出.脱水反应(演示实验:注意仪器,温度计、沸石)170℃消去反应,断键位置:②④ CH3CH2OH → CH2=CH2↑+ H2O140℃取代反应(分子间脱水)2CH3CH2OH → C2H5-O-C2H5 + H2O(4)硝化反应醇类的化学性质与乙醇相似: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如丙三醇的硝化反应为: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炸药.(5)磺化反应2.乙醇的氧化反应(1)燃烧氧化C 2H 6O +3O 2−−→−点燃2CO 2+3H 2O ①CH 3CH 2OH 燃烧,火焰淡蓝色 (2)催化氧化①乙醇去氢被氧化②催化过程为:CH 3CHO 生成时,Cu 又被释出,Cu 也是参加反应的催化剂.四、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关系一、选择题1.若要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可选用的试剂是( )。
高考化学考点精讲考点乙醇醇类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2013年高考化学考点精讲之考点47乙醇醇类1.复习重点1.乙醇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2.醇的概念、通性、分类;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的重要应用。
2.难点聚焦一、乙醇的结构(1)乙醇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2)离子化合物,大部分有机物都能溶于乙醇,乙醇是常见的有机溶剂.(3)极性键①②③④在一定条件下都易断裂,碳碳键只有在燃烧或爆炸时才断裂.(4)羟基与氢氧根的区别①电子式不同②电性不同—OH呈电中性,OH-呈负电性.③存在方式不同—OH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与别的“基”结合在一起,OH-能够独立存在,如溶液中的OH和晶体中的OH-.④稳定性不同—OH不稳定,能与Na等发生反应,相比而言,OH-较稳定,即使与Fe3+等发生反应,也是整体参与的,OH-并未遭破坏.二、乙醇的化学性质1.乙醇的取代反应(1)乙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①本反应是取代反应,也是置换反应.②其他活泼金属也能与CH3CH2OH反应,如2CH3CH2OH+Mg→Mg(CH3CH2O)2+H2↑③Na与乙醇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缓和的多:2HO—H+2Na2NaOH+H2↑说明乙醇中羟基上的H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羟基上的H原子活泼④CH3CH2ONa(aq)水解显碱性.CH3CH2ONa+H—OH CH3CH2OH+NaOH(2)乙醇与HBr的反应CH3—CH2—OH+HBr CH3CH2Br+H2O①该反应与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方向相反:但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②反应中浓H2SO4是催化剂和脱水剂.③反应物HBr是由浓H2SO4和NaBr提供的:2NaBr+H2SO4Na2SO4+2HBr④反应过程中,同时发生系列副反应,如:2Br-+H2SO4(浓)Br2+SO2↑+2H2O+SO-24(3)分子间脱水①该反应是实验室制乙烯过程中的主要副反应.实验室制乙烯要求“迅速升温170℃”就是为减少该反应的发生.②该反应属取代反应,而不是消去反应,因为脱水在分子间而非分子内进行.③浓H2SO4是催化剂和脱水剂,是参加反应的催化剂.乙醚生成时,H 2SO 4又被释出. (4)硝化反应(5)磺化反应2.乙醇的氧化反应 (1)燃烧氧化C 2H 6O +3O 2−−→−点燃2CO 2+3H 2O ①CH 3CH 2OH 燃烧,火焰淡蓝色 ②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为:C x H y O z +(x +4y -2z )O 2−−→−点燃x CO 2+2yH 2O(2)催化氧化①乙醇去氢被氧化②催化过程为:CHCHO生成时,Cu又被释出,Cu也是参加反应的催化剂.3三、脱水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关系脱水反应有两种,一是分子内脱水,如:这类脱水反应是消去反应,但不属于取代反应.二是分子间脱水,如:这类脱水反应不是消去反应,而是取代反应.O分子,这样的反应又叫脱水反应,消去反应有多种,有的消去小分子H2如①反应;有的消去其他小分子HX等,如:这样的反应不叫脱水反应.总的说来,消去、脱水、取代三反应间有如图6-4所示关系:图6-4四、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结构决定的,乙醇的结构决定了乙醇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根据分子中极性键易断裂的原理,把握了乙醇的结构,也就掌握了乙醇的性质.五、醇的概念醇是分子中含有跟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结合的羟基的化合物.这一概念,可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1)醇分子中含有羟基,且羟基个数不限,但不存在1个C原子上连有2个羟基的醇,因为这样的醇不稳定:OH、等,但不存在羟基连(2)羟基连接在链烃基上的是醇,如CH3在烯键(或炔键)C原子上的醇,因为这样的醇也不稳定.(3)羟基连在苯环上的不是醇,如,羟基连在苯环的侧链上的是醇,如(4)此外还有定义中不包括的一点,羟基连在环烷基(或环烯基)的C原子上的也是醇,如等.六、常见醇的种类和组成说明:所有烃的含氧衍生物都可用通式3表示.七、醇的溶解性醇分子中因为含有羟基而有极性,分子越大,羟基越少,极性越弱,在水中越难溶解;分子越小,羟基越多,极性越强,在水中越易溶解.所以:(1)C1~C3的饱和一元醇与水以任意比混溶;C4~C11的饱和一元醇部分溶于水;C12以上的饱和一元醇不溶于水.(2)乙二醇、丙三醇与水以任意比混溶.(3)易溶于水.八、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九、醇的化学通性醇类的化学性质与乙醇相似: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如丙三醇的硝化反应为: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炸药.十、醇的氧化规律OH基团,则该醇分子能否氧化,取决于醇的结构.如果醇分子中含有—CH2醇可被氧化成醛:十一、有关生成醇的反应已经学过的生成醇的反应,有以下三种:此外,还有乙醛还原法、乙酸乙酯水解法、葡萄糖发酵法等都可生成乙醇,这些知识,将逐渐学到.3.例题精讲[例1]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假酒案,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成分主要是()解析:甲醇的气味与乙醇相似,但甲醇剧毒,在工业酒精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甲醇,用工业酒精勾兑的酒中甲醇严重超标.一般说来,人饮用10 mL甲醇就能导致失明,再多则会死亡.答案:B[例2]把质量为m g的Cu丝灼烧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使Cu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 g的是()A.稀H2SO4B.C2H5OHC.稀HNO3D.CH3COOH(aq)E.CO解析:Cu丝灼烧变黑,发生如下反应若将CuO放入稀H2SO4、稀HNO3或CH3COOH(aq)中,CuO被溶解,生成Cu2+进入溶液;稀HNO3还能进一步将Cu氧化,故都能使Cu丝质量减轻.A、C、D 不可选.若将热的CuO放入CO中,CO夺取CuO中的O原子将Cu还原出来.Cu丝质量不变,E可选.若将热的CuO放入酒精,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的Cu覆盖在Cu丝上,Cu丝质量仍为m g,B可选.答案:BE[例3]婴儿用的一次性纸尿片中,有一层能吸水保水的物质.下列高分子中有可能被采用的是()解析:一次性纸尿片能吸水保水的主要原因是水能溶解在材料当中(水少材料多时),反之材料能溶解在水中(材料少水多时).大多数有机物是难溶于水的,但多元醇却易溶于水,如丙三醇,(聚乙烯醇)是一种多元醇,且C与—OH之比仅2∶1,分子具有一定极性,易溶于水,因而可选.C、D都不溶于水,因而不可选.A分子具有更强的极性,A也易溶于水,但尿液呈碱性,且具有38℃左右的温度,在此条件下,A水解产生HF,HF剧毒,故A不能用.答案:B[例4],叫做异戊二烯.已知维生素A的结构简式可写为,式中以线示键,线的交点与端点处代表碳原子,并用氢原子数补足四价,但C、H原子未标记出来,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生素A的分子式为C20H 30 OB.维生素A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醇C.维生素A分子中有异戊二烯的碳链结构D.1 mol维生素A在催化剂作用下最多可与7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解析(公式法):维生素A分子中的C、O原子个数分别为20和1,维生素A分子的不饱和度Ω=环数+双键数=6,所以其分子内的H原子数为2×20+2-2×6=30,维生素A分子式为C20H30 O.维生素A分子中仅有一个—OH,且C链较长,所以其分子极性较弱,故维生素A不溶于水.异戊二烯结构为,维生素A分子的侧链上有2个这样的结构.维生素A分子中只有5个烯键,1 mol维生素A最多可与5 mol H2加成.答案:AC[例5]由丁炔二醇制备1,3—丁二烯,请在下面这个流程图的空框中填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解析(逆推法):由1,3—丁二烯逆推可知①、②分别为卤代烃和醇,由于①乃丁炔二醇加成的产物,而加成的结果,自然去不掉羟基,所以①为醇,②为卤代烃.①为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则羟基所在碳的邻碳上必然有氢,氢从何来加成反应的结果.答案:①CH2(OH)CH2CH2CH2OH ②CH2BrCH2CH2CH2Br[例6]图6-5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在烧瓶A中放一些新制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加入20 mL无水乙醇;锥形瓶B中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分别盛浓H2SO4;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器.当打开分液漏斗C的活塞后,由于浓H2SO4流入B中,则D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过几分钟后,无水硫酸铜粉末由无色变为蓝色.此时水浴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从F处逸出,点燃气体,有绿色火焰.试回答:图6-5(1)B中逸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2)D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管口点燃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A瓶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由A中发生的反应事实,可推断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将C中浓H2SO4滴入B中浓盐酸中,由于浓H2SO4有吸水性,且溶于水要放出大量的热,故B中逸出HCl(g),经D中浓H2SO4干燥,进入A中,HCl溶于C2H5OH中,二者发生反应:C 2H5OH+HCl C2H5Cl+H2OCuSO4吸收水分变为胆矾,促使上列反应向右进行.加热时,生成的C2H5Cl从F处逸出,点燃火焰呈绿色.答案:(1)氯化氢(2)干燥HCl (3)冷凝乙醇蒸气(4)CH3CH2Cl(5)乙醇与HCl反应生成的水被无水硫酸铜吸收后生成了胆矾(6)醇分子中的羟基可被氯化氢分子中的氯原子取代4.实战演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集邮爱好者在收藏有价值的邮票时,常将邮票从信封上剪下来浸在水中,以便去掉邮票背面的粘合剂。
乙醇醇类【重要知识点】1.乙醇的化学性质。
2.乙醇、甲醇、乙二醇、丙三醇的物理性质及简单应用。
3.醇类的结构特征、分类、命名、饱和一元醇的通式。
【知识点讲解】一、醇类的结构特征、分类、命名、饱和一元醇的通式。
1.醇的结构特征:链烃基直接和羟基相结合。
2.分类:醇可以按如下几种方式进行分类。
①按分子中含有羟基的个数②按分子内所含烃基是否饱和③按烃基中是否含有苯环3.命名:醇类的命名方法和烯烃的命名方法相似,(参看前面烯烃命名法)例如:名称:3-甲基-2-丁醇4.饱和一元醇的通式:分子式通式:C n H2n+2O结构通式:C n H2n+1OH说明:饱和一元醇和醚互为同分异构体,符合分子式C n H2n+2O的物质可能是醇也可能是醚。
但符合通式C n H2n+1OH的则一定为醇。
二、乙醇、甲醇、乙二醇、丙三醇的物理性质及简单应用。
1.乙醇、甲醇都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都是易挥发,易溶于水,但乙醇无毒而甲醇有毒。
甲醇俗称“木精”。
2.乙二醇、丙三醇都是没有颜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都比水重,易溶于水和酒精。
两者的水溶液凝固点都较低,其中乙二醇水溶液(体积分数60%)的凝固点达到-49℃,因此可作内燃机的抗冻剂。
三、醇类的化学性质醇类的官能团为羟基-OH,其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决定,其中氧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较强,使共用电子对偏向氧原子,从而碳氧键和氢氧键易断裂,可表示为,结构决定性质,因此醇类表现一系列相似化学性质。
1.和活泼金属反应(Na, Mg, Al, K)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可以通过醇和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判断醇中含有羟基的个数。
醇∶H22∶1→一元醇1∶1→二元醇2∶3→三元醇2.和氢卤酸(HX)卤代烃3.氧化反应①燃烧反应C2H6O+3O22CO2+3H2O2C2H6O2+5O24CO2+6H2O以上两个反应中要注意消耗氧气量的计算。
C2H6O和C2H6O2中都含有氧原子,分子中氧原子本身要消耗一部分碳原子或氢原子,计算它们的耗氧量可理解为:C2H4(H2O)和C2H2(H2O)2或CH6(CO2),由此可知1molC2H6O的耗氧量相当于1molC2H4的耗氧量;1molC2H6O2的耗氧量相当于1molC2H2的耗氧量。
47 乙醇 醇类一、概念:醇是分子中含有跟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结合的羟基的化合物。
例如:CH 3OH 、CH 3CH 2OH 、HOCH 2CH 2OH 、C 6H 5CH 2OH 等都是醇,而C 6H 5OH 是酚,不是醇。
二、分类:1、根据醇分子里羟基的数目,醇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
2、根据醇分子里烃基是否饱和,醇可分为:饱和醇CH 3CH 2OH 、不饱和醇CH 2=CHCH 2OH3、根据醇分子里是否含有苯环,醇可分为:脂肪醇、芳香醇。
三、乙醇 1、结构: CH 3CH 2OH 、 C 2H 5OH 、HOCH 2CH 3、HOC 2H 5。
说明:①CH 3CH 2OH 分子是极性分子。
②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H)。
③乙醇是非电解质。
2、化学性质Ⅰ、取代反应:①、与活泼金属反应(取代反应):2CH 3CH 2OH + 2Na 2CH 3CH 2ONa(乙醇钠)+ H 2↑钾、钙等活泼金属也能与乙醇反应。
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比较:钠与水反应实验 钠与乙醇反应实验钠的现象 钠粒熔为闪亮的小球快速浮游于水面,并快速消失。
钠粒未熔化,沉于乙醇液体底部,并慢慢消失。
声的现象 有啧啧的声音。
无任何声音。
气的现象 观察不到气体的现象。
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作爆鸣试验时有爆鸣声。
实验结论 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熔点低。
钠与水剧烈反应,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多,反应生成氢气,水分子中氢原子相对较活泼。
2Na+2H 2O=2NaOH+H 2↑钠的密度大于乙醇的密度。
钠与乙醇缓慢反应生成氢气。
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 + H 2↑ 乙醇分子里羟基氢原子相对不活泼。
反应实质 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置换的置换反应。
乙醇分子羟基上的氢原子被置换的置换反应。
②、与氢卤酸反应(取代反应): C 2H 5OH + HBr C 2H 5Br + H 2O③、分子内脱水反应(取代反应): 2CH 3CH 2OH CH 3CH 2OCH 2CH 3 + H 2O ④、酯化反应(取代反应):规律:“酸脱羟基醇脱氢”,包括有机酸和无机含氧酸与醇的反应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C 2H 5OH+HO —NO 2→C 2H 5ONO 2+H 2O (酯化、取代)吸收酯的试剂为饱和的Na 2CO 3溶液,也是分离CH 3COOH 及CH 3COOC 2H 5所用的试液。
第四十六讲乙醇醇类【要点精讲】一、自我整理1.乙醇的分子结构:结构简式:官能团:饱和一元醇的通式:饱和二元醇的通式:例:饱和三元醇的通式:例:芳香一元醇的通式:例:2.乙醇的物理性质3.乙醇的化学性质(1)跟金属的反应方程式:(2)跟氢卤酸的反应方程式:(3)氧化反应(A)燃烧(B)催化氧化(C)其它(4)脱水反应①分子内脱水(即反应):方程式②分子间脱水方程式4.用途5.乙醇的工业制法①发酵法:②乙烯水化法:其它方法:6.醇类①定义:②重要的醇:二、精讲:(一)、醇的结构特点与反应规律1.结构特点:a处O-H键和b处C-O键都是强极性键,在一定条件下易断裂发生取代反应。
酯化反应,分子间脱水反应;c处α氢原子和d处β氢原子,受羟基和R影响,有一定活性,可以断裂发生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2.反应中化学键断裂部位:3.醇的催化氧化规律:醇羟基在一定条件下(Cu或Ag作催化剂),可发生去氢氧化。
(1)反应机理羟基(-OH)上的氢原子与羟基相连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脱去,氧化为含有( )双键的醛或酮。
(2)醇的催化氧化(或去氢氧化)形成双键的条件是: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否则该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醇的催化氧化规律:①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的醇(-OH在碳链末端的醇),被氧化生成醛。
2R-CH2-CH2OH+O2 2R-CH2-CHO+2H2O②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有一个氢原子的醇(-OH在碳链中间的醇),被氧化生成酮。
③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不能形成双键,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
4.醇的消去反应规律(1)反应机理脱去的水分子是由羟基和羟基所在的碳原子的相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合而成,碳碳间形成不饱和键。
(2)消去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而形成不饱和键。
表示为:除此以外还必须有浓H2SO4的催化作用和脱水作用,加热至170℃才可发生。
含一个碳原子的醇(如CH3OH)无相邻碳原子,所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如:(二)、醇的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温度不同,产物和反应类型不同。
如乙醇在浓H2SO4催化下加热至170℃生成乙烯,属消去反应,加热至140℃时,生成乙醚,是分子间脱水,属取代反应。
催化剂的影响:乙醇与O2反应,在铜作催化剂下生成乙醛,在点燃条件时生成CO2和H2O。
(三)、醇的同分异构体的辨别与书写同分异构的原因: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书写一般按: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
如:C4H10O。
按官能团异构为醇和醚。
然后各自发生碳链异构和位置异构。
(四)、引入醇羟基的反应(3)醛、酮加氢还耗:R—CHO+H2O R—CH2OH(4)酯水解:+H2O R′—COOH+ROH(5)发酵法:C6H12O6 2C2H5OH+2CO2【典型例题】[例1]鸡尾酒是一种混合饮品。
鸡尾酒种类很多,其中有一类“彩虹酒”是用不同颜色、不同饮料调制而成的。
法国国旗的颜色是由蓝、白、红三色纵向排列而成,鸡尾酒“革命”就是根据法国国旗创意的,很美丽。
“革命”鸡尾酒的原料是:红色石榴糖浆、蓝橙皮白酒、无色桃味果酒各45mL。
试用所学的化学知识配制该饮料,并写出操作原因。
[例2]乙醇的分子结构为,“箭头”表示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断键的位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钠反应时断裂①键B.与氢卤酸发生取代反应时断裂②键C.发生分子间脱水时断裂①键或②键D.发生催化去氢氧化反应时断裂③、④键[例3]乙醇可看作是用乙基取代了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用乙基取代氨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所形成的化合物C2H5NH2叫乙胺;用乙基取代硫化氢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所形成的化合物C2H5SH叫乙硫醇。
根据课本中叙述的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一下乙胺和乙硫醇的化学性质,并与NH3、H2S进行比较。
[例4]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够氧化成主链上的碳原子数为3的二元醛有X种,能氧化成主链上的碳原子数为4的二元醛有Y种,则X与Y的值应是( )A.X=2,Y=6B.X =1,Y=7C.X=1,Y=1D.X =2,Y=1【当堂反馈】1.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和加成反应的是( )A.CH3CH2CH3B.CH3ClC.CH3OHD.CH2=CH-CH2CH2OH2.相同质量的下列醇分别跟适量的钠作用,放出H2最多的是( )A.甲醇B.乙醇C.乙二醇D.丙三醇3.下列混合物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是( )A.溴苯和水B.甘油和水C.苯酚和乙醇D.丙醇和乙二醇4.下列化合物的名称是5.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后,其表面变为______色,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铜丝表面变为_____色,反复多次后,试管中有__________气味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铜丝起________作用。
6.分子中含有与___________叫醇,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_______。
最简单的饱和一元醇是__________。
乙醇俗称酒精,要检验酒精是否有水,可在酒精中加入_________,然后看其是否变_______色。
7.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求CO的质量。
【课后作业】1.在常压和100℃条件下,把乙醇气化为蒸气,然后和乙烯以任意比例混合,其混合气体为VL,将其完全燃烧,需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的体积是( )A.2VLB.2.5VLC.3VLD.无法计算2.下列各种醇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的是(提示:酮的结构为)( )3.乙醇的沸点比它的同分异构体甲醚(CH3-O-CH3)高的主要原因是:( )A.乙醇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能比甲醚大B.乙醇分子间范德华力比甲醚大C.乙醇的溶解度比甲醚大D.乙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4.下列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甲醇B.1-丙醇C.2,2-二甲基-1-丙醇D.1-丁醇5.分子式C5H12O的饱和一元醇,其分子中含有两个-CH3,两个-CH2-,一个和-OH,它的可能结构有( )A.5种B.4种C.3种D.2种6.1,4二氧六环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它能通过以下方法制取:据此填写:(1)各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2)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C:____________,C→1,4二氧化六环____________7.某工业反应混合液中仅可能含有的组分是:乙醚(C4H10O)、乙醇(C2H6O)和水。
经分析,液体中C、H、O各原子数之比为16∶42∶5。
(1)若混合液中只含两种组分,则所有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混合液中含有三种组分,在628g混合液中有1molH2O,此时乙醇和乙醚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8.经测定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推测乙醇结构可能是下列两种之一:(Ⅰ)(Ⅱ),为确定其结构,应利用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定性、定量实验。
现给出乙醇、钠、水及必要的仪器,甲、乙、丙、丁四名学生直接利用右图给定的装置进行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
(1)乙醇物质的量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0.10mol 1.12LⅡ表示),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生乙分别准确称量4.60g乙醇(无水)进行多次实验,结果发现已排到量筒内水的体积作为生成H2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后都小于1.12L。
如果忽略称量本身造成的误差,那么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生丙认为实验成功的关键有:①装置的气密性良好;②实验开始前准确称取乙醇的量;③钠足量;④广口瓶内必须充满水;⑤氢气的体积测算方法正确、数值准确。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4)学生丁不想通过称取乙醇的质量来确定乙醇的量,那么他还需知道的数据是_______。
参考答案【典型例题】[例1]解析 彩虹酒是利用各饮料密度的不同使饮料分层的。
糖浆中的分散质主要是蔗糖,液体的密度最大;白酒的酒精含量为50%~70%,酒精含量越高溶液密度越小(水的密度为1,纯酒精0.79),果酒的酒精含量10%左右,所以三种饮料有较大的密度差,能分层。
答案:要展现蓝、白、红三个层次,最好选用一个窄长的玻璃杯,这样既能取得好的效果,又可帮助你计算各层的比例。
把石榴糖浆倒入杯中成为第一层,然后用茶匙背辅助很小心地将桃味果酒倒在下层的面上,直到深度比例与第一层相同。
重复此做法,注入蓝橙皮白酒。
如果把做好的彩虹酒放入冰箱,最少可保持色彩在1小时内不混。
[例2]D [例3]解析 解决这类由已知物的结构和性质而推出与其有类似结构的物质的性质的习题,就是要学会比较且善于比较,就是要善于从结构类似找出性质的类似及差异。
水呈中性,乙醇也呈中性,由此可得乙硫酸呈酸性,乙胺呈碱性。
根据水和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剧烈程度可知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没有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可得H 2S 的酸性比乙硫醇强,NH 3的碱性比乙胺弱〔K(NH 3)=1.8×10-5,K(C 2H 5NH 2)=3.2×10-4〕。
根据乙醇呈中性,乙硫醇呈酸性,得C —S 键比C —O 键更稳定,说明乙硫醇比乙醇更难发生消去反应。
根据H 2S 的还原性比水强,说明乙硫醇比乙醇更易被氧化。
[例4]解析 主链上的碳原子必须包括2个醛基,其分子为C 5H 8O 2,则主链上有3个碳原子的二元醛有以下两种:,X =2,主链上碳原子数为4的二元醛只有一种: Y =1。
答案:D【当堂反馈】1D 2D 3A 4.4-甲基-1-戊醇 2,4-二甲基-3-乙基-3-己醇 5.黑,红(或紫红),刺激性,2C 2H 5OH+O 22CH 3CHO+2H 2O(或:2Cu+O 2 2CuO ,C 2H 5OH+CuO −→−△CH 3CHO+Cu+H 2O),催化剂△6.链烃基相结合的羟基化合物,C n H 2n+1OH ,甲醇,无水硫酸铜,蓝7. 1.4g 【课后作业】1C 2C 3D 4AC 5B6.(1)A :CH 2=CH 2,B :CH 2Br —CH 2Br ,C :(2)CH 2Br-CH 2Br+2H 2OHO —CH 2—CH 2—OH+2HBr7.(1)根据平均值规律可能组合为⎩⎨⎧乙醚和水乙醚和乙醇(2)因为混合物中C ∶H ∶O=16∶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