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临床常见心电图危急值识别(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5
详解临床常见心电图危急值识别(完整版)心电图危急值是指危及生命的心电图表现,可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如果能及时识别诊断,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心电图医师对于心电图危急值要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临床医师也应了解和熟知;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医师尤其要掌握好这一快速、安全、经济的检查手段,做到及时识别和诊断,以实施紧急合理的救治。
故此好医生为您报道本条医学新闻对每位临床医师都尤为重要,现就临床常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做一详细阐述.一、心脏停搏心脏停搏(又称全心停搏)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可导致死亡.引起心脏停搏最常见的原因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室扑),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较少见的为无脉电活动。
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有:(1)心音消失;(2)大动脉搏动触不到、血压测不出;(3)心脏停搏5~10 s,患者发生晕厥;心脏停搏15~20 s,发生意识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持续时间长短不一;(4)呼吸断续,叹息样,继之呼吸停止,多在停搏后20~30 s;(5)瞳孔散大,多在停搏后30~60s出现,1~2 min 后瞳孔固定,随之各种深浅反射消失。
临床根据心脏停搏后的心电图变化,将心脏停搏分为三型:(1)心室颤动(心脏不能搏血);(2)电—机械分离(心肌已无收缩能力);(3)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呈一直线)(见图1~3)。
心脏停搏的心电图表现为一段较长时间内无P-QRS—T波群,其长间期与正常窦性的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长间歇后可见交界性、室性逸搏或逸搏心律。
注意事项:诊断心电机械分离或心脏停搏不能仅凭心电图,必须同时有体检依据.装有起搏器的心脏停搏患者,心电图仍表现为起搏信号,要特别注意识别.二、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梗死1、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特征急性心肌缺血时ST段呈水平型、下斜型、下垂型及J点型压低,ST段压低≥0.10 mv,持续时间1 min 以上,ST段压低出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导联,ST段压低可以单独发生、也可同时伴有QRS波群、T 波或U波的改变,如T波对称倒置等(见图 4)。
常见心电图危急值的识别与处理危急值也称警告值,是指某项检验或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有较大偏离,出现这种结果时说明患者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若能及时获取到相关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挽救患者生命。
心电图危急值是指危及生命的心电图表现,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甚至威胁患者生命,这类心电图是急诊中较常见的临床急症和危重症,医务人员应掌握其诊断要点,做到及时识别和诊断,以实施紧急合理的救治。
常见的心电图室危急值有: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急症、电解质相关的急症。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持久而严重的心肌急性缺血所致的局部心肌坏死。
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伴冒冷汗。
典型的急性心梗的特征性心电图包括三种 :病理性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和缺血型T波改变。
1、心肌梗死定位应以病理性Q波出现的导联或ST段抬高的导联定位。
(1)下壁心梗:Ⅱ、Ⅲ、avF;(2)高侧壁心梗:Ⅰ、avL;(3)前间壁心梗:V1~V3 ;(4)前壁心梗:V2~V4偶见于V5;(5)广泛前壁心梗:I、aVL、V1~ V5(V6);(6)后壁心梗: V7~V9;(7)右室:V3R 、V4R 、V5R。
对于新出现或假定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branch block LBBB)伴有典型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Sgarbossa 等提出了3个独立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在QRS正向波的导联上ST段抬高≥0.1mv(5分);(2)V1、V2、V3导联ST段下移≥0.1mV(3分);(3)ST段异向性(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上抬≥0.5mv (2分)。
评分3分以上特异性很高,如3分以下则需进一步检查明确。
此评分特异性高,敏感性较低,但被广泛学者认可并应用于临床。
图1:心电图示V1-V6及I、aVL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5-1.0mv,对应面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0.125-0.3mV,V1-V2呈典型异常Q波。
心电图危急值识别心电图危急值识别(一)作者:毕春晓张琳李世锋李中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心电图危急值是指危及生命的心电图表现,可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如果能及时识别诊断,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心电图医师对于心电图危急值要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临床医师也应了解和熟知;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医师尤其要掌握好这一快速、安全、经济的检查手段,做到及时识别和诊断,以实施紧急合理的救治.现就临床常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做一详细阐述。
......感谢聆听心电图危急值识别(二)一、心脏停搏心脏停搏(又称全心停搏)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可导致死亡。
引起心脏停搏最常见的原因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室扑),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较少见的为无脉电活动.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有:(1)心音消失;(2)大动脉搏动触不到、血压测不出;(3)心脏停搏5~10 s,患者发生晕厥;心脏停搏15~20 s,发生意识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持续时间长短不一;(4)呼吸断续,叹息样,继之呼吸停止,多在停搏后20~30 s;(5)瞳孔散大,多在停搏后30~60s出现,1~2 min后瞳孔固定,随之各种深浅反射消失。
......感谢聆听临床根据心脏停搏后的心电图变化,将心脏停搏分为三型:(1)心室颤动(心脏不能搏血);(2)电-机械分离(心肌已无收缩能力);(3)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呈一直线)(见图1~3)。
心脏停搏的心电图表现为一段较长时间内无P—QRS—T波群,其长间期与正常窦性的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长间歇后可见交界性、室性逸搏或逸搏心律.......感谢聆听注意事项:诊断心电机械分离或心脏停搏不能仅凭心电图,必须同时有体检依据。
装有起搏器的心脏停搏患者,心电图仍表现为起搏信号,要特别注意识别。
心电图危急值
1、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①首次发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②首次发现疑似各种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③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注意与以往心电图及临床病史比较)。
2、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
①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50bpm,持续时间≥30s 或持续时间不足30s 伴血流动力学障碍。
③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④各种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00bpm。
⑤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RR 间期≤250ms。
3、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①严重心动过缓、高度及三度房室阻滞,平均心室率≤35bpm。
②长RR 间期伴症状≥3.0 s;无症状≥5.0 s。
4、其它
①提示严重低钾血症心电图表现[QT(U)显著延长、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
②提示严重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窦室传导,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
③疑似急性肺栓塞心电图表现(并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
④QT 间期延长:QTc≥550 ms。
⑤显性T波电交替。
⑥R on T 型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1、运动时引起梗死部位ST段抬高,常常是与()有关A、房室传导阻滞B、心功能不全C、室壁运动障碍或室壁瘤D、心律失常E、心脏破裂2、以下哪项不是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A、运动中或运动后发作心绞痛B、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电图出现缺血型ST段下降C、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电图出现QRS波增宽D、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电图出现一过性异常高耸T波伴对应导联T倒置E、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电图出现ST段弓背状急性抬高0.20mV以上3、心梗后无严重并发症,()进行运动平板试验是安全的A、2-3天B、2-3周C、4-5周D、4-5天E、5-7天4、心梗后进行运动试验的目的是()A、检测有无缺血心肌或存活心肌B、制定运动量,鉴定劳动能力C、选择药物治疗方案D、前面三项均是E、前面三项均不是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有昼夜规律,以()频率最高A、夜间0~3时B、上午6~12时C、中午12时~下午14时D、凌晨5~6时E、下午5~7时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运动耐量≥()METs,预后良好A、5B、6C、9D、7E、48、动态心电图特别适合于()的冠心病患者A、以冠脉痉挛为主B、冠脉中度以上狭窄病变C、早期不稳定性高血压D、侧支循环不良E、常规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平板试验不适合于()A、冠脉中度以上狭窄病变B、以冠脉痉挛为主的冠心病C、侧支循环不良D、早期不稳定性高血压E、常规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2、运动时引起梗死部位ST段抬高,常常是与()有关A、房室传导阻滞B、心功能不全C、室壁运动障碍或室壁瘤D、心律失常E、心脏破裂4、我国最早在()年开展平板运动试验A、1979B、1981C、1986D、1975E、19905、ST段压低是运动引起心肌缺血最常见的改变,运动试验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大于或等A、0.2B、0.25C、0.3D、0.1E、0.41、患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电图出现ST段上斜型下降()mV以上,同时aVR导联ST段抬高()mV以上,可判断A、0.10;0.10B、0.10;0.20C、0.15;0.15D、0.20;0.10E、0.05;0.15心电图危急值识别及解析1、心动过速的QRS波群主波方向发生上下交替性改变者,称为双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频率在()bpm以上A、80B、100C、150D、180E、902、以下哪项不是心室颤动的心电图特征()A、P-QRS-T波群消失B、呈现振幅、时距完全不相等的快速心室颤动波C、频率180-500bpm ?D、室性QRS波群宽大畸形E、出现极速的、不规则的心室蠕动波错3、急性缺血型高耸T波是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的早期心电图表现,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A、发病前后两次心电图比较,T波增大1倍以上;肢导T波振幅≥0.50mV,胸导T波振幅≥0.10mV,有动态变化B、发病前后两次心电图比较,T波增大2倍以上;肢导T波振幅<0.50mV,胸导T波振幅≥0.10mV,有动态变化C、发病前后两次心电图比较,T波增大2倍以上;肢导T波振幅≥0.10mV,胸导T波振幅<0.10mV,有动态变化D、发病前后两次心电图比较,T波增大2倍以上;肢导T波振幅<0.50mV,胸导T波振幅<0.10mV,无动态变化E、发病前后两次心电图比较,T波增大1倍以上;肢导T波振幅≥0.20mV,胸导T波振幅≥0.05mV,有动态变化5、胸痛时,ST压低,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都在()以上A、80%B、85%C、90%D、95%E、99%1、心室率≥()bpm,持续时间≥30s或持续时间不足30s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提示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A、100B、120C、150D、90E、1302、()的现象称为R on T现象A、室性早搏落在T波顶峰上B、房性早搏落在T波顶峰上C、房性早搏落在R波顶峰上D、室性早搏落在R波顶峰上E、室性早搏落在R波和T波顶峰上3、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抬高的同时,有严重心绞痛发作,ST段抬高≥()mV,强烈支持AMI诊断A、0.25B、0.5C、0.1D、0.3E、0.25、除以下哪项外,提示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A、严重心动过缓,平均心室率≤35bpm?B、一度房室传导阻滞C、高度房室传导阻滞D、长RR间期伴症状≥3.0s;无症状≥5.0sE、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除以下哪项外,提示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A、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80bpm,不伴血流动力学障碍B、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C、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D、各种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00bpmE、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RR间期≤250ms以下哪项不是STEMI的危急值心电图特征()A、持续性胸痛30分钟以上者B、ST抬高:V2、 V3≥0.25mV,其余导联≥0.10mVC、两次心电图比较ST抬高≥0.10mVD、两次心电图比较ST抬高<0.10mVE、ST抬高越显著,诊断越肯定监测心肌缺血的无创性技术1、室速积分法,如果II导联R波峰时间≥()ms,积1分A、45B、50C、40D、35E、302、室速积分法,如果V1导联呈()型,积1分A、R波B、胖r波C、rS形D、S波E、RS波3、宽QRS波心动过速是指QRS波时限≥()ms,心率>()bpm的心动过速A、120;100B、100;120C、110;120D、100;90E、120;904、室速积分法,若出现房室分离,积()分A、3B、1C、2D、4E、05、室速积分法,如果宽QRS心动过速呈类LBBB图形,V1或V2导联呈rS形,起始r波时限>()ms者,积1分A、35B、40C、30D、25E、201、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连续3次或以上,频率大于()bpm的心动过速,称为室性心动过速A、80B、90C、100D、120E、1503、心动过速中哪一类型占比最高()A、室上性心动过速B、室性心动过速C、QRS室上速D、起搏性心动过速E、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传导、室速积分法,宽QRS心动过速呈类LBBB图形,V1(),积1分A、T波的前支有切迹,或其顶部或T波的起始部有切迹B、S波的前支有切迹,或其顶部或T波的起始部有切迹C、S波的前支有切迹,或其顶部或S波的起始部有切迹D、S波的后支有切迹,或其顶部或S波的起始部有切迹E、S波的后支有切迹,或其顶部或S波的末端有切迹1、室速积分法共入选()个心电图鉴别诊断标准A、4B、5C、6D、7E、83、室速积分法,如果()导联无RS图形时,积1分A、V2~V3B、V1~V2C、V3~V5D、V1~V6E、V5~V64、室速积分法,若出现房室分离,积()分A、3B、1C、2D、4E、05、室速积分法,如果()导联初始为R波,积1分A、aVRB、aVFC、V2D、IIE、V32、心动过速中哪一类型占比最高()A、室上性心动过速B、室性心动过速?C、QRS室上速D、起搏性心动过速E、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传导电解质紊乱心电图1、高钙血症心电图的特点不包括()A、ST段压低B、T波低平或倒置C、QT间期缩短D、PR间期延长E、QRS波群轻度增宽2、帐篷状”T波是()特征性心电图改变A、低钾血症B、高钾血症C、低钙血症D、高钙血症E、高钠血症3、低钙血症心电图特征不包括()A、ST段平坦延长B、QT间期延长,T波时间不延长C、严重低钙血症,T波低平或倒置D、P波增高E、合并低钾血症时,U波增大4、()是诊断低钾血症的关键A、P振幅降低B、QTU间期延长C、T波高尖D、U波增大E、T波低平或倒置5、血清钙上升至()以上,可发生高钙危象A、2.75mmol/LB、3.5mmol/LC、3.75mmol/LD、4.25mmol/LE、4.5m mol/L下述心电图特点不支持高钾血症诊断的是()A、帐篷状T波B、心室内传导障碍C、驼峰状TU波D、QRS时限延长E、S波增深1、高钾血症的心电图特点不包括()A、ST段压低≥0.05mVB、T波高尖C、P振幅降低D、QRS时限增宽E、心律失常2、患者低钾血症时可出现U波振幅增大,以()导联最明显。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844-临床常见心电图
危急值识别及解析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监测心肌缺血的无创性技术
1、ST段压低是运动引起心肌缺血最常见的改变,运动试验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大于或等于()mV,至少持续1min
A、0.2
B、0.25
C、0.3
D、0.1[正确答案]
E、0.4
2、心梗后进行运动试验的目的是()
A、检测有无缺血心肌或存活心肌
B、制定运动量,鉴定劳动能力
C、选择药物治疗方案
D、前面三项均是[正确答案]
E、前面三项均不是
3、动态心电图特别适合于()的冠心病患者
A、以冠脉痉挛为主[正确答案]
B、冠脉中度以上狭窄病变
C、早期不稳定性高血压
D、侧支循环不良
E、常规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
4、平板试验不适合于()
A、冠脉中度以上狭窄病变
B、以冠脉痉挛为主的冠心病[正确答案]
C、侧支循环不良
D、早期不稳定性高血压。
详解临床常见心电图危急值识别(完整版)心电图危急值是指危及生命的心电图表现,可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如果能及时识别诊断,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心电图医师对于心电图危急值要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临床医师也应了解和熟知;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医师尤其要掌握好这一快速、安全、经济的检查手段,做到及时识别和诊断,以实施紧急合理的救治。
1心脏停搏心脏停搏(又称全心停搏)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可导致死亡。
引起心脏停搏最常见的原因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室扑),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较少见的为无脉电活动。
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有:(1)心音消失;(2)大动脉搏动触不到、血压测不出;(3)心脏停搏5~10 s,患者发生晕厥;心脏停搏15~20 s,发生意识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持续时间长短不一;(4)呼吸断续,叹息样,继之呼吸停止,多在停搏后20~30 s;(5)瞳孔散大,多在停搏后30~60s出现,1~2 min 后瞳孔固定,随之各种深浅反射消失。
临床根据心脏停搏后的心电图变化,将心脏停搏分为三型:(1)心室颤动(心脏不能搏血);(2)电-机械分离(心肌已无收缩能力);(3)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呈一直线)(见图1、2)。
心脏停搏的心电图表现为一段较长时间内无P-QRS-T 波群,其长间期与正常窦性的PP 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长间歇后可见交界性、室性逸搏或逸搏心律。
图1.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图2. 电机械分离(elec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注意事项诊断心电机械分离或心脏停搏不能仅凭心电图,必须同时有体格检查依据。
装有起搏器的心脏停搏患者,心电图仍表现为起搏信号,要特别注意识别。
2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梗死1. 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缺血时ST段呈水平型、下斜型、下垂型及J点型压低,ST段压低≥0.10 mv,持续时间1 min以上,ST段压低出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导联,ST段压低可以单独发生、也可同时伴有QRS波群、T波或U波的改变,如T波对称倒置等(见图 3)。
2. 急性心肌损伤心电图特征急性心肌损伤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及T波高尖(图4)。
3.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心电图特征:(1)宽而深的Q波,Q跃R/4、跃0.40s。
(2)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
(3)T波倒置。
(4)对应导联ST段压低(见图 5)。
图5.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分期:(1)超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T波高耸,ST段斜型抬高,无病理性Q波。
(2)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小时至数天,心电图表现为R波降低,坏死性Q波形成,ST段呈弓背型抬高,T波对称性倒置。
(3)亚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天至数周,ST段回至基线,T波转变为双向或倒置。
(4)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3~6个月后,可有Q波或Q 波消失,ST段回至基线,T波直立或双向、倒置。
心肌梗死定位:以病理性Q波出现的导联或ST 段抬高的导联定位。
(1)高侧壁:Ⅰ、aVL 导联;(2)下壁:Ⅱ、Ⅲ、aVF 导联;(3)前壁:V3、V4、V5导联;(4)前间壁:V1、V2、V3导联;(5)前侧壁:V5、V6 导联3致命性心律失常1. 心室扑动、颤动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分别为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阿-斯综合征发作和猝死。
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严重心律失常,也是临终前循环衰竭的心律改变;而室扑则为室颤的前奏。
直流电复律和除颤为治疗室扑和室颤的首选措施。
心室扑动的心电图特征:P-QRS-T波群全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间隔较为匀齐的正弦波(扑动波),频率150~250次/min。
心室颤动的心电图特征:P-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快慢不等、间隔极不匀齐、振幅和形态不一的杂乱波,频率 250~500次/min(见图 6)。
2.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3个或3个以上宽大畸形QRS波组成的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1)3个或以上的室性早搏连续出现;(2)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 0.12 s,ST-T方向与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3)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min,心律规整,也可不匀齐;(4)室房分离;(5)通常突然发作;(6)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室速发作时少数室上性冲动可下传心室,产生心室夺获,表现为在P波之后,突然发生一次正常的QRS波群。
室性融合波的QRS波群形态介于窦性与室性搏动之间(见图 7~10)。
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的存在为确诊室速提供了重要依据。
按室速发作时QRS波群的形态,可将室速分为单形性室速和多形性室速。
QRS 波群方向呈交替变换者称双向性室速。
室速是一种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发展成心室颤动,致心源性猝死。
同时有心脏病存在者病死率可达50% 以上,所以必须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图 8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 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早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异位起搏点产生的室性早搏,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其心电图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形态、联律间期不等的早搏。
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患者(见图 11)RonT型室性早搏是指室早的R波落在前一个心搏的T波上,即T 波顶峰前30 ms处(心室易损期,易诱发室速或室颤)。
该种室早的联律间期短,发生较早,多属于特早型室早。
RonT型室性早搏被认为是一种危险信号,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之后,如同时室早呈频发性、连续成对出现,或多源性,或伴有QT间期延长者,易诱发室速或室颤。
Lown等将RonT现象的室性早搏列为最高级别的室性早搏,表示预后不良。
RonT现象的室性早搏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A型RonT现象:基本心律的Q-T间期不延长,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较短形成RonT现象;(2)B型RonT现象:基本心律的Q-TU间期延长,舒张期的室性早搏落在T波顶峰上形成RonT现象(见图12~15)。
4. 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各种疾病或药物均可引起Q-T间期延长,其中部分患者发生了室性早搏、室速。
因此,长期以来把Q-T间期延长看成危险的预后指标之一。
然而,Q-T间期延长并不一定都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只有Q-T间期延长同时伴有心室肌复极不一致时才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因此,对这类患者应及时查明原因,给予积极有效地预防或治疗,以防猝死。
Q-T 间期延长的主要病因有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影响或毒性作用、严重电解质紊乱、心肌梗死、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心肌病、脑血管疾病等。
长Q-T间期时的室性早搏易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 de Pointes,TdP),心电图表现为一系列快速宽大畸形的QRS主波方向围绕基线进行扭转,大约3~10个心搏突然发生相反方向的转变。
常呈阵发反复发作,多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更易于识别此种现象。
TdP发作前后,心脏的基本心律频率较慢,复极延迟,表现为Q-T或Q-U间期延长,T波宽大切迹,U波高大,可与T波融合在一起。
T dP常出现于长R-R周期之后,由RonT现象室性早搏所诱发(见图 16、17)。
5. 预激伴快速心房颤动预激合并房颤是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极易诱发室速、室颤,其本身也会导致心室的不规则收缩,影响心室的射血功能。
心房颤动f 波主要经旁路下传,心室率快而不规则,易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若R-R间期≤0.25 s可以引发室颤而危及生命。
心电图特点:心室率极快(>200次/min),QRS波群可呈完全、部分预激或室上性(见图18、19)。
6. 心室率>180次/min的心动过速心室率>180次/min 时多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由折返机制引起,可发生在窦房结、心房、房室结、房室之间;常见于冠心病、缺氧血症、低血钾症、预激综合征、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亦可见于无任何病因,或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吸烟、饮酒诱发。
临床表现:(1)心率快,多在160~220次/min,节律规则。
(2)心悸或胸内有强烈的心跳感。
(3)多尿、出汗、呼吸困难。
(4)持续时间长可导致严重循环障碍,引起心绞痛、头昏、晕厥,甚至心衰、休克。
(5)突然发作又突然停止,在发作停止时,由于恢复窦性心律间歇太长,偶有发生晕厥者。
(6)刺激迷走神经多可终止。
(7)心音绝对规则一致,颈静脉不出现炮波。
脉搏细速,血压可下降(见图 20~22)7. 二度Ⅱ型及高度、三度房室阻滞二度Ⅱ型房室阻滞心电图特点:(1)P波规律出现,发生周期性QRS波群脱漏,房室传导为2:1、3:1;(2)P-R间期固定;(3)长R-R间期是短R-R间期的整倍数。
高度房室阻滞是指房室传导比例超过2: 1的房室阻滞,表现为3:1、4:1、5:1等。
心电图特点:(1)P 波频率大于QRS波群频率。
(2)绝大多数P波受阻未下传。
(3)常有心室夺获,P-R间期延长。
高度房室阻滞往往是三度房室阻滞的先兆,其严重性和临床意义与三度房室阻滞相似(见图 23)。
三度房室阻滞心电图特点:(1)心房波和心室波各按其固有频率出现,两者无固定关系;(2)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3)心室自律点在希氏束分叉以下,QRS波宽大畸形,室率在<40次/min;心室自律点在希氏束分叉以上,QRS波形态正常,室率≥ 40次/min。
(4)房颤时出现缓慢匀齐的心室率(见图 24)。
8. 心室率<45次/min的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由于心脏病变引起博动异常变慢的病理现象。
正常成人的窦性心率为60~100次 /min,如果超过100次/min 称为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次/min 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患者心率下降到45次/min 以下,可出现头晕、一过性黑蒙、乏力、心悸、胸闷、气短、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严重者可发生晕厥(见图 25)。
引起心动过缓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阻滞。
表现为心跳有较长时间的间歇。
引起这种情况的病因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肌梗死等。
9. >2s的心室停搏>2s的心室停博多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阻滞。
频发出现大于2s的心室停博可出现头晕、一过性眼黑、乏力;停搏时间超过3s是非常危险的,可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见图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