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谦虚礼让
- 格式:ppt
- 大小:395.50 KB
- 文档页数:8
谦虚礼让,让文明从幼儿开始作者:黄敏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03期摘要:谦虚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到底什么才是谦虚礼让的实质呢?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孩子在经济上往往得到最优先、最可靠的保证,家长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最好的保障和教育投资却轻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该重视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礼让;指引;交流从古至今,谦虚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那到底什么才是谦虚礼让的实质呢?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孩子在经济上往往得到最优先、最可靠的保证,家长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最好的保障和教育投资却轻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视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
一、言传身教,给孩子一个友爱、宽容的空间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要让教育者和长辈以身作则,让幼儿从真实中体会礼让、懂得去尊重别人、包容别人、理解别人,让幼儿更理智地去解决和处理问题,从而培养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喜欢责怪自己的孩子身上有太多的毛病,喜欢大打出手、娇气傲慢。
觉得自己的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不对,在哪些方面还比不上其他孩子,可是作为家长的你扪心自问了没有,你给孩子创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幼儿自己能完成的事情是不是你们还越俎代庖呢?在你身上是不是也有善气迎人、泰而不骄、温恭自虚这种谦逊的品质呢?太多太多的生活细节,你们注意了吗?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个孩子,我们都叫他添添,她是个活泼好动、非常外向的小女孩,教室里,处处都能听到她的声音,看到她的身影。
自主游戏时,她选择到自己喜欢的区域,她喜欢独立玩耍,只要有小朋友靠近她,她就会手舞足蹈大发雷霆,并且她的支配意识很强,经常喜欢指挥同伴怎么玩、怎么做;但如果她没有选择到自己喜欢的区域,她会疯狂地跑区,甚至把别的区域里的小朋友赶走。
我们不难看出这跟添添所处的环境有关,因为爸爸妈妈年龄大了无法生育,在添添很小的时候就把她领回家收养,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对她宠爱有加,导致了她现在争强好胜、唯我独尊的个性。
理论篇第一课谦虚待人谦虚,指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没有虚夸或自负。
谦虚,还指当一个人有信心地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之前,能够主动向他人请教或征求意见的习惯。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
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第二课以和为贵以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
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
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
孔子认为,过去的明君圣王,在调正人和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能使人们之间能够根据礼的要求,作到和谐。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崇尚与人为善,以和为贵。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着很多关于友善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很直观的让我们体会友善的力量和重要作用。
舜的母亲去世以后,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
舜的父亲、继母、继母生的弟弟,三人都不喜欢舜,时不时的挑刺、找茬,总想置他于死地。
可是,每一次,舜都先是躲起来,然后再出现,然后对待家人更加友善、谦恭、有礼。
谦虚礼让,让文明从幼儿开始摘要:谦虚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到底什么才是谦虚礼让的实质呢?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孩子在经济上往往得到最优先、最可靠的保证,家长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最好的保障和教育投资却轻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该重视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礼让;指引;交流从古至今,谦虚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那到底什么才是谦虚礼让的实质呢?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孩子在经济上往往得到最优先、最可靠的保证,家长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最好的保障和教育投资却轻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视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
一、言传身教,给孩子一个友爱、宽容的空间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要让教育者和长辈以身作则,让幼儿从真实中体会礼让、懂得去尊重别人、包容别人、理解别人,让幼儿更理智地去解决和处理问题,从而培养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喜欢责怪自己的孩子身上有太多的毛病,喜欢大打出手、娇气傲慢。
觉得自己的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不对,在哪些方面还比不上其他孩子,可是作为家长的你扪心自问了没有,你给孩子创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幼儿自己能完成的事情是不是你们还越俎代庖呢?在你身上是不是也有善气迎人、泰而不骄、温恭自虚这种谦逊的品质呢?太多太多的生活细节,你们注意了吗?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个孩子,我们都叫他添添,她是个活泼好动、非常外向的小女孩,教室里,处处都能听到她的声音,看到她的身影。
自主游戏时,她选择到自己喜欢的区域,她喜欢独立玩耍,只要有小朋友靠近她,她就会手舞足蹈大发雷霆,并且她的支配意识很强,经常喜欢指挥同伴怎么玩、怎么做;但如果她没有选择到自己喜欢的区域,她会疯狂地跑区,甚至把别的区域里的小朋友赶走。
我们不难看出这跟添添所处的环境有关,因为爸爸妈妈年龄大了无法生育,在添添很小的时候就把她领回家收养,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对她宠爱有加,导致了她现在争强好胜、唯我独尊的个性。
主题:学会谦让
教学内容:第1课——我学谦让
执教时间:第1周晨会课
小朋友,你知道“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说的是谁的故事吗?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非常懂事。
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
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
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看了这么多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就应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学会谦让开始。
如何从生活中的小事学会谦让,我们下节课探讨。
传统文化美德谦让礼让
谦让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更是一种生命态度和处世哲学。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谦让礼让一直被视为人类道德的基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谦让,是指人们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处理事务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谦虚谨慎、宽容有礼、以人为本的品质。
在传统文化中,谦让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一种内心的修养和外在行为的表现。
因此,无论身处何地、职位高低,都应该以谦虚谨慎的态度面对世界,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以真诚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
礼让,是指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尊重和关爱他人的行为,如让座、让路、谦让先行等。
在传统文化中,礼让被视为一种强调人际关系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因此,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应该以尊重他人为前提,以关爱他人为出发点,以礼让他人为行动准则。
谦让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是一种道德标准,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谦让礼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降低社会矛盾,为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以谦让礼让为指导,从自身做起,从身边
小事做起,以谦虚的态度面对生活,以尊重他人为前提处理人际关系,以关爱他人为出发点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诠释传统美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社会,让中华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扬。
2024秋季小学开学第一课:社交礼仪教育教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良好的社交礼仪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良好的社交礼仪教育也开始在小学教育中逐渐普及。
2024年秋季小学开学第一课将开设社交礼仪教育课,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本文将介绍社交礼仪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及相关的礼仪常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礼仪习惯,包括谦虚、礼貌、尊重、感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
3. 学会在不同场合中正确地应对和表现自己。
4. 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形象意识,从小养成文明、自信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礼仪常识学习:学习社交礼仪的相关概念和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社交礼仪,比如问候语、礼仪用语等。
2. 礼仪习惯的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和模拟的方式来学习礼仪习惯的培养。
例如,如何在进出门时礼貌地说谢谢或你好,如何在用餐时有礼貌地表现,如何在与自己长辈或老师相遇时应该有何种礼节等。
3. 社交场合中的表现:教育学生在不同情境和场合下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和交流。
例如,在学校走廊遇到老师时,应当礼貌地打招呼;在与同学打招呼时,要避免过于接近、大声喧哗等。
4. 身体形象和语言沟通:讲解学生应该如何在外观、语言等方面体现良好的社交礼仪。
三、教学方法1. 集体活动: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交礼仪的思考和理解。
2. 讨论和分享:教育学生彼此分享他们知道的社交礼仪的实用性。
3. 视频教育: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社交礼仪的视频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实际应用。
4. 反馈和评估:通过互动评估和反馈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社交礼仪。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反馈或鼓励,在家庭作业或考试中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2024年秋季小学开学第一课:社交礼仪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这样一门课程的学习,我们相信可以培养出更有素质、更谦虚、更礼貌、更尊重他人,更有形象和自信的新一代少年儿童。
谦虚礼让对学生的好处
谦虚礼让对学生有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谦虚礼让能够培养学生的谦虚态度和友善精神。
通过谦虚礼让的行为,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不自大不傲慢,同时也能够体谅他人的困难和需要。
这种谦虚的态度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共同合作和和谐的学习环境。
其次,谦虚礼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熟思维和自我反省能力。
学生在与他人相处中,通过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找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这种自我反省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再次,谦虚礼让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通过谦虚姿态,学生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与尊重。
这样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能够促进彼此的成长与进步。
最后,谦虚礼让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也有重要影响。
拥有谦虚礼让的素质,学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赞赏。
这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日后的职业发展。
在职场中,谦虚礼让能够让学生与同事、上司和客户之间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
综上所述,谦虚礼让对学生有诸多好处,包括培养谦虚态度和友善精神、促进成熟思维和自我反省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以及对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的积极影响。
这些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重视和培养的素质。
第1篇日期:2023年3月15日地点:教室主办单位:XX班级班委会参会人员:XX班级全体同学及班主任一、班会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谦逊和礼让的重要性。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谦逊品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和谐氛围,XX班级班委会决定召开本次班会,主题为“谦虚礼让,共建和谐班级”。
二、班会流程1. 主持人开场2. 班主任讲话3. 优秀同学分享经验4. 分组讨论5. 总结与展望6. 班会结束三、班会内容1. 主持人开场主持人:尊敬的班主任,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XX班级的班会主题是“谦虚礼让,共建和谐班级”。
希望通过这次班会,我们能够共同探讨谦虚礼让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一美德。
2. 班主任讲话班主任: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召开这次班会,主要是想和大家谈谈谦虚礼让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谦虚礼让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提升我们的个人修养。
我希望通过这次班会,大家能够认识到谦虚礼让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以下为班主任讲话内容摘要)- 谦虚礼让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 在学校里,谦虚礼让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 在社会上,谦虚礼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集体,提升个人形象。
- 谦虚礼让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智慧,一种力量。
3. 优秀同学分享经验优秀同学1: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谦虚礼让的一些经验。
我认为,谦虚礼让首先要从自我做起,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在课堂上,我总是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不嘲笑同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乐于助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优秀同学2:我同意XX同学的观点。
我觉得谦虚礼让还体现在对老师的尊重上。
在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听讲,积极完成作业;在课下,我们要主动与老师交流,尊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4. 分组讨论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分组讨论。
弟子规中的谦虚与礼让观念的实践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它是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主要教导孩子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纪律意识的人。
其中,弟子规中的谦虚与礼让观念是其核心价值之一,通过对弟子规原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观念在古代中国教育中的实践。
首先,弟子规中强调谦虚的重要性。
在第一条中,弟子规告诉孩子们:“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谦而能下,行而能止。
”这句话中的“谦而能下”一词,强调了谦虚的重要性。
谦虚是一种谦逊的态度,它要求人们不要自负自满,要虚心学习,尊重他人。
在古代中国,这种谦虚的态度被视为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品格修养的重要方面。
其次,弟子规中强调了礼让的观念。
在第二条中,弟子规告诉孩子们:“斯礼为重,何以贵之?先王之道,斯为美。
”这句话中的“斯礼为重”一词,强调了礼让的重要性。
礼让是一种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行为方式,它要求人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有礼貌、有分寸、有忍让。
在古代中国,礼让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
弟子规中的谦虚与礼让观念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通过具体的行为规范来实践的。
例如,在第十条中,弟子规告诉孩子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要求孩子们在见到优秀的人时,要想办法变得和他们一样优秀;而在见到不好的人时,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问题。
这种行为规范体现了谦虚的态度,即不自以为是,不傲慢自大;同时也体现了礼让的精神,即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另外,在第九条中,弟子规告诉孩子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要求孩子们对父母的要求要及时响应,不要拖延。
这种行为规范体现了谦虚的态度,即尊重父母的意愿,不抱怨不违抗;同时也体现了礼让的精神,即关心他人的需要,尽力满足他人的要求。
弟子规中的谦虚与礼让观念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谦虚与礼让的实践,人们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当代社会,谦虚与礼让的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开学第一课文明礼仪2023开学第一课文明礼仪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讲求、崇尚接人待物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
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出个人的气质与素养。
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是民族素质、国体形象的体现。
文明礼仪不是抽象的概念。
它体现在我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中。
文明礼仪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与人相处时的亲切/fanwen/真诚,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
文明礼仪体现在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一切细节之中。
文明礼仪是一种品质,文明礼仪是一种修养。
人字的结构很简单,一撇一捺,但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所以,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么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为促进文明礼仪风尚的日趋浓厚,推进校园和谐,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做到:1、参加升国旗仪式,做到快、静、齐,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注目礼。
2、参加集会严格守纪,观看演出、比赛做文明观众,不起哄,适时适度鼓掌致意。
3、仪容仪表端庄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留披肩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
4、不打骂人,不说脏话,不高声喧哗,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负弱小。
作为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要学会做人,学会接受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批评教育。
尤其是在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理应有__来自027art 一颗悔过之心,去面对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
而那些顶撞辱骂老师的现象,更是我们当代中学生所不耻的行为。
尊敬老师、尊敬长辈、尊重他人,是我们每个中学生首先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礼仪。
同学们,“天下大事,必行于细”,讲文明懂礼仪重在行动。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
谦恭礼让小学生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一名小学生。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演讲。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谦恭礼让”。
谦恭礼让是一种美德,它指的是我们在与他人交往、合作中要保持谦卑自觉,不自私、不自大、不自命不凡,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谦恭礼让体现在方方面面。
比如,我们在与他人对话时要注意谦虚谦和,不要插队、打断别人的发言。
在学校里,我们要尊重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决定,不允许自以为是、唯我独尊。
在与人合作或共事时,我们要懂得倾听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取得更好的成果。
谦恭礼让的价值在于培养了我们的宽容心和博爱精神。
宽容是一种人伦美德,它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摩擦。
只有当我们保持谦恭礼让的态度,才能真正欣赏并接纳别人的长处,从而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而博爱就是对一切生命的关怀和爱护。
在谦恭礼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关心自己的感受,更关心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
这样,我们才能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谦恭礼让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社会公德。
社会上有很多例子告诉我们,谦恭礼让对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人如果能恪守谦恭礼让,在公司、学校、家庭、社区等各个环境中都能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而一个缺乏谦恭礼让的人,往往会遭受排挤和孤立,最终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功。
所以,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谦恭礼让的意识和习惯。
我们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权益,学会顾及他人的感受,理解别人的困难和需求。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应主动让别人,懂得关心与照顾他人。
我们要学会从别人身上吸取经验与教训,虚心向他人学习和请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我,拓展自己的能力和眼界。
最后,我想引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人类最好的品质是助人为乐,人类最恶的品质是互相残杀。
谦虚礼让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
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情感: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别人时感到心情愉悦,别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别人。
2.与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要求编写的。
本课教材选用了《孔融让梨》这个流传久远的古代故事。
本课设五个栏目。
“想一想”栏目,设在课文前,起导入作用。
通过让学生看“两只小羊过独木桥”的图,并思考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议一议”设两个问题:第一题,让学生站在孔融的哥哥、弟弟及家人的角度进行情感体验,体验一下被人谦让时的感受,达到激发情感的目的。
这样利于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说一说”是在明理的基础上门辨析,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好处、方便时做到讲谦让。
“夸一夸”是通过夸身边同学讲谦让的事例,树立榜样,表扬鼓励讲谦让的同学。
“讲一讲”中课后作业,通过让学生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中“知道讲谦让的传统故事”的要求。
教法建议:1.课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表演的方式,体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谦让,可以怎样谦让。
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灵活的课件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帮助学生理解到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
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情感: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别人时感到心情愉悦,别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别人。
2.与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为什么要讲谦让。
关于谦虚谦让的小学生国旗下演讲稿五篇谦虚谦让是一种美德,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风度。
我们小学生理应学会谦让,养成相互谦让的良好习惯。
在此小编为大家献上关于谦虚谦让的小学生国旗下演讲稿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关于谦虚谦让的小学生国旗下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曾经听妈妈说起这样两句话,我却一直没有理解它的意思,直到那一次。
记得三年级以前,语文考试,我每次都只能考60几分。
终于,有一次,我考到了85分,我感到开心、兴奋。
放学回家,走起路来都一蹦一跳的,看上去像一只调皮的小白兔,有些得意忘形。
回到家中,我得意地拉开书包拉链,把那张写着“85”的试卷给了妈妈看。
妈妈露出了笑容,这时的我盯着妈妈,早已满脸骄傲。
妈妈见了我这样,沉默未语。
在那段时间,我再也没有被别人叫学渣。
天天四处嘚瑟,感觉全身轻飘飘的,很是骄傲。
不知不觉间,又一次考试的成绩下来了,结果令我大吃一惊,“61分!”我看了后沉默不语,沮丧地拿着试卷,离开了校园,没有了之前的神气,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
回到家中,我把试卷慢吞吞地从书包中拿出递给妈妈。
妈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做人也要谦虚,不能自满,否则就会失败,你看你上一次多么骄傲,多么神气。
”听了妈妈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妈妈叹了口气,又对我说:“这是一个教训,你以后不可以这样子了。
”我点了点头。
之后,我把妈妈的话,刻在了我的心中。
直到这一次,我才明白这就是谦虚,只有谦虚,才能成就大事业;“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句话,一直都刻在我的心中,时刻提醒我,要有一颗谦虚之心。
关于谦虚谦让的小学生国旗下演讲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伴随着新学期的来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班级,短短的两个月暑假转眼就过去了,在一年里我们不仅个子长高了,知识也更丰富了,踏着岁月的脚步,合着一年的苦与乐,在这一个新的学年中,我们要继续求知生涯中的下一个里程碑。