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1.一块奶酪
- 格式:doc
- 大小:44.12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教案(优秀1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语文教案篇一《一块奶酪》课文原文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向大家宣布:“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
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一只小蚂蚁在队列里嘀咕:“要是偷嘴的是您呢?”蚂蚁队长说:“照要就受处罚。
”大家一听,都来劲了,争先恐后赶到运粮地点,抢着抬大的,搬重的,谁也不愿偷懒。
就在这时,蚂蚁队长发现了一块大奶酪。
那块奶酪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
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
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蚂蚁队长叼着奶酪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
盯着那一点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
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子!”听到命令,大家放下命令,却不走开。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大家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子。
蚂蚁队长生气了。
他登上一块大石板,突然下令:“注意啦,全体都有。
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等小蚂蚁们消失在草丛中,他才大叫:“立——定!原地休息!”这时,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
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味道真香!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
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您吃掉它吧!”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到洞里去了。
《一块奶酪》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1《一块奶酪》(教学设计)2023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一块奶酪》,使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文中新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等互动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故事内容理解:学生能够复述故事《一块奶酪》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
2. 新词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中的新词,如“奶酪”、“蚂蚁”等。
3. 语言表达: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新词的掌握。
2. 难点: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一块奶酪》的PPT,新词卡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块奶酪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学习新词。
3.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分享自己的看法。
4. 语言表达练习: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练习。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板书设计1. 故事情节: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示故事的主要情节。
2. 新词学习:列出新词,并附上图片和例句。
3. 语言表达:展示一些常用的表达句型,供学生参考。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一块奶酪》的故事续写。
2. 口头作业: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新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在互动讨论和语言表达练习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表现积极。
但在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一块奶酪》,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生字词,并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一块奶酪》。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课文的阅读理解与分析。
4. 课后练习的完成与讲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意思。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共同完成课后练习。
4.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共同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中所传达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一块奶酪》2.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3. 生字词:奶酪、蚂蚁、搬运、分享4. 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2. 拓展作业:搜集关于蚂蚁的其他故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课文中所传达的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点评不够及时,对学生的鼓励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搬、营、啦、诱、强、犯、禁、诱”等字。
2.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美好品质。
3. 通过学习,能主动改正学习、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学会与同伴团结合作、互相尊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2.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文章的主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2. 通过蚂蚁队长的榜样作用,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自觉遵守规则,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与书写。
2. 课文的阅读理解,包括文章的主旨、情感表达等。
3. 对蚂蚁队长品质的分析与学习。
4.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与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情感体验。
3.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难点1. 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文章的主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对蚂蚁和奶酪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学习: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深入探究:分析蚂蚁队长的品质,讨论如何向蚂蚁队长学习。
4. 实践应用: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蚂蚁队长的优秀品质。
板书设计1. 课题:一块奶酪2. 重点词语:搬、营、啦、诱、强、犯、禁、诱3. 课文主旨:蚂蚁队长的优秀品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抄写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2. 口头作业:向家长复述课文内容,讨论蚂蚁队长的品质。
3. 实践作业:观察身边的团队合作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深入体会了蚂蚁队长的优秀品质。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1一块奶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和运用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奶酪在蚂蚁队长和蚂蚁们之间的传递过程;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分析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他人的品质,学会与人分享、关爱他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奶酪、队长、蚂蚁、抬着、咬着、公平、纪律、停住、诱人。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分析蚂蚁队长和蚂蚁们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3. 表达与写作: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形象;学会仿写课文中的句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分析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蚂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蚂蚁队长和蚂蚁们的形象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一块奶酪2. 生字词:奶酪、队长、蚂蚁、抬着、咬着、公平、纪律、停住、诱人3. 课文主题:关爱他人、与人分享4. 人物形象:蚂蚁队长、蚂蚁们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搬、营、啦”等字。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的美好品质。
3. 学习作者观察蚂蚁搬运奶酪的方法,学会仔细观察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方式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受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的美好品质,培养自律意识。
2. 培养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一块奶酪》。
2. 学习生字词,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的美好品质。
4. 学习作者观察蚂蚁搬运奶酪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5.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习生字词,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的美好品质。
3. 学习作者观察蚂蚁搬运奶酪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的美好品质。
2. 学习作者观察蚂蚁搬运奶酪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一块奶酪》。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蚂蚁搬运奶酪的场景。
4. 小组讨论的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蚂蚁搬运奶酪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蚂蚁是如何搬运食物的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新课内容1.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3. 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的美好品质。
4. 讲解作者观察蚂蚁搬运奶酪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观察蚂蚁搬运奶酪的场景,进行观察和讨论。
2. 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讨论结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块奶酪》课文原文及赏析《一块奶酪》课文原文:蚂蚁队长命令大家搬运粮食。
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奶酪,它高兴地叫起来:“哇,好大的一块奶酪!”蚂蚁队长过来一看,说:“没错,这是一块大奶酪。
我们大家一起把它搬回去吧!”蚂蚁们开始搬奶酪。
突然,奶酪的一角掉了下来。
蚂蚁队长心想:“这块奶酪的一角掉了,我应该吃掉它,反正也不会被大家发现。
”但是,他又想:“我是队长,不能只想着自己,要为大家着想。
”于是,他决定把这块奶酪角留给最小的蚂蚁吃。
蚂蚁队长对大家说:“这里有一块奶酪角,我想留给最小的蚂蚁吃,你们同意吗?”蚂蚁们都说:“同意,队长!”最小的蚂蚁高兴地吃起了奶酪角,大家都为它鼓掌。
赏析:《一块奶酪》这篇课文以蚂蚁队长和它的队伍为主角,通过描述它们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寓教于乐,传达出团队合作、无私奉献和关心弱小的价值观。
首先,课文展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蚂蚁队长带领大家共同搬运奶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任务。
这种团队精神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其次,课文强调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当奶酪的一角掉下来时,蚂蚁队长本可以自己吃掉,但他选择了留给最小的蚂蚁,表现出他对团队成员的关心和奉献。
这种无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的。
最后,课文也传递了关心弱小的信息。
蚂蚁队长考虑到最小的蚂蚁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因此特意留下奶酪角给它,这种关心和照顾弱势群体的行为,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一块奶酪》这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深入浅出地传达了重要的道德教育信息,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一块奶酪》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美好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蚂蚁队长严于律己、关心弱小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一块奶酪》,理解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旨。
2. 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思维训练:学生通过问题解答、思维导图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美好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蚂蚁队长的行为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2. 新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讨论蚂蚁队长的行为和品质。
3. 活动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思维训练。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1. 课题:一块奶酪2. 关键词: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3. 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学生完成课后的阅读理解练习,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作练习:学生以“我眼中的蚂蚁队长”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蚂蚁队长的认识和感受。
3. 思维训练:学生完成课后的思维训练题目,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收获,找出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搬、营、啦、诱、毅、强、挨、咽”等字。
2.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美好品质。
3. 通过学习,能主动改正学习、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学会与同伴相互关爱、共同成长。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2. 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同伴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
2. 培养学生勇于改过、自律自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 朗读课文,感受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美好品质。
3.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课文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搬、营、啦、诱、毅、强、挨、咽”等字。
2.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美好品质。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道理,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
2.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同伴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蚂蚁的集体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通过游戏、卡片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 朗读课文: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理解课文道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课文中的道理。
5. 总结提升:通过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板书设计1. 课题:《一块奶酪》2. 重点生字词:搬、营、啦、诱、毅、强、挨、咽3. 课文内容: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美好品质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写3遍。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3 单元第11 课《一块奶酪》重点知识归纳一、引言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部编版上册语文教材为我们带来了众多精彩的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电子课本中的第 3 单元第11 课《一块奶酪》,对这篇课文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为大家提供一份实用的复习资料。
二、课文基本信息1.主题:通过讲述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搬运奶酪的故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2.文学体裁:童话故事。
3.作者信息:辛勤,儿童文学作家。
4.主要内容: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宣布纪律后,带领大家搬运一块大奶酪。
在搬运过程中,奶酪掉了一角。
蚂蚁队长起初想自己吃掉,但最终战胜了诱惑,让最小的蚂蚁吃了那块奶酪渣。
5.中心思想:赞扬了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同时也告诉我们要遵守纪律、团结协作。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宣(xuān):上下结构,部首是“宀”。
组词:宣布、宣传。
词义:公开说出,散布。
●处(chǔ):多音字。
组词:处理、处罚。
词义:居住;存在,置身;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决定,决断。
●诱(yòu):左右结构,部首是“讠”。
组词:诱惑、引诱。
词义:使用手段引人。
●舔(tiǎn):左右结构,部首是“舌”。
组词:舔舐、舔盘子。
词义: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
●毅(yì):左右结构,部首是“殳”。
组词:毅力、坚毅。
词义:果决,志向坚定而不动摇。
●强(qiáng):多音字。
组词:强大、强壮。
词义:健壮,有力,与“弱” 相对。
●犯(fàn):左右结构,部首是“犭”。
组词:犯罪、犯规。
词义:抵触,违反;侵犯,进攻。
●禁(jìn):多音字。
组词:禁止、禁令。
词义:不许,制止。
●稍(shāo):左右结构,部首是“禾”。
组词:稍微、稍等。
词义:略微。
●豫(yù):左右结构,部首是“豕”。
组词:犹豫、豫剧。
词义:欢喜,快乐;安闲,舒适;古同“预”,预先,事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捡、硬”等13个生字,会写“诱、硬”等8个字,会写“注意、奶酪”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词语复述课文;能找出描写蚂蚁队长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一块奶酪》。
2.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词语复述课文;能找出描写蚂蚁队长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
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蚂蚁队长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4. 复述课文:学生借助词语复述课文,锻炼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蚂蚁队长的品质。
五、板书设计1. 课题:一块奶酪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词语复述课文;找出描写蚂蚁队长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六、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七、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朗读、复述、讨论的参与度。
2. 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块奶酪》课文主题和生字归纳一、本文的主旨这篇课文叙述了蚂蚁队长在搬运食物时抵制奶酪渣的诱惑,不搞特权,把奶酪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蚂蚁的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二、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总写蚂蚁队长对搬运粮食的蚂蚁下令不许偷嘴,自己也不例外。
第二部分(4~12段):面对一块奶酪渣的诱惑,蚂蚁队长以身作则,遵守纪律,让最小的蚂蚁吃掉了那块奶酪渣。
第三部分(13段):蚂蚁们干劲更足,终于把奶酪搬回了洞里。
三、《一块奶酪》生字解析1、我会认宣xuān(宣布、宣告、宣传)处chǔ(处理、处分、处置)诱yòu(诱人、诱惑、引诱)舔tiǎn(舔干、舔手、舔净)毅yì(刚毅、坚毅、毅力)强qiáng(强壮、强敌、强大)犯fàn(犯规、犯法、犯人)禁jìn(禁令、禁止、严禁)稍shào(稍息、稍微)豫yù(犹豫、豫剧、不豫之色)跺duò(跺脚、跺泥)聚jù(聚会、聚集、聚拢)2、多音字:强qiáng(坚强)jiàng(倔强)qiǎng(勉强)重chóng(重复)zhòng(重量)稍shào(稍息)shāo(稍微)3、近义词:集合一一集中照样一一照例实在一一确实分散一一散开牵挂一一挂念犹豫一一迟疑4、反义词:分散一一集中凉快一一炎热消失一一出现犹豫一一果断四、词语解释:集合:许多分散的人或物聚在一起。
嘀咕:小声说;私下里说。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诱人:使人看了还想看的,吸引人的。
毅力:坚强持久的意志。
禁令:禁止从事某项活动的法令。
七上八下:形容心神不定。
犹豫:迟疑不决。
重新:再一次。
五、词语拓展:词语搭配:诱人的奶酪争先恐后地赶到集合队伍搬运粮食词语积累:描写心情的四字词语:七上八下兴高采烈忐忑不安心花怒放悲痛欲绝悲喜交加六神无主心惊肉跳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四面八方朝三慕四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三心二意一心一意五湖四海三长两短。
三年级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笔记一、背景介绍《一块奶酪》是一篇童话故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课本。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位名叫丁丁的小男孩。
这个故事讲述了丁丁和他的小猫、小狗一起寻找奶酪的经历。
二、主题概述本课主要通过丁丁和他的小猫、小狗在寻找奶酪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
故事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困难面前要勇敢面对、互相帮助。
三、主要内容1.丁丁发现了一块奶酪,但是他自己不敢拿,于是他叫来了小猫和小狗帮忙。
2.小猫和小狗助人为乐,一起帮丁丁把奶酪搬回了家。
3.在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最终成功地把奶酪搬回了家。
4.回到家后,丁丁感激地把奶酪分给了小猫和小狗,他们一起享受着美味的奶酪。
四、重点难点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生词,并能够复述故事。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
五、学习建议1.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听录音、观看动画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拟故事情节,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个人观点和看法我认为,《一块奶酪》这个故事非常生动有趣,通过讲述丁丁和他的小猫、小狗寻找奶酪的经历,向我们传达了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孩子们的成长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复杂,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更加重要。
因此,我认为本课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11《一块奶酪》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一篇课文《一块奶酪》。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蚂蚁在搬运奶酪过程中,因诱惑而私吞奶酪,深感内疚,主动承认错误的故事。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学生要诚实、守纪。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课生的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PPT展示一幅蚂蚁搬运奶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画面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PPT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
4. 理解课文: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道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6. 例题讲解:PPT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蚂蚁搬运奶酪诱惑私吞内疚承认错误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请用“一块奶酪”造句。
答案:1. 略2. 小明一块奶酪都没有吃,就把盒子还给了小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一块奶酪》,让学生明白了诚实、守纪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内化程度较高,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但在字词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对新词汇的掌握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11 一块奶酪(教参)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弱小的美好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蚂蚁队长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1课《一块奶酪》。
2. 课文主题:以身作则,关心弱小,团结协作,积极向上。
3. 课文结构: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述蚂蚁队长带领队伍搬运奶酪的情景;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描写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弱小的精神风貌;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总结全文,强调蚂蚁队长的高尚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弱小的美好品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蚂蚁队长的行为中汲取力量,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探讨蚂蚁队长的优秀品质。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蚂蚁队长的精神风貌。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全文,强调蚂蚁队长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一块奶酪2. 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搬运奶酪;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 以身作则,关心弱小;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 总结全文。
3. 课文重点:蚂蚁队长的优秀品质。
读一读,互相交流:
a. “争先恐后”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文中指蚂蚁们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
b.从这段话你感受到什么?(争先恐后写出了大家听到蚁王不搞特权,劳动的积极性很高,争着抢着干活。
)
c.蚂蚁们为什么争先恐后的搬运粮食?(蚂蚁们听到蚂蚁队长说要和大家
一起遵守规则,不搞特权,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
(3)指名朗读课文1—3自然段,师生评议。
(4)在搬运粮食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发现了一块大奶酪,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课文的那些自然段讲述的是搬运奶酪的事?(4—13自然段。
)
2.学习课文4—13自然段。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蚂蚁搬运奶酪的内容所在段落(4-13),同时认真朗读课文第4-13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蚂蚁们面对奶酪时又是怎样反应的?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
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板书:发现奶酪十分诱人)
①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这段话写出了这块奶酪很吸引人。
)
②“诱人”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诱人。
)
下文“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和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都是为了强调奶酪的味道很好,很吸引人。
所以诱人的意思就是奶酪的味道很香,很吸引人,让人无法拒绝。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先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读词语的前面的句子和后面的句子,把能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2)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奶酪掉了一小块。
)
①课件出示: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
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
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②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
写出面对这点奶酪渣蚁王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③“七上八下”是什么意思?(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的感觉;也指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谁能用上这个词语说个句子?(听到期中考试我只考了八十多分的消息,我心里直七上八下的,不知老师会怎样批评我。
)“七上八下”是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在平时的学习中你见到过这样的词语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心急如焚心乱如麻心猿意马忐忑不安)
④课文中还有描写蚂蚁队长这种心理活动的词句或段落吗?
这时,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
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犹豫、终于”写出了(20)(21)(22)
(23)(24)
(25)
蚁王激烈的思想斗争。
)(板书:独享奶酪犹豫再三)
蚂蚁队长为什么两次下了同样的命令?他想干什么?(蚂蚁队长第一次下命令是想让蚂蚁们离开,自己吃了这点儿奶酪渣,因为他实在抵制不了美食的诱惑。
可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决定把这点儿奶酪渣留给年龄最小的蚂蚁吃。
从这里可以看出蚂蚁队长具有抵制诱惑的勇气,能够以身作则,也反映了蚂蚁队长关爱弱小的品质。
)
⑤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蚁王以命令的形式让小蚂蚁吃掉这块奶酪渣。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蚁王命令一只最小的小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
执行命令!”)(板书:关爱弱小执行命令)
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6-12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经过。
在朗读中表现出蚂蚁队长“七上八下”的心理活动,在朗读中表现出对蚂蚁队长坚持原则、关心幼
小的品质。
(板书:遵守规则)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评议并小结。
(板书:激励大家干劲十足)
3.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在这件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围绕第4-12自然段进行交流,体会蚂蚁队长和蚁群严格的纪律性。
)
(2)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①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能以身作则,关爱弱小。
)你喜欢这群小蚂蚁吗?为什么?(再次体会蚁群严格的纪律性。
)(板书:以身作则关爱弱小)
②假如你是蚂蚁队长,你会对蚁群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
预设:也会对蚂蚁们严格纪律,自己不能犯禁令,管理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
4.选择其中一个小蚂蚁,发挥想象,以小蚂蚁的身份改编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
四、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叙述了蚂蚁队长在搬运食物时抵制奶酪渣的诱惑,不搞特权,把奶酪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蚂蚁的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
讲的是蚁王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
让我们体会出了蚁王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
教育了我们要关爱弱小。
六、主题延伸:
1.学会服务,关爱他人。
请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关爱身边的人或动物,开始行动吧!
2. 可爱的蚂蚁队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懂得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有魅力的领袖!请联系(26)
(28)(29)(30)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根据积累的识字经验进行自主识字,教师相机点拨,一方面学生巩固了识字方法;另一方面,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读得课堂氛围中提高了识字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以组为单位互相探究交流,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评价中进一步体会、感悟,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故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精心设计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
引导学生对各个角色进行评
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走进文本,设身处地地去进行感悟效果会更好。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
你是一个积极向上,有自信心的孩子。
学习上有计划、有目标,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习状态挺好;心态平和,关心、帮助同学,关心班集体,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尊敬师长。
希望你再接再厉,不满足于现状,争取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