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管进料检验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51.00 KB
- 文档页数:3
半导体放电管检测要求及测试方法1 本要求遵循的依据1.1 YD/T940—1999《通信设备过电压保护用半导体管》1.2 YD/T694—2004《总配线架》1.3 GB/T2828.1—2003/ISO 2859—1:1999《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2 测试前准备及测试环境条件2.1 对测试设备进行校验,检查是否正常,正常后才能使用。
2.2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2.2.1 温度:15~35℃2.2.2 相对湿度:45%~47%2.2.3 大气压力:86~106Kpa所有的电测量以及测量之后的恢复应在以下大气条件下进行:温度:25±5℃相对湿度:45%~47%大气压力:86~106Kpa在进行测量前应使半导体管温度与测量环境温度达到平衡,测量过程的环境温度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2.3 按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的规定。
按一定抽样正常方案,一般检查水平Ⅱ,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3 检测要求和测试方法3.1 外形检查3.1.1 要求放电管两头封口平直无歪斜,外形整洁,无污染、腐蚀和其他多余物,封装无破损、裂纹、伤痕、引出线不短裂、不松动。
3.1.2 金属镀层不起皮、不脱离、不生锈、不变色。
3.1.3 外形尺寸公差符合SJ1782—81中4级公差,即公称尺寸>3—6,其公差为±0.1,公称尺寸>6—10,其中公差为±0.12,合格率要达到≥97.5%。
3.1.4 产品标志应清晰耐久3.1.5 包装箱应标记生产厂家、产品名称、型号、标准号、重量及生产日期或批号,且包装材料应保持干燥、整洁、对产品无腐蚀作用3.2 直流击穿电压测试3.2.1 用XJ4810半导体管特性图示仪对经过上一项目测试合格的放电管进行初始检测,用正极性测试后进行反极性测试,正、反极性各测2次,每次测试间隔时间为1~2min。
3.2.1 半导体管的最高限制电压应不大于表1给出的极限值,试验电流应在1A~10A之间试验是加在半导体管上的电流变化率应≤30A/μs。
一、适用范围:本检验标准适用于深圳山源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物料之进料检验:※板材:铝板、镀锌板、黄铜板、紫铜板、电解板、铁板、不锈钢带、马口铁)。
※外协加工:镀锡、镀镍、镀锌、铜钝化、阳极氧化、氧化发黑、喷涂等其它电镀件及外购螺母、螺柱。
※各种型材:铝型材、铜排。
※PC板(绝缘隔热板)。
※电子元器件:PTC片、温控器、熔断器、连接线等PTC组装原材料。
※塑胶类:左右支架、盖板、塞头、绝缘片、云母片。
※五金类:五金支架、电极板、插销等。
※铁丝:铁线材。
同时对物料中ROHS环境有害物质进行管制。
二、抽样方法:依据MIL-STD-105E 正常“Ⅱ”级抽样,必要时可采用加严抽样。
AQL:CRI=0 MAJ=0.65 MIN=1.5.对各种板材采用特殊规定:每批板材进料检验,每批来料抽样1PCS,若发现有一项主要缺陷时,则依实际情况加严抽检至5PCS,如再发现主缺陷时,判定拒收。
三、检验范围:1.产品包装2.外观3.尺寸4.角度5.性能6.适配7.检测要求:尺寸测量、角度测量、拉力测试、附着力测试、可焊性测试、盐雾测试、平面度测试、电气强度测试、导通测试、耐温测试及其它特殊需要性能测试(客户有特殊要求按客户标准增加检测项目)。
四、测量设备:平台、游标卡尺、千分尺、米尺、万能角度尺、高度尺、针规、薄厚塞规、半径规、百分表、投影仪、导电率测试仪、耐压测试仪、盐雾测试机、拉力器、锡炉、数显干燥箱、专用检具、适配样品等检测工具。
五、检查项目:1.板材(铝板、镀锌板、黄铜板、紫铜板、电解板、铁板、不锈钢带、马口铁)。
2.外协产品:镀锡、镀镍、镀锌、铜钝化、阳极氧化、氧化发黑、喷涂等其它电镀件及外购螺母、螺柱。
3.各种型材(铝型材、铜排)4.PC板(绝缘隔热板)5、电子元器件(PTC片、温控器、熔断器、连接线)6.塑胶类(左右支架、盖板、塞头、绝缘片、云母片)7.五金类(五金支架、电极板、插销等)8.铁丝(铁线材)此类材料只测直径;直径符合订货要求,粗细均匀一致即可。
电子元件进料检验规范
1 目的
对电子元件进行进料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工艺要求和客户要求。
2 范围
用于电讯机箱产品各类电子元件。
3 检验规则
3.1 外观检查
3.1.1 电子元件表面光滑、色泽均匀,不得有裂纹、气泡、凹缩现象。
3.1.2 形状一致,不得有缺损、变形现象。
3.1.3 元件脚无松动、氧化现象。
3.1.4 极性标识清晰、一致。
3.2 尺寸检查
对有尺寸要求的电子元件用游标卡尺进行尺寸测量,应符合图纸的要求。
3.3 性能检查
将万用表调至相关档位,测试电子元件。
应无以下缺陷:极性反、击穿、沑漏电、参数超差、短路、开路。
4 因工程变更而需做相应要求的改变时,以最新工程图纸、样品为准。
5 相关记录
《IQC 检验报告》。
Rev I1.0 目的对电器元件进行进料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工艺要求和客户要求。
2.0 范围用于公司产品各类电器元件的检验。
3.0 检验规则3.1 外观检查3.1.1 外包装:不应有影响产品性能和外观的损坏。
3.1.2 有合格证。
3.1.3 外表:金属表面无锈蚀,裂纹。
涂复起层式其他机械损伤,胶车、塑料表面平整,无疏松孔及裂纹和变色。
瓷质玻璃表面无裂纹、气泡、缺陷。
3.1.4 坚固件无松动。
3.1.5 标识的字迹清晰准确。
3.1.6 按装箱单或备件明细表对附件检查,附件(含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不合格不入库。
3.1.7 电子元件表面光滑、色泽均匀,不得有裂纹、气泡、凹缩现象。
电线无节瘤、收缩。
3.1.8 电子元件形状一致,不得有缺损、变形现象。
针脚无松动、氧化现象。
3.1.9 极性标识清晰、一致。
3.1.10 保护(漆包)层厚度、颜色与采购要求相符。
3.1.11 产品标识,提检单据与采购要求相符。
3.2 尺寸检查对有尺寸要求的电器元件用卡尺或千分尺进行尺寸测量,应符合工艺或客户的要求。
电线类,采取抽样检验芯层截面积;金属层有节瘤,线径不均匀的做退货处理。
3.3 性能检查3.3.1按规定值在自然条件下检验绝缘电阻:绝缘电阻测量应用误差不大于±20﹪的500伏兆欧表,有半导体元件的元器件必须用2.5级(直流级)万用表测量,用X1K或X10K档。
3.3.2将万用表调至相关档位,测试电器元件。
3.3.3应无以下缺陷:极性反、击穿、泄漏电、参数超差、短路、开路。
3.3.4绝缘电阻值符合要求。
开关类拨动灵活无阻滞,回位准确。
1)开关、按钮:1、钮子开关:a、转换应灵活,声音清脆,无卡滞,能保持转换后的位置。
b、钮子开关闭合触点应接触良好。
c、各非闭合触点间及各触点与外表的绝缘电阻≥10兆欧。
2)组合开关:a、转动灵活,转换迅速,转换区位置准确,不应有卡滞或停留在中间位置。
b、在任何档位上闭合触点应接触良好,非闭合触点应确切断开。
二极管来料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WI-QC-IQC-42
文件版本:C
受控日期:
制作:刘成凯
审批:
1. 目的
明确二极管检验内容、方法、检验标准,确保物料品质符合我司品质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二极管来料检验。
3. 检验条件
3.1 检验目视条件详细见下图说明:
透光性物料 非透光性物料
4. 名词解释
4.1.重要缺陷(MAJ )
A.已造成物料重要零件、产品损坏;
B.严重降低产品使用功能或直接、间接危及人体财产安全; C .规格不符;
D .外观严重变形、变色;
E .降低产品、材料使用性能及寿命,或者可能造成产品损坏、不稳定情况;
F .外观有瑕疵且易辨别;
日光灯
来料
4.2.次要缺陷(MIN)
A.不影响产品之使用特性、功能;
B.外观稍有瑕疵,不易辨别;
5.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
本体破损或有裂纹
使用带显示器的放大镜
检验
丝印模糊、缺划
使用带显示器的放大镜
检验
落、无明显大小不一、无氧化、发引脚脱落、大小不一、氧化、发黑
在
贴片料要求盘装、插件料要求编带包装不符
在。
半导体放电管检测要求及测试方法1 本要求遵循的依据1.1YD/T940—1999《通信设备过电压保护用半导体管》1.2YD/T694—2004《总配线架》1.3GB/T2828.1—2003/ISO 2859—1:1999《计数抽样检验程序》2 测试前准备及测试环境条件2.1对测试设备进行校验,检查是否正常,正常后才能使用。
2.2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2.2.1温度:15~35℃2.2.2相对湿度:45%~47%2.2.3大气压力:86~106Kpa所有的电测量以及测量之后的恢复应在以下大气条件下进行:温度:25±5℃相对湿度:45%~47%大气压力:86~106Kpa在进行测量前应使半导体管温度与测量环境温度达到平衡,测量过程的环境温度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2.3按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的规定。
按一定抽样正常方案,一般检查水平Ⅱ,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3 检测要求和测试方法3.1外形检查3.1.1要求放电管两头封口平直无歪斜,外形整洁,无污染、腐蚀和其他多余物,封装无破损、裂纹、伤痕、引出线不短裂、不松动。
3.1.2金属镀层不起皮、不脱离、不生锈、不变色。
3.1.3外形尺寸公差符合SJ1782—81中4级公差,即公称尺寸>3—6,其公差为±0.1,公称尺寸>6—10,其中公差为±0.12,合格率要达到≥97.5%。
3.1.4产品标志应清晰耐久3.1.5包装箱应标记生产厂家、产品名称、型号、标准号、重量及生产日期或批号,且包装材料应保持干燥、整洁、对产品无腐蚀作用3.2直流击穿电压测试3.2.1用XJ4810半导体管特性图示仪对经过上一项目测试合格的放电管进行初始检测,用正极性测试后进行反极性测试,正、反极性各测2次,每次测试间隔时间为1~2min。
3.2.1半导体管的最高限制电压应不大于表1给出的极限值,试验电流应在1A~10A之间试验是加在半导体管上的电流变化率应≤30A/μs。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IQC进料检验规范主题PCB类版本:AO 页次1/1文件编号:YH-A-001生效日期:2016-6-4说明1.目的:规范进料检验,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IQC进料检验。
3.抽样标准:依据MIL-STD-105EⅡ级一次抽样,致命缺陷(CR)AQL=0;重缺陷(MA)AQL=0.25;轻缺陷(MI)AQL=0.4。
4.试验项目:可焊性、阻燃项目每批实验。
5.本检验规程未例项目,需检验可参照国标要求。
当检验规范的检验项目在技术要求中未作规定时,可不作检验要求。
6.“★”表示选定项目。
检验项目品质现象描述检验方法及工具缺陷类别备注CR MA MI环保核查1.环保物料内外包装应有环保标示。
目测★2.核对此物料是否为合格供应商所供应,环保报告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
★包装1.依据送检单到货数量,按照AQL抽样表,抽取规定量样品,并对照送货单是否与物料标示卡一致。
目测★2.双面板需真空形式包装,内附干燥剂。
★3.外包装箱无变形、破损,内包装应封装完好,防止PCB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不受到损坏。
★外观1.依对样板、图纸核对来料的物料编号、货物贴牌、零件标记一致。
目测★物料外观检验须在距正常日光灯下(60W)1m处进行,眼睛与物料相距30㎝-40㎝,旋转成45度或90度角,停滞3秒仍无法确认的轻微缺陷,不被视2. PCB丝印正确(注意安规标示)清晰、无错、漏、移位等现象。
★3. PCB板面/板底无开裂、变形、划伤、表面平整、异物,绿油均匀、无脱落、变色现象,双面PCB(喷锡不均或表面处理不良露铜)。
★x电器公司开关电源IQC进料检验规范4. PCB铜泊线路不能有上浮、翘起、断线、补线路、短路,镀层平整、光滑、焊盘完整无氧化。
★为不良点。
5.防锡面之补油:点状补油长度小于4.0mm且每面不可超过2处或条状补绿油长度小于8mm、宽度不超过1mm。
★性能1、PCB V-CUT深浅适宜,PCB板镶边切割浓度应小于或等到于板厚的1/3,分板后板边不可有毛边、毛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